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安徽科技学院:《动物寄生虫病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四章 鞭毛虫病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5,文件大小:225.86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第十四章鞭毛虫病(3学时) 「目的要求]通时本章内容的讲授,要求堂握各种鞭毛虫病病原的生活史、流行病学、症 状、诊断、治疗和预防。 「重点1 井授病原的生活史、疾病的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 [难点] 伊氏锥虫病的诊断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伊氏锥虫病(病原形态、生活史、流行病学、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 第二节 组织滴虫病 第一节 其他 [教学方法] 采用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课堂上使用挂图、投影仪、幻灯及多 媒体,实验课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掌握鞭毛虫的基本检查方法。 「思考题 1.阐述伊氏锥虫的生活史和流行病学。 2.牛伊氏锥虫病症状如何?怎样诊断、治疗和预防? 3.试述组织滴虫生活史以及组织滴虫病的主要病变。 4,堂握本章所术寄生虫的中间宿主和寄生部位 第十四章 鞭毛虫病 第一节 伊氏锥虫病 伊氏锥虫病又称苏拉病 是由伊氏锥虫(Trypanosoma evansi)寄生于马属动物(马、骡 驴)、黄牛、水牛、骆驼等家畜体内的血浆和造血器官所引起的。主要是由吸血昆虫进行机械性传 播。另外,犬、猪、羊、鹿、象、虎、兔、豚鼠、大白鼠、小白鼠均能感染。本病的主要特征是进 行性消瘦 心功能衰竭等 铅性经过 病程一般1~2个 月,死亡率高, 性过程 甚至呈带虫现象 病 原 体 伊氏锥虫为单形型锥虫,细长柳叶状,长18~34um,宽1.5~2.5um,前端比后端尖。细胞核位 于虫体中央,椭圆形。距虫体后端约1.5m处有一小点状动基体。靠近动基体为一生毛体,自生毛 体生出鞭毛1根,沿虫体伸向前方并以波动膜与虫体相连,最后游离,游离鞭毛约长6um。经姬氏染 色的虫体,其核和动基体呈深红色,鞭毛呈红色,波动膜呈粉红色,原生质呈淡蓝色。在压滴标本 中,可以看见虫体借助动基体的活动而使虫体活泼运动

第十四章 鞭毛虫病(3学时)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的讲授,要求掌握各种鞭毛虫病病原的生活史、流行病学、症 状、诊断、治疗和预防。 [重点] 讲授病原的生活史、疾病的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 [难点] 伊氏锥虫病的诊断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伊氏锥虫病(病原形态、生活史、流行病学、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     第二节 组织滴虫病 第一节 其他 [教学方法] 采用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课堂上使用挂图、投影仪、幻灯及多 媒体,实验课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掌握鞭毛虫的基本检查方法。 [思考题] 1. 阐述伊氏锥虫的生活史和流行病学。 2. 牛伊氏锥虫病症状如何?怎样诊断、治疗和预防? 3. 试述组织滴虫生活史以及组织滴虫病的主要病变。 4. 掌握本章所述寄生虫的中间宿主和寄生部位。 第十四章 鞭毛虫病 第一节 伊氏锥虫病 伊氏锥虫病又称苏拉病,是由伊氏锥虫(Trypanosoma evansi)寄生于马属动物(马、骡、 驴)、黄牛、水牛、骆驼等家畜体内的血浆和造血器官所引起的。主要是由吸血昆虫进行机械性传 播。另外,犬、猪、羊、鹿、象、虎、兔、豚鼠、大白鼠、小白鼠均能感染。本病的主要特征是进 行性消瘦,贫血,黄疸,高热和心功能衰竭等。马属动物感染后一般呈急性经过,病程一般1~2个 月,死亡率高,牛和骆驼虽有急性并死亡的病例,但多数为慢性过程,甚至呈带虫现象。 病 原 体 伊氏锥虫为单形型锥虫,细长柳叶状,长18~34 um,宽1.5~2.5 um,前端比后端尖。细胞核位 于虫体中央,椭圆形。距虫体后端约1.5 um处有一小点状动基体。靠近动基体为一生毛体,自生毛 体生出鞭毛1根,沿虫体伸向前方并以波动膜与虫体相连,最后游离,游离鞭毛约长6 um。经姬氏染 色的虫体,其核和动基体呈深红色,鞭毛呈红色,波动膜呈粉红色,原生质呈淡蓝色。在压滴标本 中,可以看见虫体借助动基体的活动而使虫体活泼运动。 生 活 史

伊氏锥虫寄生在动物的血液(包括淋巴液)和造血器官中以纵分裂法进行繁殖。由虻及吸血蝇 类(整蝇和血蝇)在吸血时传播。这种传播是纯粹机械性的,即虻在吸家备血液后,锥虫进入其体 内并不进行任何发有,生存时间也较短暂,而当虻再次吸其它动物时,即将虫体传入后者体内。人 工抽取病畜的带虫血液,注射入健康体内,能成功地将本病传给健畜。 流行病学 1分布 伊氏锥虫病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常呈地方性流行,在我国的很多省份都有报道 2.易感动物 许多种家畜、实验动物和野生动物都感染伊氏锥虫,家畜中马、骡、驴、犬最 易感,骆驼、水牛、黄牛和牦牛较弱。但近几十年来水牛易感性不断增强,是我国患本病最多的动 物,猪、羊亦感染本病。经济动物和观赏动物如鹿、猴、象、狼、黄鼬、刺猬等均可感染本虫。在 实验动物中,大白鼠、小白鼠也具有极强的易感性,而家兔、豚鼠等易感性较差,此外,金黄地 鼠、长爪沙鼠亦能感染。 3.传染来源 由于本虫宿主广泛,对不同种类的宿主,致病性差异很大,一些感染而不发病的 动物可长期带虫,成为传染源。此外如骆驼、牛等,在感染而未发病阶段或药物治疗后未能完全杀 灭其中虫体时,也可作为传染源。。很多种野生动物也可作为保虫宿主。 4.感染途径:主要由吸血昆虫进行机械性传播,这些吸血昆虫吸食了病畜或带虫者血液后,又去 吸健畜时,便把锥虫传给健康动物。同时,伊氏锥虫也可经胎盘感染。消毒不完全的手术器械包括 注射用具,给病畜使用后,再用于健畜时,也可造成感染。肉食类动物也可通过捕食患伊氏锥虫病 的动物而感染。 5.流行季节 伊氏推虫病的流行季节和昆虫出现的季节一致。长江流域4~一11月份有吸血昆 活动,故5一10月份为伊氏锥虫发病季节,其中7一9月份流行最严重:而华南地区,吸血昆虫活动时 间较长,本病流行时间也随之延长。此外,每年2~4月份,由于家畜的营养条件差,气温低,家畜 的抗病力下降,维虫危害显露,大批原来外观正常的带虫家畜出现症状,病畜死亡较多。 