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两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史记》、司马迁和孙膑 2、对照注释,能解释重点词语,直译课文。 3、掌握课文中词类活用的现象。 4、归纳写作特色,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简介《史记》、司马迁 3、听录音,学生轻轻的跟读,扫清文字障碍。 4、疏通、翻译课文, (1)要求学生重点掌握下列句中的词义。 ①齐使田忌将而往:将,带兵 去韩而归:去,离开。 ③齐军既已过而西矣:西,向西行。 ⑨素悍勇而轻齐:素,向来;轻,轻视 ⑤齐号为怯:号,扬言,这里是伪装之义。 ⑥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趣,通“趋”,追逐:蹶,使……受挫。 我固知齐军怯:固,本来 ③士卒亡者过半矣:亡,逃跑。 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轻锐,轻装精锐的部队。 ⑥孙子度其行:度,估计 ①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斫,砍削 期日:期,约定 0乃钻火烛之:烛,照亮。 ④魏军大乱相失:相,表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 ⑥齐因乘胜尽破齐军:因,于是 ⑥孙膑以此名显天下:显,显扬,传扬。 (2)指导学生完成文后练习二、三中的部分练习,巩固有关词类活用和通 假字现象的知识,提高辨析能力。 (3)学生分小组口译课文。 (4)抽学生进行口译课文。 5、讨论分析课文内容
《史记两则》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史记》、司马迁和孙膑。 2、对照注释,能解释重点词语,直译课文。 3、掌握课文中词类活用的现象。 4、归纳写作特色,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简介《史记》、司马迁。 3、听录音,学生轻轻的跟读,扫清文字障碍。 4、疏通、翻译课文。 (1)要求学生重点掌握下列句中的词义。 ○1 齐使田忌将而往:将,带兵。 ○2 去韩而归:去,离开。 ○3 齐军既已过而西矣:西,向西行。 ○4 素悍勇而轻齐:素,向来;轻,轻视。 ○5 齐号为怯:号,扬言,这里是伪装之义。 ○6 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趣,通“趋”,追逐;蹶,使……受挫。 ○7 我固知齐军怯:固,本来。 ○8 士卒亡者过半矣:亡,逃跑。 ○9 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轻锐,轻装精锐的部队。 ○10 孙子度其行:度,估计。 ○11 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斫,砍削。 ○12 期日:期,约定。 ○13 乃钻火烛之:烛,照亮。 ○14 魏军大乱相失:相,表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 ○15 齐因乘胜尽破齐军:因,于是。 ○16 孙膑以此名显天下:显,显扬,传扬。 (2)指导学生完成文后练习二、三中的部分练习,巩固有关词类活用和通 假字现象的知识,提高辨析能力。 (3)学生分小组口译课文。 (4)抽学生进行口译课文。 5、讨论分析课文内容
(1)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2)请学生用最简洁的语言概述故事内容。 孙膑用减灶之计,在马陵道胜庞涓。) (3)讨论分析人物性格 孙膑:足智多谋,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具体表现在:在马陵道之战 中,孙膑洞悉敌军弱点,故作假想,巧设伏兵,造成庞涓错觉,诱敌就范 战而胜之。 庞涓:骄傲自大。具体表现在:当他看到孙膑设计的假象时,即轻 易大喜,还自得的说:“我固知齐军怯”。 写孙膑的同时写庞涓,则是为了用对比衬托的手法来表现人物性格。文 中用庞涓的钻火、烛读、自刭来反衬孙膑的智谋过人 6、讨论写作特色。 思考: (1)文章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为什么? (2)孙膑向田忌提出“减灶之计”,为何只说其然,而这所以然却是借 庞涓之口说出来的,这体现了文章在语言上的什么特色? (3)齐读课文,再次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 7、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完成文后练习六。 (3)补充练习 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答案见括号) 韩告急于齐(向) 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在) 乃斫大树而书之曰(使……露白)(写) 见自书(树白)(字) 齐使田忌将而往(带兵) 齐威王欲将孙膑(使…成为将领) 魏将庞涓闻之(这件事) 彼三晋之兵(的) 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他们,指齐军)
(1)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2)请学生用最简洁的语言概述故事内容。 (孙膑用减灶之计,在马陵道胜庞涓。) (3)讨论分析人物性格。 孙膑:足智多谋,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具体表现在:在马陵道之战 中,孙膑洞悉敌军弱点,故作假想,巧设伏兵,造成庞涓错觉,诱敌就范, 战而胜之。 庞涓:骄傲自大。具体表现在:当他看到孙膑设计的假象时,即轻 易大喜,还自得的说:“我固知齐军怯”。 写孙膑的同时写庞涓,则是为了用对比衬托的手法来表现人物性格。文 中用庞涓的钻火、烛读、自刭来反衬孙膑的智谋过人。 6、讨论写作特色。 思考: (1)文章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为什么? (2)孙膑向田忌提出“减灶之计”,为何只说其然,而这所以然却是借 庞涓之口说出来的,这体现了文章在语言上的什么特色? (3)齐读课文,再次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 7、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完成文后练习六。 (3)补充练习 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答案见括号) 韩告急于齐(向) 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在) 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使……露白)(写) 见白书(树白)(字) 齐使田忌将而往(带兵) 齐威王欲将孙膑(使……成为将领) 魏将庞涓闻之(这件事) 彼三晋之兵(的) 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他们,指齐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注释,翻译课文。 2、能辨析课文中词类活用现象和省略句。 3、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 4、归纳写作特色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学生自读课文,根据课文注释,初步扫清文字障碍。 3、学生齐读课文 4、疏通文句,翻译课文 重点: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及古汉语特殊句式中省略成 分的现象 5、分析课文内容 (1)请学生口述故事梗概。 (2)分析人物性格。思考 ①故事写的错落有致,作者是分为哪三个层次来写的? 从中可以看出张良具有怎样的思想性格? ②老人为什么说“孺子,可教矣”?此句在文中有何作 用: ③张良赴老人之约共几次,结果如何?从中又可看出张 良怎样的品质? ④老人在前两次约会后都说:“后五日早会!”用意何在? 6、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 7、布置作业。 (1)完成文后练习六。 (2)完成语段训练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根据注释,翻译课文。 2、能辨析课文中词类活用现象和省略句。 3、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 4、归纳写作特色。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学生自读课文,根据课文注释,初步扫清文字障碍。 3、学生齐读课文。 4、疏通文句,翻译课文。 重点: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及古汉语特殊句式中省略成 分的现象。 5、分析课文内容。 (1)请学生口述故事梗概。 (2)分析人物性格。思考: ○1 故事写的错落有致,作者是分为哪三个层次来写的? 从中可以看出张良具有怎样的思想性格? ○2 老人为什么说“孺子,可教矣”?此句在文中有何作 用? ○3 张良赴老人之约共几次,结果如何?从中又可看出张 良怎样的品质? ○4 老人在前两次约会后都说:“后五日早会!”用意何在? 6、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 7、布置作业。 (1)完成文后练习六。 (2)完成语段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