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课时练习 【识记与理解】 1、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鲰(zou)生美姬(j)飨( xiang)士卒要(yao)项伯 B、玉玦(que)瞋( cheng)目目眦(c1)尽裂孰与君少长( chang) D、樊哙(kuai)姓靳(jin)置车骑(j)奉卮(zhi)酒为寿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叔父)沛公起如厕(去,往)窃为大王不取 也(私下里) B、乃令张良留谢(感谢)其意常在沛公(神情,神态)大王来何操(品德, 品行) C、若属皆且为所虏(辈,群)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责备)亡去不义(逃跑) D、度我至军中(估计)不胜杯杓(能承担,能承受)孰与君少长(和……相 比,哪 3、下列句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B、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C、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 D、备他盗之出入于非常也 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距关,勿内诸侯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令将军与臣有郤D、杀人如不能举 5、下列句子与“为击破沛公军”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得复见将军于此B、吾属今为之虏矣
《鸿门宴》课时练习 【识记与理解】 1、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鲰(zōu)生 美姬(jī) 飨(xiǎng)士卒 要(yāo)项伯 B、玉玦(qué) 瞋(chēng)目 目眦(cī)尽裂 孰与君少长(cháng) 网 D、樊哙(kuài) 姓靳(jìn) 置车骑(jì) 奉卮(zhī)酒为寿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叔父) 沛公起如厕(去,往) 窃为大王不取 也(私下里) B、乃令张良留谢(感谢) 其意常在沛公(神情,神态) 大王来何操(品德, 品行) C、若属皆且为所虏(辈,群)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责备) 亡去不义(逃跑) D、度我至军中(估计) 不胜杯杓(能承担,能承受) 孰与君少长(和……相 比,哪一个……) 3、下列句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B、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C、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 D、备他盗之出入于非常也 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距关,勿内诸侯 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令将军与臣有郤 D、杀人如不能举 5、下列句子与“为击破沛公军”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得复见将军于此 B、吾属今为之虏矣
C、竖子不足与谋D、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按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1)沛公军霸上(2)范增数目项王(3)籍吏民,封府库(4)刑人如恐不胜(5)素善留 侯张良(6)项伯杀人,臣活之 (7)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8)沛公欲王关中(9)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10) 吾得兄事之 A、(1)(2)(3)(4)(8)/(6)(7)(9)/(5)/(10) B、(1)(②2)(3)(4)/(6)(7)(9)/(5)/(8)(10 C、(1)(②2)(3)(4)/(6)(7)(8)(9)/(5)(10) D、(1)(②2)(3)(4)/(5)/(6)(7)(9)(8)/(10) 7、下列句子中与“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中的“因”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 项是() 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座B、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C、为山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D、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樊哙覆其盾于地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B、客何为者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或师焉,或不焉 D、寿毕,请以剑舞籍何以至此 【阅读与鉴赏】 ◆课内阅读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 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 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 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C、竖子不足与谋 D、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按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1)沛公军霸上(2)范增数目项王(3)籍吏民,封府库(4)刑人如恐不胜(5)素善留 侯张良(6)项伯杀人,臣活之 (7)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8)沛公欲王关中 (9)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10) 