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12届高三六校联考试题 语文 整理录入:青峰弦月 、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翘楚(qido)精辟(pi)恪守(ke)称心如意(chen) B.供奉(gong)慰藉(jie)充分(fen)安步当车(ddng) C.奇葩(b)刚劲(jng)挑战(tiao)博闻强识(zhi) D.倜傥(tang)巨擘(bb)旖旎(1i)菁菁校园(qing) 1.A[B.供(gang)、分(fen);C.葩(pa)、挑(tiao);D.旎(ni)、菁(j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汽车一进山谷,李雪就感觉进入了另一个世界,青山绿水赏心悦目,眼前景象让人陶 醉,她赶忙从包里拿出相机,一阵猛拍 B.王静也是一个玲珑剔透的人,一经点拔,马上就明白了闻先生的意图,看看闻先生又 看看姜先生,心里还真是羡慕他们的默契。 C.读《论语》,如坐春风,从容优裕,率真处常令人莞尔;读《孟子》,如闻雄辩,犀利 强劲,其势虽“不可御”却难免单调逼人 D.读古诗词要以温情和敬意的态度,以修学好古的精神,含英咀华,发现那摄人心魄的 诗境,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艺术体验。 2.A(赏心悦目:指因欣赏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畅,主语应是人。玲珑剔透:形容器物 精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也形容人聪明伶俐。如坐春风:形容受到良好的教化。含英咀 华:比喻琢磨和领会诗文的要点和精神。)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微博在打破了新闻的定义后,再一次挑战了公共关系学,因为微博是以个人行为替换 了组织行为。 B.如果有人想要了解他的学术观点,自然会去读他的原书,也会把他放在整个时代思想 学术的脉络下来研究 C.如果对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各类杂志、报刊、书籍的生产方式有所了解,就会明白 《学人》作为独立集刊出现的意义 尽管并非所有人都认同这一论断,但阵线俨然步步收缩,偶尔发出的辩驳的声音都退 守在“《易传》是否为孔子所作”的问题上 3.C(“杂志、书籍”不能并列。) 4.依次填入下面空格中最恰当的一组句子是 雨,悒郁而又固执地下着。①,使人想起辽阔的江村,小楼一角,雨声正酣 从窗外望去,朦朦胧胧,仿佛张着纱幕,②,终于跟雨云融合作一处。我又记起故 乡的乌篷船,③ A.①那淙淙的雨声正惹人思绪纷飞:②远山巅宛如一副绝妙的水墨画:③缓缓地移动在 江南水乡 B.①那淙淙的细语正编织着一种幻境:②远山巅宛如一副绝妙的水墨画:③夜雨渐渐地 敲着竹篷,船头水声汩汩 C.①那淙淙的雨声正惹人思绪纷飞;②远山巅水墨画似的逐渐融化:③缓缓地移动在江 南水乡 ①那淙淙的细语正编织着一种幻境:②远山巅水墨画似的逐渐融化;③夜雨渐渐地敲 着竹篷,船头水声汩汇 4.D(第①D句用“细语”呼应后面的“正酣”,用语更形象,“幻境”引出后文;第 ②句用“逐渐”跟后面的“终于”呼应,用词更准确:第③句用“夜雨”开头,符合整个语 段的语境。)
湖南省 2012 届高三六校联考试题 语 文 整理录入:青峰弦月 一、语言文字运用(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翘楚(qiáo) 精辟(pì) 恪守(kè) 称心如意(chèn) B.供奉(gōng) 慰藉(jiè) 充分(fēn) 安步当车(dàng) C.奇葩(bā) 刚劲(jìng) 挑战(tiāo) 博闻强识(zhì) D.倜傥(tǎng) 巨擘(bò) 旖旎(lǐ) 菁菁校园(qīng) 1.A[B.供(gàng)、分(fèn);C.葩(pā)、挑(tiǎo);D.旎(nǐ)、菁(jī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汽车一进山谷,李雪就感觉进入了另一个世界,青山绿水赏心悦目 ....,眼前景象让人陶 醉,她赶忙从包里拿出相机,一阵猛拍。 B.王静也是一个玲珑剔透 ....的人,一经点拔,马上就明白了闻先生的意图,看看闻先生又 看看姜先生,心里还真是羡慕他们的默契。 C.读《论语》,如坐春风 ....,从容优裕,率真处常令人莞尔;读《孟子》,如闻雄辩,犀利 强劲,其势虽“不可御”却难免单调逼人。 D.读古诗词要以温情和敬意的态度,以修学好古的精神,含英咀华 ....,发现那摄人心魄的 诗境,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艺术体验。 2.A(赏心悦目:指因欣赏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畅,主语应是人。玲珑剔透:形容器物 精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也形容人聪明伶俐。如坐春风:形容受到良好的教化。含英咀 华:比喻琢磨和领会诗文的要点和精神。)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微博在打破了新闻的定义后,再一次挑战了公共关系学,因为微博是以个人行为替换 了组织行为。 B.如果有人想要了解他的学术观点,自然会去读他的原书,也会把他放在整个时代思想、 学术的脉络下来研究。 C.如果对上世纪 50 年代以来中国各类杂志、报刊、书籍的生产方式有所了解,就会明白 《学人》作为独立集刊出现的意义。 D.尽管并非所有人都认同这一论断,但阵线俨然步步收缩,偶尔发出的辩驳的声音都退 守在“《易传》是否为孔子所作”的问题上。 3.C(“杂志、书籍”不能并列。) 4.依次填入下面空格中最恰当的一组句子是 雨,悒郁而又固执地下着。 ① ,使人想起辽阔的江村,小楼一角,雨声正酣, 从窗外望去,朦朦胧胧,仿佛张着纱幕, ② ,终于跟雨云融合作一处。我又记起故 乡的乌篷船, ③ 。 A.①那淙淙的雨声正惹人思绪纷飞;②远山巅宛如一副绝妙的水墨画;③缓缓地移动在 江南水乡 B.①那淙淙的细语正编织着一种幻境;②远山巅宛如一副绝妙的水墨画;③夜雨渐渐地 敲着竹篷,船头水声汩汩 C.①那淙淙的雨声正惹人思绪纷飞;②远山巅水墨画似的逐渐融化;③缓缓地移动在江 南水乡 D.①那淙淙的细语正编织着一种幻境;②远山巅水墨画似的逐渐融化;③夜雨渐渐地敲 着竹篷,船头水声汩汩 4.D(第(D 句用“细语”呼应后面的“正酣”,用语更形象,“幻境”引出后文;第 ②句用“逐渐”跟后面的“终于”呼应,用词更准确;第③句用“夜雨”开头,符合整个语 段的语境。)
