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水县2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第二次调研测试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8页,共120分,其中书写分3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墨水笔写在答卷纸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标“▲”处表示 此处的答案应写在答卷纸上。 、(23分) 1.按课文原句填空。(9分) (1).烽火连三月,▲。(杜甫《春望》)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漫步文学艺术长廊,品读古代经典佳作,我们可以有所思,有所悟: (3)江山胜景:入滁州灵山,见“野芳发而幽香▲。”(欧阳修《醉翁亭 记》);观洞庭胜水,赏"。▲,吞长江,浩浩汤汤”(范仲淹《岳阳楼记》)。 (4.思念绵长:李商隐倚窗独立,夜雨离愁:“▲,却话巴山夜雨时” 苏轼临风徐吟,对月怀人:“但愿人长久, (5诗言心志:曹操在《观沧海》中表达了“老骥伏枥,志在干里”的心声,文天祥 在《过零丁洋》中表达了“人生自古谁无死 的心志,龚自珍在 《己亥杂诗》中表达了“ ,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心愿。 (6).2008北京奥运圣火在海外传递时虽然遭遇少数“藏独”分子的干扰破坏,但所 到之处人山人海,人们用各种方式欢迎“祥云”的到来,火炬传递最终得以顺利进 行,这正应证了孟子提出的“ 。”(用《孟子二章》 中的语句回答)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7分) 湖光山色,鸟语花香,溪水淙淙,都是宇宙的⑩(▲)(A精灵B精奇),是 大自然f予人类最美妙的乐章。泉水叮咚,是大自然奏出的美妙和xie的音乐;云 九年级语文第1页共14页
九年级语文 第 1 页 共 14 页 溧水县 2007~2008 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第二次调研测试 语 文 试 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 8 页,共 120 分,其中书写分 3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墨水笔写在答卷纸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标“▲”处表示 此处的答案应写在答卷纸上。 一、(23 分) 1.按课文原句填空。(9 分) ⑴.烽火连三月, ▲ 。(杜甫《春望》) ⑵. ▲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漫步文学艺术长廊,品读古代经典佳作,我们可以有所思,有所悟: ⑶.江山胜景:入滁州灵山,见“野芳发而幽香 ▲ 。”(欧阳修《醉翁亭 记》);观洞庭胜水,赏“ ▲ ,吞长江,浩浩汤汤”(范仲淹《岳阳楼记》)。 ⑷.思念绵长:李商隐倚窗独立,夜雨离愁:“ ▲ ,却话巴山夜雨时”; 苏轼临风徐吟,对月怀人:“但愿人长久, ▲ ”。 ⑸.诗言心志:曹操在《观沧海》中表达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心声,文天祥 在《过零丁洋》中表达了“人生自古谁无死, ▲ ”的心志,龚自珍在 《己亥杂诗》中表达了“ ▲ ,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心愿。 (6).2008 北京奥运圣火在海外传递时虽然遭遇少数“藏独”分子的干扰破坏,但所 到之处人山人海,人们用各种方式欢迎“祥云”的到来,火炬传递最终得以顺利进 行,这正应证了孟子提出的“ ▲ , ▲ 。”(用《孟子二章》 中的语句回答)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7 分) 湖光山色,鸟语花香,溪水淙淙,都是宇宙的①( ▲ )(A 精灵 B 精奇),是 大自然 fù予人类最美妙的乐章。泉水叮咚,是大自然奏出的美妙和 xié的音乐;云
海茫,是大自然辅就的最美好的图可样峰拥,是大自然编织的一朵仰天初绽 的莲花。面对大自然的美景,我们应该用心聆听,才能②(▲)(A领悟B领略) 到大自然的情趣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4分) f(▲)予和xie(▲)簇拥(▲)初绽(▲) (2)为①②两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并将序号填在括号内。(2分) ①(▲) (3)方框内的标点使用有误,应改成(▲)(1分) 3.A、B、C、D四个选项中填入下面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材料中划 横线的第 句(只填序号)不能完全证明这一观点。(2分) 一个知识丰富的人,视野必然宽广,心胸必然开阔,品德亦 应高尚。