山东省临沭一中2012届高三12月阶段性检测(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打夯(hang)稽(j)首 河埠(b) 按捺(nai)不住 B.跛(p6)脚 愧怍(zu6) 攻讦(jie) 未雨绸缪(mou) C.赡(shan)养漩(xuan)涡称(chen)心掎(j)角之势 D.哄(hng)弄横(heng)祸铁砧(zhen)悄(qio)无声息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梦魇 暴发力 侯门似海卑躬屈膝 B.猩红 辩护人 余勇可贾师出无名 C.宣泄 荧光屏 迫不急待时乖命蹇 D.融资 挖墙脚 绵里藏针变本加利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那些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人,不仅为正人君子所 还可能滑向犯罪的深 渊 (2)汪曾祺先生终生主要从事创作,偶尔也写些评论,甚至这些评论可以归入学术论文一 总的说来,他天生就是一个作家, 很难算是一个纯粹的学者 (3)“六部委”联合开展环保专项 行动,要求建立各级政府负责的环保工作责任 制,对工作不力的部门要通报批评,责令限期 A.不齿不过/也整治/整顿 B.不耻不过/也整理/整改 C.不齿但/而 整治/整改 D.不耻但/而 整理/整顿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12月12日,徐州丰县首羡镇一运送小学生校车侧翻,再次暴露了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 安全管理不严格等问题,人们对这场本不该发生的事件痛不欲生 B.他们差强人意的服务质量,不仅给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有损职能部门 在公众中的形象。 C.杭州第八届全国残奥会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待人和蔼亲切,不论你是健全人还是残疾 人,本地人还是外地人,都等闲视之 D.阅读使人充实。掌一盏孤灯,品一口香茗,在浩如烟海的历史著作中,与神遇已久的 古人邂逅,真有说不出的畅快。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新形势下推进社会主义文化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了全 面深刻地阐述和部署 B.在世园会,人们不仅欣赏到来自38个国家的文艺演出,还观看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700 多种植物和各具风情的园艺 C.从去年开始,因全球频繁发生大型跨国石油公司漏油事故,使公众对石油公司的安全措 施和责任意识产生怀疑。 D.穿越四姑娘山的"驴友"终于平安归来,公众在为他们感到庆幸的同时,也对他们虚报人 数、违规穿越等做法给予了严厉批评。 、(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山东省临沭一中 2012 届高三 12 月阶段性检测(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打夯.(hāng) 稽.(jī)首 河埠.(bù) 按捺.(nài)不住 B.跛.(pǒ)脚 愧怍.(zuó) 攻讦.(jié) 未雨绸缪.(móu) C.赡.(shàn)养 漩.(xuàn)涡 称.(chèn)心 掎.(jī)角之势 D.哄.(hǒng)弄 横.(hèng)祸 铁砧.(zhēn) 悄.(qiǎo)无声息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梦魇 暴发力 侯门似海 卑躬屈膝 B.猩红 辩护人 余勇可贾 师出无名 C.宣泄 荧光屏 迫不急待 时乖命蹇 D.融资 挖墙脚 绵里藏针 变本加利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⑴那些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人,不仅为正人君子所 ,还可能滑向犯罪的深 渊。 ⑵汪曾祺先生终生主要从事创作,偶尔也写些评论,甚至这些评论可以归入学术论文一 类, 总的说来,他天生就是一个作家, 很难算是一个纯粹的学者。 ⑶“六部委”联合开展环保专项 行动,要求建立各级政府负责的环保工作责任 制,对工作不力的部门要通报批评,责令限期 。 A. 不齿 不过/也 整治/整顿 B.不耻 不过/也 整理/整改 C. 不齿 但/而 整治/整改 D.不耻 但/而 整理/整顿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12 月 12 日,徐州丰县首羡镇一运送小学生校车侧翻,再次暴露了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 安全管理不严格等问题,人们对这场本不该发生的事件痛不欲生 ....。 B. 他们差强人意 ....的服务质量,不仅给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有损职能部门 在公众中的形象。 C. 杭州第八届全国残奥会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待人和蔼亲切,不论你是健全人还是残疾 人,本地人还是外地人,都等闲视之 ....。 D.阅读使人充实。掌一盏孤灯,品一口香茗,在浩如烟海 ....的历史著作中,与神遇已久的 古人邂逅,真有说不出的畅快。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新形势下推进社会主义文化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了全 面深刻地阐述和部署。 B.在世园会,人们不仅欣赏到来自 38 个国家的文艺演出,还观看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 700 多种植物和各具风情的园艺。 C.从去年开始,因全球频繁发生大型跨国石油公司漏油事故,使公众对石油公司的安全措 施和责任意识产生怀疑。 D.穿越四姑娘山的"驴友"终于平安归来,公众在为他们感到庆幸的同时,也对他们虚报人 数、违规穿越等做法给予了严厉批评。 二、(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敬老崇文与文明传承 沈祖炜 强化历史记忆、重视历史记载、尊重历史事实,乃是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现代科学主 义的张扬,强化了科技的能量,却在无形之中弱化了人文精神的追求。对某些城市来说,相 应的后果还在于城市精神的流逝。有时,根据某种需要,随心所欲地解释历史的事情也比比 皆是。与此相对应的是,承载历史记忆与城市精神的人,特别是一代又一代的老年人受到了 忽视甚至遭到无情打击。如此这样,难道还有敬老崇文可言吗? 敬老崇文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对历史与传统表示礼赞的一种文化。老者往往是文 明的承继和传播的载体。不尊重老人的社会一定很肤浅、很冷漠。所以,我们说的“敬老 是同尊重历史、尊重传统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说的“崇文”,不仅仅是崇尚文史,而且是崇 尚广义上的人文。中华民族一向把黄帝尊为人文始祖,把文明传播的边界列为夷夏之辨的标 尺。生生不息的民族传统从来都是强调人文精神的,而人文精神的核心则是以人为本,是尊 重人,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创造力。