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三中上学期阶段性检测 高三语文 2012、10、7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9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 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 填写在答题卡和试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 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 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 效 第丨卷(选择题共36分)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主角/角斗隽永/隽秀婀娜押解/浑身解数 B.绽放/破绽弹劾/弹冠相庆间隙/间不容发 C.度量/忖度抹布/拐弯抹角游说/说一不二 D.朝晖/朝觐纰缪/未雨绸缪削减/削足适履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一组是 A.漱口 国藉 雄赳赳 源远流长 B.斑斓 沉湎 金钢钻 插科打诨 C.诠释 掂量 荧光屏 鸠占鹊巢 D.宣泄 竣工 家具店 委屈求全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兴隆塔以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物珍藏、丰厚的文化 以及极高的科学 艺术价值而闻名。 ②记者在北京博士后研究员 会上看到,卫生、交通等领域对高层次人才 的需求很迫切。 ③北大在长期发展和斗争的 中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学风,生动地体现 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 A.积聚引见里程 B.积聚引荐历程 C.积淀引荐历程 D.积淀引见里程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为了在《百家讲坛》讲述《清十二帝疑案》,阎崇年翻阅了大量历史资料,精 心研究,可谓沙里淘金,最终赢得了观众的认可。 B.经过一个多月的相处,张教官对同事感叹道:“刚入狱的小刘其实心地非常善 良,为人处市非常仗义,真是孺子可教。” C.初春的篝火晩会上,大家陶醉在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有的唱歌,有的跳舞
沂水三中上学期阶段性检测 高三语文 2012、10、7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 9 页。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 填写在答题卡和试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 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 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 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 36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主角./角.斗 隽.永/隽.秀婀娜 押解./浑身解.数 B.绽.放/破绽. 弹.劾/弹.冠相庆 间.隙/间.不容发 C.度.量/忖度. 抹.布/拐弯抹.角 游说./说.一不二 D.朝.晖/朝.觐 纰缪./未雨绸缪. 削.减/削.足适履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一组是 A.漱口 国藉 雄赳赳 源远流长 B.斑斓 沉湎 金钢钻 插科打诨 C.诠释 掂量 荧光屏 鸠占鹊巢 D.宣泄 竣工 家具店 委屈求全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组是(3 分)( ) ①兴隆塔以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物珍藏、丰厚的文化________以及极高的科学 艺术价值而闻名。 ②记者在北京博士后研究员________会上看到,卫生、交通等领域对高层次人才 的需求很迫切。 ③北大在长期发展和斗争的________中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学风,生动地体现 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 A.积聚 引见 里程 B.积聚 引荐 历程 C.积淀 引荐 历程 D.积淀 引见 里程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为了在《百家讲坛》讲述《清十二帝疑案》,阎崇年翻阅了大量历史资料,精 心研究,可谓沙里淘金 ....,最终赢得了观众的认可。 B.经过一个多月的相处,张教官对同事感叹道:“刚入狱的小刘其实心地非常善 良,为人处市非常仗义,真是孺子可教 ....。” C.初春的篝火晚会上,大家陶醉在春意阑珊 ....的氛围中,有的唱歌,有的跳舞
有的畅淡着自己的理想…乐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 D.名人故居纳入文物保护序列需要综合考虑建筑本身和名人影响等因素,眼下 的当务之急是制定名人故居保护办法,合理确定名人故居标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印度、日本等国纷纷表示将力争增强本国文化的国际地位之后,如何 进一步提高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成了中国学者研讨的中心问题。 B.据统计,近年来全国各地发生的多起较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多是驾驶 人酒驾、超速、超载等不文明驾驶行为所导致的 C.从医学角度看,早餐在供应血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吃或少吃早餐, 会使血糖不断下降,造成思维减慢、出现低血糖休克,甚至精神不振 D.“低碳”一一这个原本有些陌生与拗口的词开始走进公众生活,“我为 全球减斤碳”的号召得到大众的积级响应,“低碳生活”有望成为新的时尚流行 全球。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活得丰富比活得正确更重要 陈亚军 西方传统哲学家认为,活得丰富和活得正确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追求。说 个人活得丰富,是说这个人阅历丰富,在生活经验方面有深厚的积累;说一个 人活得正确,是说这个人的生活符合一个原则或标准。“正确”.这个词预设了原 则,隐含了标准。它们处于他的实践生活之外,否则就不能成为原则或标准。正 确与否是由外在于自己的标准来决定的 希腊哲学家有这样的思路只要我们还沉浸在经验世界中还受着感性经验、 情感欲望的支配,我们就无从懂得如何正确地生活。只有符合理性所发现或发明 的普遍原则的生活才是正确的生活,才能为生活找到一个可靠的根基。但令人遗 憾的是,这种意义上的活得正确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奢望.