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一中 2010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 150分钟。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 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阅读题(共6分)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打开中国画的天地,在烟云腾迁、古木逶迤之后,总有一种幽幽的寒意。明文徵明说 古之高人逸士,往往喜弄笔作山水以自娱,然多写雪景。”中国画家又爱画寒林,秋日的 疏木,冬日的枯槎,春日的老芽初发,都被笼上了一层寒意 王维就是大量以寒入画的画家也可以说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个将雪景作为主要表现对象 的画家,《宣和画谱》卷十著录的王维雪景图就有26幅。在唐代,开创泼墨之体的王洽的 画,也使人有“云霞卷舒,烟雨惨淡”之感;另一位水墨创始人项容,其作《寒松漱石图》, 也表现出对荒寒境界的重视。五代时,荒寒趣味成了山水画家的自觉审美追求。生于南方的 董源,画作重秋的高远和冬的严凝之境,使得他在少雪之乡而多画雪,于温润之地而多出 冷寒 宋代山水画家得荒寒骨气的,最可称范宽、郭熙二人,范的雪景足称高格,从其《雪景 寒林图》中,可见雪意中混莽而又荒寒的韵味;而郭特工山水寒林,于营丘寒林之外,别构 种灵奇。清代黄公望以苍莽、王蒙以细密、吴镇以阴沉湿漉的气氛,共筑冷的世界;如王
安徽省安庆一中 2010 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 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 阅读题(共 66 分) 一、(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打开中国画的天地,在烟云腾迁、古木逶迤之后,总有一种幽幽的寒意。明文徵明说: “古之高人逸士,往往喜弄笔作山水以自娱,然多写雪景。”中国画家又爱画寒林,秋日的 疏木,冬日的枯槎,春日的老芽初发,都被笼上了一层寒意。 王维就是大量以寒入画的画家,也可以说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个将雪景作为主要表现对象 的画家,《宣和画谱》卷十著录的王维雪景图就有 26 幅。在唐代,开创泼墨之体的王洽的 画,也使人有“云霞卷舒,烟雨惨淡”之感;另一位水墨创始人项容,其作《寒松漱石图》, 也表现出对荒寒境界的重视。五代时,荒寒趣味成了山水画家的自觉审美追求。生于南方的 董源,画作重秋的高远和冬的严凝之境 ,使得他在少雪之乡而多画雪,于温润之地而多出 冷寒。 宋代山水画家得荒寒骨气的,最可称范宽、郭熙二人,范的雪景足称高格,从其《雪景 寒林图》中,可见雪意中混莽而又荒寒的韵味;而郭特工山水寒林,于营丘寒林之外,别构 一种灵奇。清代黄公望以苍莽、王蒙以细密、吴镇以阴沉湿漉的气氛,共筑冷的世界;如王
蒙的《夏日山居图》,写夏山之景,丝毫没有浓郁葱茏之感,相反使人感到阴沉冷寂,气氛 苍莽 中国画的荒寒韵味,也体现在其他画科。在竹画中,竹的寒痕冷意素为画界所重,如吴 镇自题竹画云:“亭亭月下阴,挺挺霜中节,寂寂空山深,不改四时叶。″画梅又以墨梅、雪 梅汋尚,如扬补之的墨梅,清气冷韵,令人绝倒,黄庭坚以“嫩寒清晓,行孤村篱落间″许 之。菊画也不忘求冷追寒,画史中有所谓冷菊之称 中国画对于荒寒的推重,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将荒寒作为一种审美趣尚,喜欢作寒景 出寒意,使得雪景屡出,寒林叠现;二是将荒寒作为典型气氛,不仅于雪景寒林中寻其荒寒 寂寥之趣,也给不同的题材笼上寒意;三是将荒寒作为最高境界,绘画境界有多种,而荒寒 雄视众境之巅。鉴于荒寒感在中国画中的独特位置,它理应成为探讨中国画民族特色的不可 忽视的因素之 (选自朱良志《论中国画的荒寒境界》,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荒寒”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荒寒是中国画所推崇的一种审美观,主要体现在山水画家都喜欢画雪景,同时画春 夏秋冬的山林之景,也会点染一种幽幽的寒意。 B.唐朝王维、王洽、项容三位画家都以寒入画,在绘画艺术的天地独树一帜,对中国 画荒寒特色的形成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C.山水画家们从五代开始,虽然画的题材不同,画的时空迥异,但荒寒趣味成了自觉 的审美追求 D.荒寒在中国画中有独特的位置,它是构成中国画民族特色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 从情趣、风格、境界三个方面来探讨其精髓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王维诗歌的特色,他也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个喜欢画雪景 的画家,《宣和画谱》就收录其大量雪景图 B.