致 作 主要是由伊氏锥虫的毒素引起的。虫体在动物体内迅速繁殖时,产生大量的有毒代谢产物,宿主 也产生溶解锥虫的抗体,使锥虫溶解死亡,释放出毒素,以及由于锥虫不断变更表面抗原与血清中 特异性抗体结合形成可溶性免疫复合物。这些毒素作用的结果,首先是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伤,引起 体温升高和运动障碍:对造血器官的损失则引起贫血。红细胞的溶解,出现贫血与黄疸。对血管壁 渗透作用的损伤,导致皮下水肿,肝脏的损伤。虫体对糖的大量消耗,出现低血糖症和酸中毒现 。 伊氏锥虫的表面可变糖蛋白(Variable Surface Glucoprotein 简称VSG),具有极强的抗原变 异性。虫体在血液中增殖的同时,宿主的抗体也相应产生,在虫体被消灭时,却有一部分VSG发生变 异的虫体,逃避了抗体的作用,重新增殖,从而出现新的冲血症高峰期,如此反复致使疾病出现周 期性的高潮。 因各种家畜的易感性不同而表现各异。 属动物易感性较强, 经4~7d的潜伏期,体温升高到40℃以上,稽留数日,体温恢复正 常,经短时间的 温在升高, 如此 随着体温升高,病马精神不振, 后体温暂时恢复 正常时 马逐 述状也有和乱 或消 间歌3一6d后 体温再度升高,以 到黄豆大的 泌 行走左右摇摆 。见膜盛风少,原色使新国新全蛋凸将棒我淋结资天清化变花是定發 精神沉郁日渐发用 律 血液检查,红细胞数急剧下降,白细胞变化无规律,有时血片中可见锥虫,锥虫的出现似有周期 性,且与体温的变化有一定的关 在体温升高时较易检出虫体。 有较强的抵抗 多呈慢性 经过或带虫不发病, 但如果饲养管理条件较差,牛只抵抗力减弱 可呈散发 十高, 数日后体温回复 再度 只发标

伊氏锥虫寄生在动物的血液(包括淋巴液)和造血器官中以纵分裂法进行繁殖。由虻及吸血蝇 类(螯蝇和血蝇)在吸血时传播。这种传播是纯粹机械性的,即虻在吸家畜血液后,锥虫进入其体 内并不进行任何发育,生存时间也较短暂,而当虻再次吸其它动物时,即将虫体传入后者体内。人 工抽取病畜的带虫血液,注射入健康体内,能成功地将本病传给健畜。 流 行 病 学 1.分布 伊氏锥虫病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常呈地方性流行,在我国的很多省份都有报道。 2.易感动物   许多种家畜、实验动物和野生动物都感染伊氏锥虫,家畜中马、骡、驴、犬最 易感,骆驼、水牛、黄牛和牦牛较弱。但近几十年来水牛易感性不断增强,是我国患本病最多的动 物,猪、羊亦感染本病。经济动物和观赏动物如鹿、猴、象、狼、黄鼬、刺猬等均可感染本虫。在 实验动物中,大白鼠、小白鼠也具有极强的易感性,而家兔、豚鼠等易感性较差,此外,金黄地 鼠、长爪沙鼠亦能感染。 3.传染来源 由于本虫宿主广泛,对不同种类的宿主,致病性差异很大,一些感染而不发病的 动物可长期带虫,成为传染源。此外如骆驼、牛等,在感染而未发病阶段或药物治疗后未能完全杀 灭其中虫体时,也可作为传染源。。很多种野生动物也可作为保虫宿主。 4.感染途径:主要由吸血昆虫进行机械性传播,这些吸血昆虫吸食了病畜或带虫者血液后,又去 吸健畜时,便把锥虫传给健康动物。同时,伊氏锥虫也可经胎盘感染。消毒不完全的手术器械包括 注射用具,给病畜使用后,再用于健畜时,也可造成感染。肉食类动物也可通过捕食患伊氏锥虫病 的动物而感染。 5.流行季节 伊氏锥虫病的流行季节和昆虫出现的季节一致。长江流域4~11月份有吸血昆虫 活动,故5~10月份为伊氏锥虫发病季节,其中7~9月份流行最严重;而华南地区,吸血昆虫活动时 间较长,本病流行时间也随之延长。