用一种凌驾于具体 生活之上的普遍原则来指导人们如何生活,这条路注定是无法走通的,我们只能 从我们的生活之中而不是生活之外,去寻找生活的意义和正确的标准。 在儿时的心目中,凡事总有个对错。后来发现事情并不那么简单,生活中充 满了太多的灰色的模糊地带,常常面临着两难,没有一个大写的原则,能真正为 我们指点迷津。我们必须也只能在具体的境况中,自己为自己做出选择,并承担 选择的责任 不容讳言.活得越丰富,昭示着跟头摔得越多,痛苦也越多。这正是许多人 向往活得正确的原因之一。但这里有两点值得一说:第一,痛苦和快乐一样,是 生命不可或缺的一环。当下的痛苦构成了整个生命的—个层面生命由此而厚重 让人回味无穷。第二,没有痛苦的生活也就没有快乐的感受.当痛苦、挫折消失 了的时候,也正是空虚和无聊开始的时候。人的生命意义,就是在克服生活障碍 中显示出来的。 因害怕犯错误而在生活面前停滞不前的人,既丧失了自我也丧失了世 界。人是活在不同的世界中的,生活的丰富造就了世界的丰富。世界不是静止的, 而是动态的;随着戎们和它打交道的深入、广泛,它向我们敞开了不同内容。世 界是什么,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取决于我们和它交往的程度。敢于生活,敢于 追求丰富的生活,才能拥有一个丰富的世界
有的畅淡着自己的理想……欢乐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 D.名人故居纳入文物保护序列需要综合考虑建筑本身和名人影响等因素,眼下 的当务之急 ....是制定名人故居保护办法,合理确定名人故居标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印度、日本等国纷纷表示将力争增强本国文化的国际地位之后,如何 进一步提高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成了中国学者研讨的中心问题。 B.据统计,近年来全国各地发生的多起较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多是驾驶 人酒驾、超速、超载等不文明驾驶行为所导致的。 C.从医学角度看,早餐在供应血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吃或少吃早餐, 会使血糖不断下降,造成思维减慢、出现低血糖休克,甚至精神不振。 D.“低碳”——这个原本有些陌生与拗口的词开始走进公众生活,“我为 全球减斤碳”的号召得到大众的积级响应,“低碳生活”有望成为新的时尚流行 全球。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活得丰富比活得正确更重要 陈亚军 西方传统哲学家认为,活得丰富和活得正确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追求。说 一个人活得丰富,是说这个人阅历丰富,在生活经验方面有深厚的积累;说一个 人活得正确,是说这个人的生活符合一个原则或标准。“正确”.这个词预设了原 则,隐含了标准。它们处于他的实践生活之外,否则就不能成为原则或标准。正 确与否是由外在于自己的标准来决定的。 希腊哲学家有这样的思路:只要我们还沉浸在经验世界中,还受着感性经验、 情感欲望的支配,我们就无从懂得如何正确地生活。只有符合理性所发现或发明 的普遍原则的生活才是正确的生活,才能为生活找到一个可靠的根基。但令人遗 憾的是,这种意义上的活得正确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奢望.用一种凌驾于具体 生活之上的普遍原则来指导人们如何生活,这条路注定是无法走通的,我们只能 从我们的生活之中而不是生活之外,去寻找生活的意义和正确的标准。 在儿时的心目中,凡事总有个对错。后来发现事情并不那么简单,生活中充 满了太多的灰色的模糊地带,常常面临着两难,没有一个大写的原则,能真正为 我们指点迷津。我们必须也只能在具体的境况中,自己为自己做出选择,并承担 选择的责任。 不容讳言.活得越丰富,昭示着跟头摔得越多,痛苦也越多。这正是许多人 向往活得正确的原因之一。但这里有两点值得一说:第一,痛苦和快乐一样,是 生命不可或缺的一环。当下的痛苦构成了整个生命的一个层面,生命由此而厚重, 让人回味无穷。第二,没有痛苦的生活也就没有快乐的感受.当痛苦、挫折消失 了的时候,也正是空虚和无聊开始的时候。人的生命意义,就是在克服生活障碍 中显示出来的。 一个因害怕犯错误而在生活面前停滞不前的人,既丧失了自我也丧失了世 界。人是活在不同的世界中的,生活的丰富造就了世界的丰富。世界不是静止的, 而是动态的;随着戎们和它打交道的深入、广泛,它向我们敞开了不同内容。世 界是什么,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取决于我们和它交往的程度。敢于生活,敢于 追求丰富的生活,才能拥有一个丰富的世界
但说活得丰富比活得正确更重要是不是意味着活得正确与不正确无关紧要 呢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不可能接受怎么都行。每一个社会,都在长期的生活实 践中形成了一套价值观、思维方式等,这是一套正确生活的标准。但这套标准是 可以改变也一定在改变着的。既然它是生活的产物,那么随着生活的展开,它必 定会不断地被人们修改着。我们每个人的每个行动,都在为什么是正确什么是不 正确进行着注释,正是在我们的有声和无声的赞同、反对中,正确性的标准或得 到延续或被修正 个成熟社会的成熟公民,应该秉持这样一种生活态度:一方面是对既有规 则的遵守,不因为它缺乏先验的特性就减弱对它的权威性的尊重;另一方面是对 它的反讽或批判,在生活中保持—种怀疑的精神,一旦具有充分的理由,就敢于 对它加以否定或修改 总之,不论是正确性标准的形成,还是正确性标准的修正,都离不开生活实 践的丰富性。 (文字有删改) 6.下列关于“活得丰富”和“活得正确”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活得丰富”’对于西方传统哲学家来说,是指这个人有丰富的阅历,在 生活经验方面有深厚的积累。 B.“活得正确”对于西方传统哲学家来说,是说这个人的生活符合一个外在 于生活实践的原则或标准 C.“活得丰富”要求我们在生活中保持一种反讽或批判的态度,敢于对现存 标准加以否定或修改。 D.“活得正确”是“活得丰富”的前提,只有活得正确,生活才能丰富而多 彩 7.以下说法不能支持“活得丰富比活得正确更重要”的一项是 生活中充满了灰色的模糊地带,常令人面临两难境地,而并没有一个明 确的原则能真正为我们指点迷津。 B.痛苦和快乐一样,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无痛苦便无所谓快乐,无 快乐也就无所谓痛苦 C.追求一种具体生活之上的普遍原则很容易,所以很多人选择“活得正确” 而放弃“活得丰富”。 D.不论是正确性标准的形成,还是正确性标准的修正,都离不开生活实践 的丰富性,二者密切相关 8.下列说法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用一种符合理性所发现或发明的普遍原则指导的生活才是正确的生活, 才能为生活找到一个可靠根基 B.生活中个体的人,追求“活得丰富”并不意味着对“活得正确”的放弃, 仍应体现出对既有规则的尊重 C.成熟社会的成熟公民不必刻意选择生活,“活得丰富”与“活得正确”是 自然而然形成的结果 D.“活得丰富”和“活得正确”有主次之分,前者容易追求到,后者不易追 求到,所以说前者重要。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但说活得丰富比活得正确更重要是不是意味着活得正确与不正确无关紧要 呢?