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皖中地区示范高中联谊会高三联考 语文试题 本试卷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命题学校:合肥六中[此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丨卷(阅读题共6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①在最近对于14万亿居民储蓄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内需不足的讨论中,一个认识已经越 来越明确,即不能将这14万亿当成一个笼统的数字,而是要看到这14万亿是由不同的人 所拥有的,是由不同群体和阶层的人所拥有的;大部分存款实际上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 而大多数普通民众人均拥有的储蓄是很有限的。获得这样的种认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 涉及到如何对待这些储蓄,如何制定相关的经济社会政策。 ②同样的认识对于解决与之相联系的内需不足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扩大內需涉及的是 民众的消费行为,但在以往的讨论和政策制定中,几乎很少考虑到民众与民众是不同的,他 们是分属不同的群体和阶层的,他们的经济状况与消费逻辑可能是全然不同的。因此,在新 轮促进内需的政策出台之际,将这个因素考虑进去是非常必要的。也就是说,在促进内需 扩大的时候,必须将社会结构的因素考虑进去。从这个意义上说,促进内需的扩大,不仅需 要经济政策,同时也需要社会政策。 ③这里所说的社会结构,主要是指社会的阶层结构。社会中的阶层结构可以有不同的划 分方法,这主要取决于划分阶层的目的是要解释什么问题。就这里所讨论的问题而言,上层、 中层、下层或一般民众这样最简单的三分法也许就足够了。″特别是在我国贫富差距不断拉 大的情况下,注意到不同阶层的不同消费能力和消费模式,以及在扩大需求上各自最需要解 决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④首先来看上层,即通常所说的富人。一般来说,富人的消费系数要低于穷人,因为其 有限的需求与巨额的收入相比往往不成比例。而且,一个社会中收入和财富越是集中,贫富 差距越大,富人的消费系数就可能越低。因此,刺激上层社会的消费,是扩大内需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 ⑤其次是中产阶层的消费。中产阶层无疑是扩大内需潜力:最大的群体。尽管目前对中 国中产阶层规模和成长速度的估计有很大的分歧,但在快速经济增长时期,中产阶层的迅速 扩张是必然的。在发达国家,巨大的消费能力实际上主要是由中产阶层来支撑的。在我国 中产阶层也开始成为在市场中越来越受重视的一个消费主体。 ⑥一个更为现实的问题是,在近些年来的教育、医疗产业化和房地产泡沫中,规模很有 限的中产阶层中的相当一部分成员也生活压力沉重,甚至负债累累。这两年流行的诸如“负 翁”“负债一族”“负产阶级”等说法,主要指的就是这些人。 ⑦当然扩大内需涉及的最广大的群体是一般民众,包括社会的下层。而一般民众特别是 下层民众在消费上遇到的问题则与上述两个群体相当不同。这部分人尽管人数众多,但其收 入和存款都并不多,即使是有限的存款,也主要是应急钱和保命钱。所以,我们过去的扩大 内需的措施,往往对这部分人造成伤害。因为过去刺激内需的-个常用于段就是提高物价, 特别是生活必需品的价格。这一轮刺激内需的政策,尤其是资源和公共物品价格的上涨,实
1 2010 年皖中地区示范高中联谊会高三联考 语文试题 本试卷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命题学校:合肥六中 (此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共 66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9 分) ①在最近对于 14 万亿居民储蓄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内需不足的讨论中,一个认识已经越 来越明确,即不能将这 14 万亿当成一个笼统的数字,而是要看到这 14 万亿是由不同的人 所拥有的,是由不同群体和阶层的人所拥有的;大部分存款实际上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 而大多数普通民众人均拥有的储蓄是很有限的。获得这样的一种认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 涉及到如何对待这些储蓄,如何制定相关的经济社会政策。 ②同样的认识对于解决与之相联系的内需不足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扩大内需涉及的是 民众的消费行为,但在以往的讨论和政策制定中,几乎很少考虑到民众与民众是不同的,他 们是分属不同的群体和阶层的,他们的经济状况与消费逻辑可能是全然不同的。因此,在新 一轮促进内需的政策出台之际,将这个因素考虑进去是非常必要的。也就是说,在促进内需 扩大的时候,必须将社会结构的因素考虑进去。从这个意义上说,促进内需的扩大,不仅需 要经济政策,同时也需要社会政策。 ③这里所说的社会结构,主要是指社会的阶层结构。社会中的阶层结构可以有不同的划 分方法,这主要取决于划分阶层的目的是要解释什么问题。就这里所讨论的问题而言,上层、 中层、下层或一般民众这样最简单的三分法也许就足够了。”特别是在我国贫富差距不断拉 大的情况下,注意到不同阶层的不同消费能力和消费模式,以及在扩大需求上各自最需要解 决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④首先来看上层,即通常所说的富人。