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会的时代背景 2、积累课文1-2段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及其他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 3、熟读课文,讲述鸿门宴的经过。 【知识衔接】 1、作者介绍: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 夏阳(现在陕西韩城)人。继父职任太史令。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入狱遭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 管皇帝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历尽艰辛,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 含本纪12篇、年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 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 俚”。《史记》不但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 之《离骚》” 2、楚汉之争概况简介 前207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破关而入,刘、项在鸿门会面,双方斗 争开始。次年春,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西(今陕西临潼东)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本人为西楚霸王, 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刘邦为汉王,都南郑(今陕西省) 刘邦到南郑后,积极准备反攻,先夺取关中三秦之地作为根据地,然后出兵东向,进攻项羽,曾多次 被项羽打败,到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形成足以跟项羽抗衡的力量。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 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定约后,项羽东归,刘邦也准备西归。这时张良、陈平向刘邦提 出建议,趁此时机消灭项羽。后在韩信、彭越帮助下,围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南)。项羽突围,至乌 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 《鸿门宴》写的是刘邦和项羽的斗争。故事开始时,项羽拥兵40万,而刘邦只有10万。从“鸿门宴” 的情节,读者已经能清楚地预见到将来刘邦胜项羽的结局了。项羽由主动步步转化为被动,而刘邦却是一 步一步地由被动转为主动。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项梁与项籍(项羽)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髙祖常繇(常,通“尝”,曾经:繇,通“徭”,服徭 役)咸阳,纵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项羽直率粗犷与刘邦胸有成府判若分 鸿门宴”这个故事发生在陈涉起义后的第四年(公元前206年)。陈胜起义后,各地云起响应,其中 有楚国贵族出身的项梁、项羽叔侄,有农民出身的刘邦。陈胜失败后,项梁扶楚怀王的孙子名叫心的作了 楚王,刘邦也投靠了项梁。公元前207年,项梁战死,怀王派项羽等去救援被秦军围困的赵国,同时派刘 邦领兵攻打函谷关。临行时,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入关,便封为关中王。项羽在钜鹿(今在河北)大败秦 军,消灭了秦军的主力。同时,刘邦从黄河以南打进武关,攻下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与当地父老约 法三章,废除秦苛法,准备在关中称王。后来在谋士劝说下,退出咸阳,还军霸上,派兵把守函谷关,以 防诸侯军入境 项羽大破秦军后,听说刘邦己出咸阳,非常恼火,就攻破函谷关,直抵新丰鸿门。这时刘邦的左司马 曹无伤暗中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项羽听了,更加恼怒,决定第二天发兵攻打刘邦。刘邦面 临危急的情况,在纷纭频仍的战斗中,产生了这一次酒宴上的斗争 【学习过程】 、初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 《鸿门宴》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会的时代背景。 2、积累课文 1-2 段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及其他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 3、熟读课文,讲述鸿门宴的经过。 【知识衔接】 1、作者介绍:司马迁(约前 145~约前 90),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 夏阳(现在陕西韩城)人。继父职任太史令。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入狱遭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 管皇帝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历尽艰辛,在公元前 91 年前后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 130 篇, 含本纪 12 篇、年表 10 篇,书 8 篇,世家 30 篇,列传 70 篇。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 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 俚”。《史记》不但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 之《离骚》”。 