《寒松漱石图》重冬的严凝之境,因为董源生于南方,过于追求荒寒趣味,使得他 在少雪之乡有而多画雪,于温润之地而多出冷寒 C.一些山水画在雪景寒林中笼上典型的荒寒气氛的同时又极富个性,如宋清两代的画 或高格,或灵奇,或苍莽,或细密,或阴沉湿漉。 D.吴镇的竹画、扬补之的墨梅以及菊画中的冷菊均能体现荒寒韵味,黄庭坚用“嫩寒 清晓,行孤村篱落间”一语加以称赞。 3.根据本文信息,下列诗词意境与画家们的审美趣尚不吻合的一项是(3分)() A.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蒙的《夏日山居图》,写夏山之景,丝毫没有浓郁葱茏之感,相反使人感到阴沉冷寂,气氛 苍莽。 中国画的荒寒韵味,也体现在其他画科。在竹画中,竹的寒痕冷意素为画界所重,如吴 镇自题竹画云:“亭亭月下阴,挺挺霜中节,寂寂空山深,不改四时叶。”画梅又以墨梅、雪 梅为尚,如扬补之的墨梅,清气冷韵,令人绝倒,黄庭坚以“嫩寒清晓,行孤村篱落间”许 之。菊画也不忘求冷追寒,画史中有所谓冷菊之称。 中国画对于荒寒的推重,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将荒寒作为一种审美趣尚,喜欢作寒景, 出寒意,使得雪景屡出,寒林叠现;二是将荒寒作为典型气氛,不仅于雪景寒林中寻其荒寒 寂寥之趣,也给不同的题材笼上寒意;三是将荒寒作为最高境界,绘画境界有多种,而荒寒 雄视众境之巅。鉴于荒寒感在中国画中的独特位置,它理应成为探讨中国画民族特色的不可 忽视的因素之一。 (选自朱良志《论中国画的荒寒境界》,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荒寒”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荒寒是中国画所推崇的一种审美观,主要体现在山水画家都喜欢画雪景,同时画春 夏秋冬的山林之景,也会点染一种幽幽的寒意。 B.唐朝王维、王洽、项容三位画家都以寒入画,在绘画艺术的天地独树一帜,对中国 画荒寒特色的形成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C.山水画家们从五代开始,虽然画的题材不同,画的时空迥异,但荒寒趣味成了自觉 的审美追求。 D.荒寒在中国画中有独特的位置,它是构成中国画民族特色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 从情趣、风格、境界三个方面来探讨其精髓。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 ) A.“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王维诗歌的特色,他也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个喜欢画雪景 的画家,《宣和画谱》就收录其大量雪景图。 B.《寒松漱石图》重冬的严凝之境,因为董源生于南方,过于追求荒寒趣味,使得他 在少雪之乡有而多画雪,于温润之地而多出冷寒。 C.一些山水画在雪景寒林中笼上典型的荒寒气氛的同时又极富个性,如宋清两代的画 或高格,或灵奇,或苍莽,或细密,或阴沉湿漉。 D.吴镇的竹画、扬补之的墨梅以及菊画中的冷菊均能体现荒寒韵味,黄庭坚用“嫩寒 清晓,行孤村篱落间”一语加以称赞。 3.根据本文信息,下列诗词意境与画家们的审美趣尚不吻合 ...的一项是(3 分) ( ) A.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B.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C.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游西陂记 嘉庆十二年四月三日,商邱陈燕仲谋、陈焯度光招予游宋氏西陂。陂自牧仲尚书之没, 至于今逾百年矣。又尝值黄河之患,所谓芰梁、松庵诸名胜,无一存者。独近陂巨木数百株 蓊然青葱,望之若云烟帷幕然,路人指言曰:“此宋尚书手植树也。 既入陂,至赐书堂,晤其主人,出王翚石谷所为六境图,尤展成、朱锡鬯诸公题咏在焉 ②。折而西,有小屋一区,供尚书遗像。其外则巨石布地如散棋,主人日:“此艮岳石也, 先尚书求以重价,而使王翚用画法叠为假山,其后为河水所冲败,乃至此云。”闻其言,感 叹者久之。 抵暮,皆归,饮于陈氏仲谋。度光举酒属予曰:“子曷为记?”嗟夫!当牧仲尚书以诗 文风雅倾动海内,一时文土景从响应,宾客园林之胜,可谓壮哉!今始百年,乃令来游者徒 慨叹于荒烟蔓草之外,盖富贵固无常矣;而文辞亦何裨于是也?士亦舍是而图其大且远者 其可已。是为记。 (选自清·管同《因寄轩水集》) 【注释】 ①陈燕仲谋:名燕,字仲谋。陈焯(zhuυo)度光:名焯,字度光。宋氏:指宋荦,字牧 仲,官至江苏巡抚、吏部尚书。②尤展成:尤侗,字展成,清初文学家、戏曲家。朱锡 鬯( chang):朱彝尊,字锡鬯,清初文学家。