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三中2006年秋期半期考试七年级上册 语文试题 (总分150分,完成时间120分钟) 题 答 总分 (一)(二) (一)(二) 中 题 不 嗨!同学们好,我是你们的好朋友 思思。在这里,我们将共同度愉快而紧 能第一站积累充实(的10分钟,经四站的,游) (40分) (一)语言的运用与表达(30分)(1-5、8题每题3分,6、7、9题4分) 1.写字,可以表现一个人的性格、修养。能写一手好字,可以让人赏心悦目, 称羡不已。请将下面的诗句工整地抄在方格内。 过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认真写哟,这将结 密 2.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是() A、嶙峋(x⑩n) 泯灭(min)厄运(e) 三省(xing) 封B、贩泣(chu0)小憩(q)酝酸(nmg)黄晕(yim) C、枯涸(he) 竦峙(zhi)称职( cheng)称杆(chng) D、栀子(zh)唱和(he)系鞋带(j) 数学系(x1) 线3.下列无错别字的一组词语() A、理所当然专心致志天灾人祸庞然大物 B、回味无穷坚忍不拨问心无愧肃然起敬 C、绝处逢生繁弦急管玲现剔透擎天憾地 D、多愁善感忍俊不禁头荤目眩黔驴技穷 4.根据具体环境解释有误的是( ) A、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七(上)语文半期试题第1页,共8页
七(上)语文半期试题 第 1 页,共 8 页 南川三中 2006 年秋期半期考试七年级上册 语 文 试 题 (总分 150 分,完成时间 120 分钟)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一) (二) (一) (二) 得 分 第一站:积累充实 (40 分) (一)语言的运用与表达(30 分)(1-5、8 题每题 3 分,6、7、9 题 4 分) 1.写字,可以表现一个人的性格、修养。能写一手好字,可以让人赏心悦目, 称羡不已。请将下面的诗句工整地抄在方格内。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是( ) A、嶙峋.(xún) 泯.灭(mín) 厄.运(è) 三省.(xǐng) B、啜.泣(chuò) 小憩.(qì) 酝酿.(niàng) 黄晕.(yùn) C、枯涸.(hé) 竦峙.(zhì) 称.职(chèng) 称.杆(chēng) D、栀.子(zhī) 唱和.(hè) 系.鞋带(jì) 数学系.(xì) 3.下列无错别字的一组词语( ) A、理所当然 专心致志 天灾人祸 庞然大物 B、回味无穷 坚忍不拨 问心无愧 肃然起敬 C、绝处逢生 繁弦急管 玲珑剔透 擎天憾地 D、多愁善感 忍俊不禁 头荤目眩 黔驴技穷 4.根据具体环境解释有误的是( ) A、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考号: 答 题 不 能 超 过 密 封 线 认真写哟,这将结 合全篇卷面评分。 嗨!同学们好,我是你们的好朋友 思思。在这里,我们将共同度愉快而紧 张的 120 分钟,经历四站的旅途,遨游 知识的海洋。衷心祝愿你满载而归! let`s go!