-、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断句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送夏进士序 龚自珍 乾隆中,大吏有不悦其属员者,上询之,以书生对。上曰:“是胡害?朕亦一书生也 大吏悚服。呜呼,大哉斯言!是其炳六籍、训万祀矣 乾隆年间,高官中有不满意他下属官员的人,皇上问他(为什么不满意),他用下属官 员是个书生来回答。皇上说:“这有什么不好?我也是一个书生呀。”高官恐惧地表示服从。 啊,这话伟大啊!它将光大昌明六经的旨意,教诲千秋万代 嘉庆二十二年春,吾杭夏进士之京师,将铨县令,纡道别余海上。相与语,益进,啐然 愉,谡然清,论三千年史事,意见或合或否,辄哈然以欢。余曰:“是书生,非俗吏。”海 上之人以及乡之人皆曰:“非俗吏!”之京师,京师贵人长者识余者,皆识进士,亦必曰非 俗吏也。 嘉庆二十二年舂天,我们杭州府的夏进土去京师,将要选拔为知县,绕道来上海和我告 别。我和他交谈,觉得他更加长进了,面色温润和悦,神态举止峻挺高洁议论三千年的历 史,两人的看法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他总是笑着,显得欢乐。我说:“这是个书生,不是 平庸的官吏。”上海的人和同乡的人都说:“不是平庸的官吏『他到京师去,京师与我相识 的尊贵人物,都认识夏进士,他们也一定会说夏进土不是平庸的官吏。 虽然,固微窥君,君若惧人之訾其书生者,又若有所讳夫书生者,暴于声音笑貌焉。天 下事,舍书生无可属。真书生又寡,有一于是,而惧人之訾已而讳之耶?且如君者,虽百人 訾之,万人訾之,啮指而自誓不为书生,以喙自卫,哓哓然力辩其非书生,其终能肖俗吏之 所为也哉?为之而不逍愈见其拙思护其贽书生与俗衷两无所据而后。噫!以书生之声 音笑貌,加之以拙,济之以回护,终之以失所据。果尔,则进十之为政也,病矣! 虽然如此,但认真暗暗地观察夏君,夏君像是害怕别人诋毁他是书生,又像是有意隐瞒 自己是个书生,这些心理都表露在言谈神色之间。国家的事,除了书生,无人可以托付。真 正的书生又很少,有一个真正的书生在此,却会害怕别人诋毁自己而避忌书生这个称呼吗? 再说像夏君这样的人,即使有一百个人诋毁他,一万个人诋毁他,他咬着指头发誓不做书生, 以言辞捍卫自己的尊严,极力地辩解他不是书生,难道他最终能够与俗吏的行为相似吗?学 做俗吏却学不像,更加显出他的迂笨,曲意辩护他的笨拙,发展下去,一定会弄得书生和俗 吏二者都不像才罢休。唉!以书生的言辞神态,加上迂笨,再添上曲意袒护,最终失去书生 的本色。要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夏进土治理政事,就糟糕了 新妇三日,知其所自育:新官三日,知其所与。予识进士十年,既庆其禄之及,于吾里 有光,而又恐其信道之不笃,行且一前而一却也。于其行,恭述圣训,以附古者朋友赠行之 新娘子过门三天,可以知道她的德行修养;新官上任三天,可以看岀他的治政主张。我 结识夏进士十年,既庆贺他得到官职,给我们乡里增光,又担心他信仰圣人之道不坚定,行 动上将会前进步又后退一步。在他上任的时候,我恭敬地陈述皇上的教诲,也是附从古代 朋友送行赠言的意思。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其炳六籍、训万祀矣炳:使……光大 B.暴于声音笑貌焉暴:表露 C.其终能肖俗吏之所为也哉肖:与……相似 D.于其行,恭述圣训行:品行 5.D(行:上任。)
二、文言文阅读(22 分。其中。选择题 9 分,每小题 3 分;断句题 3 分;翻译题 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 送夏进士序 龚自珍 乾隆中,大吏有不悦其属员者,上询之,以书生对。上曰:“是胡害?朕亦一书生也。” 大吏悚服。呜呼,大哉斯言!是其炳六籍、训万祀矣。 乾隆年间,高官中有不满意他下属官员的人,皇上问他(为什么不满意),他用下属官 员是个书生来回答。皇上说:“这有什么不好?我也是一个书生呀。”高官恐惧地表示服从。 啊,这话伟大啊!它将光大昌明六经的旨意,教诲千秋万代。 嘉庆二十二年春,吾杭夏进士之京师,将铨县令,纡道别余海上。相与语,益进,啐然 愉,谡然清,论三千年史事,意见或合或否,辄哈然以欢。余曰:“是书生,非俗吏。”海 上之人以及乡之人皆曰:“非俗吏!”之京师,京师贵人长者识余者,皆识进士,亦必曰非 俗吏也。 嘉庆二十二年春天,我们杭州府的夏进士去京师,将要选拔为知县,绕道来上海和我告 别。我和他交谈,觉得他更加长进了,面色温润和悦,神态举止峻挺高洁,议论三千年的历 史,两人的看法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他总是笑着,显得欢乐。我说:“这是个书生,不是 平庸的官吏。”上海的人和同乡的人都说:“不是平庸的官吏!”他到京师去,京师与我相识 的尊贵人物,都认识夏进士,他们也一定会说夏进士不是平庸的官吏。 虽然,固微窥君,君若惧人之訾其书生者,又若有所讳夫书生者,暴于声音笑貌焉。天 下事,舍书生无可属。真书生又寡,有一于是,而惧人之訾已而讳之耶?且如君者,虽百人 訾之,万人訾之,啮指而自誓不为书生,以喙自卫,哓哓然力辩其非书生,其终能肖俗吏之 所为也哉?为之而不肖愈见其拙回护其拙势必书生与俗吏两无所据而后已。噫!以书生之声 音笑貌,加之以拙,济之以回护,终之以失所据。果尔,则进士之为政也,病矣! 虽然如此,但认真暗暗地观察夏君,夏君像是害怕别人诋毁他是书生,又像是有意隐瞒 自己是个书生,这些心理都表露在言谈神色之间。国家的事,除了书生,无人可以托付。真 正的书生又很少,有一个真正的书生在此,却会害怕别人诋毁自己而避忌书生这个称呼吗? 再说像夏君这样的人,即使有一百个人诋毁他,一万个人诋毁他,他咬着指头发誓不做书生, 以言辞捍卫自己的尊严,极力地辩解他不是书生,难道他最终能够与俗吏的行为相似吗?学 做俗吏却学不像,更加显出他的迂笨,曲意辩护他的笨拙,发展下去,一定会弄得书生和俗 吏二者都不像才罢休。唉!以书生的言辞神态,加上迂笨,再添上曲意袒护,最终失去书生 的本色。要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夏进士治理政事,就糟糕了! 新妇三日,知其所自育;新官三日,知其所与。予识进士十年,既庆其禄之及,于吾里 有光,而又恐其信道之不笃,行且一前而一却也。于其行,恭述圣训,以附古者朋友赠行之 义。 新娘子过门三天,可以知道她的德行修养;新官上任三天,可以看出他的治政主张。我 结识夏进士十年,既庆贺他得到官职,给我们乡里增光,又担心他信仰圣人之道不坚定,行 动上将会前进一步又后退一步。在他上任的时候,我恭敬地陈述皇上的教诲,也是附从古代 朋友送行赠言的意思。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其炳六籍、训万祀矣 炳:使……光大 B.暴于声音笑貌焉 暴:表露 C.其终能肖俗吏之所为也哉 肖:与……相似 D.于其行,恭述圣训 行:品行 5.D(行:上任。)