他们在六境图上有所题咏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陂自牧仲尚书之没 没:通“殁” B.至赐书堂,晤其主人 晤:会见 C.度光举酒属予曰 属:嘱咐 D.图其大且远者,其可已 已:停止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至于今逾百年矣 ②而文辞亦何裨于是也 B.①先尚书求以重价 ②当牧仲尚书以诗文风雅倾动海内 C.①而使王翚用画法叠为假山 ②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 D.①闻其言,感叹者久之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C.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二、(3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游西陂记 嘉庆十二年四月三日,商邱陈燕仲谋、陈焯度光招予游宋氏①西陂。陂自牧仲尚书之没., 至于.今逾百年矣。又尝值黄河之患,所谓芰梁、松庵诸名胜,无一存者。独近陂巨木数百株, 蓊然青葱,望之若云烟帷幕然,路人指言曰:“此宋尚书手植树也。” 既入陂,至赐书堂,晤.其主人,出王翚石谷所为六境图,尤展成、朱锡鬯诸公题咏在焉 ②。折而西,有小屋一区,供尚书遗像。其外则巨石布地如散棋,主人曰:“此艮岳石也, 先尚书求以.重价,而.使王翚用画法叠为假山,其后为河水所冲败,乃至此云。”闻其言,感 叹者久之.。 抵暮,皆归,饮于陈氏仲谋。度光举酒属.予曰:“子曷为记?”嗟夫!当牧仲尚书以.诗 文风雅倾动海内,一时文士景从响应,宾客园林之胜,可谓壮哉!今始百年,乃令来游者徒 慨叹于荒烟蔓草之外,盖富贵固无常矣;而文辞亦何裨于.是也?士亦舍是而图其大且远者, 其可已.。是为记。 (选自清·管同《因寄轩水集》) 【注释】 ①陈燕仲谋:名燕,字仲谋。陈焯(zhuō)度光:名焯,字度光。宋氏:指宋荦,字牧 仲,官至江苏巡抚、吏部尚书。②尤展成:尤侗,字展成,清初文学家、戏曲家。朱锡 鬯(chàng):朱彝尊,字锡鬯,清初文学家。他们在六境图上有所题咏。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陂自牧仲尚书之没. 没:通“殁” B.至赐书堂,晤.其主人 晤:会见 C.度光举酒属.予曰 属:嘱咐 D.图其大且远者,其可已. 已:停止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 A.①至于.今逾百年矣 ②而文辞亦何裨于.是也 B.①先尚书求以.重价 ②当牧仲尚书以.诗文风雅倾动海内 C.①而.使王翚用画法叠为假山 ②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 D.①闻其言,感叹者久之.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抒写了随遇而安、不计得失的淡泊情怀,也寄语士人应立德、立功,更要立言 B.文章情感复杂,既有低沉的叹息,也有积极的进取:既有怅惘的回首也有对现实的 C.作者描绘景物不求工求奇,却天然有一种意趣,是真实的写生,也是内在感触的体 D.这篇散文在记游时也有一定的理趣:作者虽然也描绘了景物,但重点是抒发 受 7.请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独近陂巨木数百株,蓊然青葱,望之若云烟帷幕然。(4分) (2)一时文士景从响应,宾客园林之胜,可谓壮哉!(3分) (3)乃令来游者徒慨叹于荒烟蔓草之外,盖富贵固无常矣(3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上太行° 于谦 西风落日草斑斑,云薄秋空鸟独还 两鬓霜华干里客,马蹄又上太行山。 注]①此诗作于作者巡抚山西、视察太行山时。 8.试分析“云薄秋空鸟独还”一句景物描写的特点。(4分) 9.结合全诗,分析“千里客”的形象。(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5分) (1) 幽咽泉流冰下难。 (《琵琶行》白居易) 咏崖转石万壑雷。 (《蜀道难》李白) (3)山原旷其盈视, (《滕王阁序》王勃) 塞上风云接地阴 (《秋兴八首(其一)》杜甫)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荀子) (6)为天下笑者,何也 (《过秦论》贾谊)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文章抒写了随遇而安、不计得失的淡泊情怀,也寄语士人应立德、立功,更要立言。 B.文章情感复杂,既有低沉的叹息,也有积极的进取;既有怅惘的回首也有对现实的 正视。 C.作者描绘景物不求工求奇,却天然有一种意趣,是真实的写生,也是内在感触的体 现。 D.这篇散文在记游时也有一定的理趣;作者虽然也描绘了景物,但重点是抒发 感 受。 7.请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独近陂巨木数百株,蓊然青葱,望之若云烟帷幕然。