B、……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酝酿:造酒的发 酵过程。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 …枯涸:没有水了。 D、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咚咚直跳。……嶙峋:形容人消瘦。 5.下列广告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万家乐”对我们现代家庭带来舒适和快乐。 B、广告做得好,不如新飞冰箱好。 C、天津驾校学费低廉,免收学杂费。 D、牙好,胃口就好,吃嘛,嘛香 6.你妈妈口袋里的100元钱不见了,她怀疑是你拿了的,可是你真的没有拿 你该怎样跟妈妈说,才能让她相信你?请将你要说的话写在下边。 怎样才能吐出 丢品阳 7.请展开联想与想象,将“茶树”“理想”“骆驼”这三个词语扩展成一段话。 (词语顺序不拘,不超过50字) 8、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出现了大量的新词汇或旧词赋新义,例如:“上 网”、“下课”、“纳米”。这些词汇,在普通的工具书上难以查找,但事实上它 们已融入我们的生活。请你也列举三例 9.《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 《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 的。总的说来,《繁星》、《春水》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 的歌颂;二是对 的崇拜和赞颂。三 是_ (二)古诗文积累(10分) 10.古诗文默写(10分)(1-6题每题1分,7题4分) (1) 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2)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 七(上)语文半期试题第2页,共8页
七(上)语文半期试题 第 2 页,共 8 页 B、……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酝酿:造酒的发 酵过程。 C、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枯涸:没有水了。 D、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咚咚直跳。………嶙峋:形容人消瘦。 5. 下列广告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万家乐”对我们现代家庭带来舒适和快乐。 B、广告做得好,不如新飞冰箱好。 C、天津驾校学费低廉,免收学杂费。 D、牙好,胃口就好,吃嘛,嘛香。 6.你妈妈口袋里的 100 元钱不见了,她怀疑是你拿了的,可是你真的没有拿。 你该怎样跟妈妈说,才能让她相信你?请将你要说的话写在下边。 7.请展开联想与想象,将“茶树”“理想”“骆驼”这三个词语扩展成一段话。 (词语顺序不拘,不超过 50 字) 8、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出现了大量的新词汇或旧词赋新义,例如:“上 网”、“下课”、“纳米”。这些词汇,在普通的工具书上难以查找,但事实上它 们已融入我们的生活。请你也列举三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 《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 的。总的说来,《繁星》、《春水》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 的 歌 颂 ; 二 是 对 的 崇 拜 和 赞 颂 。 三 是 。 (二)古诗文积累(10 分) 10.古诗文默写(10 分)(1-6 题每题 1 分,7 题 4 分) (1) ,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2)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 怎样才能吐出 委屈,表明清 白呢?
(3)子曰:“岁寒 ”(《论语·子竿》) (4)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的诗句 是 (6)曹操《观沧海》中对景物作总写的诗句是: (7)在《古代诗歌五首》中,我们感受到了白居易笔下西湖早春之景,辛 弃疾盛夏时看到丰收在望时的喜悦和马致远秋里思乡之情。相信你收集的课外 古诗词中也不乏描写季节的佳句。能写两句吗? 例:风吹柳花满店香。作者:李白春景。 没难着你 作者: 作者: 景景 第二站:考古寻宝(15分) 虽然我们还只是初一的小同学,涉足文言文还不多,仅仅《童趣》和《<论 语十则》而已,但我相信同学们也从中寻到一些宝吧!请读下面选段,完成 11-14题。 [甲]《童趣》选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 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干或百,果然鹤也;昂 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 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 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 七(上)语文半期试题第3页,共8页
七(上)语文半期试题 第 3 页,共 8 页 (3)子曰:“岁寒, 。”(《论语·子罕》) (4)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的诗句 是 , 。 (6)曹操《观沧海》中对景物作总写的诗句是: , 。 (7)在《古代诗歌五首》中,我们感受到了白居易笔下西湖早春之景,辛 弃疾盛夏时看到丰收在望时的喜悦和马致远秋里思乡之情。相信你收集的课外 古诗词中也不乏描写季节的佳句。能写两句吗? 例:风吹柳花满店香。 作者:李白 春景。 ① 。作者:________ ____景。 ② 。作者:________ ____景。 第二站:考古寻宝(15 分) 虽然我们还只是初一的小同学,涉足文言文还不多,仅仅《童趣》和《十则》而已,但我相信同学们也从中寻到一些宝吧!请读下面选段,完成 11-14 题。 [甲]《童趣》选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 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 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 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 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 没难着你 吧!
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 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乙]《十则》选段 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 而》) 曾子日:“土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 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贡问日:“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日:“其恕乎!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1.试用所学的方法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4分) 果如鹤唳云端 是知也 果是 鞭数十 鞭: 其怒乎 其 12.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4分)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3两段选文中的一些词语已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你能写出几个来 吗?并解释它们。要求至少写出三个。(3分) (1) (2) (3) 1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 曾经有过不同看法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应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七(上)语文半期试题第4页,共8页 你把这句作为
七(上)语文半期试题 第 4 页,共 8 页 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 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乙]《十则》选段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 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 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1.试用所学的方法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4 分) 果.如鹤唳云端 果:___________ 鞭.数十 鞭:_____________ 是.知也 是:___________ 其.恕乎 其:_____________ 12.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4 分)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3.两段选文中的一些词语已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你能写出几个来 吗?并解释它们。要求至少写出三个。(3 分) (1) 。 (2) 。 (3) 。 1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 曾经有过不同看法。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应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你把这句作为 座右铭了吗?
