匚方堡《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2001年12月 课程说明 西方经济学是经济学类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经济学专业的许多后 续课程(包括许多核心课程),都与本课程的内容和分析方法存在密切联系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社会主义 建设的实际,系统的讲授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西方经济学 中的许多内容,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具有参考意义。这些 内容就是本课程讲授的重点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初步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并具有最基 本的经济学素养,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经济类的后续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在知识与素养的关系上,素养是第一位的。学会用西方经济学的概念和方法 来分析思考问题,是本课程最主要的要求 本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是: 第一:本课程内容的特点是难点偏前。具体来说,消费者行为理论(第三 章)是微观经济学部分的难点;产品一货币市场均衡与劳动力市场均衡(第十四 十五章)是宏观经济学部分的难点。由于西方经济学的内容和分析发法与学生 在高中阶段所学的经济学常识有比较大的差距。因而在教学中,必须循序渐进 先慢后快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2001 年 12 月 课 程 说 明 西方经济学是经济学类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经济学专业的许多后 续课程(包括许多核心课程),都与本课程的内容和分析方法存在密切联系。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社会主义 建设的实际,系统的讲授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西方经济学 中的许多内容,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具有参考意义。这些 内容就是本课程讲授的重点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初步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并具有最基 本的经济学素养,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经济类的后续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在知识与素养的关系上,素养是第一位的。学会用西方经济学的概念和方法 来分析思考问题,是本课程最主要的要求。 本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是: 第一:本课程内容的特点是难点偏前。具体来说,消费者行为理论(第三 章)是微观经济学部分的难点;产品—货币市场均衡与劳动力市场均衡(第十四 ﹑十五章)是宏观经济学部分的难点。由于西方经济学的内容和分析发法与学生 在高中阶段所学的经济学常识有比较大的差距。因而在教学中,必须循序渐进﹑ 先慢后快
第二:本课程的教学通常安排在大学二年级进行。低年级大学生迫切将所 学理论运用于实际,但由于自身阅历的限制,他们往往对西方经济学本身及中国 国情产生理解上的偏差,从而导致了对西方经济学的滥用。因此,在教学中, 方面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微观经济学部分的教学,应尽可能多举学生日 常生活中的实例;另一方面,也应该举出一些脱离实际情况,滥用本课程内容和 方法的例子,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应用西方经济学。 建议用120~160学时完成本课程的教学任务。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过程教学 时间最好为一学年,第一学期讲授微观经济学部分,第二学期讲授宏观经济学部 分,每学期的周学时各为3~4学时 教学要求与教学要点 一、西方经济学概述 教学要求: 了解经济学的定义、基本假设和分析方法 教学要点: (一)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学的定义 经济学定义的三方面内容 2.选择与机会成本 3.生产可能性曲线 (二)西方经济学的若干基本假设及对假设的质疑 (三)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1.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 2.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3.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四)经济量的有关概念 宏观经济学部分 十一、国民收入核算 教学要求:
