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九年级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2016.3) 参考答案 、(每小题3分,共15分) 1.C 3.D (25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6.D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9.(1)用(2)栖息,居留,停留 10.为了我秦国利益出使诸侯,(大王)应该派张仪才行 11.善于纳谏,虚心听取大臣建议,从善如流等(1分):听取了寒泉子的意见,派张仪出使诸侯可以看出。(或 从“受命”可以看出)(1分) 三)诗歌阅读理解 12.对比(借物喻人、托物言志)。“不用”,“不须”与“留向”(凋零的百草与雪中竹),形成鲜明的对比, 突出竹的卓然不群,傲视风雪。(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13.示例一:同一物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立意,可正可反,可褒可贬。例如写爬山虎,可以赞美它坚忍不 拔的品格,可以歌颂它甘受暴晒给人凉意的奉献精神,也可以批评它的依赖性(离开墙面等支撑体便不能 生长,缺乏独立生存能力),后一种立意也许更能给人以启示 示例二:“竹”的意象是诗人丰富各异的性情的外化。“物”虽有一,情各有别,写作中可以托物言志或 者借物抒怀,借物的形象来隐喻个人形象,表达自我性情。 (四)名句名篇默写 但使愿无违(2)思君不见下渝州(3)乱花渐欲迷人眼(4)潇潇暮雨子规啼(5)物是人非事事 休(6)吟鞭东指即天涯(7)食之不能尽其材 三、(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12分) 15.影响绘画的欣赏能力;解决数学的能力;提高动作技能的学习:医治抑郁症患者。(有三个要点得3分, 个要点1分) 16.举例子,作比较;举了对毕加索的同一幅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并对此作了比较;具体准 确地说明了不同的人对美的看法和理解不同,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7.“很可能”表推测,准确的说明了不同的人很有可能对同一对象得出不同的结论,但也不排除(得出一 致结论)的特殊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8.文章第④自然段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接上文不同的审美眼光很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1 2016 年九年级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2016.3) 参考答案 一、(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C 2.B 3.D 4.D 5.B 二、(25 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6.D 7.C 8.D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9.(1)用 (2)栖息,居留,停留 10.为了我秦国利益出使诸侯,(大王)应该派张仪才行。 11.善于纳谏,虚心听取大臣建议,从善如流等(1 分);听取了寒泉子的意见,派张仪出使诸侯可以看出。(或 从“受命”可以看出)(1 分) (三)诗歌阅读理解 12.对比(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不用”,“不须”与“留向”(凋零的百草与雪中竹),形成鲜明的对比, 突出竹的卓然不群,傲视风雪。(2 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13.示例一:同一物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立意,可正可反,可褒可贬。例如写爬山虎,可以赞美它坚忍不 拔的品格,可以歌颂它甘受暴晒给人凉意的奉献精神,也可以批评它的依赖性(离开墙面等支撑体便不能 生长,缺乏独立生存能力),后一种立意也许更能给人以启示。 示例二:“竹”的意象是诗人丰富各异的性情的外化。“物”虽有一,情各有别,写作中可以托物言志或 者借物抒怀,借物的形象来隐喻个人形象,表达自我性情。 (四)名句名篇默写 14.(1)但使愿无违(2)思君不见下渝州(3)乱花渐欲迷人眼(4)潇潇暮雨子规啼(5)物是人非事事 休(6)吟鞭东指即天涯(7)食之不能尽其材 三、(3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12 分) 15.影响绘画的欣赏能力;解决数学的能力;提高动作技能的学习;医治抑郁症患者。(有三个要点得 3 分, 一个要点 1 分) 16.举例子,作比较;举了对毕加索的同一幅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并对此作了比较;具体准 确地说明了不同的人对美的看法和理解不同,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7.“很可能”表推测,准确的说明了不同的人很有可能对同一对象得出不同的结论,但也不排除(得出一 致结论)的特殊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8.文章第④自然段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接上文不同的审美眼光很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或审美可能与人类大脑某些特定区域的结构或功能有关),引出下文学者对大脑的有关研究,使文章语意 连贯,衔接自然。 (二)认真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8分) 19.方式:借故离家,远走他乡。 原因:想要摆脱父亲的家庭暴力,年少出走是无意识地追求自由。 结局:遭受心灵的惩罚,妻子以小脚千里寻夫的坚韧执着使他从此变成一个乖顺的男人。 20.父亲的“神悟”指那个夏天,父亲从一朵石榴花的自由飘落中获得了摆脱家庭枷锁的启示以及出走的 方式和路线,石榴花唤醒了他追求自由的渴望和勇气 21.(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写了石榴花飘落在水面的过程,侧面表现父亲蹲在水沟边专注 观察这朵落花并若有所思的情状。移情于物(景),借石榴花的犹疑和打颤表现父亲出走之前内心的犹疑, 对家族的厌恶和对外边美好世界的向往,为下文写他追花落河做了铺垫。 (2)斜斜睨,斜着眼睛看。这里运用神态描写,鲜活地写出了父亲对“我”提出如此蠢笨的问题的不 屑 2.提示:心理描写要紧扣文本思想内容,语言表达要文从字顺 四、(50分) 23.作文略
2 (或审美可能与人类大脑某些特定区域的结构或功能有关),引出下文学者对大脑的有关研究,使文章语意 连贯,衔接自然。 (二)认真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8 分) 19.方式:借故离家,远走他乡。 原因:想要摆脱父亲的家庭暴力,年少出走是无意识地追求自由。 结局:遭受心灵的惩罚,妻子以小脚千里寻夫的坚韧执着使他从此变成一个乖顺的男人。 20.父亲的“神悟”指那个夏天,父亲从一朵石榴花的自由飘落中获得了摆脱家庭枷锁的启示以及出走的 方式和路线,石榴花唤醒了他追求自由的渴望和勇气。 21.(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写了石榴花飘落在水面的过程,侧面表现父亲蹲在水沟边专注 观察这朵落花并若有所思的情状。移情于物(景),借石榴花的犹疑和打颤表现父亲出走之前内心的犹疑, 对家族的厌恶和对外边美好世界的向往,为下文写他追花落河做了铺垫。 (2)斜斜睨,斜着眼睛看。这里运用神态描写,鲜活地写出了父亲对“我”提出如此蠢笨的问题的不 屑。 22.提示:心理描写要紧扣文本思想内容,语言表达要文从字顺。 四、(50 分) 23.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