(4分) 第三站:阅读悟美(40分) 在这一学期我们学习了很多优美的散文,下面就摘录了两段,请你阅读 后完成15-19题。(20分) [甲]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 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 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晩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岀一片安静而 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 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乙]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 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 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自,一道儿暗黄,给山们 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 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 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 那些小山太秀气! 15.甲段文字为我们描绘了 图,“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描写出其 的特点?(4分) 16.乙段文字为我们描绘是济南冬天 图,从 方面描述了其妙处。(4分) 17.甲文中通过侧面描写,描写了春雨润物的意境。请把侧面描写的句子摘抄 答 七(上)语文半期试题第5页,共8页
七(上)语文半期试题 第 5 页,共 8 页 (4 分) 第三站:阅读悟美(40 分) (一)在这一学期我们学习了很多优美的散文,下面就摘录了两段,请你阅读 后完成 15-19 题。(20 分) [甲]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 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 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 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 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乙]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 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 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 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 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 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 那些小山太秀气! 15.甲段文字为我们描绘了________图,“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描写出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4 分) 16.乙 段 文 字 为 我 们描 绘 是 济南 冬 天 _______________图,从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描述了其妙处。(4 分) 17.甲文中通过侧面描写,描写了春雨润物的意境。请把侧面描写的句子摘抄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考号: 答 题 不 能 超 过 密 封 线
出来。(3分) 18.这两段文字都可以说按空间顺序描写景物的,甲是从到 ,乙文 是从到。(4分) 19.下面各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你选择其中一句分析运用这种修辞的好 处。(5分) (1)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 层薄烟 (2)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3)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 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选择第句分析: (二)景色美固然令我们心旷神怡,但心中的美才是永恒的。在“感恩”系列 活动的今天,你做些什么呢?请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20-24题。(20分) 牵着母亲过马路 ①周末下午偕妻儿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一定要上街买点好菜 招待我们。母亲说:“你们回来,妈给你们煮饭,不是受累,是高兴呀!我便 说:“我陪你去吧『母亲乐呵呵地说:“好,好,你去,你说买啥妈就买啥。 ②到菜市需要走一段人行道,再横穿一条马路。正是下班时间,大街上车 来车往,川流不息的人群匆勿而行。年龄大了,母亲的双腿显得很不灵便。她 提着菜蓝,挨着我边走边谈些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我宽容地耐心地听她诉说。 j还 树老根多,人老话多,母亲这把年纪,自然絮絮叨叨,别人不愿听,儿女们 能不听? ③穿过马路,就是菜市了。母亲突然停了下来,她把菜篮挎在臂弯,腾出 右手,向我伸来 ④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这是一个多么熟恶的动作呀! 七(上)语文半期试题第6页,共8页
七(上)语文半期试题 第 6 页,共 8 页 出来。(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这两段文字都可以说按空间顺序描写景物的,甲是从_____到______,乙文 是从___到____。(4 分) 19.下面各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你选择其中一句分析运用这种修辞的好 处。(5 分) (1)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 层薄烟。 ( ) (2)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 ) (3)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 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 ) 选择第____句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景色美固然令我们心旷神怡,但心中的美才是永恒的。在“感恩”系列 活动的今天,你做些什么呢?请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 20-24 题。(20 分) 牵着母亲过马路 ①周末下午偕妻儿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一定要上街买点好菜 招待我们。母亲说:“你们回来,妈给你们煮饭,不是受累,是高兴呀!”我便 说:“我陪你去吧!”母亲乐呵呵地说:“好,好,你去,你说买啥妈就买啥。” ②到菜市需要走一段人行道,再横穿一条马路。正是下班时间,大街上车 来车往,川流不息的人群匆匆而行。年龄大了,母亲的双腿显得很不灵便。她 提着菜蓝,挨着我边走边谈些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我宽容地耐心地听她诉说。 树老根多,人老话多,母亲这把年纪,自然絮絮叨叨,别人不愿听,儿女们还 能不听? ③穿过马路,就是菜市了。母亲突然停了下来,她把菜篮挎在臂弯,腾出 右手,向我伸来…… ④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呀!