儒家所谓的“仁者爱人”,说到底也是这个意思 近代文明史说明,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人的创造力的解放。在欧洲 发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所激发的人文精神,曾经大大地解放了人的创造力。 中国历史上的所谓太平盛世,也就是封建社会的繁荣期,都同文化发展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 联性。唐朝的开元盛世、汉代的文景之治、清代的康熙乾隆时期,都是如此。即使在所谓乱 世,如春秋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繁荣同样催生了社会的大变革。社会进步需要文 治武功,当今中国的和平发展要求强盛的国力,包括经济、军事实力等等,同样需要文化发 展所体现的软实力。在此重要的历史关头,历史记忆将唤起民族的文化认同,一座城市所特 有的城市精神可以激发出这个城市的创造力。凡此种种,都会转化为人民大众的人文精神, 变成文明进步的推动力 中国人历来推崇“读书明理”、“通情达理”。对这个“理”的领会和践行,就是“明理” 和“达理”,常常同强化历史记忆和弘扬城市精神相一致。从历史记忆中汲取智慧,叫做以 史为鉴:从城市精神获得激励,叫做增强软实力。从中我们可以悟出许多道理,也会变得更 加理性。唯有理性,才能体现道理、伦理。这样的道理和伦理属于人文精神的范畴,是社会 主义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温家宝总理说:“一个民族如果忘记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就不可能深刻地了解现在和 正确地面向未来。只有加强文史研究、保存历史记忆、洞悉历史规律,才能鉴史知今、熔铸 古今,开辟新的未来。”我们宣传敬老崇文的理念,就是要更好地传承文明,续写中华民族 的文明史 (选自2011年10月13日《文汇报》,有删改。) 6.下列关于敬老文的说法,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敬老崇文就是要尊重老者和崇尚广义上的人文,是对历史与传统表示礼赞的一种文化。 B.“敬老”主要因为老者是文明的承继和传播的载体,因此它又同尊重历史和传统联系在 C.“崇文”主要是指一种人文精神,是社会发展的软实力,与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关系不 大 D.民族传统中敬老崇文的核心则是以人为本,是尊重人,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创造力 7.依据文中内容,对敬老禁文与文明传承关系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敬老崇文能够使一座城市的创造力激发出特有的城市精神,进而变成文明进步的推动力。 B.中国历史上,由于重视了敬老崇文才使得文化获得大发展,进而出现了所谓的太平盛世 C.敬老崇文是一个社会传承人类文明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不断走向更加文明的标志 敬老崇文的目的是为了发挥老者的智慧和经验,特别是在文明传承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弱化了人文精神,这种现象是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事情 B.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欧洲近代的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的进步 C.一座城市特有的城市精神可以转化为大众的人文精神,从而推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D.人文精神范畴中的道理和伦理是我们这个社会新时期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敬老崇文与文明传承 沈祖炜 强化历史记忆、重视历史记载、尊重历史事实,乃是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现代科学主 义的张扬,强化了科技的能量,却在无形之中弱化了人文精神的追求。对某些城市来说,相 应的后果还在于城市精神的流逝。有时,根据某种需要,随心所欲地解释历史的事情也比比 皆是。与此相对应的是,承载历史记忆与城市精神的人,特别是一代又一代的老年人受到了 忽视甚至遭到无情打击。如此这样,难道还有敬老崇文可言吗? 敬老崇文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对历史与传统表示礼赞的一种文化。老者往往是文 明的承继和传播的载体。不尊重老人的社会一定很肤浅、很冷漠。所以,我们说的“敬老”, 是同尊重历史、尊重传统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说的“崇文”,不仅仅是崇尚文史,而且是崇 尚广义上的人文。中华民族一向把黄帝尊为人文始祖,把文明传播的边界列为夷夏之辨的标 尺。生生不息的民族传统从来都是强调人文精神的,而人文精神的核心则是以人为本,是尊 重人,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创造力。儒家所谓的“仁者爱人”,说到底也是这个意思。 近代文明史说明,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人的创造力的解放。在欧洲 发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所激发的人文精神,曾经大大地解放了人的创造力。 中国历史上的所谓太平盛世,也就是封建社会的繁荣期,都同文化发展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 联性。唐朝的开元盛世、汉代的文景之治、清代的康熙乾隆时期,都是如此。即使在所谓乱 世,如春秋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繁荣同样催生了社会的大变革。社会进步需要文 治武功,当今中国的和平发展要求强盛的国力,包括经济、军事实力等等,同样需要文化发 展所体现的软实力。在此重要的历史关头,历史记忆将唤起民族的文化认同,一座城市所特 有的城市精神可以激发出这个城市的创造力。凡此种种,都会转化为人民大众的人文精神, 变成文明进步的推动力。 中国人历来推崇“读书明理”、“通情达理”。对这个“理”的领会和践行,就是“明理” 和“达理”,常常同强化历史记忆和弘扬城市精神相一致。从历史记忆中汲取智慧,叫做以 史为鉴;从城市精神获得激励,叫做增强软实力。从中我们可以悟出许多道理,也会变得更 加理性。唯有理性,才能体现道理、伦理。这样的道理和伦理属于人文精神的范畴,是社会 主义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温家宝总理说:“一个民族如果忘记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就不可能深刻地了解现在和 正确地面向未来。只有加强文史研究、保存历史记忆、洞悉历史规律,才能鉴史知今、熔铸 古今,开辟新的未来。”我们宣传敬老崇文的理念,就是要更好地传承文明,续写中华民族 的文明史。 (选自 2011 年 10 月 13 日《文汇报》,有删改。) 6.下列关于敬老崇文的说法,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敬老崇文就是要尊重老者和崇尚广义上的人文,是对历史与传统表示礼赞的一种文化。 