此外,每年2~4月份,由于家畜的营养条件差,气温低,家畜 的抗病力下降,锥虫危害显露,大批原来外观正常的带虫家畜出现症状,病畜死亡较多。 致 病 作 用 主要是由伊氏锥虫的毒素引起的。虫体在动物体内迅速繁殖时,产生大量的有毒代谢产物,宿主 也产生溶解锥虫的抗体,使锥虫溶解死亡,释放出毒素,以及由于锥虫不断变更表面抗原与血清中 特异性抗体结合形成可溶性免疫复合物。这些毒素作用的结果,首先是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伤,引起 体温升高和运动障碍;对造血器官的损失则引起贫血。红细胞的溶解,出现贫血与黄疸。对血管壁 渗透作用的损伤,导致皮下水肿,肝脏的损伤。虫体对糖的大量消耗,出现低血糖症和酸中毒现 象。 伊氏锥虫的表面可变糖蛋白(Variable Surface Glucoprotein 简称VSG),具有极强的抗原变 异性。虫体在血液中增殖的同时,宿主的抗体也相应产生,在虫体被消灭时,却有一部分VSG发生变 异的虫体,逃避了抗体的作用,重新增殖,从而出现新的冲血症高峰期,如此反复致使疾病出现周 期性的高潮。 症 状 因各种家畜的易感性不同而表现各异。 马属动物易感性较强,经4~7 d 的潜伏期,体温升高到40 ℃以上,稽留数日,体温恢复正 常,经短时间的间歇,体温在度升高,如此反复。随着体温升高,病马精神不振,呼吸急促,食欲 减退;数日后体温暂时恢复正常时,上述症状也有所减退或消失。间歇3~6d后,体温再度升高,以 上症状也再度出现,如此反复。病马逐渐消瘦,被毛粗乱,眼结膜初充血,后黄染,最后苍白,且 在结膜、瞬膜山可见米粒大到黄豆大的出血斑,眼内常附有浆液性到脓液性分泌物。后期体表水 肿,多见于腋下、胸前。精神沉郁日渐发展,终止昏睡状,最后可见共济失调,行走左右摇摆,举 步困难,尿量减少,尿色深黄、粘稠,含蛋白和糖。体表淋巴结轻度肿胀。消化道的变化无一定规 律。 血液检查,红细胞数急剧下降,白细胞变化无规律,有时血片中可见锥虫,锥虫的出现似有周期 性,且与体温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在体温升高时较易检出虫体。 牛有较强的抵抗力,多呈慢性经过或带虫不发病,但如果饲养管理条件较差,牛只抵抗力减弱, 可呈散发。发病时体温升高,数日后体温回复,经一定时间间歇后,体温再度升高。牛只发病后其 症状与马的症状基本相似,但发展较慢。水肿可由胸腹部延伸至四肢下部。在发生水肿后,皮肤龟

裂,流出黄色或血色液体,结成痂皮而后脱落,同时脱毛,出现无毛皮肤。牛的另一特有特征是 耳、尾的干性坏死,这种干性坏死发生在尾尖和耳尖,能致尾端和耳壳边缘坏死后脱落。 皮下水肿和胶样浸润为本病显著特征之一,最多发部位是胸前、腹下、公畜的阴茎部分。体表淋 巴结肿大充血,断面呈髓样浸润,血液稀薄凝固不全。胸腹腔有大量浆液性液体,胸膜及腹膜上常 有出血点。骨骼肌浑浊肿胀,有点状出血,被膜易剥离。脾肿大有出血点。肝肿大淤血,表面粗 糙,质脆,有散在性脂肪变性。肾肿大,混浊、有点状出血。反刍兽第三、四胃黏膜上有出血斑。 心脏肥大,有心肌炎,心包膜上有点状出血。有神经症状的病畜,脑腔积液,软脑膜下充血或出 血,侧脑室扩大,室壁有出血点或出血斑。腰背部脊椎出现脊髓灰白质炎。 诊 断 可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血液学检查、病原学检查和血清学诊断,进行综合判断,但确诊必须 查到病原体。 