一般来说,富人的消费系数要低于穷人,因为其 有限的需求与巨额的收入相比往往不成比例。而且,一个社会中收入和财富越是集中,贫富 差距越大,富人的消费系数就可能越低。因此,刺激上层社会的消费,是扩大内需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 ⑤其次是中产阶层的消费。中产阶层无疑是扩大内需潜力:最大的群体。尽管目前对中 国中产阶层规模和成长速度的估计有很大的分歧,但在快速经济增长时期,中产阶层的迅速 扩张是必然的。在发达国家,巨大的消费能力实际上主要是由中产阶层来支撑的。在我国, 中产阶层也开始成为在市场中越来越受重视的一个消费主体。 ⑥一个更为现实的问题是,在近些年来的教育、医疗产业化和房地产泡沫中,规模很有 限的中产阶层中的相当一部分成员也生活压力沉重,甚至负债累累。这两年流行的诸如“负 翁”“负债一族”“负产阶级”等说法,主要指的就是这些人。 ⑦当然扩大内需涉及的最广大的群体是一般民众,包括社会的下层。而一般民众特别是 下层民众在消费上遇到的问题则与上述两个群体相当不同。这部分人尽管人数众多,但其收 入和存款都并不多,即使是有限的存款,也主要是应急钱和保命钱。所以,我们过去的扩大 内需的措施,往往对这部分人造成伤害。因为过去刺激内需的一个常用于段就是提高物价, 特别是生活必需品的价格。这一轮刺激内需的政策,尤其是资源和公共物品价格的上涨,实
际上已经在开始对这部分人的生活造成影响。用通货膨胀的方式刺激内需,虽然可以取得一 时之效,但从长远来说,则会通过打击民众的安全感而抑制需求 ⑧这里特别需要提出的,是应当对于中小城市居民的消费给予足够的关注。这也许意味 着,在分析内需的问题上,过去城乡的两分法有些过于简单,而需要注意从大城市到中小城 市再到农村的阶梯式推进过程。(有删节) 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一种认识”有关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把14万亿居民储蓄当成一个具体的数字,去看待它与内需不足的联系问题 B.要看到拥有这14万亿居民储蓄的人是由不同群体和阶层的人组成的。 C.存款实际上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而大多数普通民众很少拥有储蓄 D.能正确对待这14万亿居民储蓄,就能正确制定相关的经济社会政策。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扩大内需涉及范围很广,因此,促进内需应充分考虑社会各阶层民众的消费行为,全 面考虑社会结构的因素。 B.对于社会阶层结构的划分,只要把握上层、中层、下层和一般民众这样简单的划分法 就能够较好地解决正确认识扩大内需问题。 C.中产阶层中不少成员在近些年来的教育、医疗产业化和房地产泡沫中,也感受到生活 压力沉重,甚至负债累累,成为“负翁”“负债一族”“负产阶级” D.在扩大内需中涉及最广大群体的是一般民众,但因为民众人数众多,可供消费的资源 却较少,所以难以直接拉动内需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和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在讨论内需不足的问题时,只注意居民储蓄的多少,却忽略拥有这些财富的是不同阶 层的不同的人,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B.要拉动社会内需,就要注意不同阶层的不同消费能力和消费模式,特别是对于我国贫 富差距很大的情况,这一点史重要。 C.中产阶层的消费如何是能否较好地扩大内需的关键,但目前中产阶层的经济状况不容 乐观,未能完全成为拉动市场消费的主体 D.用提高物价,实行资源和公共物品价格上涨,用通货膨胀的方式刺激内需,可以取得 定的效果,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贾谊论 苏轼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 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 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 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 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日:“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 日:“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日:“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 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 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 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 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