(4 分) (2)一时文士景从响应,宾客园林之胜,可谓壮哉!(3 分) (3)乃令来游者徒慨叹于荒烟蔓草之外,盖富贵固无常矣(3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上 太 行① 于 谦 西风落日草斑斑,云薄秋空鸟独还。 两鬓霜华千里客,马蹄又上太行山。 [注]①此诗作于作者巡抚山西、视察太行山时。 8.试分析“云薄秋空鸟独还”一句景物描写的特点。(4 分) 9.结合全诗,分析“千里客”的形象。(4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 .......)。(5 分) (1) ,幽咽泉流冰下难。 (《琵琶行》白居易) (2) ,砯崖转石万壑雷。 (《蜀道难》李白) (3)山原旷其盈视, 。 (《滕王阁序》 王勃) (4) ,塞上风云接地阴。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5)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 荀子) (6)为天下笑者,何也? 。 (《过秦论》 贾谊)
(7) 鬓微霜,又何妨!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8)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周敦颐)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如果你为四郎哭泣 龙应台 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可能找得出一百个方式来回答“文化为什么重要”这个 问题,但是我可以从一场戏说起 有一天台北演出《四郎探母》,我特别带了八十五岁的父亲去听。从小听他唱“我好比 笼中鸟,有翅难展;我好比虎离山,受了孤单;我好比浅水龙,困在了沙滩…….”,老人想 必喜欢。 遥远的十世纪,宋朝汉人和辽国胡人在荒凉的战场上连年交战。杨四郎家人——壮烈阵 亡,自己被敌人俘虏,娶了敌人的公主,在异域苟活十五年。铁镜公主聪慧而善良,异乡对 儿女已是故乡,但四郎对母亲的思念无法遏止。悲剧的高潮就在四郎深夜潜回宋营探望老母 的片刻。卡在“汉贼不两立”的政治斗争之间,在爱情和亲情无法两全之间,在个人处境和 国家利益严重冲突之间,已是中年的四郎跪在地上对母亲痛哭失声:“千拜万拜,赎不过儿 的罪来 我突然觉得身边的父亲有点异样,侧头看他,发现他已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父亲十六岁那年,在湖南衡山乡下,挑了两个空竹篓到市场去,准备帮母亲买菜。路上 碰见国民党政府招兵,这十六岁的少年放下竹篓就跟着去了。此后在战争的炮火声中辗转流 离,在两岸的斗争对峙中仓皇度日,七十年岁月如江水漂月,一生不曾再见到那来不及道别 的母亲 他的眼泪一直流,一直流。我只好紧握着他的手,不断地递纸巾。 然后我发现,流泪的不只他。斜出去前一两排位白发老人也在拭泪,隔座陪伴的中年 儿子递过纸巾后,将一只手环抱着老人瘦弱的肩膀
(7) ,鬓微霜,又何妨! (《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 (8)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爱莲说》 周敦颐) 三、(2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 如果你为四郎哭泣 龙应台 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可能找得出一百个方式来回答“文化为什么重要”这个 问题,但是我可以从一场戏说起。 有一天台北演出《四郎探母》,我特别带了八十五岁的父亲去听。从小听他唱“我好比 笼中鸟,有翅难展;我好比虎离山,受了孤单;我好比浅水龙,困在了沙滩……”,老人想 必喜欢。 遥远的十世纪,宋朝汉人和辽国胡人在荒凉的战场上连年交战。杨四郎家人一一壮烈阵 亡,自己被敌人俘虏,娶了敌人的公主,在异域苟活十五年。铁镜公主聪慧而善良,异乡对 儿女已是故乡,但四郎对母亲的思念无法遏止。悲剧的高潮就在四郎深夜潜回宋营探望老母 的片刻。卡在“汉贼不两立”的政治斗争之间,在爱情和亲情无法两全之间,在个人处境和 国家利益严重冲突之间,已是中年的四郎跪在地上对母亲痛哭失声:“千拜万拜,赎不过儿 的罪来……” 我突然觉得身边的父亲有点异样,侧头看他,发现他已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父亲十六岁那年,在湖南衡山乡下,挑了两个空竹篓到市场去,准备帮母亲买菜。路上 碰见国民党政府招兵,这十六岁的少年放下竹篓就跟着去了。此后在战争的炮火声中辗转流 离,在两岸的斗争对峙中仓皇度日,七十年岁月如江水漂月,一生不曾再见到那来不及道别 的母亲。 他的眼泪一直流,一直流。我只好紧握着他的手,不断地递纸巾。 然后我发现,流泪的不只他。斜出去前一两排一位白发老人也在拭泪,隔座陪伴的中年 儿子递过纸巾后,将一只手环抱着老人瘦弱的肩膀
