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武汉轻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5,文件大小:279.59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2120105 课程名称:生理学 课程英文名称:Physiology 课程所属单位:生物与制药工程系、生物技术 课程面向专业:生物技术 课程类型:必修课 先修课程:生物化学 学分:35 总学时: 56理论学时:56实验学时:0) 二、课程性质与目的 《生理学》是研究动物机体基本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是生命科学的核心。是生物学、生物技 术等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通过《生理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动物在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所 发生的包,括行为 各器官系统 细胞及其组成物质分子在内的活动变化与机制的基本规律、基本理 论;了解《生理学》和其它相关学科间的相互关系及该学科发展的前沿热点问题,为后续课程的学 习和今后从事《生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研究、发展打下宽厚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绪论 1.内容与要求 动物生理学研究对象与任务 生理功能的调节及其调控 掌握生理学研究的任务、对像;动物机能调节方式及其相互关系、反馈性机能调节在生命活动中的 意义;了解生理学是实验性学科, 实验的重要性和研究的方法。 2.教学重点 生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和三个研究层次的范畴以及动物机能调节的意义、方式、特点及其相互关 第1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1内容与要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 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 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 肌肉的收缩 掌握细胞跨膜物质转运中的各种被动转运、主动转运的机制及过程;生物电的特征、传导和传递机 制及其与兴奋性之间的关系;骨骼肌收缩和兴奋-收缩耦联机制:了解物质的出胞与入胞过程:受体 蛋白和离子通道蛋白结构及功能差异性;突触的结构。 2.教学重点 细胞跨膜物质转运细胞、 跨膜信号转导功能及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 3.教学难点 物质转运和信号跨膜转导间的相互关系;动作电位、离子通道的状态与兴奋性之间的相互关系;突 触传递过程」 第2章血液 1.内容与要求 体液与血液 血细胞生理 生理止血,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血型和红细胞凝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2120105 课程名称:生理学 课程英文名称:Physiology 课程所属单位:生物与制药工程系、生物技术 课程面向专业:生物技术 课程类型:必修课 先修课程:生物化学 学分:3.5 总学时:56(理论学时:56实验学时:0) 二、课程性质与目的 《生理学》是研究动物机体基本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是生命科学的核心。是生物学、生物技 术等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通过《生理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动物在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所 发生的包括行为、各器官系统、细胞及其组成物质分子在内的活动变化与机制的基本规律、基本理 论;了解《生理学》和其它相关学科间的相互关系及该学科发展的前沿热点问题,为后续课程的学 习和今后从事《生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研究、发展打下宽厚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绪论 1.内容与要求 动物生理学研究对象与任务 生理功能的调节及其调控 掌握生理学研究的任务、对象;动物机能调节方式及其相互关系、反馈性机能调节在生命活动中的 意义;了解生理学是实验性学科,实验的重要性和研究的方法。 2.教学重点 生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和三个研究层次的范畴以及动物机能调节的意义、方式、特点及其相互关 系。 第1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1.内容与要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 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 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 肌肉的收缩 掌握细胞跨膜物质转运中的各种被动转运、主动转运的机制及过程;生物电的特征、传导和传递机 制及其与兴奋性之间的关系;骨骼肌收缩和兴奋-收缩耦联机制;了解物质的出胞与入胞过程;受体 蛋白和离子通道蛋白结构及功能差异性;突触的结构。 2.教学重点 细胞跨膜物质转运细胞、跨膜信号转导功能及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 3.教学难点 物质转运和信号跨膜转导间的相互关系;动作电位、离子通道的状态与兴奋性之间的相互关系;突 触传递过程。 第2章血液 1.内容与要求 体液与血液 血细胞生理 生理止血,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血型和红细胞凝集

