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各地区2009届高三期末语文卷精编 古诗文阅读专题 (湖南省湘渾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四、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1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秋宿湘江遇雨(唐)谭用之 湘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Φ。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干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忐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渔人②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注:①刘琨:《晋书祖逖传》记载过他和祖逖共被同寝,夜间闻鸡起舞的故事。 ②《楚辞渔父》有云:“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日:子非三闾大夫与? 15.在这首诗中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15.抒发了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羁旅湘江的乡思乡愁,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的悲愤抑郁之情。(答对其中的两点即给2分) 诗中运用典故,借景抒情:运用刘琨舞剑的典故,表现作者报国济世的远大抱负:运用 渔人的典故,表现诗人不被理解的悲愤郁闷:借湘江秋雨的苍茫壮阔景色抒发其慷慨不平 之气。(3分) (湖南省雅礼中学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考试) 四、古诗词鉴赏和名句名篇默写(11分) 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忆昔 韦庄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注:韦庄:唐末五代词人。此词作于唐朝末年。 本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全诗是如何表现出这一主题思想的?(5分) 第1页共6页
第 1 页 共 6 页 湖南省各地区 2009 届高三期末语文卷精编 -古诗文阅读专题 (湖南省湘潭市 2008/2009 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四、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1 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 分) 秋宿湘江遇雨 (唐)谭用之 湘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①。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渔人②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注:①刘琨:《晋书·祖逖传》记载过他和祖逖共被同寝,夜间闻鸡起舞的故事。 ②《楚辞·渔父》有云:“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 15.在这首诗中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15.抒发了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羁旅湘江的乡思乡愁,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的悲愤抑郁之情。(答对其中的两点即给 2 分) 诗中运用典故,借景抒情;运用刘琨舞剑的典故,表现作者报国济世的远大抱负;运用 渔人的典故,表现诗人不被理解的悲愤郁闷;借湘江秋雨的苍茫壮阔景色抒发其慷慨不平 之气。(3 分) (湖南省雅礼中学 2008/2009 学年度高三期末考试) 四、古诗词鉴赏和名句名篇默写(11 分) 1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 分) 忆 昔 韦 庄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注:韦庄:唐末五代词人。此词作于唐朝末年。 本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全诗是如何表现出这一主题思想的?(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答案:本诗批判了上层统治阶级醉生梦死、竟巡奢靡的生活,抒发了他对社稷倾 危的感叹。(2分)全诗以“昔年”领起,前六句紧扣题旨“忆”字,描绘昔日繁华景象(2 分)。末联一跌,顿起波瀾,发为变微之音,结出无限感慨。(1分) (湖南省师大附中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考考试第四次月考) 四、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2分) 15.阅读下面的宋词,按照要求完成赏析。(6分) 浣溪沙 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睛池馆燕争泥。沈郎①多痢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问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注】①沈郎:沈约,南朝名相、诗人,多病。这里是词人自比。 阅读全词,简要赏析“沈郎”形象。 15,“磊郎”形象是词人自我形象,苏轼以多病的南朝名相沈约自比,含有深意:(1分)面 对生机勃勃的盎然春意,词人叹己“多病’’而至弱不胜衣,含有身世浮沉之感:(2分) 借鸿雁,鹧鸪的意象,在忧伤中表达了对故旧亲友的挂念:(1分)将落花比知己,暗示 命运的沉沦,表达情怀的寂寞。