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山的那边 王家新 知识与能力 Ⅰ、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诗歌内容;通过反复诵读,达到熟读 成诵 2、体会作者“为理想而奋斗”的思想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诗歌意境,把握 本诗主旨; 3、深入诗歌意境,涵咏体会“山”和“海”的不同含义,体会诗歌蕴含的人生 哲理。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 思想认识,正确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正确方法,激发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追求奋斗的情 怀 教学重点 1、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 2、“山”、“海”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诗歌的主旨的明确。 教学方法:朗诵;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每个人在童年时代,对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妙的“梦想”,对未来,都有热烈的 企盼与遐思。那么,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他们又在想些什么呢?他们的想法 给我们又会带来什么启示呢?今天,我们学习诗歌《在山的那边》,和山里的孩 子一起,去探寻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新诗: 指五四以来产生的白话诗歌,也叫现代诗,是与传统诗歌(旧体诗)相对而言的 诗歌体裁。 其特点是形式较自由,每节诗和每行诗字数不同,押韵要求 不严。 二、走进作者 王家新,1957年出生于湖北均县(现在丹江口市)。1978年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读 书,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1985年借调到北京《诗刊》社从 事编辑工作,1990年离开。1992年去英国。1994年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 系从事教学工作,出版的诗集有《纪念》(1985年)、《游动悬崖》(1997年)等。 三、初读课文,弄清字词 痴想(ch):1亦作”痴想"。2.呆呆地想。3.幻想。文学创作上的丰富想 象。4.不切实际,难以实现的想法。(课文意思:很投入,很入迷,很忘情 地思想) 隐秘:隐蔽,不外露。 铁青:形容人恐惧、盛怒或患病时发青的脸色
1、在山的那边 王家新 知识与能力: 1、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诗歌内容;通过反复诵读,达到熟读 成诵; 2、体会作者“为理想而奋斗”的思想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诗歌意境,把握 本诗主旨; 3、深入诗歌意境,涵咏体会“山”和“海”的不同含义,体会诗歌蕴含的人生 哲理。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 思想认识,正确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正确方法,激发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追求奋斗的情 怀。 教学重点: 1、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 2、“山”、“海”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诗歌的主旨的明确。 教学方法:朗诵;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3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每个人在童年时代,对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妙的“梦想”,对未来,都有热烈的 企盼与遐思。那么,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他们又在想些什么呢?他们的想法, 给我们又会带来什么启示呢?今天,我们学习诗歌《在山的那边》,和山里的孩 子一起,去探寻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新诗: 指五四以来产生的白话诗歌,也叫现代诗,是与传统诗歌(旧体诗)相对而言的 诗歌体裁。 其特点是形式较自由,每节诗和每行诗字数不同,押韵要求 不严。 二、走进作者 王家新,1957 年出生于湖北均县(现在丹江口市)。1978 年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读 书,1982 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1985 年借调到北京《诗刊》社从 事编辑工作,1990 年离开。1992 年去英国。1994 年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 系从事教学工作,出版的诗集有《纪念》(1985 年)、《游动悬崖》(1997 年)等。 三、初读课文,弄清字词 痴想(chī):1.亦作"痴想"。 2.呆呆地想。 3.幻想。文学创作上的丰富想 象。 4.不切实际﹐难以实现的想法。(课文意思:很投入,很入迷,很忘情 地思想) 隐秘:隐蔽,不外露。 铁青:形容人恐惧、盛怒或患病时发青的脸色
凝成(ning):凝结成。 诱惑(you):吸引,招引 喧腾(xuan):喧闹沸腾。 漫湿:水满湿润。 枯干(ku):失去水分,没有水 瞬间(shun):一眨眼之间。 四、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教师范读课文:提示:关于诗歌朗读 2、整体感知:熟读课文,把握内容及感情。 (1)诗中的“海”和“山”蕴含着什么意思? (2)作者通过对“山”“海”两个意象的描写,向我们传递了什么样的写作意 图 尼? (3)本文主旨是什么? 五、作业: 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朗读课文 1、朗读指导: 朗读指导,初中语文学习要求我们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所谓正确, 就是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所谓流利,就是吐字清晰,停顿合理;所谓有 感情,就是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抑扬顿挫,讲究音量、速 度、语气、语调的合理配合等,从而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朗读这两节诗应该分别读出什么语气?并说明理由。 (配乐,营造氛围,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探究学习:(学生分小组探究)教师小结 第一节应读出“向往一一疑惑—一希望一一失望—一困惑”的语气; 第二节应以“肯定、坚决”的语气为主旋律 重点练读语句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是的!人们啊……照亮你的眼睛” 分小组讨论,拟朗读处理方案。) 个别示范后,全班齐读 提示 欣赏诗歌一定要放声朗读,而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关键还要有感情,这样才能 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鸣,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启示。同学们对句与句 之间的语气把握得很好,其实句子内部也有急缓轻重的区别。关键还是对诗歌的 每一句深透理解后,才能处理好。 再次齐声朗读课文 、合作探究 1、诗中的“海”和“山”蕴含着什么意思? 海是理想境界,山是重重艰难险阻, 2、作者通过对“山”“海”两个意象的描写,向我们传递了什么样的写作意图
