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长沙理工大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授课教案(2020)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X,文档页数:15,文件大小:53.98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X)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授课教案 刘保国 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0年1月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授 课 教 案 刘保国 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0 年 1 月

一、课程基本信后 课程编号:G1211001中文名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程性质:必修 课程类型:公共课 授课类型:理论课 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 二、课程地位 教学对象:全校硕士研究生各班 1.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提高 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2.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科学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其正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基本国情,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 3.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从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进一步明确只有 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的科学道理。 4.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增强学生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自觉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前置课程: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 三、教材及参考文献 教材:本书编写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高等教有出版社2018年版。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1、2、3、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 (2)《邓小平文选》第1、2、3卷,人民出版社,1994、1993年 (3)《江泽民文选》第1、2、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 (4)《胡锦涛文选》第1、2、3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 (5)《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年。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2卷,外文出版社,2018、2017年。 (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 年。 (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学习出版社,2018年 四、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2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G1211001 中文名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程性质: 必修 课程类型: 公共课 授课类型: 理论课 学时/学分:36 学时,2 学分 二、课程地位 教学对象:全校硕士研究生各班 1.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提高 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2.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科学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真正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基本国情,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 3.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从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进一步明确只有 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的科学道理。 4.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增强学生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自觉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前置课程: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 三、教材及参考文献 教材:本书编写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 年版。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 1、2、3、4 卷,人民出版社,1991 年。 (2)《邓小平文选》第 1、2、3 卷,人民出版社,1994、1993 年。 (3)《江泽民文选》第 1、2、3 卷,人民出版社,2006 年。 (4)《胡锦涛文选》第 1、2、3 卷,人民出版社,2016 年。 (5)《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 年版)》,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年。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1、2 卷,外文出版社,2018、2017 年。 (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 年。 (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学习出版社,2018 年 四、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1.教学要求 按照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要求,本课程在导 论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进行一般介绍,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重点闸释。在教学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个方面建设的具体 理论和制度进行重点介绍,帮助硕士研究生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成果、理论成果、 制度成果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注意吸收和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 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决策部署,力求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脉络,引导 和帮助硕士研究生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2.教学内容 导论 第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一、新时代的主要内涵和重大意义 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三、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二章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二、务力完成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三、新时代的战略安排 第三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制度 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三、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政革 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五、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第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与制度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三、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 四、全面依法治国 第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与制度 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第六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制度

3 1.教学要求 按照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要求,本课程在导 论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进行一般介绍,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重点阐释。在教学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个方面建设的具体 理论和制度进行重点介绍,帮助硕士研究生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成果、理论成果、 制度成果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注意吸收和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 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决策部署,力求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脉络,引导 和帮助硕士研究生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2.教学内容 导论 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一、新时代的主要内涵和重大意义 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三、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二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二、努力完成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三、新时代的战略安排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制度 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三、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五、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与制度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三、 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 四、 全面依法治国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与制度 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制度

二、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四、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第七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一、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制度 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三、建设美丽中国 第八章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当代中国同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二、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三、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九章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与全面从严治党 一、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依据与制度安排 二、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 三、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3.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 1机 教学时数 授 研讨 与 课程内容 第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第二章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第三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第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第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第六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第七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2 4 第八章和平发展道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2 A 第九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执政党建设 4 合计

4 二、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四、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一、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制度 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三、建设美丽中国 第八章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当代中国同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二、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三、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九章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与全面从严治党 一、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依据与制度安排 二、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 三、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3.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 教学时数 课程内容 授 课 研 讨 课 上 机 与 实 验 小 计 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2 2 4 第二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2 2 4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2 2 4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2 2 4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2 2 4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2 2 4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2 2 4 第八章 和平发展道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2 2 4 第九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执政党建设 2 2 4 合计 18 18 36