专业知识一旦离开了道德的指引,知识就会变成为个人谋利益的工具,甚 至会危害社会。①工匠手中为民造福的劳动工具,在愚昧无知、失去理智的人手中 也会变成凶器;②科学家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毁灭世界;③电脑专家可以帮助企 业发展,也可以造就工商界的繁荣。人生好比一条船,只有同时拥有了知识与道德, 生命之舟才不会偏离方向 A、青少年时期是长身体、学知识的黄金季节 B、专业知识与道德有着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 C、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我们的品德修养,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D、专业知识与道德不构成任何联系。 4.阅读下面图表,你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2分) 九年级语文第2页共14页
九年级语文 第 2 页 共 14 页 海茫茫,是大自然铺就的最美好的图画,群峰簇.拥,是大自然编织的一朵仰天初绽. 的莲花。面对大自然的美景,我们应该用心聆听,才能②( ▲ )(A 领悟 B 领略) 到大自然的情趣。 ⑴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4 分) fù( ▲ )予 和 xié( ▲ ) 簇.拥( ▲ ) 初绽.( ▲ ) ⑵为①②两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并将序号填在括号内。(2 分) ①( ▲ ) ②( ▲ ) ⑶方框内的标点使用有误,应改成( ▲ )(1 分) 3.A、B、C、D 四个选项中填入下面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材料中划 横线的第 ▲ 句(只填序号)不能完全证明这一观点。(2 分) ▲ 。一个知识丰富的人,视野必然宽广,心胸必然开阔,品德亦 应高尚。专业知识一旦离开了道德的指引,知识就会变成为个人谋利益的工具,甚 至会危害社会。①工匠手中为民造福的劳动工具,在愚昧无知、失去理智的人手中 也会变成凶器;②科学家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毁灭世界;③电脑专家可以帮助企 业发展,也可以造就工商界的繁荣。人生好比一条船,只有同时拥有了知识与道德, 生命之舟才不会偏离方向。 A、青少年时期是长身体、学知识的黄金季节。 B、专业知识与道德有着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 C、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我们的品德修养,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D、专业知识与道德不构成任何联系。 4.阅读下面图表,你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2 分)
年平均降水量 太阳黑 19101920198019401950196019701980 结论 5.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题目。(3分) 片段一:—个不幸的人,贫穷,耳聋,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 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 的,一那是可以总结他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的:“用痛苦换来的欢 乐。 (《名人传》) 片段二: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 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 能够说:“我已把自己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一为人 类的解放而奋斗。”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从两个片段中任选一个填空。(1分) 我选择▲其中的“他”是 (姓名)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两个片段中人物身上所共有的品质。(2分) 二、(43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6~10题。(15分) 【古诗阅读】 6.阅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九年级语文第3页共14页