2、楚汉之争概况简介 前 207 年 10 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 月项羽破关而入,刘、项在鸿门会面,双方斗 争开始。次年春,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西(今陕西临潼东)之会,封 18 人为诸侯王,本人为西楚霸王, 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刘邦为汉王,都南郑(今陕西省)。 刘邦到南郑后,积极准备反攻,先夺取关中三秦之地作为根据地,然后出兵东向,进攻项羽,曾多次 被项羽打败,到前 203 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形成足以跟项羽抗衡的力量。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 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定约后,项羽东归,刘邦也准备西归。这时张良、陈平向刘邦提 出建议,趁此时机消灭项羽。后在韩信、彭越帮助下,围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南)。项羽突围,至乌 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 《鸿门宴》写的是刘邦和项羽的斗争。故事开始时,项羽拥兵 40 万,而刘邦只有 10 万。从“鸿门宴” 的情节,读者已经能清楚地预见到将来刘邦胜项羽的结局了。项羽由主动步步转化为被动,而刘邦却是一 步一步地由被动转为主动。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项梁与项籍(项羽)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高祖常繇(常,通“尝” ,曾经;繇,通“徭”,服徭 役)咸阳,纵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项羽直率粗犷与刘邦胸有成府判若分 明。 “鸿门宴”这个故事发生在陈涉起义后的第四年(公元前 206 年)。 陈胜起义后,各地云起响应,其中 有楚国贵族出身的项梁、项羽叔侄,有农民出身的刘邦。陈胜失败后,项梁扶楚怀王的孙子名叫心的作了 楚王,刘邦也投靠了项梁。公元前 207 年,项梁战死,怀王派项羽等去救援被秦军围困的赵国, 同时派刘 邦领兵攻打函谷关。临行时,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入关,便封为关中王。项羽在钜鹿(今在河北)大败秦 军,消灭了秦军的主力。同时,刘邦从黄河以南打进武关,攻下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与当地父老约 法三章,废除秦苛法,准备在关中称王。后来在谋士劝说下,退出咸阳,还军霸上,派兵把守函谷关,以 防诸侯军入境。 项羽大破秦军后,听说刘邦已出咸阳,非常恼火,就攻破函谷关,直抵新丰鸿门。这时刘邦的左司马 曹无伤暗中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项羽听了,更加恼怒,决定第二天发兵攻打刘邦。刘邦面 临危急的情况,在纷纭频仍的战斗中,产生了这一次酒宴上的斗争。 【学习过程】 一、初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飨 )士卒 美姬( 郤( 鲰( )生 玉玦( 目眦( 跽( 戮( )力 参乘( )( 刀俎( )樊哙 二、整体把握全文 全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宴前,写宴会前刘、项两军驻地、力量对比、事件的起因及双方的幕后活动。 第二部分:(3-4)宴会上,写鸿门宴上双方的尖锐斗争,情节的高潮 第三部分:(5-7)宴后,刘邦脱身逃走,张良入谢,刘邦诛杀内奸。 、研读第一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沛公军霸上 (2)沛公欲王关中 (3)此其志不在小 2、解释下面句子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 (1)使子婴为相 (2)为击破沛公军 (3)皆为龙虎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未得与项羽相见 (2)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3)范增说项羽曰 (4)财物无所取 (5)沛公居山东时 4、翻译下面句子。 (1)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2)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 5、文段分析思考 )这一段记叙了几件事?这些事件对情节的展开起什么作用? (2)文中写到“项羽大怒”,这个“怒”字内涵相当丰富。请说说其中包含了什么 四、研读第二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 (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2)距关,毋内诸侯
2 飨( )士卒 美姬( ) 卮( ) 酒 郤( ) 鲰( )生 玉玦( ) 目眦( ) 跽( ) 戮( )力 参乘( )( ) 刀俎( ) 啖( ) 樊哙( ) 二、整体把握全文 全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宴前,写宴会前刘、项两军驻地、力量对比、事件的起因及双方的幕后活动。 第二部分:(3-4)宴会上,写鸿门宴上双方的尖锐斗争,情节的高潮。 第三部分:(5-7)宴后,刘邦脱身逃走,张良入谢,刘邦诛杀内奸。 三、研读第一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沛公军.霸上 (2)沛公欲王.关中 (3)此其志不在小. 2、解释下面句子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 (1)使子婴为.相 (2)为.击破沛公军 (3)皆为.龙虎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未得.与项羽相见 (2)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3)范增说.项羽曰 (4)财物无所.取 (5)沛公居山东..时 4、翻译下面句子。 (1)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2)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 5、文段分析思考 (1)这一段记叙了几件事?这些事件对情节的展开起什么作用? (2)文中写到“项羽大怒”,这个“怒”字内涵相当丰富。请说说其中包含了什么? 四、研读第二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 (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2)距关,毋内诸侯