6.下面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朕亦一书生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B.辄哈然以欢木欣欣以向荣 C.君若惧人之訾其书生者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D.终之以失所据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6.C(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A.助词,表判断。B.连词,表修饰。D.助 词,与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 7.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友人将要担任吏职,作者用皇上也自称为书生的事实来鼓励他,要他不为书生的称呼 自卑,不怕嘲笑,保持书生的本色而不要混同于俗吏之流。 B.夏进士被选拔为知县,上任前跟作者和京师的朋友告别,一番言谈过后,作者和京师 的朋友都认为他是一个书生,而不是一个平庸的官吏。 C.作者暗暗地观察夏进士,从他的言谈神色之间发现夏进士像是害怕别人诋毁他是书生, 又像是有意隐瞒自己是个书生,作者对此表示担忧 D.文章中作者对夏进士能得到官职,为乡里增光表示祝贺,同时又担心他信仰圣人之道 不坚定,行动上将会有进有退,所以写文章来鼓励他。 7.B(夏进士是去京师接受吏职,所以“被选拔为知县,上任前和京师的朋友告别”说 法有误,“京师朋友”的话也只是作者的推测。) 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为之而不肖愈见其拙回护其拙势必书生与俗吏两无所据而后已。 8.为之而不肖/愈见其拙/回护其拙/势必书生与俗吏两无所据而后已。(标注正确一处 得1分)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吏有不悦其属员者,上询之,以书生对。(3分) (2)真书生又寡,有一于是,而惧人之訾己而讳之耶?(4分) 9.(1)高官中有不满意他下属官员的人,皇上问他(为什么不满意),他用下属官员是 个书生来回答。(“大吏”“属员”以书生”) (2)真正的书生又很少,有一个真正的书生在此,却会害怕别人诋毁自己而避忌书生 这个称呼吗?(“寡”“于是”“訾”“讳”) (3)要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夏进士治理政事,就糟糕了!(“尔”“为政”“病”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0.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8分) 北陂杏花 王安石 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1)结合诗歌前两句简析“杏花”的形象特点。(3分) (2)诗歌后两句主要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1)诗歌前两句描绘出了杏花花影相映、鲜艳绚丽的形象。(1分)傍水而开的杏花, 妖娆美丽,水中倒影荡漾,树上水下,相映生辉,饱含着浓郁的春意。(2分) (2)后两句主要运用对比的手法,(1分)写杏花宁愿被春风吹落,如雪般落于水上, 也不愿意在南陌被车轮碾作尘土。(2分)作者借此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与高尚的情操, 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陷身污浊。 (2分) 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1)狗吠深巷中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玉露凋伤枫树林, 江间波浪兼天涌,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3)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战国策·荆轲刺秦
6.下面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朕亦一书生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B.辄哈然以.欢 木欣欣以.向荣 C.君若惧人之.訾其书生者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D.终之以失所.据 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6.C(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A.助词,表判断。B.连词,表修饰。D.助 词,与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 7.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友人将要担任吏职,作者用皇上也自称为书生的事实来鼓励他,要他不为书生的称呼 自卑,不怕嘲笑,保持书生的本色而不要混同于俗吏之流。 B.夏进士被选拔为知县,上任前跟作者和京师的朋友告别,一番言谈过后,作者和京师 的朋友都认为他是一个书生,而不是一个平庸的官吏。 C.作者暗暗地观察夏进士,从他的言谈神色之间发现夏进士像是害怕别人诋毁他是书生, 又像是有意隐瞒自己是个书生,作者对此表示担忧。 D.文章中作者对夏进士能得到官职,为乡里增光表示祝贺,同时又担心他信仰圣人之道 不坚定,行动上将会有进有退,所以写文章来鼓励他。 