凝成(níng):凝结成。 诱惑(yòu):吸引,招引。 喧腾(xuān):喧闹沸腾。 漫湿:水满湿润。 枯干(kū):失去水分,没有水。 一瞬间(shùn):一眨眼之间。 四、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教师范读课文: 提示:关于诗歌朗读 2、整体感知:熟读课文,把握内容及感情。 (1)诗中的“海”和“山”蕴含着什么意思? (2)作者通过对“山”“海”两个意象的描写,向我们传递了什么样的写作意 图呢? (3)本文主旨是什么? 五、作业: 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1、朗读指导: 朗读指导,初中语文学习要求我们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所谓正确, 就是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所谓流利,就是吐字清晰,停顿合理;所谓有 感情,就是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抑扬顿挫,讲究音量、速 度、语气、语调的合理配合等,从而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朗读这两节诗应该分别读出什么语气?并说明理由。 (配乐,营造氛围,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探究学习:(学生分小组探究)教师小结 第一节应读出“向往——疑惑——希望——失望——困惑”的语气; 第二节应以“肯定、坚决”的语气为主旋律。 重点练读语句: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是的!人们啊……照亮你的眼睛” 3、分小组讨论,拟朗读处理方案。) 个别示范后,全班齐读 提示: 欣赏诗歌一定要放声朗读,而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关键还要有感情,这样才能 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鸣,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启示。同学们对句与句 之间的语气把握得很好,其实句子内部也有急缓轻重的区别。关键还是对诗歌的 每一句深透理解后,才能处理好。 再次齐声朗读课文 二、合作探究 1、诗中的“海”和“山”蕴含着什么意思? 海是理想境界,山是重重艰难险阻, 2、作者通过对“山”“海”两个意象的描写,向我们传递了什么样的写作意图 呢?
要达到理想境界,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唯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 人生理想。 (解说:以上探究内容,尽量鼓励学生多参与,多思考,多说,不强求标准的答 案,意思正确即可,要注意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 3、“我常伏在窗口痴想”,“痴想”的原意是什么?在这里有什么含义? 讨论并归纳:“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 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追求 新的世界 4、: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 讨论并归纳:因为“我”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而这 个想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是“隐秘”的。 5、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讨论并归纳:“铁青”不仅写出远山的颜色,也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 觉。“我”爬上山顶,本以为能看见大海,结果望见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 沮丧极了,好像山在那里责备我痴心妄想,脸色铁青。运用的是拟人手法 6、“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 讨论并归纳:“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明白这是幻想。所谓 零分”就是说幻想全然落空 三、布置作业 1、语言训练:读一读,写一写词语至少选三个造一段话。 2、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3、对不理解的语句质疑。 第三课时 、检查知识掌握和背诵情况 1、听写生字词。 2、背诵喜欢的句子,丰富语言,积淀语感 二、继续合作探究 1、为什么说“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讨论并归纳:因为诗人领悟到妈妈所说的“海”,不是自然界的海,而是指理 想和信念 2、既然“海”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诗中的“山”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这“山”不是一座山,而是无数座山,比喻重重困难。爬上一座 山是非常吃力的,爬无数座山,那就更要历尽艰难,这就是说,理想的实现是 要历尽千辛万苦,需要百折不挠坚持奋斗,理想境界才能实现 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讨论并归纳:“种子”比喻一个信念,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这是妈 妈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话的,这话也并非指实在的东西,所以说是飘来 的 4、为什么说一座座山顶会“诱惑”着我? 讨论并归纳:因为总以为爬上山顶就可以望见大海,所以每座山顶都是那样富 有诱惑力。 5、“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一一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 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呢?