B.“敬老”主要因为老者是文明的承继和传播的载体,因此它又同尊重历史和传统联系在 一起。 C.“崇文”主要是指一种人文精神,是社会发展的软实力,与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关系不 大。 D.民族传统中敬老崇文的核心则是以人为本,是尊重人,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创造力。 7.依据文中内容,对敬老崇文与文明传承关系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敬老崇文能够使一座城市的创造力激发出特有的城市精神,进而变成文明进步的推动力。 B.中国历史上,由于重视了敬老崇文才使得文化获得大发展,进而出现了所谓的太平盛世。 C.敬老崇文是一个社会传承人类文明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不断走向更加文明的标志。 D.敬老崇文的目的是为了发挥老者的智慧和经验,特别是在文明传承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弱化了人文精神,这种现象是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事情。 B.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欧洲近代的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的进步。 C.一座城市特有的城市精神可以转化为大众的人文精神,从而推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D.人文精神范畴中的道理和伦理是我们这个社会新时期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 徽。徹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由是 渐显。 后郡命为功曹。性好人伦,勤于长养。领南郡太守。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 从事。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亮留镇荆州。统随从入蜀。 益州牧刘璋与先主会涪,统进策曰:“今因此会,便 則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 一州也。”先主曰:“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 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 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 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 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 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先 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 于涪大会,置酒作乐,谓统曰:“今日之会,可谓乐矣。”统曰:“伐人之国而以为欢 非仁者之兵也。”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 于是统逡巡引退。先主寻悔,请还。统复故位,初不顾谢,饮食自若。先主谓曰:“向者之 论,阿谁为失?”统对曰:“君臣俱失。”先主大笑,宴乐如初。 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则流涕。拜统父 议郎,迁谏议大夫。追赐统爵关内侯,谥曰靖侯。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庞统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阴选精兵,昼夜兼道 阴:暗地里 B.大军卒至,一举便定 卒:通“猝”,突然 C.闻数有笺谏璋 数:多次 D.统复故位,初不顾谢 谢:推辞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伐人之国而以为欢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又喜将军之去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C.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D.于涪大会,置酒作乐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1.下列各句,都能表现庞统足智多谋的一组是( ①性好人伦,勤于长养 ②今因此会,便可执之 ③并使装束,外作归形 ④先主痛借,言则流涕 ⑤阴选精兵,昼夜兼道 ⑥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庞统年少时老实憨钝,弱冠时去拜见司马徽,司马徽说庞统应该是南州读书人中最好 的,从此他渐渐出了名。 庞统足智多谋,在攻取益州的策略上,早就成竹在胸,一口气给了刘备上中下三条计 策,由其选择。 C.杨怀、髙沛是刘璋的著名将领,倚仗自己兵强马壮,又占据着重要关隘,曾多次劝谏 刘璋攻打荆州。 D.庞统大度耿直,面对刘备做得不对的事情,他能直言不讳地指出来,事后仍然坚持原 则,不向刘备道歉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9~12 题。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 徽。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由是 渐显。 后郡命为功曹。性好人伦,勤于长养。领南郡太守。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 从事。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亮留镇荆州。统随从入蜀。 益州牧刘璋与先主会涪,统进策曰:“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 一州也。”先主曰:“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 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 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 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 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 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先 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 于.涪大会,置酒作乐,谓统曰:“今日之会,可谓乐矣。”统曰:“伐人之国而.以为欢, 非仁者之兵也。”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 于是统逡巡引退。