第二:本课程的教学通常安排在大学二年级进行。低年级大学生迫切将所 学理论运用于实际,但由于自身阅历的限制,他们往往对西方经济学本身及中国 国情产生理解上的偏差,从而导致了对西方经济学的滥用。因此,在教学中,一 方面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微观经济学部分的教学,应尽可能多举学生日 常生活中的实例;另一方面,也应该举出一些脱离实际情况,滥用本课程内容和 方法的例子,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应用西方经济学。 建议用 120~160 学时完成本课程的教学任务。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过程教学 时间最好为一学年,第一学期讲授微观经济学部分,第二学期讲授宏观经济学部 分,每学期的周学时各为 3~4 学时。 教学要求与教学要点 一、 西方经济学概述 教学要求: 了解经济学的定义、基本假设和分析方法。 教学要点: (一) 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学的定义 1. 经济学定义的三方面内容 2. 选择与机会成本 3. 生产可能性曲线 (二) 西方经济学的若干基本假设及对假设的质疑 (三) 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1. 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 2.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3.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四)经济量的有关概念 宏观经济学部分 十一、国民收入核算 教学要求:
了解与国民收入核算有关的概念和方法,以及国民收入流量循环的有关变量和几 何图示。 教学要点 (一)国民收入核算指标 1.若干国民收入核算主要指标及其相互关系 2.名义值与实际值 3.人均值 4.现行国民收入核算的缺陷 (二)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支出法、收入法与生产法 (三)国民收入的流量循环 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十二、古典宏观经济学理论 教学要求: 了解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中,决定各个市场均衡的有关概念和条件 教学要点 (一)总供给与总需求 (二)产品市场 1.萨伊定律 2.利率对储蓄与投资的调节作用 3.挤出效应 (三)货币市场 1.货币数量论 2.费雪方程式及费雪的解释 3.剑桥方程式 4.货币面纱论 (四)劳动市场 1.劳动市场的均衡 2.失业概念
了解与国民收入核算有关的概念和方法,以及国民收入流量循环的有关变量和几 何图示。 教学要点: (一)国民收入核算指标 1.若干国民收入核算主要指标及其相互关系 2.名义值与实际值 3.人均值 4.现行国民收入核算的缺陷 (二)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支出法、收入法与生产法 (三)国民收入的流量循环 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十二、古典宏观经济学理论 教学要求: 了解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中,决定各个市场均衡的有关概念和条件。 教学要点: (一)总供给与总需求 (二)产品市场 1.萨伊定律 2.利率对储蓄与投资的调节作用 3.挤出效应 (三)货币市场 1.货币数量论 2.费雪方程式及费雪的解释 3.剑桥方程式 4.货币面纱论 (四)劳动市场 1.劳动市场的均衡 2.失业概念
十三、产品市场均衡 教学要求: 了解与产品市场均衡有关的三类函数,投资乘数概念,以及决定均衡国民收入的 两种方法。 掌握与政府收支行为有关的各类乘数概念及其对产品市场均衡的影响。 教学要点: (一)消费函数、储蓄函数与投资函数 1.各函数概念 2.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相互关系 (二)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1.投资-储蓄法 2.总需求一与总供给法 (三)投资乘数 (四)三部门产品市场均衡 十四、产品-货币市场均衡:ISLM模型 教学要求: 了解ⅠS曲线和LM曲线的几何推导方法,IS-LM模型,均衡国民收入与均衡利率 的变动,以及货币基本知识 掌握影响ⅠS曲线和LM曲线位置和利率的各种因素以及有关的数学表达式。掌 握价格调整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以及货币基本知识的数学表达式。 教学要点: (一)产品市场均衡 1.投资需求与利率的关系 2.BS曲线推导的几种方法:总需求-总供给法、四象限法、投资-储蓄相等法 (二)货币基本知识 1.货币功能 2.对货币的交易性需求、预防性需求与投机性需求 3.货币供给 (三)货币市场均衡
十三、产品市场均衡 教学要求: 了解与产品市场均衡有关的三类函数,投资乘数概念,以及决定均衡国民收入的 两种方法。 掌握与政府收支行为有关的各类乘数概念及其对产品市场均衡的影响。 教学要点: (一)消费函数、储蓄函数与投资函数 1.各函数概念 2.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相互关系 (二)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1.投资-储蓄法 2.总需求-与总供给法 (三)投资乘数 (四)三部门产品市场均衡 十四、产品-货币市场均衡:IS-LM 模型 教学要求: 了解 IS 曲线和 LM 曲线的几何推导方法,IS-LM 模型,均衡国民收入与均衡利率 的变动,以及货币基本知识。 掌握影响 IS 曲线和 LM 曲线位置和利率的各种因素以及有关的数学表达式。掌 握价格调整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以及货币基本知识的数学表达式。 教学要点: (一)产品市场均衡 1.投资需求与利率的关系 2.IS 曲线推导的几种方法:总需求-总供给法、四象限法、投资-储蓄相等法 (二)货币基本知识 1.货币功能 2.对货币的交易性需求、预防性需求与投机性需求 3.货币供给 (三)货币市场均衡
LM曲线推导的几何方法:四象限法 (四)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 1.ISLM模型 2.均衡国民收入与均衡利率的变动 3.挤出效应 4.凯恩斯陷阱 (五)价格调整 皮古效应 2.凯恩斯效应 十五、劳动市场均衡与总供给曲线 教学要求: 了解影响劳动市场均衡的因素,总供给曲线及其推导过程的几何图示。 掌握影响总供给曲线形状的各种因素及其有关几何图示 教学要点: (一)劳动市场均衡 1.厂商劳动需求函数 2.劳动总需求函数 3.劳动供给函数 4.劳动市场均衡 (二)总供给曲线 般均衡模型的总供给曲线 (三)有关劳动市场的不同假设 1.完全货币幻觉假设 2.完全预期假设 3.货币工资刚性假设 4.价格水平粘性假设 5.总供给曲线的不同阶段 十六、一般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 教学要求