(2分) (湖南省普通高中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模拟考考试)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 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 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 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森幽暗,似乎显得阴冷。ˉ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 山中孤静幽寂的景象(意境)。 (湖南省衡阳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联合考试) 四、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2分) 第2页共6页
第 2 页 共 6 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答案:本诗批判了上层统治阶级醉生梦死、竞逐奢靡的生活,抒发了他对社稷倾 危的感叹。(2 分)全诗以“昔年”领起,前六句紧扣题旨“忆”字,描绘昔日繁华景象(2 分)。末联一跌,顿起波澜,发为变徵之音,结出无限感慨。(1 分) (湖南省师大附中 2008/2009 学年度高三期末考考试-第四次月考) 四、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2 分) 15.阅读下面的宋词,按照要求完成赏析。(6 分) 浣溪沙 苏 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睛池馆燕争泥。沈郎①多痢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问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注】①沈郎:沈约,南朝名相、诗人,多病。这里是词人自比。 阅读全词,简要赏析“沈郎”形象。 15,“磊郎”形象是词人自我形象,苏轼以多病的南朝名相沈约自比,含有深意;(1 分)面 对生机勃勃的盎然春意,词人叹己“多病’’而至弱不胜衣,含有身世浮沉之感;(2 分) 借鸿雁,鹧鸪的意象,在忧伤中表达了对故旧亲友的挂念;(1 分)将落花比知己,暗示 命运的沉沦,表达情怀的寂寞。(2 分) (湖南省普通高中 2008/2009 学年度高三期末模拟考考试) 14.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分)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 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分)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 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 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森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 山中孤静幽寂的景象(意境)。 (湖南省衡阳市 2008/2009 学年度高三联合考试) 四、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2 分)
15.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野步 野步 周密(宋) 赵翼(清)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2分) 答: (2)这两首诗的三、四句都重点运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 请作简要赏析。(3分) 答 四、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1分) 15、(1)第一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第二 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2分) (2)两首诗三、四句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借景抒情也可):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 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岀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如醉形态, 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和盘托出;赵诗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个“管闲事” 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一年年秋风吹走了一年年时光,它撩起人的种种愁绪, 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老之将至之感形象地表达出来。(3分) 四、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1人) (湖南省2008/2009学年度高三高考模拟题) 15.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5分)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颖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②。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注释】①次……韵:依次用所和诗的韵作诗,也称为步韵。欧公:指欧阳修。西湖 此指安徽阜阳西三里的西湖,为颍河合诸水汇流处,欧阳候任颍州(治所在阜阳)知州 时多有题咏西湖之作。本词作于宋哲宗元沾六年(公元1091年),时苏轼以龙图阁学出 任颍州知州。②三五:指阴历十五日。二八:指阴历十六日。 此词处处写思念,却不提思念一词:主旨在评议,却不露议的痕迹。请简析上片如 何表现“思翁”,下片如何表现“识翁”的 第3页共6页