谢幕以后,人们纷纷站起来,我才发现,啊,四周多得是中年儿女陪伴而来的老人家, 有的拄着拐杖,有的坐着轮椅。他们不说话,因为眼里还有泪光。 中年的儿女们彼此不识,但是在眼光接触的时候,沉默中彷佛已经交换了组密码。是 曲终人散的时候,人们正要各奔东西,但是在那个当下,在那一个空间,这些互不相识人变 成了一个关系紧密、温情脉脉的群体。 在那以后,我陪父亲去听过好几次的《四郎探母》,每一次都会遇见父老们和他们中年 的子女;毎—次都像是_场灵魂的洗涤,感情的疗伤,社区的礼拜。 从《四郎探母》,我如醍醐灌顶似地发觉,是的,我懂了为什么《伊底帕斯》能在星空 下演两千年仍让人震撼,为什么《李尔王》在四百年后仍让人感动 文化,或者说,艺术,做了什么呢? 它使孤独的个人为自己说不出的痛苦找到了名字和定义。少小离家老大失乡的老兵们从 四郎的命运里认出了自己不可言喻的处境,认出了处境中的残酷和荒谬,而且,四郎的语言 干拜万拜,赎不过儿的罪来”一为他拔出了深深扎进肉里无法拔出的自责和痛苦。艺 术像一块沾了药水的纱布,轻轻擦拭他灵魂深处从未愈合的伤口 文化艺术使孤立的个人,打开深锁自己的门,走出去,找到同类。他发现,他的经验不 是孤立的而是共同的集体的经验,他的痛苦和喜悦,是一个可以与人分享的痛苦和喜悦。孤 立的个人因而产生归属感 它使零散的、疏离的各个小撮团体找到连结而转型成精神相通、忧戚与共的社群。“四 郎”把本来封锁孤立的经验变成共同的经验,塑成公共的记忆,从而增进了相互的理解,凝 聚了社会的文化认同。白发苍苍的老兵,若有所感的中年儿女,或者对这段历史原本漠然的 外人,在经验过“四郎”之后,已经变成一个拥有共同情感而彼此体谅的社会。 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
谢幕以后,人们纷纷站起来,我才发现,啊,四周多得是中年儿女陪伴而来的老人家, 有的拄着拐杖,有的坐着轮椅。他们不说话,因为眼里还有泪光。 中年的儿女们彼此不识,但是在眼光接触的时候,沉默中彷佛已经交换了一组密码。是 曲终人散的时候,人们正要各奔东西,但是在那个当下,在那一个空间,这些互不相识人变 成了一个关系紧密、温情脉脉的群体。 在那以后,我陪父亲去听过好几次的《四郎探母》,每一次都会遇见父老们和他们中年 的子女;每一次都像是一场灵魂的洗涤,感情的疗伤,社区的礼拜。 从《四郎探母》,我如醍醐灌顶似地发觉,是的,我懂了为什么《伊底帕斯》能在星空 下演两千年仍让人震撼,为什么《李尔王》在四百年后仍让人感动。 文化,或者说,艺术,做了什么呢? 它使孤独的个人为自己说不出的痛苦找到了名字和定义。少小离家老大失乡的老兵们从 四郎的命运里认出了自己不可言喻的处境,认出了处境中的残酷和荒谬,而且,四郎的语言 ──“千拜万拜,赎不过儿的罪来”──为他拔出了深深扎进肉里无法拔出的自责和痛苦。艺 术像一块沾了药水的纱布,轻轻擦拭他灵魂深处从未愈合的伤口。 文化艺术使孤立的个人,打开深锁自己的门,走出去,找到同类。他发现,他的经验不 是孤立的而是共同的集体的经验,他的痛苦和喜悦,是一个可以与人分享的痛苦和喜悦。孤 立的个人因而产生归属感。 它使零散的、疏离的各个小撮团体找到连结而转型成精神相通、忧戚与共的社群。“四 郎”把本来封锁孤立的经验变成共同的经验,塑成公共的记忆,从而增进了相互的理解,凝 聚了社会的文化认同。白发苍苍的老兵,若有所感的中年儿女,或者对这段历史原本漠然的 外人,在经验过“四郎”之后,已经变成一个拥有共同情感而彼此体谅的社会。 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
会。而公民社会,因为不倚赖皇权或神权来坚固它的底座,因此文化便是公民社会最重要的 黏合剂 11.本文设题巧妙,请你说说作者以“如果你为四郎哭泣”为题的用意。(5分) 12.作者从《四郎探母》想到《伊底帕斯》、《李尔王》在千百年后仍让人感动。这样写的作 用是什么?(6分) 13.理解下列语句的含义。(6分) (1)每一次都像是一场灵魂的洗涤,感情的疗伤,社区的礼拜。(3分) (2)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 14.这篇散文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试探究文中如何运用这一手法。(8分) 第Ⅱ卷表达题(84分) 四、(24分) 15.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驰援 芸芸众生 绯闻(fei) 曲(qu)径通幽 B.揶揄 高潮迭起 包扎(a) 少安毋(wu)躁 诛连 四季常青 笃(d)信 咤(zha)风云 D.辐射 凤毛鳞角 粗犷( guang) 通缉(ji)罪犯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每逢新春佳节,人们纷纷登山入庙,欣赏民俗表演,祭拜古圣先贤,乞求来年吉祥
