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0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 诗歌鉴赏专题 晋中市2009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题 语文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倦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1)本诗是怎样以“倦夜”统摄全输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答: 参考答案 12.(1)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倦”字。(1分)本诗前六句写景,通过对秋夜里的绿竹、庭院、野 月、重露、稀星、暗飞的萤、水宿的鸟等一系列意象的描绘,写出了月出到月落的过程,勾画出 幅清凉月夜图。透过这幅图,我们看到诗人一夜不曾合眼,含蓄道出了“倦”。(2分)尾联“空悲清夜徂” 绾合了诗题“倦夜”。(1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2)前六句写诗人“倦夜”的情景,后两句告诉我们诗人“倦夜”的原因:“万事干戈里”。“万事干戈里”使得诗 人“空悲清夜徂”。(2分)景情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局动荡不安的担忧,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 切关注。(2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山西省太原市2008-2009学年高三年级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碧寻宴上有怀知己: 曹邺 获花芦叶满溪流,一簇笙歌在水楼。 金管曲长人尽醉,玉簪恩重独生愁 女萝力弱难逢地,桐树心孤易感秋
山西省 2009 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 ——诗歌鉴赏专题 s 晋中市 2009 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题 语 文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倦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1)本诗是怎样以“倦夜”统摄全输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 分) 答: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 分) 答: 参考答案 12. (1)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倦”字。(1 分)本诗前六句写景,通过对秋夜里的绿竹、庭院、野 月、重露、稀星、暗飞的萤、水宿的鸟等一系列意象的描绘,写出了月出到月落的过程,勾画出一 幅清凉月夜图。透过这幅图,我们看到诗人一夜不曾合眼,含蓄道出了“倦”。(2 分)尾联“空悲清夜徂” 绾合了诗题“倦夜”。(1 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2)前六句写诗人“倦夜”的情景,后两句告诉我们诗人“倦夜”的原因:“万事干戈里”。“万事干戈里”使得诗 人“空悲清夜徂”。(2 分)景情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局动荡不安的担忧,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 切关注。(2 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山西省太原市 2008-2009 学年高三年级调研考试 语 文 试 题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碧寻宴上有怀知己: 曹邺 获花芦叶满溪流,一簇笙歌在水楼。 金管曲长人尽醉,玉簪恩重独生愁。 女萝力弱难逢地,桐树心孤易感秋
莫怪当欢却惆怅,全家欲上五湖舟。 [注释]①一各蔓生植物。②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功成之后游于五湖。 (1)诗歌描写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画面?通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2)诗的颔联和颈联分别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结合诗句具体谈谈 参考答案 12.(1)作者生活在音乐高奏,欢乐宴饮的氛围当中:(2分)但他感到的是孤独惆怅(1分),向往的是 远离尘嚣的安闲世界。(1分) (2)诗歌的颔联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1分),诗人用众人的享乐和君王的恩宠反衬自己的忧愁。(1 分)诗歌的颈联用了融情入景(或拟人)的表现手法(1分),诗人用女萝的力弱来反映自己的身 不由己,用梧桐的心孤来折射内心的伤感(1分) 山西省平遥县2009年4月高三高补质检 语文试题 12.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答题。(8分)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微山亭赋韵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①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此诗写于南归途中。②岑参,盛
