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药剂学年级200级专业,层次 药学,高职 教师 专业技术职务 授课方式大班学时 8+1学时 (大,小班) 授课题目(章,节 第三章液体药剂 本教材基本教材:胡兴娥、刘素兰主编,药剂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第1版 参考书目参考书:药剂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表面活性剂的概念、种类、结构特征和应用 2.掌握液体制剂的特点、分类,常用溶剂、常用附加剂的类型及选用原则 3.掌握药物的溶解度与溶解速度的概念及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4.掌握溶液剂、芳香水剂、糖浆剂的概念、特性及制备方法 5.理解高分子溶液和溶胶剂的制备方法 6.掌握乳剂的概念、分类、常用的乳化剂种类及选用原则,熟悉乳剂的形成理论、制备方法及其稳定性 7.掌握混悬剂的概念、稳定剂的种类和制备方法,理解混悬剂的稳定性 8.理解合剂、洗剂、搽剂、滴鼻剂的概念和应用 大体内容和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第一节表面活性剂 2学时 讲授和示教 第二节液体制剂的组成 1学时 讲授和示教 第三节溶液型液体制剂 1学时 讲授和示教 第四节高分子溶液剂和溶胶剂 1学时 讲授和示教 第五节乳剂 1学时 讲授和示教 第六节混悬剂 1学时 讲授和示教 第七节不同给药途径用液体制剂 1学时 讲授和示教 第八节液体制剂的包装与贮存 自学 讲授和示教 讨论及作业 学时 单元练习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溶液型液体制剂、高分子溶液剂和溶胶剂、乳剂、混悬剂的制备方法 难点:溶液型液体制剂、高分子溶液剂和溶胶剂、乳剂、混悬剂的制备要点 学员学习方法:课堂学习、作业和练习 参考书刊 1.2005年《中国药典》
教 案 首 页 课程名称 药剂学 年级 2004 级 专业,层次 药学,高职 教 师 专业技术职务 授课方式 (大,小班) 大班 学时 8+1 学时 授课题目(章,节) 第三章 液体药剂 基本教材 参考书目 基本教材:胡兴娥、刘素兰主编,药剂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第 1 版。 参考书:药剂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掌握表面活性剂的概念、种类、结构特征和应用 2. 掌握液体制剂的特点、分类,常用溶剂、常用附加剂的类型及选用原则 3. 掌握药物的溶解度与溶解速度的概念及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4. 掌握溶液剂、芳香水剂、糖浆剂的概念、特性及制备方法 5. 理解高分子溶液和溶胶剂的制备方法 6. 掌握乳剂的概念、分类、常用的乳化剂种类及选用原则,熟悉乳剂的形成理论、制备方法及其稳定性 7. 掌握混悬剂的概念、稳定剂的种类和制备方法,理解混悬剂的稳定性 8. 理解合剂、洗剂、搽剂、滴鼻剂的概念和应用 大体内容和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第一节 表面活性剂 2 学时 讲授和示教 第二节 液体制剂的组成 1 学时 讲授和示教 第三节 溶液型液体制剂 1 学时 讲授和示教 第四节 高分子溶液剂和溶胶剂 1 学时 讲授和示教 第五节 乳剂 1 学时 讲授和示教 第六节 混悬剂 1 学时 讲授和示教 第七节 不同给药途径用液体制剂 1 学时 讲授和示教 第八节 液体制剂的包装与贮存 自 学 讲授和示教 讨论及作业 1 学时 单元练习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溶液型液体制剂、高分子溶液剂和溶胶剂、乳剂、混悬剂的制备方法 难点: 溶液型液体制剂、高分子溶液剂和溶胶剂、乳剂、混悬剂的制备要点 学员学习方法:课堂学习、作业和练习 参考书刊 : 1.2005 年《中国药典》 2.陈明非主编.药剂学基础.2002 年出版
教具、教法及 时间分配 第三章液体药剂 第一节表面活性剂 教具:幻灯、 表面活性剂的概念和结构特征 图片 1.表面活性剂的概念 方法:讲授 表面现象:是指在物质界面上产生的所有物理化学现象 现象是自然界中普遍 板书、表格归 纳、比较 存在的基本现象,如雨滴、彩虹、泡沫等 表面张力:是指一种使表面分子具有向内运动的趋势,并使表面自动收缩至最小面 积的力。液滴、油滴在没有外力影响或外力很小时趋于球形就是因为表面张力的作用(见 教材图3-1)。 表面活性:一定条件下的任何纯液体都具有一定的表面张力,可因溶质的加入而发 生变化。如糖类可使水的表面张力略升高,肥皂和洗衣粉则可使之显著下降。使液体表面 张力下降的性质称表面活性。能使液体表面张力下降的物质称表面活性物质。 表面活性剂( surfactant):是指具有很强的表面活性、能够显著降低液体表面张力的 物质。此外,表面活性剂还应具有增溶、乳化、润湿、杀菌、去污、起泡和消泡等应用性 质,这是与一般表面活性物质的重要区别 2.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征 表面活性剂为双亲性分子结构,一般由亲油的非极性烃链和一个以上亲水的极性基 团组成。烃链长度一般不少于8个碳原子:极性基团可以是解离的离子基团或不解离的亲 水基团,可以是羧酸、磺酸、硫酸酯及其可溶性盐以及磷酸基与磷酸酯基、氨基或胺及其 盐酸盐,也可以是羟基、酰胺基、醚键、羧酸酯基等。如肥皂是脂肪酸类(R-COOˉ)表 面活性剂,其结构中亲油基团是脂肪酸烃链(R一),亲水基团是解离的脂肪酸根(COO) 【相关链接】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性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根据表面活性剂极性基团的解离性质,分为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根据离子表面活性剂所带电荷不同,又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1.阴高子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起表面活性作用的是阴离子部分 (1)肥皂类。系高级脂肪酸的盐,通式为(RCOO)aM"。分为碱金属皂、碱土金 属皂和有机胺皂。本类有良好的乳化能力,但易被酸破坏,碱金属皂还可被钙、镁盐等破 坏。因有刺激性,一般只用于外用制剂 (2)硫酸化物。系硫酸化油和高级脂肪醇硫酸酯类,通式为 ROSO3M。主要有硫
