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ON LIBRARY SCIENCE / 高校信息素养通识教育课程实践探索与思考“ 宋海艳余晓蔚 潘卫 【摘要】从信息素养教育与高等教育,信息素养与通识教育的关系入手,将上海交通大学核心通识课程《信息 素养与实践》教学作为实践案例,介绍通识课程教学具体的做法与成效。结合通识课程、高等教育等需求,从通 识教育功能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下的教学体系完善以及应用新技术的教学方法革新等方面思考后续发展中的问题。 【关键词】通识教育信息素养实践探索高等教育 Abstract:Starting with relations among information literacy,university education and general education,the article takes core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practice"in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as the teaching case,and researches on its practice model,methods and effect on general education.Although the core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 gets better effects on learning and teaching,it needs to focus on teaching function position fixing,teaching structure improvement and teaching method innovation,so as to achieving future development. Key words:general education information literacy practice exploration higher education 长期以来,信息素养教育一直是图书馆面向读者开展的核心服务之一,无论是文献检索、信息获取,还是资 源推广、技术普及,都构成了信息素养教育内容体系的一部分。随着信息素养与现代技术、创新能力、创造思维 等越来越多地融合,信息素养在内容和方式上不断地改革、转变,从而越发丰富和活泼,不仅体现出图书馆对信 息素养教育的重视,也反映出读者需求的新变化。而通识教育,作为当前高等教育培养综合性、创新型人才的一 种教育模式,日益得到高等教育的重视,信息素养教育在该过程中也逐渐发展成为通识教育的重要形式,日益显 现出其核心价值。 1新教育环境下的信息素养教育 当今社会,信息素养已成为全球信息化环境下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事实上,信息素养给图书馆以文献 检索为基本模式的读者教育转变带来转机,借助信息素养教育,图书馆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触媒和催化剂, 并体现出服务社会的力量和能力。就高校图书馆而言,教育环境的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有力驱动了高校 信息素养教育改革的步伐。为此,许多国家都给予充分重视,纷纷将信息素养从战略高度纳入到教育体系。2012 年启动的2011计划,旨在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重要结合点的作用,面向“国家急 需、世界一流”,集聚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该计划引发高校对创新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新思考,也为高校转变 发展方式,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创造了大好契机。此种情况下,信息素养教育如何适应新需求,提供更为个性化和 以技术应用为主导的教育内容,成为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未来发展探索的主要方向。 2通识教育推动下的信息素养教育 通识教育译自general education,I9世纪初美国博德学院(Bowdoin College)的帕卡德(A.S.Parkard)教授第 一次将它与大学教育相联系网,认为通识教育是学生开始专业学习的准备。中文“通识教育”是由台湾学者20世 纪80年代中期翻译转换而来,又称博雅教育、自由教育、通才教育等。应该说,我国高校长期实行的专业化教育 模式迫切呼唤大学通识教育的出现。 随着高等教育制度与国际的日益接轨,目前国内众多高校都在实施通识教育,通过学位学分要求,增强师生 *本文系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2013年规划课题“教学模式变革下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策略与实证研究”(项目编号: 2013ETQ002)的研究成果之一。 ?1994-2014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高校信息素养通识教育课程实践探索与思考* 宋海艳 余晓蔚 潘 卫 【摘 要】从信息素养教育与高等教育,信息素养与通识教育的关系入手,将上海交通大学核心通识课程 《信息 素养与实践》教学作为实践案例,介绍通识课程教学具体的做法与成效。结合通识课程、高等教育等需求,从通 识教育功能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下的教学体系完善以及应用新技术的教学方法革新等方面思考后续发展中的问题。 【关键词】通识教育 信息素养 实践探索 高等教育 Abstract: Starting with relations among information literacy,university education and general education,the article takes core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practice”in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as the teaching case,and researches on its practice model,methods and effect on general education. Although the core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 gets better effects on learning and teaching,it needs to focus on teaching function position fixing,teaching structure improvement and teaching method innovation,so as to achieving future development. Key words: general education information literacy practice exploration higher education 长期以来,信息素养教育一直是图书馆面向读者开展的核心服务之一,无论是文献检索、信息获取,还是资 源推广、技术普及,都构成了信息素养教育内容体系的一部分。随着信息素养与现代技术、创新能力、创造思维 等越来越多地融合,信息素养在内容和方式上不断地改革、转变,从而越发丰富和活泼,不仅体现出图书馆对信 息素养教育的重视,也反映出读者需求的新变化。而通识教育,作为当前高等教育培养综合性、创新型人才的一 种教育模式,日益得到高等教育的重视,信息素养教育在该过程中也逐渐发展成为通识教育的重要形式,日益显 现出其核心价值。 1 新教育环境下的信息素养教育 当今社会,信息素养已成为全球信息化环境下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事实上,信息素养给图书馆以文献 检索为基本模式的读者教育转变带来转机,借助信息素养教育,图书馆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触媒和催化剂, 并体现出服务社会的力量和能力。就高校图书馆而言,教育环境的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有力驱动了高校 信息素养教育改革的步伐。为此,许多国家都给予充分重视,纷纷将信息素养从战略高度纳入到教育体系。2012 年启动的 2011 计划,旨在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重要结合点的作用,面向 “国家急 需、世界一流”,集聚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1]。该计划引发高校对创新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新思考,也为高校转变 发展方式,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创造了大好契机。此种情况下,信息素养教育如何适应新需求,提供更为个性化和 以技术应用为主导的教育内容,成为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未来发展探索的主要方向。 2 通识教育推动下的信息素养教育 通识教育译自 general education,19 世纪初美国博德学院 ( Bowdoin College) 的帕卡德 ( A. S. Parkard) 教授第 一次将它与大学教育相联系[2],认为通识教育是学生开始专业学习的准备。中文 “通识教育”是由台湾学者 20 世 纪 80 年代中期翻译转换而来,又称博雅教育、自由教育、通才教育等。应该说,我国高校长期实行的专业化教育 模式迫切呼唤大学通识教育的出现。 随着高等教育制度与国际的日益接轨,目前国内众多高校都在实施通识教育,通过学位学分要求,增强师生 RESEARCH ON LIBRARY SCIENCE 11 * 本文系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 2013 年 规 划 课 题 “教学模式变革下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策略与实证研究” ( 项 目 编 号: 2013ETQ002) 的研究成果之一
