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分析性研究 OE PU RII 老床大学
分析性研究 第十七章 分析性研究
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横断面调查 描述性研究 监 测 生态学研究 产生假设 观察法 分析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口 队列研究 检验假设 流行病学方法 临床试验 实验法 实验性研究 现场实验 验证假设 社区干预实验 理论法 理论流行病学研究
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方法 观察法 描述性研究 横断面调查 监 测 生态学研究 分析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队列研究 实验法 实验性研究 临床试验 现场实验 社区干预实验 理论法 理论流行病学研究 产生假设 检验假设 验证假设
主要内容 口病例对照研究 (Case-control study) 口队列研究 (cohort study)
❑病例对照研究 (Case-control study) ❑队列研究 (cohort study) 主要内容 ❑病例对照研究 (Case-control study)
基本原理 基本概念 暴露 exposure 危险因素risk factor 保护因素protective factor 是泛指那些能够使人群疾病发生频率下降 的因素
基本原理 暴露 exposure 研究对象曾经接触过某些因素,或具备某 些特征,或处于某种状态,这些因素或状态即 为暴露因素,它可以是有害的,也可以是有益 的,也叫研究变量 危险因素risk factor 是泛指那些能够使人群疾病发生频率升高 的因素,也就是流行病学中广义的“病因”。 保护因素protective factor 是泛指那些能够使人群疾病发生频率下降 的因素。 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 口选择一组患某病的病例组,再选择一组不患该病的对照组 比较两组在疾病发生之前对某可疑因素(危险因素)的暴露率 差异,从而确定所研究疾病与因素之间是否存在关联。 调查方向 暴露 病例(有病者) 非暴露 某人群 暴露 对照(无病者) 非暴露 时间
❑ 选择一组患某病的病例组,再选择一组不患该病的对照组, 比较两组在疾病发生之前对某可疑因素(危险因素)的暴露率 差异,从而确定所研究疾病与因素之间是否存在关联。 病例(有病者) 暴露 非暴露 某人群 对照(无病者) 暴露 非暴露 调查方向 时 间 基本原理
特点 口属于观察法 口回顾性的 口设立对照 口可以研究一种疾病与多种因素的关系 口由果及因,不能下因果结论,只能提供病因线索
❑属于观察法 ❑回顾性的 ❑设立对照 ❑可以研究一种疾病与多种因素的关系 ❑由果及因,不能下因果结论,只能提供病因线索 特 点
用途 口探索疾病的可疑危险因素 口检验病因假设 口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
❑探索疾病的可疑危险因素 ❑检验病因假设 ❑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 用 途
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 口病例对照不匹配:(成组研究) 口病例对照匹配: 口成组匹配:包括非匹配和频率匹配 口个体配比:个体匹配
❑病例对照不匹配: (成组研究) ❑病例对照匹配: ❑成组匹配:包括非匹配和频率匹配 ❑个体配比:个体匹配 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
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 匹配:是为了提高对照与病例在某些方面的可比性,控制某些 混杂因素。 匹配时应注意: 常用性别、年龄,其它条件是否列入时要慎重; ·不要把与疾病相关联的可疑因素作为匹配因素; ÷1:1称为配对,1:2,1:3,1:4等称为配比(matching),以1: 4的匹配效应最高,对于一些罕病需要的对照要相应增 加; 匹配条件越多,可比性越强,但对照越不易寻找,容易发 生匹配过度(over-matching.。 把不必要的项目列入匹配,造成信息的 丢失,降低了研究效率
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 匹配:是为了提高对照与病例在某些方面的可比性,控制某些 混杂因素。 匹配时应注意: ❖ 常用性别、年龄,其它条件是否列入时要慎重; ❖ 不要把与疾病相关联的可疑因素作为匹配因素; ❖ 1:1称为配对, 1:2,1:3,1:4等称为配比(matching),以1: 4的匹配效应最高,对于一些罕见病需要的对照要相应增 加; ❖ 匹配条件越多,可比性越强,但对照越不易寻找,容易发 生匹配过度(over-matching)。 把不必要的项目列入匹配,造成信息的 丢失,降低了研究效率
病例对照研究的实施 口一、提出假设 口二、选择适宜的对照形式 口三、病例与对照的选择 口四、样本含量的估计 口五、资料的来源与收集 口六、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一、提出假设 ❑二、选择适宜的对照形式 ❑三、病例与对照的选择 ❑四、样本含量的估计 ❑五、资料的来源与收集 ❑六、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病例对照研究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