内 容 教具、教法及 时 间 分 配 第三章 液体药剂 第一节 表面活性剂 一、表面活性剂的概念和结构特征 1.表面活性剂的概念 表面现象:是指在物质界面上产生的所有物理化学现象。表面现象是自然界中普遍 存在的基本现象,如雨滴、彩虹、泡沫等。 表面张力:是指一种使表面分子具有向内运动的趋势,并使表面自动收缩至最小面 积的力。液滴、油滴在没有外力影响或外力很小时趋于球形就是因为表面张力的作用(见 教材图 3-1)。 表面活性:一定条件下的任何纯液体都具有一定的表面张力,可因溶质的加入而发 生变化。如糖类可使水的表面张力略升高,肥皂和洗衣粉则可使之显著下降。使液体表面 张力下降的性质称表面活性。能使液体表面张力下降的物质称表面活性物质。 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是指具有很强的表面活性、能够显著降低液体表面张力的 物质。此外,表面活性剂还应具有增溶、乳化、润湿、杀菌、去污、起泡和消泡等应用性 质,这是与一般表面活性物质的重要区别。 2.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征 表面活性剂为双亲性分子结构,一般由亲油的非极性烃链和一个以上亲水的极性基 团组成。烃链长度一般不少于 8 个碳原子;极性基团可以是解离的离子基团或不解离的亲 水基团,可以是羧酸、磺酸、硫酸酯及其可溶性盐以及磷酸基与磷酸酯基、氨基或胺及其 盐酸盐,也可以是羟基、酰胺基、醚键、羧酸酯基等。如肥皂是脂肪酸类(R—COO-)表 面活性剂,其结构中亲油基团是脂肪酸烃链(R—),亲水基团是解离的脂肪酸根(—COO-)。 【相关链接】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性 二、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根据表面活性剂极性基团的解离性质,分为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根据离子表面活性剂所带电荷不同,又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起表面活性作用的是阴离子部分。 (1)肥皂类。系高级脂肪酸的盐,通式为(RCOO-)n Mn+。分为碱金属皂、碱土金 属皂和有机胺皂。本类有良好的乳化能力,但易被酸破坏,碱金属皂还可被钙、镁盐等破 坏。因有刺激性,一般只用于外用制剂。 (2)硫酸化物。系硫酸化油和高级脂肪醇硫酸酯类,通式为 ROSO3 -M+。主要有硫 90min 教具:幻灯、 图片 方法:讲授、 板书、表格归 纳、比较
酸化蓖麻油(土耳其红油)、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月桂醇硫酸钠)、十六烷基硫酸钠等。 本类乳化能力很强,且较稳定,较耐酸和钙、镁盐,主要用作外用软膏的乳化剂。 (3)磺酸化物。系脂肪族磺酸化物、烷基芳基磺酸化物等,通式为RSO3M。常用 的有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阿洛索OT)、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后者为目前广泛使用的 洗涤剂本类的水溶性、耐酸、耐钙、镁盐性比硫酸化物稍差,但渗透力强,易起泡消泡 去污力强,在酸性水溶液中稳定,为优良的洗涤剂 2.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起表面活性的是阳离子部分,也称阳性皂,为季铵化物 分子结构的主要部分是一个五价的氮原子,通式为:[RNH]X。主要有苯扎氯铵(洁 尔灭)和苯扎溴铵(新洁尔灭)等。本类水溶性大,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较稳定,具有良 好的表面活性作用和杀菌作用。但毒性较大,常用作消毒杀菌剂。 3.两性高子表面活性剂 分子结构中同时具有正、负电荷基团,故在碱性水溶液中呈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 性质,具有良好的起泡、去污作用:在酸性溶液中则呈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具有 很强的杀菌能力。 (1)卵磷脂。属天然表面活性剂,从蛋黄和大豆中提取制得,分别称作蛋磷脂和豆 磷脂。外观呈透明或半透明黄色或黄褐色油脂状,对热非常敏感,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以及 酯酶作用下易水解。不溶于水,可溶于氯仿、乙醇、石油醚等有机溶剂。本品毒副作用小, 是制备静脉注射乳剂及脂质微粒制剂的主要辅料。 (2)氨基酸型与甜菜碱型。为合成化合物,其阴离子部分主要是羧酸盐,阳离子部 分为季铵盐(甜菜碱型)或胺盐(氨基酸型)。常用的氨基酸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Tego MHG 杀菌作用强而毒性小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4.非高子表面活性剂 在溶液中不解离,亲水基团一般为甘油、聚乙二醇等多元醇,亲油基团是长链脂肪酸 或长链脂肪醇以及烷基或芳基等,以酯键或醚键与亲水基团结合,广泛用于外用制剂 服制剂和注射剂 (1)脂肪酸甘油酯。主要是脂肪酸单甘油酯和脂肪酸二甘油脂。表面活性较弱, HLB值为3~4,主要用作WO型辅助乳化剂。 (2)脂肪酸山梨坦。商品名为司盘(Span),系脱水山梨醇与各种不同的脂肪酸缩合 而成的酯类化合物。根据脂肪酸品种和数量不同而有不同的产品。常用品种有司盘20、 司盘40、司盘60、司盘65、司盘80、司盘85等。是常用的WO型乳化剂,多与吐温配 合使用 (3)聚山梨酯。商品名为吐温(Iwen,系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可用作 增溶剂、润湿剂及OW型乳化剂。常用品种有吐温20、吐温40、吐温60、吐温65、吐
酸化蓖麻油(土耳其红油)、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月桂醇硫酸钠)、十六烷基硫酸钠等。 本类乳化能力很强,且较稳定,较耐酸和钙、镁盐,主要用作外用软膏的乳化剂。 (3)磺酸化物。系脂肪族磺酸化物、烷基芳基磺酸化物等,通式为 RSO3 -M+。常用 的有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阿洛索-OT)、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后者为目前广泛使用的 洗涤剂。本类的水溶性、耐酸、耐钙、镁盐性比硫酸化物稍差,但渗透力强,易起泡消泡, 去污力强,在酸性水溶液中稳定,为优良的洗涤剂。 2.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起表面活性的是阳离子部分,也称阳性皂,为季铵化物。 分子结构的主要部分是一个五价的氮原子,通式为:[RNH3] +X -。主要有苯扎氯铵(洁 尔灭)和苯扎溴铵(新洁尔灭)等。本类水溶性大,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较稳定,具有良 好的表面活性作用和杀菌作用。但毒性较大,常用作消毒杀菌剂。 3.