7.B(夏进士是去京师接受吏职,所以“被选拔为知县,上任前和京师的朋友告别”说 法有误,“京师朋友”的话也只是作者的推测。) 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为之而不肖愈见其拙回护其拙势必书生与俗吏两无所据而后已。 8.为之而不肖/愈见其拙/回护其拙/势必书生与俗吏两无所据而后已。(标注正确一处 得 1 分)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大吏有不悦其属员者,上询之,以书生对。(3 分) (2)真书生又寡,有一于是,而惧人之訾己而讳之耶?(4 分) 9.(1)高官中有不满意他下属官员的人,皇上问他(为什么不满意),他用下属官员是 个书生来回答。(“大吏”“属员”以书生”) (2)真正的书生又很少,有一个真正的书生在此,却会害怕别人诋毁自己而避忌书生 这个称呼吗?(“寡”“于是”“訾”“讳”) (3)要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夏进士治理政事,就糟糕了!(“尔”“为政”“病”)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 分) 10.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8 分)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1)结合诗歌前两句简析“杏花”的形象特点。(3 分) (2)诗歌后两句主要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 分) 10.(1)诗歌前两句描绘出了杏花花影相映、鲜艳绚丽的形象。(1 分)傍水而开的杏花, 妖娆美丽,水中倒影荡漾,树上水下,相映生辉,饱含着浓郁的春意。(2 分) (2)后两句主要运用对比的手法,(1 分)写杏花宁愿被春风吹落,如雪般落于水上, 也不愿意在南陌被车轮碾作尘土。(2 分)作者借此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与高尚的情操,宁 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陷身污浊。 (2 分) 11.古诗文默写。(5 分,每空 1 分) (1)狗吠深巷中,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玉露凋伤枫树林, 。江间波浪兼天涌,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3)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 。《战国策·荆轲刺秦 王》
11.(1)鸡鸣桑树颠(2)巫山巫峡气萧森塞上风云接地阴(3)为变黴之声士皆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1分。其中,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要讨论中华诗歌的传承与发展,就必须回答什么是中华诗歌的精神,然后还要回答,这 种精神有没有拓展和变化的问题。 我们从现有标本看到的,是从《诗经》到汉魏时期的古风、乐府这样一些带有先民原初 思维特质的歌咏;看到的是唐宋以来的诗体自觉及形式上的登峰造极。后世的人们,在将早 期汉语固有的声韵和节奏逐步书面化、文本化的同时,渐渐游离了天然的性情流露和生命哀 叹,又被儒道之类的政治文化辖制,成为干年不变的教化工具,即便屡屡岀现反抗栽道、逃 离世俗、解放心灵的冲动,却终归是游戏性质的,在认识上,在精神层面则是宿命论的和停 滞的。古代中国的诗歌,粗朴纯真,感时伤事,但少有对人的意识的深层观照,少有对精神 世界的持续探求 近世白话文运动的副产品之一就是所谓新诗的诞生但这个诞生的过程却至今都不能说 已经结束。就仿佛唐代以后的近体之变,相对于汉魏乐府及更早的诗歌,是又一次诗体的自 觉。“新诗”似乎是一种基于思想浪漫而催化岀的文体的浪漫——胡适、徐志摩、郭沫若这 样一些典型人物大肆铺陈,为情造文,因时事造文,假思想之名造文,自由体翼然展翅。有 人称此处发生了文化的断裂,其实非也。白话文运动也就是汉语的现代化,其功也许可比近 代社会历史运动中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因为只有少数人掌握的书写、表 意系统,被空前地大众化了,文化的神秘与特权色彩被抹去,民主的曙光已经初现。但诗歌 却很快停滞不前,原地踏步,再次脱离了读者大众。原因在于,新诗对体制有解放而无建设, 基于语言的音韵节奏等特质的形式生命,涣散为七零八落的长短句,没有了仼何抑扬抗坠、 顿挫起伏,所谓“内在节奏”的形成也并无章法,诗人们只是率性而为。最重要的是,新文 化运动起初的精神动因——与呼唤民主、科学、自由,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吁求健康国民 性等“五四”精髓共生的思想锐气,在诗歌中不仅未见光大,反而屡被强強的战祸与社会的 癫狂所压制干扰,及至消弭不见了 离开人的尺度,离开对生命的正直与尊严的把握,就会导致精神要素的稀缺,导致精神 探求的迷失、停滞。精神的东西不能继续拓展和变化,主观性的内容不见发育成长,对“人 的认知当然就不会有什么帮助,“新诗”要么成为新的载道工具、宣传工具,要么只能作茧 自缚,渐渐与时代精神隔离,最容易成为新的文化僵尸。百年闻,扔掉了旧式枷锁的新诗人 们,其实仍旧是破衣烂衫,唯有一副看似放浪形骸的奇怪尊容而已。 节选自殷实《语言和谐与价值和谐》 12.下面关于“新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新诗”作为一种自由体的诗歌,其实就是一种基于思想浪漫而催化出的文体的浪漫。 B.新诗没有建设新的体制,而基于语言的音韵节奏等特质的形式生命又遭到破坏。这也 是造成诗歌脱离读者大众的一个原因。 C.新诗诞生以来,那些与“五四”精髓共生的思想锐气就未在新诗中出现过 D.新诗因为离开了人的尺度,离开了对生命的正直与尊严的把握,最后渐渐与时代精神 隔离,成为新的文化僵尸。 12.B(A.原文中有“似乎”;C.原文为“不仅未见光大,反而……不见了”;D.原 文为“要么……要么……