2 际上已经在开始对这部分人的生活造成影响。用通货膨胀的方式刺激内需,虽然可以取得一 时之效,但从长远来说,则会通过打击民众的安全感而抑制需求。 ⑧这里特别需要提出的,是应当对于中小城市居民的消费给予足够的关注。这也许意味 着,在分析内需的问题上,过去城乡的两分法有些过于简单,而需要注意从大城市到中小城 市再到农村的阶梯式推进过程。(有删节) 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一种认识”有关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把 14 万亿居民储蓄当成一个具体的数字,去看待它与内需不足的联系问题。 B.要看到拥有这 14 万亿居民储蓄的人是由不同群体和阶层的人组成的。 C.存款实际上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而大多数普通民众很少拥有储蓄 D.能正确对待这 14 万亿居民储蓄,就能正确制定相关的经济社会政策。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扩大内需涉及范围很广,因此,促进内需应充分考虑社会各阶层民众的消费行为,全 面考虑社会结构的因素。 B.对于社会阶层结构的划分,只要把握上层、中层、下层和一般民众这样简单的划分法 就能够较好地解决正确认识扩大内需问题。 C.中产阶层中不少成员在近些年来的教育、医疗产业化和房地产泡沫中,也感受到生活 压力沉重,甚至负债累累,成为“负翁”“负债一族”“负产阶级”。 D.在扩大内需中涉及最广大群体的是一般民众,但因为民众人数众多,可供消费的资源 却较少,所以难以直接拉动内需。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和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 分) ( ) A.在讨论内需不足的问题时,只注意居民储蓄的多少,却忽略拥有这些财富的是不同阶 层的不同的人,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B.要拉动社会内需,就要注意不同阶层的不同消费能力和消费模式,特别是对于我国贫 富差距很大的情况,这一点史重要。 C.中产阶层的消费如何是能否较好地扩大内需的关键,但目前中产阶层的经济状况不容 乐观,未能完全成为拉动市场消费的主体。 D.用提高物价,实行资源和公共物品价格上涨,用通货膨胀的方式刺激内需,可以取得一 定的效果,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二、(3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贾谊论 苏轼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 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 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 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 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 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 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 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 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 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
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 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债闷,趯(yue)然有选举之志。其 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天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 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 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 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 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慎其所发哉!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则必有所待待:等待 B.先之以冉有先:前面 C.是亦不善处穷者也穷:逆境 D.有高世之才高:超过,高出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将之荆,先之以冉有信造化之尤物 B.王其庶几召我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其后以自伤哭泣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D.故备论之夺其物,故仇我 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谊有着出类拔萃的才能,虽没能完全实现自己的志向,但能遇上汉文帝这样的贤明 君主,可以说是没有什么遗憾的。 B.作者认为贾谊没能很好地施展自己的才能,关键是贾谊太性急缺乏耐心,不能等和忍 借此劝减贾生式的人,要自爱其身,要善于自用其才。 C.从本文的主旨看,作者从自身的感受出发,总结了许多类似贾谊的人的教训,得出“并 非人才难得,而是自己如何得以把才能发挥出来才是最难”的道理 D.