⑤上小学时,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学校。母亲那时在包装厂上 班,学校在城东,厂在城西,母亲担心我出事,每天都要送我,一直把我送过 马路才折身回去上路。横穿马路时,她总是向我伸出右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 的掌心,牵着手走到马路对面。然后低下身子,一遍遍地叮嘱:“过马路要跟着 别人一起过……” ⑥二十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已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的泥石路 已经变成柏油路,昔日年轻的母亲已经皱纹满面,手指枯瘦,但她牵手的动作 依然如此娴熟。她一生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这些都被她像掠头发一样 一掠散,但永远也抹不去爱孑的情愫 ⑦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她臂弯上取下篮子,提在手上, 另一只手轻轻握住她的手,对她说:“小时候,每逢过马路都是你牵我,今天过 马路,让我牵你吧!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 收的农田,像一个渔民提着沉甸甸的鱼 20.第①段中写“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第⑦段中写“母亲的眼里闪过 惊喜”。这两次“喜”的原因各是什么?(4分) 21.你认为第④段中“我的心灵震颤起来”的原因是什么?(3分) 22..第⑥段叙说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惟独母亲“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 熟”。这样写采用了什么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3分) 23.第⑦段对母亲欣喜的心情作了两个生动的比喻,请再续写一句,构成排比 句。(4分) 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农田,像一 个渔民提着沉甸甸的渔网,像 24.这篇文章写得很感人,(1)你认为最使自己感动的内容是什么?(2)你 受到了什么启发或教育?(6分) (1)感动的内容 七(上)语文半期试题第7页,共8页
七(上)语文半期试题 第 7 页,共 8 页 ⑤上小学时,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学校。母亲那时在包装厂上 班,学校在城东,厂在城西,母亲担心我出事,每天都要送我,一直把我送过 马路才折身回去上路。横穿马路时,她总是向我伸出右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 的掌心,牵着手走到马路对面。然后低下身子,一遍遍地叮嘱:“过马路要跟着 别人一起过……” ⑥二十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已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的泥石路 已经变成柏油路,昔日年轻的母亲已经皱纹满面,手指枯瘦,但她牵手的动作 依然如此娴熟。她一生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这些都被她像掠头发一样一 一掠散,但永远也抹不去爱子的情愫。 ⑦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她臂弯上取下篮子,提在手上, 另一只手轻轻握住她的手,对她说:“小时候,每逢过马路都是你牵我,今天过 马路,让我牵你吧!”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 收的农田,像一个渔民提着沉甸甸的鱼…… 20.第①段中写“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第⑦段中写“母亲的眼里闪过 惊喜”。这两次“喜”的原因各是什么?(4 分) 21. 你认为第④段中“我的心灵震颤起来”的原因是什么?(3 分) 22..第⑥段叙说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惟独母亲“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 熟”。这样写采用了什么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3 分) 23.第⑦段对母亲欣喜的心情作了两个生动的比喻,请再续写一句,构成排比 句。(4 分) 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农田,像一 个渔民提着沉甸甸的渔网,像 。 24.这篇文章写得很感人,(1)你认为最使自己感动的内容是什么?(2)你 受到了什么启发或教育?(6 分) (1)感动的内容:
(2)启发(教育) 第四站:自然求真(5分) 25.在“感受自然”活动中,我们又一次接近了自然,感受了自然。请你 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描摹现实世界或想像世界中的一种景致,希望你能把 自己的情感融入字里行间,写出真情实感。 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3)不少于500字 100字 200享 七(上)语文半期试题第8页,共8页
七(上)语文半期试题 第 8 页,共 8 页 (2)启发(教育) 第四站:自然求真(55 分) 25. 在“感受自然”活动中,我们又一次接近了自然,感受了自然。请你 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描摹现实世界或想像世界中的一种景致,希望你能把 自己的情感融入字里行间,写出真情实感。 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3)不少于 500 字 1 00 字 200 字 300 字
400字 600 同学,还记得我吗?我是你的好 朋友思思呀!这次旅途还愉快吧! 参考答案 1、略2、C3、A4、B5、B 七(上)语文半期试题第9页,共8页
七(上)语文半期试题 第 9 页,共 8 页 400 字 500 字 600 字 参考答案 1、略 2、C 3、A 4、B 5、B 6、7、8、略 同学,还记得我吗?我是你的好 朋友思思呀!这次旅途还愉快吧! 还检查一下吧,看是否可交上满意 的答案。bye-bye!
