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黄昌庆 居秋暝一 号
山王随莲竹清明天空 孙意动喑泉月气山 居 自春下归石松晚新 秋可芳渔浣上间来雨 瞑留歇舟女流照秋后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1感受、品味诗歌意境,些 培养初步鉴赏诗歌的 能力。 2.了解近体诗的有关知的
学 习 目 的 1.感受、品味诗歌意境, 培养初步鉴赏诗歌的 能力。 2.了解近体诗的有关知 识
学海导航 近体诗知识 诗人简介 把握诗歌
学 海 导 航 近体诗知识 诗人简介 把握诗歌
1.近体诗 与古体诗相对而言 近体诗知一 的一种诗体,也称今诗 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 其句数、字数、 识有严格的规定,主要有 律诗和绝句
近 体 诗 知 识 1.近体诗 与古体诗相对而言 的一种诗体,也称今诗。 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 其句数、字数、 平仄、对仗、用韵等都 有严格的规定,主要有 律诗和绝句
近 2.律诗 ①诗句字数整齐。分为五 体诗知 言和七言(简称五律 七律) ②规定诗句数量。一般每 识首八句十句以上者称为
近 体 诗 知 识 2.律诗 ①诗句字数整齐。分为五 言和七言(简称五律、 七律)。 ②规定诗句数量。一般每 首八句(十句以上者称为 排律或长律)
③中间两联必须对仗。每两 近句成一联人句律诗 体 计四联,依次为首联、 颔联、颈联、尾联(末联)。 其中颔联、颈联的上下 知句必须是对偶句。又,每联 中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 句
近 体 诗 知 识 ③中间两联必须对仗。每两 句成一联,八句律诗 计四联,依次为首联、 颔联、颈联、尾联(末联)。 其中颔联、颈联的上下 句必须是对偶句。又,每联 中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 句
④有严格的声律要求。第二、四、六、 八句押韵 近 (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 韵,一韵到底。每 体 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 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守3.绝句 知 每首定格为四句,以五言、七言 为主,简称五绝、七绝,偶有六言绝 句。韵律与律诗相同,只是不一定对 仗 返回
近 体 诗 知 识 ④有严格的声律要求。第二、四、六、 八句押韵 (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 韵,一韵到底。每 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 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3.绝句 每首定格为四句,以五言、七言 为主,简称五绝、七绝,偶有六 言绝 句。韵律与律诗相 同,只是不一定对 仗。 返回
王维(701-761),字摩诘,蒲 州(今山西永济)人。开元九年 (721)进士。累官至尚书右丞, 世称王右丞。晚年闲居蓝田辋川。 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 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 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园山 水的描绘,宜扬隐士生活;体物精 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苏轼 曾赞:“味摩诘诗,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著有《王右丞集》
王维(701—761),字摩 诘,蒲 州(今山西永济)人。开元九年 (721) 进士。累官至尚书右丞, 世称王右丞。晚年闲居蓝田辋川。 诗与孟浩然齐名, 称 为“王孟”。 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 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园山 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体物精 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苏轼 曾赞:“味摩诘诗,诗 中有 画, 画 中有诗。” 著 有《王右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