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凤凰县华鑫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2月月考试题(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和“姓名”写在答题卷上。 3、第I卷的答案誊写在答题卷上,第Ⅱ卷的答案写在答题卷内的指定处,写在它处及问卷 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卷 第I卷(共24分) 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炮烙(p6o) 朱拓(tuo) 难以启齿 飞扬拔扈 B.埋怨(mon) 畏蒽(xi)予人口实驽马十驾 C.模具(m6) 果脯(fu)锲而不舍揭杆为旗 D.土坯(pei) 惊蜇 磨牙吮血 少不更事(ge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法院审理此案的法官一致认为,药家鑫虽然有自首的成分,但其犯罪的手段十分残 忍、情节非常恶劣、社会危害极大,罪不容诛 B.清晨,我来到天安门广场,当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在场的群众都自发唱起了庄严的 国歌,强烈的爱国热情使我感同身受,心潮澎湃。 C.比赛正在激烈进行着,只见一个防守队员快步赶上,抱住对方进攻队员的肩膀,从后 面强行掀倒对方,而裁判却对此熟视无睹 D.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莘荜学子为何能够引起科技界前辈如此关注?这缘于近年刘嘉忆 通过潜心研究成功攻克了一个多年未解的国际数学难题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南北特食品公司是一家老字号食品加工厂,从选料到加工制作都比较讲究,生产的 食品一直都是新老顾客备受信赖的 B.“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旅游值得人人期待,今年暑假,我一定要 说服我的父母和你一起去黄山。 ℃.随着冷空气快速移走,三湘大地天气回暖,昨日湖南全省的日平均最高气温突破了 0℃以上,预计在最近一周内,我们将告别阴霾,可以自由享受冬日的阳光 D.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制造”受到较大冲击,然而,大部分有品牌的实体经济表 现出强大的“抗跌性”,品牌成为应对危机的重要砝码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分或称之为“贬官文化”。 ,地因人传,人因地传,两相帮衬, 俱著声名 ①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了外头,这里走 走,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 ②过了一个时候,或过了一个朝代,事过境迁,连朝廷也觉得此人不错,就恢复名誉 ③这样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写得不坏
湖南省凤凰县华鑫中学 2011-2012 学年高一 2 月月考试题(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和“姓名”写在答题卷上。 3、第Ⅰ卷的答案誊写在答题卷上,第Ⅱ卷的答案写在答题卷内的指定处,写在它处及问卷 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卷。 第Ⅰ卷(共 24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 炮.烙(páo) 朱拓.(tuò) 难以启齿 飞扬拔扈 B. 埋.怨 (mán) 畏葸. (xǐ) 予人口实 驽马十驾 C. 模.具 (mó) 果脯. (fǔ) 锲而不舍 揭杆为旗 D. 土坯. (pēi) 惊蜇 磨牙吮血 少不更.事(gē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法院审理此案的法官一致认为,药家鑫虽然有自首的成分,但其犯罪的手段十分残 忍、情节非常恶劣、社会危害极大,罪不容诛 ....。 B.清晨,我来到天安门广场,当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在场的群众都自发唱起了庄严的 国歌,强烈的爱国热情使我感同身受 ....,心潮澎湃。 C.比赛正在激烈进行着,只见一个防守队员快步赶上,抱住对方进攻队员的肩膀,从后 面强行掀倒对方,而裁判却对此熟视无睹 ....。 D.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莘莘学子 ....为何能够引起科技界前辈如此关注?这缘于近年刘嘉忆 通过潜心研究成功攻克了一个多年未解的国际数学难题。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南北特食品公司是一家老字号食品加工厂,从选料到加工制作都比较讲究,生产的 食品一直都是新老顾客备受信赖的。 B.“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旅游值得人人期待,今年暑假,我一定要 说服我的父母和你一起去黄山。 C.随着冷空气快速移走,三湘大地天气回暖,昨日湖南全省的日平均最高气温突破了 10℃以上,预计在最近一周内,我们将告别阴霾,可以自由享受冬日的阳光。 D.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制造”受到较大冲击,然而,大部分有品牌的实体经济表 现出强大的“抗跌性”,品牌成为应对危机的重要砝码。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分或称之为“贬官文化”。 , , , , ,地因人传,人因地传,两相帮衬, 俱著声名。 ①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了外头,这里走 走,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 ②过了一个时候,或过了一个朝代,事过境迁,连朝廷也觉得此人不错,就恢复名誉。 ③这样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写得不坏