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不可能接受怎么都行。每一个社会,都在长期的生活实 践中形成了一套价值观、思维方式等,这是一套正确生活的标准。但这套标准是 可以改变也一定在改变着的。既然它是生活的产物,那么随着生活的展开,它必 定会不断地被人们修改着。我们每个人的每个行动,都在为什么是正确什么是不 正确进行着注释,正是在我们的有声和无声的赞同、反对中,正确性的标准或得 到延续或被修正。 一个成熟社会的成熟公民,应该秉持这样一种生活态度:一方面是对既有规 则的遵守,不因为它缺乏先验的特性就减弱对它的权威性的尊重;另一方面是对 它的反讽或批判,在生活中保持一种怀疑的精神,一旦具有充分的理由,就敢于 对它加以否定或修改。 总之,不论是正确性标准的形成,还是正确性标准的修正,都离不开生活实 践的丰富性。 (文字有删改) 6.下列关于“活得丰富”和“活得正确”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活得丰富’’对于西方传统哲学家来说,是指这个人有丰富的阅历,在 生活经验方面有深厚的积累。 B.“活得正确”对于西方传统哲学家来说,是说这个人的生活符合一个外在 于生活实践的原则或标准。 C.“活得丰富”要求我们在生活中保持一种反讽或批判的态度,敢于对现存 标准加以否定或修改。 D.“活得正确”是“活得丰富”的前提,只有活得正确,生活才能丰富而多 彩。 7.以下说法不能支持“活得丰富比活得正确更重要”的一项是 A.生活中充满了灰色的模糊地带,常令人面临两难境地,而并没有一个明 确的原则能真正为我们指点迷津。 B.痛苦和快乐一样,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无痛苦便无所谓快乐,无 快乐也就无所谓痛苦。 C.追求一种具体生活之上的普遍原则很容易,所以很多人选择“活得正确” 而放弃“活得丰富”。 D.不论是正确性标准的形成,还是正确性标准的修正,都离不开生活实践 的丰富性,二者密切相关。 8.下列说法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用一种符合理性所发现或发明的普遍原则指导的生活才是正确的生活, 才能为生活找到一个可靠根基。 B.生活中个体的人,追求“活得丰富”并不意味着对“活得正确”的放弃, 仍应体现出对既有规则的尊重。 C.成熟社会的成熟公民不必刻意选择生活,“活得丰富”与“活得正确”是 自然而然形成的结果。 D.“活得丰富”和“活得正确”有主次之分,前者容易追求到,后者不易追 求到,所以说前者重要。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9~12 题
海塘记 王安石 自云柯而南,至于某,有堤若干尺,截然令海水之潮汐不得冒其旁田者,知 县事谢君为之也。始堤之成,谢君以书属予记其成之始,日:“使来者有考焉 得卒任完之以不隳。”谢君者,阳夏人也,字师厚,景初其名也。其先以文学称 天下,而连世为贵人,至君遂以文学世其家。其为县,不以材自负而忽其民之急。 方作堤时,岁丁亥十一月也,能亲以身当风霜氛雾之毒,以勉民作而除其灾,又 能令其民翕然皆劝趋之,而忘其役之劳,遂不逾时,以有成功。其仁民之心,效 见于事如此,亦可以已,而犹自以为未也,又思有以告后之人,令嗣续而完之 以永其存。善夫!仁人长虑却顾图民之灾,如此其至,其不可以无传。而后之君 子考其传,得其所以为,其亦不可以无思。 而异时予尝以事至余姚,而君过予,与予从容言天下之事。君曰:“道以闳 大隐密,圣人之所独鼓万物以然而皆莫知其所以然者,盖有所难知也。其治政教 令施为之详,凡与人共,而尤丁宁以急者,其易知较然者也。通途川,治田桑, 为之堤防沟浍渠川,以御水旱之灾;而兴学校,属其民人相与习礼乐其中,以化 服之,此其尤丁宁以急,而较然易知者也。今世吏者,其愚也固不知所为,而其 所谓能者,务出奇为声威,以惊世震俗,至或尽其力以事刀笔簿书之间而已,而 反以谓古所为尤丁宁以急者,吾不暇以为,吾曾为之,而曾不足以为之,万有 人为之,且不足以名于世而见其材。嘻!其可叹也。夫为天下国家且百年,而胜 残去杀之效,则犹未也,其不出于此乎?”予良以其言为然。既而闻君之为其县 至则为桥于江,治学者以教养县人之子弟,既而又有堤之役,于是又信其言之行 而不予欺也已。为之书其堤事,因并书其言终始而存之,以告后之人。庆历八年 七月日记。 9.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截然令海水之潮汐不得冒其旁田者冒:淹没,漫溢 B.至君遂以文学世其家 世:继承 C.其易知较然者也 较:比较。 D.而胜残去杀之效 胜:克制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①始堤之成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B.①而犹自以为未也②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C.①其不出于此乎 ②其孰能讥之乎 D.①以告后之人 ②木欣欣以向荣 11.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部体现谢君“仁民之心”的一组是 ①其为县,不以材自负而忽其民之急 ②能亲以身当风霜氛雾之毒,以勉民作而除其灾 ③而犹自以为未也,又思有以告后之人 ④圣人之所独鼓万物以然而皆莫知其所以然者,盖有所难知也 ⑤万有一人为之,且不足以名于世而见其材 ⑥至则为桥于江,治学者以教养县人之子弟 A.①③④B.①②⑥ C.②④⑤ D.②③⑤ 12.下列有关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赞赏谢景初一心为百姓办实事的行为,后来又听到他对天下事的议
海塘记 王安石 自云柯而南,至于某,有堤若干尺,截然令海水之潮汐不得冒.其旁田者,知 县事谢君为之也。始堤之.成,谢君以书属予记其成之始,曰:“使来者有考焉, 得卒任完之以不隳。”谢君者,阳夏人也,字师厚,景初其名也。其先以文学称 天下,而连世为贵人,至君遂以文学世.其家。其为县,不以材自负而忽其民之急。 方作堤时,岁丁亥十一月也,能亲以身当风霜氛雾之毒,以勉民作而除其灾,又 能令其民翕然皆劝趋之,而忘其役之劳,遂不逾时,以有成功。其仁民之心,效 见于事如此,亦可以已,而.犹自以为未也,又思有以告后之人,令嗣续而完之, 以永其存。善夫!仁人长虑却顾图民之灾,如此其至,其不可以无传。而后之君 子考其传,得其所以为,其亦不可以无思。 而异时予尝以事至余姚,而君过予,与予从容言天下之事。君曰:“道以闳 大隐密,圣人之所独鼓万物以然而皆莫知其所以然者,盖有所难知也。其治政教 令施为之详,凡与人共,而尤丁宁以急者,其易知较.然者也。通途川,治田桑, 为之堤防沟浍渠川,以御水旱之灾;而兴学校,属其民人相与习礼乐其中,以化 服之,此其尤丁宁以急,而较然易知者也。今世吏者,其愚也固不知所为,而其 所谓能者,务出奇为声威,以惊世震俗,至或尽其力以事刀笔簿书之间而已,而 反以谓古所为尤丁宁以急者,吾不暇以为,吾曾为之,而曾不足以为之,万有一 人为之,且不足以名于世而见其材。嘻!其可叹也。夫为天下国家且百年,而胜. 残去杀之效,则犹未也,其.不出于此乎?”予良以其言为然。既而闻君之为其县, 至则为桥于江,治学者以教养县人之子弟,既而又有堤之役,于是又信其言之行 而不予欺也已。为之书其堤事,因并书其言终始而存之,以.告后之人。庆历八年 七月日记。 9.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截然令海水之潮汐不得冒.其旁田者 冒:淹没,漫溢。 B.至君遂以文学世.其家 世:继承。 C.其易知较.然者也 较:比较。 D.而胜.残去杀之效 胜:克制。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①始堤之.成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B.①而.犹自以为未也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C.①其.不出于此乎 ②其.孰能讥之乎 D.①以.告后之人 ②木欣欣以.向荣 11.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部体现谢君“仁民之心”的一组是 ①其为县,不以材自负而忽其民之急 ②能亲以身当风霜氛雾之毒,以勉民作而除其灾 ③而犹自以为未也,又思有以告后之人 ④圣人之所独鼓万物以然而皆莫知其所以然者,盖有所难知也 ⑤万有一人为之,且不足以名于世而见其材 ⑥至则为桥于江,治学者以教养县人之子弟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②④⑤ D.②③⑤ 12.下列有关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赞赏谢景初一心为百姓办实事的行为,后来又听到他对天下事的议