11.(1)鸡鸣桑树颠(2)巫山巫峡气萧森 塞上风云接地阴 (3)为变徵之声 士皆 垂泪涕泣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1 分。其中,选择题 6 分,每小题 3 分;简答题 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4 题。 要讨论中华诗歌的传承与发展,就必须回答什么是中华诗歌的精神,然后还要回答,这 种精神有没有拓展和变化的问题。 我们从现有标本看到的,是从《诗经》到汉魏时期的古风、乐府这样一些带有先民原初 思维特质的歌咏;看到的是唐宋以来的诗体自觉及形式上的登峰造极。后世的人们,在将早 期汉语固有的声韵和节奏逐步书面化、文本化的同时,渐渐游离了天然的性情流露和生命哀 叹,又被儒道之类的政治文化辖制,成为千年不变的教化工具,即便屡屡出现反抗栽道、逃 离世俗、解放心灵的冲动,却终归是游戏性质的,在认识上,在精神层面则是宿命论的和停 滞的。古代中国的诗歌,粗朴纯真,感时伤事,但少有对人的意识的深层观照,少有对精神 世界的持续探求。 近世白话文运动的副产品之一就是所谓新诗的诞生,但这个诞生的过程却至今都不能说 已经结束。就仿佛唐代以后的近体之变,相对于汉魏乐府及更早的诗歌,是又一次诗体的自 觉。“新诗”似乎是一种基于思想浪漫而催化出的文体的浪漫——胡适、徐志摩、郭沫若这 样一些典型人物大肆铺陈,为情造文,因时事造文,假思想之名造文,自由体翼然展翅。有 人称此处发生了文化的断裂,其实非也。白话文运动也就是汉语的现代化,其功也许可比近 代社会历史运动中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因为只有少数人掌握的书写、表 意系统,被空前地大众化了,文化的神秘与特权色彩被抹去,民主的曙光已经初现。但诗歌 却很快停滞不前,原地踏步,再次脱离了读者大众。原因在于,新诗对体制有解放而无建设, 基于语言的音韵节奏等特质的形式生命,涣散为七零八落的长短句,没有了任何抑扬抗坠、 顿挫起伏,所谓“内在节奏”的形成也并无章法,诗人们只是率性而为。最重要的是,新文 化运动起初的精神动因——与呼唤民主、科学、自由,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吁求健康国民 性等“五四”精髓共生的思想锐气,在诗歌中不仅未见光大,反而屡被强强的战祸与社会的 癫狂所压制干扰,及至消弭不见了。 离开人的尺度,离开对生命的正直与尊严的把握,就会导致精神要素的稀缺,导致精神 探求的迷失、停滞。精神的东西不能继续拓展和变化,主观性的内容不见发育成长,对“人” 的认知当然就不会有什么帮助,“新诗”要么成为新的载道工具、宣传工具,要么只能作茧 自缚,渐渐与时代精神隔离,最容易成为新的文化僵尸。百年闻,扔掉了旧式枷锁的新诗人 们,其实仍旧是破衣烂衫,唯有一副看似放浪形骸的奇怪尊容而已。 ——节选自殷实《语言和谐与价值和谐》 12.下面关于“新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新诗”作为一种自由体的诗歌,其实就是一种基于思想浪漫而催化出的文体的浪漫。 B.新诗没有建设新的体制,而基于语言的音韵节奏等特质的形式生命又遭到破坏。这也 是造成诗歌脱离读者大众的一个原因。 C.新诗诞生以来,那些与“五四”精髓共生的思想锐气就未在新诗中出现过。 D.新诗因为离开了人的尺度,离开了对生命的正直与尊严的把握,最后渐渐与时代精神 隔离,成为新的文化僵尸。 12.B(A.原文中有“似乎”;C.原文为“不仅未见光大,反而……不见了”;D.原 文为“要么……要么……”。)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后世的人们在将早期汉语固有的声韵和节奏逐步书面化、文本化的同时,渐渐游离了 天然的性情流露和生命哀叹,这在认识上是宿命论的和停滞的。 B.古代中国的诗歌,虽然粗朴纯真,感时伤事,但因为缺少对人的意识的深层观照,缺 少对精神世界的持续探求,所以影响了后来诗歌的传承和发展 C.在诗歌的形式上,唐宋时期达到了诗歌发展史上登峰造极的地步,而唐代出现的近体 之变,对于汉魏乐府及更早的诗歌来说,是又一次诗体的自觉。 D.因为白话文运动使只有少数人掌握的书写、表意系统,被空前地大众化,抹去了文化 的神秘与特权色彩,所以它的功劳也许可以说等同于戊戌变法。 13.D(A.“认识上是宿命论的和停滞的”指的是“反抗载道、逃离世俗、解放心灵的 冲动”:B.“缺少”对应的原文是“少有”;C.近体之变出现在“唐代以后”。) 14.最后一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新诗人们扔掉了“旧式枷锁”而又仍旧是“破衣烂衫”?(5 分) 14.新诗人们虽然从诗歌被儒道之类的政治文化辖制,成为千年不变的教化工具中解放 出来,(2分) 但是因为离开对生命的正直与尊严的把握而导致精神要素的稀缺,精神探求的迷失、停滞, (2分)而使“新诗”要么成为新的载道工具、宣传工具,要么只能作茧自缚,渐渐与时代 精神隔离,最容易成为新的文化僵尸。(1分)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故园春 柯灵 故乡的三月,是田园诗中最美的段落 桃花笑靥迎人,在溪边山脚,屋前篱落,浓淡得宜,疏密有致,尽你自在流连,尽情欣 赏。不必像上海的摩登才子,老远地跑到香烟缭绕的龙华寺畔,向卖花孩子手中购取,装点 风雅 冬眠的草木好梦初醒,抽芽,生叶,嫩绿新翠,妩媚得像初熟的少女,不似夏天的蓊蓊 郁郁,少妇式的丰容盛髻。 油菜花给遍野铺满黄金,紫云英染得满地姸红,软风里欥送着青草和豌豆花的香气燕 子和黄莺忘忧的歌声… 这大好的阳春景色,对大地的主人却只有一个意义:“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对乡下人 不代表诗情画意,却孕育着梦想和希望。 天寒地裂的严冬过去了。忍饥换冻总算又捱过一年。自春徂秋,辛苦经营的粮食- 那汘水淘洗出来的粒粒珍珠,让地主开着大船下乡,升较斗量,满载而去。咬紧牙齿。勒紧 裤带,度过了缴租的难关,结帐还债的年关,好容易春天姗姗地来了。 谢谢天!现在总算难得让人缓过一口气,脱下破棉袄,赤了膊到暖洋洋的太阳下做活去。 手把锄头,翻泥锄草,一锄一个美梦,巴望来个难得的好年景。虽说惨淡的光景几乎年 不如年,春暖总会给人带来一阵欢悦和松爽 在三月里,日子也会照例显得好过些。“春花”起了:春笋正好上市,豌豆蚕豆开始结 荚,有钱人爱的就是尝新;收过油菜子,小麦开割也就不远。春江水暖,鲜鱼鲜虾正在当令 只要你有功夫下水捕捞。…千瘪的口袋活络些了,但一过春天,就得准备端阳节还债,准 备租牛买肥料,在大毒日头底下去耘田种稻。挖肉补疮,只好顾了眼前再说。 