先主寻悔,请还。统复故位,初不顾谢.,饮食自若。先主谓曰:“向者之 论,阿谁为失?”统对曰:“君臣俱失。”先主大笑,宴乐如初。 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则流涕。拜统父 议郎,迁谏议大夫。追赐统爵关内侯,谥曰靖侯。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庞统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阴.选精兵,昼夜兼道 阴:暗地里 B.大军卒.至,一举便定 卒:通“猝”,突然 C.闻数.有笺谏璋 数:多次 D.统复故位,初不顾谢. 谢:推辞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伐人之国而.以为欢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又喜将军之.去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C.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D.于.涪大会,置酒作乐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1.下列各句,都能表现庞统足智多谋的一组是( ) ①性好人伦,勤于长养 ②今因此会,便可执之 ③并使装束,外作归形 ④先主痛惜,言则流涕 ⑤阴选精兵,昼夜兼道 ⑥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庞统年少时老实憨钝,弱冠时去拜见司马徽,司马徽说庞统应该是南州读书人中最好 的,从此他渐渐出了名。 B.庞统足智多谋,在攻取益州的策略上,早就成竹在胸,一口气给了刘备上中下三条计 策,由其选择。 C.杨怀、高沛是刘璋的著名将领,倚仗自己兵强马壮,又占据着重要关隘,曾多次劝谏 刘璋攻打荆州。 D.庞统大度耿直,面对刘备做得不对的事情,他能直言不讳地指出来,事后仍然坚持原 则,不向刘备道歉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徼甚异之。(3分) (2)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3分) (3)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词,5成(1)一(2)题。(8分) 南柯子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冋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1)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4分) (2)试分析“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的写景角度。(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 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二十四桥仍在, 。(姜夔《扬州慢》) (3)我闻琵琶己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白居易《琵琶行》) (4)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五、(12分) 16.概括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信息,不超过16个字。(4分) 《光明日报》合肥10月20日电(记者李陈续通讯员杨保国)记者从中国科技大学 获悉,该校徵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陈仙辉小组日前在有机超导体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 破,在掺杂了碱金属钾和铀的菲(C14H10)中发现,当温度低于5K(约零下268摄氏度)时出 现超导电性。相关成果发表在10月18日出版的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陈仙 辉小组的这项发现表明又一类新的有机超导体家族的诞生 17.根据图表内容,完成后面题目。(分)
第Ⅱ卷(共 114 分) 15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个小题)(6 分) (1) , 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二十四桥仍在, , 。(姜夔《扬州慢》) (3)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 !(白居易《琵琶行》) (4) ,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五、(12 分) 16.概括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信息,不超过 16 个字。(4 分) 《光明日报》合肥 10 月 20 日电(记者 李陈续 通讯员 杨保国)记者从中国科技大学 获悉,该校徵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陈仙辉小组日前在有机超导体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 破,在掺杂了碱金属钾和铀的菲(Cl4H1O)中发现,当温度低于 5K(约零下 268 摄氏度)时出 现超导电性。相关成果发表在 10 月 18 日出版的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陈仙 辉小组的这项发现表明又一类新的有机超导体家族的诞生。 。 17.根据图表内容,完成后面题目。(4 分)
国家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经济增长率 1.5%-3% 5%-6.5% 9.67% 教育、卫生两 13%-15% 6%-7% 4.5% 项公共支出占 GDP的比例 请根据图表内容,从中国的角度写出一条结论。不超过45个字) 18.仿照下面画曲线的句子,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相同。(4分) 挫折纵然无情,却给人无尽的砥砺; 失败固然残忍,却能使人趋于顽强。 湾溪流,曲折转中却能荡出山鸣谷应的思响 六、(18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那一年那一天的幸福 袁浩 ①那一年的那一天,我记忆犹新。 ②那一年的那一天是春末夏初,那一年的那一天的阳光说不出的灿烂。那一年的那一天 的麦子在乡村母性的田野里一个劲地疯长。我,还有和我年岁相当的几个乡野少年聚守一起。 那一年的那一天,我们几个青春少年说得最多的是跟小虎队和港台流行歌曲有关的话题。《青 苹果乐园》、《逍遥游》和《蝴蝶飞啊》让我们一帮青舂的心灵渴望飞翔。青春真是一个美好 的词汇,无论何时提起那段成长旺盛期的话题我们都记忆如初。那一年的那一天我们每个人 身上的那股子当初我们并没有感觉的青春气息和整个乡村葳蕤生长的气息交融在 ③那一年那一天的正午,母亲站在我现在应该叫故乡的小村家门口大声地喊着我的乳 名。那喊声与我们正在谈论的所有事物无关。母亲的喊声将小村中的狗都给惊吠了,于是我 扬了扬手,将一段白色的确良衬衫的袖子捋了捋,终于,我的手腕上显现出了那块上海牌手 表,我瞟了一眼说,时间不早了,我得回家吃饭了。其实,那一年的那一天我什么时候回家 吃晌饭跟那块手表没有一丝一毫的关联 ④那一年那一天的中午,我回到家。父亲正在收听我家那台“樱花”牌半导体收音机 收音机里那个叫刘兰芳的著名评书艺人绘声绘色地播讲着传统评书《杨家将》。我一到家, 母亲便开饭了。我,弟弟,妹妹,还有父亲,母亲,我们围坐在一起。母亲将热腾腾的面条 端上桌。面条是母亲忙活了大半天亲手擀制的豆麦面,菜也是母亲冬日里腌制的咸菜。于是 我们一家人就着咸菜,听着刘兰芳播讲的评书《杨家将》,我们每一个的嘴里都发出“吱吱 不停地吸食面条的唏噓的声音。那一天的中午,我们一家人吃面条的声音不绝于耳,酣畅淋 漓。咸菜和豆麦面条吃得我这个乡村少年鼻尖直冒汘。那声音嘈杂而馨香,那场景也已成为 幅我永世不忘的温馨画面。 ⑤那一年那一天的下午,我在家实在没事,爹就让我下地给花生薅草。春末夏初,花生 正在开花。花生花是黄褐色的,花生苗是绿油油的.,很是喜人。我跟在爹娘的身后,挥锄 落汗。乡村里的天空最是明净,不远处还有几只斑鸠鸟在叫唤。花生地旁边的麦子即将接近 熟稔的味道漫溢了过来,还有小村路口旁的老槐树上飘散着的槐花的淸香。所有这些都给人 种期待之感,期待丰一个崭新的季节临近,还有喧嚣生命的释放