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分子结构中同时具有正、负电荷基团,故在碱性水溶液中呈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 性质,具有良好的起泡、去污作用;在酸性溶液中则呈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具有 很强的杀菌能力。 (1)卵磷脂。属天然表面活性剂,从蛋黄和大豆中提取制得,分别称作蛋磷脂和豆 磷脂。外观呈透明或半透明黄色或黄褐色油脂状,对热非常敏感,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以及 酯酶作用下易水解。不溶于水,可溶于氯仿、乙醇、石油醚等有机溶剂。本品毒副作用小, 是制备静脉注射乳剂及脂质微粒制剂的主要辅料。 (2)氨基酸型与甜菜碱型。为合成化合物,其阴离子部分主要是羧酸盐,阳离子部 分为季铵盐(甜菜碱型)或胺盐(氨基酸型)。常用的氨基酸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Tego MHG 杀菌作用强而毒性小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4.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在溶液中不解离,亲水基团一般为甘油、聚乙二醇等多元醇,亲油基团是长链脂肪酸 或长链脂肪醇以及烷基或芳基等,以酯键或醚键与亲水基团结合,广泛用于外用制剂、口 服制剂和注射剂。 (1)脂肪酸甘油酯。主要是脂肪酸单甘油酯和脂肪酸二甘油脂。表面活性较弱, HLB 值为 3~4,主要用作 W/O 型辅助乳化剂。 (2)脂肪酸山梨坦。商品名为司盘(Span),系脱水山梨醇与各种不同的脂肪酸缩合 而成的酯类化合物。根据脂肪酸品种和数量不同而有不同的产品。常用品种有司盘 20、 司盘 40、司盘 60、司盘 65、司盘 80、司盘 85 等。是常用的 W/O 型乳化剂,多与吐温配 合使用。 (3)聚山梨酯。商品名为吐温(Tween),系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可用作 增溶剂、润湿剂及 O/W 型乳化剂。常用品种有吐温 20、吐温 40、吐温 60、吐温 65、吐
温80、吐温85等。 (4)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类、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类。商品名分别为卖泽(Myr)和 苄泽(Brj)。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类是由聚乙二醇与长链脂肪酸缩合而成的酯,根据聚氧乙 基聚合度和脂肪酸不同有不同的品种,如卖泽45、卖泽49、卖泽51、卖泽52、卖泽 53等: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类是由聚乙二醇与脂肪醇缩合而成的醚,常用品种有苄泽30、 苄泽35等。两类表面活性剂水溶性和乳化能力均较强,可作为增溶剂及OW型乳化剂使 (5)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又称泊洛沙姆( Poloxamer),商品名为普朗尼克 uronic)。通式为HO(C2H4Oh(C3H6Ob(C2H4OkH。根据共聚比例的不同,可有各种 不同分子量的产品,一般分子量在1000~14000之间。若聚氧乙烯基比例增加,亲水性增 加:反之,聚氧丙烯基比例增加,亲油性增加。 Poloxamer 188( Pluronic F68)是一种OW 型乳化剂,是目前可用于静脉乳剂的极少数乳化剂之一 三、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和应用 (-)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 1.胶束的形成 【拓展提高】 表面活性剂溶于水时,当其在溶液表面的正吸附达到饱和后,继续加入表面活性剂,增溶相图有关 其分子即转入溶液内部。由于其分子的两亲性,使多个表面活性剂分子的亲油基团互相吸知识 引,缔合在一起,形成亲油基团向内、亲水基团向外、在水中稳定分散、大小在胶体粒子 范围的胶束(见教材图3-3)。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临界胶束浓度(CMC)。表面活 性剂在水中达到CMC后,分散系统由真溶液变为胶体溶液,同时表面张力降低、增溶作 用增强、起泡性能和去污力增大,并出现丁达尔( Tyndal)现象等。增加亲油基、降低温 度和加入无机盐都能使CMC值减小。在一定浓度范围的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中,胶束呈球 状结构,亲水基团分布在球状胶束的表面,亲油基团上一些与亲水基团相邻的次甲基形成 整齐排列的栅状层,而亲油基团则紊乱缠绕形成内核,具非极性液态性质。若在非极性溶 剂中则形成反向胶束。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加及类型不同,胶束结构逐渐从球状至棒状、 束状,直至板状、层状等(见教材图3-4) 2.亲水亲油平衡值(BB值 (1)HLB值的概念与应用。表面活性剂亲水性和亲油性的强弱是影响其性能的主要 因素。HLB值是用来表示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或亲油能力大小的数值。根据经验,将表面 活性剂的HLB值范围限定在0~40,其中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在1~20之间 即完全由疏水的碳氢基团组成的石蜡的HB值定为0,完全由亲水的氧乙烯基组成的聚 氧乙烯的HLB值定为20,既具碳氢链又有氧乙烯链的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则介于二者之 间。可见,HB值是指定数,HB值越小亲油性越强,而HB值越大则亲水性越强。常 用表面活性剂的HLB值(见教材表3-1)。亲水性或亲油性能力过强的表面活性剂因易溶