LM 曲线推导的几何方法:四象限法 (四)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 1.IS-LM 模型 2.均衡国民收入与均衡利率的变动 3.挤出效应 4.凯恩斯陷阱 (五)价格调整 1.皮古效应 2.凯恩斯效应 十五、劳动市场均衡与总供给曲线 教学要求: 了解影响劳动市场均衡的因素,总供给曲线及其推导过程的几何图示。 掌握影响总供给曲线形状的各种因素及其有关几何图示 教学要点: (一)劳动市场均衡 1.厂商劳动需求函数 2.劳动总需求函数 3.劳动供给函数 4.劳动市场均衡 (二)总供给曲线 一般均衡模型的总供给曲线 (三)有关劳动市场的不同假设 1.完全货币幻觉假设 2.完全预期假设 3.货币工资刚性假设 4.价格水平粘性假设 5.总供给曲线的不同阶段 十六、一般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 教学要求:
掌握不同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模型 教学要点: (一)古典宏观经济模型 (二)简单萧条模型 (三)完全货币幻觉模型 (四)一般短期均衡 (五)完全预期模型 十七、宏观经济政策 教学要求 了解经济政策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结论,货币政策的有关概念和货币政策工具,以 及宏观经济学不同流派的政策主张。 掌握不同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效力 教学要点: (一)经济政策理论 1.宏观经济目标 2.经济政策工具 3.丁伯根模型 4有效市场分类 (二)货币供给理论与货币政策工具 1.基础货币 2.法定准备率 3.货币乘数 4.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 5.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 (三)一般短期模型中的宏观经济政策效应 1.财政政策效应 2.货币政策效应 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效力 1.财政政策的效力(1)对ⅠS曲线斜率的影响(2)对LM曲线斜率的影响
掌握不同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模型 教学要点: (一)古典宏观经济模型 (二)简单萧条模型 (三)完全货币幻觉模型 (四)一般短期均衡 (五)完全预期模型 十七、宏观经济政策 教学要求: 了解经济政策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结论,货币政策的有关概念和货币政策工具,以 及宏观经济学不同流派的政策主张。 掌握不同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效力 教学要点: (一)经济政策理论 1.宏观经济目标 2.经济政策工具 3.丁伯根模型 4.有效市场分类 (二)货币供给理论与货币政策工具 1.基础货币 2.法定准备率 3.货币乘数 4.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 5.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 (三)一般短期模型中的宏观经济政策效应 1.财政政策效应 2.货币政策效应 (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效力 1.财政政策的效力(1)对 IS 曲线斜率的影响(2)对 LM 曲线斜率的影响
2.货币政策的效力(1)对S曲线斜率的影响(2)对LM曲线斜率的影响(3) 极端凯恩斯主义情况与古典情况(4)中间区域 3.货币-财政政策的组合 (五)宏观经济学主要流派在经济政策上的分歧 1.古典主义 2.凯恩斯主义 3.现代货币主义 4.理性预期学派 5.供给学派 十八、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 教学要求: 了解通货膨胀的效应和原因,菲力浦斯曲线概念,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对策及争论, 降低失业率的对策 掌握通货膨胀的动态效应 教学要点: (一)通货膨胀的效应 1.再分配效应 2.通货膨胀税 3.对投资的影响 (二)通货膨胀的原因 1.宏观经济学各主流学派的解释 2.垄断因素的影响 (三)菲力浦斯曲线及有关争论 (四)降低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的对策 1.短期菲力浦斯曲线的政策含义 2.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对策(1)宏观经济学各主流学派的解释(2)关于指数化的 争论 3.降低失业率的对策 十九、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均衡
2.货币政策的效力(1)对 IS 曲线斜率的影响(2)对 LM 曲线斜率的影响(3) 极端凯恩斯主义情况与古典情况(4)中间区域 3.货币-财政政策的组合 (五)宏观经济学主要流派在经济政策上的分歧 1.古典主义 2.凯恩斯主义 3.现代货币主义 4.理性预期学派 5.供给学派 十八、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 教学要求: 了解通货膨胀的效应和原因,菲力浦斯曲线概念,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对策及争论, 降低失业率的对策。 掌握通货膨胀的动态效应。 教学要点: (一)通货膨胀的效应 1.再分配效应 2.通货膨胀税 3.对投资的影响 (二)通货膨胀的原因 1.宏观经济学各主流学派的解释 2.垄断因素的影响 (三)菲力浦斯曲线及有关争论 (四)降低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的对策 1.短期菲力浦斯曲线的政策含义 2.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对策(1)宏观经济学各主流学派的解释(2)关于指数化的 争论 3.降低失业率的对策 十九、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均衡