论,就为他记下了修堤坝的事,同时也可资后人借鉴和思考。 B.谢景初具有实干精神,身先士卒,与百姓同甘共苦,组织、带领民众修筑 拦海堤坝,充分体现了他急民之困的为官之道。 C.文章综合运用记叙、议论的手法,在交代写作缘由、肯定谢景初言行的同 时,也从侧面反映了作者自身的为政理念 D.谢景初批判了当世官吏哗众取宠之风,反对沉迷刀笔簿书之行,认为宋代 近百年间教化不行的原因就在于官吏缺乏惠民思想 第|卷(共114分)S239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谢君以书属予记其成之始,曰:“使来者有考焉,得卒任完之以不隳 (5分) (2)其为县,不以材自负而忽其民之急。(3分) (3)予良以其言为然。(2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θ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②老莱衣 相传为春秋时隐士,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 位于宜昌之西。 (1)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颈联进行赏析。(4分) (2)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分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独学而无友 (《礼记》) 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 (2) 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 呦呦鹿鸣 。(曹操《短歌行》) (3)不见复关, 。(《诗经·氓》)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 (4)总角之宴, (《诗经·卫风·氓》) 君子坦荡荡, 。(《论语·述而》 五、(12分) 6.简要概括下面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15个字以内)(4分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最近,冰岛的电台和电视台,都在持续不断 地滚动播报着有关该国卡特拉大火山的活动情况。当地火山专家预测,从种种迹 象来看,这座火山将在近期进行一次剧烈喷发,规模为世纪之最 身在冰岛的华人王华胜在冰岛已经生活了二十多年,在他看来,这次火山喷
论,就为他记下了修堤坝的事,同时也可资后人借鉴和思考。 B.谢景初具有实干精神,身先士卒,与百姓同甘共苦,组织、带领民众修筑 拦海堤坝,充分体现了他急民之困的为官之道。 C.文章综合运用记叙、议论的手法,在交代写作缘由、肯定谢景初言行的同 时,也从侧面反映了作者自身的为政理念。 D.谢景初批判了当世官吏哗众取宠之风,反对沉迷刀笔簿书之行,认为宋代 近百年间教化不行的原因就在于官吏缺乏惠民思想。 第 II 卷(共 114 分)S239 四、(24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谢君以书属予记其成之始,曰:“使来者有考焉,得卒任完之以不隳。” (5 分) (2)其为县,不以材自负而忽其民之急。(3 分) (3)予良以其言为然。(2 分) 1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 分)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②老莱衣: 相传为春秋时隐士,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 位于宜昌之西。 (1)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颈联进行赏析。(4 分) (2)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分析。(4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个小题)(6 分) (1)独学而无友, 。(《礼记》) 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2)_____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 呦呦鹿鸣,_____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 (3)不见复关, __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_________________。”(《论语•为政》 (4)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卫风·氓》) 君子坦荡荡,__________________。(《论语•述而》 五、(12 分) 16.简要概括下面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15 个字以内)(4 分)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最近,冰岛的电台和电视台,都在持续不断 地滚动播报着有关该国卡特拉大火山的活动情况。当地火山专家预测,从种种迹 象来看,这座火山将在近期进行一次剧烈喷发,规模为世纪之最。 身在冰岛的华人王华胜在冰岛已经生活了二十多年,在他看来,这次火山喷