温 80、吐温 85 等。 (4)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类、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类。商品名分别为卖泽(Myrij)和 苄泽(Brij)。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类是由聚乙二醇与长链脂肪酸缩合而成的酯,根据聚氧乙 烯基聚合度和脂肪酸不同有不同的品种,如卖泽 45、卖泽 49、卖泽 51、卖泽 52、卖泽 53 等;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类是由聚乙二醇与脂肪醇缩合而成的醚,常用品种有苄泽 30、 苄泽 35 等。两类表面活性剂水溶性和乳化能力均较强,可作为增溶剂及 O/W 型乳化剂使 用。 (5)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又称泊洛沙姆(Poloxamer),商品名为普朗尼克 (Pluronic)。通式为 HO(C2H4O)a·(C3H6O)b·(C2H4O)cH 。根据共聚比例的不同,可有各种 不同分子量的产品,一般分子量在 1000~14000 之间。若聚氧乙烯基比例增加,亲水性增 加;反之,聚氧丙烯基比例增加,亲油性增加。Poloxamer188(Pluronic F68)是一种 O/W 型乳化剂,是目前可用于静脉乳剂的极少数乳化剂之一。 三、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和应用 (一)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 1.胶束的形成 表面活性剂溶于水时,当其在溶液表面的正吸附达到饱和后,继续加入表面活性剂, 其分子即转入溶液内部。由于其分子的两亲性,使多个表面活性剂分子的亲油基团互相吸 引,缔合在一起,形成亲油基团向内、亲水基团向外、在水中稳定分散、大小在胶体粒子 范围的胶束(见教材图 3-3)。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临界胶束浓度(CMC)。表面活 性剂在水中达到 CMC 后,分散系统由真溶液变为胶体溶液,同时表面张力降低、增溶作 用增强、起泡性能和去污力增大,并出现丁达尔(Tyndall)现象等。增加亲油基、降低温 度和加入无机盐都能使 CMC 值减小。在一定浓度范围的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中,胶束呈球 状结构,亲水基团分布在球状胶束的表面,亲油基团上一些与亲水基团相邻的次甲基形成 整齐排列的栅状层,而亲油基团则紊乱缠绕形成内核,具非极性液态性质。若在非极性溶 剂中则形成反向胶束。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加及类型不同,胶束结构逐渐从球状至棒状、 束状,直至板状、层状等(见教材图 3-4)。 2.亲水亲油平衡值(HLB 值) (1)HLB 值的概念与应用。表面活性剂亲水性和亲油性的强弱是影响其性能的主要 因素。HLB 值是用来表示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或亲油能力大小的数值。根据经验,将表面 活性剂的 HLB 值范围限定在 0~40,其中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 HLB 值在 1~20 之间, 即完全由疏水的碳氢基团组成的石蜡的 HLB 值定为 0,完全由亲水的氧乙烯基组成的聚 氧乙烯的 HLB 值定为 20,既具碳氢链又有氧乙烯链的表面活性剂的 HLB 值则介于二者之 间。可见,HLB 值是指定数,HLB 值越小亲油性越强,而 HLB 值越大则亲水性越强。常 用表面活性剂的 HLB 值(见教材表 3-1)。亲水性或亲油性能力过强的表面活性剂因易溶 【拓展提高】 增溶相图有关 知识
于水或油,降低表面张力的作用较弱 (2)HB值的计算方法。为了得到适宜的HB值,提高制剂的质量,实际工作中 常用两种或更多种表面活性剂混合使用,此时可利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HLB值的加和 性来计算混合后的HLB值,公式如下 HLLBAB= HLB4×W:+HLB×WB (式3-1) WtWR 式中HLBA、HB分别为A和B两种表面活性剂的HLB值,WA、WB分别为表面活 性剂A和B的量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HLB值亦可通过经验式计算求出,公式为 Mw HLB=7+11.7g (式3-2) M 式中Mw、M分别为表面活性剂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的分子量。 【相关链接】表面活性剂的复配 3.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 (1)对药物吸收的影响。表面活性剂可能增进药物的吸收也可能降低药物的吸收, 这取决于药物在胶束中的扩散速度、生物膜的通透性改变等。若药物被增溶在胶束内,药 物可以顺利从胶束中扩散或胶束与胃肠黏膜可迅速融合,则增加吸收。如吐温80可明显 增加螺内酯的口服吸收。由于表面活性剂溶解生物膜脂质,增加了上皮细胞的通透性,可 促进药物吸收,如十二烷基硫酸钠可增加头孢菌素钠、四环素等的吸收,但应注意长期类 脂质损失可能造成的肠黏膜损害 (2)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蛋白质在酸性条件下解离带有正电荷,可与阴离子表面 活性剂发生电性结合:在碱性条件下解离带有负电荷,则可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起反应 此外,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还可能破坏蛋白质结构中的次级键(盐键、氢键及疏水键)而使 蛋白质变性失活。 (3)毒性。表面活性剂的毒性大小依次为:阳离子型>阴离子型>非离子型,静脉 给药的毒性大于口服, Polaxamerl88毒性最低可供静脉用。此外,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 较强的溶血作用,一般限于外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则溶血作用轻微,而吐温类的溶血作 用比其他含聚氧乙烯基的表面活性剂为小,依次为:吐温20>吐温60>吐温40>吐温80 (4)刺激性。表面活性剂长期或高浓度使用可能出现皮肤与黏膜的损害,吐温类刺 激性很低 (二)应用 1.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 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达到CMC后,一些水不溶性或微溶性物质在胶束溶液中的 溶解度可显著增加并形成透明胶体溶液,这种作用称为增溶( solubilization)。起增溶作用的