吾得兄事之 A、(1) (2)(3) (4) (8)/ (6) (7) (9)/ (5) /(10) B、(1) (2)(3) (4) / (6) (7) (9)/ (5) /(8) (10) w w w .x k b 1.c o m C、(1) (2)(3) (4) / (6) (7) (8) (9)/ (5) (10) D、(1) (2)(3) (4) /(5) / (6) (7) (9) (8) /(10) 7、下列句子中与“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中的“因”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 一项是( ) A、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座 B、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C、为山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 D、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樊哙覆其盾于地 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B、客何为者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或师焉,或不焉 D、寿毕,请以剑舞 籍何以至此 【阅读与鉴赏】 ◆课内阅读 (一)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 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 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 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 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 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9、下列两组句子中的“请”字和“举”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请以剑舞③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②臣请入,与之同命④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10、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到达鸿门向谢罪项羽,认为自己不居功,两人有 了隔阂是因为小人从中作梗,讨好项羽的同时还除了内患,突出了刘邦老谋深算、 随机应变的人物特点 B、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目的是向 项羽表明自己的忠 C、范增有远见,认为如果不借此机会杀了刘邦,以后就会成为刘邦的阶下囚了 但项羽却为人心肠太软,下不了手,所以就与项庄合谋要借舞剑杀了刘邦 D、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并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但项羽不加制止 可以看出他是不主张杀死刘邦的,反映项羽胸无城府、优柔寡断、刚愎自用 11、以上文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请稍作分析。 (二)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 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 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 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 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 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 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 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 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 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 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 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9、下列两组句子中的“请”字和“举”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请以剑舞 ③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②臣请入,与之同命 ④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10、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到达鸿门向谢罪项羽,认为自己不居功,两人有 了隔阂是因为小人从中作梗,讨好项羽的同时还除了内患,突出了刘邦老谋深算、 随机应变的人物特点。 B、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目的是向 项羽表明自己的忠心。 C、范增有远见,认为如果不借此机会杀了刘邦,以后就会成为刘邦的阶下囚了, 但项羽却为人心肠太软,下不了手,所以就与项庄合谋要借舞剑杀了刘邦。 D、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并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但项羽不加制止。 可以看出他是不主张杀死刘邦的,反映项羽胸无城府、优柔寡断、刚愎自用。 11、以上文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请稍作分析。 (二)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 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 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 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 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 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 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 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 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 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接纳) B、瞋目视项王(睁开眼睛) C、项王按剑而跽曰(长跪) D、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13、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项王按剑而跽曰②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③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④若属皆且为所虏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1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翼”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头发上指B、此亡秦之续耳 C、拔剑撞而破之D、沛公今事有急 15、请翻译划线句子。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16、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是《史记》的艺术特点之一,请结合以上所选文段简 要概述人物之间的矛盾争端,并说说反映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不少于30 字) ◆拓展阅读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 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 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 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 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 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接纳) B、瞋目视项王(睁开眼睛) C、项王按剑而跽曰(长跪) D、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13、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项王按剑而跽曰 ②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X k b 1 . c o m ③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④若属皆且为所虏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1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翼”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头发上指 B、此亡秦之续耳 C、拔剑撞而破之 D、沛公今事有急 15、请翻译划线句子。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16、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是《史记》的艺术特点之一,请结合以上所选文段简 要概述人物之间的矛盾争端,并说说反映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不少于 30 字) ◆拓展阅读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 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 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 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 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 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 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 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①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 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 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 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 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 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 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共会其体,皆是。故分其地为五: 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 胜为涅阳侯。 项王已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 节,乃持项王头示鲁,鲁父兄乃降。