掌握内环境及内环境稳态的基本概念及维持内环稳态中的几个因素的作用;生理性止血、血液凝 、纤维蛋白溶解的生理意义和机制:理解血液的功能及血细胞生成的调节:了解血细胞生理特 性 血型及输血原则。 敦学重点 内环境及内环境稳态的基本概念及机制;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纤维蛋白溶解的生理意义和机 制 3.教学难点 生理性止 、血液凝固 第3章血液循环 1.内容与要求 心脏的泵血功能 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 血管生理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掌握心动周期、心输出量概念及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心脏细胞与心脏泵血功能相应的生理特性:血压 形成的机制及影响血压的因素:理解鱼类心脏搏动中枢特点以及神经、体液调节;了解心动周期中 心室内压力、容积的变化及心电图的形成及波形的意义】 2教学重点 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血压形成的机制及影响血压的因素 3.教学难点 心输出量、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心脏功能储备概念三者间的复杂关系。 第4章呼吸 1.内容与要求 评吸器官的通气活动 气体交换和云输 呼吸运动的调节 掌握肺通气和肺换气的原理以及气体运输过程;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和化学因子对呼吸运动的调 节:了解呼吸的意义及其基本过程;鱼类鳃的通气活动及其结构特征。 2教学重点 氧离曲线;C0,在血液中的运输:化学因子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3.教学难点 肺通气和肺换气原理;C02在血液中的运输过程;pH、C02、O2调节呼吸的过程 第5章消化与吸收 1.内容与要求 消化与吸收慨述 机械性消化、化学性消化、复胃消化 吸收 掌握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胃、肠运动的调节和胃排空机制:胃液、胰液、胆汁的生理功能及分泌 调节,主要胃肠道激素的生理功能:消化道吸收的路径及主要方式;了解消化道运动的方式,小肠液的成 分及作用以及小肠执行吸收功能的结构特征及其它物质的吸收。 2.教学重点 消化道的生理特性;迷走神经和胃肠道激素对消化液的分泌调节;营养物质的吸收。 3.教学难点 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中静息电位、慢波、动作电位和肌肉收缩间的关系;促进和抑制胃排空 的机制。葡萄糖、脂防吸收过程。 第6章能量代谢及体温 .内容与要求

掌握内环境及内环境稳态的基本概念及维持内环稳态中的几个因素的作用;生理性止血、血液凝 固、纤维蛋白溶解的生理意义和机制;理解血液的功能及血细胞生成的调节;了解血细胞生理特 性、血型及输血原则。 2.教学重点 内环境及内环境稳态的基本概念及机制;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纤维蛋白溶解的生理意义和机 制。 3.教学难点 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 第3章血液循环 1.内容与要求 心脏的泵血功能 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 血管生理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掌握心动周期、心输出量概念及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心脏细胞与心脏泵血功能相应的生理特性;血压 形成的机制及影响血压的因素;理解鱼类心脏搏动中枢特点以及神经、体液调节;了解心动周期中 心室内压力、容积的变化及心电图的形成及波形的意义。 2.教学重点 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血压形成的机制及影响血压的因素 3.教学难点 心输出量、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心脏功能储备概念三者间的复杂关系。 第4章呼吸 1.内容与要求 呼吸器官的通气活动 气体交换和运输 呼吸运动的调节 掌握肺通气和肺换气的原理以及气体运输过程;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和化学因子对呼吸运动的调 节;了解呼吸的意义及其基本过程;鱼类鳃的通气活动及其结构特征。 2.教学重点 氧离曲线;CO2在血液中的运输;化学因子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3.教学难点 肺通气和肺换气原理;CO2在血液中的运输过程;pH、CO2、O2调节呼吸的过程 第5章消化与吸收 1.内容与要求 消化与吸收概述 机械性消化、化学性消化、复胃消化 吸收 掌握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胃、肠运动的调节和胃排空机制;胃液、胰液、胆汁的生理功能及分泌 调节;主要胃肠道激素的生理功能;消化道吸收的路径及主要方式;了解消化道运动的方式;小肠液的成 分及作用以及小肠执行吸收功能的结构特征及其它物质的吸收 。 2.教学重点 消化道的生理特性;迷走神经和胃肠道激素对消化液的分泌调节;营养物质的吸收。 3.教学难点 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中静息电位、慢波、动作电位和肌肉收缩间的关系;促进和抑制胃排空 的机制。葡萄糖、脂肪吸收过程。 第6章能量代谢及体温 1.内容与要求