九年级语文 第 3 页 共 14 页 结论: ▲ 5.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题目。(3 分) 片段一:一个不幸的人,贫穷,耳聋,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 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 的,──那是可以总结他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的:“用痛苦换来的欢 乐。” (《名人传》) 片段二: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 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 能够说:“我已把自己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 类的解放而奋斗。”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⑴从两个片段中任选一个填空。(1 分) 我选择 ▲ 其中的“他”是 ▲ (姓名) 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两个片段中人物身上所共有的品质。(2 分) ▲ 二、(43 分) (一)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 6~10 题。(15 分) 【古诗阅读】 6.阅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按要求回答问题。(3 分)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小令虽没有直接写声,但通过作品中的“▲”、“流水”、“西风”等词 语,却使读者听到了自然之音。(1分) (2)“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了一幅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整首小令,说说作者为 什么要这样写?(2分) 【古文阅读】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 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刘禹锡《陋室铭》) 【乙】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祖河东太守。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 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日:“大丈夫处 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之志,甚奇之。 初仕郡,举孝廉,除郎中。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 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后公府辟举方正 (选自范晔《后汉书·陈王列传》) 7.解释下列加点字。(2分) (1)尝闲处一室▲(2)甚奇之 8.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无丝竹之乱耳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 B、勤知其有清世之志其如土石何 C、投传而去 人不知而不愠 D、以谏争不合 扶苏以数谏故 九年级语文第4页共14页
九年级语文 第 4 页 共 14 页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⑴这首小令虽没有直接写声,但通过作品中的“ ▲ ”、“流水”、“西风”等词 语,却使读者听到了自然之音。(1 分) ⑵“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了一幅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整首小令,说说作者为 什么要这样写?(2 分) ▲ 【古文阅读】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 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刘禹锡《陋室铭》) 【乙】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祖河东太守。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 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曰:“大丈夫处 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之志,甚奇之。 初仕郡,举孝廉,除郎中。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 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后公府辟举方正。 (选自范晔《后汉书·陈王列传》) 7.解释下列加点字。(2 分) ⑴尝.闲处一室 ▲ ⑵甚奇.之 ▲ 8.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无丝竹之.乱耳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 B、勤知其.有清世之志 其.如土石何 C、投传而.去 人不知而.不愠 D、以.谏争不合 扶苏以.数谏故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 10.细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填空。(4分) (1)两段都写到了“室”,其中甲文刘禹锡认为“陋室不陋”的根本原因是 乙文陈蕃不“洒扫”其室,而让“庭宇芜秽”的理由是 (2)甲文中引用孔子的话,卒章显志,有力的表现了作者 乙文中写薛勤的反应,侧面烘托出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6题。(15分) (1)未来的人类什么样?这是我们非常关心的问题。英国古生物与古人类学家多 格尔狄克森在他的著作——《人类之后》中称,生物的进化程度越高,也就衰亡得 越快。人类是地球上进化程度最高的生物,已经经历50万年的进化历程,现在已 开始走下坡路。因此,衰退论成为—一种有代表性的见解。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人 类之所以走向衰退,原因在于医学技术的进步,使许多疾病都能得到治疗,人们生 存下来,生儿育女,把体内的致病、易致病基因遗传给下一代。同时,由于正常基 因中总有一些会突变为致病基因,结果便使人群中致病基因的分布频率一代比代 (2)然而,多数研究进化论的学者并不认同这样的假说,更多的科学家赞成一种 比较正统的人类进化理论。他们认为,在今后50万年中,人类智力的发展将对社 会的进步产生重大影响,而体质的变弱则是微不足道的。但是,还有一种观点指出 九年级语文第5页共14页
九年级语文 第 5 页 共 14 页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⑴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⑵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 ▲ 10.细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填空。(4 分) ⑴两段都写到了“室”,其中甲文刘禹锡认为“陋室不 陋”的根本原因是 “ ▲ ”;乙文陈蕃不“洒扫”其室,而让“庭宇芜秽”的理由是 “ ▲ ”。 ⑵甲文中引用孔子的话,卒章显志,有力的表现了作者 ▲ ; 乙文中写薛勤的反应,侧面烘托出 ▲ 。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1~16 题。(15 分) ⑴未来的人类什么样?这是我们非常关心的问题。英国古生物与古人类学家多 格尔·狄克森在他的著作——《人类之后》中称,生物的进化程度越高,也就衰亡得 越快。人类是地球上进化程度最高的生物,已经经历 50 万年的进化历程,现在已 开始走下坡路。因此,衰退论成为一种有代表性的见解。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人 类之所以走向衰退,原因在于医学技术的进步,使许多疾病都能得到治疗,人们生 存下来,生儿育女,把体内的致病、易致病基因遗传给下一代。同时,由于正常基 因中总有一些会突变为致病基因,结果便使人群中致病基因的分布频率一代比一代 高。 ⑵然而,多数..研究进化论的学者并不认同这样的假说,更多的科学家赞成一种 比较正统的人类进化理论。他们认为,在今后 50 万年中,人类智力的发展将对社 会的进步产生重大影响,而体质的变弱则是微不足道的。但是,还有一种观点指出
了我们生活的时代存在的现象,那就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不仅没 有见到什么进化的人类,事实上我们的确在退化。 (3)100年前,一个人一生平均要步行75万公里,而现在由于交通运输工具的 发达,人们步行的路比以前大大减少,如今一个人一生平均只走42万公里的路 那些常常离不开车的人走路更少,结果常常带来的是机体的整体性衰退。大量从事 脑力劳动的人们没有时间和心情从事适当的体育锻炼,因为他们连睡眠都没有充分 的保证 (4环境的变化,是促使人们生理机能下降的另一个因素。据欧洲的科学家研究, 现在欧洲男性的精子量只有二战之前的40%半个世纪以来,全球人类精子数量质 量下降,导致科学家作出以下忠告:它可能对人类的生存造成难以预测的危险 (s现代人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群体合作能力也呈下降趋势。在强大的社会压力面 前,很多人喜欢选择逃避的方式,比如独自工作,减少交际以避免挫折感,网络世 界和游戏世界给这些人提供了一个安全的、虚拟的交际场所,却实际上剥夺了他们 和实际生活接触的能力。在人类的遗传方面,上一辈的行为方式可以遗传给后代, 这也不是一种好的倾向。和农业、工业社会的人们相比,信息时代的人的确可以独 自完成很多工作。但从人格和行为能力上来讲,心理脆弱,胆小而又古怪,只会与 机器而不能与人良好沟通合作的人,也是一种退化。 (6放眼看去,我们自己的退化现象处处可见。如果说社会生活方式改变带来的 是一些多少能克服的退化现象,那么环境污染的加剧和病毒的变异,对人类免疫系 九年级语文第6页共14页