家里有孩子的,便整天被打发到垄头坡上,带-把小剪刀,一只蔑青小篮子,三五结伴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后世的人们在将早期汉语固有的声韵和节奏逐步书面化、文本化的同时,渐渐游离了 天然的性情流露和生命哀叹,这在认识上是宿命论的和停滞的。 B.古代中国的诗歌,虽然粗朴纯真,感时伤事,但因为缺少对人的意识的深层观照,缺 少对精神世界的持续探求,所以影响了后来诗歌的传承和发展。 C.在诗歌的形式上,唐宋时期达到了诗歌发展史上登峰造极的地步,而唐代出现的近体 之变,对于汉魏乐府及更早的诗歌来说,是又一次诗体的自觉。 D.因为白话文运动使只有少数人掌握的书写、表意系统,被空前地大众化,抹去了文化 的神秘与特权色彩,所以它的功劳也许可以说等同于戊戌变法。 13.D(A.“认识上是宿命论的和停滞的”指的是“反抗载道、逃离世俗、解放心灵的 冲动”;B.“缺少”对应的原文是“少有”;C.近体之变出现在“唐代以后”。) 14.最后一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新诗人们扔掉了“旧式枷锁”而又仍旧是“破衣烂衫”?(5 分) 14.新诗人们虽然从诗歌被儒道之类的政治文化辖制,成为千年不变的教化工具中解放 出来,(2 分) 但是因为离开对生命的正直与尊严的把握而导致精神要素的稀缺,精神探求的迷失、停滞, (2 分)而使“新诗”要么成为新的载道工具、宣传工具,要么只能作茧自缚,渐渐与时代 精神隔离,最容易成为新的文化僵尸。(1 分)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8 题。 故园春 柯灵 故乡的三月,是田园诗中最美的段落。 桃花笑靥迎人,在溪边山脚,屋前篱落,浓淡得宜,疏密有致,尽你自在流连,尽情欣 赏。不必像上海的摩登才子,老远地跑到香烟缭绕的龙华寺畔,向卖花孩子手中购取,装点 风雅。 冬眠的草木好梦初醒,抽芽,生叶,嫩绿新翠,妩媚得像初熟的少女,不似夏天的蓊蓊 郁郁,少妇式的丰容盛髻。 油菜花给遍野铺满黄金,紫云英染得满地妍红,软风里吹送着青草和豌豆花的香气,燕 子和黄莺忘忧的歌声…… 这大好的阳春景色,对大地的主人却只有一个意义:“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对乡下人 不代表诗情画意,却孕育着梦想和希望。 天寒地裂的严冬过去了。忍饥换冻总算又捱过一年。自春徂秋,辛苦经营的粮食—— 那汗水淘洗出来的粒粒珍珠..,让地主开着大船下乡,升较斗量,满载而去。咬紧牙齿。勒紧 裤带,度过了缴租的难关,结帐还债的年关,好容易春天姗姗地来了。 谢谢天!现在总算难得让人缓过一口气,脱下破棉袄,赤了膊到暖洋洋的太阳下做活去。 手把锄头,翻泥锄草,一锄一个美梦,巴望来个难得的好年景。虽说惨淡的光景几乎年 不如年,春暖总会给人带来一阵欢悦和松爽。 在三月里,日子也会照例显得好过些。“春花”起了:春笋正好上市,豌豆蚕豆开始结 荚,有钱人爱的就是尝新;收过油菜子,小麦开割也就不远。春江水暖,鲜鱼鲜虾正在当令, 只要你有功夫下水捕捞。……干瘪的口袋活络些了,但一过春天,就得准备端阳节还债,准 备租牛买肥料,在大毒日头底下去耘田种稻。挖肉补疮,只好顾了眼前再说。 家里有孩子的,便整天被打发到垄头坡上,带一把小剪刀,一只蔑青小篮子,三五结伴
坐在绿茸茸的草场上,细心地从野草中间剪荠菜、马兰豆、黄花麦果,或者是到山上去摘松 花,一边劳动,一边唱着顽皮的歌子消遣。 因为大自然的慷慨,这时候田事虽忙,不算太紧,日子也过得比较舒心。一一在我们 乡间。种田人的耐苦胜过老牛、无论你苦到什么地步,只要有口苦饭,便已经心满意足了 地主的生活跟他们差得有多远,他们永远想不到,也不敢想。一—他们认定一切都命中注 定,只好逆来顺受,把指望托付祖宗和神灵。 在三月里,乡间敬神的社戏特别多 按照历年的例规,到时候自会有热心的乡人为首,挨家着户募钱。农民哪怕再穷,也不 会吝惜这份捐献。 演戏那天,村子里便忙忙碌碌,热火朝天。家家户户置办酒肴香烛,乘便祭祖上坟,朝 山进香。午后社戏开场,少不更事的姑娘艘子们,便要趁这一年难得的机会,换上红红绿绿 的土布新衣,端端正正坐到预先用门板搭成的看台上去看戏。但家里的主人主妇,却很少有 能闲适地去看一会戏的,因为他们得小心张罗,迎接客人光降。 镇上的侧主也许会趁扫墓的方便,把上坟船停下来看一看戏,这时候就得赶紧泡好壶 茶,送上瓜子花生,乡间土做的黄花果糕、松花饼;傍晩时再摆开请过祖宗的酒肴。殷勤地 留客款待 夜戏开锣,戏场上照例要比白天热闹得多。来看戏的,大半是附近村庄的闲人,镇上那 些米店、油烛 店、杂货店里的伙计。看过一出开场的“夺头”(全武行),各家的主人便到戏台下去找寻 些熟识的店伙先生,热心地拉到自己家里,在门前早用小桌子摆好菜肴点心,刚坐下,主妇 就送出大壶“三年陈”,在锣鼓声里把客人灌得大醉。 他们用最大的诚心邀客,客人半推半就:“啊喲,老八斤,别拉呵,背心袖子也给拉掉 了『到后却总是大声笑着领了情。这殷勤有点用处,端午下乡收帐时可以略略通融,或者 在交易中沾上一点小便宜 在从前,演戏以外还有迎神赛会。 迎起会来,当然更热闹非凡。我们家乡,三月里的张神会最出名,初五初六,接连两天 的日会夜会,演戏,走浮桥,放焰火,那狂欢的景象,至今梦里依稀。可是这种会至少有七 八年烟消火灭,现在连社戏也听说演得很少。农民的生计一年不如一年,他们虽然还信神佞 佛,但也无力顾及这些了。—今年各处都在举行“新生活运动”提灯会,起先我想,故 乡的张神会也许会借此出迎一次罢?可是没有。只是大地春回,一年一度,依然多情地到茅 檐草庐访问。 春天是使人多幻想,多做梦的。那些忠厚的农民,一年一年地挣扎下来。这时候又像遍 野的姹紫嫣红,编织他们可怜的美梦了。 在三月里,他们是兴奋的,乐观的;一过了三月,他们便要在现实的灾难当中,和生活 作艰辛的搏斗了。 九三四年春 (选自《柯灵》,三联书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2月出版,有删改) 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5分) 1)从字义和情感两个方面,对“那汘水淘洗出来的粒粒珍珠”一句中“珍珠”一词加以