第 3 页 共 6 页 15.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5 分) 野 步 野 步 周密(宋) 赵翼(清)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诗的三、四句都重点运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 请作简要赏析。(3 分)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1 分) 15 .⑴第一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第二 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2 分) ⑵两首诗三、四句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借景抒情也可):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 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如醉形态, 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和盘托出;赵诗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个“管闲事” 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一年年秋风吹走了一年年时光,它撩起人的种种愁绪, 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老之将至之感形象地表达出来。(3 分) 四、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1 人) (湖南省 2008/2009 学年度高三高考模拟题) 15.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5 分)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①) 苏轼 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颖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②。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注释】①次……韵:依次用所和诗的韵作诗,也称为步韵。欧公:指欧阳修。西湖: 此指安徽阜阳西三里的西湖,为颍河合诸水汇流处,欧阳候任颍州(治所在阜阳)知州 时多有题咏西湖之作。本词作于宋哲宗元沾六年(公元 1091 年),时苏轼以龙图阁学出 任颍州知州。②三五:指阴历十五日。二八:指阴历十六日。 此词处处写思念,却不提思念一词;主旨在评议,却不露议的痕迹。请简析上片如 何表现“思翁”,下片如何表现“识翁”的
答 15.(1)上片着重写“思翁”。触景生情,融情于景。①水涨水落,水流有声,这本是自然 现象,但词人却说水声潺潺是颍河在幽咽悲切,这是由于他当时沉浸在怀念恩师欧阳修 的思绪中。开篇移情于景,使颍河人格化了。②苏轼推算,他这次来颍州,上距欧公知 颍州已四十三年了,歌女们仍传唱欧公之作,足见“颍人思公”。这不光是思其文采风 流,更重要的是思其为政“宽简而不扰民”。(答对一点给2分) (2)下片着重写“识翁”。以景结情,含蓄深沉。①西湖月“识翁”,因为月之高洁暗合 欧公“不汲汲于富贵”的品格。②苏子“识翁”,融合子早年知遇之恩,师生之谊,政 见之相投,诗酒之欢会,尤其是对欧公政事道德文章之钦服种种情事。③苏子和月“同” “识翁”,是说他和明月一样是欧公的知音,将永远追踪欧公崇高的步履。(答对一点给 2分,答对两点给3分) (湖南省长沙一中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考-第五次月考) 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5分) 郡圃舂晚 韩琦 溶溶春水满方塘,栏槛风微落蕊香。 尽日杨花飞又歇,有时林鸟见还藏 沉疴不为闲来减,流景知从静处长。 欲战万愁无酒力,可堪三月去堂堂。 注:①韩琦生以天下为己任,这是诗人晚年闲置相州时的作品。②堂堂:公然地。毫 无顾及地。 (1)诗的颌联中“又”“还”有何表达作用?(2分) 答 (2)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诗人“愁”的内涵。(3分) 15.(1)前以“尽日”有时”加以修饰,紧扣诗句中的“闲”字,表现景物的不断重 复、单调可厌,(1分表达出诗人心境的烦闷、孤寂。(1分)(或答:“又”、“还”,表现花 第4页共6页
第 4 页 共 6 页 答: 15.(1)上片着重写“思翁”。触景生情,融情于景。①水涨水落,水流有声,这本是自然 现象,但词人却说水声潺潺是颍河在幽咽悲切,这是由于他当时沉浸在怀念恩师欧阳修 的思绪中。开篇移情于景,使颍河人格化了。②苏轼推算,他这次来颍州,上距欧公知 颍州已四十三年了,歌女们仍传唱欧公之作,足见“颍人思公”。这不光是思其文采风 流,更重要的是思其为政“宽简而不扰民”。(答对一点给 2 分) (2)下片着重写“识翁”。以景结情,含蓄深沉。①西湖月“识翁”,因为月之高洁暗合 欧公“不汲汲于富贵”的品格。②苏子“识翁”,融合子早年知遇之恩,师生之谊,政 见之相投,诗酒之欢会,尤其是对欧公政事道德文章之钦服种种情事。③苏子和月“同” “识翁”,是说他和明月一样是欧公的知音,将永远追踪欧公崇高的步履。(答对一点给 2 分,答对两点给 3 分) (湖南省长沙一中 2008/2009 学年度高三期末考-第五次月考) 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5 分) 郡圃舂晚 韩琦① 溶溶春水满方塘,栏槛风微落蕊香。 尽日杨花飞又歇,有时林鸟见还藏。 沉疴不为闲来减,流景知从静处长。 欲战万愁无酒力,可堪三月去②堂堂。 注:①韩琦一生以天下为己任,这是诗人晚年闲置相州时的作品。②堂堂:公然地。毫 无顾及地。 (1)诗的颔联中“又”“还”有何表达作用?(2 分) 答: (2)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诗人“愁”的内涵。(3 分) 答: 15.(1)前以“尽日””有时”加以修饰,紧扣诗句中的“闲”字,表现景物的不断重 复、单调可厌,(1 分)表达出诗人心境的烦闷、孤寂。(1 分)(或答:“又”、“还”,表现花