12图书馆学研究2014.7 对通识教育的重视。依此契机,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也从传统的文献检索课框架中跳跃出来,成为大有可为的一 项通识技能。通识教育针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大学生的特点,提供全方位分析、获取信息的较为全面系统 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因具有较高的普及作用,从而得到迅速普及推广,成为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形式。 综观国内外高校信息素养通识教育服务形式,可以发现,图书馆专题培训和公选课是通识教育的两种基础实 现途径。除此之外,一方面,图书馆需要从通识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出发,重新设计教育培养的目标,提供信息素 养通识教育,与学校通识教育举措相一致:另一方面,积极发挥信息素养对信息的组织揭示核心要义,对普遍开 展的通识教育,开展嵌入式或整合式教育,扩大信息素养教育对通识教育的支持度和影响力,力争促进通识教育 教学方法的改革。通过两种方式,开展以信息素养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支撑专而广的综合性人才培养。 3信息素养通识教育实践探索 2009年起,上海交通大学在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养成“三位一体”精英人才培养目标指导下,全面推 行通识教育。2010年,在充分意识到通识教育对学校人才培养重要性的基础上,图书馆成功申报了校级核心通识 教育课程《信息素养与实践》。经过三年的不断改革和创新,作为一门通识教学课程《信息素养与实践》已经成 为上海交通大学非常受欢迎的课程之一,这与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思想以及教学原则密不可分。 3.1课程发展与积累 2010年9月《信息素养与实践》通识课程正式开班,主要面向本科生开设教学。每学期2个学分,由32~36 个学时构成。应该说,本科生教育很大程度上是知识探究式教育,从课程名称上看,该课程既强调对信息素养知 识的全面教授,又强调对信息素养的实践性、体验式应用,这与学校的本科生教育目标相吻合。经过2010年两个 学期1个教学班的教学积累,2011年9月开始,课程开设2个教学班,并对教学对象重新定位,一个班专向本科 一年级新生开设,36学时:另一个班则侧针对本科生其他年级教学,但主要是大二、大三本科生,33学时。为充分 发挥馆员在信息素养方面的专长,锻炼馆员的综合能力,每个教学班各由一个教学团队承担,由4~5名骨干馆员 组成。同时,在校内招聘在读研究生担任课程助教,负责教学中的日常辅导、联络、跟进。2012年7月起,伴随 上海交通大学实施夏季小学期教学制度《信息素养与实践》也作为核心通识课程参与教学,每个学期32学时, 由此,每个学年均有三个学期的教学计划,大大提升了课程的推广面和学生受益面。 3.2教学目标与内容 《信息素养与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创新能力,增强利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具体来说,在当今信 息量无限膨胀和信息质量参差不齐的背景下,培养敏锐的信息意识,明确信息的性质与范围:有效地获取和评价 信息:分析和利用信息,将获取的信息融入自身知识体系:合理、合法地获取和利用信息,了解相应的经济、法 律和社会问题,并积极利用所获取的信息和知识,创造性地开展科研创新和实践。 教学内容上,除文献检索内容外,增加了信息意识、信息评价、信息伦理与道德等专题内容:教学方式上, 在课堂教学之外,融入分组讨论、实践调研、综合练习等环节,通过讨论和实践,帮助学生掌握信息利用与评价 的基本方法,增强信息素养意识和信息利用能力。 3.3构建适用性教学模块 参照ACL《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质能力标准》,课程教学团队确立了整体的教学内容,并根据教学对象的差 异,分别对每个教学班明确制定了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模块。总体上看,教学内容体系包括概述、识别信息需求、 获取信息、分析和利用信息、评价信息、信息伦理与道德6个主要模块。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先后增设 工具、技术应用模块。每个模块由教学团队成员根据特长,独立或协作完成教学。 在形式上,教学由4个模块组成,分别是课堂实践与辅导、分组讨论与汇报、课堂作业及点评、课程考核 (提交文献调研报告、考试或课程学习汇报)。其中,课堂实践、分组讨论与汇报通过在课程中开展互动交流,使 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程的自主学习和分享中,受到学生的欢迎。