坐在绿茸茸的草场上,细心地从野草中间剪荠菜、马兰豆、黄花麦果,或者是到山上去摘松 花,一边劳动,一边唱着顽皮的歌子消遣。 因为大自然的慷慨,这时候田事虽忙,不算太紧,日子也过得比较舒心。——在我们 乡间。种田人的耐苦胜过老牛、无论你苦到什么地步,只要有口苦饭,便已经心满意足了。 地主的生活跟他们差得有多远,他们永远想不到,也不敢想。——他们认定一切都命中注 定,只好逆来顺受,把指望托付祖宗和神灵。 在三月里,乡间敬神的社戏特别多。 按照历年的例规,到时候自会有热心的乡人为首,挨家着户募钱。农民哪怕再穷,也不 会吝惜这份捐献。 演戏那天,村子里便忙忙碌碌,热火朝天。家家户户置办酒肴香烛,乘便祭祖上坟,朝 山进香。午后社戏开场,少不更事的姑娘艘子们,便要趁这一年难得的机会,换上红红绿绿 的土布新衣,端端正正坐到预先用门板搭成的看台上去看戏。但家里的主人主妇,却很少有 能闲适地去看一会戏的,因为他们得小心张罗,迎接客人光降。 镇上的侧主也许会趁扫墓的方便,把上坟船停下来看一看戏,这时候就得赶紧泡好一壶 茶,送上瓜子花生,乡间土做的黄花果糕、松花饼;傍晚时再摆开请过祖宗的酒肴。殷勤地 留客款待。 夜戏开锣,戏场上照例要比白天热闹得多。来看戏的,大半是附近村庄的闲人,镇上那 些米店、油烛 店、杂货店里的伙计。看过一出开场的“夺头”(全武行),各家的主人便到戏台下去找寻一 些熟识的店伙先生,热心地拉到自己家里,在门前早用小桌子摆好菜肴点心,刚坐下,主妇 就送出大壶“三年陈”,在锣鼓声里把客人灌得大醉。 他们用最大的诚心邀客,客人半推半就:“啊哟,老八斤,别拉呵,背心袖子也给拉掉 了!”到后却总是大声笑着领了情。这殷勤有点用处,端午下乡收帐时可以略略通融,或者 在交易中沾上一点小便宜。 在从前,演戏以外还有迎神赛会。 迎起会来,当然更热闹非凡。我们家乡,三月里的张神会最出名,初五初六,接连两天 的日会夜会,演戏,走浮桥,放焰火,那狂欢的景象,至今梦里依稀。可是这种会至少有七 八年烟消火灭,现在连社戏也听说演得很少。农民的生计一年不如一年,他们虽然还信神佞 佛,但也无力顾及这些了。——今年各处都在举行“新生活运动”提灯会,起先我想,故 乡的张神会也许会借此出迎一次罢?可是没有。只是大地春回,一年一度,依然多情地到茅 檐草庐访问。 春天是使人多幻想,多做梦的。那些忠厚的农民,一年一年地挣扎下来。这时候又像遍 野的姹紫嫣红,编织他们可怜的美梦了。 在三月里,他们是兴奋的,乐观的;一过了三月,他们便要在现实的灾难当中,和生活 作艰辛的搏斗了。 一九三四年春 (选自《柯灵》,三联书店、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0 年 2 月出版,有删改) 15.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5 分) (1)从字义和情感两个方面,对“那汗水淘洗出来的粒粒珍珠”一句中“珍珠”一词加以
分析。(3分) (2)解释“挖肉补疮”一词在文中的含义。(2分) 15.(1)珍珠指粮食,(1分)表现了乡下人(农民)生活的艰辛与对辛苦经营而获得 的粮食的珍视。(2分) (2)生活艰辛的农民在春天一过就借钱租牛、买肥料来耘田种稻,到端午时再还债 (2分) 16.文章多次出现“在三月里”,有什么作用?(5分) 16.反复出现“在三月里”,既照应了文章标题“故园春”,也使文章思路清晰,结构 紧凑。(2分)文章借“在三月里”的多次出现丰富并深化了写作的内容,从自然风光写到 劳动的情形、生活状态与风俗人情,有力地彰显了主题。(3分) 17.作者为什么说“故乡的三月,是田园诗中最美的段落”?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4分) 17.(1)大好阳春,花草树木开放生长,孕育着乡下人的梦想和希望;(2)乡下孩子, 在三月里边劳动,边唱着顽皮的歌子消遣:(3)在春天的劳作,因为大自然的慷慨,春暖给 人带来欢悦和松爽,心满意足:(4)在三月里,乡间的敬神社戏和迎赛神会等活动体现民俗 风情,表现了乡下人苦难艰辛中的兴奋与乐观。 18.文章末尾说“春天是使人多幻想,多做梦的”,作者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谈谈你由此 获得的启示。(6分) 18.(1)姹紫嫣红的春天给人幻想和梦幻,农民面对现实的灾难与艰辛的生活,也能 年一年地兴奋而乐观地挣扎、搏斗,去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结合文本内容加以分析,意 思相近即可)(2)人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不能因现实的磨难、暂时的困难而失去生存的 斗志和生活的希望(生存与发展,是艰难的;但我们不能因为这艰难而失去对美好生活的憧 憬);拥有梦想,能消解人生的苦难。(联系现实人生,言之有理即可) 六、选做题(2小题任选做1题。12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1)被称为“虎妈”的美国耶鲁大学的教授蔡美儿,近日出版的一本名叫《虎妈战歌》 的书在美国引起轰动。该书介绍了她如何管教两个女儿,制定十大戒律,自称“采用咒骂、 威胁、贿赂、利诱等种种高压手段,要求孩子沿着父母为其选择的道路努力”;她骂女儿垃 圾、要求每科成绩拿A、不准看电视、琴练不好就不准吃饭等。被她骂成垃圾、也不准看电 视或有玩伴的长女,17岁的蔡思慧已获哈佛和耶鲁的录取。 2)香港商人萧百佑的口号是“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只要孩子的日常品行 学习成绩不符合他的要求,就会遭到严厉的体罚。他的四个孩子中的三个被北京大学录取, 他叫萧百佑,被称为“中国狼爸”。 (3)某知名教育专家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4)某教育调查机构称,不能吃苦耐劳、不能承受苦难与磨砺,是影响当代青少年的 与成长的重要原因之 请从上述消息中,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12分) 19.答题提示:可以从“教育”“教育者”“受教育者”等角度立论,来发表自己的看 法,言之有理即可。 【评分细则】一类卷(10~12分)能结合新闻素材,从整体上或者任意角度对教育问 题进行评论,观点明确,言之成理,结构完整。二类卷(6~9分)能结合新闻素材,并能 借用素材中的信息对教育问题进行评论,有观点,有理据。三类卷(1~5分)凡属下列任 意一项的,均在此类卷给分:①没有结合新闻素材的;②没有围绕教育问题评论的:③简单 摘抄素材原文的;④没有写成新闻评论的;⑤观点模糊、混乱,不知所云的:⑥篇幅不足 100字的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1)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 孔子对颜渊说:“用我呢,我就去千;不用我,我就隐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这 样吧