因作者同贾谊的境遇极为相似,可见本文明论贾谊,责其才大而量小:;其实以贾谊酌 教训而自勉,告诚自己要善处于世才能实现自己的志愿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3分) ②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4分) ③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3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题木兰庙 杜牧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注:①拂云堆,在今内蒙古自治区的乌拉特西北,堆上有神祠。②明妃;即自请和番的 王昭君 8.首句中的“作”字用的很传神,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4分) 9.有人说诗人在诗中对木兰形象有着创新的刻画,试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是如何刻画木兰形 象的?(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5分) 3
3 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 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趯(yuè)然有选举之志。其 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 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 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 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 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慎其所发哉!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则必有所待 待:等待 B.先之以冉有 先:前面 C.是亦不善处穷者也 穷:逆境 D.有高世之才 高:超过,高出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 A.将之荆,先之以冉有 信造化之尤物 B.王其庶几召我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其后以自伤哭泣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D.故备论之 夺其物,故仇我 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贾谊有着出类拔萃的才能,虽没能完全实现自己的志向,但能遇上汉文帝这样的贤明 君主,可以说是没有什么遗憾的。 B.作者认为贾谊没能很好地施展自己的才能,关键是贾谊太性急缺乏耐心,不能等和忍, 借此劝减贾生式的人,要自爱其身,要善于自用其才。 C.从本文的主旨看,作者从自身的感受出发,总结了许多类似贾谊的人的教训,得出“并 非人才难得,而是自己如何得以把才能发挥出来才是最难”的道理。 D.因作者同贾谊的境遇极为相似,可见本文明论贾谊,责其才大而量小;其实以贾谊酌 教训而自勉,告诫自己要善处于世才能实现自己的志愿。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①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3 分) ②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4 分) ③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3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题木兰庙 杜牧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注:①拂云堆,在今内蒙古自治区的乌拉特西北,堆上有神祠。②明妃;即自请和番的 王昭君。 8.首句中的“作”字用的很传神,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4 分) 9.有人说诗人在诗中对木兰形象有着创新的刻画,试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是如何刻画木兰形 象的?(4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5 分)
①岁寒 。(《论语》) ②仰观宇宙之大, (《兰亭集序》王羲之) 3 ,碔崖转石万壑雷。(《蜀道难》李白) ④安得广厦千万间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只是朱颜改。(《虞美人》李煜) ⑥谈笑间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⑦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⑧山重水复疑无路, (《游山西村》陆游)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25分) 最后一次温暖的定格 ①城市里有了轻轨,速度快而不颠,舒适干净,可是不知为什么,我还是喜欢电车慢悠 悠的穿行在城市里,脸儿扭向车窗外,看着那些毎天干篇一律的风景。 ②城市的一隅,有个修鞋摊子,那对乡下小夫妻,日日忙碌,脸上却永远挂着开心的笑 容。电车旁边的人行道上,牵着手的小情侣,男孩不知说了一句什么,女孩脸上似嗔似喜怨 怼的表情。行色匆匆的人群,慢得像牛车的私家车,努力隐忍着不按响喇叭 ③一幅画面忽然映入我的眼帘:一个年轻的女子牵着一个老太大的乎过马路,老太太的 脸上绽放出孩童一样纯真欣喜的笑容。