能量的来源与消耗 动物的体温及其调节 动物的休 掌握体 温 概念及其正常变动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以及体温调节机制:理解食物热价,氧热价, 呼吸商的、基础代谢和基础代谢率等概念,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以及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了解能 量代谢中能量的来源、去路及测定原理。 2.教学重点及难点 动物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以及体温调节 第7章排泄与渗透压 1.内容与要求 尿的生成与排放 动物机体的水盐平衡和渗透压调节 鱼类渗透压调节 掌握肾的功能单位的结构特征;尿生成的基本过程及尿生成的调节;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与分泌特 点,各种物质转运间的相互关系;理解尿液稀释与浓缩的机制及体内水盐平衡以及鱼类渗透压的调 节;了解动物排泄的途径、其它排泄器官;肾脏的酸碱平衡作用。 2.教学重点 肾的功能单位的结构特征:尿生成的基本过程、浓缩与稀释动物的水盐平衡的维持。 3.教学难点 肾小管和集合管物质转运以及激素对其的调节作用;肾髓质渗透梯度的建立与维持。 第8章神经系统 1.内容与要求 神经元活动及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级其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脊髓对躯体运动调节的几种方式 脑的高级神经活动 掌握主要的外周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的种类、分布、生理功能,反射活动的协调基础及意义:中枢抑制 的种类及结构基础: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特征功能感受器的一般特征理解兴奋在中枢传播的特征;中 枢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以及对内脏活动和躯体运动的调节作用;了解神经元功能特征、反射及反射 弧、中枢神经元连接的方式、中枢神经递质的种类。 2.教学重点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主要的外周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的种类、分布、生理功能;中枢协调的基 本含义和条件。 3.教学难点 突触前抑制: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征、生理作用。 第9章内分泌 1.内容与要求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和甲状腺旁细胞、肾上腺皮质、胰岛 其它内分泌腺 掌握体液调节的定义;下丘脑、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岛所分泌的激素及其生理 功能和激素的分泌调节: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间的相互关系 下丘脑~腺垂体-靶腺作用轴的生理意 义理解各类激素的作用机制;了解内分泌系统及其主要作用。 2教学重点 由胞膜受体介导的机制受体-G蛋白腺苷酸环化酶(AC)系统:下丘脑-垂体功能单位-神经内分泌系 统的建立;激素的生理功能和分泌的调节机制 3敦学雄占 胞内受体介导机制;丘脑-垂体-靶腺轴的建立和意义 第10章生殖与泌乳

能量的来源与消耗 动物的体温及其调节 动物的休眠 掌握体温的概念及其正常变动;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以及体温调节机制;理解食物热价,氧热价, 呼吸商的、基础代谢和基础代谢率等概念,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以及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了解能 量代谢中能量的来源、去路及测定原理。 2.教学重点及难点 动物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以及体温调节 第7章排泄与渗透压 1.内容与要求 尿的生成与排放 动物机体的水盐平衡和渗透压调节 鱼类渗透压调节 掌握肾的功能单位的结构特征;尿生成的基本过程及尿生成的调节;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与分泌特 点,各种物质转运间的相互关系;理解尿液稀释与浓缩的机制及体内水盐平衡以及鱼类渗透压的调 节;了解动物排泄的途径、其它排泄器官;肾脏的酸碱平衡作用。 2.教学重点 肾的功能单位的结构特征;尿生成的基本过程、浓缩与稀释;动物的水盐平衡的维持。 3.教学难点 肾小管和集合管物质转运以及激素对其的调节作用;肾髓质渗透梯度的建立与维持。 第8章神经系统 1.内容与要求 神经元活动及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及其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脊髓对躯体运动调节的几种方式 脑的高级神经活动 掌握主要的外周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的种类、分布、生理功能;反射活动的协调基础及意义;中枢抑制 的种类及结构基础;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特征功能;感受器的一般特征;理解兴奋在中枢传播的特征;中 枢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以及对内脏活动和躯体运动的调节作用;了解神经元功能特征、反射及反射 弧、中枢神经元连接的方式、中枢神经递质的种类。 2.教学重点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主要的外周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的种类、分布、生理功能;中枢协调的基 本含义和条件。 3.教学难点 突触前抑制;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征、生理作用。 第9章内分泌 1.内容与要求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和甲状腺旁细胞、肾上腺皮质、胰岛 其它内分泌腺 掌握体液调节的定义;下丘脑、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岛所分泌的激素及其生理 功能和激素的分泌调节;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间的相互关系,下丘脑-腺垂体-靶腺作用轴的生理意 义;理解各类激素的作用机制;了解内分泌系统及其主要作用。 2.教学重点 由胞膜受体介导的机制:受体- G蛋白腺苷酸环化酶(AC)系统;下丘脑-垂体功能单位-神经内分泌系 统的建立;激素的生理功能和分泌的调节机制 3.教学难点 胞内受体介导机制;丘脑-垂体-靶腺轴的建立和意义 第10章生殖与泌乳