发已经很紧迫了,当地的消息说,火山熔岩距离地表只有几公里了 冰岛的面积不大,相当于中国浙江省的面积大小而火山主要集中在冰岛的 南部。王华胜介绍说,这次即将喷发的卡特拉火山距离冰岛首都大约一百二十多 公里,比较近。不过,当地人甚至火山脚下的人们并不慌张 17.下面一组句子,语序已经打乱,请重新排列。(4分) ①总之,孙先生所说的民权不同于西方人所说的 democracy,也不是人民当 家作主,而是涵盖了民有、民监、民享的好几层意义。 ②他不用一般习用的“民主”一词,也不直译为“民治”,而用“民权 ③在民权主义第二讲中,孙文将 democracy译为民权,认为自由、平等、博 爱是根据于民权。 ④并且民权不是天赋的,是时势和潮流所造出来的;换言之,是革命争来的。 ⑤他显然意识到“民主”一词会有误导作用,“民治”也不可能。 ⑥他说:“什么是权呢?权就是力量,就是威势……民权就是人民的政治力 18、校运会刚结束,髙二摄影小组的同学打算在宣传窗开设主题为“精彩瞬间 的栏目,展出校运会中抓拍的部分竞技照片。请你帮他们写一段栏目介绍词,突 出栏目照片的特点。要求语言鲜明、生动、语意连贯,至少使用两种修辞,不少 于60字。(6分)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冬荷 李木生 ①冰掐灭了一湖的波浪。又冰上加雪。荷的尸骨就这样狼籍在冰雪的湖面上, 肢折头断,东倒西歪,稀稀落落。 ②苍凉。落寞。好象这里从来就没有过挤挤挨挨、涨潮似的荷叶,没有过大 火一样燃了一湖的荷化,也没釆过那只在尖匍上了讧「的蜻蜓。 ③海,真的了呜? ④但是,有一丝荷的清香,悄然潜入心肺,连强大戗人的寒气也无法将其阻 断。 ⑤在这冰雪的淘上,我与冬荷相识 ⑥红红的朝阳,在远处怯怯地开着。薄薄的雾气正在散去,远远近近的残荷 便从朦胧里渐渐凊晰起来。直的,弯的,拱的,垂的,是荷柄的舞蹈;灰的,黄 e'@风寒榨尽了水分算得了什么?失去了丰腴,那就裸露出庄严的筋脉迎接风 黑的,褐的,是荷叶、莲蓬的存在 雪。曾经硕大舒展的碧叶,有时会干缩成一排排瓦垄状,甚至在垄沿处散布起或 大或小、有着黑色边缘的窟窿。这是被风霜雨雪反复肆虐后留下的创伤吧?乍看 这带着黑色边缘的窟窿,好象这荷已经脆得很,一碰就会碎的。其实不,在这褶 皱间的灰色质地里,往往还残留着浅浅的绿,抚摸它,抓它,你会立刻感到一种 柔韧劲道的生命的力量。天要起风雪,水要结成冰,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躲避 肯定是不行。逆来顺受恐怕也不行,最好的办法也许就是迎上前去 ⑧有一枚荷叶曾是那样深深地吸引了我。寒风里,它反扣在一杆斜立于冰雪 之中的荷柄旁,仿佛一位持枪披甲的英雄。它那依然硕大的叶片起伏着,犹如奔 腾向前的波涛。而隆起的筋脉,在太阳下骨骼一样地凸显着,更让这浪涛有了山 峦连绵的质感。这如波涛山峦般起伏不息的,不就是勇士容山纳川、吞吐日月的
发已经很紧迫了,当地的消息说,火山熔岩距离地表只有几公里了。 冰岛的面积不大,相当于中国浙江省的面积大小。而火山主要集中在冰岛的 南部。王华胜介绍说,这次即将喷发的卡特拉火山距离冰岛首都大约一百二十多 公里,比较近。不过,当地人甚至火山脚下的人们并不慌张。 17.下面一组句子,语序已经打乱,请重新排列。(4 分) ①总之,孙先生所说的民权不同于西方人所说的 democracy,也不是人民当 家作主,而是涵盖了民有、民监、民享的好几层意义。 ②他不用一般习用的“民主”一词,也不直译为“民治”,而用“民权”一 词。 ③在民权主义第二讲中,孙文将 democracy 译为民权,认为自由、平等、博 爱是根据于民权。 ④并且民权不是天赋的,是时势和潮流所造出来的;换言之,是革命争来的。 ⑤他显然意识到“民主”一词会有误导作用,“民治”也不可能。 ⑥他说:“什么是权呢?权就是力量,就是威势……民权就是人民的政治力 量。” 18、校运会刚结束,高二摄影小组的同学打算在宣传窗开设主题为“精彩瞬间” 的栏目,展出校运会中抓拍的部分竞技照片。请你帮他们写一段栏目介绍词,突 出栏目照片的特点。要求语言鲜明、生动、语意连贯,至少使用两种修辞,不少 于 60 字。(6 分) 六、(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2 题。 冬荷 李木生 ①冰掐灭了一湖的波浪。又冰上加雪。荷的尸骨就这样狼籍在冰雪的湖面上, 肢折头断,东倒西歪,稀稀落落。 ②苍凉。落寞。好象这里从来就没有过挤挤挨挨、涨潮似的荷叶,没有过大 火一样燃了一湖的荷花,也没来过那只在尖角小荷上立了近千年的蜻蜓。 ③湖,真的死去了吗? ④但是,有一丝荷的清香,悄然潜入心肺,连强大戗人的寒气也无法将其阻 断。 ⑤在这冰雪的湖上,我与冬荷相识。 ⑥红红的朝阳,在远处怯怯地开着。薄薄的雾气正在散去,远远近近的残荷 便从朦胧里渐渐清晰起来。直的,弯的,拱的,垂的,是荷柄的舞蹈;灰的,黄 的,黑的,褐的,是荷叶、莲蓬的存在。 ⑦风寒榨尽了水分算得了什么?失去了丰腴,那就裸露出庄严的筋脉迎接风 雪。曾经硕大舒展的碧叶,有时会干缩成一排排瓦垄状,甚至在垄沿处散布起或 大或小、有着黑色边缘的窟窿。这是被风霜雨雪反复肆虐后留下的创伤吧?乍看 这带着黑色边缘的窟窿,好象这荷已经脆得很,一碰就会碎的。其实不,在这褶 皱间的灰色质地里,往往还残留着浅浅的绿,抚摸它,抓它,你会立刻感到一种 柔韧劲道的生命的力量。天要起风雪,水要结成冰,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躲避 肯定是不行。逆来顺受恐怕也不行,最好的办法也许就是迎上前去。 ⑧有一枚荷叶曾是那样深深地吸引了我。寒风里,它反扣在一杆斜立于冰雪 之中的荷柄旁,仿佛一位持枪披甲的英雄。它那依然硕大的叶片起伏着,犹如奔 腾向前的波涛。而隆起的筋脉,在太阳下骨骼一样地凸显着,更让这波涛有了山 峦连绵的质感。这如波涛山峦般起伏不息的,不就是勇士容山纳川、吞吐日月的
胸膛吗? ⑨还有给我以强烈震撼的那枝冰中的莲蓬。莲柄早已没入冰雪中,莲头却执 拗地伸出在冰面上,面朝着空旷的天空,十七个空了的莲房犹如十七个森然的弹 洞。真是触目惊心。望着这十七个无言的黑洞,我依稀听到了呐喊与控诉。它 定有过孕子的艰难与幸福。那十七粒饱满圆润的莲籽,肯定蕴含着新鲜而又芬芳 的思想。不然,枯燥狰狞的严冬不会向它施以能够致以死命的寒冷。但是寒冷又 能怎样?饱满的莲籽早已植入湖底的泥中。 ⑩太阳升起来了。冬日的湖上,荷的故事正没有尽头 1冬的湖上,最热的当是荷了。冰压不住它,雪也盖不住它。它总是融化 了冰雪,让热的生命在这冰雪的湖面上醒目着。放眼望去,白茫茫的世界里,总 有那曾经外直中空的荷柄,或挺着,或曲着,或拧着,或举着,从冰下牵紧了纹 理毕现的荷叶和莲籽散尽的莲蓬。融去了身上冰雪的荷,黑着或灰着,却崭新着 夏日的荷是从水中生的,“出淤泥而不染”;冬日的荷是从冰雪中生的,历垢世而 弥新弥净。更有爱的宣言写在冰雪之上——千枯了也要拥抱着,共同迎受着寒 风,等待冰消雪融的日子;既然灾难不可避免,那就相挨相慰着一起冻结于冰雪 之上,携手承受苦难。谁能说与所爱者携手承受苦难,不也是一种巨大的享受与 幸福呢? 12热的荷,当是伟大的洁净与爱的楷模了 13午时的太阳下,荷的凛然与愤怒却历历在目着。铜铸铁打般的荷柄 有的举着叶或蓬,那是荷的解放的旗帜;有的头已半冻在冰中,却还将身子拱作 劲弓,要将一统的冰盖掀翻,那满布的细钉头样的刺疙瘩,似乎正隐隐漏岀咯咯 吱吱的响声 14冬苘知道,冰下还有藕,正布满在湖底。毎一节藕上,都栖着自己生生 不息的梦。梦在,来年的夏天,还能不让荷在每一朵浪花上自由地飞翔吗? 15那是月华做成的荷瓣,水精做成的荷叶,渔歌做成的蜻蜓呀!整个夏天 的热烈,都在这里轰轰烈烈地演绎着 16一种水样的感觉正在冬荷的筋脉里汩汨地流动。饱满,自在,清新,高 洁,它甚至看见了花瓣分披的粉荷,嫩黄泛绿的花托周围,是黄黄的蕊毛,花托 上微突着幼小的莲籽,泪泡一样地娇嫩着。美好,就是这样的吧?还有夏荷的清 香,夏荷的明朗,夏荷风中快乐的呻吟和夏荷染红了白云的欢笑,都在抚弄着冬 荷梦的琴弦。 巧风刮着。冰封着。雪覆着。夕阳正泛着荷蕊般的嫩黄。夕阳里,醒着的 冬荷,梦正酣。 (选自《2011中国年度散文》,有删改) 19文章多次写到太阳,请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20赏析文中第二段划线的句子。(4分) 好象这里从来就没有过挤挤挨挨、涨潮似的荷叶,没有过大火一样燃了一湖 的荷花,也没来过那只在尖角小荷上立了近千年的蜻蜓 21.第⑦段作者已经着力描写了荷叶,第⑧段为什么还特别刻画“一枚荷 叶”?这两段表现了荷叶怎样的特点?(4分) 22请结合文章谈谈冬荷给你的启示。(6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的作文。(60分) 在非洲,有一种很特殊的羊,叫驼羊。驼羊性情很善良,又很勇敢。无论 多么陡峭的山崖,它都敢于攀登:无论多么凶恶的狼,它都不怕。狼来了,驼羊 从从容容,昂着头颅向狼冲过去,结果狼吓得落荒而逃。于是牧羊人常用它来看 护羊群,其护羊效果往往胜过最好的牧羊犬