症状和流行病学的诊断在发病季节家畜出现体温变化,同时呈现长期瘦弱、贫血(最 好进行血液学检查)、黄疸、瞬膜上常见出血斑,体下垂部水肿,在牛只耳尖及尾梢出现干性坏死 等,多可疑为本病 2 病原学检查 在血液中查出虫体,是最可靠的诊断依据,但由于虫体在末梢血液中的 出现有周期性,且血液中虫体数量忽高忽低,因此即使是病畜也必须多次检查,才能发现虫体。方 法如下: (1)全血压滴标本检查法 耳静脉或其他部位采血一滴,于洁净载玻片上,加等量生理盐 水,混合后覆以盖玻片,用高倍镜检查。如 为阳性可在血细胞间见有活 )血涂 标本检查法 1,按常规制成涂片,用姬 后,镜检 套淀的表面 用吸 3血清学诊断法 检查伊氏锥虫病的血清学方法很多,但经实际推广并应用的早期是补体结合 试验。目前基层兽医站多用间接血凝试验,操作简单,敏感性高。其他如ELI$A等方法也有应用。 4动物接种法 用可疑动物血液0.2~0.5l接种小白鼠、豚鼠,腹腔或背部皮下注 射,第三天剪尾血检查,1次/天,连续一个月无虫体为阴性。 治疗要早,用药量要足,观察时间要长,防止过早使役引起复发。常用的药物有: 11 氢米(Diminazene 商品名为贝尼尔(Berenilum) 血虫净,用 灭菌蒸馏水配成5%溶液进行深部肌肉注射。剂量为牛3.5~5g/kg体重,每天一次,连用2~3天。 马3.5g/kg体重,每天一次,连用3天。本药对骆驼的毒性大而不适用。 (2) 萘磺苯 品名 钠加诸(Naganol) 205) 或苏拉明 用前用灭菌 水配成10%溶夜 动物用 10g/kg体重,极 副反应 下部水肿 口炎 玻行和麻疹笔 重症的需要对症治疗 为减轻副反应,可加强牵遍, 或注射本药的同时用钙剂静脉注射, 每 次,连用三天。钙剂配法是:氯化钙10.0g, 安纳加5.0g,葡萄糖30.0g,生理盐水1000.0ml, 溶解过滤,水浴锅内煮沸灭菌30min,待温度降至38℃时再用。 (3) 甲基硫酸喹嘧胺(Quinapyraminum)商品名为安锥塞硫酸甲酯(Antrycidum)或抗锥 灵(Trypacide),剂量为35mg/kg体重,以灭菌蒸馏水配成10%溶液,皮下或肌肉注射,可隔日 和 用影 次 5分钟到号 出汗、腹痛、 菲啶 繁等反应 内消 洲虫 de梦 商品名 反应不 (T 用生理盐水配成维灭 液,深部肌肉注射。当药液总量超过5m时应分点注射。对牛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锥虫病畜经以上药物治疗后,易于产生抗药虫株。因此,在治疗后复发的病例,常建议改 用其他药物。 预防

裂,流出黄色或血色液体,结成痂皮而后脱落,同时脱毛,出现无毛皮肤。牛的另一特有特征是 耳、尾的干性坏死,这种干性坏死发生在尾尖和耳尖,能致尾端和耳壳边缘坏死后脱落。 病 理 变 化 皮下水肿和胶样浸润为本病显著特征之一,最多发部位是胸前、腹下、公畜的阴茎部分。体表淋 巴结肿大充血,断面呈髓样浸润,血液稀薄凝固不全。胸腹腔有大量浆液性液体,胸膜及腹膜上常 有出血点。骨骼肌浑浊肿胀,有点状出血,被膜易剥离。脾肿大有出血点。肝肿大淤血,表面粗 糙,质脆,有散在性脂肪变性。肾肿大,混浊、有点状出血。反刍兽第三、四胃黏膜上有出血斑。 心脏肥大,有心肌炎,心包膜上有点状出血。有神经症状的病畜,脑腔积液,软脑膜下充血或出 血,侧脑室扩大,室壁有出血点或出血斑。腰背部脊椎出现脊髓灰白质炎。 诊 断 可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血液学检查、病原学检查和血清学诊断,进行综合判断,但确诊必须 查到病原体。 