1.内容与要求 性腺的功能 哺乳动物的生殖活动 鱼类的生殖活动 掌握性腺类固醇激素的生理作用理解性腺功能的调节,下丘脑-腺垂体-性腺轴雄激素、雌激素、孕 激素的生物合成中的相互关系:了解性腺的生精或生卵功能:精子、卵子的生理特性;鱼类的生殖周 期及甘影知响因麦 2.教学重点 性腺激素的生理功能 3.教学难点 雌激素、孕激素和雄激素代谢中的相互关系;鱼类通过下丘脑-腺垂体-性腺轴确保排卵活动的完成。 第11章神经免疫调节 1.内容与要求 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的调节的作用 免疫系统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 胃肠道系统与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掌握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具有相互调节的物质基础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的调节的作用;了 解免疫系统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整体情况下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间相互作用的路径。 2.教学重点 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相互调节的物质基础以及调节作用 3.教学难点 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间的相互作用 四、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表 学时 序号 实验羽 论 款教学内容(按章填写) 课题 课 它它 绪论 2 细胞的基本功能 血液 4 4 血液循环 5 呼吸 M 6 消化写吸收 能量代谢及体温 2 排泄与渗透压 5 0 神经系统 6 10内分泌 6 1 牛殖写必男, 3 12 神经免疫调节 小计 56 比例 1009% 合计 56 五、教学环节与教学要求: 理论课以讲述基础理论知识为主。在围绕器官系统生理系统、深入讲解的同时,注重讲授细胞、分 子水平和机体整体水平的相关知识。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既重视课堂教学, 也重视课后复习,培养

1.内容与要求 性腺的功能 哺乳动物的生殖活动 鱼类的生殖活动 掌握性腺类固醇激素的生理作用;理解性腺功能的调节,下丘脑-腺垂体-性腺轴;雄激素、雌激素、孕 激素的生物合成中的相互关系;了解性腺的生精或生卵功能;精子、卵子的生理特性;鱼类的生殖周 期及其影响因素。 2.教学重点 性腺激素的生理功能 3.教学难点 雌激素、孕激素和雄激素代谢中的相互关系;鱼类通过下丘脑-腺垂体-性腺轴确保排卵活动的完成。 第11章神经免疫调节 1.内容与要求 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的调节的作用 免疫系统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 胃肠道系统与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掌握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具有相互调节的物质基础;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的调节的作用;了 解免疫系统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整体情况下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间相互作用的路径。 2.教学重点 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相互调节的物质基础以及调节作用 3.教学难点 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间的相互作用 四、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表 序 号 教学内容(按章填写) 学时 课 堂 讲 授 实验 课 习 题 课 讨 论 课 其 它它 1 绪 论 2 2 细胞的基本功能 10 3 血液 4 4 血液循环 5 5 呼吸 4 6 消化与吸收 6 7 能量代谢及体温 3 8 排泄与渗透压 5 9 神经系统 6 10 内分泌 6 11 生殖与泌乳 3 12 神经免疫调节 2 小计 56 比例 100% 合计 56 五、教学环节与教学要求: 理论课以讲述基础理论知识为主。在围绕器官系统生理系统、深入讲解的同时,注重讲授细胞、分 子水平和机体整体水平的相关知识。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既重视课堂教学,也重视课后复习,培养

学生分析、概括和推理的能力

学生分析、概括和推理的能力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