莫怪当欢却惆怅,全家欲上五湖舟。 [注释]①一各蔓生植物。②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功成之后游于五湖。 (1)诗歌描写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画面?通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2)诗的颔联和颈联分别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结合诗句具体谈谈。 参考答案 12.(1)作者生活在音乐高奏,欢乐宴饮的氛围当中;(2 分)但他感到的是孤独惆怅(1 分),向往的是 远离尘嚣的安闲世界。(1 分) (2)诗歌的颔联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1 分),诗人用众人的享乐和君王的恩宠反衬自己的忧愁。(1 分)诗歌的颈联用了融情入景(或拟人)的表现手法(1 分),诗人用女萝的力弱来反映自己的身 不由己,用梧桐的心孤来折射内心的伤感(1 分) 山西省平遥县 2009 年 4 月高三高补质检 语文试题 12.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答题。 (8 分)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微山亭赋韵 江 总 ①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 参 ②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 ①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此诗写于南归途中。②岑参,盛
唐边塞诗人。安史之乱中,长安沦陷,故有此诗 (1)这两首诗都是五言绝句,都写了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这个节日的名称是,第一首写了 节日中 的习俗,第二首写了节日中 的习俗。(3分) (2)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同中有异,不同的地方在哪里?依据是什么?(5分) 参考答案 12.(1)重阳节(1分)赏菊(1分)登高或饮酒(1分) 江诗:从诗的第三句中“篱下菊”的用典(1分)可知,诗人在表达对故乡的怀念和思归之情的同时, 流露出了归隐田园(1分)的情怀。岑诗:该诗是在长安沦陷时所作,故第三句有“遥怜”(1分)二字,表 现了诗人面对故乡长安遭受战乱时的痛苦之情及收复失地(1分)的渴望。(文字通顺再给1分)13.(5 分,只给一题评分。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漏.增字,则该空不给分) 山西省太原市2009年高三基础知识测试 语文试题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释:①【疏箔】用芦苇或柱子编成的帘子,有缝隙可通风。 (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画面?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4分) (2)诗的三、四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世界?请简析。(4分) 参考答案
唐边塞诗人。安史之乱中,长安沦陷,故有此诗。 (1)这两首诗都是五言绝句,都写了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这个节日的名称是 ,第一首写了 节日中 的习俗,第二首写了节日中 的习俗。(3 分) (2)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同中有异,不同的地方在哪里?依据是什么?(5 分) 答: 参考答案 12.(1)重阳节(1 分) 赏菊(1 分) 登高或饮酒(1 分) 江诗:从诗的第三句中“篱下菊”的用典(1 分)可知,诗人在表达对故乡的怀念和思归之情的同时, 流露出了归隐田园(1 分)的情怀。岑诗:该诗是在长安沦陷时所作,故第三句有“遥怜”(1 分)二字, 表 现了诗人面对故乡长安遭受战乱时的痛苦之情及收复失地(1 分)的渴望。(文字通顺再给 1 分)13.(5 分,只给一题评分。答对一空给 1 分,有错.漏.增字,则该空不给分) 山西省太原市 2009 年高三基础知识测试 语 文 试 题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西 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① ,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释:①【疏箔】用芦苇或柱子编成的帘子,有缝隙可通风。 (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画面?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4 分) 答: (2)诗的三、四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世界?请简析。(4 分) 答: 参考答案