④他们亲热过的山水亭阁,也便成了遗迹。 ⑤于是,人品和文品双全,传之史册,诵之后人。 A.②①⑤③④ B.①②③⑤④ C.①③②⑤④D.②①③④⑤ 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芋老人传 周容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 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 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雨止,别去 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香而甘 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芧,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 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 位之移人也梖氽荳自郡城走数果恩于雨不援食矣念貝裳有炼埝朝众尚食张簇烈鼎澂何荛 是甘煮人犹喜想公之止于荛想。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 读勤苦,幸或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而死,是芋视乃妇也。城东有甲乙同学者, 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辨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 是芋视乃友也。更闻某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 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故世之以今日而忘昔日者,岂独一芋哉! 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赞曰:老人能于倾盖不意作缘相国,奇已!不知相国何似,能不愧老人之言否。然就其 不忘一芋,固已贤夫并老人而视芋之者。特怪老人虽知书,又何长于言至是,岂果知道者欤? 或传闻之过实耶?嗟夫!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者,往往而然。 【注释】倾盖:途中相遇,停车交谈。此指偶然相会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 就:参加 B.辍箸叹曰 辍:停止,中止 C.相国遽惊谢曰 谢:感谢 D.厚资而遣之 资:赏赐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是芋视乃友也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 B.以污贿不饬罢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何向者之香而甘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香而甘也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 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 B.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 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
④他们亲热过的山水亭阁,也便成了遗迹。 ⑤于是,人品和文品双全,传之史册,诵之后人。 A.②①⑤③④ B.①②③⑤④ C.①③②⑤④ D.②①③④⑤ 二、文言文阅读(22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翻译题 10 分) 芋老人传 周容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 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 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雨止,别去。 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香而甘 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 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 位之移人也。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 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 读勤苦,幸或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而死,是芋视乃妇也。城东有甲乙同学者, 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辨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 是芋视乃.友也。更闻某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 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故世之以今日而忘昔日者,岂独一芋哉! 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赞曰:老人能于倾盖不意作缘相国,奇已!不知相国何似,能不愧老人之言否。然就其 不忘一芋,固已贤夫并老人而视芋之者。特怪老人虽知书,又何长于言至是,岂果知道者欤? 或.传闻之过实耶?嗟夫!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者,往往而然。 【注释】倾盖:途中相遇,停车交谈。此指偶然相会。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 就:参加 B.辍.箸叹曰 辍:停止,中止 C.相国遽惊谢.曰 谢:感谢 D.厚资.而遣之 资:赏赐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是芋视乃.友也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B.以.污贿不饬罢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何向者之香而.甘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香而甘也 蚓无爪牙之.利,筯骨之强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来源:] A.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 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 B.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 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
