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法基础知识教学案一复句 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掌握复句的定义和类型 2、能够判断复句之间的关系 3、能够掌握正确划分复句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能够掌握正确划分复句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什么是复句? 复句由两个或两上以上有一定意义关系,在结构上互不作句子成分的单句组 成的句子称为复句,其中组成复句的单句叫分句。说明:复句并不是几个单句简 单的组合,这些单句间应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并互不作句子成分。复句的构成可 以根据句中的关联词语来分析,若无关联词语,则需从分句间的内在逻辑上入手 来进行分析。 二.单句和复句如何区分? 判断的标准主要有如下几条 ①句子内部前后互作句子成分,则为单句,否则就是复句。 例:a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 我许多慰勉 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仍还在我心中 留有深刻的印象。 ②一个主语若有好几个谓语,谓语之间用顿号隔开或无标点,则为单句;若 用逗号隔开,则为复句。 例:a母亲又送我一句格言,告诉了我一个真理 b小明在房间里又唱又跳。 ③关联词语连接的若是词或短语,则为单句(只要有一处是词或短语,则为 单句);若连接的全是分句,则是复句
高中语法基础知识教学案---复句 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掌握复句的定义和类型 2、能够判断复句之间的关系。 3、能够掌握正确划分复句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能够掌握正确划分复句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复句? 复句由两个或两上以上有一定意义关系,在结构上互不作句子成分的单句组 成的句子称为复句,其中组成复句的单句叫分句。说明:复句并不是几个单句简 单的组合,这些单句间应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并互不作句子成分。复句的构成可 以根据句中的关联词语来分析,若无关联词语,则需从分句间的内在逻辑上入手 来进行分析。 二.单句和复句如何区分? 判断的标准主要有如下几条: ①句子内部前后互作句子成分,则为单句,否则就是复句。 例:a 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 我许多慰勉。 b 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仍还在我心中 留有深刻的印象。 ②一个主语若有好几个谓语,谓语之间用顿号隔开或无标点,则为单句;若 用逗号隔开,则为复句。 例:a 母亲又送我一句格言,告诉了我一个真理。 b 小明在房间里又唱又跳。 ③关联词语连接的若是词或短语,则为单句(只要有一处是词或短语,则为 单句);若连接的全是分句,则是复句
例:a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只有我们去实践了,才能够检验这条理论是否正确。 2、如何判断复句。 判断的依据主要是句中的关联词语。值得注意的是关联词语有时成对使用, 有时却只用一半。另外有的句子没有关联词语,可试着加入,再据此来作判断。 例:a他做了,还不如不去做 b他学日语,学英语? 三:复句基本类型 (一)根据分句之间不同的语义和逻辑关系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复句分成以 下八种类 1并列关系的复句。它的各个分句表示几个意义相关的情况,或者是一件事 的几个方面,它们之间没有主次之分都是并列地组合在一起。如:我们一边 走 边高兴地谈笑着。 2承接关系的复句。它的各个分句表示几个连续的动作,或者是先后发生的 几 种情况,它们之间是前后相接的。如:电光闪闪,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 瓢泼大 雨 3选择关系的复句。它的各个分句表示事物存在着多种可能的情况,其中至 少 有一种情况存在,或者需要选择或取舍。 如:星期天,我们是去郊游呢,还是去图书馆?
例:a 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 只有我们去实践了,才能够检验这条理论是否正确。 2、如何判断复句。 判断的依据主要是句中的关联词语。值得注意的是关联词语有时成对使用, 有时却只用一半。另外有的句子没有关联词语,可试着加入,再据此来作判断。 例:a 他做了,还不如不去做。 b 他学日语,学英语? 三:复句基本类型 (一)根据分句之间不同的语义和逻辑关系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复句分成以 下八种类 型: ⒈并列关系的复句。它的各个分句表示几个意义相关的情况,或者是一件事 情 的几个方面,它们之间没有主次之分都是并列地组合在一起。如:我们一边 走,一 边高兴地谈笑着。 ⒉承接关系的复句。它的各个分句表示几个连续的动作,或者是先后发生的 几 种情况,它们之间是前后相接的。如:电光闪闪,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 瓢泼大 雨。 ⒊选择关系的复句。它的各个分句表示事物存在着多种可能的情况,其中至 少 有一种情况存在,或者需要选择或取舍。 如:星期天,我们是去郊游呢,还是去图书馆?