五、考核方式 考核的方式:平时考核(30%、期末笔试(70%)。 六、教学内容设计 第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社会主要矛盾的变 化、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 2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3.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矛盾的变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经过长期务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作出这 个重大政治判断,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 生的历史性变革的必然结果,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也是党团结带领人民开 创光明未来的必然要求。这个重大政治论断,为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提供了理论依据,进 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有利于进一步统 一思想、凝聚力量,在新的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 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使理论创新有了很大 的提升,达到了新的水平、新的境界。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产生了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新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深化了对共产党 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改革、 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等方方面面,形成了一个内容丰富又相互联系的整体,是我 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通十分 丰富,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概括的“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 三、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5 五、考核方式 考核的方式:平时考核(30%)、期末笔试(70%)。 六、教学内容设计 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社会主要矛盾的变 化、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 2.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3.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矛盾的变化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 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作出这 个重大政治判断,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 生的历史性变革的必然结果,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也是党团结带领人民开 创光明未来的必然要求。这个重大政治论断,为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提供了理论依据,进 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有利于进一步统 一思想、凝聚力量,在新的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一 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使理论创新有了很大 的提升,达到了新的水平、新的境界。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产生了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新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深化了对共产党 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改革、 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等方方面面,形成了一个内容丰富又相互联系的整体,是我 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十分 丰富,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概括的“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 三、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己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 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变化不仅是巨大的,也是极为深刻的,要求我们在继续 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 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补会全面讲步 四、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 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国目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80%左右, 按国家和独立经济体排位,大体处在世界中列,在创新能力、产业层次、公共服务等方面与 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实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本章思考题 1.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转化? 2.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3.如何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第二意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正确认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历史使命。 2.掌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容。 3.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路安排。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 兴。 2.中国梦的本质和内涵 3.两个百年奋斗目标。 教学内容: 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 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 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 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6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 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变化不仅是巨大的,也是极为深刻的,要求我们在继续 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 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全面进步。 四、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 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国目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 80%左右, 按国家和独立经济体排位,大体处在世界中列,在创新能力、产业层次、公共服务等方面与 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实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本章思考题 1. 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转化? 2. 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3. 如何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第二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正确认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历史使命。 2.掌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容。 3.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安排。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正确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 兴。 2. 中国梦的本质和内涵。 3. 两个百年奋斗目标。 教学内容: 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 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 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 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中国梦视野宽广、内涵丰富、意蕴深远。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三、新时代的战略安排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然后再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全 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讲程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 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 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木章思考顺: 1.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2.试述中国梦的内涵, 3.新时代的新征程是分哪两个阶段? 第三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制度的总体情况。 2.掌握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特点和要求。 3.认识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和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2.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3.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教学内容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我们党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创新利 完善制度体系,并上升为理论创新成果,体现了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统一。 段时期以来,我们一直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基本经济制度。十九 届四中全会的重大创新之一,就是在此基础上,第一次明确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 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再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性:第一,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方式存在弊端:第二,粗 放而失衡的经济发展模式全面遭遇生态环境、贸易环境和社会环境恶化的阻碍。综合国际国 内经济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若力点主要有:第一,实施创新驱动型发展战路:第二,推动经 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第三,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第四,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7