C.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 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 D.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 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用传记方式借题发挥的讽世之作,讽喻因地位改变“而忘昔日”的种种世态 B.芋老人的借芋说理是全文的主要部分,由回答相国“何向者之香而甘也”直截了当 地提出“时、位移人”的论点。 C.芋老人所谓“芋视乃妇”,即厌弃糟糠之妻,“芋视乃友”,即忘记贫贱之交,“芋视 乃学”,即轻视学习,沉迷幻想。由家庭、朋友到个人与社会之间,此三者危害的 范围比较大。 D.篇末“赞曰”,这是用史家笔法,由作者直接评论芋老人其人其事,在写法上,表明 了传记体的格式,从意义上说,深化题旨。 第卷(共126分) 9.翻译(共10分,4+3+3=10分) (1)犹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 译文 (2)弃其妇,致郁郁而死,是芋视乃妇也。 (3)故世之以今日而忘昔日者,岂独一芋哉! 三、诗歌鉴赏与默写(13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8分)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晩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惊残:惊醒。②故山:即家乡。 (1)这首词“茅檐人静,蓬窗灯會,春晚连江风雨”描绘了怎样一种景象?诗人描绘此 景的目的是什么?(4分) (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两句,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这样 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4分) 11.默写(共5分,每空1分)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杜甫《秋兴》) 2、不违农时, ,鱼鳖不可胜食也。(《孟子·梁惠王上》)
C.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 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 D.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 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是用传记方式借题发挥的讽世之作,讽喻因地位改变“而忘昔日”的种种世态。 B.芋老人的借芋说理是全文的主要部分,由回答相国“何向者之香而甘也”直截了当 地提出“时、位移人”的论点。 C.芋老人所谓“芋视乃妇”,即厌弃糟糠之妻,“芋视乃友”,即忘记贫贱之交,“芋视 乃学”,即轻视学习,沉迷幻想。由家庭、朋友到个人与社会之间,此三者危害的 范围比较大。[来源:] D.篇末“赞曰”,这是用史家笔法,由作者直接评论芋老人其人其事,在写法上,表明 了传记体的格式,从意义上说,深化题旨。 第 II 卷(共 126 分) 9.翻译(共 10 分,4+3+3=10 分) (1)犹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 译文: (2)弃其妇,致郁郁而死,是芋视乃妇也。 译文: (3)故世之以今日而忘昔日者,岂独一芋哉! 译文: 三、诗歌鉴赏与默写(13 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8 分)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 催成清泪,惊残①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惊残:惊醒。②故山:即家乡。 (1)这首词“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晚连江风雨”描绘了怎样一种景象?诗人描绘此 景的目的是什么?( 4 分) (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两句,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这样 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4 分) 11.默写(共 5 分,每空 1 分) 1、 ,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杜甫《秋兴》) 2、不违农时, ; ,鱼鳖不可胜食也。(《孟子·梁惠王上》)
3、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四、论述类文本阅读(共12分,选择题6分,简答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谈隐逸 郁土 《顾准文集》中写道,在古希腊,“学问不是‘货与帝王家’换口饭吃的玩意,而是 种个人的创造活动,这才能够产生或者放眼宇宙,或者注视自己内心世界的思想家。专制政 治不可能设想这种知识的出路,知识无非‘求禄’”。他还写道“‘君天也,天不可逃也 就算是注定了。知识分子不满意这一套,只好像贾宝玉那样当和尚去……在西方,政治权威 不是至上的权威,思想家出在‘和尚’中的不少,不过那种‘和尚’是研究科学、写哲学著 作的‘和尚’。入了空门,精研几何、逻辑、天文,皇帝老子也管你不着。中国,除了伦常 礼教,没有学问,专心知识探究宇宙秘密不是出路,要逃避王权,只好走老庄禅佛一路”。 阅读至此,感慨不已。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大约可分两类:一类是做官的,一类是不 做官的。而在不做官的当中,又有做不了官和不想做官的。后者少之又少,史书上将其归为 隐逸”“逸士”。今日得闲,就把《二十五史精华》中的“隐逸”部分通读一遍。再参照 顾准对古希腊知识分子命运的分析,不禁对中国古代这部分知识分子的命运感慨不已。 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大一统专制统治下,假如你不把所 学知识“货与帝王家”,简直没有出路。而归隐便是这其中一条若隐若现、充满荆棘的羊肠 表面看,隐居是一种主动的行为,其实不然。隐士们之所以这样做,全是不得已而为之 或为了保全身家性命,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或对现实政治不满,以此作为 一种不得已的抗议。要知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而读书就是为了做官。假如读 书而不做官,那也就自甘居于下流了。范蠡辅佐勾践灭了吴国后,看穿了越王的为人,弃官 不做,泛一叶扁舟于江河湖海之上,后来还成了富可敌国的大商人,这是非常稀少的例子, 而且当时商人的社会地位也不高。有些知识分子不能医国,就去医人,但看看华佗的下场 你就知道得罪政治权威是个什么下场了。