分组讨论与汇报,立足本科生的学习和生活需要, 设立学术、生活两类主题,由小组自选主题或参考设立的主题,应用课程所学技巧和内容,充分体现团队协作与 自主创新。在小组讨论汇报环节,从团队协作、表达或陈述能力、汇报载体表现、主题展示程度4个方面,由教 学团队、汇报小组进行现场点评和评比,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完善教学体系,见图1。 需要说明的是,课程调研报告作为课程后期的主要教学任务,允许学生自选题目,在选题过程中,教学团队 予以辅导。作为考核的一部分,教学团队设计报告模板,进一步规范报告的知识纲要和各类信息的使用。调研报 告形式主要是格式、板式和个别模块的篇幅要求:调研报告内容主要从主题分析、课题背景、信息检索(所选数 ?1994-2014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对通识教育的重视。依此契机,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也从传统的文献检索课框架中跳跃出来,成为大有可为的一 项通识技能。通识教育针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大学生的特点,提供全方位分析、获取信息的较为全面系统 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因具有较高的普及作用,从而得到迅速普及推广,成为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形式。 综观国内外高校信息素养通识教育服务形式,可以发现,图书馆专题培训和公选课是通识教育的两种基础实 现途径。除此之外,一方面,图书馆需要从通识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出发,重新设计教育培养的目标,提供信息素 养通识教育,与学校通识教育举措相一致; 另一方面,积极发挥信息素养对信息的组织揭示核心要义,对普遍开 展的通识教育,开展嵌入式或整合式教育,扩大信息素养教育对通识教育的支持度和影响力,力争促进通识教育 教学方法的改革。通过两种方式,开展以信息素养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支撑专而广的综合性人才培养。 3 信息素养通识教育实践探索 2009 年起,上海交通大学在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养成 “三位一体”精英人才培养目标指导下,全面推 行通识教育。2010 年,在充分意识到通识教育对学校人才培养重要性的基础上,图书馆成功申报了校级核心通识 教育课程 《信息素养与实践》。经过三年的不断改革和创新,作为一门通识教学课程,《信息素养与实践》已经成 为上海交通大学非常受欢迎的课程之一,这与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思想以及教学原则密不可分。 3. 1 课程发展与积累 2010 年 9 月 《信息素养与实践》通识课程正式开班,主要面向本科生开设教学。每学期 2 个学分,由 32 ~ 36 个学时构成。应该说,本科生教育很大程度上是知识探究式教育,从课程名称上看,该课程既强调对信息素养知 识的全面教授,又强调对信息素养的实践性、体验式应用,这与学校的本科生教育目标相吻合。经过 2010 年两个 学期 1 个教学班的教学积累,2011 年 9 月开始,课程开设 2 个教学班,并对教学对象重新定位,一个班专向本科 一年级新生开设,36 学时; 另一个班则针对本科生其他年级教学,但主要是大二、大三本科生,33 学时。为充分 发挥馆员在信息素养方面的专长,锻炼馆员的综合能力,每个教学班各由一个教学团队承担,由 4 ~ 5 名骨干馆员 组成。同时,在校内招聘在读研究生担任课程助教,负责教学中的日常辅导、联络、跟进。2012 年 7 月起,伴随 上海交通大学实施夏季小学期教学制度, 《信息素养与实践》也作为核心通识课程参与教学,每个学期 32 学时, 由此,每个学年均有三个学期的教学计划,大大提升了课程的推广面和学生受益面。 3. 2 教学目标与内容 《信息素养与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创新能力,增强利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具体来说,在当今信 息量无限膨胀和信息质量参差不齐的背景下,培养敏锐的信息意识,明确信息的性质与范围; 有效地获取和评价 信息; 分析和利用信息,将获取的信息融入自身知识体系; 合理、合法地获取和利用信息,了解相应的经济、法 律和社会问题,并积极利用所获取的信息和知识,创造性地开展科研创新和实践[3]。 教学内容上,除文献检索内容外,增加了信息意识、信息评价、信息伦理与道德等专题内容; 教学方式上, 在课堂教学之外,融入分组讨论、实践调研、综合练习等环节,通过讨论和实践,帮助学生掌握信息利用与评价 的基本方法,增强信息素养意识和信息利用能力。 3. 3 构建适用性教学模块 参照 ACRL 《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质能力标准》,课程教学团队确立了整体的教学内容,并根据教学对象的差 异,分别对每个教学班明确制定了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模块。