胸膛吗? ⑨还有给我以强烈震撼的那枝冰中的莲蓬。莲柄早已没入冰雪中,莲头却执 拗地伸出在冰面上,面朝着空旷的天空,十七个空了的莲房犹如十七个森然的弹 洞。真是触目惊心。望着这十七个无言的黑洞,我依稀听到了呐喊与控诉。它一 定有过孕子的艰难与幸福。那十七粒饱满圆润的莲籽,肯定蕴含着新鲜而又芬芳 的思想。不然,枯燥狰狞的严冬不会向它施以能够致以死命的寒冷。但是寒冷又 能怎样?饱满的莲籽早已植入湖底的泥中。 ⑩太阳升起来了。冬日的湖上,荷的故事正没有尽头。 11○ 冬的湖上,最热的当是荷了。冰压不住它,雪也盖不住它。它总是融化 了冰雪,让热的生命在这冰雪的湖面上醒目着。放眼望去,白茫茫的世界里,总 有那曾经外直中空的荷柄,或挺着,或曲着,或拧着,或举着,从冰下牵紧了纹 理毕现的荷叶和莲籽散尽的莲蓬。融去了身上冰雪的荷,黑着或灰着,却崭新着。 夏日的荷是从水中生的,“出淤泥而不染”;冬日的荷是从冰雪中生的,历垢世而 弥新弥净。更有爱的宣言写在冰雪之上——干枯了也要拥抱着,共同迎受着寒 风,等待冰消雪融的日子;既然灾难不可避免,那就相挨相慰着一起冻结于冰雪 之上,携手承受苦难。谁能说与所爱者携手承受苦难,不也是一种巨大的享受与 幸福呢? 12○ 热的荷,当是伟大的洁净与爱的楷模了。 13○ 午时的太阳下,荷的凛然与愤怒却历历在目着。铜铸铁打般的荷柄—— 有的举着叶或蓬,那是荷的解放的旗帜;有的头已半冻在冰中,却还将身子拱作 劲弓,要将一统的冰盖掀翻,那满布的细钉头样的刺疙瘩,似乎正隐隐漏出咯咯 吱吱的响声。 14○ 冬荷知道,冰下还有藕,正布满在湖底。每一节藕上,都栖着自己生生 不息的梦。梦在,来年的夏天,还能不让荷在每一朵浪花上自由地飞翔吗? 15○ 那是月华做成的荷瓣,水精做成的荷叶,渔歌做成的蜻蜓呀!整个夏天 的热烈,都在这里轰轰烈烈地演绎着。 16○ 一种水样的感觉正在冬荷的筋脉里汩汩地流动。饱满,自在,清新,高 洁,它甚至看见了花瓣分披的粉荷,嫩黄泛绿的花托周围,是黄黄的蕊毛,花托 上微突着幼小的莲籽,泪泡一样地娇嫩着。美好,就是这样的吧?还有夏荷的清 香,夏荷的明朗,夏荷风中快乐的呻吟和夏荷染红了白云的欢笑,都在抚弄着冬 荷梦的琴弦。 17○ 风刮着。冰封着。雪覆着。夕阳正泛着荷蕊般的嫩黄。夕阳里,醒着的 冬荷,梦正酣。 (选自《2011 中国年度散文》,有删改) 19.文章多次写到太阳,请简要分析其作用。(4 分) 20.赏析文中第二段划线的句子。(4 分) 好象这里从来就没有过挤挤挨挨、涨潮似的荷叶,没有过大火一样燃了一湖 的荷花,也没来过那只在尖角小荷上立了近千年的蜻蜓。 21.第○7 段作者已经着力描写了荷叶,第○8 段为什么还特别刻画“一枚荷 叶”?这两段表现了荷叶怎样的特点?(4 分) 22.请结合文章谈谈冬荷给你的启示。(6 分) 七、(60 分) 2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的作文。(60 分) 在非洲,有一种很特殊的羊,叫驼羊。驼羊性情很善良,又很勇敢。无论 多么陡峭的山崖,它都敢于攀登;无论多么凶恶的狼,它都不怕。狼来了,驼羊 从从容容,昂着头颅向狼冲过去,结果狼吓得落荒而逃。于是牧羊人常用它来看 护羊群,其护羊效果往往胜过最好的牧羊犬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何感想?请选择一个角度,自主确定立意,自选文体, 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注意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三检测语文参考答案S240 、选择题 1.C(A.主角/角斗都读je。B..绽放/破绽都读zhan:弹劾/弹冠相庆都读tan。D.削 减/削足适履都读xue) 2C(A、国籍:B、金刚钻;C、委曲求全) 3.C。积淀:积累沉淀;所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多指文化、知识、经验等。积聚:积累。引 见:引人相见,使彼此认识。引荐:推荐。“历程”指经历的过程。“里程”指发展的过程。 4.A(沙里淘金:从沙子里淘出黄金,比喻费力大而成效少,也比喻从大量的材料中选择精 华。B孺子可教:指年轻人有出息,可以把本事传授给他。C春意阑珊:春意,春天的气象 阑珊,将尽、将衰。形容春天就要过去了。D“当务之急”是指当前急切应做的事,与前面的“眼 下”重复。) 5.D(A.“增强……地位”“提高……影响力”搭配不当:B.“原因是……所导致的 句式杂糅;C.语序不当,应为“精神不振,甚至出现低血糖休克”。) 二、(9分,每小题3分) 6D(“活得正确”与“活得丰富”二者之间的关系颠倒了。) 7.C(不是“活得丰富比活得正确更重要”的原因。) 8B(A这是希腊哲学家的观点,作者认为这种意义上的生活是一种无法实现的奢望。C “活得丰富”与“活得正确”是自然而然形成的结果有误。D文中无此意。) 三、(12分,每小题3分) 9C(较:明显,明白。) 10C(两者都是副词,表反诘语气。A项①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 音节助词。B项①连词,表转折:②连词,表顺承。D项①连词,表目的:②连词,表修饰。) 11B 12A(作者先是听到了他对天下事的议论,而后才听说他的做法。) 四、(24分) 13.(10分) (1)(5分)谢君用书信嘱托我为堤坝的建成作记的当初,说:“让后来人对此有可以 考证的材料,能够终其任职使堤坝完好而不毁坏。”(注意“以”“属”“考”“卒”“隳”等的 翻译。) (2)(3分)他担任县令(或:治理县事),不因才能自负而忽视他的百姓的急难。(注 意“为”“以”“忽”等的翻译。) (3)(2分)我确实认为他的话是对的。(注意“良”“以……为”“然”等的翻译。) 14.(1)①以静衬动,“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对友人行 程艰难的忧虑。②寓情于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描写江边寒风吹骨、树影稀疏的凄 凉之景,表达诗人因友人离去的孤寂伤感之情。③虚实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属 虚写,写诗人想象韩十四坐船过黄牛峡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属实写,写诗人在江 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④听觉与视觉相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作者从听觉角度形 象描绘韩十四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形;“白马江寒树影稀”则从视觉角度描绘了当时的离 别之景。(答对其中两点即可。每点手法1分,分析1分)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何感想?请选择一个角度,自主确定立意,自选文体, 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注意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三检测语文参考答案 S240 一、选择题 1.C(A.主角/角斗都读 jué。B. .绽放/破绽都读 zhàn;弹劾/弹冠相庆都读 tán。D. 削 减/削足适履都读 xuē) 2.C(A、国籍;B、金刚钻;C、委曲求全) 3. C。积淀:积累沉淀;所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多指文化、知识、经验等。积聚:积累。引 见:引人相见,使彼此认识。引荐:推荐。“历程”指经历的过程。“里程”指发展的过程。 4.A(沙里淘金:从沙子里淘出黄金,比喻费力大而成效少,也比喻从大量的材料中选择精 华。