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节遽) 司马迁
《报任安书》(节选)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左冯翊 夏阳(今陕西韩城市)人,生活在西汉武帝时代,前 后曾为郎中、太史令、中书令等职。《史记》共130 篇,52万字,包括“本纪”“世家”“列 传”“书”“表”五个部分,记事上起轩辕黄帝,中 经唐、虞、夏、商、周、秦,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 《史记》包罗广泛,体大思精。它不仅写了远古、近 占,也写了现代、当代;不仅写了中原、华夏,也写 了边疆、外国;不仅写了政治、军事,也写了经济 文化;不仅写了帝王将相、英雄豪杰,也写了下层社 会各色人等。这种囊括古今各类知识、各家各派文化 于一炉而加以融会贯通的气魄,是前无古人的;司马 迁自述其写作此书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 变,成一家之言”,这种打通一切领域,自立学术章 程,总结一切规律以求为现实政治服务的宏伟目标, 也是前无古人的
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左冯翊 夏阳(今陕西韩城市)人,生活在西汉武帝时代,前 后曾为郎中、太史令、中书令等职。《史记》共130 篇,52万字,包括“本纪”“世家”“列 传”“书”“表”五个部分,记事上起轩辕黄帝,中 经唐、虞、夏、商、周、秦,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 《史记》包罗广泛,体大思精。它不仅写了远古、近 古,也写了现代、当代;不仅写了中原、华夏,也写 了边疆、外国;不仅写了政治、军事,也写了经济、 文化;不仅写了帝王将相、英雄豪杰,也写了下层社 会各色人等。这种囊括古今各类知识、各家各派文化 于一炉而加以融会贯通的气魄,是前无古人的;司马 迁自述其写作此书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 变,成一家之言” ,这种打通一切领域,自立学术章 程,总结一切规律以求为现实政治服务的宏伟目标, 也是前无古人的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东汉末始称《史 记》。它是古代第一部由个人独力完成的具有完整体 系的著作。总共一百三十卷,五十二万余字,又是到 那时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部著作。 全书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构成。 “本纪”是用编年方式叙述历代君主或实际统治者的 政迹,是全书的大纲;“表”是用表格形式分项列出 各历史时期的大事,是全书叙事的补充和联络;“书” 是天文、历法、水利、经济等各类专门事项的记载; 世家”是世袭家族以及孔子、陈胜等历代祭祀不绝 的人物的传记;“列传”为本纪、世家以外各种人物 的传记,还有一部分记载了中国边缘地带各民族的历 史。《史记》通过这五种不同体例相互配合、相互补 充,构成了完整的历史体系。这种著作体裁又简称为 纪传体”,以后稍加变更,成为历代正史的通用体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东汉末始称《史 记》。它是古代第一部由个人独力完成的具有完整体 系的著作。总共一百三十卷,五十二万余字,又是到 那时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部著作。 全书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构成。 “本纪”是用编年方式叙述历代君主或实际统治者的 政迹,是全书的大纲;“表”是用表格形式分项列出 各历史时期的大事,是全书叙事的补充和联络;“书” 是天文、历法、水利、经济等各类专门事项的记载; “世家”是世袭家族以及孔子、陈胜等历代祭祀不绝 的人物的传记;“列传”为本纪、世家以外各种人物 的传记,还有一部分记载了中国边缘地带各民族的历 史。《史记》通过这五种不同体例相互配合、相互补 充,构成了完整的历史体系。这种著作体裁又简称为 “纪传体”,以后稍加变更,成为历代正史的通用体 裁
《史记》被列为中国第一部“正史”。自此以后, 历代“正史”的修撰从未断绝,汇成一条文字记载的 历史长河,堪称世界史学史上的奇迹。 因为《史记》的写作,具有文学方面的动机,所 以这一部史书本身,就兼有文学的性质。 司马迁本人,是有着浪漫的诗人气质的。从《报 任安书》和《史记》中,处处可以看到他富于同情心 感情强烈而容易冲动的性格特点。他由李陵事件而遇 祸,也是一场性格的悲剧。因为无论从私交还是从官 职来说,他都不负有为李陵辩护的义务。西汉末的扬 雄说:“子长多爱,爱奇也。”(《法言》)也是看 到了司马迁浪漫的诗人气质