分析。(3 分) (2)解释“挖肉补疮”一词在文中的含义。(2 分) 15.(1)珍珠指粮食,(1 分)表现了乡下人(农民)生活的艰辛与对辛苦经营而获得 的粮食的珍视。(2 分) (2)生活艰辛的农民在春天一过就借钱租牛、买肥料来耘田种稻,到端午时再还债。 (2 分) 16.文章多次出现“在三月里”,有什么作用?(5 分) 16.反复出现“在三月里”,既照应了文章标题“故园春”,也使文章思路清晰,结构 紧凑。(2 分)文章借“在三月里”的多次出现丰富并深化了写作的内容,从自然风光写到 劳动的情形、生活状态与风俗人情,有力地彰显了主题。(3 分) 17.作者为什么说“故乡的三月,是田园诗中最美的段落”?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4 分) 17.(1)大好阳春,花草树木开放生长,孕育着乡下人的梦想和希望;(2)乡下孩子, 在三月里边劳动,边唱着顽皮的歌子消遣;(3)在春天的劳作,因为大自然的慷慨,春暖给 人带来欢悦和松爽,心满意足;(4)在三月里,乡间的敬神社戏和迎赛神会等活动体现民俗 风情,表现了乡下人苦难艰辛中的兴奋与乐观。 18.文章末尾说“春天是使人多幻想,多做梦的”,作者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谈谈你由此 获得的启示。(6 分) 18.(1)姹紫嫣红的春天给人幻想和梦幻,农民面对现实的灾难与艰辛的生活,也能一 年一年地兴奋而乐观地挣扎、搏斗,去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结合文本内容加以分析,意 思相近即可)(2)人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不能因现实的磨难、暂时的困难而失去生存的 斗志和生活的希望(生存与发展,是艰难的;但我们不能因为这艰难而失去对美好生活的憧 憬);拥有梦想,能消解人生的苦难。(联系现实人生,言之有理即可) 六、选做题(2 小题任选做 1 题。l2 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1)被称为“虎妈”的美国耶鲁大学的教授蔡美儿,近日出版的一本名叫《虎妈战歌》 的书在美国引起轰动。该书介绍了她如何管教两个女儿,制定十大戒律,自称“采用咒骂、 威胁、贿赂、利诱等种种高压手段,要求孩子沿着父母为其选择的道路努力”;她骂女儿垃 圾、要求每科成绩拿 A、不准看电视、琴练不好就不准吃饭等。被她骂成垃圾、也不准看电 视或有玩伴的长女,17 岁的蔡思慧已获哈佛和耶鲁的录取。 (2)香港商人萧百佑的口号是“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只要孩子的日常品行、 学习成绩不符合他的要求,就会遭到严厉的体罚。他的四个孩子中的三个被北京大学录取, 他叫萧百佑,被称为“中国狼爸”。 (3)某知名教育专家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4)某教育调查机构称,不能吃苦耐劳、不能承受苦难与磨砺,是影响当代青少年的 发展与成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请从上述消息中,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 200 字左右的新闻短评。(12 分) 19.答题提示:可以从“教育”“教育者”“受教育者”等角度立论,来发表自己的看 法,言之有理即可。 【评分细则】一类卷(10~12 分)能结合新闻素材,从整体上或者任意角度对教育问 题进行评论,观点明确,言之成理,结构完整。二类卷(6~9 分)能结合新闻素材,并能 借用素材中的信息对教育问题进行评论,有观点,有理据。三类卷(1~5 分)凡属下列任 意一项的,均在此类卷给分:①没有结合新闻素材的;②没有围绕教育问题评论的;③简单 摘抄素材原文的;④没有写成新闻评论的;⑤观点模糊、混乱,不知所云的;⑥篇幅不足 100 字的。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1)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 孔子对颜渊说:“用我呢,我就去干;不用我,我就隐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这 样吧!
(2)“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夫唯不争,顾无忧。”(老子《道 德经》) 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陈鼓应) (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从上述材料中可看出孔子和老子的观点有什么近似之处?联系实际,就孔子与老子观点 的异或同,谈谈你的看法。200字左右。(12分) 20.(1)孔子的“舍之则藏”体现的是“韬光养晦”的思想;老子的“利万物而不争” 体现的是“谦下不争”的态度。这两者有近似之处。(2分)(2)答题提示:从孔子与老子 观点相同之处或者不同之处展开分析,言之成理即可。(10分) 七、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一鲁迅 根据你的阅读感悟,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2)“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夫唯不争,顾无忧。”(老子《道 德经》) “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陈鼓应) (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从上述材料中可看出孔子和老子的观点有什么近似之处?联系实际,就孔子与老子观点 的异或同,谈谈你的看法。200 字左右。(12 分) 20.(1)孔子的“舍之则藏”体现的是“韬光养晦”的思想;老子的“利万物而不争” 体现的是“谦下不争”的态度。这两者有近似之处。(2 分)(2)答题提示:从孔子与老子 观点相同之处或者不同之处展开分析,言之成理即可。(10 分) 七、写作(60 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鲁迅 根据你的阅读感悟,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