始,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及其死,鲁最 后下,故以鲁公礼葬项王谷城。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 诸项氏枝属,汉王皆不诛,乃封项伯为射阳侯。桃侯、平皋侯、玄武侯皆项氏, 赐姓刘 注:舣①:yi使船靠岸 《史记·项羽本纪》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父绐曰哄骗,欺骗 B、愿为诸君快战痛痛快快地打一仗 C、期山东为三处期望,要求 D、汉军皆披靡惊溃散乱 18、下列句中无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B.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C.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 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 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①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 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 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 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 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 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 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共会其体,皆是。故分其地为五: 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 胜为涅阳侯。 项王已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 节,乃持项王头示鲁,鲁父兄乃降。始,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及其死,鲁最 后下,故以鲁公礼葬项王谷城。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 诸项氏枝属,汉王皆不诛,乃封项伯为射阳侯。桃侯、平皋侯、玄武侯皆项氏, 赐姓刘。 注:舣①:yǐ 使船靠岸 《史记·项羽本纪》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父绐曰 哄骗,欺骗 B、愿为诸君快战 痛痛快快地打一仗 C、期山东为三处 期望,要求 D、汉军皆披靡 惊溃散乱 18、下列句中无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A.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B.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C.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19、以下句子全都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项羽兵败的原因的一组是() ①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②吾起兵至今八岁矣③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 也 ④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⑤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⑥马童面之,指王 翳曰 ⑦乃自刎而死 A.①②⑤⑦B.①③⑤⑥C.②③⑤⑦D.②④⑤⑥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项羽垓下被围,身陷绝境,一个原因就是轻信他人,他从来不相信有人会欺 骗他,他的直率、粗犷的性格由此可见,遭遇让人同情,但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 自矜功伐之人。 B.作者安排了三个细节描写:溃围、斩将、刈旗。尽显项羽的声威、力量,让 读者看到了一个不可一世的英雄瞬间的光辉与悲壮 C.文章扣住数字的变化写项羽的日暮穷途,敌我悬殊,项羽必定死于此。但项 羽有船也不过江,表明他此时还存侥幸的心理,认为“置之死地而后生”,必定 可以扭转局面。 D.在文中项羽反复说“天之亡我”表明他认输而不服气,明知必死,意犹不平 也反映他自负、自尊而不知自省、自责的性格特征。 【积累与运用】 2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叙述了我国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 直到汉武帝约三千年左右的历史,据作者 说,全书有 篇,表十篇,书八篇, 篇,共一百三十篇 《鸿门宴》就是节选自 它被鲁迅评论为 解释成语: (1)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2)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w w w .x k b 1.c o m 19、以下句子全都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项羽兵败的原因的一组是( ) ①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 ②吾起兵至今八岁矣 ③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 也 ④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⑤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⑥马童面之,指王 翳曰 ⑦乃自刎而死 A.①②⑤⑦ B.①③⑤⑥ C.②③⑤⑦ D.②④⑤⑥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垓下被围,身陷绝境,一个原因就是轻信他人,他从来不相信有人会欺 骗他,他的直率、粗犷的性格由此可见,遭遇让人同情,但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 自矜功伐之人。 