总体上看,教学内容体系包括概述、识别信息需求、 获取信息、分析和利用信息、评价信息、信息伦理与道德 6 个主要模块。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先后增设 工具、技术应用模块。每个模块由教学团队成员根据特长,独立或协作完成教学。 在形式上,教学由 4 个模块组成,分别是课堂实践与辅导、分组讨论与汇报、课堂作业及点评、课程考核 ( 提交文献调研报告、考试或课程学习汇报) 。其中,课堂实践、分组讨论与汇报通过在课程中开展互动交流,使 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程的自主学习和分享中,受到学生的欢迎。分组讨论与汇报,立足本科生的学习和生活需要, 设立学术、生活两类主题,由小组自选主题或参考设立的主题,应用课程所学技巧和内容,充分体现团队协作与 自主创新。在小组讨论汇报环节,从团队协作、表达或陈述能力、汇报载体表现、主题展示程度 4 个方面,由教 学团队、汇报小组进行现场点评和评比,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完善教学体系,见图 1。 需要说明的是,课程调研报告作为课程后期的主要教学任务,允许学生自选题目,在选题过程中,教学团队 予以辅导。作为考核的一部分,教学团队设计报告模板,进一步规范报告的知识纲要和各类信息的使用。调研报 告形式主要是格式、板式和个别模块的篇幅要求; 调研报告内容主要从主题分析、课题背景、信息检索 ( 所选数 12 图 书 馆 学 研 究 2014. 7
RESEARCH ON LIBRARY SCIENCE /3 据库、检索式的构造,并使用文献管理软件对相关检索结果进行格式处理)、分析检索结果(筛选核心资源)、检 索过程总结(主要思路、主要观点、参考文献)、调研报告完成心得6大板块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灵活运 用教学中所教授的内容,做到举一反三,增强课程在实际学习、生活和实践活动中的应用。 教学体系 教学形式 团队协作 表达陈述 信息素养概述 课堂实践与辅导 载体表现 信息及需求识别 分组讨论与汇报 主题展示 有效获取信息 主题分析 课堂作业及点评 背景描述 有效评价信息 信息检索 课程文献调研报告 信息伦理与道德 检索分析 工具与技术应用 过程总结 完成心得 图1 《信息素养与实践》课程教学体系与形式 3.4教学成效与收获 《信息素养与实践》在教学中,结合信息素养自身的体系,充分应用通识教育的思想,使得课程基本满足不同 学科学生对信息的掌握能力,为学生自身的探究式学习培养了一种敏锐的意识、一种应用的能力。通过课程学习, 许多学生都表示课程为他们打开了一扇信息的窗户,学习到很多受益终生的学习方法,对毕业设计、专业课程作 业和PP(本科生研究计划)项目报告都有很大的帮助,在日后的学习中,会有意识地利用图书馆的各类资源。 通过小组汇报和讨论,学生之间增强了团队协作、自主学习、表达分析能力,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评价信息中, 许多学生希望图书馆继续开设这样的课程,并扩大课程规模。学生们通过口碑相传,不断提高课程在本科生中的 影响力。按照学校对通识课程教学的评价结果《信息素养与实践》在全校通识课程均在中等偏上级别,成为最受 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2013年12月,通过从课程建设、课程教学、教材建设、教学研究和对学校整体通识教育所 做的贡献等方面评审,课程负责人最终荣获上海交通大学通识教育贡献奖二等奖,这成为该通识课程教学成效的 一个重要体现,而且,2014年《信息素养与实践》将迎来课程建设评审验收,该荣誉的获得也为课程验收提供了 直接评判参考。 4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通识教育不同于专业教育,通识教育为学生综合、全面了解知识的总体状况提供了专业之外的视角,更有助 于培养和发展综合素质。随着信息素养教育体系的不断成熟与完善,终身学习、科研创新、建构主义逐渐成为高 校信息素养教学设置的理论基础。其中,终身学习强调信息素养对人发展的价值意义、科研创新体现信息素养 对社会进步的价值意义,而建构主义反映信息素养的实践基础,强调对人的价值观念的培养和塑造。为此,从通 识教育的本质和发展出发《信息素养与实践》还需不断改革课程的体系,提升与通识教育的贯彻和关联,应用新 技术和新方法,完善课程教学方式,进一步凸现通识教学对人才培养体系的隐性支撑作用。 4.1信息素养通识教育再定位 英国红衣主教纽曼在其著作《大学的理想》中,提到大学教育是自由教育,它使科学的、方法的、有序的、 原理的和系统的观念进入受教育者的心灵,使他们学会思考、推理、比较和辨析的。1945年,哈佛大学发布《自 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红皮书,将培养完整的人作为通识教育的主要目的,并指出完整的人需要具备有效思考、 ?1994-2014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据库、检索式的构造,并使用文献管理软件对相关检索结果进行格式处理) 、分析检索结果 ( 筛选核心资源) 、检 索过程总结 ( 主要思路、主要观点、参考文献) 、调研报告完成心得 6 大板块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灵活运 用教学中所教授的内容,做到举一反三,增强课程在实际学习、生活和实践活动中的应用。 