《史记》被列为中国第一部“正史”。自此以后, 历代“正史”的修撰从未断绝,汇成一条文字记载的 历史长河,堪称世界史学史上的奇迹。 因为《史记》的写作,具有文学方面的动机,所 以这一部史书本身,就兼有文学的性质。 司马迁本人,是有着浪漫的诗人气质的。从《报 任安书》和《史记》中,处处可以看到他富于同情心、 感情强烈而容易冲动的性格特点。他由李陵事件而遇 祸,也是一场性格的悲剧。因为无论从私交还是从官 职来说,他都不负有为李陵辩护的义务。西汉末的扬 雄说:“子长多爱,爱奇也。”(《法言》)也是看 到了司马迁浪漫的诗人气质
《史记》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 言”为写作的目标,我们前面已经提到,这不仅意味着 总结历史、记载史实,而且也意味着通过大量历史人物 (其中有许多是作者同时代的人物)的活动,形象地反 映和推究人类的生存方式,人类在世界中的地位,人类 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困境。这些也正是文学的根本目的。 只不过《史记》作为历史著作,在虚构方面受到较多的 限制
《史记》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 言”为写作的目标,我们前面已经提到,这不仅意味着 总结历史、记载史实,而且也意味着通过大量历史人物 (其中有许多是作者同时代的人物)的活动,形象地反 映和推究人类的生存方式,人类在世界中的地位,人类 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困境。这些也正是文学的根本目的。 只不过《史记》作为历史著作,在虚构方面受到较多的 限制
《史记》还具有抒发情怀的目的。《报任安书》 中,把《周易》、《诗经》、《离骚》等等,归结为 大抵皆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 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由此提出了“发 愤著书”之说。这种说法不一定完全符合于他所列举 的古人著述的实情,但完全符合于《史记》的实情。 《史记》在叙述历史人物事迹的同时,处处渗透了作 者自身的人生感受,内心的痛苦和郁闷,这就是我们 千年之下读《史记》仍不能不为之感动的关键。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 之《离骚》”,后者也正是从这一点着眼的
《史记》还具有抒发情怀的目的。《报任安书》 中,把《周易》、《诗经》、《离骚》等等,归结为 “大抵皆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 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由此提出了“发 愤著书”之说。这种说法不一定完全符合于他所列举 的古人著述的实情,但完全符合于《史记》的实情。 《史记》在叙述历史人物事迹的同时,处处渗透了作 者自身的人生感受,内心的痛苦和郁闷,这就是我们 千年之下读《史记》仍不能不为之感动的关键。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 之《离骚》”,后者也正是从这一点着眼的
尤其提一下《史记》的语言艺术,也历来受到人 们的推崇,被尊为典范,代表了骈文出现以前所谓 古文”的最高成就。 从战国诸子的文章、纵横家的游说之辞,到汉代 一些代表性作家如邹阳、枚乘、贾谊等人的散文,可 以看到铺张排比被作为一种普遍的手段。司马迁在吸 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抛弃了铺张排比,形成淳朴简 洁、疏宭从容、变化多端、通俗流畅的散文风格。 《史记》中极少用骈俪句法,文句看起来似乎是不太 经意的,偶尔甚至有些语病,却很有韵致、很有生气。 因为司马迁在叙述中始终是倾注情感的,根据不同的 场面,出于不同的心情,语调有时短截急促,有时疏 缓从容,有时沉重,有时轻快,有时幽默,有时庄肃 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尤其提一下《史记》的语言艺术,也历来受到人 们的推崇,被尊为典范,代表了骈文出现以前所谓 “古文”的最高成就。 从战国诸子的文章、纵横家的游说之辞,到汉代 一些代表性作家如邹阳、枚乘、贾谊等人的散文,可 以看到铺张排比被作为一种普遍的手段。司马迁在吸 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抛弃了铺张排比,形成淳朴简 洁、疏宕从容、变化多端、通俗流畅的散文风格。 《史记》中极少用骈俪句法,文句看起来似乎是不太 经意的,偶尔甚至有些语病,却很有韵致、很有生气。 