(3)张良出,要项伯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2、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素善留侯张良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3)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4)秦地可尽王也 (5)君安与项伯有故 (6)项伯杀人,臣活之 (7)吾得兄事之 (8)籍吏民,封府库 3、指出下面“为”字的意义和用法。 (1)臣为韩王送沛公 (2)为之奈何 (3)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4)君为我呼入 (5)约为婚姻 4、解释下面句子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2)为之奈何 (3)项伯杀人,臣活之 (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5)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翻译下面句子。 (1)谁为大王此计者? (2)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3)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4)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5)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 (3)张良出,要项伯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2、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素善.留侯张良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3)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4)秦地可尽王.也 (5)君安与项伯有故. (6)项伯杀人,臣活.之 (7)吾得兄.事之 (8)籍.吏民,封府库 3、指出下面“为”字的意义和用法。 (1)臣为.韩王送沛公 (2)为.之奈何 (3)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4)君为.我呼入 (5)约为.婚姻 4、解释下面句子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2)为之.奈何 (3)项伯杀人,臣活之. (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5)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翻译下面句子。 (1)谁为大王此计者? (2)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3)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4)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5)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6)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 6、课文第二段写了哪几件事?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鸿门宴》导学案(二)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意”、“与”“因”“且”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口头翻译三、四两段。 2、学习作者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来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学习过程】 研读第三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一)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 1、令将军与臣有郤( 、因击沛公于坐( (二)、找出下面句中古今异义的词,并加以解释。 (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2)、所以遣将守关者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也 (4)、今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三)、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 1、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2、籍何以至此 3、得复见将军于此 4、亚父者,范增也 5、若属皆且为所虏 6、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四)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復见将军于此 (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4 (6)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 6、课文第二段写了哪几件事?