9、泰戈尔母爱与童真大自然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10、(1)开轩面声圃(2)随风直到夜郎西(3)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断肠人在天涯(5)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6)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7)略 11、果真 用鞭子打 此,这 大概、也许 12、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 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13、参考:(1)明察秋毫(见“疏通文意”)(②2)怡然自得(见“注释”)(3)庞然大物(体 积极大的东西)(4)夏蚊成雷(夏天成群的蚊子的叫声跟雷声一样,这是夸张的表现方式) (5)三人行,必有我师(6)温故知新(7)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但亦应注意的是,孔子用这句话给“恕”字下定义,其中包含 了相互体谅的意思。 15、春雨图 亮细 16.雪后初晴图雪光 雪色 雪态 17.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18.近远 上下 19.排比、比喻 比喻(也可加拟人) 拟人 (1)句:形象以突出了春雨亮细密和轻盈的特点。 (2)句:形象地写出了雪松的样子,突出了其美 3)句:写出了作者看到景色的喜爱之情。同时,准确地写出景色变化的过程。 0.前者是看到儿子偕妻儿回家(看望自己)而高兴,(或看到儿子一家回来看望自己而高 兴) 后者是觉得儿子懂得了事理而高兴。(或看到儿子长大了,成熟了:自己的付 出得到了回报) 21、“我”看到一个熟悉的动作。(或“我”看到年近花甲的母亲“腾出右手,向我伸来”。) 22、对比手法,突出母亲爱子的感情之深。 23、略。参考:像一个运动员面对金灿灿的奖牌;像一个老师面对成材的弟子… 24、略。例1:感动的内容:母亲牵着“我”的小手过马路,“我”牵着母亲过马路,这两 次牵手。(或:既写了母亲对儿子爱的呵护,也写了“我”对母亲的回报) 启发(教 育):“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要孝敬老人,父母,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例2:感动的内容:母亲对儿子的挚爱。时光虽然流逝,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 娴熟 启发(教育):母爱真是太伟大了,正是这样伟大的母爱培养了一代又一代 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角度自选,言之有理即可) 25、略 七(上)语文半期试题第10页,共8页
七(上)语文半期试题 第 10 页,共 8 页 9、泰戈尔 母爱与童真 大自然 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10、(1)开轩面声圃 (2)随风直到夜郎西 (3)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断肠人在天涯 (5)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6)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7)略 11、果真 用鞭子打 此,这 大概、也许 12、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 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13、参考:(1)明察秋毫(见“疏通文意”) (2)怡然自得(见“注释”) (3)庞然大物(体 积极大的东西) (4)夏蚊成雷(夏天成群的蚊子的叫声跟雷声一样,这是夸张的表现方式) (5)三人行,必有我师 (6)温故知新 (7)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14、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但亦应注意的是,孔子用这句话给“恕”字下定义,其中包含 了相互体谅的意思。 15、春雨图 密 亮 细 16. 雪后初晴图 雪光 雪色 雪态 17.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18.近 远 上 下 19. 排比、比喻 比喻(也可加拟人) 拟人 (1)句:形象以突出了春雨亮细密和轻盈的特点。 (2)句:形象地写出了雪松的样子,突出了其美。 (3)句:写出了作者看到景色的喜爱之情。同时,准确地写出景色变化的过程。 20.前者是看到儿子偕妻儿回家(看望自己)而高兴,(或看到儿子一家回来看望自己而高 兴) 后者是觉得儿子懂得了事理而高兴。(或看到儿子长大了,成熟了;自己的付 出得到了回报) 21、“我”看到一个熟悉的动作。(或“我”看到年近花甲的母亲“腾出右手,向我伸来”。) 22、对比手法,突出母亲爱子的感情之深。 23、略。参考:像一个运动员面对金灿灿的奖牌;像一个老师面对成材的弟子…… 24、略。例 1:感动的内容:母亲牵着“我”的小手过马路,“我”牵着母亲过马路,这两 次牵手。(或:既写了母亲对儿子爱的呵护,也写了“我”对母亲的回报) 启发(教 育):“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要孝敬老人,父母,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例 2:感动的内容:母亲对儿子的挚爱。时光虽然流逝,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 娴熟。 启发(教育):母爱真是太伟大了,正是这样伟大的母爱培养了一代又一代 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角度自选,言之有理即可) 2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