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啮齿动物的分布 冬动物分布的一些基本概念 中国啮齿动物区系与区划 冬生态地理动物群
3.1动物分布的一些基本概念 3.1.1动物地理学 动物地理学是一个研究古代和现代动物的地理分布区,以及地 球上各自然地区、地带和景观中动物分布规律的学科 任务是研究与阐明动物的分布规律、不同地区或地带动物的种 类和数量组成特征、动物与环境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 动物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变化情况等,最终为保护与合理 利用动物资源,防止或消灭有害动物的危害及定向改造动物☒ 系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3.1.1.1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动物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部分,是自然界最活跃的要素, 它能敏感地反映环境的质量及其变化。生活于地球上的各种 动物无不处处受到环境的限制,但也不断产生适应环境的各 种特征。以进化的观点看,能够生存至今的物种,都是生存 竞争的胜利者,都能选择最适宜的环境生存和繁衍。当然, 动物对环境的适应并不是完全的、绝对的,而是有限的、相 对的。环境限制动物,动物适应环境,两者之间是一种对立 和统一的关系
●动物的分布或动物在一定区域内生存与繁衍,主要取决于 现代的自然生态条件和自然生态条件的历史变迁 ●通过分析动物赖以生存的特定生态条件,可以了解现今动 物分布的格局;通过分析这些生态条件的历史演变,可以 解释动物从何时何地以及如何到达现在的分布地区
√生态因素 任何动物在其生活环境中,都要受到所在环境的气候、土壤 和生物等因素的作用 对动物起直接影响的任何环境要素,称为生态因素或生态因 子,例如:温度、光、水(雪)、土壤、基底、气候、火和 食物等 基底是指动物在全部或部分生活过程中所栖息或在其中生活 的物质,陆地基底包括:土壤、岩石、沙地、雪被和植被等
生态因素对动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例如,限制某些种的分布区域(气候和理化特性对它们不适 宜),因而改变它们的地理分布;通过对各个种的生长和发 育的影响,改变不同种的繁殖力和死亡率,并引起迁移,由 此而影响种群的密度,促进适应变异的出现,即种群对环境 变化的对策,如休眠、滞育、迁移和形态周期性变化等
耐受性定律与生态价 各种生态因素,均有广阔的变幅,而每一种动物所能适应的范 围都有一定的限度 任何一个生态因素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当其接近 或达到某种动物的耐受限度时,就会使该种动物衰退或不能生 存。其耐受范围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生态上的最高点,在 此两点之间又有一个生态上的最适点。最低点和最高点之间的 范围就称为生态价或生态幅
耐受性上限 能耐受区 生理受抑区 最适区 生理受抑区 不能耐受区 种群密度 种群消失 数量很低 耐受性上限 数量最高 数量很低 种群消失 低 梯度 高
由于各种动物的生态价不同,因而就有只能适应于生态因素有 限变化的低生态价的种;或对多变的生态因素具有适应能力的 高生态价的种。由于生态价能直接反映动物的适应能力,所以 分布广泛的种对多种生态因子的生态价都显得较高;分布狭窄 的种,至少对某一关键生态因子的生态价必然很低 当然,动物的分布,除了物种本身所具有的生态价外,还与自 然历史、迁移能力及繁殖力等条件有关
限制因素 在自然界中,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处处受到环境因素的限制,但任 何环境因素都不是单独地对动物发生作用,而是相互联系、相互 制约、综合地起作用。所有这些因素的限制作用不是相等的,有 的比较次要,有的更为重要 在众多的环境因素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动物耐受性极限而阻 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的因素,就叫做限制因子 限制因子不仅限制某种动物侵入某一环境的可能性,也能在动物 可以顺利生存的不太严酷的条件下,影响动物整个新陈代谢 分析和找出啮齿动物的限制因素,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