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鸿门宴》导学案(二)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意”、“与”“因”“且”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口头翻译三、四两段。 2、学习作者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来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学习过程】 一、研读第三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一)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 1、令将军与臣有郤( ) 2、因击沛公于坐( ) (二)、找出下面句中古今异义的词,并加以解释。 (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2)、所以遣将守关者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也 (4)、今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三)、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 1、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2、籍何以至此 3、得复见将军于此 4、亚父者,范增也 5、若属皆且为所虏 6、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四)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復见将军于此。 (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4)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5)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五)文段分析思考 1、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说明了什么问题? 2、“项庄舞剑”在情节开展上有什么作用? 二、研读第四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一)一词多义 意:(1)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2)其意常在沛公也 因:(1)不如因善遇之 (2)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3)因击沛公于坐 (4)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而:(1)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2)拔剑切而啖之 (3)劳苦而功高如此 (4)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与:(1)臣请入,与之同命 (2)则与斗卮酒 (3)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4)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且:(1)若属皆且为所虏 (2)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二)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今者项庄拔剑舞 (2)臣请入,与之同命 (3)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4)窃为大王不取也
5 (4)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5)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五)文段分析思考。 1、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说明了什么问题? 2、“项庄舞剑”在情节开展上有什么作用? 二、研读第四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一)一词多义 意:(1)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2)其意常在沛公也 因:(1)不如因善遇之 (2)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3)因击沛公于坐 (4)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而:(1)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2)拔剑切而啖之 (3)劳苦而功高如此 (4)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与:(1)臣请入,与之同命 (2)则与斗卮酒 (3)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4)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且:(1)若属皆且为所虏 (2)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二)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今者.项庄拔剑舞 (2)臣请.入,与之同命 (3)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4)窃为.大王不取也