B 孺子可教:指年轻人有出息,可以把本事传授给他。C 春意阑珊:春意,春天的气象; 阑珊,将尽、将衰。形容春天就要过去了。D“当务之急”是指当前急切应做的事,与前面的“眼 下”重复。) 5.D(A.“增强……地位”“提高……影响力”搭配不当; B.“原因是……所导致的”, 句式杂糅;C.语序不当,应为“精神不振,甚至出现低血糖休克”。)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6.D(“活得正确”与“活得丰富”二者之间的关系颠倒了。) 7.C(不是“活得丰富比活得正确更重要”的原因。) 8.B(A 这是希腊哲学家的观点,作者认为这种意义上的生活是一种无法实现的奢望。C “活得丰富”与“活得正确”是自然而然形成的结果有误。D 文中无此意。)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9.C(较:明显,明白。) 10.C(两者都是副词,表反诘语气。A 项①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 音节助词。B 项①连词,表转折;②连词,表顺承。D 项①连词,表目的;②连词,表修饰。) 11.B 12.A(作者先是听到了他对天下事的议论,而后才听说他的做法。) 四、(24 分) 13.(10 分) (1)(5 分)谢君用书信嘱托我为堤坝的建成作记的当初,说:“让后来人对此有可以 考证的材料,能够终其任职使堤坝完好而不毁坏。”(注意“以”“属”“考”“卒”“隳”等的 翻译。) (2)(3 分)他担任县令(或:治理县事),不因才能自负而忽视他的百姓的急难。(注 意“为”“以”“忽”等的翻译。) (3)(2 分)我确实认为他的话是对的。(注意“良”“以……为”“然”等的翻译。) 14.(1)①以静衬动,“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对友人行 程艰难的忧虑。 ②寓情于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描写江边寒风吹骨、树影稀疏的凄 凉之景,表达诗人因友人离去的孤寂伤感之情。 ③虚实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属 虚写,写诗人想象韩十四坐船过黄牛峡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属实写,写诗人在江 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 ④听觉与视觉相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作者从听觉角度形 象描绘韩十四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形;“白马江寒树影稀”则从视觉角度描绘了当时的离 别之景。(答对其中两点即可。每点手法 1 分,分析 1 分)
(2)①“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表现了对战乱导致生灵涂炭的忧愤之情 ②“我已无家寻弟妹”表现了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③“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 树影稀”表现了对因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④“此别应须各努力”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勉励 之情:⑤“故乡犹恐未同归”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之情。(答对其中四点即可。每点 1分) 15.(1)则孤陋而寡闻虽九死其犹未悔(2)暧暧远人村食野之苹 (3)泣涕涟涟不逾矩 4)言笑晏晏小人长戚戚。 16.(4分)冰岛将迎百年来最大火山喷发 17.(4分)③②⑤⑥④① 18.答案示例:在这里,你可以领略跳高选手奋力跃起,腾空而上的精彩:你可以感受铅球 选手凝神托球,追逐梦想的镇定;你可以分享短跑选手身如利箭,冲向终点的兴奋 瞬间的精彩,永恒的记忆! 评分要点:内容3分,不能只抓住一个画面进行描写,如此则酌情扣分:两种修辞、语 言鲜明生动2分;语意连贯1分。 六、(18分) 19.①线索作用,按时间描写了朝阳里、太阳升起后、午时和夕阳里的冬荷的不同特点,使 文章层次分明(2分)。②提供了明丽的背景,为荷注入了热力与生机,烘托了冬荷的精神(2 分)。 20.①运用比喻、排比的手法,化用名句,极力渲染了过去荷叶生长的繁密、荷花开放的热 烈、荷湖生命的灵动(2分)。②与当前的冷落形成对比,突出下文冬荷给人的震撼(分)。 21.①第⑦段总写荷叶,第⑧段是具体刻画,点面结合,使荷叶的形象更加丰满突出(2分)。 ②荷叶干缩破败但坚韧劲道,不惧严寒,勇敢抗争(2分)。 22.①在灾难面前,不要回避现实,不要逆来顺受,最好的办法是迎上前去,勇敢面对。(2 分)②与他人相拥、携手,共同承受苦难,也是一种巨大的享受与幸福。(2分)③在人生顺境 时,要留下未来希望的种子,在挫折、灾难面前要保有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和梦想。(2分) 七、(60分)参照山东省2012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平均分控制在四十三分以上 23、【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试题。该作文立意可以确定为:面对艰险和强敌,要从容镇定,无 所畏惧,要敢于“亮剑”,才能战胜艰险和强敌,点亮人生。确定立意之后,就可以构思行 文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选用哪种文体,都必须选用最鲜活、最切合作文命意的素材,这 样才能使得作文内容充实,更好地表达出文章主旨 【优秀作文】 亮剑之歌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亮剑从头越。 铺开文卷,一幅画面映入眼帘,撼人心魄:好一个驼羊,有羊的至善至美,又有豹的英 姿气魄。面对恶狼,面对危险,它从从容容,昂起头颅,敢于“亮剑”前行,真乃可敬可 危险消除了,恶狼遁去了,驼羊胜利了。胜得令人欢欣鼓舞,令人心扉洞开:原来,危 险当前,恶狼舞爪,并没有什么可怕。良善之士,只要沉着镇定,无所畏惧,亮剑而行,向 着险恶奋勇冲击,就一定会奏响胜利的凯歌。 勇敢的驼羊行走在我的心灵中,我则恍然走进遥远的时空 站在“亮剑”的旗帜下,我看到了这样一个身影—一蔺相如,他一介孱弱的平民,却昂 着头,坚定地向着凶暴的秦王走去。秦王之威,可谓令赵国胆寒矣,然而蔺相如毫无惧色