4递进关系的复句,它的各个分句在意义上程度一个比一个深。如:美不美 不 光在外表,还看能不能为人们做事。 5转折关系的复句,它的两个分句表示两个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们在意义上是相对或相反的,如:虽然他个儿长得矮小,但是力气可大着呢! 6.因果关系的复句,它的两个分句这间存在着因果关系,有时前一分句说因, 后一分句说果;有时前一分句说根据,后一分句说结论 如:困为雷锋叔叔为人民做许多好事,所以人民永远怀念他 7.假设关系的复句,它的各个分句表示假设因果关系。前一分句提出一个假 的原因或情况,后一分句说由于这个假设或原因所产生的结果。如:要是你 能刻苦 学习,成绩就会提高。 8条件关系的复句,它的各个分句表示条件因果关系。前一部分提出一个条 后一部分说明在这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如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无论困难多大,他都能克服 (二)紧缩句 紧缩句是用单句形式表达复句内容的一种特殊句式,它虽属于复句范畴范 畴,但又不同于复句。紧缩句并非都可以还原为复句形式,(如:他越说越快) 所以说,紧缩句虽然表达复句的内容,但并非一定由复句紧缩而成,它也不宜称 作复句的紧缩形式或紧缩复句、它只是一种特殊的句式—一紧缩句。 紧缩句常见的固定格式有:“a就b”、“一a就b”、“再A也b”、“不A 也b”、“非a不b”、“越A越b” 例如: ①他一有空就看书。 ②语言越精炼越好。 (三)多重复句及分析
⒋递进关系的复句,它的各个分句在意义上程度一个比一个深。如:美不美 不 光在外表,还看能不能为人们做事。 ⒌转折关系的复句,它的两个分句表示两个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它 们在意义上是相对或相反的,如:虽然他个儿长得矮小,但是力气可大着呢! ⒍因果关系的复句,它的两个分句这间存在着因果关系,有时前一分句说因, 后一分句说果;有时前一分句说根据,后一分句说结论。 如:困为雷锋叔叔为人民做许多好事,所以人民永远怀念他。 ⒎假设关系的复句,它的各个分句表示假设因果关系。前一分句提出一个假 设 的原因或情况,后一分句说由于这个假设或原因所产生的结果。如:要是你 能刻苦 学习,成绩就会提高。 ⒏条件关系的复句,它的各个分句表示条件因果关系。前一部分提出一个条 件, 后一部分说明在这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如: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无论困难多大,他都能克服。 (二)紧缩句 紧缩句是用单句形式表达复句内容的一种特殊句式,它虽属于复句范畴范 畴,但又不同于复句。紧缩句并非都可以还原为复句形式,(如:他越说越快)。 所以说,紧缩句虽然表达复句的内容,但并非一定由复句紧缩而成,它也不宜称 作复句的紧缩形式或紧缩复句、它只是一种特殊的句式——紧缩句。 紧缩句常见的固定格式有:“a就b”、“一a就b”、“再 A 也b”、“不 A 也b”、“非a不b”、“越 A 越b”。 例如: ①他一有空就看书。 ②语言越精炼越好。 (三)多重复句及分析
多重复句是指分句之间的关系在两个层次以上的复句 分析多重复句的层次和关系,可采用“划线法”用“|”划出第一层,并注 明关系:有“||”划出第二层,并注明关系:以此类推。 分析多面复句的步骤:第一步要统观全局,从总体上分析,找出全句第一层 的有关分句。弄清分句之间的关系;第二步再对第一层次的各个分句作分析,看 它们是不是复句、如果是复句,再找出这些分句构成这个复句的分句,弄清它们 之间的关系,这便是第二层次:以此类推,直到分析到所有的分句都是单句为止 分析多重复句,要一看分号,二看关联词语,三看逻辑关系。有分号,就在 分号那划一层。如果一个复句没有关联词语,那就看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例如 有一些人怀念他们的过去,(转折)但是过去的东西永远不会再来(因果)因此 他们感到将来的渺茫。(因果)从不把希望寄托在将来。(陶铸《崇高的理想》) 句群是由句子组合而成的。它是汉语里最大的级语言使用单位。组成句群的 句子在语义上前后衔接连贯,从几个方面共同说明一个中心语义。句群中句与句 之间的组合方式基本和复句相同 四:课堂小结 五:巩固训练 、分析下列二重复句,并指明分句间的关系 1、①我赞美洞庭湖的珍珠,②更赞美培殖珍珠的千千万万洞庭湖人民,③ 赞美他们战天斗地的精神 2、①因为接连上了一个礼拜的夜班,②每天都要在车上摇晃十几个钟头 ③我已经困软得像一团棉花了。 