要达到理想境界,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唯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 人生理想。 (解说:以上探究内容,尽量鼓励学生多参与,多思考,多说,不强求标准的答 案,意思正确即可,要注意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 3、“我常伏在窗口痴想”,“痴想”的原意是什么?在这里有什么含义? 讨论并归纳;“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 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追求 新的世界。 4、: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 讨论并归纳:因为“我”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而这 个想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是“隐秘”的。 5、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讨论并归纳:“铁青”不仅写出远山的颜色,也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 觉。“我”爬上山顶,本以为能看见大海,结果望见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 沮丧极了,好像山在那里责备我痴心妄想,脸色铁青。运用的是拟人手法。 6、“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 讨论并归纳:“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明白这是幻想。所谓 “零分”就是说幻想全然落空。 三、布置作业 1、语言训练:读一读,写一写词语至少选三个造一段话。 2、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3、对不理解的语句质疑。 第三课时 一、检查知识掌握和背诵情况 1、 听写生字词。 2、 背诵喜欢的句子,丰富语言,积淀语感。 二、继续合作探究 1、为什么说“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讨论并归纳:因为诗人领悟到妈妈所说的“海”,不是自然界的海,而是指理 想和信念。 2、既然“海”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诗中的“山”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这“山”不是一座山,而是无数座山,比喻重重困难。爬上一座 山是非常吃力的,爬无数座山,那就更要历尽艰难,这就是说,理想的实现是 要历尽千辛万苦,需要百折不挠坚持奋斗,理想境界才能实现。 3、“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讨论并归纳:“种子”比喻一个信念,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这是妈 妈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话的,这话也并非指实在的东西,所以说是飘来 的。 4、为什么说一座座山顶会“诱惑”着我? 讨论并归纳:因为总以为爬上山顶就可以望见大海,所以每座山顶都是那样富 有诱惑力。 5、“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 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呢?
讨论并归纳:诗人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现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 激荡,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就像听到大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枯干 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 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 6、“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讨论并归纳:因为“全新的世界”是光辉灿烂的,理想境界的实现使人惊喜, 使人兴奋 7、再次朗读全诗,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小结 这首诗中诗人借助于群山和大海这两个意象,表达了这样一种信念与哲理, 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 想终究将会实现 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能 达到科学的顶点 马克思 四、学习后你有什么收获 学完这首诗我们已深深懂得:要见到山那边的大海,必须百折不挠,坚持不懈。 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让我们永远牢记,心中要有个“海”,为了这个“海”, 从现在开始,就要努力翻过一座座山。 五、布置作业 1、请你把自己的生活经历用文字表达出来,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 段话。 2、预习《走一步,再走一步》。 板书设计 在山的那边 象征手法 海 (困难) 艰苦奋斗(理想境 界) 海比喻理想境界 山比喻重重艰难险阻 爬山比喻艰苦奋斗 教学反思:
讨论并归纳:诗人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现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 激荡,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就像听到大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枯干 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 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 6、“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讨论并归纳:因为“全新的世界”是光辉灿烂的,理想境界的实现使人惊喜, 使人兴奋。 7、再次朗读全诗,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三、小结 这首诗中诗人借助于群山和大海这两个意象,表达了这样一种信念与哲理, 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 想终究将会实现。 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能 达到科学的顶点。 —— 马克思 四、学习后你有什么收获 学完这首诗我们已深深懂得:要见到山那边的大海,必须百折不挠,坚持不懈。 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让我们永远牢记,心中要有个“海”,为了这个“海”, 从现在开始,就要努力翻过一座座山。’ 五、布置作业 1、请你把自己的生活经历用文字表达出来,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 段话。 2、预习《走一步,再走一步》。 板书设计 在山的那边 象征手法 山 海 (困难) 艰苦奋斗 (理想境 界) 海 比喻 理想境界 山 比喻 重重艰难险阻 爬山 比喻 艰苦奋斗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