国家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瑞典、丹麦 巴西 印度 中国 经济增长率 1. 5%-3% 5%-6. 5% 6%-7. 3% 9.67% 教育、卫生两 项公共支出占 GDP 的比例 13%-15% 6%-7% 5% 4.5% 请根据图表内容,从中国的角度写出一条结论。(不超过 45 个字) 。 18.仿照下面画曲线的句子,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相同。(4 分) 挫折纵然无情,却给人无尽的砥砺; 失败固然残忍,却能使人趋于顽强。 一湾溪流,曲折回转中却能荡出山鸣谷应的回响; , 。 , 。 六、(18 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2 题。 那一年那一天的幸福 袁浩 ①那一年的那一天,我记忆犹新。 ②那一年的那一天是春末夏初,那一年的那一天的阳光说不出的灿烂。那一年的那一天 的麦子在乡村母性的田野里一个劲地疯长。我,还有和我年岁相当的几个乡野少年聚守一起。 那一年的那一天,我们几个青春少年说得最多的是跟小虎队和港台流行歌曲有关的话题。《青 苹果乐园》、《逍遥游》和《蝴蝶飞啊》让我们一帮青春的心灵渴望飞翔。青春真是一个美好 的词汇,无论何时提起那段成长旺盛期的话题我们都记忆如初。那一年的那一天我们每个人 身上的那股子当初我们并没有感觉的青春气息和整个乡村葳蕤生长的气息交融在一起。 ③那一年那一天的正午,母亲站在我现在应该叫故乡的小村家门口大声地喊着我的乳 名。那喊声与我们正在谈论的所有事物无关。母亲的喊声将小村中的狗都给惊吠了,于是我 扬了扬手,将一段白色的确良衬衫的袖子捋了捋,终于,我的手腕上显现出了那块上海牌手 表,我瞟了一眼说,时间不早了,我得回家吃饭了。其实,那一年的那一天我什么时候回家 吃晌饭跟那块手表没有一丝一毫的关联。 ④那一年那一天的中午,我回到家。父亲正在收听我家那台“樱花”牌半导体收音机。 收音机里那个叫刘兰芳的著名评书艺人绘声绘色地播讲着传统评书《杨家将》。我一到家, 母亲便开饭了。我,弟弟,妹妹,还有父亲,母亲,我们围坐在一起。母亲将热腾腾的面条 端上桌。面条是母亲忙活了大半天亲手擀制的豆麦面,菜也是母亲冬日里腌制的咸菜。于是 我们一家人就着咸菜,听着刘兰芳播讲的评书《杨家将》,我们每一个的嘴里都发出“吱吱” 不停地吸食面条的唏嘘的声音。那一天的中午,我们一家人吃面条的声音不绝于耳,酣畅淋 漓。咸菜和豆麦面条吃得我这个乡村少年鼻尖直冒汗。那声音嘈杂而馨香,那场景也已成为 一幅我永世不忘的温馨画面。 ⑤那一年那一天的下午,我在家实在没事,爹就让我下地给花生薅草。春末夏初,花生 正在开花。花生花是黄褐色的,花生苗是绿油油的.,很是喜人。我跟在爹娘的身后,挥锄 落汗。乡村里的天空最是明净,不远处还有几只斑鸠鸟在叫唤。花生地旁边的麦子即将接近 熟稔的味道漫溢了过来,还有小村路口旁的老槐树上飘散着的槐花的清香。所有这些都给人 一种期待之感,期待丰一个崭新的季节临近,还有喧嚣生命的释放
⑥日暮的时候,我荷锄而归,村道上鱼贯着我的乡邻和不同辈分的族人。田间地头农家 放工的路上,其实是乡村讯息最传统最原始的交流与发布的场所。今晚的小村又要放露天电 影了,这是我这样的少年走在放工之后的村道上,获取的最感兴趣的信息。这足以使我顷刻 间化解半天的辛劳和疲惫。那一年那一天的晚饭我吃得略显仓促,因为那一晚上传出的电影 里的热闹声响最是撩拨一颗颗拥有好奇之心的乡野少年。那一年那一天晚上的电影格外好 看!一部叫做《少林寺》的彩色宽银幕武打片看得我们一个个热血沸腾,唏嘘不已。那一天 那一晚的如水月色何时散尽我们不得而知,李连杰还有那来自远古源远流长的中华武术更是 我们的最爱。一时间我们在电影散去后竟久久不愿离散,我们一个个仿佛还沉浸在一段抗暴 助义历史故事和杂糅进去的少林功夫的美轮美奂、博大精深里。那一天那一晚的电影是现今 我在城里的家中打开那个叫做CCTV-6的电影专题频道所永远找寻不到的一种绝妙视听盛 宴 ⑦二十多年就这么过去了 现在的我再也没有那一年那一天青春少年的清心寡欲的心态了。故乡,记忆中美好故 事的背景也已成为了梦境。时光就是这么残酷地将一个人拉入尘世的风尘,逼你不得不就范。 不由得又想起了海子的那首诗来了: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⑨就这样,那一年那一天的幸福被我写进了记忆,记忆也便甘之如饴。 (《散文百家》2010年第9期) 19.品味第③段中画线词语,指出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 20.解释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意。(4分) (1)那一年的那一天我们每个人身上的那股子当初我们并没有感觉的青春气息和整个乡 村葳蕤生长的气息交融在一起。 (2)所有这些都给人一种期待之感,期待着一个崭新的季节临近,还有喧嚣生命的释放 21.第④段画线部分描写了一家人吃面条酣畅淋滴的场面。请赏析这个场面描写。(4分) 22.本文回忆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往事,题目也可取为“八十年代的幸福”,与本文 题目相比,你更欣赏哪个?(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清华“永远的校长”梅贻琦 徐百柯 梅贻琦(1889~1962),字月涵,天津人。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历任清华学校教员、物 理系教授、教务长等职,1931~1948年任清华大学校长