无奈之下,只好隐居,绝不与现实政治发生任何联 系,哪怕生活清贫一些也没有关系。 可以这么说,但凡隐居者,都是些拥有独立人格的高尚之士,他们或博览群书,或德性 高尚,或多才多艺,为乡里所称。他们隐居以后,虽说也留下了大量的诗歌、书画与专著, 比如陶渊明、陆羽等,但对于大多数隐士来说,所学非所用,随着他们的辞世,其一肚子学 问也就随之带进了坟墓,这对于当时的社会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在西方,教会是与政治权威相抗衡的另一种权威,知识分子不满意现实政治,可寄身教 会,衣食无忧地研究科学、哲学、自然科学等,自得其乐的同时,也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而中国的知识分子则没有这么幸运,一旦选择了隐居,则衣食住行皆成了问题,要亲自“种 豆南山下”了。并且,除了琴棋书画及儒道学问外,更无自然科学的内容可供他们研究(中 国无此传统,即使研究了也没有出路),其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 好在中国自古就有这个传统,帝王允许这些采取不合作态度的知识分子逍遥于世俗生活
3、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四、论述类文本阅读(共 12 分,选择题 6 分,简答题 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4 题。 谈隐逸 郁土 《顾准文集》中写道,在古希腊,“学问不是‘货与帝王家’换口饭吃的玩意,而是一 种个人的创造活动,这才能够产生或者放眼宇宙,或者注视自己内心世界的思想家。专制政 治不可能设想这种知识的出路,知识无非‘求禄’”。他还写道“‘君天也,天不可逃也’ 就算是注定了。知识分子不满意这一套,只好像贾宝玉那样当和尚去……在西方,政治权威 不是至上的权威,思想家出在‘和尚’中的不少,不过那种‘和尚’是研究科学、写哲学著 作的‘和尚’。入了空门,精研几何、逻辑、天文,皇帝老子也管你不着。中国,除了伦常 礼教,没有学问,专心知识探究宇宙秘密不是出路,要逃避王权,只好走老庄禅佛一路”。 阅读至此,感慨不已。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大约可分两类:一类是做官的,一类是不 做官的。而在不做官的当中,又有做不了官和不想做官的。后者少之又少,史书上将其归为 “隐逸”“逸士”。今日得闲,就把《二十五史精华》中的“隐逸”部分通读一遍。再参照 顾准对古希腊知识分子命运的分析,不禁对中国古代这部分知识分子的命运感慨不已。 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大一统专制统治下,假如你不把所 学知识“货与帝王家”,简直没有出路。而归隐便是这其中一条若隐若现、充满荆棘的羊肠 小道。 表面看,隐居是一种主动的行为,其实不然。隐士们之所以这样做,全是不得已而为之。 或为了保全身家性命,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或对现实政治不满,以此作为 一种不得已的抗议。要知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而读书就是为了做官。假如读 书而不做官,那也就自甘居于下流了。范蠡辅佐勾践灭了吴国后,看穿了越王的为人,弃官 不做,泛一叶扁舟于江河湖海之上,后来还成了富可敌国的大商人,这是非常稀少的例子, 而且当时商人的社会地位也不高。有些知识分子不能医国,就去医人,但看看华佗的下场, 你就知道得罪政治权威是个什么下场了。无奈之下,只好隐居,绝不与现实政治发生任何联 系,哪怕生活清贫一些也没有关系。 可以这么说,但凡隐居者,都是些拥有独立人格的高尚之士,他们或博览群书,或德性 高尚,或多才多艺,为乡里所称。他们隐居以后,虽说也留下了大量的诗歌、书画与专著, 比如陶渊明、陆羽等,但对于大多数隐士来说,所学非所用,随着他们的辞世,其一肚子学 问也就随之带进了坟墓,这对于当时的社会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在西方,教会是与政治权威相抗衡的另一种权威,知识分子不满意现实政治,可寄身教 会,衣食无忧地研究科学、哲学、自然科学等,自得其乐的同时,也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而中国的知识分子则没有这么幸运,一旦选择了隐居,则衣食住行皆成了问题,要亲自“种 豆南山下”了。并且,除了琴棋书画及儒道学问外,更无自然科学的内容可供他们研究(中 国无此传统,即使研究了也没有出路),其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 好在中国自古就有这个传统,帝王允许这些采取不合作态度的知识分子逍遥于世俗生活
之外,如尧时的许由,周时的伯夷、叔齐等,算是给这些人了一条出路。 隐士中也具有清醒政治头脑者,如东汉桓帝延熹时的汉阴老父,汉桓帝“幸竞陵,过云 梦,临沔水,百姓莫不观者”,只有他“独耕不辍”:更有南郡襄阳人庞公,面对荆州刺史 刘表的责问“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他这样回答道:“鸿鹄巢于高林之上,暮而得 所栖:鼋鼍穴于深渊之下,夕而得所宿。夫趣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且各得其栖宿而已, 天下非所保也。”这是隐逸者何等理直气壮的宣言! 只可惜这些知识分子,因种种原因,既不能从政,又不能进行专门知识的研究,而默默 终其一生,这不能不说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巨大损失 1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所谓“隐逸”或“逸士”,是指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中那些没有做官且不想做官的 人。他们常常不满或脱离现实政治。 B.隐居者都是一些有独立人格的高尚之士,隐居之后,他们大多数人的生活之路常常 是狭窄的,也很难有所作为。 C.在大一统专制统治下,归隐只是一条荆棘道。大多数隐士所学非所用,最终把一肚 子学问带进了坟墓,从而给当时社会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D.西方的知识分子不满意现实政治,可寄身教会,衣食无忧地研究科学、哲学、自然 科学等,享受着绝对的自由 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弃官的范蠡日子过得逍遥自在,后来还成了富可敌国的大商人,但这只是特例 并不能代表大多数知识分子的命运 B.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是相当自由的,他们可以做官,也可以不做官,经商、从医都 可以,帝王允许他们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C.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一旦选择了隐居,就要安贫乐道,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涉足现 实政治或得罪政治权威,否则,就可能像华佗一样,招来杀身之祸。 D.中国古代的许多隐士,除了琴棋书画及儒道学问外,不能进行专门知识的研究,这 是我们民族的巨大损失 14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中会出现“逸士”的原因有哪些?(2分)中国专制体制下的“逸 士”与西方“逸士”有哪两点不同?(4分)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西溪的睛雨 郁达夫 西北风未起,蟹也不曾肥,我原晓得芦花总还没有白,前两星期,源宁来看了西湖,说 他倒觉得有点失望,因为湖光山色,太整齐,太小巧,不够味儿,他开来的一张节目上,原 有西溪的一项;恰巧第二天又下了微雨,秋原和我就主张微雨里下西溪,好教源宁去尝一尝 这西湖近旁的野趣。 天色是阴阴漠漠的一层,湿风吹来,有点儿冷,也有点儿香,香的野草花的气息。车过 方井旁边,自然又下车来,去看了一下那座天主圣教修士们的古墓。从墓门望进去,只是黑