我看得呆了,内心里有湿润的东西慢慢滋生出来 ④最后一次牵母亲的手过马路,是哪一年的事儿?模糊的记忆里反复搜寻,那时候还小, 怕把妈妈弄丟了,所以寸步不离的牵着母亲的手,母亲的脸上写满关爱与呵护,幸福就像那 些充满氢气的气球,越飞越高。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撒开了母亲的手?母亲老了,去超市, 去菜市场,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等到没车的时候,一溜小跑穿过车水马龙的长阵。其实我 们应该一直牵着母亲的手,像母亲关爱与呵扩小时候的我那样。 ⑤我想起了很多最后一次。 ⑥最后一次在父亲膝下撤娇是什么时候?是要新裙子还是那块奶油面包?哭得泪眼模糊 父亲摇头叹气,最后从伙食费里拿出钱买了那条奢侈的白裙子。倒是记得长大后,老是板着 脸训父亲,这做的不对,那做的也不对,观念落伍,思想老土。其实偶尔在父亲面前撒撒娇, 哪怕我们长大了,独立了,让父亲觉得他仍然被需要,让父亲觉得他的臂膀仍然坚实有力, 我们需要他的支撑,这有什么不好? ⑦最后一次跟爱人说谢谢是什么时候?那时候,盛世华年,初识的爱恋的清新美丽,哪 怕爱人说了一句赞美的话,都会回报一句谢谢。经年之后,恋人变成了爱人,朝夕相对,耳 鬓厮磨,爱人在厨房里忙碌,为你洗衣,为你烧饭,为你冷暖安危挂怀,可是这一切都变得 天经地义,连一句谢谢都不肯轻易出唇 ⑧最后一次跟孩子玩耍嬉戏是什么时候?打沙包,跳格子,下跳棋,抢电脑,争电视频 道,喧哗声能掀翻屋顶,那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日子过着过着,就变成了一个面孔严肃的 老夫子,生活里只剩下指责与批评:说,为什么没完成作业?老师打电话来了;星期天不好 好学习,玩电脑游戏,谁赋予你的权利?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和孩子的关系变成了上下级 的关系,脸的表情僵化,很久不会笑了 ⑨是琐碎的生活磨钝了我们的心吗?牵着母亲的手过马路,说—句“我爱你”,说一句“谢 谢”,真的很难吗?答案当然不是。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从此刻开始,把这些细节融入 到生活中去,生活肯定会是一个全新的样子,不信你试试。 (选自2010年《读者》第3期)
4 ①岁寒, 。(《论语》) ②仰观宇宙之大, 。(《兰亭集序》王羲之) ③ ,砯崖转石万壑雷。(《蜀道难》李白) ④安得广厦千万间,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⑤ ,只是朱颜改。(《虞美人》李煜) ⑥谈笑间、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⑦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⑧山重水复疑无路, 。(《游山西村》陆游)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25 分) 最后一次温暖的定格 ①城市里有了轻轨,速度快而不颠,舒适干净,可是不知为什么,我还是喜欢电车慢悠 悠的穿行在城市里,脸儿扭向车窗外,看着那些每天千篇一律的风景。 ②城市的一隅,有个修鞋摊子,那对乡下小夫妻,日日忙碌,脸上却永远挂着开心的笑 容。电车旁边的人行道上,牵着手的小情侣,男孩不知说了一句什么,女孩脸上似嗔似喜怨 怼的表情。行色匆匆的人群,慢得像牛车的私家车,努力隐忍着不按响喇叭…… ③一幅画面忽然映入我的眼帘:一个年轻的女子牵着一个老太大的乎过马路,老太太的 脸上绽放出孩童一样纯真欣喜的笑容。我看得呆了,内心里有湿润的东西慢慢滋生出来。 ④最后一次牵母亲的手过马路,是哪一年的事儿?模糊的记忆里反复搜寻,那时候还小, 怕把妈妈弄丢了,所以寸步不离的牵着母亲的手,母亲的脸上写满关爱与呵护,幸福就像那 些充满氢气的气球,越飞越高。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撒开了母亲的手?母亲老了,去超市, 去菜市场,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等到没车的时候,一溜小跑穿过车水马龙的长阵。其实我 们应该一直牵着母亲的手,像母亲关爱与呵扩小时候的我那样。 ⑤我想起了很多最后一次。 ⑥最后一次在父亲膝下撒娇是什么时候?是要新裙子还是那块奶油面包?哭得泪眼模糊, 父亲摇头叹气,最后从伙食费里拿出钱买了那条奢侈的白裙子。倒是记得长大后,老是板着 脸训父亲,这做的不对,那做的也不对,观念落伍,思想老土。其实偶尔在父亲面前撒撒娇, 哪怕我们长大了,独立了,让父亲觉得他仍然被需要,让父亲觉得他的臂膀仍然坚实有力, 我们需要他的支撑,这有什么不好? ⑦最后一次跟爱人说谢谢是什么时候?那时候,盛世华年,初识的爱恋的清新美丽,哪 怕爱人说了一句赞美的话,都会回报一句谢谢。经年之后,恋人变成了爱人,朝夕相对,耳 鬓厮磨,爱人在厨房里忙碌,为你洗衣,为你烧饭,为你冷暖安危挂怀,可是这一切都变得 天经地义,连一句谢谢都不肯轻易出唇。 ⑧最后一次跟孩子玩耍嬉戏是什么时候?打沙包,跳格子,下跳棋,抢电脑,争电视频 道,喧哗声能掀翻屋顶,那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日子过着过着,就变成了一个面孔严肃的 老夫子,生活里只剩下指责与批评:说,为什么没完成作业?老师打电话来了;星期天不好 好学习,玩电脑游戏,谁赋予你的权利?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和孩子的关系变成了上下级 的关系,脸的表情僵化,很久不会笑了。 ⑨是琐碎的生活磨钝了我们的心吗?牵着母亲的手过马路,说一句“我爱你”,说一句“谢 谢”,真的很难吗?答案当然不是。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从此刻开始,把这些细节融入 到生活中去,生活肯定会是一个全新的样子,不信你试试。 (选自 2010 年《读者》第 3 期)