12.(1)首句从视觉角度描写了一幅海面辽阔,海浪拍岸,如云翻卷去而复回的壮美画面(2分,角度1 分,画面1分) 第二句从听觉角度描写了一幅北风劲吹,雷声轰鸣,山雨欲来的雄浑景象。(2分,角度1分,画面1 (2)暴风雨将要来临,按常理本应当关门闭户躲避,而诗人却把楼四面窗户垂挂的疏帘 用钩卷卷起,敞开窗户“卧看”“千山急雨来”的壮观景象,(2分)表达了诗人雍容的气度、力求上 进,欲有所作为的内心世界。(2分) 运城市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高三调研测试 语文试题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高亭燕 张昪 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①张昪:南宋初人,作者经历了宋由盛到衰的时代转变。此词为作者退居期间所作。②低亚:低 垂。 (1)赏析上阕“水浸碧天何处断”一句中“浸”字的妙处。(3分) (2)联系整首词,简要分析“怅望倚甚楼,寒日无言西下”一句蕴涵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参考答案 12.(1)“浸”有浸染之意,(1分)一个“浸”字描绘出天幕低垂.天空仿佛被江水渗透的景象,表现出天 水相连、浑然一色的宏大开阔的意境。(2分) (2)表达了作者担忧时政的惆帐之情和无人可诉的孤寂之感。(2分)诗人靠着层楼,面对清秋景象,想到 历朝兴废尽人渔樵闲话,心中不免生出国家兴衰的慨叹和担忧时政的惆怅之情:(2分)诗人面对清秋
12.(1)首句从视觉角度描写了一幅海面辽阔,海浪拍岸,如云翻卷去而复回的壮美画面(2 分,角度 1 分,画面 1 分); 第二句从听觉角度描写了一幅北风劲吹,雷声轰鸣,山雨欲来的雄浑景象。(2 分,角度 1 分,画面 1 分) (2)暴风雨将要来临,按常理本应当关门闭户躲避,而诗人却把楼四面窗户垂挂的疏帘 用钩卷卷起,敞开窗户“卧看”“千山急雨来”的壮观景象,(2 分)表达了诗人雍容的气度、力求上 进,欲有所作为的内心世界。(2 分) 运城市 2008—2009 学年第二学期高三调研测试 语 文 试 题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离 亭 燕 张昪 ①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 ② 。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①张昪:南宋初人,作者经历了宋由盛到衰的时代转变。此词为作者退居期间所作。②低亚:低 垂。 (1)赏析上阕“水浸碧天何处断”一句中“浸”字的妙处。(3 分) (2)联系整首词,简要分析“怅望倚甚楼,寒日无言西下”一句蕴涵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 分) 参考答案 12.(1)“浸”有浸染之意,(1 分)一个“浸”字描绘出天幕低垂.天空仿佛被江水渗透的景象,表现出天 水相连、浑然一色的宏大开阔的意境。(2 分) (2)表达了作者担忧时政的惆帐之情和无人可诉的孤寂之感。(2 分)诗人靠着层楼,面对清秋景象,想到 历朝兴废尽人渔樵闲话,心中不免生出国家兴衰的慨叹和担忧时政的惆怅之情;(2 分)诗人面对清秋
寒日西下之景,独倚层楼,“无言”寂寞,更生出一种无人可诉的孤寂和无奈。(1分) 山西省盂县一中200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郑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朝醉暮昑看不足,羨他蝴蝶宿深枝。 (1)明代的王象晋形容海棠曰:“其花甚丰,其叶甚茂,其枝甚柔,望之绰绰如处女。”本诗中那两句表 达了这种意思?并写出海棠怎样的风韵美?(4分) 答 (2)本诗的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2、答案:(1)本诗中三、四句表达了这种意思。(1分)海棠最美最动人之处就在于含苞待放之 时。海棠花蕾“新著雨”而又在“欲开时”,色泽分外鲜红艳丽,看上去有如少女含羞时的红晕,娇 娆而妩媚。海棠显得别具一番风韵,显得异常之美。(3分)(意思对即可) (2)第三联诗人从侧面对海棠进行烘托。(1分)那美丽勤劳的莫愁女为欣赏海棠的娇艳竟懒于梳妆 善画海棠的画家梁广也为海棠的娇美所吸引而迟迟动笔,不肯轻易点染,唯恐描画不出海業的丰姿神 韵。则海棠的美丽和风韵也就可想而知,真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了。(3分)(意思对即可) 试题评析:(1)考査鉴赏古诗歌的意象理解和句意的把握,能力层次为B级。首先的理解王象晋形容 海棠句子的内涵,然后找出原诗中对应的句子,再次把它分析鉴赏出来。同时注意语言的表达流畅优 美。(②)考査鉴赏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D级。对于诗歌鉴赏,首先是要掌握一定的鉴 赏知识、专业术语,如表达技巧:象征、烘托、寓情于事、托物言志等等。然后才能准确把握鉴赏 山西省太原五中 2008-2009学年度高三第二学期月考试题2月