之外,如尧时的许由,周时的伯夷、叔齐等,算是给这些人了一条出路。 隐士中也具有清醒政治头脑者,如东汉桓帝延熹时的汉阴老父,汉桓帝“幸竟陵,过云 梦,临沔水,百姓莫不观者”,只有他“独耕不辍”;更有南郡襄阳人庞公,面对荆州刺史 刘表的责问“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他这样回答道:“鸿鹄巢于高林之上,暮而得 所栖;鼋鼍穴于深渊之下,夕而得所宿。夫趣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且各得其栖宿而已, 天下非所保也。”这是隐逸者何等理直气壮的宣言! 只可惜这些知识分子,因种种原因,既不能从政,又不能进行专门知识的研究,而默默 终其一生,这不能不说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巨大损失。 1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所谓“隐逸”或“逸士”,是指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中那些没有做官且不想做官的 人。他们常常不满或脱离现实政治。 B.隐居者都是一些有独立人格的高尚之士,隐居之后,他们大多数人的生活之路常常 是狭窄的,也很难有所作为。 C.在大一统专制统治下,归隐只是一条荆棘道。大多数隐士所学非所用,最终把一肚 子学问带进了坟墓,从而给当时社会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D.西方的知识分子不满意现实政治,可寄身教会,衣食无忧地研究科学、哲学、自然 科学等,享受着绝对的自由。 13.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虽然弃官的范蠡日子过得逍遥自在,后来还成了富可敌国的大商人,但这只是特例, 并不能代表大多数知识分子的命运。 B.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是相当自由的,他们可以做官,也可以不做官,经商、从医都 可以,帝王允许他们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C.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一旦选择了隐居,就要安贫乐道,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涉足现 实政治或得罪政治权威,否则,就可能像华佗一样,招来杀身之祸。 D.中国古代的许多隐士,除了琴棋书画及儒道学问外,不能进行专门知识的研究,这 是我们民族的巨大损失。 14.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中会出现“逸士”的原因有哪些?(2 分)中国专制体制下的“逸 士”与西方“逸士”有哪两点不同?(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8 题。 西溪的晴雨 郁达夫 西北风未起,蟹也不曾肥,我原晓得芦花总还没有白,前两星期,源宁来看了西湖,说 他倒觉得有点失望,因为湖光山色,太整齐,太小巧,不够味儿,他开来的一张节目上,原 有西溪的一项;恰巧第二天又下了微雨,秋原和我就主张微雨里下西溪,好教源宁去尝一尝 这西湖近旁的野趣。 天色是阴阴漠漠的一层,湿风吹来,有点儿冷,也有点儿香,香的野草花的气息。车过 方井旁边,自然又下车来,去看了一下那座天主圣教修士们的古墓。从墓门望进去,只是黑
沉沉,冷冰冰的一个大洞,什么也看不见,鼻子里却闻吸到了一种霉灰的阴气 把鼻子掀了两掀,耸了一耸肩膀,大家都说,可惜忘记带了电筒,但在下意识里,自然 也有一种恐怖、不安、和畏缩的心意,在那里作恶,直到了花坞的溪旁,走进窗明几净的静 莲庵堂里坐下,喝了两碗清茶,这一些鬼胎,方才洗涤了个空空脱脱。 游西溪,本来是以松木场下船,带了酒盒行厨,慢慢儿地向西摇去为正宗。像我们那么 高坐了汽车,飞鸣而过古荡、东岳,一个钟头要走百来里路的旅客,终于是难度的俗物,但 是俗物也有俗益,你若坐在汽车座里,引颈而向西向北一望,直到湖州,只见一派空明,遥 盖在淡绿成阴的斜平海上;这中间不见水,不见山,当然也不见人,只是渺渺茫茫,青青绿 绿,远无岸,近亦无田园村落的一个大斜坡,过泰亭山后,一直到留下为止的那一条沿山大 道上的景色,好处就在这里,尤其是当微雨朦胧,江南草长的春或秋的半中间 从留下下船,回环曲折,一路向西向北,只在芦花浅水里打圈圈:圆桥茅舍,桑树蓼花, 是本地的风光,还不足道:最古怪的,是剩在背后的一带湖上的青山,不知不觉,忽而又会 得移上你的面前来,和你点一点头,又匆匆的别了 摇船的少女,也正好算是西溪的一景:一个站在船尾把摇橹,一个坐在船头上使桨,身 体一伸一俯,一往一来,和橹声的咿呀,水波的起落,凑合成一大又圆又曲的进行软週:游 人到此,自然会想起瘦西湖边,竹西歌吹的闲情,源宁昨天在漪园月下老人祠里求得的那枝 灵签,仿佛是完全的应了,签诗的语文,是《鄘风·桑中》章末后的三句,叫作“期我乎桑 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此后便到了交芦庵,上了弹指楼,因为是在雨里,带水拖泥,终于也感不到什么的大趣 但这一天向晚回来,在湖滨酒楼上放谈之下,源宁却一本正经地说:“今天的西溪,却比昨 日的西湖,要好三倍。” 前天星期假日,日暖风和,并且在报上也曾看到了芦花怒放的消息:午后日斜,老龙夫 又来约去西溪,去的时候,太晚了一点,所以只在秋雪庵的弹指楼上,消磨了半日之半 片斜阳,反照在芦花浅渚的高头,花也并未怒放,树叶也不曾凋落,原不见秋,更不见雪 只是一味的晴明浩荡,飘飘然,浑浑然,洞泂贯了我们的肠腑。老僧无相,烧了面,泡了茶 更送来了酒,末后还拿出了纸和墨,我们看看日影下的北高峰,看看庵旁边的芦花荡,就问 无相,花要几时才能全白?老僧操着缓慢的楚国口音,微笑着说:“总要到阴历十月的中间 若有月亮,更为出色。”说后,还提出了一个交换的条件,要我们到那时候,再去一玩,他 当预备些精馔相待,聊当作润笔,可是今天的字,却非写不可,老龙写了“一剑横飞破六合, 万家憔悴哭三吴”的十四个字,我也附和着抄了一副不知在那里见过的联语:“春梦有时来 枕畔,夕阳依旧上帘钩。” 喝得酒醉醺醺,走下楼来,小河里起了晩烟,船中间满载了黑暗,龙妇又逸兴遄飞,不 知上那里去摸出了一枝洞箫来吹着。“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 如缕”,倒真有点像是七月既望,和东坡在赤壁的夜游。 15.文章开头说“好叫源宁去尝一尝这西湖近旁的野趣”请概括作者微雨里游西溪,感受 到哪些“野趣”。(6分) 答 16.文中第四自然段说“终于是难度的俗物,但是俗物也有俗益”。请简要概括文中“俗益 包含的内容。(4分) 谷 17.根据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句子在写景状物方面所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6分) (1)和你点一点头,又匆匆的别了 答