B.作者安排了三个细节描写:溃围、斩将、刈旗。尽显项羽的声威、力量,让 读者看到了一个不可一世的英雄瞬间的光辉与悲壮。 C.文章扣住数字的变化写项羽的日暮穷途,敌我悬殊,项羽必定死于此。但项 羽有船也不过江,表明他此时还存侥幸的心理,认为“置之死地而后生”,必定 可以扭转局面。 D.在文中项羽反复说“天之亡我”表明他认输而不服气,明知必死,意犹不平。 也反映他自负、自尊而不知自省、自责的性格特征。 【积累与运用】 2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_,叙述了我国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 一直到汉武帝约三千年左右的历史,据作者______________说,全书有 __________篇,表十篇,书八篇,__________篇,__________篇,共一百三十篇。 《鸿门宴》就是节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被鲁迅评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解释成语: 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⑵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驿二首(选一)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23、前两联各运用了什么手法?都有什么作用? 24、后面两联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都表现了哪些内容? 25、在下面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对称的整句。 坐下来,环视满庭花草,静静地想:花和草长了一院子,可是,杜鹃、山茶、桂 花、含笑、太阳花、向日葵、兰花……没有一种是跟别的花草相同的,它们都各 有特色。看见梅花便可以嗅到早春的气息 桂 花和红叶便可捎来秋意; 【写作与体验】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评价项羽说道“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意思是 说他夸耀自己的功劳,逞弄个人聪明,不去效法古代,认为依靠武力就可治理天 下,司马迁认为这是可笑的。而现今,我们认为这个时代需要项羽这样率真的、 敢作敢为的英雄,所以关于项羽的悲壮故事以各种形式广泛流传。的确,时代不 同,对英雄的看法也大相径庭 请结合材料,以“时代造英雄”为话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文字,谈谈你的看 第14课、鸿门宴 1、B(玦je瞋chen眦z长 zhang)2、B(谢:辞谢意:目的操:拿,持) 3、C(A、河北,河南:古义为“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义是指我国的两个 省;B、细说:在文章中的意思是“小人之言”,今义为“详细地说”;D、非常 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不同寻常;十分,很”)4、D(A、距:通“拒”, 内:通“纳”;B、倍:通“背”;C、郤:通“隙”)5、C(例句和C选项都 是省略句,“为(吾)击破沛公军”,“竖子不足与(之)谋”:A、状语后置 句;B、被动句;D、判断句)6、A((1)(2)(3)(4)(8)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6)(7)(9)都为使动用法,(5)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10)是名词作状语)7、A
金陵驿二首(选一)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23、前两联各运用了什么手法?都有什么作用? 24、后面两联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都表现了哪些内容? 25、在下面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对称的整句。 坐下来,环视满庭花草,静静地想:花和草长了一院子,可是,杜鹃、山茶、桂 花、含笑、太阳花、向日葵、兰花……没有一种是跟别的花草相同的,它们都各 有特色。看见梅花便可以嗅到早春的气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桂 花和红叶便可捎来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与体验】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评价项羽说道“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意思是 说他夸耀自己的功劳,逞弄个人聪明,不去效法古代,认为依靠武力就可治理天 下,司马迁认为这是可笑的。而现今,我们认为这个时代需要项羽这样率真的、 敢作敢为的英雄,所以关于项羽的悲壮故事以各种形式广泛流传。的确,时代不 同,对英雄的看法也大相径庭。 请结合材料,以“时代造英雄”为话题,写一篇 400 字左右的文字,谈谈你的看 法。 第 14 课 、鸿门宴 1、B(玦 jué 瞋 chēn 眦 zī 长 zháng ) 2、B(谢:辞谢 意:目的 操:拿,持) 3、C(A、河北,河南:古义为“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义是指我国的两个 省;B、细说:在文章中的意思是“小人之言”,今义为“详细地说”;D、非常: 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不同寻常;十分,很”)4、D(A、距:通“拒”, 内:通“纳”; B、倍:通“背”;C、郤:通“隙”)5、C(例句和 C 选项都 是省略句,“为(吾)击破沛公军”,“竖子不足与(之)谋”; A、状语后置 句;B、被动句;D、判断句) 6、A((1) (2)(3) (4) (8)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6) (7) (9)都为使动用法,(5)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10)是名词作状语)7、A