教学要求: 掌握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不同账户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不同汇率制度对经济稳定 的影响。 教学要点: (一)经常账户与宏观经济的均衡 1.开放条件下的产品市场均衡 2.开放条件下的产品-货币市场均衡 (二)资本账户与宏观经济均衡 1.BP曲线的导出与移动 2.S-MBP模型 (三)固定汇率制度与经济稳定 1.国际收支的调整 2.经济稳定化政策 3.存在政策冲突时的国际收支调整措施 (四)浮动汇率制度与经济稳定 1.经济均衡的特点 2.J-曲线现象 3.汇率调整政策 4.蒙代尔-弗来明模型 5.价格调整与长期均衡 二十、经济增长理论 教学要求: 了解哈罗徳-多马模型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假定、公式和含义。掌握其 他因素和假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教学要点: (一)哈罗德-多马模型 1.假定、公式与含义 2.均衡增长率与实际增长率 3.自然增长率
教学要求: 掌握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不同账户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不同汇率制度对经济稳定 的影响。 教学要点: (一)经常账户与宏观经济的均衡 1.开放条件下的产品市场均衡 2.开放条件下的产品-货币市场均衡 (二)资本账户与宏观经济均衡 1.BP 曲线的导出与移动 2.IS-LM-BP 模型 (三)固定汇率制度与经济稳定 1.国际收支的调整 2.经济稳定化政策 3.存在政策冲突时的国际收支调整措施 (四)浮动汇率制度与经济稳定 1.经济均衡的特点 2.J-曲线现象 3.汇率调整政策 4.蒙代尔-弗来明模型 5.价格调整与长期均衡 二十、经济增长理论 教学要求: 了解哈罗德-多马模型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假定、公式和含义。掌握其 他因素和假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教学要点: (一)哈罗德-多马模型 1.假定、公式与含义 2.均衡增长率与实际增长率 3.自然增长率
(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假定、公式与含义 2.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 (三)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 1.人力资本概念 2.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 3.人力资本形成途径 4.境内人力迁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四)技术内生化经济增长理论 (五)对经济增长问题的制度分析 1.产权、交易成本与经济增长 2.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 二十一、非均衡理论的发展 教学要求: 了解非均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形式 掌握不同条件和不同形式下的非均衡 教学要点: (一)非均衡基本概念 1.均衡与非均衡概念 2.非均衡的四种基本形式 3.数量调节 4.数量信号 5.数量配额与配额均衡 6.短边规则 (二)不同情况下的非均衡 1.凯恩斯失业均衡、通货膨胀均衡、古典失业均衡与消费不足均衡 2.封闭的非均衡与开放的非均衡 3.非均衡条件下的经济政策 (三)新凯恩斯主义的市场出清理论
(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1.假定、公式与含义 2.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 (三)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 1.人力资本概念 2.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 3.人力资本形成途径 4.境内人力迁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四)技术内生化经济增长理论 (五)对经济增长问题的制度分析 1.产权、交易成本与经济增长 2.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 二十一、非均衡理论的发展 教学要求: 了解非均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形式。 掌握不同条件和不同形式下的非均衡。 教学要点: (一)非均衡基本概念 1.均衡与非均衡概念 2.非均衡的四种基本形式 3.数量调节 4.数量信号 5.数量配额与配额均衡 6.短边规则 (二)不同情况下的非均衡 1.凯恩斯失业均衡、通货膨胀均衡、古典失业均衡与消费不足均衡 2.封闭的非均衡与开放的非均衡 3.非均衡条件下的经济政策 (三)新凯恩斯主义的市场出清理论
1.新凯恩斯主义的特点 2.粘性工资与粘性价格 (四)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非均衡状态 1.短缺经济 2.计划配额 3.父爱主义
1.新凯恩斯主义的特点 2.粘性工资与粘性价格 (四)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非均衡状态 1.短缺经济 2.计划配额 3.父爱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