因为司马迁在叙述中始终是倾注情感的,根据不同的 场面,出于不同的心情,语调有时短截急促,有时疏 缓从容,有时沉重,有时轻快,有时幽默,有时庄肃, 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司马迁对古代语言和现实生活中的语言都有很高 的修养,并且善于把两者融合成统一的整体。他引用 古代史料,都经过适当处理。对最古老的、同当时语 言已经差距很大的《尚书》,是彻底的译写;对《左 传》、《国语》,有很多的改动;对同当时语言最接 近的《战国策》,则主要是作剪裁功夫,有时也大段 抄录。《史记》基本上属于书面语,但同当时的口语 距离并不很远。书中还广泛引用了许多民谚民谣,如 《李将军列传》中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形容 李广不善言辞而深得他人敬重,既富于概括性,又富 于生活气息。此外,前面说到《史记》写人物对话 常使用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也增加了语言的生气。后 人把《史记》的文章作为一种典范来学习,但不少人 忽略了《史记》语言的主要特色,就在于它充满情感 富于生气
司马迁对古代语言和现实生活中的语言都有很高 的修养,并且善于把两者融合成统一的整体。他引用 古代史料,都经过适当处理。对最古老的、同当时语 言已经差距很大的《尚书》,是彻底的译写;对《左 传》、《国语》,有很多的改动;对同当时语言最接 近的《战国策》,则主要是作剪裁功夫,有时也大段 抄录。《史记》基本上属于书面语,但同当时的口语 距离并不很远。书中还广泛引用了许多民谚民谣,如 《李将军列传》中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形容 李广不善言辞而深得他人敬重,既富于概括性,又富 于生活气息。此外,前面说到《史记》写人物对话, 常使用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也增加了语言的生气。后 人把《史记》的文章作为一种典范来学习,但不少人 忽略了《史记》语言的主要特色,就在于它充满情感、 富于生气
天汉〓年(前99),李陵抗击匈奴,力战之后,兵 败投降。消息传来,武帝大为震怒,朝臣也纷纷附随 斥骂李陵。司马迂愤怒于安享富贵的朝臣对冒死涉险 的将领如此毫无同情心,便陈说李陵投降乃出于无奈, 以后必将伺机报答汉朝。李陵兵败,实由武帝任用无 能的外感李广利为主帅所致,司马迁的辩护,也就触 怒了武帝。他因此受到“腐刑”的惩罚。对于司马迁 来说,这是人生的奇耻大辱,远比死刑更为痛苦。在 这一场事件中,他对专制君主无可理喻的权力、对人 生在根本上为外力所压迫的处境,有了新的认识。他 度想到自杀,但他不愿宝贵的生命在毫无价值的情 况下结束,于是“隐忍苟活”,在著述历史中求得生 命的最高实现。终于在太始四年(前写于这一年的 《报任安书》中,司马迁对于自已的际遇和心情作了 一个完整的交待
天汉二年(前99),李陵抗击匈奴,力战之后,兵 败投降。消息传来,武帝大为震怒,朝臣也纷纷附随 斥骂李陵。司马迁愤怒于安享富贵的朝臣对冒死涉险 的将领如此毫无同情心,便陈说李陵投降乃出于无奈, 以后必将伺机报答汉朝。李陵兵败,实由武帝任用无 能的外戚李广利为主帅所致,司马迁的辩护,也就触 怒了武帝。他因此受到“腐刑”的惩罚。对于司马迁 来说,这是人生的奇耻大辱,远比死刑更为痛苦。在 这一场事件中,他对专制君主无可理喻的权力、对人 生在根本上为外力所压迫的处境,有了新的认识。他 一度想到自杀,但他不愿宝贵的生命在毫无价值的情 况下结束,于是“隐忍苟活”,在著述历史中求得生 命的最高实现。终于在太始四年(前写于这一年的 《报任安书》中,司马迁对于自己的际遇和心情作了 一个完整的交待
本篇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司马 迁因李陵之祸处以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是 皇帝近臣,实则近于宦官,为士大夫所轻贱。任安此 时曾写信给他,希望他能“推贤进士”。司马迁由于 自己的遭遇和处境,感到很为难,所以一直未能复信。 后任安因罪下狱,被判死刑,司马迁才给他写了这封 回信
本篇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司马 迁因李陵之祸处以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是 皇帝近臣,实则近于宦官,为士大夫所轻贱。任安此 时曾写信给他,希望他能“推贤进士”。司马迁由于 自己的遭遇和处境,感到很为难,所以一直未能复信。 后任安因罪下狱,被判死刑,司马迁才给他写了这封 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