(三)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范增数目项王 (2)常以身翼蔽沛公 (3)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4)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5)刑人如恐不胜 (6)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7)此亡秦之续耳 (四)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3)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五)文段分析思考。 1、三、四两段是课文重点,情节的高潮所在,宴会上的情节可概括为“三起三落”,请指出 2、这部分共写了几件事? 3、“樊哙闯帐”是故事的高潮。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刻画樊哙这一人物的?写“樊哙闯帐”的目的是什么? (六)练习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因招樊哙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内:通“纳”,让……进去 B.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故:特 C.窃为大王不取也 D.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如:到……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6 (三)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范增数目.项王 (2)常以身翼.蔽沛公 (3)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4)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5)刑.人如恐不胜 (6)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7)此亡秦之续.耳 (四)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3)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五)文段分析思考。 1、三、四两段是课文重点,情节的高潮所在,宴会上的情节可概括为“三起三落”,请指出。 2、这部分共写了几件事? 3、“樊哙闯帐”是故事的高潮。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刻画樊哙这一人物的?写“樊哙闯帐”的目的是什么? (六)练习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因招樊哙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内:通“纳”,让……进去 B.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故:特 意 C.窃为大王不取也 为:替 D.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如:到……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①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②愿得樊将军之首以献秦 C.①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②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D.①臣请入,与之同命 ②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项庄是项羽手下的一个武将,他在接受了趁舞剑时刺杀刘邦的任务后,手总是软的,总是于心不忍。再 加上项伯的保护,所以他未能把刘邦刺死。 B.樊哙不仅能吃能喝,还能言善变,口齿伶俐,他居然把项羽说得无言以对。 C.樊哙闯入军营中,只引起了项羽的一点本能的“按剑而跽”的反应,可见项羽的确小看了刘邦及其手下 D.从樊哙的一番话来看,他是很懂得外交辞令的。他先指桑骂槐地怒斥一顿,然后又不失时机、恰到好处 地讲出刘邦这样做都是为了项羽,而抬举一番,难怪项羽愿听 《鸿门宴》导学案(三)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语言现象,掌握“举”、“谢”词语意义,积累文言词语。 2、分析项羽、刘邦、张良、范增等主要的人物形象 【学习过程】 研读第五至七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一)、一词多义 举:(1)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2)杀人如不能举 谢:(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2)哙拜谢 (3)乃令张良留谢 (4)张良入谢 辞:(1)大礼不辞小让 (2)卮酒安足辞 (3)我为鱼肉,何辞为 (二)、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 2、道芷阳间行 3、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4、拔剑撞而破之 (三)、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 1、大王来何操 2、我持白璧一双 3、沛公安在 4、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四)、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公为我献之 2、相去四十里