于水或油,降低表面张力的作用较弱。 (2)HLB 值的计算方法。为了得到适宜的 HLB 值,提高制剂的质量,实际工作中 常常用两种或更多种表面活性剂混合使用,此时可利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HLB 值的加和 性来计算混合后的 HLB 值,公式如下: A B A A B B W W HLB W HLB W HLB + + AB = (式 3-1) 式中 HLBA、HLBB 分别为 A 和 B 两种表面活性剂的 HLB 值,WA、WB 分别为表面活 性剂 A 和 B 的量。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 HLB 值亦可通过经验式计算求出,公式为: O W 7 11.7lg M M HLB = + (式 3-2) 式中 MW、M0分别为表面活性剂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的分子量。 【相关链接】表面活性剂的复配 3.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 (1)对药物吸收的影响。表面活性剂可能增进药物的吸收也可能降低药物的吸收, 这取决于药物在胶束中的扩散速度、生物膜的通透性改变等。若药物被增溶在胶束内,药 物可以顺利从胶束中扩散或胶束与胃肠黏膜可迅速融合,则增加吸收。如吐温 80 可明显 增加螺内酯的口服吸收。由于表面活性剂溶解生物膜脂质,增加了上皮细胞的通透性,可 促进药物吸收,如十二烷基硫酸钠可增加头孢菌素钠、四环素等的吸收,但应注意长期类 脂质损失可能造成的肠黏膜损害。 (2)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蛋白质在酸性条件下解离带有正电荷,可与阴离子表面 活性剂发生电性结合;在碱性条件下解离带有负电荷,则可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起反应。 此外,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还可能破坏蛋白质结构中的次级键(盐键、氢键及疏水键)而使 蛋白质变性失活。 (3)毒性。表面活性剂的毒性大小依次为:阳离子型>阴离子型>非离子型,静脉 给药的毒性大于口服,Polaxamer188 毒性最低可供静脉用。此外,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 较强的溶血作用,一般限于外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则溶血作用轻微,而吐温类的溶血作 用比其他含聚氧乙烯基的表面活性剂为小,依次为:吐温 20>吐温 60>吐温 40>吐温 80。 (4)刺激性。表面活性剂长期或高浓度使用可能出现皮肤与黏膜的损害,吐温类刺 激性很低。 (二)应用 1.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 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达到 CMC 后,一些水不溶性或微溶性物质在胶束溶液中的 溶解度可显著增加并形成透明胶体溶液,这种作用称为增溶(solubilization)。起增溶作用的
表面活性剂称增溶剂( solubilizer)。如甲酚在水中的溶解度仅2%左右,但在肥皂溶液中 却可增加到50%。在药剂中,一些挥发油、脂溶性维生素、甾体激素等许多难溶性药物常 借此增溶,形成澄明溶液或提高浓度 表面活性剂能增大难溶性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一般认为是由于表面活性剂在水中 形成胶束的结果。如前所述,胶束是由表面活性剂的亲油基团向内、亲水基团向外而形成 球状结构。整个胶束内部是非极性的,外部是极性的,难溶性药物被胶束包藏或吸附而 使溶解度增大(见教材图3-6) 影响增溶作用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增溶剂的种类与用量、加入的顺序和药物的性质。 HLB值、pH值、表面活性剂的复配等对增溶也有影响 对于离子表面活性剂,随温度升高其溶解度及增溶质在胶束中的浓度均增加。当升高 到某一温度时,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急剧增大,这一温度称为 Krafft点,其对应的溶解度 即为该离子表面活性剂的CMC。 Krafft点越高,其CMC越小。 Krafft点是离子型表面活 性剂的特征值,当温度在Kraf点以上时表面活性剂具有更好的表面活性,因此应用时温 度应高于Krat点温度 对于一些聚氧乙烯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聚氧乙烯链与 水之间的氢键断裂,致使其在水中的溶解度急剧下降并析出,溶液由清变浊,这一现象称 为起县,此温度称为县点( cloud point)或浊点。当温度降低到昙点以下时,溶液恢复澄 明。吐温类表面活性剂有起昙现象,但某些聚氧乙烯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如泊洛沙姆188 108等在常压下观察不到县点。 起泡剂和消泡剂 起泡剂( foaming agent)指可产生泡沫的表面活性剂,一般具有较强的亲水性和较高 B值,在溶液中可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而使泡沫稳定。中草药的乙醇或水浸出液在剧烈 搅拌或蒸发浓缩时可产生稳定的泡沫,原因就是其中含有皂苷、蛋白质、树胶或其他具有 表面活性的物质。在产生稳定泡沫的情况下,加入一些B值为1~3的亲油性较强的表 面活性剂,其可与泡沫液层争夺液膜表面而吸附在泡沫表面上取代原来的起泡剂,因本身 并不能形成稳定的液膜,故使泡沫破坏,这种用来消除泡沫的表面活性剂称为消泡剂 3.去污剂 去污剂或洗涤剂( detergent)是指用于除去污垢的表面活性剂,B值一般为13~16 常用的去污剂有油酸钠和其他脂肪酸的钠皂、钾皂、十二烷基硫酸钠或烷基磺酸钠等阴离 子性表面活性剂。去污的机理包括对污物表面的润湿、分散、乳化或增溶、起泡等多种过 消毒剂和杀菌剂 表面活性剂可使细菌生物膜蛋白质变性或破坏。大部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两性离子
表面活性剂称增溶剂(solubilizer)。如甲酚在水中的溶解度仅 2%左右,但在肥皂溶液中 却可增加到 50%。在药剂中,一些挥发油、脂溶性维生素、甾体激素等许多难溶性药物常 借此增溶,形成澄明溶液或提高浓度。 表面活性剂能增大难溶性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一般认为是由于表面活性剂在水中 形成胶束的结果。如前所述,胶束是由表面活性剂的亲油基团向内、亲水基团向外而形成 的球状结构。整个胶束内部是非极性的,外部是极性的,难溶性药物被胶束包藏或吸附而 使溶解度增大(见教材图 3-6)。 影响增溶作用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增溶剂的种类与用量、加入的顺序和药物的性质。 HLB 值、pH 值、表面活性剂的复配等对增溶也有影响。 对于离子表面活性剂,随温度升高其溶解度及增溶质在胶束中的浓度均增加。当升高 到某一温度时,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急剧增大,这一温度称为 Krafft 点,其对应的溶解度 即为该离子表面活性剂的 CMC。Krafft 点越高,其 CMC 越小。Krafft 点是离子型表面活 性剂的特征值,当温度在 Krafft 点以上时表面活性剂具有更好的表面活性,因此应用时温 度应高于 Krafft 点温度。 