11.“温暖的定格”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4分) 12.文章要写的是“最后一次温暖的定格”,为什么要有第②③段的描写文字?请结合全文作 简要分析。(7分) 13.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1)内心里有湿润的东西慢慢滋生出来(3分) (2)是琐碎的生活磨钝了我们的心(3分) 14.根据全文,分析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情感态度,并结合文末“把这些细节融入到生活中 去,生活肯定会是一个全新的样子”所蕴含的主旨作简要评价。(8分) 第卷(表达题共84分) 15.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世上没有什么种族比中华民族更宽容,更坚忍,更具有深厚的凝聚力、悠长的生命力 和自我批判的伟大胸襟?这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 B.凭心而论,姚明的球技在NBA球员中还不能算最好,但他的不懈努力及在蓝板、助攻 方面的进步却是球迷们有目共睹的 C.从抢车位、买卖奴隶,到如今的开心农场(即虚拟的偷菜游戏),没有人预料到这些小 游戏会风糜白领阶层,进而危及正常的工作生活和企业生产。 D.北大、清大等所知名院校2010年保送生与自主招生在考试内容和考核方式等多方面 做出调整,综合素质全面的学生和在某领域有突出特长的学生都有机会脱颖而出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兄弟两人十几年相依为命,一直生活在一起,过着胼手胝足亲密无间的生活 B.如果仅仅因为只是个别队员在执法过程中态度粗野,就淡化城管部门文明执法的要 求,这无疑是一种因噎废食的做法。 C.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向吧里,忘却了曾经的理想,淡漠了身肩 的责任,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D.王昌龄的《出塞》诗中一句是“但使龙城飞将在”还是“但是卢城飞将在”,自唐以来, 因版本记录不同,评论家莫衷一是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廉价住房制度建设是住房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如何解决当前存在的房源不足,成 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 B.充分反映城市的房奴生活成为《蜗居》吸引观众追捧的卖点,在北京电视台播放几次 后,赢得了288万多观看人群,成为眼下最热门的话题 C.令人不解的是,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不仅有利于官员自身自律自节,尽可能杜绝贪污腐 败现象,同时也有利于树立各级政府廉洁执政形象;提高党和政府韵的公信力,可为 什么却不能得到广泛的拥护? D.由于大量的科普杂志往往以歌颂科学的神圣与伟大为己任,因此新近问世的《新发 现》杂志能与读者心平气和地谈论科学的两面性与局限性 8.仿照下面句例,写出横线处内容(2分) 在网络语言极为丰富的今天,很多成语都赋予了新的解释,如:“度日如年”本指“过 一天象过一年那样长,形容困苦的日子长久难熬”,因为现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被 解释为“日子非常好过,每天象过年一样”;“同流合污”本意为“同于俗流,合于污乱 引伸比喻同化于邪恶或与恶人共同作恶”,现在用来形容环境受到污染,被解释为 本万利”本指“形容用很小的本钱就能获大利”,现在用来,被解释为“读一本书, 就可以产生万元利润”。 19.下面是鲁迅为北大设计的校徽。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校徽的设计内容和特点。要求:① 准确说明校徽的结构特点。②解释校徽结构的寓意。(6分)
5 11.“温暖的定格”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4 分) 12.文章要写的是“最后一次温暖的定格”,为什么要有第②③段的描写文字?请结合全文作 简要分析。(7 分) 13.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 分) (1)内心里有湿润的东西慢慢滋生出来(3 分) (2)是琐碎的生活磨钝了我们的心(3 分) 14.根据全文,分析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情感态度,并结合文末“把这些细节融入到生活中 去,生活肯定会是一个全新的样子”所蕴含的主旨作简要评价。(8 分) 第Ⅱ卷(表达题 共 84 分) 15.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 分) ( ) A.世上没有什么种族比中华民族更宽容,更坚忍,更具有深厚的凝聚力、悠长的生命力 和自我批判的伟大胸襟?这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 B.凭心而论,姚明的球技在 NBA 球员中还不能算最好,但他的不懈努力及在蓝板、助攻 方面的进步却是球迷们有目共睹的。 C.从抢车位、买卖奴隶,到如今的开心农场(即虚拟的偷菜游戏),没有人预料到这些小 游戏会风糜白领阶层,进而危及正常的工作生活和企业生产。 D.北大、清大等所知名院校 2010 年保送生与自主招生在考试内容和考核方式等多方面 做出调整,综合素质全面的学生和在某领域有突出特长的学生都有机会脱颖而出。