寒日西下之景,独倚层楼,“无言”寂寞,更生出一种无人可诉的孤寂和无奈。(1 分) 山西省盂县一中 2009 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海 棠 郑 谷 春风用意匀颜色, 销得携觞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著雨, 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粉黛临窗懒, 梁广丹青点笔迟。朝醉暮吟看不足, 羡他蝴蝶宿深枝。 (1)明代的王象晋形容海棠曰:“其花甚丰,其叶甚茂,其枝甚柔,望之绰绰如处女。”本诗中那两句表 达了这种意思?并写出海棠怎样的风韵美?(4 分) 答: 。 (2)本诗的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 分) 答: 。 参考答案 12、答案:(1)本诗中三、四句表达了这种意思。 (1 分) 海棠最美最动人之处就在于含苞待放之 时。海棠花蕾“新著雨”而又在“欲开时”,色泽分外鲜红艳丽,看上去有如少女含羞时的红晕,娇 娆而妩媚。海棠显得别具一番风韵,显得异常之美。(3 分)(意思对即可) (2)第三联诗人从侧面对海棠进行烘托。(1 分)那美丽勤劳的莫愁女为欣赏海棠的娇艳竟懒于梳妆, 善画海棠的画家梁广也为海棠的娇美所吸引而迟迟动笔,不肯轻易点染,唯恐描画不出海棠的丰姿神 韵。则海棠的美丽和风韵也就可想而知,真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了。(3 分)(意思对即可) 试题评析:(1)考查鉴赏古诗歌的意象理解和句意的把握,能力层次为 B 级。首先的理解王象晋形容 海棠句子的内涵,然后找出原诗中对应的句子,再次把它分析鉴赏出来。同时注意语言的表达流畅优 美。(2)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 D 级。对于诗歌鉴赏,首先是要掌握一定的鉴 赏知识、专业术语,如表达技巧:象征、烘托、寓情于事、托物言志等等。然后才能准确把握鉴赏。 山西省太原五中 2008—2009 学年度高三第二学期月考试题 2 月
语文试题 1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有关问题。(10分) 南园十三首(其六) 李贺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1)解释前两句诗里所表现出来的意境及所用的艺术手法。(5分) (2)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主旨。(5分) 参考答案 12.(1)参考答案:前两句描述了诗人艰苦的书斋生活。具体意境为:清冷,凄凉,孤独,寂静,幽伤 神色低沉,情绪默然。诗歌运用了正话反说,比喻,白描,情景交融的手法 (2)内容是:我的青春年华就消磨在写诗作文这样的雕虫小技上,每天伴着清冷的月光刻苦读书,发 奋写作,孜孜不倦地琢句雕章谋篇。而读书有才又有什么用呢?你没看到年年辽东之地战争频繁,武 士受重用,而文人无法发挥自己悲秋作赋的才能吗?一二句从自我生活现状写起,三四句将个人遭遇 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揭示了造成内心痛苦的社会根源,表达了郁积已久的怀才不遇,无识见弃之感 注:寻章摘句:写诗文时就典籍中寻觅典故,摘取词句 雕虫:指写诗作文本为小技,这里指轻视辞章。 哭秋风:悲秋作赋
语 文 试 题 1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有关问题。(10 分) 南园十三首(其六) 李贺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1)解释前两句诗里所表现出来的意境及所用的艺术手法。(5 分) (2)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主旨。(5 分) 参考答案 12.(1)参考答案:前两句描述了诗人艰苦的书斋生活。具体意境为:清冷,凄凉,孤独,寂静,幽伤, 神色低沉,情绪默然。诗歌运用了正话反说,比喻,白描,情景交融的手法。 (2)内容是:我的青春年华就消磨在写诗作文这样的雕虫小技上,每天伴着清冷的月光刻苦读书,发 奋写作,孜孜不倦地琢句雕章谋篇。而读书有才又有什么用呢?你没看到年年辽东之地战争频繁,武 士受重用,而文人无法发挥自己悲秋作赋的才能吗?一二句从自我生活现状写起,三四句将个人遭遇 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揭示了造成内心痛苦的社会根源,表达了郁积已久的怀才不遇,无识见弃之感 愤。 注:寻章摘句:写诗文时就典籍中寻觅典故,摘取词句。 雕虫:指写诗作文本为小技,这里指轻视辞章。 哭秋风:悲秋作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