⑥日暮的时候,我荷锄而归,村道上鱼贯着我的乡邻和不同辈分的族人。田间地头农家 放工的路上,其实是乡村讯息最传统最原始的交流与发布的场所。今晚的小村又要放露天电 影了,这是我这样的少年走在放工之后的村道上,获取的最感兴趣的信息。这足以使我顷刻 间化解半天的辛劳和疲惫。那一年那一天的晚饭我吃得略显仓促,因为那一晚上传出的电影 里的热闹声响最是撩拨一颗颗拥有好奇之心的乡野少年。那一年那一天晚上的电影格外好 看!一部叫做《少林寺》的彩色宽银幕武打片看得我们一个个热血沸腾,唏嘘不已。那一天 那一晚的如水月色何时散尽我们不得而知,李连杰还有那来自远古源远流长的中华武术更是 我们的最爱。一时间我们在电影散去后竟久久不愿离散,我们一个个仿佛还沉浸在一段抗暴 助义历史故事和杂糅进去的少林功夫的美轮美奂、博大精深里。那一天那一晚的电影是现今 我在城里的家中打开那个叫做 CCTV-6 的电影专题频道所永远找寻不到的一种绝妙视听盛 宴。 ⑦二十多年就这么过去了。 ③现在的我再也没有那一年那一天青春少年的清心寡欲的心态了。故乡,记忆中美好故 事的背景也已成为了梦境。时光就是这么残酷地将一个人拉入尘世的风尘,逼你不得不就范。 不由得又想起了海子的那首诗来了: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⑨就这样,那一年那一天的幸福被我写进了记忆,记忆也便甘之如饴。 (《散文百家》2010 年第 9 期) 19.品味第③段中画线词语,指出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 分) 20.解释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意。(4 分) (1)那一年的那一天我们每个人身上的那股子当初我们并没有感觉的青春气息和整个乡 村葳蕤生长的气息交融在一起。 (2)所有这些都给人一种期待之感,期待着一个崭新的季节临近,还有喧嚣生命的释放。 21.第④段画线部分描写了一家人吃面条酣畅淋漓的场面。请赏析这个场面描写。(4 分) 22.本文回忆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往事,题目也可取为“八十年代的幸福”,与本文 题目相比,你更欣赏哪个?(6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2 题。 清华“永远的校长”梅贻琦 徐百柯 梅贻琦(1889~1962),字月涵,天津人。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历任清华学校教员、物 理系教授、教务长等职,1931~1948 年任清华大学校长
1931年12月3日,在清华大学校长就职典礼上,梅贻琦留下了中国大学史上最著名的 一句话:“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他本人从来没有被称为“大师”,但在他的任内,却为清华请来了众多的大师,并为后 世培养出了众多的大师。他被称为清华“永远的校长”。在遍布世界的清华校友心目中,提 到梅贻琦就意味着清华,提到淸华也就意味着梅贻琦 位清华的老校友在纪念梅贻琦的文章中称:“母校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8字为 校训。历届毕业同学,凡是请梅先生题纪念册的,梅先生辄书此两语为勉。梅先生一生行谊, 也正可以这两句来说明。” 〖易经》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梅贻琦在世 人的心目中,正是这样一位“君子” 清华早期著名的体育教员马约翰曾经这样评价梅贻琦:“他有他的人格……真君子Rea Gentleman的精神。梅先生不但是一个真君子,而且是一个中西合璧的真君子,他一切的举 措态度,是具备中西人的优美部分。” 梅贻琦生性不爱说话,被称为“寡言君子”。早在1909年考取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时, 他那“从容不迫的态度”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发榜那天,考生们都很活跃,考上的 喜形于色,没考上的则面色沮丧。只有瘦高的梅贻琦,始终神色自若,“不慌不忙、不喜不 忧地在那里看榜”,让人觉察不出他是否考取一一而实际上,在630名考生当中,他名列第 六 “一二·九”运动后,清华曾经发生过数千军警闯入学校逮捕学生的事件。事前得知了 这个消息,学校的几位领导人在梅贻琦家里商量如何应对。大家说了很多意见,惟有梅校长 默然不发一言,最后大家都等他说话,足足有两三分钟,他还是抽着烟一句话不说。冯友兰 教授问:“校长——你看怎么样?”梅贻琦还是不说话。叶公超教授忍不住了,问道:“校长, 您是没有意见而不说话,还是在想着而不说话?”他隔了几秒钟回答:“我在想,现在我们 要阻止他们来是不可能的,我们现在只可以想想如何减少他们来了之后的骚动。 后来,学生们怀疑军警特工手里的名单是校方提供的,所以把教务长架到大礼堂前接受 质问,并有学生扬言要打。此时,他们的校长身着一件深灰色长袍,从科学馆方向慢步走来 登上台阶,对着二三百学生,有半分钟未发一言,然后用平时讲话同样的声调,慢吞吞地说 出了5个字:“要打,就打我!” 梅贻琦嗜酒,并且在这一点上也堪称“君子”,以至于被酒友们尊为“酒圣”。考古学大 师李济回忆:“我看见他喝醉过,但我没看见他闹过酒。这一点在我所见的当代人中,只有 梅月涵先生与蔡孑民(蔡元培)先生才有这种‘不及乱’的记录。” 曾经有一篇纪念他的文章,叫作《清华和酒》。“在清华全校师生员工中,梅先生的酒量 敬酒人的好意,他干杯时那种似苦又喜的面上表情,看到过的人,终身不会忘记。” 1947年,抗战胜利之后清华第一次校庆,在体育馆摆了酒席,由教职员开始,然后1909 级,逐级向校长敬酒。梅贻琦总是老老实实地干杯,足足喝了40多杯。 “他的情趣是那种很单纯的,一种……不晓得……一种很特别的幽默感。”他的儿媳、 北大退休教授刘自强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眼睛微微向上,显然沉浸在一种温馨的回忆中 想寻找一种确切表达来描述她的校长和公公。“那时候校长住在清华园甲所。我有一次去他 那儿,梅太太病了,我就看见他到前面的小花园里,摘了一朵他自己种的花,紫色的,不知 道叫什么名字,到梅太太的卧室去送给她。” 1955年梅先生在台湾新竹创建清华大学并任校长,直至逝世。 (选自《中国青年报》) 19.划线句子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4分) 20.梅贻琦先生是一个真君子,他的君子风度体现在那些方面?请概括说明。(4分)
1931 年 12 月 3 日,在清华大学校长就职典礼上,梅贻琦留下了中国大学史上最著名的 一句话:“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他本人从来没有被称为“大师”,但在他的任内,却为清华请来了众多的大师,并为后 世培养出了众多的大师。他被称为清华“永远的校长”。在遍布世界的清华校友心目中,提 到梅贻琦就意味着清华,提到清华也就意味着梅贻琦。 一位清华的老校友在纪念梅贻琦的文章中称:“母校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8 字为 校训。历届毕业同学,凡是请梅先生题纪念册的,梅先生辄书此两语为勉。梅先生一生行谊, 也正可以这两句来说明。” 《易经》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梅贻琦在世 人的心目中,正是这样一位“君子”。 清华早期著名的体育教员马约翰曾经这样评价梅贻琦:“他有他的人格……真君子 Real Gentleman 的精神。梅先生不但是一个真君子,而且是一个中西合璧的真君子,他一切的举 措态度,是具备中西人的优美部分。” 梅贻琦生性不爱说话,被称为“寡言君子”。早在 1909 年考取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时, 他那“从容不迫的态度”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发榜那天,考生们都很活跃,考上的 喜形于色,没考上的则面色沮丧。只有瘦高的梅贻琦,始终神色自若,“不慌不忙、不喜不 忧地在那里看榜”,让人觉察不出他是否考取——而实际上,在 630 名考生当中,他名列第 六。 “一二·九”运动后,清华曾经发生过数千军警闯入学校逮捕学生的事件。事前得知了 这个消息,学校的几位领导人在梅贻琦家里商量如何应对。大家说了很多意见,惟有梅校长 默然不发一言,最后大家都等他说话,足足有两三分钟,他还是抽着烟一句话不说。冯友兰 教授问:“校长——你看怎么样?”梅贻琦还是不说话。叶公超教授忍不住了,问道:“校长, 您是没有意见而不说话,还是在想着而不说话?”他隔了几秒钟回答:“我在想,现在我们 要阻止他们来是不可能的,我们现在只可以想想如何减少他们来了之后的骚动。” 后来,学生们怀疑军警特工手里的名单是校方提供的,所以把教务长架到大礼堂前接受 质问,并有学生扬言要打。