3、①母亲把八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②可是她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 去了,③没法多照顾孩子。 4、①在她的女朋友的园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②也是在那时候,我认 识了蜂王,③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多重复句是指分句之间的关系在两个层次以上的复句。 分析多重复句的层次和关系,可采用“划线法”用“|”划出第一层,并注 明关系:有“||” 划出第二层,并注明关系:以此类推。 分析多面复句的步骤:第一步要统观全局,从总体上分析,找出全句第一层 的有关分句。弄清分句之间的关系;第二步再对第一层次的各个分句作分析,看 它们是不是复句、如果是复句,再找出这些分句构成这个复句的分句,弄清它们 之间的关系,这便是第二层次:以此类推,直到分析到所有的分句都是单句为止。 分析多重复句,要一看分号,二看关联词语,三看逻辑关系。有分号,就在 分号那划一层。如果一个复句没有关联词语,那就看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例如: 有一些人怀念他们的过去,(转折)但是过去的东西永远不会再来(因果)因此 他们感到将来的渺茫。(因果)从不把希望寄托在将来。(陶铸《崇高的理想》) 句群是由句子组合而成的。它是汉语里最大的级语言使用单位。组成句群的 句子在语义上前后衔接连贯,从几个方面共同说明一个中心语义。句群中句与句 之间的组合方式基本和复句相同。 四:课堂小结 五:巩固训练 一、分析下列二重复句,并指明分句间的关系: 1、①我赞美洞庭湖的珍珠,②更赞美培殖珍珠的千千万万洞庭湖人民,③ 赞美他们战天斗地的精神。 2、①因为接连上了一个礼拜的夜班,②每天都要在车上摇晃十几个钟头, ③我已经困软得像一团棉花了。 3、①母亲把八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②可是她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 去了,③没法多照顾孩子。 4、①在她的女朋友的园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②也是在那时候,我认 识了蜂王,③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5、①里面当然没有白蛇娘娘了,②然而我心里仍然不舒服,③仍然希望它 倒掉。 6、①周总理的工作是多么繁忙,②时间是多么宝贵,③可是他老人家在日 理万机的情况下,却挂念着我这样一个普通工人,④亲自打电话来询问我的情况。 7、①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②也不喜欢去看戏,③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 公园一一④除非是要炫耀一下自己的新衣服。 8、①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②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③也和她说 话,④但笑容却冷冷的了。 9、①缺乏艺术性的文艺作品,即使政治上进步,②即使口号减得调门很高, ③也是没有生命力的。 10、①绝对的同甘共苦,是不能实现的,②也是不必要的:③相对的同甘共 苦是必要的,④也是可能的。 11、①在人民内部,不可以没有自由,②也不可以没有纪律;③不可以没有 民主,④也不可以没有集中。 12、①如果出到十文钱,②就能买一样荤菜,③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④ 大抵没有这样阔绰。 13、①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②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③就不怕别人批 评指正。 14、①人不犯我,②我不犯人;③人若犯我,④我必犯人