7 A.①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①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②愿得樊将军之首以.献秦 C.①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②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D.①臣请入,与之.同命 ②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项庄是项羽手下的一个武将,他在接受了趁舞剑时刺杀刘邦的任务后,手总是软的,总是于心不忍。再 加上项伯的保护,所以他未能把刘邦刺死。 B.樊哙不仅能吃能喝,还能言善变,口齿伶俐,他居然把项羽说得无言以对。 C.樊哙闯入军营中,只引起了项羽的一点本能的“按剑而跽”的反应,可见项羽的确小看了刘邦及其手下。 D.从樊哙的一番话来看,他是很懂得外交辞令的。他先指桑骂槐地怒斥一顿,然后又不失时机、恰到好处 地讲出刘邦这样做都是为了项羽,而抬举一番,难怪项羽愿听。 《鸿门宴》导学案(三)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语言现象,掌握“举”、“谢”词语意义,积累文言词语。 2、分析项羽、刘邦、张良、范增等主要的人物形象。 【学习过程】 一、研读第五至七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一)、一词多义 举:(1)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2)杀人如不能举 谢:(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2)哙拜谢 (3)乃令张良留谢 (4)张良入谢 辞:(1)大礼不辞小让 (2)卮酒安足辞 (3)我为鱼肉,何辞为 (二)、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1、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 2、道.芷阳间行 3、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4、拔剑撞而破.之 (三)、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 1、大王来何操 2、我持白璧一双 3、沛公安在 4、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四)、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公为.我献之 2、相去.四十里
沛公则置车骑 4、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5、沛公不胜杯杓 (五)下列句子中包含的成语分别是什么? (1)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2)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4)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六)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 (七)文段分析思考 1、这部分共写了几件事? 2、张良献礼,项羽、范增二人态度为何不同? 、项羽、刘邦的性格特点是什么?请作以分析 三、张良、范增是两个什么样的人物?他们在“鸿门宴”处于什么地位? 四、本文除了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外,还运用了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
8 3、沛公则置.车骑 4、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5、沛公不胜.杯杓 (五)下列句子中包含的成语分别是什么? (1)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2)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4)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六)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2、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 (七)文段分析思考 1、这部分共写了几件事? 2、张良献礼,项羽、范增二人态度为何不同? 二、项羽、刘邦的性格特点是什么?请作以分析。 三、张良、范增是两个什么样的人物?他们在“鸿门宴”处于什么地位? 四、本文除了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外,还运用了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
五、如何评价项羽这个人物? 六、【拓展阅读】 项羽何以输给刘邦? 易中天 项羽是贵族后代,是力能扛鼎的西楚霸王:刘邦是沛县小混混,是平头百姓一个。然而,两个人较量 的结局是:刘邦知人善任,麾下群臣才华横溢,他们君臣携手,同心同德,最终打败了兵多将广、不可 世的项羽。作为对手,项羽完全未能意识到刘邦的强大。他孤傲自负、刚愎自用,一意孤行,一错再错, 终于兵败垓下,自刎于乌江。那么,究竟是哪些个人因素造就了刘邦和项羽全然不同的命运和结局呢? 身世魅力相差悬殊 刘邦战胜项羽,常常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不可思议。因为就家庭背景,集团力量和个人魅力而言,刘 邦和项羽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很多人觉得这个刘邦怎么会战胜项羽呢?项羽是个贵族,是个英雄:刘邦 是个贫民,是个流氓。项羽的出身是相当高贵的,他的祖父叫项燕,是楚国名将,但到了项羽父亲他们这 代,这个家族就开始破落了一一项羽早年追随叔叔项梁逃难逃到吴中,就是现在江苏省苏州市的吴县 带。不过破落,那也还是贵族,和刘邦不一样,刘邦是没有名也没有字的,他被唤做刘季,就是刘小的意 思:项羽可是正儿八经有名字的,叫做项籍,也是有字的,叫项羽,也字子羽。总的来说,项羽的能力还 是很强的,而且他非常勇敢。楚汉战争当中有一次出现这么一个情况,刘邦手下有一个神箭手叫楼烦,两 军对垒的时候,刘邦就让这个楼烦站在阵前,项羽那边出来一个人,楼烦一箭就把他给射死了;再出来 个人,楼顶一箭又把他给射死了,连连射死了好多位项羽的兵将。项羽大怒,自己出来了,出来以后往那 儿一站,大吼一声,楼烦被吓得屁滚尿流,调头就跑,跑进军营当中再也不敢岀来了。所以项羽这个人的 个人魅力是没的说。所以在灭秦和楚汉战争中,项羽几乎是战必胜,攻必克。那刘邦会干什么呢?刘邦的 本事还是司马迁说的那四个字:好酒及色一一喜欢酒色就是他的本事。在整个灭秦和楚汉战争中,没有 座城池是刘邦攻下来的,没有一个计谋是刘邦策划的,没有一场战争是刘邦指挥的。刘邦的本事只有一句 话一一为之奈何?问张良,问陈平,问韩信,我该怎么办啊? 性格决定命运 但是,我们如果冷静地做一个分析,就会发现刘邦的胜利是有道理的。