鸟由飞而歇,先见后藏,突出了景物的衰飒、寂寞,体现了诗人心境的烦闷、孤寂。) (2)春水满塘,春花坠地,浩荡春光正堂堂逝去,有伤春之愁;(1分)诗人桑榆晚景, 因病戒酒,终日闲置,是一种难耐的折磨。(2分) (湖南省邵东一中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考-第五次月考) 四、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1分) 1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5分) 霜天晓角 题采石蛾眉亭 南宋韩元吉 倚天绝壁,直下江干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 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 注:采石,即采石矾,在今安徽省当涂县附近,古代历来是防守长江的要地,南宋时,宋.金 交界的军事重地。韩元吉,时任吏部尚书,主战派 (1)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令,作者将夹江对峙的二梁山比作“两蛾”。请根据上下文简析“天 际两蛾凝黛”中“凝”字运用的妙处。(2分) (2)虚实结合是这首词的特色,请就这一特色赏析“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3分) 15.(1)“凝”字(与“蹙”同义)是紧锁双眉的意思,它形象生动地写出山也像人一样, 因中原沦陷,而愁苦凝眉的形态特征(1分),从而非常精妙传神地表达了诗人自己有志不 能报国的无限忧虑与激愤(1分)。(意思相同即可) (2)答案:“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一句既写了天近傍晚.风鼓潮势.潮助风威的 景象(1分),又写了在朦胧之际,仿佛听到了边关苍凉悲壮的笛声(1分)。这样由实到 虚.半实半虚.虚实结合的写法,融情于景,巧妙地将眼前之景和诗人心中的故国之情有机 地糅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理想无法实现的忧虑与激愤之情(1分) 或理解为“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一句写天近傍晩.风鼓潮势.潮助风威,酒醒之际又闻 边关苍凉悲壮的笛声之实景(1分),以虚实结合的写法,巧妙地将眼前之景和诗人心中的 故国之情有机地糅合在一起,融情于景(1分),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理想无法实现 的忧虑与激愤之情。(1分) 第5页共6页
第 5 页 共 6 页 鸟由飞而歇,先见后藏,突出了景物的衰飒、寂寞,体现了诗人心境的烦闷、孤寂。) (2)春水满塘,春花坠地,浩荡春光正堂堂逝去,有伤春之愁;(1 分)诗人桑榆晚景, 因病戒酒,终日闲置,是一种难耐的折磨。(2 分) (湖南省邵东一中 2008/2009 学年度高三期末考-第五次月考) 四、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1 分) 1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5 分) 霜 天 晓 角 题采石蛾眉亭 南宋 韩元吉 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 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 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 注:采石,即采石矾,在今安徽省当涂县附近,古代历来是防守长江的要地,南宋时,宋.金 交界的军事重地。韩元吉,时任吏部尚书,主战派。 (1) 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令,作者将夹江对峙的二梁山比作“两蛾”。请根据上下文简析“天 际两蛾凝黛”中“凝”字运用的妙处。 (2 分) (2)虚实结合是这首词的特色,请就这一特色赏析“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3 分) 15.(1) “凝”字(与“蹙”同义)是紧锁双眉的意思,它形象生动地写出山也像人一样, 因中原沦陷,而愁苦凝眉的形态特征(1 分),从而非常精妙传神地表达了诗人自己有志不 能报国的无限忧虑与激愤(1 分)。(意思相同即可) (2)答案:“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一句既写了天近傍晚.风鼓潮势.潮助风威的 景象(1 分),又写了在朦胧之际,仿佛听到了边关苍凉悲壮的笛声(1 分)。这样由实到 虚.半实半虚.虚实结合的写法,融情于景,巧妙地将眼前之景和诗人心中的故国之情有机 地糅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理想无法实现的忧虑与激愤之情(1 分)。 或理解为“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一句写天近傍晚.风鼓潮势.潮助风威,酒醒之际又闻 边关苍凉悲壮的笛声之实景(1分),以虚实结合的写法,巧妙地将眼前之景和诗人心中的 故国之情有机地糅合在一起,融情于景(1分),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理想无法实现 的忧虑与激愤之情。(1分)
第6页共6页
第 6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