(“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中的“因”是介词,“趁机”的意思;B、动词, 沿袭”;C、介词,“凭借”;D、副词,“于是,就”)8、C(都通“否” A、“在”介词,“对”介词:B、“做”动词,“为所”表被动;D、“用” 介词,“凭”介词)9、D(①“请允许我”谦词②“请求”动词③“举起”动词 ④“尽”副词)10、B(范増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 羽示意多次目的是暗示项王下决心杀刘邦)11、运用对比、烘托手法塑造人物 本段文字主要反映了主帅项羽和刘邦之间的矛盾,展现了项羽“自矜功罚”、做 事优柔寡断,而刘邦老谋深算的对照鲜明的人物个性。(也可从谋士范增和张良, 内奸项伯和曹无伤的角度分析。)12、B(瞋目:怒目)13、D(①表修饰,可 译为“地”②表转折,“却”③副词“尚且”④副词,“将要”)14、A(都是 名词作状语。B、动词活用作名词:C、使动用法;D、形容词用作名词)15、那 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唯恐不能杀尽,惩罚人唯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 下人都背叛他。(注意“夫”、“举”、“刑”、“胜”)16、文段里主要揭示 的是项羽和樊哙之间的尖锐矛盾。项羽对樊哙的越礼行为采取什么态度,这是矛 盾的重心。刻画了项羽优柔寡断、“不忍”的性格和樊哙在危急关头不顾生死的 勇敢精神,通过入帐后的种种有礼有节的行为的描写,也说明他粗中有细。17、 C(期:约定)18、B(A.亡:使动用法,使……灭亡;C.王:让……称王, 名词的使动用法;D.德:给……恩德,名作动)19、B20、C(错在“表明他 此时还存侥幸的心理,认为‘置之死地而后生’,必定可以扭转局面。”项羽在 最后已经不抱任何希望,更不存侥幸的心理,只图打个痛快仗,以确证“天亡我, 非战之罪也”)21、纪传体通史司马迁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项 羽本纪》“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2、(1)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 刘邦。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2)刀俎:刀和刀砧板,宰割的 工具。比喻生杀的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23、首联运用了 象征手法,以孤云无依无靠暗含现时人民和国家的遭遇,颔联以山河无依与“人 民半已非”形成对比,突出人民的流离失所。24、颈联化用了刘禹锡《乌衣巷》 中的诗句,突出了人民的孤苦无依,尾联又化用了“望帝啼鹃”的典故,表现作 者为国献身的志向。(作此题时可回顾姜夔的《扬州慢》的手法)25、参考:看 见榴花便知是五月榴花照眼明:苍松和腊梅象征了冬寒。(注意前面的提示语句 和通感的修辞方法) 26、略 课外文言文译文 于是项王上马(突围),部下壮士骑马随从的有八百多人,当夜冲破包围,向南 飞驰而去。天亮,汉军才发觉,派骑兵将领灌婴率五千骑兵追赶项王。项王渡过 淮水,能够跟从的骑兵只有一百多人。项王到阴陵,迷失了道路,询问一个种田 的人,种田的人欺骗他说“往左”。项王往左去,结果陷入了一大片沼泽中。因 此,汉军追上了项王。项王就又带兵向东,到了东城,只有二十八个骑兵了。追 赶的汉军骑兵有几千人。项王自己估计不能脱身了,对他的骑兵说:“我起兵到 现在八年了,亲身打过七十多次仗,谁抵挡我,我就打垮谁,我攻击谁,谁就降 服,未曾打过败仗,因而霸有天下。然而现在终于被围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 亡我,不是我打仗的过错。今天固然要决心战死,愿意为各位痛痛快快地打一仗, 定要三次取胜,为各位突破重围,斩杀敌将,砍倒敌人军旗,让各位知道是上
(“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中的“因”是介词,“趁机”的意思;B、动词, “沿袭”;C、介词,“凭借”;D、副词,“于是,就”)8、C(都通“否”。 A、“在”介词, “对”介词;B、“做”动词,“为所”表被动;D、 “用” 介词,“凭”介词)9、D(①“请允许我”谦词②“请求”动词③“举起”动词 ④“尽”副词)10、B(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 羽示意多次目的是暗示项王下决心杀刘邦)11、运用对比、烘托手法塑造人物, 本段文字主要反映了主帅项羽和刘邦之间的矛盾,展现了项羽“自矜功罚”、做 事优柔寡断,而刘邦老谋深算的对照鲜明的人物个性。(也可从谋士范增和张良, 内奸项伯和曹无伤的角度分析。)12、B (瞋目:怒目)13、D (①表修饰,可 译为“地”②表转折,“却”③ 副词“尚且”④副词,“将要”)14、A(都是 名词作状语。B、动词活用作名词;C、使动用法;D、形容词用作名词)15、那 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唯恐不能杀尽,惩罚人唯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 下人都背叛他。(注意“夫”、“举”、“刑”、“胜”)16、文段里主要揭示 的是项羽和樊哙之间的尖锐矛盾。项羽对樊哙的越礼行为采取什么态度,这是矛 盾的重心。刻画了项羽优柔寡断、“不忍”的性格和樊哙在危急关头不顾生死的 勇敢精神,通过入帐后的种种有礼有节的行为的描写,也说明他粗中有细。17、 C (期:约定)18、B (A.亡:使动用法,使……灭亡;C.王:让……称王, 名词的使动用法;D.德:给……恩德,名作动)19、B 20、C (错在 “表明他 此时还存侥幸的心理,认为‘置之死地而后生’,必定可以扭转局面。”项羽在 最后已经不抱任何希望,更不存侥幸的心理,只图打个痛快仗,以确证“天亡我, 非战之罪也”)21、纪传体通史 司马迁 本纪 12 篇 世家 30 篇 列传 70 篇 《项 羽本纪》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2、(1)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 刘邦。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2)刀俎:刀和刀砧板,宰割的 工具。比喻生杀的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23、首联运用了 象征手法,以孤云无依无靠暗含现时人民和国家的遭遇,颔联以山河无依与“人 民半已非”形成对比,突出人民的流离失所。24、颈联化用了刘禹锡《乌衣巷》 中的诗句,突出了人民的孤苦无依,尾联又化用了“望帝啼鹃”的典故,表现作 者为国献身的志向。(作此题时可回顾姜夔的《扬州慢》的手法)25、参考:看 见榴花便知是五月榴花照眼明;苍松和腊梅象征了冬寒。(注意前面的提示语句 和通感的修辞方法) 26、略 课外文言文译文: 于是项王上马(突围),部下壮士骑马随从的有八百多人,当夜冲破包围,向南 飞驰而去。天亮,汉军才发觉,派骑兵将领灌婴率五千骑兵追赶项王。项王渡过 淮水,能够跟从的骑兵只有一百多人。项王到阴陵,迷失了道路,询问一个种田 的人,种田的人欺骗他说“往左”。项王往左去,结果陷入了一大片沼泽中。因 此,汉军追上了项王。项王就又带兵向东,到了东城,只有二十八个骑兵了。追 赶的汉军骑兵有几千人。项王自己估计不能脱身了,对他的骑兵说:“我起兵到 现在八年了,亲身打过七十多次仗,谁抵挡我,我就打垮谁,我攻击谁,谁就降 服,未曾打过败仗,因而霸有天下。然而现在终于被围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 亡我,不是我打仗的过错。今天固然要决心战死,愿意为各位痛痛快快地打一仗, 一定要三次取胜,为各位突破重围,斩杀敌将,砍倒敌人军旗,让各位知道是上