刘邦和项羽两个人有着完全不 同的性格,正是这些性格的差别决定了他们的成败和命运 刘邦和项羽的第一点不同是:刘邦志向远大,项羽鼠目寸光。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他们在胜利面前表 现出的心态来证明。秦二世三年的十月,刘邦攻进了关中,后来项羽也进入了咸阳,他们获得了推翻秦王 朝的胜利。在这场胜利面前,刘邦和项羽的表现完全不同。刘邦不杀子婴,约法三章,不受犒赏,秋毫无 犯,而且退出秦王宫,还军霸上。这是一个了不得的举动,这个举动的意义范增看出来了。范增对项羽说, 项王,刘邦这个人可不能小看,据臣所知,刘邦原来在沛县的时候是喜欢钱财、喜欢酒肉、喜欢女人的人, 现在这样一个人来到秦皇宫看见数不尽的金银财宝和美女珍馐居然不动声色、秋毫无犯,他有这么大的克 制力,其志不在小,他的志向一定是很大的一一他能够把这些东西都不放在眼里了,这个人是绝不可以小 看的。但项羽听不进去,刘邦嘛,他有什么了不起?他其志不小又能怎么样? 项羽自己是怎么做的呢?杀子婴,烧宫室,屠咸阳……项羽做得很不好的一件事,就是他每攻下一座 城池就屠城,史书上的记载是4个字:城无遗类。就是说项羽他把一个城攻下以后,这个城里面就没有活 口了,那肯定是连妇女儿童都在屠杀之列了,而且项羽一把火烧掉了秦王朝的皇宫,这样做是不得人心的 项羽完全不动脑筋,就这么做了。做完以后,有人就出来劝说项羽,说咸阳这个地方是帝王之都,如果您
9 五、如何评价项羽这个人物? 六、【拓展阅读】 项羽何以输给刘邦? 易中天 项羽是贵族后代,是力能扛鼎的西楚霸王;刘邦是沛县小混混,是平头百姓一个。然而,两个人较量 的结局是:刘邦知人善任,麾下群臣才华横溢,他们君臣携手,同心同德,最终打败了兵多将广、不可一 世的项羽。作为对手,项羽完全未能意识到刘邦的强大。他孤傲自负、刚愎自用,一意孤行,一错再错, 终于兵败垓下,自刎于乌江。那么,究竟是哪些个人因素造就了刘邦和项羽全然不同的命运和结局呢? 身世魅力相差悬殊 刘邦战胜项羽,常常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不可思议。因为就家庭背景,集团力量和个人魅力而言,刘 邦和项羽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很多人觉得这个刘邦怎么会战胜项羽呢?项羽是个贵族,是个英雄;刘邦 是个贫民,是个流氓。项羽的出身是相当高贵的,他的祖父叫项燕,是楚国名将,但到了项羽父亲他们这 一代,这个家族就开始破落了——项羽早年追随叔叔项梁逃难逃到吴中,就是现在江苏省苏州市的吴县一 带。不过破落,那也还是贵族,和刘邦不一样,刘邦是没有名也没有字的,他被唤做刘季,就是刘小的意 思;项羽可是正儿八经有名字的,叫做项籍,也是有字的,叫项羽,也字子羽。总的来说,项羽的能力还 是很强的,而且他非常勇敢。楚汉战争当中有一次出现这么一个情况,刘邦手下有一个神箭手叫楼烦,两 军对垒的时候,刘邦就让这个楼烦站在阵前,项羽那边出来一个人,楼烦一箭就把他给射死了;再出来一 个人,楼顶一箭又把他给射死了,连连射死了好多位项羽的兵将。项羽大怒,自己出来了,出来以后往那 儿一站,大吼一声,楼烦被吓得屁滚尿流,调头就跑,跑进军营当中再也不敢出来了。所以项羽这个人的 个人魅力是没的说。所以在灭秦和楚汉战争中,项羽几乎是战必胜,攻必克。那刘邦会干什么呢?刘邦的 本事还是司马迁说的那四个字:好酒及色——喜欢酒色就是他的本事。在整个灭秦和楚汉战争中,没有一 座城池是刘邦攻下来的,没有一个计谋是刘邦策划的,没有一场战争是刘邦指挥的。刘邦的本事只有一句 话——为之奈何?问张良,问陈平,问韩信,我该怎么办啊? 性格决定命运 但是,我们如果冷静地做一个分析,就会发现刘邦的胜利是有道理的。刘邦和项羽两个人有着完全不 同的性格,正是这些性格的差别决定了他们的成败和命运。 刘邦和项羽的第一点不同是:刘邦志向远大,项羽鼠目寸光。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他们在胜利面前表 现出的心态来证明。秦二世三年的十月,刘邦攻进了关中,后来项羽也进入了咸阳,他们获得了推翻秦王 朝的胜利。在这场胜利面前,刘邦和项羽的表现完全不同。刘邦不杀子婴,约法三章,不受犒赏,秋毫无 犯,而且退出秦王宫,还军霸上。这是一个了不得的举动,这个举动的意义范增看出来了。范增对项羽说, 项王,刘邦这个人可不能小看,据臣所知,刘邦原来在沛县的时候是喜欢钱财、喜欢酒肉、喜欢女人的人, 现在这样一个人来到秦皇宫看见数不尽的金银财宝和美女珍馐居然不动声色、秋毫无犯,他有这么大的克 制力,其志不在小,他的志向一定是很大的——他能够把这些东西都不放在眼里了,这个人是绝不可以小 看的。但项羽听不进去,刘邦嘛,他有什么了不起?他其志不小又能怎么样? 项羽自己是怎么做的呢?杀子婴,烧宫室,屠咸阳……项羽做得很不好的一件事,就是他每攻下一座 城池就屠城,史书上的记载是 4 个字:城无遗类。就是说项羽他把一个城攻下以后,这个城里面就没有活 口了,那肯定是连妇女儿童都在屠杀之列了,而且项羽一把火烧掉了秦王朝的皇宫,这样做是不得人心的, 项羽完全不动脑筋,就这么做了。做完以后,有人就出来劝说项羽,说咸阳这个地方是帝王之都,如果您
想称皇称帝的话,应该定都咸阳。但是,这个时候秦的皇宫已经被项羽烧光了,也没地方住了,项羽又 门心思想回家去,回他的老家去。于是就说了这样的话:“富贵而不还乡,如衣锦夜行。”什么叫做衣锦 夜行呢?就是穿着漂亮的衣服在黑咕隆咚的晩上走,谁看得见呢?应该穿上漂亮的衣服回家乡去,这个叫 做衣锦还乡——“衣锦夜行”、“衣锦还乡”这两个成语就是从这儿出来的。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他们在挫折面前的表现,这是刘邦和项羽不同的第二点。在失败面前,刘邦冷静 沉着,项羽狂暴浮躁。楚汉战争当中有这么一件事情,就是两军处于对峙状态的时候,项羽攻刘邦久攻不 下,就在军前架起了一口大锅,把刘邦的父亲刘太公五花大绑地推到了阵前,然后喊话,刘邦,你再不投 降,我就把你爸下油锅了!刘邦怎么说呢?他不紧不慢地说,呵呵,项老弟,别忘了,我们两个在怀王手 下的时候有个什么约定呢?咱俩是约为兄弟,咱俩既然是兄弟的,我爸就是你爸。你要是打算把咱们的爸 爸煮了,别忘了给哥哥留碗肉汤喝!项羽没办法:下不了手。实际上项羽这个时候已经出了一个下策:你 跟人家打仗打不过,就把人家的爸爸放到锅里去煮,这是种流氓手段,而项羽本身是一个贵族,一个贵族 使用流氓手段,这就是下策,何况你的对手就是个流氓,你一个贵族使用流氓手段来对付流氓,你对付得 了吗?所以我想,当时的这个情况,一定是项羽一肚子窝囊气,而刘邦是一副嬉皮笑脸的神情一一我是流 氓我怕谁—一从心理上你项羽没有战胜人家刘邦 当然,项羽这个人物的形象很具审美性,很帅也很酷,很好看的,但是没有用啊!在挫折面前,项羽 表现出来的是心浮气躁,而不是镇定自若,由此可以证明项羽不是一个好的统帅。 以上说的是做事,再说做人 在做人方面,刘邦和项羽有什么区别呢?刘邦豁达大度,项羽气量狭窄,这是他们两人的第三点不同 刘邦这个人你别看他没文化,你别看他大老粗,但他的肚量是很大的,敢作敢为,肯豁得出去。