九年级语文 第 6 页 共 14 页 了我们生活的时代存在的现象,那就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不仅没 有见到什么进化的人类,事实上我们的确在退化。 ⑶100 年前,一个人一生平均要步行 7.5 万公里,而现在由于交通运输工具的 发达,人们步行的路比以前大大减少,如今一个人一生平均只走 4.2 万公里的路, 那些常常离不开车的人走路更少,结果常常带来的是机体的整体性衰退。大量从事 脑力劳动的人们没有时间和心情从事适当的体育锻炼,因为他们连睡眠都没有充分 的保证。 ⑷环境的变化,是促使人们生理机能下降的另一个因素。据欧洲的科学家研究, 现在欧洲男性的精子量只有二战之前的 40%。半个世纪以来,全球人类精子数量质 量下降,导致科学家作出以下忠告:它可能对人类的生存造成难以预测的危险。 ⑸现代人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群体合作能力也呈下降趋势。在强大的社会压力面 前,很多人喜欢选择逃避的方式,比如独自工作,减少交际以避免挫折感,网络世 界和游戏世界给这些人提供了一个安全的、虚拟的交际场所,却实际上剥夺了他们 和实际生活接触的能力。在人类的遗传方面,上一辈的行为方式可以遗传给后代, 这也不是一种好的倾向。和农业、工业社会的人们相比,信息时代的人的确可以独 自完成很多工作。但从人格和行为能力上来讲,心理脆弱,胆小而又古怪,只会与 机器而不能与人良好沟通合作的人,也是一种退化。 ⑹放眼看去,我们自己的退化现象处处可见。如果说社会生活方式改变带来的 是一些多少能克服的退化现象,那么环境污染的加剧和病毒的变异,对人类免疫系
统的挑战就是全方面的了。很多疾病的致病因素能导致人体基因变异和免疫力的降 低。如果人体免疫系统被攻克,不但各种疾病可以趁虚而入,而且人体还丧失了对 不良基因、变异基因的侦察、修复能力,这是很可怕的事情。 (7)生物系统之间存在的微妙平衡可以使得一个物种变得适应或者不再适应当时 的环境变化,如果人在分子水平上发生了严重的退化,人类之后的故事也将就此结 束。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可以相信这种分子水平退化不会发生在人类所有个体 身上 (原载《百科知识》2007第9期有删改) 11.下列最适合作为本文标题的一项是(▲)(2分) A、人类的进化与退化 B、人类的生存环境 C、人类生存的能力 D、未来的人类 12.联系全文内容,作者认为哪些因素导致人类正在面临退化?(3分) 13.第(2)段“然而,多数研究进化论的学者并不认同这样的假说”一句中,加点的 “多数”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14.文章第(3)段分别从“100年前”和“如今”两个时间段提到一个人一生所走的 路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15.下列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2分) A、持衰退论观点的学者认为,人类衰退的原因在于医学技术的进步,使许多疾病都 能得到治疗,人们生存下来,生儿育女,把体内的致病、易致病基因遗传给下一代 B、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安全的、虚拟的交际场所,却又实际 上剥夺了他们和实际生活接触的能力 C、作者认为从人格和行为能力上来讲,心理脆弱,胆小而又古怪,只会与机器而不 能与人良好沟通合作的人,只是人际交往上的问题,与人类退化无关。 九年级语文第7页共14页
九年级语文 第 7 页 共 14 页 统的挑战就是全方面的了。很多疾病的致病因素能导致人体基因变异和免疫力的降 低。如果人体免疫系统被攻克,不但各种疾病可以趁虚而入,而且人体还丧失了对 不良基因、变异基因的侦察、修复能力,这是很可怕的事情。 ⑺生物系统之间存在的微妙平衡可以使得一个物种变得适应或者不再适应当时 的环境变化,如果人在分子水平上发生了严重的退化,人类之后的故事也将就此结 束。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可以相信这种分子水平退化不会发生在人类所有个体 身上。 (原载《百科知识》 2007 第 9 期 有删改) 11.下列最适合 ...作为本文标题的一项是( ▲ )(2 分) A、人类的进化与退化 B、人类的生存环境 C、人类生存的能力 D、未来的人类 12.联系全文内容,作者认为哪些因素导致人类正在面临退化?(3 分) ▲ 13.第⑵段“然而,多数..研究进化论的学者并不认同这样的假说”一句中,加点的 “多数”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 分) ▲ 14.文章第⑶段分别从“100 年前”和“如今”两个时间段提到一个人一生所走的 路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 分) ▲ 15.下列与原文内容不相符 ...的一项是( ▲ )(2 分) A、持衰退论观点的学者认为,人类衰退的原因在于医学技术的进步,使许多疾病都 能得到治疗,人们生存下来,生儿育女,把体内的致病、易致病基因遗传给下一代。 B、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安全的、虚拟的交际场所,却又实际 上剥夺了他们和实际生活接触的能力 C、作者认为从人格和行为能力上来讲,心理脆弱,胆小而又古怪,只会与机器而不 能与人良好沟通合作的人,只是人际交往上的问题,与人类退化无关