会。而公民社会,因为不倚赖皇权或神权来坚固它的底座,因此文化便是公民社会最重要的 黏合剂。 11.本文设题巧妙,请你说说作者以“如果你为四郎哭泣”为题的用意。(5 分) 12.作者从《四郎探母》想到《伊底帕斯》、《李尔王》在千百年后仍让人感动。这样写的作 用是什么?(6 分) 13.理解下列语句的含义。(6 分) (1)每一次都像是一场灵魂的洗涤,感情的疗伤,社区的礼拜。(3 分) (2)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 会。(3 分) 14.这篇散文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试探究文中如何运用这一手法。(8 分) 第Ⅱ卷 表达题 (84 分) 四、(24 分) 15.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驰援 芸芸众生 绯.闻(fěi) 曲.(qū)径通幽 B.揶揄 高潮迭起 包扎.(zā) 少安毋.(wú)躁 C.诛连 四季常青 笃.(dǔ)信 叱咤.(zhà)风云 D.辐射 凤毛鳞角 粗犷.(guǎng) 通缉.(jī)罪犯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 分) ( ) A.每逢新春佳节,人们纷纷登山入庙,欣赏民俗表演,祭拜古圣先贤,乞求..来年吉祥 如意
B.最近,一名杭州乞丐流浪者——“犀利哥”的照片凤靡网络,“犀利哥”迅速走红 由于他的举止特立独行,有些人甚至怀疑他乞丐身份的真实性 C.百年不遇的大旱灾使云南澜沧江水源枯竭,导致湄公河下游流域旱情严重,泰国媒 体为此指责中国破坏生态,这不免失之公允 D.幼时我从这里经过,触目尽是低矮的破旧的平房,曾几何时,一幢幢高大的楼房拔 地而起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由千余名老将军老战士精心撰写的总计千余万字的《星火燎原全集》目前已正式出 版了。 B.我们的民族骄傲与文化自信其实是来自历史深处,关于这一点,即使是普通人也不 怀疑 C.这种对读书精神的守望不仅使我们沉湎在欲望中的人性有了尊严,而且使我们脱离 了平庸的生活。 D.一首诗歌是否优秀,关键不在于它迎合了时代,而在它具有一种超越时间、直抵人 心灵的力量 18.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不用被动式,不用反语修辞格,不用指代词的句子。(3分) 中国军人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改写 19.根据这首小诗的内容和形式仿写一段文字。(6分) 母爱是人生的一首歌。 责备是高音 呵护是低音 牵挂思念是母爱的主旋律 20.新闻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它根据内容的需要而定,可概括,可总结 评述,可警示。根据下面一则新闻,仿照划线部分语句,请你以报社编辑的身份为其 他两份报纸各写一段结束语。(不要求句式相同)(6分) (1)《法制报》消息:上周末在上海,一刘姓女士因为“顶风闯红灯”且拒不接受处罚 破天荒被行政拘留10天。如何营造好的遵纪守法环境,需要市民的自觉配合,更 关键的是我们的城市如何保持一贯的严格管理。 (2)《教育报》消息:上周末在上海,一刘姓女士因为“顶风闯红灯”且拒不接受处罚 破天荒被行政拘留10天 (3)《市民晚报》消息:上周末在上海,一刘姓女士因为“顶风闯红灯”且拒不接受处 罚,破天荒被行政拘留10天 五、(60分) 21.请以“梦想实现之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角度自选(2)立意自定(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B.最近,一名杭州乞丐流浪者——“犀利哥”的照片风靡网络,“犀利哥”迅速走红, 由于他的举止特立独行 ....,有些人甚至怀疑他乞丐身份的真实性。 C.百年不遇的大旱灾使云南澜沧江水源枯竭,导致湄公河下游流域旱情严重,泰国媒 体为此指责中国破坏生态,这不免..失之公允。 D.幼时我从这里经过,触目尽是低矮的破旧的平房,曾几何时 ....,一幢幢高大的楼房拔 地而起。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 ) A.由千余名老将军老战士精心撰写的总计千余万字的《星火燎原全集》目前已正式出 版了。 B.我们的民族骄傲与文化自信其实是来自历史深处,关于这一点,即使是普通人也不 怀疑。 C.这种对读书精神的守望不仅使我们沉湎在欲望中的人性有了尊严,而且使我们脱离 了平庸的生活。 D.一首诗歌是否优秀,关键不在于它迎合了时代,而在它具有一种超越时间、直抵人 心灵的力量。 18.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不用被动式,不用反语修辞格,不用指代词的句子。(3 分) 中国军人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改写: 19.根据这首小诗的内容和形式仿写一段文字。(6 分) 母爱是人生的一首歌。 责备是高音, 呵护是低音, 牵挂思念是母爱的主旋律。 20.新闻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它根据内容的需要而定,可概括,可总结, 可评述,可警示。根据下面一则新闻,仿照划线部分语句,请你以报社编辑的身份为其 他两份报纸各写一段结束语。(不要求句式相同)(6 分) (1)《法制报》消息:上周末在上海,一刘姓女士因为“顶风闯红灯”且拒不接受处罚, 破天荒被行政拘留 10 天。