此时,他们的校长身着一件深灰色长袍,从科学馆方向慢步走来, 登上台阶,对着二三百学生,有半分钟未发一言,然后用平时讲话同样的声调,慢吞吞地说 出了 5 个字:“要打,就打我!” 梅贻琦嗜酒,并且在这一点上也堪称“君子”,以至于被酒友们尊为“酒圣”。考古学大 师李济回忆:“我看见他喝醉过,但我没看见他闹过酒。这一点在我所见的当代人中,只有 梅月涵先生与蔡孑民(蔡元培)先生才有这种‘不及乱’的记录。” 曾经有一篇纪念他的文章,叫作《清华和酒》。“在清华全校师生员工中,梅先生的酒量 可称第一……大家都知道梅先生最使人敬爱的时候,是吃酒的时候,他从来没有拒绝过任何 敬酒人的好意,他干杯时那种似苦又喜的面上表情,看到过的人,终身不会忘记。” 1947 年,抗战胜利之后清华第一次校庆,在体育馆摆了酒席,由教职员开始,然后 1909 级,逐级向校长敬酒。梅贻琦总是老老实实地干杯,足足喝了 40 多杯。 “他的情趣是那种很单纯的,一种……不晓得……一种很特别的幽默感。”他的儿媳、 北大退休教授刘自强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眼睛微微向上,显然沉浸在一种温馨的回忆中, 想寻找一种确切表达来描述她的校长和公公。“那时候校长住在清华园甲所。我有一次去他 那儿,梅太太病了,我就看见他到前面的小花园里,摘了一朵他自己种的花,紫色的,不知 道叫什么名字,到梅太太的卧室去送给她。” 1955 年梅先生在台湾新竹创建清华大学并任校长,直至逝世。 (选自《中国青年报》) 19.划线句子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4 分) 20.梅贻琦先生是一个真君子,他的君子风度体现在那些方面?请概括说明。(4 分)
21.本文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22.文章标题称梅贻琦为“永远的校长”,试根据文意谈谈你对“永远”的理解。(6分) 七、(60分) 23.请以“我要回家”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体特征鲜明;④书写规范,正确使用 标点符号
21.本文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4 分) 22.文章标题称梅贻琦为“永远的校长”,试根据文意谈谈你对“永远”的理解。(6 分) 七、(60 分) 23.请以“我要回家”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体特征鲜明;④书写规范,正确使用 标点符号
参考答案 (15分,每小题3分) .D(A.稽qi,捺ma;B.跛b6;C掎j) .B(A爆发力;C迫不及待;D变本加厉) 3.C(不齿:不屑提起。不耻:不以为耻。“但”不过”都表示转折,“不过” 用在后半句的开头,表示对上半句话加以限制或修正,而这里如果用“不过”却 起不到这样的作用,所以应选“但是侕而”整治:整顿治理。整顿:使紊乱变整 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整改:整顿并改革 4.D(A“痛不欲生”悲痛得不想活下去,形容悲伤到极点。应该用“痛心疾首 B差强人意:勉强使人满意。C等闲视之:把它看成平常的事,不予重视) 5.D(A搭配不当,“深刻”和“部署”搭配不当;B不合逻辑,分句间关系颠倒; C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可删去“因 二、(9分) 6.B(A.“崇文”仅仅指是“崇尚广义上的人文”,缩小了“崇文”的内涵。C.以 偏概全。“与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关系不大”明显错误。D.偷换概念。“人文精 神”的核心是该题后面表述的内容,而不是“敬老崇文”) 7.C(A.因果倒置。原文说的是“一座城市所特有的城市精神可以激发出这个 城市的创造力”。B.历史上文化获得大发展的因素很多,并不仅仅是由于“敬 老崇文”一个因素,犯了以偏概全、过于绝对的毛病。D.无中生有。“敬老崇 文”的目的说是为了发挥老者的智慧和经验,原文中没有提到;而且在此选项中 也只是解释了“敬老”,而忽视了“崇文”) 8.A(本题考查 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后一句不对。从第三段谈到的近代文明史的几个事例可以做 参照,我们可以推测,二者完全可以避免,而且可以互为因果。现代科技与人文 精神的脱节,更多的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 9.D(“谢”:认错,道歉,谢罪) 10.A(A、却,表转折:B、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指示代词,相当于“这”; C、动词,担任/表被动;D、介词,在/介词,对于) 11.B(①庞统生性注重伦理关系,勤恳奉养父母,属于品行端正。④刘备痛惜 流涕是因为庞统为国捐躯,英年早逝) 12.C(“曾多次劝谏刘璋攻打荆州”错,原意是曾多次写信劝刘璋打发刘备回荆 州 四、 13.(1)司马徽正在树上采桑,让庞统坐在树下,两人一起谈论从白天到夜里。 司马徽感到他非常奇异。 (2)现在趁会面的机会,就把刘璋擒住,那么您不用打仗就能得到益州。 (3)刘备认为他的中策不错,就杀了杨怀、高沛,进军成都,经过的地方都攻 打了下来 14.(1)抒发了作者年华易逝,青春不再的忧伤之情。“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 可以看出这一点;②抒发了作者天涯飘泊的厌倦之情,“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句可以看出;③抒发了作者对物是人非的复杂心情。“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 年时沽酒那人家”’,写词人站在荷塘边,想起从前路过此地,乘着酒意,观赏荷 花,引发叩问:“你还记得那年买酒喝的那个醉汉么?”(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
参考答案 二、(9 分) 6.B(A.“崇文”仅仅指是“崇尚广义上的人文”,缩小了“崇文”的内涵。C.以 偏概全。“与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关系不大”明显错误。 D.偷换概念。“人文精 神”的核心是该题后面表述的内容,而不是“敬老崇文”) 7.C(A.因果倒置。原文说的是“一座城市所特有的城市精神可以激发出这个 城市的创造力”。 B.历史上文化获得大发展的因素很多,并不仅仅是由于“敬 老崇文”一个因素,犯了以偏概全、过于绝对的毛病。 D.无中生有。“敬老崇 文”的目的说是为了发挥老者的智慧和经验,原文中没有提到;而且在此选项中 也只是解释了“敬老”,而忽视了“崇文”) 8.A(本题考查 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后一句不对。从第三段谈到的近代文明史的几个事例可以做 参照,我们可以推测,二者完全可以避免,而且可以互为因果。现代科技与人文 精神的脱节,更多的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 三、 9.D(“谢”:认错,道歉,谢罪) 10.A(A、却,表转折;B、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指示代词,相当于“这”; C、动词,担任/ 表被动;D、介词,在/ 介词,对于) 11.B(①庞统生性注重伦理关系,勤恳奉养父母,属于品行端正。④刘备痛惜 流涕是因为庞统为国捐躯,英年早逝) 12.C(“曾多次劝谏刘璋攻打荆州”错,原意是曾多次写信劝刘璋打发刘备回荆 州) 四、 13.(1)司马徽正在树上采桑,让庞统坐在树下,两人一起谈论从白天到夜里。 司马徽感到他非常奇异。 (2)现在趁会面的机会,就把刘璋擒住,那么您不用打仗就能得到益州。 (3)刘备认为他的中策不错,就杀了杨怀、高沛,进军成都,经过的地方都攻 打了下来。 14.(1)抒发了作者年华易逝,青春不再的忧伤之情。“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 可以看出这一点;②抒发了作者天涯飘泊的厌倦之情,“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一句可以看出;③抒发了作者对物是人非的复杂心情。“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 年时沽酒那人家”,写词人站在荷塘边,想起从前路过此地,乘着酒意,观赏荷 花,引发叩问:“你还记得那年买酒喝的那个醉汉么?”(每点 2 分,答出任意两
