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18.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新课导入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国 代有一位著名的史学家叫顾颉刚,他幼年读的书多,并且读书 时就不肯盲从前人之说,敢于提出疑问。有一次,他看见一个饭 碗,上面画着许多小孩,有的放纸鸢,有的舞龙灯,有的点爆竹 题为《百子图》。他知道文王有100个儿子,以为这一幅图画的是 文王的家庭,就想考证下文王的儿子。他从常见的书中只得到 武王、周公等几个人。他很奇怪,为什么这样一个名人几子竞如 此难考证。后来才知道文主百子说是从《诗经》中来,只是二种 谀颂之词,并非实事。这就是做学问。我们在学习中要心存疑问 勇于提问,不耻下问,随时反问,善于提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 自己的学识水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顾先生的一篇议论文 怀疑与学问》
新课导入 古人云: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我国 当代有一位著名的史学家叫顾颉刚,他幼年读的书多,并且读书 时就不肯盲从前人之说,敢于提出疑问。有一次,他看见一个饭 碗,上面画着许多小孩,有的放纸鸢,有的舞龙灯,有的点爆竹, 题为《百子图》。他知道文王有100个儿子,以为这一幅图画的是 文王的家庭,就想考证一下文王的儿子。他从常见的书中只得到 武王、周公等几个人。他很奇怪,为什么这样一个名人儿子竟如 此难考证。后来才知道文王百子说是从《诗经》中来,只是一种 谀颂之词,并非实事。这就是做学问。我们在学习中要心存疑问, 勇于提问,不耻下问,随时反问,善于提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 自己的学识水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顾先生的一篇议论文—— 《怀疑与学问》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3-1980),历史学家,江苏苏州人。原名诵坤 字铭坚,是现代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 俗学的开创者。是中国近代学术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学 者。“解放前,日本学者,特别是名牌大学如东京、京都、帝大 教授,都看不起中国学者,惟对于顾颉刚先生和陈垣先生,则推 崇备至。编有《古史辨》、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 编》等
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3—1980),历史学家,江苏苏州人。原名诵坤, 字铭坚,是现代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 俗学的开创者。是中国近代学术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学 者。 “解放前,日本学者,特别是名牌大学如东京、京都、帝大 教授,都看不起中国学者,惟对于顾颉刚先生和陈垣先生,则推 崇备至 。编有《古史辨》、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 编》等
检查预习 1字音 程颐(y)譬如(pi)腐草为萤(ying) 虚妄(wang)盲从(mang)停滞(zhi)
检查预习 1.字音 程颐(yí) 譬如(pì) 腐草为萤(yíng) 虚妄(wàng) 盲从(máng) 停滞(zhì)
2词义 腐草为萤:语出《礼记月令》,意思是腐草能化为萤火虫。 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指一些不着边际的,不可捉摸的事物 不攻自破:不用攻击就自动破灭,形容情节、论点虚谬,经不起反 驳、攻击。 尽信书不如无书:语出《孟子尽心下》。原指完全相信《尚书》 倒不如没有《尚书》,后用以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辨伪去妄:要善于辨别,分清真假。 流俗: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盲从:盲目地附和随从。 墨守:固执拘泥,不会变通。 停滞: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进行或发展
2.词义 腐草为萤:语出《礼记·月令》,意思是腐草能化为萤火虫。 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指一些不着边际的,不可捉摸的事物。 不攻自破:不用攻击就自动破灭,形容情节、论点虚谬,经不起反 驳、攻击。 尽信书不如无书:语出《孟子·尽心下》。原指完全相信《尚书》, 倒不如没有《尚书》,后用以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辨伪去妄:要善于辨别,分清真假。 流俗: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盲从:盲目地附和随从。 墨守:固执拘泥,不会变通。 停滞: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进行或发展
整体感知 1第1、2段提出了文章的总论点,这个总论点是什 么? 2引用学者的名言以提出论点,这种写法有什么好 处? 3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了哪几个分论点? 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 4梳理课文结构
整体感知 1.第1、2段提出了文章的总论点,这个总论点是什 么? 2.引用学者的名言以提出论点,这种写法有什么好 处? 3.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了哪几个分论点? 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 4.梳理课文结构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一一突破难点 1作者论述第一个分论点时,分了哪几个层次? 2第3段在文章中起到哪些作用? 3第4段可以分三层意思,是哪三层? 4第5段和第4段同是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为 什么写了第4段还写第5段,是否可以去掉第5段?两 段的内容有何相异? 5作者在论述第二个分论点时,是按怎样的思路进行 的?
合作探究——突破难点 1.作者论述第一个分论点时,分了哪几个层次? 2.第3段在文章中起到哪些作用? 3.第4段可以分三层意思,是哪三层? 4.第5段和第4段同是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为 什么写了第4段还写第5段,是否可以去掉第5段?两 段的内容有何相异? 5.作者在论述第二个分论点时,是按怎样的思路进行 的?
合作探究一一论证方法 1找出文中所用的举例论证,并说说其作用。 2找出文中所用的道理论证,并说说其作用。 3找出文中的对比论证
合作探究——论证方法 1.找出文中所用的举例论证,并说说其作用。 2.找出文中所用的道理论证,并说说其作用。 3.找出文中的对比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