对于一些聚氧乙烯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聚氧乙烯链与 水之间的氢键断裂,致使其在水中的溶解度急剧下降并析出,溶液由清变浊,这一现象称 为起昙,此温度称为昙点(cloud point)或浊点。当温度降低到昙点以下时,溶液恢复澄 明。吐温类表面活性剂有起昙现象,但某些聚氧乙烯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如泊洛沙姆 188、 108 等在常压下观察不到昙点。 2.起泡剂和消泡剂 起泡剂(foaming agent)指可产生泡沫的表面活性剂,一般具有较强的亲水性和较高 HLB 值,在溶液中可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而使泡沫稳定。中草药的乙醇或水浸出液在剧烈 搅拌或蒸发浓缩时可产生稳定的泡沫,原因就是其中含有皂苷、蛋白质、树胶或其他具有 表面活性的物质。在产生稳定泡沫的情况下,加入一些 HLB 值为 1~3 的亲油性较强的表 面活性剂,其可与泡沫液层争夺液膜表面而吸附在泡沫表面上取代原来的起泡剂,因本身 并不能形成稳定的液膜,故使泡沫破坏,这种用来消除泡沫的表面活性剂称为消泡剂 (antifoaming agent)。 3.去污剂 去污剂或洗涤剂(detergent)是指用于除去污垢的表面活性剂,HLB 值一般为 13~16。 常用的去污剂有油酸钠和其他脂肪酸的钠皂、钾皂、十二烷基硫酸钠或烷基磺酸钠等阴离 子性表面活性剂。去污的机理包括对污物表面的润湿、分散、乳化或增溶、起泡等多种过 程。 4.消毒剂和杀菌剂 表面活性剂可使细菌生物膜蛋白质变性或破坏。大部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两性离子
表面活性剂都可用作消毒剂,少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也有类似作用,如甲酚皂、甲酚磺酸 钠等。根据使用浓度不同,这些消毒剂可分别用于皮肤消毒、伤口或黏膜消毒、器械和环 境消毒等。如苯扎溴铵为广谱杀菌剂,皮肤消毒、局部湿敷和器械消毒分别使用θ.5%醇 溶液、0.02%水溶液和0.05%水溶液(含0.5%亚硝酸钠)。 第二节液体制剂的组成 液体制剂系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体形态的制 教具:幻灯、 同相应固体剂型相比,液体制剂的特点是药物分散度大,吸收快:某些固体药物制成图片 方法:讲授 液体制剂后可通过调整浓度而减少刺激性:油或油性药物制成乳剂后易服用,吸收好;易 板书、归纳 于分剂量,服用方便:给药途径广泛等。但液体制剂尚存在许多问题,如化学稳定性差:比较 水性制剂易霉变,非水溶剂具有一定药理作用:携带、运输、贮存不方便等。 、液体制剂的分类 (一)按分散系统分类 1.均相液体制剂 药物以分子、离子形式分散于液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溶液,为均匀分散体系,属热力 学稳定体系,包括低分子溶液剂和高分子溶液剂两种。 2.非均相液体制剂 药物以分子聚集体的形式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溶液,为多相分散体系,包括溶胶 剂(又称疏水胶体溶液)、乳剂和混悬剂三种。 按分散系统分类,分散相微粒大小决定了分散体系的特征(见教材表3-3) 二)按给药途径分类 1.内服液体制剂 如合剂、糖浆剂 口服乳剂、口服混悬剂等。 2.外用液体制剂 包括皮肤用液体制剂如洗剂、冲洗剂、搽剂等,五官科用液体制剂如滴鼻剂、滴眼剂 洗眼剂、含漱剂、滴耳剂等和直肠、阴道、尿道用液体制剂如灌肠剂、灌洗剂等 、液体制剂的常用溶剂 溶剂对药物的溶解性、分散性及制剂的稳定性、治疗效果均有很大影响,故制备液体 制剂时应选择优良的溶剂。选择条件是对药物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分散性:化学性质稳定 不与药物发生反应:不影响主药的药效和含量测定:无毒性,无刺激性,无不适臭味:成 本低廉等 溶剂按介电常数大小分为极性溶剂、半极性溶剂和非极性溶剂,其品种、特性及应用 注意事项(见教材表3-4、表3-5及表3-6)
表面活性剂都可用作消毒剂,少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也有类似作用,如甲酚皂、甲酚磺酸 钠等。根据使用浓度不同,这些消毒剂可分别用于皮肤消毒、伤口或黏膜消毒、器械和环 境消毒等。如苯扎溴铵为广谱杀菌剂,皮肤消毒、局部湿敷和器械消毒分别使用 0.5%醇 溶液、0.02%水溶液和 0.05%水溶液(含 0.5%亚硝酸钠)。 第二节 液体制剂的组成 液体制剂系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体形态的制剂。 同相应固体剂型相比,液体制剂的特点是药物分散度大,吸收快;某些固体药物制成 液体制剂后可通过调整浓度而减少刺激性;油或油性药物制成乳剂后易服用,吸收好;易 于分剂量,服用方便;给药途径广泛等。但液体制剂尚存在许多问题,如化学稳定性差; 水性制剂易霉变,非水溶剂具有一定药理作用;携带、运输、贮存不方便等。 一、液体制剂的分类 (一)按分散系统分类 1.均相液体制剂 药物以分子、离子形式分散于液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溶液,为均匀分散体系,属热力 学稳定体系,包括低分子溶液剂和高分子溶液剂两种。 2.非均相液体制剂 药物以分子聚集体的形式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溶液,为多相分散体系,包括溶胶 剂(又称疏水胶体溶液)、乳剂和混悬剂三种。 按分散系统分类,分散相微粒大小决定了分散体系的特征(见教材表 3-3)。 (二)按给药途径分类 1.内服液体制剂 如合剂、糖浆剂、滴剂、口服乳剂、口服混悬剂等。 2.外用液体制剂 包括皮肤用液体制剂如洗剂、冲洗剂、搽剂等,五官科用液体制剂如滴鼻剂、滴眼剂、 洗眼剂、含漱剂、滴耳剂等和直肠、阴道、尿道用液体制剂如灌肠剂、灌洗剂等。 二、液体制剂的常用溶剂 溶剂对药物的溶解性、分散性及制剂的稳定性、治疗效果均有很大影响,故制备液体 制剂时应选择优良的溶剂。选择条件是对药物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分散性;化学性质稳定, 不与药物发生反应;不影响主药的药效和含量测定;无毒性,无刺激性,无不适臭味;成 本低廉等。 溶剂按介电常数大小分为极性溶剂、半极性溶剂和非极性溶剂,其品种、特性及应用 注意事项(见教材表 3-4、表 3-5 及表 3-6): 45min 教具:幻灯、 图片 方法:讲授、 板书、归纳、 比较