图 1 《信息素养与实践》课程教学体系与形式 3. 4 教学成效与收获 《信息素养与实践》在教学中,结合信息素养自身的体系,充分应用通识教育的思想,使得课程基本满足不同 学科学生对信息的掌握能力,为学生自身的探究式学习培养了一种敏锐的意识、一种应用的能力。通过课程学习, 许多学生都表示课程为他们打开了一扇信息的窗户,学习到很多受益终生的学习方法,对毕业设计、专业课程作 业和 PRP ( 本科生研究计划) 项目报告都有很大的帮助,在日后的学习中,会有意识地利用图书馆的各类资源。 通过小组汇报和讨论,学生之间增强了团队协作、自主学习、表达分析能力,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评价信息中, 许多学生希望图书馆继续开设这样的课程,并扩大课程规模。学生们通过口碑相传,不断提高课程在本科生中的 影响力。按照学校对通识课程教学的评价结果,《信息素养与实践》在全校通识课程均在中等偏上级别,成为最受 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2013 年 12 月,通过从课程建设、课程教学、教材建设、教学研究和对学校整体通识教育所 做的贡献等方面评审,课程负责人最终荣获上海交通大学通识教育贡献奖二等奖,这成为该通识课程教学成效的 一个重要体现,而且,2014 年 《信息素养与实践》将迎来课程建设评审验收,该荣誉的获得也为课程验收提供了 直接评判参考。 4 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通识教育不同于专业教育,通识教育为学生综合、全面了解知识的总体状况提供了专业之外的视角,更有助 于培养和发展综合素质。随着信息素养教育体系的不断成熟与完善,终身学习、科研创新、建构主义逐渐成为高 校信息素养教学设置的理论基础[4]。其中,终身学习强调信息素养对人发展的价值意义、科研创新体现信息素养 对社会进步的价值意义,而建构主义反映信息素养的实践基础,强调对人的价值观念的培养和塑造。为此,从通 识教育的本质和发展出发,《信息素养与实践》还需不断改革课程的体系,提升与通识教育的贯彻和关联,应用新 技术和新方法,完善课程教学方式,进一步凸现通识教学对人才培养体系的隐性支撑作用。 4. 1 信息素养通识教育再定位 英国红衣主教纽曼在其著作 《大学的理想》中,提到大学教育是自由教育,它使科学的、方法的、有序的、 原理的和系统的观念进入受教育者的心灵,使他们学会思考、推理、比较和辨析[5]。1945 年,哈佛大学发布 《自 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红皮书,将培养完整的人作为通识教育的主要目的,并指出完整的人需要具备有效思考、 RESEARCH ON LIBRARY SCIENCE 13
14图书馆学研究2014.7 清晰沟通思想、做出适当明确判断、辨别一般性价值等四种具体能力因。 这些思想与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许多思想都是相通的。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应用和传授的信息和知识不限 于所应用的学科,更多的是营造一种文化、倡导一种氛围:提供一种方法、一项技能:培养一个信息意识:锻炼 一种思维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识课程教学较好地体现和秉承了通识教育的思想,信息素养通识教学,依然 是今后一段时间内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形式,需要给予更多的重视。 4.2通识课程教学体系的完善 《信息素养与实践》通识课程教学需要始终与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保持一致,即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精 英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的通用能力,因而在课程教学体系方面,需要更多地兼顾学生的特点 和发展要求,不断完善教学体系。可将建构主义作为课程体系的重要指导思想,尝试开展问题导入式、过程导入 式或研究导入式等“导入式”教学。“导入式”教学模式基于建构主义、知识生成性等理论,在教师的引导下, 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其学习动机,使其自觉探索事物发展的起因、规律及状况,发现和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 并通过亲自体验实现主动、独立的认知过程,形成以铺垫、导入、释疑、消化、应用为基本要素的课堂五阶段⑦。 理论上,导入式教学是启发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设计教学法的融合,是将理论和操作程序融于一体的教学范 例,故而对信息素养通识课程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应用基础。 此外,还可尝试案例教学,开展情境教学,实现案例情境的生活化融入。