7 中国梦视野宽广、内涵丰富、意蕴深远。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三、新时代的战略安排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然后再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全 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 2020 年到 2035 年,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 1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 15 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 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本章思考题: 1.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2.试述中国梦的内涵。 3.新时代的新征程是分哪两个阶段?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制度的总体情况。 2.掌握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特点和要求。 3.认识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和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2.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3.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教学内容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我们党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创新和 完善制度体系,并上升为理论创新成果,体现了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统一。一 段时期以来,我们一直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基本经济制度。十九 届四中全会的重大创新之一,就是在此基础上,第一次明确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 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再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性:第一,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方式存在弊端;第二,粗 放而失衡的经济发展模式全面遭遇生态环境、贸易环境和社会环境恶化的阻碍。综合国际国 内经济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点主要有:第一,实施创新驱动型发展战略;第二,推动经 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第三,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第四,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三、经济体制政革的重要环节与关健领域 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第一,推进资源环境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可持续发展:第二,调 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完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制:第三,破除城乡二元体制,促进城乡 统筹和一体化发展:第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政革,提高行政管理效能:第五,推动垄断行 业改革,引导和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第六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引导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行 为:第七,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立现代金融体系。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第一,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尤其是扩大内需,建立 推动经济转型的体制机制:第二,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初步奠定社会转型的制度保 障:第三,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解决深层次问题。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第一,加强统一领导,实现改革的科学性、公正性: 第二,设计总体布局方案,加强改革的协同性:第三,攻坚破难,改革的重点依然是解决好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第四,处理好改革、发展的关系:第五,妥善解决全局改革与综合配套 改革试验的关系。 四、发展开放型经济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发展开放型经济,必须全面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必须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发展 开放型经济对国家经济安全带来的风险与挑战:努力应对和化解风险,全面维护国家经济安 全。 本章思考题: 1.试述政府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所起的作用。 2。困扰我国经济体制支革深入推进的原因有哪些? 3.中国经济安全的产业结构影响分析 4.国际社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评价。 第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与制度的总体情况 2.认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和总体要求 3.了解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3.全面依法治国 教学内容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攻治发展道路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坚 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国家治理体 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巩周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确保人民享有更加广泛、更加充 分、更加真实的民主权利,让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

8 三、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与关键领域 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第一,推进资源环境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可持续发展;第二,调 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完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制;第三,破除城乡二元体制,促进城乡 统筹和一体化发展;第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行政管理效能;第五,推动垄断行 业改革,引导和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第六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引导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行 为;第七,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立现代金融体系。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第一,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尤其是扩大内需,建立 推动经济转型的体制机制;第二,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初步奠定社会转型的制度保 障;第三,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解决深层次问题。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第一,加强统一领导,实现改革的科学性、公正性; 第二,设计总体布局方案,加强改革的协同性;第三,攻坚破难,改革的重点依然是解决好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第四,处理好改革、发展的关系;第五,妥善解决全局改革与综合配套 改革试验的关系。 四、发展开放型经济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发展开放型经济,必须全面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必须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发展 开放型经济对国家经济安全带来的风险与挑战;努力应对和化解风险,全面维护国家经济安 全。 本章思考题: 1. 试述政府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所起的作用。 2.困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的原因有哪些? 3. 中国经济安全的产业结构影响分析。 4. 国际社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评价。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与制度的总体情况。 2.认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和总体要求。 3.了解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3.全面依法治国 教学内容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坚 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国家治理体 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确保人民享有更加广泛、更加充 分、更加真实的民主权利,让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

二、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 我国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的内涵、现状和特征。有机结合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是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第一,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积极稳妥地推进选举民 主和协商民主建设:第二,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第三, 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不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改革0多年来,我国主要开展了六次大规模的行政体制改革。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紧 迫性:第一,我国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与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不适应的方面:第二,行政管 理体制改革的任务艰巨:第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是促进社会 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是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事业的迫切要求。 行政体制改革目标:第一,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社分开:第二,深化行政 审批制度改革,殊续简政放权:第三,稳步推进大部门体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第四, 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第五,严格控制机构编 制,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第六,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第七,完善体制改革协 调机制,统筹规划和协调重大改革。 四、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健全权力运行和监督体系的重要性:第一,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的客观需要:第二,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需 要:第三,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客观要求:第四,是破除官本位等封建 残余思想、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客观需要;第五,是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巩固党的 执政基础的客观需要。 我国现行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存在的基本问题:第一,权力过于集中,分权制衡不够: 第二,权力运行不透明,缺少必要规范:第三,监督机制缺乏独立性,监督缺乏法律保障。 五、全面依法治国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显 著优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 国、依法执政能力,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 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本章思考题: 1.协商民主与公众参与之相关分析。 2.谈谈民主党派在社会管理中职能的发挥 3.如何建设“洁改治”? 4.西方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可借鉴之处有哪些? 第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文化制度以及文化发展道路的基本内容 9