(2)①“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表现了对战乱导致生灵涂炭的忧愤之情; ②“我已无家寻弟妹”表现了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③“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 树影稀”表现了对因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④“此别应须各努力”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勉励 之情;⑤“故乡犹恐未同归”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之情。(答对其中四点即可。每点 1 分) 15.(1)则孤陋而寡闻 虽九死其犹未悔 (2)暧暧远人村 食野之苹 (3)泣涕涟涟 不逾矩 (4)言笑晏晏 小人长戚戚。 16.(4 分)冰岛将迎百年来最大火山喷发 17.(4 分)③②⑤⑥④① 18. 答案示例:在这里,你可以领略跳高选手奋力跃起,腾空而上的精彩;你可以感受铅球 选手凝神托球,追逐梦想的镇定;你可以分享短跑选手身如利箭,冲向终点的兴奋-----一 瞬间的精彩,永恒的记忆! 评分要点:内容 3 分,不能只抓住一个画面进行描写,如此则酌情扣分;两种修辞、语 言鲜明生动 2 分;语意连贯 1 分 。 六、(18 分) 19.①线索作用,按时间描写了朝阳里、太阳升起后、午时和夕阳里的冬荷的不同特点,使 文章层次分明(2 分)。②提供了明丽的背景,为荷注入了热力与生机,烘托了冬荷的精神(2 分)。 20.①运用比喻、排比的手法,化用名句,极力渲染了过去荷叶生长的繁密、荷花开放的热 烈、荷湖生命的灵动(2 分)。②与当前的冷落形成对比,突出下文冬荷给人的震撼(2 分)。 21.①第⑦段总写荷叶,第⑧段是具体刻画,点面结合,使荷叶的形象更加丰满突出(2 分)。 ②荷叶干缩破败但坚韧劲道,不惧严寒,勇敢抗争(2 分)。 22.①在灾难面前,不要回避现实,不要逆来顺受,最好的办法是迎上前去,勇敢面对。(2 分)②与他人相拥、携手,共同承受苦难,也是一种巨大的享受与幸福。(2 分)③在人生顺境 时,要留下未来希望的种子,在挫折、灾难面前要保有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和梦想。(2 分) 七、(60 分)参照山东省 2012 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平均分控制在四十三分以上。 23、【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试题。该作文立意可以确定为:面对艰险和强敌,要从容镇定,无 所畏惧,要敢于“亮剑”,才能战胜艰险和强敌,点亮人生。确定立意之后,就可以构思行 文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选用哪种文体,都必须选用最鲜活、最切合作文命意的素材,这 样才能使得作文内容充实,更好地表达出文章主旨。 【优秀作文】 亮剑之歌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亮剑从头越。 ——题记 铺开文卷,一幅画面映入眼帘,撼人心魄:好一个驼羊,有羊的至善至美,又有豹的英 姿气魄。面对恶狼,面对危险,它从从容容,昂起头颅,敢于“亮剑”前行,真乃可敬可叹! 危险消除了,恶狼遁去了,驼羊胜利了。胜得令人欢欣鼓舞,令人心扉洞开:原来,危 险当前,恶狼舞爪,并没有什么可怕。良善之士,只要沉着镇定,无所畏惧,亮剑而行,向 着险恶奋勇冲击,就一定会奏响胜利的凯歌。 勇敢的驼羊行走在我的心灵中,我则恍然走进遥远的时空…… 站在“亮剑”的旗帜下,我看到了这样一个身影——蔺相如,他一介孱弱的平民,却昂 着头,坚定地向着凶暴的秦王走去。秦王之威,可谓令赵国胆寒矣,然而蔺相如毫无惧色
他以“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的豪气降服了秦王的霸气。最后,他胜利了一一完璧归赵, 渑池护国威,令赵国扬眉吐气。蔺相如之贏,靠的是什么?他没有魁伟高大的身躯,没有盖 世的武功,他靠的是一身正气,一身勇气,靠的是这种“驼羊”式的“亮剑”精神。 站在“亮剑”的旗帜下,又有一个身影匆匆闪过。他,南宋爱国名将岳飞大元帅,金戈 铁马,正挥师北伐。当时,南宋小朝廷可谓弱矣,而金兵气势汹汹,可谓强矣。然而,岳飞 挥鞭“亮剑”奋勇前行,他胜利了,他的英勇使敌人闻风丧胆,让人民胆壮气豪。 站在“亮剑”的旗帜下,一组这样的镜头又从眼前闪过:曾几何时,长江三峡,那落差 几十米的长江之水,挟着一股寒气,奔腾而来。它含着天的威势,含着吞噬一切生灵的霸气 激流飞溅,声震九霄。然而,你看长江漂流勇士,中国年青一代的“驼羊”,他们昂起高贵 的头颅,“亮剑”漂流,向着急流和险滩,奋勇挺进。他们都胜利了一一因为无论是生还, 还是永沉江底,他们都把自己的名字,深深地刻在勇敢者“亮剑”的丰碑上 “亮剑”之歌是勇者之歌,是胜利之歌。当然,“亮剑”而贏,还须讲究“亮剑”的艺 术,讲究勇者之精诚睿智,巧妙向艰险与凶恶宣战,方可确保“剑不折刃”,大获全胜 时空轮回,气象万千 人生旅途,有满目鲜花之际,亦有风雨交加之时;有风平浪静之景,亦有潮起潮落之险。 然而,这都算不得什么一一朋友,你看,“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那是 陆游在横刀立马,仰天长啸:你听,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亮剑从头越,那是一代学子在心 潮澎湃,振臂呐喊。 朋友,你再翘首远眺,在那绿茵茵的山坡上,有如朵朵白云的羊群,更有一只驼羊,它 高昂着头颅,“亮剑”前行。你听,它“得得”的轻蹄,奏响的是一首勇敢者的“亮剑之歌”…… 【佳作点评】 本文在素材选用方面堪称典范之作。第一,善于“一材多用,多维推论”。按照思维定 式,蔺相如一向是个讲团结、讲大局的典型人物,然而本文的作者却多维推论,另辟蹊径, 根据本文的写作命意,将蔺相如推崇为具有大无畏的“亮剑”精神的英雄,且议论阐述合情 合理,毫无牵强之感。第二,本文将蔺相如、岳飞、长江漂流勇士等诸多素材组合排比,横 向铺陈,收到了“层层蓄势,动人心魄”的良好效果
他以“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的豪气降服了秦王的霸气。最后,他胜利了——完璧归赵, 渑池护国威,令赵国扬眉吐气。蔺相如之赢,靠的是什么?他没有魁伟高大的身躯,没有盖 世的武功,他靠的是一身正气,一身勇气,靠的是这种“驼羊”式的“亮剑”精神。 站在“亮剑”的旗帜下,又有一个身影匆匆闪过。他,南宋爱国名将岳飞大元帅,金戈 铁马,正挥师北伐。当时,南宋小朝廷可谓弱矣,而金兵气势汹汹,可谓强矣。然而,岳飞 挥鞭“亮剑”奋勇前行,他胜利了,他的英勇使敌人闻风丧胆,让人民胆壮气豪。 站在“亮剑”的旗帜下,一组这样的镜头又从眼前闪过:曾几何时,长江三峡,那落差 几十米的长江之水,挟着一股寒气,奔腾而来。它含着天的威势,含着吞噬一切生灵的霸气, 激流飞溅,声震九霄。然而,你看长江漂流勇士,中国年青一代的“驼羊”,他们昂起高贵 的头颅,“亮剑”漂流,向着急流和险滩,奋勇挺进。他们都胜利了——因为无论是生还, 还是永沉江底,他们都把自己的名字,深深地刻在勇敢者“亮剑”的丰碑上。 “亮剑”之歌是勇者之歌,是胜利之歌。当然,“亮剑”而赢,还须讲究“亮剑”的艺 术,讲究勇者之精诚睿智,巧妙向艰险与凶恶宣战,方可确保“剑不折刃”,大获全胜。 时空轮回,气象万千。 人生旅途,有满目鲜花之际,亦有风雨交加之时;有风平浪静之景,亦有潮起潮落之险。 然而,这都算不得什么——朋友,你看,“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那是 陆游在横刀立马,仰天长啸;你听,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亮剑从头越,那是一代学子在心 潮澎湃,振臂呐喊。 朋友,你再翘首远眺,在那绿茵茵的山坡上,有如朵朵白云的羊群,更有一只驼羊,它 高昂着头颅,“亮剑”前行。你听,它“得得”的轻蹄,奏响的是一首勇敢者的“亮剑之歌”…… 【佳作点评】 本文在素材选用方面堪称典范之作。第一,善于“一材多用,多维推论”。按照思维定 式,蔺相如一向是个讲团结、讲大局的典型人物,然而本文的作者却多维推论,另辟蹊径, 根据本文的写作命意,将蔺相如推崇为具有大无畏的“亮剑”精神的英雄,且议论阐述合情 合理,毫无牵强之感。第二,本文将蔺相如、岳飞、长江漂流勇士等诸多素材组合排比,横 向铺陈,收到了“层层蓄势,动人心魄”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