天灭亡我,不是我打仗的过错。”项王就把他的骑兵分为四队,面向四方。汉军 把项王包围了好几层。项王对他的骑兵说:“我为你们斩他一个将领。”项王命 令骑兵四面疾驰而下,约定在山的东面会合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声呼喊着,飞奔 直下,汉军惊惶溃乱,项王就斩了一个汉军将领。当时,赤泉侯做骑兵将领,追 赶项王,项王怒目大吼,赤泉侯人马俱惊,倒退了好几里。项王和他的骑兵会合 为三处。汉军不知道项王在哪里,就把军队分为三部分,又把项王包围起来。 项王骑马冲驰,又斩了汉军的一个都尉,杀死了百十来人,再把他的骑兵集合起 来,只丧失了两个骑兵。项王就对他的骑兵说:“怎么样?”骑兵都佩服地说: “正像大王所说的那样。” 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乌江亭长把船靠在岸边等待着项王。他对项王说:“江 东虽小,地方也纵横上千里,民众数十万,也足以称王。希望大王赶快渡江。现 在只有我有船只,汉军来到这,没有船只渡江。”项王笑着说:“上天要灭亡我, 我渡江干什么呢!況且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进,现在没有一个人回来, 即使江东父兄怜悯我,让我称王,我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即使他们不说什么, 我项籍难道不于心有愧吗?”(最后)项王对亭长说:“我知道你是个忠厚长者。 我骑这匹马五年了,所向无敌,曾经一天奔驰一千里,不忍心杀了它,把它送给 你吧。”就叫骑兵都下马步行,甲短兵接战。单单项籍一人就杀死汉军几百人。 项王身上也受了十多处伤。他回头看见汉军的骑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 的老朋友吗?”吕马童背对项王,指给王翳说:“这就是项王。”项王说:“我 听说汉军用一千斤黄金、一万户封邑来购买我的头,我给你做件好事吧。”就自 刎而死。王翳割了项王的头,其他骑兵自相蹂躏践踏,争夺项王的尸体,互相残 杀了几十人。最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自得到了项 王的一段肢体。五个人把肢体合拢起来,都确实是项王的。所以把准备封赏的土 地分为五部分: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 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 项王死后,楚国各地都投降了汉军,只有鲁城不肯投降。汉王就带领天下士卒打 算屠毁鲁城,因为他们坚守礼义,为主人以死守节,就拿项王的头给鲁城人看, 鲁城父兄才投降了。最初,楚怀王曾封项籍为鲁公,等到项籍死了,鲁城又最后 投降,所以用鲁公的礼仪把项王理葬在谷城。汉王为项王举哀,哭了一场,然后 离开了鲁城。 各支项氏宗族,汉王都不诛杀。封项伯为射阳侯。桃侯、平景侯、玄武侯都是项 氏宗族,赐姓刘
天灭亡我,不是我打仗的过错。”项王就把他的骑兵分为四队,面向四方。汉军 把项王包围了好几层。项王对他的骑兵说:“我为你们斩他一个将领。”项王命 令骑兵四面疾驰而下,约定在山的东面会合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声呼喊着,飞奔 直下,汉军惊惶溃乱,项王就斩了一个汉军将领。当时,赤泉侯做骑兵将领,追 赶项王,项王怒目大吼,赤泉侯人马俱惊,倒退了好几里。项王和他的骑兵会合 为三处。汉军不知道项王在哪里,就把军队分为三部分,又把项王包围起来。 项王骑马冲驰,又斩了汉军的一个都尉,杀死了百十来人,再把他的骑兵集合起 来,只丧失了两个骑兵。项王就对他的骑兵说:“怎么样?”骑兵都佩服地说: “正像大王所说的那样。” 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乌江亭长把船靠在岸边等待着项王。他对项王说:“江 东虽小,地方也纵横上千里,民众数十万,也足以称王。希望大王赶快渡江。现 在只有我有船只,汉军来到这,没有船只渡江。”项王笑着说:“上天要灭亡我, 我渡江干什么呢!况且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进,现在没有一个人回来, 即使江东父兄怜悯我,让我称王,我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即使他们不说什么, 我项籍难道不于心有愧吗?”(最后)项王对亭长说:“我知道你是个忠厚长者。 我骑这匹马五年了,所向无敌,曾经一天奔驰一千里,不忍心杀了它,把它送给 你吧。”就叫骑兵都下马步行,甲短兵接战。单单项籍一人就杀死汉军几百人。 项王身上也受了十多处伤。他回头看见汉军的骑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 的老朋友吗?”吕马童背对项王,指给王翳说:“这就是项王。”项王说:“我 听说汉军用一千斤黄金、一万户封邑来购买我的头,我给你做件好事吧。”就自 刎而死。王翳割了项王的头,其他骑兵自相蹂躏践踏,争夺项王的尸体,互相残 杀了几十人。最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自得到了项 王的一段肢体。五个人把肢体合拢起来,都确实是项王的。所以把准备封赏的土 地分为五部分: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 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 项王死后,楚国各地都投降了汉军,只有鲁城不肯投降。汉王就带领天下士卒打 算屠毁鲁城,因为他们坚守礼义,为主人以死守节,就拿项王的头给鲁城人看, 鲁城父兄才投降了。最初,楚怀王曾封项籍为鲁公,等到项籍死了,鲁城又最后 投降,所以用鲁公的礼仪把项王理葬在谷城。汉王为项王举哀,哭了一场,然后 离开了鲁城。 各支项氏宗族,汉王都不诛杀。封项伯为射阳侯。桃侯、平景侯、玄武侯都是项 氏宗族,赐姓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