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蛀干害虫 ◆蛀干害虫是最具毁灭性的一类林木害虫。 ◆该类害虫主要包括鞘翅目的天牛科、小蠹科、吉 丁科、象甲科,鳞翅目的木蠹峨科、 透翅娥科、 木峨科,膜翅目的树蜂科等。 ◆多数蛀干害虫的生态对策属于K类,大发生率较 高。 ◆多数蛀干害虫不仅对危害部位具有较高的选择 性,而且对寄主树木的生存状况具有选择性,所 以引起树木长势衰弱的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及 不良的经营措施均可导致或诱发蛀干害虫的大发 生
天牛类 ◆天牛隶属于鞘翅目天牛科 Cerambycidae,是我国目前发生面积最 大的蛀干害虫。 如危害杨树并持续发生20多年的黄斑 星天牛、光肩星天牛、桑天牛、云斑天牛 等,已使以杨树为主的第一代三北防护林 林网遭到了毁灭性破坏;长江下游杉木速 生丰产林遭到粗鞘双条杉天牛等的毁灭性 破坏,由松墨天牛传播的松材线虫病已蔓 延至数10省区
◆天牛主要危害树木,少数种类危害草本植物;危 害部位具有种间或属间的特异性。 ◆产卵习性有3种,一是先咬刻槽然后将卵产于韧 皮部和木质部之间、每刻槽产卵1至多粒,二是 直接将卵产于光滑的树干上或树皮缝内,三是产 卵于土中。 ◆寄主的健康状况和抗性能力等对天牛的生长发育 有较大的影响,不良条件常引起其滞育而使生活 周期延长
(一)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oh) ◆分布于辽宁、河北、山 东、河南、 江苏、浙 江、福建、 安徽、陕 西、山西、甘肃、四 川、广西等省(区),及 朝鲜、日本。 ◆主要危害杨、柳、元宝 枫、榆、苦棟、桑等树 光肩星天牛 种。被害树木质部被蛀 成隧道,常遭风折或枯 死
(一)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oh) ◆形态特征 ◆成虫雌体长22~35mm、宽 8~12mm,雄体长20~29mm、宽 7~10mm,亮黑色。头比前胸略小,后 头经头顶至唇基1纵沟;触角12节、1端 部膨大、2最小、3最长、余渐短小,自 第3节起各节基部灰蓝色;雌触角约为体 长的1.3倍、末节末端灰白色,雄触角约 为体长的2.5倍、末节末端黑色。前胸两 侧刺状侧刺突1个,鞘翅基部光滑,每翅 大小不同的白绒毛斑约20个。密布于体 腹面及腿节、胫节中部及跗节背面的绒毛 光肩星天牛 蓝灰色
(一)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oh) ◆幼虫■ 初孵乳白色、取食后淡红色,头部褐色。老熟幼虫体 带黄色,长约50mm,头宽约5mm,头盖172缩入胸腔、 其前端黑褐色。前胸大而长,背板后半部“凸字形区色较 深,其前沿无深色细边。腹部背面9节、第10节变为乳头状 突起,1~7腹节背腹面各有步泡突一个,背面的步泡突中央 具横沟二条、腹面的为一条。 蛹乳白色至黄白色。体长3037mm,宽约11mm,触 角前端卷曲呈环形。前胸背板两侧各有侧刺突一个,背面中 央压痕。羽化前复眼、上颚、跗肢及翅芽均黑色。 卵乳白色,长椭圆形,长 5.5~7mm,两端略弯曲, 将孵化时黄色
光肩星天牛的成虫及产卵刻痕
光肩星天牛的羽化孔及危害状
生物学及习性 ◆ 年1代或两年1代,以13龄幼虫或卵及卵壳内发育完全的幼虫 越冬,越冬的老熟幼虫翌年直接化蛹,越冬幼虫3月下旬开始 活动取食,4月底5月初开始在隧道上部作略向树干外倾斜的椭 圆形蛹室化蛹;6月中、下旬为化蛹盛期,蛹期13~24天。成 虫羽化后在蛹室停留约6~15天,6月上旬开始在侵入孔的上方 咬约10mm的羽化孔飞出、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盛期,10月 上旬还可见成虫活动,6月中旬至7月下旬产卵,每雌产卵约32 粒,9~10月产的卵第2年孵化。 成虫白天活动,取食杨、柳叶柄、叶片、和直径18mm以下的 嫩枝皮层补充营养,嫩枝受害后易风折或枯死;补充营养后 2~3天交尾、可交尾数次。以12~14时产卵较多,产卵刻槽椭 圆形、每槽有卵1粒,产卵后分祕胶状物堵塞刻槽;从树干根 际直至直径4c的树梢处均分布刻槽,但以树干枝杈处多,约 20%的空槽外无胶状堵塞物。幼虫孵出后取食腐坏的韧皮部, 排泄物褐色;2龄幼虫取食健康树皮和木质部,褐色粪便、蛀 屑和白色木丝从蛀孔中排出;隧道初横向稍有弯曲、然后向 上,隧道随虫体增大而扩大,直径约9.6cm
◆该虫最喜危害杨、柳和糖槭。杨树中大官杨、 加杨和美杨受害最重,株被害率可达100%; 其次是元宝枫、榆等,但不危害毛白杨和苹果 树。同种林木则喜食多枝条的立木和疏林,所 以林缘被害重。在立地条件好、林木生长旺 盛、卵和初龄幼虫死亡率高、受害轻,反之则 重。修枝抚育可矫正干形,修去不必要的枝 叶,促进树木健康生长,减轻天牛寄生危害。 花绒坚甲和斑啄木鸟对发生有较好的抑制作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