如何营造好的遵纪守法环境,需要市民的自觉配合,更 关键的是我们的城市如何保持一贯的严格管理。 (2)《教育报》消息:上周末在上海,一刘姓女士因为“顶风闯红灯”且拒不接受处罚, 破天荒被行政拘留 10 天。 (3)《市民晚报》消息:上周末在上海,一刘姓女士因为“顶风闯红灯”且拒不接受处 罚,破天荒被行政拘留 10 天。 五、(60 分) 21.请以“梦想实现之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1)角度自选(2)立意自定(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1.A(A“都喜欢雪景”不对,第1段中说“然多写雪景”。) 2.C(A太绝对化,“他也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个喜欢画雪景的画家”错,文中是“可以说” 和“将雪景作为主要表现对象”B张冠李戴,《寒松漱石图》不是董源的画作:D无中 生有,黄庭坚评价的不是吴镇的竹画。) 3.B(B描写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A C、D描写秋或春的萧瑟凄凉,均显寒意,吻合本文所说信息。) 4.D(“已”这里通“矣”。) 5.C(都表示承接。A到/对于B用凭借D音节助词/的)。 6.A(本题A项去“立言”才正确。) 7.(1)只有靠近西陂的几百棵大树(1分),长得苍翠茂盛(1分),远远看去就像用云雾织 成的帷幕一样(2分)。 (2)时间那些文人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他,像回声一样应和着他,那些贵客和园林的美景
参考答案 1.A (A“都喜欢雪景”不对,第 1 段中说“然多写雪景”。) 2.C (A 太绝对化,“他也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个喜欢画雪景的画家”错,文中是“可以说” 和 “将雪景作为主要表现对象”B 张冠李戴,《寒松漱石图》不是董源的画作;D 无中 生有,黄庭坚评价的不是吴镇的竹画。) 3.B (B 描写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A、 C、D 描写秋或春的萧瑟凄凉,均显寒意,吻合本文所说信息。) 4.D(“已” 这里通“矣”。) 5.C(都表示承接。A 到/对于 B 用/凭借 D 音节助词/的)。 6.A(本题A项去“立言”才正确。) 7.(1)只有靠近西陂的几百棵大树(1分),长得苍翠茂盛(1分),远远看去就像用云雾织 成的帷幕一样(2分)。 (2)时间那些文人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他,像回声一样应和着他,那些贵客和园林的美景
可以说得上是极壮观了!(得分点是“胜”、名词作状语的“景”“响”) (3)就让来游玩的人们只能在荒无人烟蔓草丛生的地方感慨了,原来富贵确实是不会长 久的了。(得分点是“乃”“盖”“固”和状语后置 8.动静结合,鸟的飞动点活了天高云淡的静态画面,使整幅画面有了生气;(2分)衬托 用鸟的渺小衬托秋空的辽阔,使诗歌意境更为开阔。(2分) 9.西风劲草,落日暮云,高天归鸟,何等苍茫、壯阔的境界,大自然的壮阔正衬托出诗人 的胸襟。诗人两鬃霜华却壮心不已,立马太行,雄视千里,全诗塑造了一位虽年事渐 高,仍不倦为国事四处奔忙,矢志报国的志士形象,一位忧国忘家的政治家形象。(4 分) 10.(1)间关莺语花底滑(2)飞湍瀑流争喧豗(3)川泽纡其骇瞩 (4)江间波浪兼天涌(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6)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7)酒酣胸胆尚开张(8)濯清涟而不妖 11.本文由老父为《四郎探母》哭泣之事而引出对文化的看法,(1分)以假设句为题,既 别具匠心,设置悬念,引发思考,(2分)又可以因事即理,层层深入,阐发观点(2 分) 2.承上启下,自然过渡(2分),印证作者的观点,阐明文化的作用具有更为普遍的意义 (2分),说明能引起归属感的、凝聚社会文化认同的文化艺术作品的生命力是永恒的 (或“说明了凡是抒写永恒的人性、深入人类灵魂的文化艺术作品的生命力是永久的。” 或“说明了作为公民社会里最重要的黏合剂的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2分)。 13.(1)运用简单的比喻和排比,(1分)写出本不相识的听众们因为有共同的文化情感和 经验,在听戏的过程中灵魂深受震撼,感情得到抚慰,痛苦得以升华,并找到同类而拥 有了归属(2分)。 (2)以“细丝”黏合剂”的比喻,形象的说明了文化的重要性。(1分)而“柔弱”和“强韧 准确的写出了文化的两个特点,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现象看似是柔弱无力的,(或“文化在 强权政治、战争或命运面前往往柔弱无力”)但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能使人具有归 属感,(2分) 14.