5、①里面当然没有白蛇娘娘了,②然而我心里仍然不舒服,③仍然希望它 倒掉。 6、①周总理的工作是多么繁忙,②时间是多么宝贵,③可是他老人家在日 理万机的情况下,却挂念着我这样一个普通工人,④亲自打电话来询问我的情况。 7、①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②也不喜欢去看戏,③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 公园——④除非是要炫耀一下自己的新衣服。 8、①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②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③也和她说 话,④但笑容却冷冷的了。 9、①缺乏艺术性的文艺作品,即使政治上进步,②即使口号减得调门很高, ③也是没有生命力的。 10、①绝对的同甘共苦,是不能实现的,②也是不必要的;③相对的同甘共 苦是必要的,④也是可能的。 11、①在人民内部,不可以没有自由,②也不可以没有纪律;③不可以没有 民主,④也不可以没有集中。 12、①如果出到十文钱,②就能买一样荤菜,③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④ 大抵没有这样阔绰。 13、①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②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③就不怕别人批 评指正。 14、①人不犯我,②我不犯人;③人若犯我,④我必犯人
15、①他在意大利留学几年,②学习的内容很广博,③但是他最感兴趣的还 是天文学。 16、①我们向沙漠进军,不但保护了农田,②开辟了绿洲,③而且对交通路 线也起了保护作用 17、①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②但仍不辍劳作,③尤 喜纺棉 18、①这种书比起竹简来,轻便多了,②但它成本太高,③不容易普遍采用 19、①他们赞成马克思主义,②但是不准备实行之,或不准完全实行之。 20、①只有孔乙已到店,②才可以笑几声,③所以至今还记得 21、①母亲是一个平凡的,②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③但是, 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22、①不管鸟的翅膀多么完美,②如果不凭借空气,鸟就永远不能飞到高空 23、①这种固定的沙丘,只要能妥善保护草皮和灌木,②防止过渡砍伐和任 意放牧,③就可以固定下来。 24、①这些人的丰富经验,是很可贵的,②但是,如果他们就以自己的经验 为满足,③那也很危险
15、①他在意大利留学几年,②学习的内容很广博,③但是他最感兴趣的还 是天文学。 16、①我们向沙漠进军,不但保护了农田,②开辟了绿洲,③而且对交通路 线也起了保护作用。 17、①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②但仍不辍劳作,③尤 喜纺棉。 18、①这种书比起竹简来,轻便多了,②但它成本太高,③不容易普遍采用。 19、①他们赞成马克思主义,②但是不准备实行之,或不准完全实行之。 20、①只有孔乙已到店,②才可以笑几声,③所以至今还记得。 21、①母亲是一个平凡的,②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③但是, 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22、①不管鸟的翅膀多么完美,②如果不凭借空气,鸟就永远不能飞到高空。 23、①这种固定的沙丘,只要能妥善保护草皮和灌木,②防止过渡砍伐和任 意放牧,③就可以固定下来。 24、①这些人的丰富经验,是很可贵的,②但是,如果他们就以自己的经验 为满足,③那也很危险
25、①我赞美白杨树,②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 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不可缺少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26、①那时我祖母虽还康健,②但也分担了些家务,③所以定期便不能多日 地归省了 27、①虽然真理是杀不死,烧不毁的,②它终究要发生灿烂的光辉,③但是, 中世纪的黑暗曾经严重阻碍了科学的发展。 28、①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②脸是应该经常洗 的,③不洗就会灰尘满面。 29、①声音唯一不如形象的地方在于缺乏稳定性和持久性,但在原始社会交 际的情况下,这方面是次要的,是可以用图形补充的。 30、①如果一篇文章所讲的道理错误,②引用的材料虚假,③即使文笔再通 畅,也不会被认作好文章。 31、①我应该感谢母亲,②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③鼓励我以 后走上革命的道理。 32、①如果要缩短工时,提高工作效率,②应该主要抓烧开水这个环节,③ 而不是抓拿茶叶等环节。 33、①敌人看来是强大的,但是决定历史命运的不是秦皇汉武,而是人民自 【答案】