D、文章结尾对人类的退化问题总体持乐观态度,分子水平退化不会发生在人类所有 个体身上。 6.本文开头引用了英国古生物与古人类学家多格尔·狄克森的观点,“生物的进化 程度越高,也就衰亡得越快”’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请谈谈你的理解。(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1题。(14分) 染绿的声音 ①山居的日子,是在山中一座精巧的石头房里度过的。每天我都被一种巨 大的宁静所震慑着。(A)经过许多尘嚣侵扰的心灵,陡然回归到这旷古未有的宁 静之中,而又知道周围全是绿色的森林,心里似乎也注满了一汪清涟之水,轻 盈盈的,如半山塘里绽放着的一朵睡莲。 ②只见漫山遍野的绿树、绿竹、绿草、绿禾……在晨风中微波荡漾,在晨光 中熠熠生辉,在朝露的折射下耀眼夺目。尤其是那远处一座座青山,在袅袅晨 烟和如纱晨雾中缓缓移动,恰似一艘艘早航的绿船。那山脚下一片开阔的绿草 地,像是仙女下凡时因留恋人间而丢下的一块绿手帕 ③也有声音。在白天的山峦,偶尔也有人语喧哗,幽谷回鸣,空山不见人, 倒使人感觉到大森林的真切和人世的烟火之气。那有如血脉贯穿沃野的清溪, 欢快地蹦向远方,牛儿津津有味地咀嚼着浸透甜露的鮮草。更多的是鸟声,从 黎明的晨噪到傍晚的暮啼,耳闻着那密密松林里传岀的啾啾鸟鸣。还可以看见 那墨点般的小鸟,如大森林的音符跳荡着、栖落着。鸟鸣常常使大森林归于虚 静,它天生就是一种虚幻的精灵呢!鸟声让人着迷地听,这时听出的就是一阵 九年级语文第8页共14页
九年级语文 第 8 页 共 14 页 D、文章结尾对人类的退化问题总体持乐观态度,分子水平退化不会发生在人类所有 个体身上。 16.本文开头引用了英国古生物与古人类学家多格尔·狄克森的观点,“生物的进化 程度越高,也就衰亡得越快”,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请谈谈你的理解。(2 分) ▲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7~21 题。(14 分) 染绿的声音 ①山居的日子,是在山中一座精巧的石头房里度过的。每天我都被一种巨 大的宁静所震慑着。(A)经过许多尘嚣侵扰的心灵,陡然回归到这旷古未有的宁 静之中,而又知道周围全是绿色的森林,心里似乎也注满了一汪清涟之水,轻 盈盈的,如半山塘里绽放着的一朵睡莲。 ②只见漫山遍野的绿树、绿竹、绿草、绿禾……在晨风中微波荡漾,在晨光 中熠熠生辉,在朝露的折射下耀眼夺目。尤其是那远处一座座青山,在袅袅晨 烟和如纱晨雾中缓缓移动,恰似一艘艘早航的绿船。那山脚下一片开阔的绿草 地,像是仙女下凡时因留恋人间而丢下的一块绿手帕。 ③也有声音。在白天的山峦,偶尔也有人语喧哗,幽谷回鸣,空山不见人, 倒使人感觉到大森林的真切和人世的烟火之气。那有如血脉贯穿沃野的清溪, 欢快地蹦向远方,牛儿津津有味地咀嚼着浸透甜露的鲜草。更多的是鸟声,从 黎明的晨噪到傍晚的暮啼,耳闻着那密密松林里传出的啾啾鸟鸣。还可以看见 那墨点般的小鸟,如大森林的音符跳荡着、栖落着。鸟鸣常常使大森林归于虚 静,它天生就是一种虚幻的精灵呢!鸟声让人着迷地听,这时听出的就是一阵
阵溅绿的声音。 ④当然有许多声音是有颜色的。如皑皑白雪,潺潺流泉,响动的就是一大 片白;如春花秋菊的凋谢,细心的人也会听出它的艳红和鹅黄的色调。在大森 林里,此时我被激动的不是这种颜色的声音,而是满山攒动的森林——那浓绿 浓绿的声音了。满山密密的松林、枫树、珍珠黄杨、翠竹.….树丛间刮过的风也 是绿的,绿将大森林融为碧翠的一体,分不清颜色的浓淡深浅。那声音自然也 不用侧耳倾听,触目皆是—一大森林的宁静固然会使人坠入前无古人,后无来 者的孤独和虚空当中。 ⑤而这染绿了的声音,却让人感到一种生命的快意和心灵的悸动。(B)黎 明的时候,“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森林里露珠“扑扑”滴落的声音,在 我听出的是一种轻柔而凝重的绿色;森林静静肃立,树叶交柯,在我听出的是 种茁壮成长的蓬勃的绿色;狂风呼啸,排山倒海咆哮着的松涛,在我听出的 是一种悲壮和磅礴的绿色;阳光拂动滔滔无边的绿海,阳光掠去又显出一江春 水,在我听出的是恬淡而平和的绿色。…山居无事的时候,只要静静地穿行在 无边的大森林之中,我满心的尘垢,便一下子就被荡涤得无影无踪,只觉得身心 惬意和愉悦,心中陡然就有层斑驳的绿爬上心壁,盈注着生命那清凉的绿意来。 ⑥听惯了这种声音,在夜里我常常睡不着觉。拥被而坐,此时周遭那染绿 了的声音已渐渐无声无息,看很白的月光,慢慢浮上窗棂,月光里的绿色冷冷 如春水荡漾着,使人感到那绿色的声音一定是被浓浓的月光所消融,隐翳在那 九年级语文第9页共14页