沉沉,冷冰冰的一个大洞,什么也看不见,鼻子里却闻吸到了一种霉灰的阴气。 把鼻子掀了两掀,耸了一耸肩膀,大家都说,可惜忘记带了电筒,但在下意识里,自然 也有一种恐怖、不安、和畏缩的心意,在那里作恶,直到了花坞的溪旁,走进窗明几净的静 莲庵堂里坐下,喝了两碗清茶,这一些鬼胎,方才洗涤了个空空脱脱。 游西溪,本来是以松木场下船,带了酒盒行厨,慢慢儿地向西摇去为正宗。像我们那么 高坐了汽车,飞鸣而过古荡、东岳,一个钟头要走百来里路的旅客,终于是难度的俗物,但 是俗物也有俗益,你若坐在汽车座里,引颈而向西向北一望,直到湖州,只见一派空明,遥 盖在淡绿成阴的斜平海上;这中间不见水,不见山,当然也不见人,只是渺渺茫茫,青青绿 绿,远无岸,近亦无田园村落的一个大斜坡,过泰亭山后,一直到留下为止的那一条沿山大 道上的景色,好处就在这里,尤其是当微雨朦胧,江南草长的春或秋的半中间。 从留下下船,回环曲折,一路向西向北,只在芦花浅水里打圈圈;圆桥茅舍,桑树蓼花, 是本地的风光,还不足道;最古怪的,是剩在背后的一带湖上的青山,不知不觉,忽而又会 得移上你的面前来,和你点一点头,又匆匆的别了。 摇船的少女,也正好算是西溪的一景;一个站在船尾把摇橹,一个坐在船头上使桨,身 体一伸一俯,一往一来,和橹声的咿呀,水波的起落,凑合成一大又圆又曲的进行软调:游 人到此,自然会想起瘦西湖边,竹西歌吹的闲情,源宁昨天在漪园月下老人祠里求得的那枝 灵签,仿佛是完全的应了,签诗的语文,是《鄘风·桑中》章末后的三句,叫作“期我乎桑 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此后便到了交芦庵,上了弹指楼,因为是在雨里,带水拖泥,终于也感不到什么的大趣, 但这一天向晚回来,在湖滨酒楼上放谈之下,源宁却一本正经地说:“今天的西溪,却比昨 日的西湖,要好三倍。” 前天星期假日,日暖风和,并且在报上也曾看到了芦花怒放的消息;午后日斜,老龙夫 妇,又来约去西溪,去的时候,太晚了一点,所以只在秋雪庵的弹指楼上,消磨了半日之半。 一片斜阳,反照在芦花浅渚的高头,花也并未怒放,树叶也不曾凋落,原不见秋,更不见雪, 只是一味的晴明浩荡,飘飘然,浑浑然,洞贯了我们的肠腑。老僧无相,烧了面,泡了茶, 更送来了酒,末后还拿出了纸和墨,我们看看日影下的北高峰,看看庵旁边的芦花荡,就问 无相,花要几时才能全白?老僧操着缓慢的楚国口音,微笑着说:“总要到阴历十月的中间; 若有月亮,更为出色。”说后,还提出了一个交换的条件,要我们到那时候,再去一玩,他 当预备些精馔相待,聊当作润笔,可是今天的字,却非写不可,老龙写了“一剑横飞破六合, 万家憔悴哭三吴”的十四个字,我也附和着抄了一副不知在那里见过的联语:“春梦有时来 枕畔,夕阳依旧上帘钩。” 喝得酒醉醺醺,走下楼来,小河里起了晚烟,船中间满载了黑暗,龙妇又逸兴遄飞,不 知上那里去摸出了一枝洞箫来吹着。“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 如缕”,倒真有点像是七月既望,和东坡在赤壁的夜游。 15.文章开头说“好叫源宁去尝一尝这西湖近旁的野趣”。请概括作者微雨里游西溪,感受 到哪些“野趣”。(6 分) 答: 16.文中第四自然段说“终于是难度的俗物,但是俗物也有俗益”。请简要概括文中“俗益” 包含的内容。(4 分) 答: 17.根据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句子在写景状物方面所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6 分) (1)和你点一点头,又匆匆的别了。 答:
(2)凑合成一大又圆又曲的进行软调 答 18.作者在文章收笔处,描述龙妇吹洞箫像东坡夜游赤壁。请问,这两者有什么相似之处? (6分) 答 六、拓展阅读(9分) 19.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1:《老子·第六十七章》:“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 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其精髓是“不争、处下、柔 顺”,体现了“无为”思想。老子秉承“不敢为天下先”等道家思想,不仅对我国古代思想 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2:孙中山先生则提出“敢为天下先”的口号,并以此投身于推翻腐朽的清王朝的 事业,这一口号激发了无数爱国志士为国家民族而前赴后继。1911年在清王朝的灰飞烟灭 中,中华民国诞生了。 问题:老子“不敢为天下先”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孙中山“敢为天下先”赢得了中华民 国“国父”之称。你如何看待“不敢为天下先”与“敢为天下先”呢?联系社会实际,谈谈 你的看法。不少于150字 答 七、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错觉 泰戈尔 河的此岸暗自叹息一一 “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 “唉,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你品读这首诗产生了哪些联想或感悟呢?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 注意:①联想或感悟应是本首诗引发的。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