25、①我赞美白杨树,②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 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不可缺少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26、①那时我祖母虽还康健,②但也分担了些家务,③所以定期便不能多日 地归省了。 27、①虽然真理是杀不死,烧不毁的,②它终究要发生灿烂的光辉,③但是, 中世纪的黑暗曾经严重阻碍了科学的发展。 28、①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②脸是应该经常洗 的,③不洗就会灰尘满面。 29、①声音唯一不如形象的地方在于缺乏稳定性和持久性,但在原始社会交 际的情况下,这方面是次要的,是可以用图形补充的。 30、①如果一篇文章所讲的道理错误,②引用的材料虚假,③即使文笔再通 畅,也不会被认作好文章。 31、①我应该感谢母亲,②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③鼓励我以 后走上革命的道理。 32、①如果要缩短工时,提高工作效率,②应该主要抓烧开水这个环节,③ 而不是抓拿茶叶等环节。 33、①敌人看来是强大的,但是决定历史命运的不是秦皇汉武,而是人民自 己。 【答案】
1.①|②|③ ①|② 3.① 递进并列 并列因 果 转折因果 ①|②|③ ①|② ①|②|③|④ 并列递进 转折并 并列转折并列 7.①‖②‖③||④ 8. ①||②|③|④ 9.①|②|③ 并列并列条件 转折并列假 并列假设 10.①| ③‖④ 11 ①||② 12.①‖②|③‖④ 并列并列并列 并列并列并 假设转折因果 13.①|②|③ ①||②|③④ 15.①‖②|③ 因果假设 假设并列假 设 并列转折 16.①|②|③ 17 ①|②‖③ 并理递进 转折递 转折并列 19.①|②|③ ①|② 21.①|②|③ 转折并列 条件因 并列转折 ①|② ①||②|③
1. ①| ②|| ③ 2. ①|| ②| ③ 3. ①| ②|| ③ 递进 并列 并列 因 果 转折 因果 4. ①| ②|| ③ 5. ①| ②|| ③ 6. ①|| ②| ③|| ④ 并列 递进 转折 并 列 并列 转折 并列 7. ①|| ②|| ③|| ④ 8. ①|| ②| ③|| ④ 9. ①|| ②| ③ 并列 并列 条件 转折 并列 假 设 并列 假设 10.①|| ②| ③|| ④ 11. ①|| ②| ③|| ④ 12. ①|| ②| ③|| ④ 并列 并列 并列 并列 并列 并 列 假设 转折 因果 13. ①| ②|| ③ 14. ①|| ②| ③|| ④ 15. ①|| ②| ③ 因果 假设 假设 并列 假 设 并列 转折 16. ①|| ②| ③ 17. ①| ②|| ③ 18. ①| ②|| ③ 并理 递进 转折 递 进 转折 并列 19. ①| ②|| ③ 20. ①|| ②| ③ 21. ①|| ②| ③ 转折 并列 条件 因 果 并列 转折 22. ①| ②|| 23. ①|| ②| ③ 24. ①| ②|| ③
条件假设 并列条 件 转折假设 25.①|②|③ 26. ①|② 27.①|②|③ 因果递进 转折因 果 并列转折 28.①|② ①|②|③ 30.①|②|③ 因果并列 转折并 并列假设 31.①|②||③ ①|②|③ 因果并列 假设并 转折并列
条件 假设 并列 条 件 转折 假设 25. ①| ②|| ③ 26. ①|| ②| ③ 27. ①|| ②| ③ 因果 递进 转折 因 果 并列 转折 28. ①|| ②| 29. ①| ②|| ③ 30. ①|| ②| ③ 因果 并列 转折 并 列 并列 假设 31. ①| ②|| ③ 32. ①| ②|| ③ 33. ①| ②|| ③ 因果 并列 假设 并 列 转折 并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