①仅仅是缘于一次看戏,杨四郎的一个举动,一句动情的话语,老父亲及其泪水就是代 表着对远在大陆的亲人的深切思念,也可以说是对祖国的无限的思念。②接下来作者笔 锋一转,写到其他在场的从大陆去的老兵也泪流满面,就可以说是此第二次高明地运用 了以小见大的写法。③而接下来的从中国的《四郎探母》想到外国的《伊底帕斯》与《李 尔王》,由此及彼,由中及外。④在此基础上作者再把笔力集中到由此引发的对文化问 题的思考与探索,最后回答了一个抽象的哲学命题“文化为什么重要”,指其根本的原因 在于“文化的力量”。(每点2分) 15.B(A项,绯闻fei;C项,株连;D项,凤毛麟角) 16.D(A“乞求”,向人讨要(施舍、宽恕),应为“祈求”;B“特立独行”指有操守,有 见识,不随波逐流。不合语境。C“不免”,免不了。应为“未免”,“未免”的意思是 实在不能不说是,表示不以为然。D“曾几何时”,才有多少时候。指没过多久。) 17.B(A项矛盾,“目前(当前)”与“正在”搭配,这里与“了”矛盾,应改为“日前”;C 项顺序不当,把“不仅”、“而且”两分句位置对调;D项前后不对应。) 18.段祺瑞执政府屠杀学生的暴行,抹杀了中国军人屠戮妇婴的罪恶和八国联军惩创学生的 残暴(3分) 19.(1)感情是人生的一部书 (2)友谊是人生的一首歌。 亲情是序言, 真诚是词, 友情是目录, 信赖是曲
可以说得上是极壮观了!(得分点是“胜”、名词作状语的“景”“ 响”) (3)就让来游玩的人们只能在荒无人烟蔓草丛生的地方感慨了,原来富贵确实是不会长 久的了。(得分点是“乃”“ 盖”“ 固”和状语后置) 8.动静结合,鸟的飞动点活了天高云淡的静态画面,使整幅画面有了生气;(2 分)衬托, 用鸟的渺小衬托秋空的辽阔,使诗歌意境更为开阔。(2 分) 9.西风劲草,落日暮云,高天归鸟,何等苍茫、壯阔的境界,大自然的壮阔正衬托出诗人 的胸襟。诗人两鬃霜华却壮心不已,立马太行,雄视千里,全诗塑造了一位虽年事渐 高,仍不倦为国事四处奔忙,矢志报国的志士形象,一位忧国忘家的政治家形象。(4 分) 10.(1)间关莺语花底滑(2)飞湍瀑流争喧豗(3)川泽纡其骇瞩 (4)江间波浪兼天涌(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6)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7)酒酣胸胆尚开张(8)濯清涟而不妖 11.本文由老父为《四郎探母》哭泣之事而引出对文化的看法,(1 分)以假设句为题,既 别具匠心,设置悬念,引发思考,(2 分)又可以因事即理,层层深入,阐发观点(2 分)。 12.承上启下,自然过渡(2 分),印证作者的观点,阐明文化的作用具有更为普遍的意义 (2 分),说明能引起归属感的、凝聚社会文化认同的文化艺术作品的生命力是永恒的 (或“说明了凡是抒写永恒的人性、深入人类灵魂的文化艺术作品的生命力是永久的。” 或“说明了作为公民社会里最重要的黏合剂的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2 分)。 13.(1)运用简单的比喻和排比,(1 分)写出本不相识的听众们因为有共同的文化情感和 经验,在听戏的过程中灵魂深受震撼,感情得到抚慰,痛苦得以升华,并找到同类而拥 有了归属(2 分)。 (2)以“细丝”“黏合剂”的比喻,形象的说明了文化的重要性。(1 分)而“柔弱”和“强韧” 准确的写出了文化的两个特点,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现象看似是柔弱无力的,(或“文化在 强权政治、战争或命运面前往往柔弱无力”)但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能使人具有归 属感,(2 分) 14.①仅仅是缘于一次看戏,杨四郎的一个举动,一句动情的话语,老父亲及其泪水就是代 表着对远在大陆的亲人的深切思念,也可以说是对祖国的无限的思念。②接下来作者笔 锋一转,写到其他在场的从大陆去的老兵也泪流满面,就可以说是此第二次高明地运用 了以小见大的写法。③而接下来的从中国的《四郎探母》想到外国的《伊底帕斯》与《李 尔王》,由此及彼,由中及外。④在此基础上作者再把笔力集中到由此引发的对文化问 题的思考与探索,最后回答了一个抽象的哲学命题“文化为什么重要”,指其根本的原因 在于“文化的力量”。 (每点 2 分) 15.B(A 项,绯.闻 fēi;C 项,株连;D 项,凤毛麟角) 16.D(A“乞求”,向人讨要(施舍、宽恕),应为“祈求”;B“特立独行”指有操守,有 见识,不随波逐流。不合语境。C“不免”,免不了。应为“未免”,“未免”的意思是 实在不能不说是,表示不以为然。D“曾几何时”,才有多少时候。指没过多久。) 17.B(A 项矛盾,“目前(当前)”与“正在”搭配,这里与“了”矛盾,应改为“日前”;C 项顺序不当,把“不仅”、“而且”两分句位置对调;D 项前后不对应。) 18.段祺瑞执政府屠杀学生的暴行,抹杀了中国军人屠戮妇婴的罪恶和八国联军惩创学生的 残暴(3分) 19.(1)感情是人生的一部书。 (2)友谊是人生的一首歌。 亲情是序言, 真诚是词, 友情是目录, 信赖是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