(2)凑合成一大又圆又曲的进行软调。 答: 18.作者在文章收笔处,描述龙妇吹洞箫像东坡夜游赤壁。请问,这两者有什么相似之处? (6 分) 答: 六、拓展阅读(9 分) 19.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9 分) 材料 1:《老子·第六十七章》:“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 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其精髓是“不争、处下、柔 顺”,体现了“无为”思想。老子秉承“不敢为天下先”等道家思想,不仅对我国古代思想 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 2000 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 2:孙中山先生则提出“敢为天下先”的口号,并以此投身于推翻腐朽的清王朝的 事业,这一口号激发了无数爱国志士为国家民族而前赴后继。1911 年在清王朝的灰飞烟灭 中,中华民国诞生了。 问题:老子“不敢为天下先”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孙中山“敢为天下先”赢得了中华民 国“国父”之称。你如何看待“不敢为天下先”与“敢为天下先”呢?联系社会实际,谈谈 你的看法。不少于 150 字。 答: 七、写作(60 分) 20.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60 分) 错觉 泰戈尔 河的此岸暗自叹息—— “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 “唉,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你品读这首诗产生了哪些联想或感悟呢?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 文。 注意:①联想或感悟应是本首诗引发的。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 1、B2、A3、D4、C5、C6、B7、B8、C12、D13B 9翻译:(1)还是同样的芋头啊!从前芋头之所以那么香甜,并不是烹调有什么两样,而是时势地位改变 人的口味啊 (2)抛弃了他的妻子,以致让(她)忧郁而死,这是像芋头一样对待她的妻子。 (3)因此世人由于眼前而忘掉了过去,哪里单单只是一块芋头而已呢! 10.(1)前三句描绘了晚春时节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2分)。营造了凄清悲凉的氛 围(或渲染了孤寂凄凉的气氛,为词中的主角“杜鹃”的出场作铺垫)为后文表达词人 飘零身世或凄凉心境作铺垫(2分) (2)衬托(或对比)(1分)。暮春之时,夜阑人静,村中黄莺、巢里燕子都不飞鸣, 只有杜鹃常在月夜悲鸣,以无声衬有声(1分),从而更突出了杜鹃啼鸣的悲凉和 因之勾起的作者的愁绪(2分) 11、默写1、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2、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 3、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14.一:中国古代的专制统治禁锢着知识分子,或为了保全身家性命,或不屑于“为五斗米 折腰”,或对现实政治不满,不得不选择隐逸这条路。 二:①中国的“逸士”常居住在山林乡野,衣食几乎没有保障;西方“逸士”可以寄身 教会,衣食无忧 ②中国的“逸士”虽满腹经纶,但常常所学非所用,不能进行专门知识的研究,最 终只能把一肚子学问带进坟墓;西方“逸士”可以研究科学、哲学、自然科学等, 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贡献。 15.乘车去西溪,感受沿山大道景色的空明青翠;(2分) 乘船赏景,感受西溪的回环和秀美;(2分) 少女摇船,领略竹西歌吹的闲情。(2分) 16.引颈一望,便见一派空眀,遥盖在淡绿成阴的斜平海上;满眼渺茫青绿;春秋时节,微 雨之中,好景尽在沿山大道。(4分) (“空明”“渺茫”,“青绿”为本答案要点,如未答出请酌情扣分) 17.(1)拟人(1分),作者把湖上的青山赋予人的情感(1分),描写了游船在水中的曲折 荡漾和风景的优美宜人,富有情韵。(1分) (2)比喻(1分),作者把少女摇船的节奏与声音比作一首优美的乐曲(1分),形象再现了少女摇橹的 优美画面和柔和情调。(1分)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各赋1分
参考答案 (2)抛弃了他的妻子,以致让(她)忧郁而死,这是像芋头一样对待她的妻子。 (3)因此世人由于眼前而忘掉了过去,哪里单单只是一块芋头而已呢! 10. (1)前三句描绘了晚春时节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2 分)。营造了凄清悲凉的氛 围(或渲染了孤寂凄凉的气氛,为词中的主角“杜鹃”的出场作铺垫)为后文表达词人 飘零身世或凄凉心境作铺垫(2 分) (2)衬托(或对比)(1 分)。暮春之时,夜阑人静,村中黄莺、巢里燕子都不飞鸣, 只有杜鹃常在月夜悲鸣,以无声衬有声(1 分),从而更突出了杜鹃啼鸣的悲凉和 因之勾起的作者的愁绪(2 分)。 14.一:中国古代的专制统治禁锢着知识分子,或为了保全身家性命,或不屑于“为五斗米 折腰”,或对现实政治不满,不得不选择隐逸这条路。 二:①中国的“逸士”常居住在山林乡野,衣食几乎没有保障;西方“逸士”可以寄身 教会,衣食无忧。 ②中国的“逸士”虽满腹经纶,但常常所学非所用,不能进行专门知识的研究,最 终只能把一肚子学问带进坟墓;西方“逸士”可以研究科学、哲学、自然科学等, 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贡献。 16.引颈一望,便见一派空明,遥盖在淡绿成阴的斜平海上;满眼渺茫青绿;春秋时节,微 雨之中,好景尽在沿山大道。(4 分) (“空明”“渺茫”,“青绿”为本答案要点,如未答出请酌情扣分) 17.(1)拟人(1 分),作者把湖上的青山赋予人的情感(1 分),描写了游船在水中的曲折 荡漾和风景的优美宜人,富有情韵。(1 分)
18.洞箫声的幽咽(2分); 夜游的朦胧诗意(2分) 文人墨客寄情山水的雅趣(2分)。 (大意符合即可酌情给分) 19.【《老子·第六十七章》翻译:我有三种法宝,拥有并保持:一是“慈”,二是“俭”,三 是不敢做第一名。因有慈善,所以才能勇敢。因有俭啬,所以才能开拓。不敢于做天下第 所以可以成就事物的长久。】其精髓是“不争、处下、柔顺”,体现了“无为”思想。 (1)资同老子“不敢为天下先”的观点。老子认为为人处世应当顺应自然,采用不争的态度,不自夸的 人才能功绩昭彰,不自矜持的人才能长久。尤其是身处于春秋乱世,舍弃柔弱之体而去目空一切,事事争 先,这样只能走向毁灭和死亡。老子以此自存于乱世,将学司自树一帜 自古及今成大事者,无不是先静观其变,只有在水到渠成之时才果敢地行动。而那些争先者,虽极职 明,但耐不住寂寞,在成事之前盲目行动,结果被撞得头破血流,甚至丢失了性命。因此我们在生活中为 人不妨更为谦和,与世无争。 2)赞同孙中山先生“敢为天下先”的观点。“敢为天下先”意为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建 功立业。孙中山先生面对晚清民不聊生的现状,抛弃医生的职业,勇敢地担负起救国救民的 重任,带领无数志同道合者努力推翻腐朽的清王朝,在孙中山先生的身上体现出了一个勇于 担当、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者的优秀品质。而今国家正走在复兴之路上,国内面临着改革深 化的困难,国际上竞争日趋紧张,这更需要我们秉承“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像孙先生一样 勇敢地承担起作为一个有良知、有责任的中国人的义务,为国家和民族奉献自己应有的光与 热。