三、液体制剂常用的附加剂 为了克服液体制剂的霉败现象,改善其色、香、味,使病人乐于服用和防止差错等, 液体制剂中常常加入防腐剂、矫味剂和着色剂等 (一)防腐剂 防腐剂指能够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物质。液体制剂尤其是以水为溶剂及含有糖类、 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液体制剂,易被微生物污染而发霉变质。即使是抗菌药的液体制剂, 由于药物对其抗菌谱以外的微生物不起抗菌作用,也可能出现微生物滋生繁殖,《中国药 典》2005年版规定了制剂中的微生物限度标准。为了保证液体制剂的质量,必须防止污 染和加入防腐剂 1.防止污染 防止微生物污染是防腐的重要措施,包括加强生产环境的管理、清除污染源、加强制 剂生产者的个人卫生管理等 2.液体制剂中常需加入防腐剂 在液体制剂的生产中完全避免微生物的污染是很困难的,所以通常加入适宜的防腐剂 抑制其滋生繁殖,达到防腐目的 常用防腐剂的分类(见教材表3-7),在这些防腐剂中液体制剂最为常用的品种(见教 材表3-8) 【相关链接】《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微生物限度标准(部分) (二)矫味剂 甜味剂 包括天然的和合成的两大类(见教材表3-9),天然的甜味剂蔗糖及单糖浆应用最广泛 2.芳香剂 包括天然香料(如薄荷油、桂皮水)和人工香料(如苹果香精、香蕉香精)两大类, 可以改善制剂的气味和香味。 3.胶浆剂 通过其黏稠性干扰味蕾的味觉而矫味,多用于矫正涩酸味。常用的有羧甲基纤维素钠 甲基纤维素、海藻酸钠、阿拉伯胶、西黄蓍胶等的胶浆。为增加其矫味效果,常在胶浆剂 中加入适量糖精钠或甜菊苷等 泡腾剂 制剂中常以碳酸氢钠、有机酸(如枸櫞酸、酒石酸)及适量香精、甜味剂等组成泡腾 剂,遇水后产生CO2,CO2溶于水呈酸性,能麻痹味蕾而矫味,从而改善盐类的苦味 涩味和咸味 (三)着色剂 又称色素,分天然色素和人工合成色素两类,可改变药剂的外观颜色,用以识别药剂
三、液体制剂常用的附加剂 为了克服液体制剂的霉败现象,改善其色、香、味,使病人乐于服用和防止差错等, 液体制剂中常常加入防腐剂、矫味剂和着色剂等。 (一)防腐剂 防腐剂指能够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物质。液体制剂尤其是以水为溶剂及含有糖类、 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液体制剂,易被微生物污染而发霉变质。即使是抗菌药的液体制剂, 由于药物对其抗菌谱以外的微生物不起抗菌作用,也可能出现微生物滋生繁殖,《中国药 典》2005 年版规定了制剂中的微生物限度标准。为了保证液体制剂的质量,必须防止污 染和加入防腐剂。 1.防止污染 防止微生物污染是防腐的重要措施,包括加强生产环境的管理、清除污染源、加强制 剂生产者的个人卫生管理等。 2.液体制剂中常需加入防腐剂 在液体制剂的生产中完全避免微生物的污染是很困难的,所以通常加入适宜的防腐剂 抑制其滋生繁殖,达到防腐目的。 常用防腐剂的分类(见教材表 3-7),在这些防腐剂中液体制剂最为常用的品种(见教 材表 3-8)。 【相关链接】《中国药典》2005 年版一部微生物限度标准(部分) (二)矫味剂 1.甜味剂 包括天然的和合成的两大类(见教材表 3-9),天然的甜味剂蔗糖及单糖浆应用最广泛。 2.芳香剂 包括天然香料(如薄荷油、桂皮水)和人工香料(如苹果香精、香蕉香精)两大类, 可以改善制剂的气味和香味。 3.胶浆剂 通过其黏稠性干扰味蕾的味觉而矫味,多用于矫正涩酸味。常用的有羧甲基纤维素钠、 甲基纤维素、海藻酸钠、阿拉伯胶、西黄蓍胶等的胶浆。为增加其矫味效果,常在胶浆剂 中加入适量糖精钠或甜菊苷等。 4.泡腾剂 制剂中常以碳酸氢钠、有机酸(如枸橼酸、酒石酸)及适量香精、甜味剂等组成泡腾 剂,遇水后产生 CO2 ,CO2 溶于水呈酸性,能麻痹味蕾而矫味,从而改善盐类的苦味、 涩味和咸味。 (三)着色剂 又称色素,分天然色素和人工合成色素两类,可改变药剂的外观颜色,用以识别药剂
浓度或区分应用方法,同时改善药剂的外观。只有食用色素才可作为内服液体制剂的着 天然色素 我国传统上采用无毒植物性色素(如胡萝卜素、甜菜红、姜黄、叶绿素铜钠盐、焦糖 等)及矿物性色素(如氧化铁等) 2.合成色素 色泽鲜艳,价格低廉,但大多毒性较大,应注意用量不宜过多 (1)食用色素。我国目前批准的合成食用色素主要有胭脂红、苋菜红、柠檬黄、胭 蓝、日落黄等,常配成1%贮备液使用,一般用量不宜超过万分之 (2)外用色素。常用的有伊红(又称曙红,适用于中性或弱碱性溶液)、品红(适用 于中性、弱酸性溶液)以及美蓝(又称亚甲蓝,适用于中性溶液)等合成色素。 四)其他 为了增加液体制剂的稳定性,有时尚需加入pH调节剂、抗氧剂、金属络合剂等。 第三节溶液型液体制剂 教具:幻灯、 溶液型液体制剂是指小分子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直径在1m以下)状态分散在溶剂图片 中所形成的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包括溶液剂、糖浆剂、芳香水剂、醑剂、甘油剂、酊剂方法:讲授、 板书、归纳 等。其特点主要有药物分散度大,易吸收:稳定性差,特别是某些药物的水溶液:多采用 比较 溶解法制备等。 、药物的溶解与希释 (一)药物的溶解度 溶解度( solubilit)系指在一定温度(气体在一定压力)下一定量的饱和溶液中溶解 的溶质的量,一般以一份溶质(lg或lml)溶于若干m溶剂中表示,也可用物质的量浓 度来表示。《中国药典》2005版用极易溶解、易溶、溶解、略溶、微溶、极微溶解、几乎 不溶和不溶等表示药品的近似溶解度 【相关链接】影响药物溶解度的因章 (二)溶解速度 溶解速度系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时间内溶出溶质的量。溶解速度取决于溶剂与溶质分 子之间的引力以及溶质分子在溶剂中的扩散速度。 【相关链接】影响药物溶解速度的因素 (三)浓溶液的希释法 1.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溶液浓度是指一定量溶液或溶剂中所含溶质的量。其表示方法有多种,中国药典采用
的浓度或区分应用方法,同时改善药剂的外观。只有食用色素才可作为内服液体制剂的着 色剂。 1.天然色素 我国传统上采用无毒植物性色素(如胡萝卜素、甜菜红、姜黄、叶绿素铜钠盐、焦糖 等)及矿物性色素(如氧化铁等)。 2.合成色素 色泽鲜艳,价格低廉,但大多毒性较大,应注意用量不宜过多。 (1)食用色素。我国目前批准的合成食用色素主要有胭脂红、苋菜红、柠檬黄、胭 脂蓝、日落黄等,常配成 1%贮备液使用,一般用量不宜超过万分之一。 (2)外用色素。常用的有伊红(又称曙红,适用于中性或弱碱性溶液)、品红(适用 于中性、弱酸性溶液)以及美蓝(又称亚甲蓝,适用于中性溶液)等合成色素。 (四)其他 为了增加液体制剂的稳定性,有时尚需加入 pH 调节剂、抗氧剂、金属络合剂等。 第三节 溶液型液体制剂 溶液型液体制剂是指小分子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直径在 1nm 以下)状态分散在溶剂 中所形成的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包括溶液剂、糖浆剂、芳香水剂、醑剂、甘油剂、酊剂 等。其特点主要有药物分散度大,易吸收;稳定性差,特别是某些药物的水溶液;多采用 溶解法制备等。 一、药物的溶解与稀释 (一)药物的溶解度 溶解度(solubility)系指在一定温度(气体在一定压力)下一定量的饱和溶液中溶解 的溶质的量,一般以一份溶质(1g 或 1ml)溶于若干 ml 溶剂中表示,也可用物质的量浓 度来表示。《中国药典》2005 版用极易溶解、易溶、溶解、略溶、微溶、极微溶解、几乎 不溶和不溶等表示药品的近似溶解度。 【相关链接】影响药物溶解度的因素 (二)溶解速度 溶解速度系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时间内溶出溶质的量。溶解速度取决于溶剂与溶质分 子之间的引力以及溶质分子在溶剂中的扩散速度。 【相关链接】影响药物溶解速度的因素 (三)浓溶液的稀释法 1.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溶液浓度是指一定量溶液或溶剂中所含溶质的量。其表示方法有多种,中国药典采用 45min 教具:幻灯、 图片 方法:讲授、 板书、归纳、 比较