9 二、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 我国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的内涵、现状和特征。有机结合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是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第一,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积极稳妥地推进选举民 主和协商民主建设;第二,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第三, 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不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改革 30 多年来,我国主要开展了六次大规模的行政体制改革。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紧 迫性:第一,我国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与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不适应的方面;第二,行政管 理体制改革的任务艰巨;第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是促进社会 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是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事业的迫切要求。 行政体制改革目标:第一,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社分开;第二,深化行政 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第三,稳步推进大部门体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第四, 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第五,严格控制机构编 制,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第六,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第七,完善体制改革协 调机制,统筹规划和协调重大改革。 四、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健全权力运行和监督体系的重要性:第一,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的客观需要;第二,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需 要;第三,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客观要求;第四,是破除官本位等封建 残余思想、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客观需要;第五,是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巩固党的 执政基础的客观需要。 我国现行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存在的基本问题:第一,权力过于集中,分权制衡不够; 第二,权力运行不透明,缺少必要规范;第三,监督机制缺乏独立性,监督缺乏法律保障。 五、全面依法治国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显 著优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 国、依法执政能力。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 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本章思考题: 1.协商民主与公众参与之相关分析。 2.谈谈民主党派在社会管理中职能的发挥。 3.如何建设“廉洁政治”? 4.西方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可借鉴之处有哪些?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文化制度以及文化发展道路的基本内容

2.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任务和要求 3.认识提高国家文化整体竞争力的意义和途径。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巩周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2.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提升文化软实力 教学内容 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道路。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 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 导地位,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敏业、诚信、友善”。 培有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第一,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内在要求:第二,是凝聚社会共识、实现团结和谐的基本途径:第三,是树立国家良好形象、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 基本原则: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二,立足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第三,扎根中华历史文化土壤,传承中国 传统价值的精华:第四,广泛借鉴世界文明成果,符合人类最美好的价值追求:第五,国家 层面、社会层面、制度层面的价值取向规定若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 路径:第一,加强宣传教有促内化:第二,注重融入贯穿促转化:第三,推动实践养成 促优化:第四,抓好氛围营造促强化:第五,健全长效机制促固化。 三、增强文化整体竞争力 重大战略意义:第一,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第二,是增强民族凝聚 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第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第四,是维护文化安全的重要 保障:第五,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需求的重要基础 途径:第一,完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第二,构建和发展现代 化传播体系,提高文化传播的影响力:第三,发展新型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产业“三化”水 平:第四,造就大批文化名人大师,增强国际文化人才的竞争力:第五,扩大文化领域对外 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代秀文化成果。 本章思考题: 1.加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煮识形态? 2.谈谈我国主流价值观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3.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途径有哪些? 第六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10 2.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任务和要求。 3.认识提高国家文化整体竞争力的意义和途径。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2.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提升文化软实力 教学内容 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道路。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 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 导地位,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第一,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内在要求;第二,是凝聚社会共识、实现团结和谐的基本途径;第三,是树立国家良好形象、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 基本原则: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二,立足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第三,扎根中华历史文化土壤,传承中国 传统价值的精华;第四,广泛借鉴世界文明成果,符合人类最美好的价值追求;第五,国家 层面、社会层面、制度层面的价值取向规定着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 路径:第一,加强宣传教育促内化;第二,注重融入贯穿促转化;第三,推动实践养成 促优化;第四,抓好氛围营造促强化;第五,健全长效机制促固化。 三、增强文化整体竞争力 重大战略意义:第一,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第二,是增强民族凝聚 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第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第四,是维护文化安全的重要 保障;第五,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需求的重要基础。 途径:第一,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第二,构建和发展现代 化传播体系,提高文化传播的影响力;第三,发展新型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产业“三化”水 平;第四,造就大批文化名人大师,增强国际文化人才的竞争力;第五,扩大文化领域对外 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本章思考题: 1.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2. 谈谈我国主流价值观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3.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途径有哪些?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X)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5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