点并作分析即可得分) (2)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2分)“十里青山远”是远景,写出了青山 历历在目之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写出了潮水退去,沙迹残留的路面之状。 (2分) 15(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2)波心荡,冷月无声 (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4)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五、(12分) 16.中国科技大学发现新型有机超导体。(4分) 17.中国经济增长快速发展(或中国经济增长率远远高于其他国家),(2分)但 教育卫生两项公共支出占GDP的比例远低于其他国家。(2分) 18.答案示例:一株寒梅,风刀霜剑中却能吐放沁人心脾的幽香:一波巨澜,腾 起跌落时却能激起惊心动魄的雄壮。(4分,每句2分,其中内容贴切1分,句 式与示例相同且无语病1分) 六、(一) 19.“捋了捋”,“瞟了一眼”这两处动作描写(1分)写出了20多年前拥有的 确良衬衫和手表的乡村少年在伙伴面前的炫耀心理(2分),也暗示着时代背景, 那时物质生活水平还比较低,正逐步提高(1分) 20.(1)①八十年代整个中国乡村洋溢着蓬勃发展的气息(1分)。②乡野少年萌 发着青春活力,心灵渴望飞翔(1分) (2)春末夏初的乡村田野充满生机的景象给人带来生活的希望(1分),期待着如 热烈的夏一般的美好生活,期待着生命的蓬勃绽放。(1分) 21.抓住听觉(1分)来写一家人挤在一起吃母亲做的咸菜豆麦面(1分),生 活贫寒单调但充满温情(1分),抒发了作者怀念往日亲情的情感(1分)。 22.答案示例1:喜欢“那一年那一天的幸福”口理由:(1)抓住一天时间来自 由剪材,用富有时代特征的事物来串联八十年代典型的一天情景口(②)“那 年那一天”所代表的青春少年的心态与“二十年之后的现在的我”对比,引领读 者通过细节去品味出八十年代的幸福,点明主题。(3)“那一年的那一天”既是 题目,又是行文的线索,在文中反复出现,时时刻刻把读者的思绪引到20年前 淡淡的忧伤氛围贯穿全文 答案示例2:喜欢“八十年代的幸福”。理由充分,能自圆其说,最多得3分。 (二) 19.①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接上文梅先生灌输清华校训,引出下文先生以 此为铭具体践行“厚德载物”的种种表现。②这句话在全篇中又有统摄全篇的作 用。(每点2分,共4分) 20.(1)寡言少语,喜怒不形于色;(2)沉着冷静,有主见;(3)敢于担当,爱 护同事:(4)嗜酒而不闹酒:(5)志趣单纯。(4分,答出4点即可得满分) 21.(1)以小见大。文中选取的都是些轶事趣闻,如给大学“定性”的故事,喝 酒的故事,妻病献花的故事等等,但点点滴滴却见一个人的精神面貌。(2分) (2)点面结合。既有诸如“梅先生一生行谊,也正可以这两句来说明”的总体 评价,又有具体的言行展现。(2分) (3)正面侧面结合,既有直接叙述梅先生事迹的材料,又有他人的回忆和评价。 (2分) (学生只需答出其中两点就可给4分) 22.“永远”指他树立了清华办学的价值观念,留下经典名言、延揽并造就大师
点并作分析即可得分) (2)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2 分)“十里青山远”是远景,写出了青山 历历在目之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写出了潮水退去,沙迹残留的路面之状。 (2 分) 15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2) 波心荡,冷月无声 (3)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4)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五、(12 分) 16.中国科技大学发现新型有机超导体。(4 分) 17. 中国经济增长快速发展(或中国经济增长率远远高于其他国家),(2 分)但 教育卫生两项公共支出占 GDP 的比例远低于其他国家。(2 分) 18.答案示例:一株寒梅,风刀霜剑中却能吐放沁人心脾的幽香;一波巨澜,腾 起跌落时却能激起惊心动魄的雄壮。(4 分,每句 2 分,其中内容贴切 1 分,句 式与示例相同且无语病 1 分) 六、(一) 19.“捋了捋”, “瞟了一眼”这两处动作描写(1 分)写出了 20 多年前拥有的 确良衬衫和手表的乡村少年在伙伴面前的炫耀心理(2 分),也暗示着时代背景, 那时物质生活水平还比较低,正逐步提高(1 分)。 20.(1)①八十年代整个中国乡村洋溢着蓬勃发展的气息(1 分)。②乡野少年萌 发着青春活力,心灵渴望飞翔(1 分)。 (2)春末夏初的乡村田野充满生机的景象给人带来生活的希望(1 分),期待着如 热烈的夏一般的美好生活,期待着生命的蓬勃绽放。(1 分) 21.抓住听觉(1 分)来写一 家人挤在一起吃母亲做的咸菜豆麦面(1 分),生 活贫寒单调但充满温情(1 分),抒发了作者怀念往日亲情的情感(1 分)。 22.答案示例 1:喜欢“那一年那一天的幸福”口理由:(1)抓住一天时间来自 由剪材,用富有时代特征的事物来串联八十年代典型的一天情景口 (2)“那一 年那一天”所代表的青春少年的心态与“二十年之后的现在的我”对比,引领读 者通过细节去品味出八十年代的幸福,点明主题。(3)“那一年的那一天”既是 题目,又是行文的线索,在文中反复出现,时时刻刻把读者的思绪引到 20 年前, 淡淡的忧伤氛围贯穿全文。 答案示例 2:喜欢“八十年代的幸福”。理由充分,能自圆其说,最多得 3 分。 (二) 19.①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接上文梅先生灌输清华校训,引出下文先生以 此为铭具体践行“厚德载物”的种种表现。②这句话在全篇中又有统摄全篇的作 用。(每点 2 分,共 4 分) 20.(1)寡言少语,喜怒不形于色;(2)沉着冷静,有主见;(3)敢于担当,爱 护同事;(4)嗜酒而不闹酒;(5)志 趣单纯。(4 分,答出 4 点即可得满 分) 21.(1)以小见大。文中选取的都是些轶事趣闻,如给大学“定性”的故事,喝 酒的故事,妻病献花的故事等等,但点点滴滴却见一个人的精神面貌。(2 分) (2)点面结合。既有诸如“梅先生一生行谊,也正可以这两句来说明”的总体 评价,又有具体的言行展现。(2 分) (3)正面侧面结合,既有直接叙述梅先生事迹的材料,又有他人的回忆和评价。 (2 分) (学生只需答出其中两点就可给 4 分) 22.“永远”指他树立了清华办学的价值观念,留下经典名言、延揽并造就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