J滴定液和试液的浓度为物质的量浓度,表示方法是moL(摩尔)。而药物溶液的百 分浓度,除另有规定外,指溶液100ml中含有溶质若干克 【相关链接】《中国药典》2005版关于溶液百分比的规定 2.浓溶液的稀释方法 在浓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溶剂得到所需浓度的溶液,称为溶液的稀释。根据稀释前后 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不变,稀释公式应为: C1=C22 (式3-5) 式中,C1、V分别为浓溶液的浓度和体积,C2、V分别为稀释后溶液的浓度和体积。 使用本公式时,应注意等式两边的单位一致 四)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1制成可溶性盐类 些难溶性的有机药物若其分子中含有酸性或碱性基团,则可用碱或酸与其成盐后成 为离子型极性化合物,从而增加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含酸性基团的药物如对氨基水杨酸、 水杨酸、苯甲酸、巴比妥类等可与碱(常用氢氧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铵等)成盐:含碱 性基团的药物如生物碱、普鲁卡因、可卡因等可与酸(常用盐酸、硫酸、磷酸、氢溴酸等 无机酸及醋酸、枸櫞酸、酒石酸等有机酸)成盐。应注意制成盐后其稳定性、刺激性、毒 性、疗效等也常发生变化 2.引入亲水基团 将亲水基团引入难溶性药物分子中可增加在水中的溶解度。如维生素B2在水中的溶 解度为1:300以上,结构中引入-PO3HNa形成维生素B2磷酸酯钠,溶解度可增大约300 倍 3.使用混合溶剂 药剂学中最常用的混合溶剂是水、甘油、乙醇、丙二醇、聚乙二醇300或400等水溶 性有机溶剂组成的混合体系,可增大某些难溶性有机药物的溶解度。如氯霉素在水中的溶 解度仅为0.25%,采用水中含有25%乙醇与55%甘油的复合溶剂可制成125%的氯霉素溶 液。药物在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通常是各单一溶剂溶解度相加的平均值,但也有高于此值 的。当混合溶剂中各溶剂的量处于一定比例时,药物在复合溶剂中的溶解度与其在各单 溶剂中的溶解度相比出现极大值,此现象称为潜溶,此混合溶剂称为潜溶剂( cosolvent), 如苯巴比妥在90%乙醇中溶解度最大。 4.加入助溶剂 些难溶性药物当加入第三种物质时,能够增加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而不降低其生物 活性,此现象称为助溶( hydrotropy),加入的第三种物质称为助溶剂。 助溶机理一般认为是药物与助溶剂形成可溶性络盐、复合物或通过复分解反应生成可 溶性复盐。例如难溶于水的碘(:2950)用碘化钾作助溶剂,可形成络合物(I2+KI→Kl3)
的滴定液和试液的浓度为物质的量浓度,表示方法是 mol/L(摩尔/升)。而药物溶液的百 分浓度,除另有规定外,指溶液 100ml 中含有溶质若干克。 【相关链接】《中国药典》2005 版关于溶液百分比的规定 2.浓溶液的稀释方法 在浓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溶剂得到所需浓度的溶液,称为溶液的稀释。根据稀释前后 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不变,稀释公式应为: C1V1 = C2V2 (式 3-5) 式中,C1、V1分别为浓溶液的浓度和体积,C2、V2分别为稀释后溶液的浓度和体积。 使用本公式时,应注意等式两边的单位一致。 (四)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1.制成可溶性盐类 一些难溶性的有机药物若其分子中含有酸性或碱性基团,则可用碱或酸与其成盐后成 为离子型极性化合物,从而增加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含酸性基团的药物如对氨基水杨酸、 水杨酸、苯甲酸、巴比妥类等可与碱(常用氢氧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铵等)成盐;含碱 性基团的药物如生物碱、普鲁卡因、可卡因等可与酸(常用盐酸、硫酸、磷酸、氢溴酸等 无机酸及醋酸、枸橼酸、酒石酸等有机酸)成盐。应注意制成盐后其稳定性、刺激性、毒 性、疗效等也常发生变化。 2.引入亲水基团 将亲水基团引入难溶性药物分子中可增加在水中的溶解度。如维生素 B2 在水中的溶 解度为 1:3000 以上,结构中引入-PO3HNa 形成维生素 B2 磷酸酯钠,溶解度可增大约 300 倍。 3.使用混合溶剂 药剂学中最常用的混合溶剂是水、甘油、乙醇、丙二醇、聚乙二醇 300 或 400 等水溶 性有机溶剂组成的混合体系,可增大某些难溶性有机药物的溶解度。如氯霉素在水中的溶 解度仅为 0.25%,采用水中含有 25%乙醇与 55%甘油的复合溶剂可制成 12.5%的氯霉素溶 液。药物在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通常是各单一溶剂溶解度相加的平均值,但也有高于此值 的。当混合溶剂中各溶剂的量处于一定比例时,药物在复合溶剂中的溶解度与其在各单一 溶剂中的溶解度相比出现极大值,此现象称为潜溶,此混合溶剂称为潜溶剂(cosolvent)。 如苯巴比妥在 90%乙醇中溶解度最大。 4.加入助溶剂 一些难溶性药物当加入第三种物质时,能够增加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而不降低其生物 活性,此现象称为助溶(hydrotropy),加入的第三种物质称为助溶剂。 助溶机理一般认为是药物与助溶剂形成可溶性络盐、复合物或通过复分解反应生成可 溶性复盐。例如难溶于水的碘(l:2950)用碘化钾作助溶剂,可形成络合物(I2+KI→KI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