九年级语文 第 9 页 共 14 页 阵溅绿的声音。 ④当然有许多声音是有颜色的。如皑皑白雪,潺潺流泉,响动的就是一大 片白;如春花秋菊的凋谢,细心的人也会听出它的艳红和鹅黄的色调。在大森 林里,此时我被激动的不是这种颜色的声音,而是满山攒动的森林——那浓绿 浓绿的声音了。满山密密的松林、枫树、珍珠黄杨、翠竹……树丛间刮过的风也 是绿的,绿将大森林融为碧翠的一体,分不清颜色的浓淡深浅。那声音自然也 不用侧耳倾听,触目皆是——大森林的宁静固然会使人坠入前无古人,后无来 者的孤独和虚空当中。 ⑤而这染绿了的声音,却让人感到一种生命的快意和心灵的悸动。(B)黎 明的时候,“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森林里露珠“扑扑”滴落的声音,在 我听出的是一种轻柔而凝重的绿色;森林静静肃立,树叶交柯,在我听出的是 一种茁壮成长的蓬勃的绿色;狂风呼啸,排山倒海咆哮着的松涛,在我听出的 是一种悲壮和磅礴的绿色;阳光拂动滔滔无边的绿海,阳光掠去又显出一江春 水,在我听出的是恬淡而平和的绿色。……山居无事的时候,只要静静地穿行在 无边的大森林之中,我满心的尘垢,便一下子就被荡涤得无影无踪,只觉得身心 惬意和愉悦,心中陡然就有层斑驳的绿爬上心壁,盈注着生命那清凉的绿意来。 ⑥听惯了这种声音,在夜里我常常睡不着觉。拥被而坐,此时周遭那染绿 了的声音已渐渐无声无息,看很白的月光,慢慢浮上窗棂,月光里的绿色冷冷 如春水荡漾着,使人感到那绿色的声音一定是被浓浓的月光所消融,隐翳在那
莽莽苍苍的大森林之中了。但这时这刻,我思想的羽翅还翩翩起伏着,希冀那 染了绿色的声音出现。有风的夜晚,我看窗外的大山果然是混沌未开的一团绿 色,那染了绿的松涛之声,铺天盖地的在我石屋周围如狂飙般的春潮,惊涛拍 岸,振聋发聩,让我激动得恨不得长啸. ⑦这些年,我知道我常常谛听水声,谛听鸟声,不仅是因为我对尘嚣之声 异常地厌倦和唾弃,更多的是在寻找清纯的自然和人生的大自然。那是我生活 须臾不可缺少的思想的源泉….若能轻轻地裹在这染绿了的声音里心就会轻灵 得像一朵绿荷,即便泊在波涛里滚动,那梦也是常常染了绿呢! (原载《山东文学》2008第4期有改动) 17.结合文章第⑤段内容,概括出作者从大森林中听出了哪些“染绿的声音”? (3分) 18.作者在开头第①段中说“每天我都被一种巨大的宁静所震慑”,而在第③段却又 写了山间的各种声音,这样写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9.本文语言既形象生动又含蓄深沉。请从文中划横线的(A)(B)两句中任选一句 作简要赏析。(3分) 我选的是 句,赏析 20.根据你对文意的理解,指出第⑦段中加点的“人生的大自然”的具体含义 (2分) 21.下列对本文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文以“染了绿的声音”为线索,揭示出人对大自然的依赖性,从而告诉我们, 唯有善待自然,才能获得自然的恩赐 B、文章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行文思路一波三折,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C、第④段“阳光拂动滔滔无边的绿海,阳光掠去又显出一江春水”一句,真实地流 九年级语文第10页共14页
九年级语文 第 10 页 共 14 页 莽莽苍苍的大森林之中了。但这时这刻,我思想的羽翅还翩翩起伏着,希冀那 染了绿色的声音出现。有风的夜晚,我看窗外的大山果然是混沌未开的一团绿 色,那染了绿的松涛之声,铺天盖地的在我石屋周围如狂飙般的春潮,惊涛拍 岸,振聋发聩,让我激动得恨不得长啸…… ⑦这些年,我知道我常常谛听水声,谛听鸟声,不仅是因为我对尘嚣之声 异常地厌倦和唾弃,更多的是在寻找清纯的自然和人生的大自然 ......。那是我生活 须臾不可缺少的思想的源泉……若能轻轻地裹在这染绿了的声音里,心就会轻灵 得像一朵绿荷,即便泊在波涛里滚动,那梦也是常常染了绿呢! (原载《山东文学》 2008 第 4 期 有改动) 17.结合文章第⑤段内容,概括出作者从大森林中听出了哪些“染绿的声音”? (3 分) ▲ 18.作者在开头第①段中说“每天我都被一种巨大的宁静所震慑”,而在第③段却又 写了山间的各种声音,这样写是否矛盾?为什么?(3 分) ▲ 19.本文语言既形象生动又含蓄深沉。请从文中划横线的(A)(B)两句中任选一句 ...., 作简要赏析。(3 分) 我选的是 ▲ 句,赏析: ▲ ▲ 20.根据你对文意的理解,指出第⑦段中加点的“人生的大自然 ......”的具体含义。 (2 分) ▲ 21.下列对本文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全文以“染了绿的声音”为线索,揭示出人对大自然的依赖性,从而告诉我们, 唯有善待自然,才能获得自然的恩赐。 B、文章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行文思路一波三折,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C、第④段“阳光拂动滔滔无边的绿海,阳光掠去又显出一江春水”一句,真实地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