刘邦年轻 的时候不是当泗水亭长吗?当时上面派给他一个任务,就是让他押送一批犯人到某个地方去。刘邦押着这 些人走着走着,一不小心跑掉一个,走着走着,一不小心又跑掉一个,走到半路上,刘邦一算,跑了几个 了,想想等走到目的地,恐怕犯人就该跑光了。你说刘邦该怎么办?刘邦是备下酒肉请这些囚犯们大吃大 喝一顿,然后用剑把捆绑他们的绳子都解开,说,你们现在干脆都跑光了算了,我也跑算了。结果怎么样 呢?有些人跑了,有些人不跑,留下来的人说,我们干脆跟着你干吧。这是说刘邦能豁得出去,我们说: “豁出去了豁出去了”,豁出去就能“了”。凡是成大业成大事的人,一定是能豁得出去的。 到了楚汉战争的最后关头,刘邦的军队已经打到了楚国境内,准备和项羽在垓下会战,这时韩信按兵 不动,彭越按兵不动,英布也按兵不动。刘邦约定他们一起来合围,他们就是不动身。这时候刘邦就问张 良,说,子房啊,看来这个天下也不是哪一个人的,我准备胜利以后把天下给分了,你看分给哪些人比较 合适呢?张良说,一个彭越,一个英布,一个韩信。彭越和英布本来是在楚汉之间摇摆的,现在倾向于汉, 韩信本来是你手下的,现在他独当一面。如果你愿意把土地分给他们的话,他们一定会南下来帮助你合围 项羽的。刘邦说,好,行,就这么跟他们约定了,胜利以后什么什么地方给谁,什么什么地方给谁,给了 给了,都给他们,不在乎。结果这几支军队全都来了,把项羽团团围住,予以消灭一一这是刘邦的大度。 项羽呢?他为人小气。韩信就说,项王这个人婆婆妈妈的,我们将士如果有谁受了伤,他会亲自拎着饭篮 到医院去探视,流着眼泪拉着你的手,说长道短。可是我们有了战功,他要封一个官爵,一颗印捏在手上, 磨过来磨过去,直到方的变成圆的,他都不给人一一这是项羽的小气 刘邦和项羽的第四点不同,是刘邦心狠手辣,而项羽儿女情长。刘邦这个人心是比较狠的,我们曾经 讲过,他在逃避的过程中曾三次把自己的儿子和女儿扔下车子,只顾自己逃命。他身边的人,一旦怀疑到 谁,他可能不顾一切地就要把他杀掉。刘邦晩年有一件事情,就是他病了以后,突然怀疑起樊哙来了。照 说樊哙是最不可能被怀疑的,樊哙是吕后的妹夫,跟刘邦两个的关系用北方人的话说叫“担儿挑”。而且 在鸿门宴的时候,是樊哙挺身而出才救了刘邦一条命——连樊哙这样的人他也怀疑。刘邦他突然就觉得, 樊哙就是巴不得我死,于是他下了一道命令,交给陈平:“平至军中,立斩哙头。”一—陈平你拿着我的 命令到军队里去,立马就给我把樊哙的脑袋砍下来。这个事情最后没做成,因为后来刘邦死了,陈平到了
10 想称皇称帝的话,应该定都咸阳。但是,这个时候秦的皇宫已经被项羽烧光了,也没地方住了,项羽又一 门心思想回家去,回他的老家去。于是就说了这样的话:“富贵而不还乡,如衣锦夜行。”什么叫做衣锦 夜行呢?就是穿着漂亮的衣服在黑咕隆咚的晚上走,谁看得见呢?应该穿上漂亮的衣服回家乡去,这个叫 做衣锦还乡——“衣锦夜行”、“衣锦还乡”这两个成语就是从这儿出来的。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他们在挫折面前的表现,这是刘邦和项羽不同的第二点。在失败面前,刘邦冷静 沉着,项羽狂暴浮躁。楚汉战争当中有这么一件事情,就是两军处于对峙状态的时候,项羽攻刘邦久攻不 下,就在军前架起了一口大锅,把刘邦的父亲刘太公五花大绑地推到了阵前,然后喊话,刘邦,你再不投 降,我就把你爸下油锅了!刘邦怎么说呢?他不紧不慢地说,呵呵,项老弟,别忘了,我们两个在怀王手 下的时候有个什么约定呢?咱俩是约为兄弟,咱俩既然是兄弟的,我爸就是你爸。你要是打算把咱们的爸 爸煮了,别忘了给哥哥留碗肉汤喝!项羽没办法:下不了手。实际上项羽这个时候已经出了一个下策:你 跟人家打仗打不过,就把人家的爸爸放到锅里去煮,这是种流氓手段,而项羽本身是一个贵族,一个贵族 使用流氓手段,这就是下策,何况你的对手就是个流氓,你一个贵族使用流氓手段来对付流氓,你对付得 了吗?所以我想,当时的这个情况,一定是项羽一肚子窝囊气,而刘邦是一副嬉皮笑脸的神情——我是流 氓我怕谁——从心理上你项羽没有战胜人家刘邦。 当然,项羽这个人物的形象很具审美性,很帅也很酷,很好看的,但是没有用啊!在挫折面前,项羽 表现出来的是心浮气躁,而不是镇定自若,由此可以证明项羽不是一个好的统帅。 以上说的是做事,再说做人。 在做人方面,刘邦和项羽有什么区别呢?刘邦豁达大度,项羽气量狭窄,这是他们两人的第三点不同。 刘邦这个人你别看他没文化,你别看他大老粗,但他的肚量是很大的,敢作敢为,肯豁得出去。刘邦年轻 的时候不是当泗水亭长吗?当时上面派给他一个任务,就是让他押送一批犯人到某个地方去。刘邦押着这 些人走着走着,一不小心跑掉一个,走着走着,一不小心又跑掉一个,走到半路上,刘邦一算,跑了几个 了,想想等走到目的地,恐怕犯人就该跑光了。你说刘邦该怎么办?刘邦是备下酒肉请这些囚犯们大吃大 喝一顿,然后用剑把捆绑他们的绳子都解开,说,你们现在干脆都跑光了算了,我也跑算了。结果怎么样 呢?有些人跑了,有些人不跑,留下来的人说,我们干脆跟着你干吧。这是说刘邦能豁得出去,我们说: “豁出去了豁出去了”,豁出去就能“了”。凡是成大业成大事的人,一定是能豁得出去的。 到了楚汉战争的最后关头,刘邦的军队已经打到了楚国境内,准备和项羽在垓下会战,这时韩信按兵 不动,彭越按兵不动,英布也按兵不动。刘邦约定他们一起来合围,他们就是不动身。这时候刘邦就问张 良,说,子房啊,看来这个天下也不是哪一个人的,我准备胜利以后把天下给分了,你看分给哪些人比较 合适呢?张良说,一个彭越,一个英布,一个韩信。彭越和英布本来是在楚汉之间摇摆的,现在倾向于汉, 韩信本来是你手下的,现在他独当一面。如果你愿意把土地分给他们的话,他们一定会南下来帮助你合围 项羽的。刘邦说,好,行,就这么跟他们约定了,胜利以后什么什么地方给谁,什么什么地方给谁,给了 给了,都给他们,不在乎。结果这几支军队全都来了,把项羽团团围住,予以消灭——这是刘邦的大度。 项羽呢?他为人小气。韩信就说,项王这个人婆婆妈妈的,我们将士如果有谁受了伤,他会亲自拎着饭篮 到医院去探视,流着眼泪拉着你的手,说长道短。可是我们有了战功,他要封一个官爵,一颗印捏在手上, 磨过来磨过去,直到方的变成圆的,他都不给人——这是项羽的小气。 刘邦和项羽的第四点不同,是刘邦心狠手辣,而项羽儿女情长。刘邦这个人心是比较狠的,我们曾经 讲过,他在逃避的过程中曾三次把自己的儿子和女儿扔下车子,只顾自己逃命。他身边的人,一旦怀疑到 谁,他可能不顾一切地就要把他杀掉。刘邦晚年有一件事情,就是他病了以后,突然怀疑起樊哙来了。照 说樊哙是最不可能被怀疑的,樊哙是吕后的妹夫,跟刘邦两个的关系用北方人的话说叫“担儿挑”。而且 在鸿门宴的时候,是樊哙挺身而出才救了刘邦一条命——连樊哙这样的人他也怀疑。刘邦他突然就觉得, 樊哙就是巴不得我死,于是他下了一道命令,交给陈平:“平至军中,立斩哙头。”——陈平你拿着我的 命令到军队里去,立马就给我把樊哙的脑袋砍下来。这个事情最后没做成,因为后来刘邦死了,陈平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