(也可以两个观点兼顾回答,但强调答案中必须有自己的表态、对观点的分析、与现实 的联系。) 文言文翻译(注意:为适应高一需要,文章有大量删节) 芋老人,他是慈水县祝家渡人。儿子出外当佣工赚钱,自己和老妻住在渡口边。有一天,有名书生在 他家屋檐下躲雨,衣袖单薄而且都湿透了,身影非常瘦弱憔悴。芋老人请他进屋里坐坐,(闲聊中)知道 对方是刚到郡城参加童生考试完,要回家去的读书人。芋老人略懂诗书,和书生聊得很久,就叫老妻煮芋 头拿来请书生吃,书生吃光了满满的一碗;芋老妻人再为他盛一碗,书生吃得肚子饱饱的。笑著说:「我 以后一定不会忘记老人家您请芋头的温情啊!」雨停了后,书生就告别离开, 十多年后,书生为科举考上高的等第,还当到宰相的地位。偶尔一次,他吩咐厨师煮芋 头给他吃,吃了吃,他放下手中的筷子而感叹说:「为什麼从前祝家渡那老人家的芋头是那 麼香,那麼甜呢!」於是就派人去找那渡口边的老夫妇,用车马载他们来。当地郡县的官员 听到这事情之后,都以为老人和宰相有旧交情,纷纷邀请芋老夫妇来见面,和他们行平等 的礼节;芋老人的人也不再到外面当佣工赚钱了。 到京城后,宰相慰劳他们说:「我一直忘不了老人家您以前请的那顿芋头,今天还想再 麻烦您妻子为我煮一次芋头呢!不久,芋老妻煮好芋头端给宰相吃,宰相吃了吃,也放下手 中的筷说:「为什麼从前吃的芋头就那麼香,那麼甜呢!」芋老人向前说:「都是同样的芋头 啊!从前芋头之所以那麼香甜,并不是烹调有什麼两样,而是时势地位改变人的口味啊!从 前(那时候),相公您从郡城出来,走了几十里路,又被雨淋得湿透了,(又饿又冷),吃东 西是不会挑剔的。现在您的厨房多的是精美的食物,又有朝廷当赐的膳食,经常摆设酒席, 陈列食物,那里还吃得出芋头的甘甜呢?(不过),我还是很高兴相公您的改变仅仅止於芋 头而已呢!我的年纪老了,听到的事情实在太多太多了。我村子南边有对贫苦的夫妻,妻子
18. 洞箫声的幽咽(2 分); 夜游的朦胧诗意(2 分); 文人墨客寄情山水的雅趣(2 分)。 (大意符合即可酌情给分) 19.【《老子·第六十七章》翻译:我有三种法宝,拥有并保持:一是“慈”,二是“俭”,三 是不敢做第一名。因有慈善,所以才能勇敢。因有俭啬,所以才能开拓。不敢于做天下第一, 所以可以成就事物的长久。】其精髓是“不争、处下、柔顺”,体现了 “无为”思想。 (2)赞同孙中山先生“敢为天下先”的观点。“敢为天下先”意为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建 功立业。孙中山先生面对晚清民不聊生的现状,抛弃医生的职业,勇敢地担负起救国救民的 重任,带领无数志同道合者努力推翻腐朽的清王朝,在孙中山先生的身上体现出了一个勇于 担当、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者的优秀品质。而今国家正走在复兴之路上,国内面临着改革深 化的困难,国际上竞争日趋紧张,这更需要我们秉承“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像孙先生一样 勇敢地承担起作为一个有良知、有责任的中国人的义务,为国家和民族奉献自己应有的光与 热。(也可以两个观点兼顾回答,但强调答案中必须有自己的表态、对观点的分析、与现实 的联系。) 文言文翻译(注意:为适应高一需要,文章有大量删节) 十多年后,书生为科举考上高的等第,还当到宰相的地位。偶尔一次,他吩咐厨师煮芋 头给他吃,吃了吃,他放下手中的筷子而感叹说:「为什麼从前祝家渡那老人家的芋头是那 麼香,那麼甜呢!」於是就派人去找那渡口边的老夫妇,用车马载他们来。当地郡县的官员 听到这事情之后,都以为老人和宰相有旧交情,纷纷邀请芋老夫妇来见面,和他们行平等 的礼节;芋老人的人也不再到外面当佣工赚钱了。 到京城后,宰相慰劳他们说:「我一直忘不了老人家您以前请的那顿芋头,今天还想再 麻烦您妻子为我煮一次芋头呢!不久,芋老妻煮好芋头端给宰相吃,宰相吃了吃,也放下手 中的筷说:「为什麼从前吃的芋头就那麼香,那麼甜呢!」芋老人向前说:「都是同样的芋头 啊!从前芋头之所以那麼香甜,并不是烹调有什麼两样,而是时势地位改变人的口味啊!从 前(那时候),相公您从郡城出来,走了几十里路,又被雨淋得湿透了,(又饿又冷),吃东 西是不会挑剔的。现在您的厨房多的是精美的食物,又有朝廷当赐的膳食,经常摆设酒席, 陈列食物,那里还吃得出芋头的甘甜呢?(不过),我还是很高兴相公您的改变仅仅止於芋 头而已呢!我的年纪老了,听到的事情实在太多太多了。我村子南边有对贫苦的夫妻,妻子
每天织布纺纱,取水春米,勤苦地帮助丈夫读书;丈夫幸运地考中科举,得到功名后,就宠 爱其他的姬妾,抛弃家里的妻子,以致妻子忧伤过度,郁郁而终。这种情形,就是把他的妻 子看成像芋头一样啊!城东边有甲、乙两名同学,共用一方砚台、一盏灯火,住的地方只有 扇窗户,一张床铺,连早晨起来穿的衣服、鞋子都不分彼此。后来乙先考中及第,进入官 场当了官,听说甲落魄潦倒,还讥笑他,不管他。两人的交情因此断绝了。这种情形,就是 把他的朋友看成像芋头一样了。我更听说过某某谁家的孩子在读书的时候,立志说未来自己 如果得志显达的话,就要廉洁干练如某某古人,就要忠孝如某某古人。可是真的做了官后, 却因为贪污不检点、操守不佳而被罢官。这种情形,就是把他所学的道理看成像芋头一样了 我老人家邻居有家私整,听里头的老师向学生讲述前代(明朝末年)的事情,有将相、卿 相、卿尹、刺史、太守、县令,他们有人腰佩紫绶金印,有人上下轿由仆从折帘撩幔。然 而一且国内发生事变,异族自外入侵,他们往往就下跪叩头,争先后地投降了,竟然把 宗庙、社稷(整个国家)、自己的名誉、君王的荣宠,统统等同於芋头了。这麼说来,世人 由於眼前(的遭遇)而忘掉了过去,那里单单只是一块芋头而已呢!」 老人话没说完,宰相赶紧向他道谢说:「老人家您真是个明白道理的人啊!宰相就优厚地赏赐芋老人, 派人护送他回去,於是芋老人的名声大为显扬 我结尾赞讦说:「芋老人能够在无意中遇到宰相,一见如故,进而和他结绿,真是奇特的事情哪!不 知道宰相如何?能否不愧对老人家的话呢?不过,从他能够不忘怀那顿芋头看来,应该是好过那些连老人 都把他看成像芋头一样的人吧!只是芋老人虽然读过些书,又怎麼擅长说话到这样的地步了吧!难道他真 是名明白道理的人吗?唉!天下道理,有些是达官贵人与读书人所说不出来的,然而乡下老人,粗鄙百姓 却能够说得出来,往往就是这个样子。」
每天织布纺纱,取水舂米,勤苦地帮助丈夫读书;丈夫幸运地考中科举,得到功名后,就宠 爱其他的姬妾,抛弃家里的妻子,以致妻子忧伤过度,郁郁而终。这种情形,就是把他的妻 子看成像芋头一样啊!城东边有甲、乙两名同学,共用一方砚台、一盏灯火,住的地方只有 一扇窗户,一张床铺,连早晨起来穿的衣服、鞋子都不分彼此。后来乙先考中及第,进入官 场当了官,听说甲落魄潦倒,还讥笑他,不管他。两人的交情因此断绝了。这种情形,就是 把他的朋友看成像芋头一样了。我更听说过某某谁家的孩子在读书的时候,立志说未来自己 如果得志显达的话,就要廉洁干练如某某古人,就要忠孝如某某古人。可是真的做了官后, 却因为贪污不检点、操守不佳而被罢官。这种情形,就是把他所学的道理看成像芋头一样了。 我老人家邻居有家私塾,听里头的老师向学生讲述前代(明朝末年)的事情,有将相、卿 相、卿尹、刺史、太守、县令,他们有人腰佩紫绶金印,有人上下轿由仆从折帘撩幔。然 而一旦国内发生事变,异族自外入侵,他们往往就下跪叩头,争先恐后地投降了,竟然把 宗庙、社稷(整个国家)、自己的名誉、君王的荣宠,统统等同於芋头了。这麼说来,世人 由於眼前(的遭遇)而忘掉了过去,那里单单只是一块芋头而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