在导入式或案例情境教学中,探索 互动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增强对信息的判断、分析、评价、利用能力。 4.3通识课程教学方法的革新 新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学习、生活方式,这些变化,也深刻体现在高等教育中。据2013年《地平线报 告》报道,信息技术挑战催生高等教育变革、网络开放课程、非正式学习、个性化学习、教育者角色的转变、混 合式教学等六大趋势和挑战网。与此同时,泛在环境、大数据、关联数据、数位学术的兴起,带来了应用信息和 数据的新篇章,读者面临的信息环境已经从信息海变成了数据海。据报道,大数据时代全球数据量每18个月将翻 1倍回,这些无疑是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此信息素养通识教育需要适应新形势和新需 求,提供更为个性化和以技术应用为主导的教育方法,积极利用网络、多媒体等平台开拓教育形式,促使教学方 法和方式的不断革新。在这方面,国外已经开展的8W项目学习法、Wias大学图书馆的游戏教育法等都是比较 成功的案例。而时下掀起的翻转课堂、MOOCs(慕课)教学等,更需要通识课程教学给予更多的关注。此外,信 息通晓教育将信息素养、计算机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传播和分享知识的能力作为主要教育目标@。 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或许也为通识课程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信息素养通识教育是信息素养教育的一种类型,其强调教育内容的通识性,客观地促使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 摆脱文献检索课的局限,开拓更多通用教学方法和技巧的应用,从而扩展信息素养通识教育的适用性,提升通识 教育的内容和层次。通过《信息素养与实践》通识课程教学,不仅验证了信息素养教育给学生带来的帮助和指导, 更通过教学积累了信息素养通识教育的经验和方法。 注释 ]薛进文.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门.天津日报,2013-05-13:009. D]道识教育.BE/0L].2013-07-25].http:/baike.baidu.com B]信息素养与实践教学目标.信息素养与实践课程网站[BE/0L门.2013-07-27刀.htp:11 cc.sjtu..cdu.cm/N901.html 4杨浴琼.我国高校信息素养教学模式设计D门.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23-26. [5]杜志强,陈时见.大学道识教育:回顾、反思与追求门.教育科学,2009(6):51-54 [6]陶成.做一个完整的人一论我国大学通识教有的必要性与途径].前沿,2004(8):121-123 ]陈凌.管理类课程的“导入式”教学模式探索0.中国电力教育,2008(11):64-65. ®]黄金鲁克.2013年地平钱报告:信息技术挑战催生高等教育变苹门.中国教有报,2013-05-09:008. []姚晓洁.大数据时代全球数据量每18个月将制1倍[EB/0L].[2013-07-14].htp:/ech.q4com/a/201209121000117.htm D0]尹雪,毛莉,任瑞荣.中佛罗里达大学信息通晓教有研究.图书馆杂志,2013(10):75-81. 宋海艳余晓蔚潘卫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 ?1994-2014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清晰沟通思想、做出适当明确判断、辨别一般性价值等四种具体能力[6]。 这些思想与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许多思想都是相通的。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应用和传授的信息和知识不限 于所应用的学科,更多的是营造一种文化、倡导一种氛围; 提供一种方法、一项技能; 培养一个信息意识; 锻炼 一种思维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识课程教学较好地体现和秉承了通识教育的思想,信息素养通识教学,依然 是今后一段时间内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形式,需要给予更多的重视。 4. 2 通识课程教学体系的完善 《信息素养与实践》通识课程教学需要始终与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保持一致,即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精 英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的通用能力,因而在课程教学体系方面,需要更多地兼顾学生的特点 和发展要求,不断完善教学体系。可将建构主义作为课程体系的重要指导思想,尝试开展问题导入式、过程导入 式或研究导入式等 “导入式”教学。 “导入式”教学模式基于建构主义、知识生成性等理论,在教师的引导下, 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其学习动机,使其自觉探索事物发展的起因、规律及状况,发现和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 并通过亲自体验实现主动、独立的认知过程,形成以铺垫、导入、释疑、消化、应用为基本要素的课堂五阶段[7]。 理论上,导入式教学是启发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设计教学法的融合,是将理论和操作程序融于一体的教学范 例,故而对信息素养通识课程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应用基础。 此外,还可尝试案例教学,开展情境教学,实现案例情境的生活化融入。在导入式或案例情境教学中,探索 互动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增强对信息的判断、分析、评价、利用能力。 4. 3 通识课程教学方法的革新 新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学习、生活方式,这些变化,也深刻体现在高等教育中。据 2013 年 《地平线报 告》报道,信息技术挑战催生高等教育变革、网络开放课程、非正式学习、个性化学习、教育者角色的转变、混 合式教学等六大趋势和挑战[8]。与此同时,泛在环境、大数据、关联数据、数位学术的兴起,带来了应用信息和 数据的新篇章,读者面临的信息环境已经从信息海变成了数据海。据报道,大数据时代全球数据量每 18 个月将翻 1 倍[9],这些无疑是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此信息素养通识教育需要适应新形势和新需 求,提供更为个性化和以技术应用为主导的教育方法,积极利用网络、多媒体等平台开拓教育形式,促使教学方 法和方式的不断革新。在这方面,国外已经开展的 8W 项目学习法、Williams 大学图书馆的游戏教育法等都是比较 成功的案例。而时下掀起的翻转课堂、MOOCs ( 慕课) 教学等,更需要通识课程教学给予更多的关注。此外,信 息通晓教育将信息素养、计算机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传播和分享知识的能力作为主要教育目标[10]。 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或许也为通识课程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信息素养通识教育是信息素养教育的一种类型,其强调教育内容的通识性,客观地促使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 摆脱文献检索课的局限,开拓更多通用教学方法和技巧的应用,从而扩展信息素养通识教育的适用性,提升通识 教育的内容和层次。通过 《信息素养与实践》通识课程教学,不仅验证了信息素养教育给学生带来的帮助和指导, 更通过教学积累了信息素养通识教育的经验和方法。 注释 [1]薛进文 .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N]. 天津日报,2013 - 05 - 13: 009. [2]通识教育 . [BE /OL]. [2013 - 07 - 25]. http: / /baike. baidu. com. [3]信息素养与实践教学目标 . 信息素养与实践课程网站[BE /OL]. [2013 - 07 - 27]. http: / /cc. sjtu. edu. cn /IN901. html. [4]杨浴琮 . 我国高校信息素养教学模式设计[D].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2006: 23 - 26. [5]杜志强,陈时见 . 大学通识教育: 回顾、反思与追求[J]. 教育科学,2009 ( 6) : 51 - 54. [6]陶成 . 做一个完整的人———论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必要性与途径[J]. 前沿,2004 ( 8) : 121 - 123. [7]陈凌 . 管理类课程的 “导入式”教学模式探索[J]. 中国电力教育,2008 ( 11) : 64 - 65. [8]黄金鲁克 . 2013 年地平线报告: 信息技术挑战催生高等教育变革[N]. 中国教育报,2013 - 05 - 09: 008. [9]姚晓洁 . 大数据时代全球数据量每 18 个月将翻 1 倍[EB /OL]. [2013 - 07 - 14]. http: / /tech. qq. com/a /20120912 /000117. htm. [10]尹雪,毛莉,任瑞荣 . 中佛罗里达大学信息通晓教育研究 . 图书馆杂志,2013 ( 10) : 75 - 81. 宋海艳 余晓蔚 潘 卫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 14 图 书 馆 学 研 究 2014.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