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 分) ( ) A.兄弟两人十几年相依为命,一直生活在一起,过着胼手胝足亲密无间的生活。 B.如果仅仅因为只是个别队员在执法过程中态度粗野,就淡化城管部门文明执法的要 求,这无疑是一种因噎废食的做法。 C.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向吧里,忘却了曾经的理想,淡漠了身肩 的责任,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D.王昌龄的《出塞》诗中一句是“但使龙城飞将在”还是“但是卢城飞将在”,自唐以来, 因版本记录不同,评论家莫衷一是。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 ) A.廉价住房制度建设是住房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如何解决当前存在的房源不足,成 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 B.充分反映城市的房奴生活成为《蜗居》吸引观众追捧的卖点,在北京电视台播放几次 后,赢得了 288 万多观看人群,成为眼下最热门的话题。 C.令人不解的是,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不仅有利于官员自身自律自节,尽可能杜绝贪污腐 败现象,同时也有利于树立各级政府廉洁执政形象;提高党和政府韵的公信力,可为 什么却不能得到广泛的拥护? D.由于大量的科普杂志往往以歌颂科学的神圣与伟大为己任,因此新近问世的《新发 现》杂志能与读者心平气和地谈论科学的两面性与局限性。 18.仿照下面句例,写出横线处内容(2 分) 在网络语言极为丰富的今天,很多成语都赋予了新的解释,如:“度日如年”本指“过 一天象过一年那样长,形容困苦的日子长久难熬”,因为现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被 解释为“日子非常好过,每天象过年一样”;“同流合污”本意为“同于俗流,合于污乱, 引伸比喻同化于邪恶或与恶人共同作恶”,现在用来形容环境受到污染,被解释为 “一本万利”本指“形容用很小的本钱就能获大利”,现在用来,被解释为“读一本书, 就可以产生万元利润”。 19.下面是鲁迅为北大设计的校徽。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校徽的设计内容和特点。要求:① 准确说明校徽的结构特点。②解释校徽结构的寓意。(6 分)
北大的校徽 UNIV 89 20.阅读下面这首短诗,根据诗歌内容,借助联想和想象描写出一幅图景(7分)要求① 字数在100字左右,②不能只是对诗句的扩写,③要构成一幅图景,有景物,有人物 日出 一狄瑾荪 旭日涌现时没有人看见, 只有我一人和大地 还有几只无名的陌生小鸟 躬逢这加冕典礼。 五、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全面理解材料内涵,根据要求作文 俞敏洪曾在《贏在中国》里发出过一番小草大树论:“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 像草一样活着:再成长,你还是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不会产生痛苦,因为人们本身就 没有看到你,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树一样成长。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但是只 要你有树的种子,即使你被踩到泥土中间,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你也许两年三年长 不大,但是十年八年二十年你一定能长成参天大树。树,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 梁之才 要求:①准确理解材料内涵,②要选择最恰当角度立意,③除诗歌体裁外,其他文体 不限,④不少于800字
6 北大的校徽 20.阅读下面这首短诗,根据诗歌内容,借助联想和想象描写出一幅图景(7 分)要求① 字数在 100 字左右,②不能只是对诗句的扩写,③要构成一幅图景,有景物,有人物 日 出 ——狄瑾荪 旭日涌现时没有人看见, 只有我一人和大地 还有几只无名的陌生小鸟, 躬逢这加冕典礼。 五、作文(60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全面理解材料内涵,根据要求作文。 俞敏洪曾在《赢在中国》里发出过一番小草大树论:“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 像草一样活着:再成长,你还是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不会产生痛苦,因为人们本身就 没有看到你,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树一样成长。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但是只 要你有树的种子,即使你被踩到泥土中间,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你也许两年三年长 不大,但是十年八年二十年你一定能长成参天大树。树,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 梁之才。” 要求:①准确理解材料内涵,②要选择最恰当角度立意,③除诗歌体裁外,其他文体 不限,④不少于 8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