1 症状和流行病学的诊断 在发病季节家畜出现体温变化,同时呈现长期瘦弱、贫血(最 好进行血液学检查)、黄疸、瞬膜上常见出血斑,体下垂部水肿,在牛只耳尖及尾梢出现干性坏死 等,多可疑为本病。 2 病原学检查    在血液中查出虫体,是最可靠的诊断依据,但由于虫体在末梢血液中的 出现有周期性,且血液中虫体数量忽高忽低,因此即使是病畜也必须多次检查,才能发现虫体。方 法如下: (1)全血压滴标本检查法   耳静脉或其他部位采血一滴,于洁净载玻片上,加等量生理盐 水,混合后覆以盖玻片,用高倍镜检查。如为阳性可在血细胞间见有活动的虫体。 (2)血涂片染色标本检查法   按常规制成涂片,用姬姆萨氏或瑞氏染色后,镜检。 (3)试管集虫检查法:采血5 ml,1500转/分离心5 min ,则红细胞下沉于管底,因白细胞和虫体较 红细胞轻,故位于红细胞沉淀的表面,用吸管吸取沉淀表层,涂片、染色、镜检,可提高虫体检出 率。 3血清学诊断法   检查伊氏锥虫病的血清学方法很多,但经实际推广并应用的早期是补体结合 试验。目前基层兽医站多用间接血凝试验,操作简单,敏感性高。其他如ELISA等方法也有应用。    4 动物接种法   用可疑动物血液0.2~0.5ml接种小白 鼠、豚鼠,腹腔或背部皮下注 射,第三天剪尾血检查,1次/天,连续一个月 无虫体为阴性。 治 疗 治疗要早,用药量要足,观察时间要长,防止过早使役引起复发。常用的药物有: (1) 三氮脒(Diminazene Aceturate) 商品名为贝尼尔(Berenilum)、血虫净,用 灭菌蒸馏水配成5 %溶液进行深部肌肉注射。剂量为牛3.5~5mg/kg体重,每天一次,连用2~3天。 马3.5 mg/kg体重,每天一次,连用3天。本药对骆驼的毒性大而不适用。 (2) 萘磺苯酰脲 商品名纳加诺(Naganol)或拜耳205(Bayer 205)或苏拉明 (Suramin),临用前用灭菌生理盐水配成10 %溶液作静脉注射,马属动物用量为10 mg/kg体重,极 量为4克,一个月后再治疗一次,或6 mg/kg体重,一周后再注一次;牛的剂量为10~15 mg/kg体 重;骆驼剂量为20 mg/kg,一周后再注射一次。注射后牛和骆驼一般无反应,马则出现不同程度的 副反应,表现眼睑及躯体下部水肿、口炎、肛门及蹄冠糜烂,跛行和麻疹等。轻度一周左右自愈, 重症的需要对症治疗,为减轻副反应,可加强牵遛,或注射本药的同时用钙剂静脉注射,每天一 次,连用三天。钙剂配法是:氯化钙10.0 g,安纳加5.0 g,葡萄糖30.0 g,生理盐水1000.0 ml, 溶解过滤,水浴锅内煮沸灭菌30 min,待温度降至38 ℃时再用。 (3) 甲基硫酸喹嘧胺(Quinapyraminum) 商品名为安锥塞硫酸甲酯(Antrycidum)或抗锥 灵(Trypacide),剂量为3~5 mg/kg体重,以灭菌蒸馏水配成10 %溶液,皮下或肌肉注射,可隔日 注射一次,连用2~3次。马骡注射后15分钟到2小时可出现兴奋不安、肌肉震颤、全身出汗、腹痛、 呼吸和脉搏频率加快、排尿频繁等反应,一般在3~5小时内消失。牛和骆驼副反应不大。 (4)氯化氮胺菲啶盐酸盐(Isometamidium Chloride) 商品名沙莫林(Samorin)、锥灭 啶 (Trypamidium)是近年来非洲锥虫病常用的治疗药,按1 mg/kg体重,用生理盐水配成2 %溶 液,深部肌肉注射。当药液总量超过15 ml时应分点注射。对牛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锥虫病畜经以上药物治疗后,易于产生抗药虫株。因此,在治疗后复发的病例,常建议改 用其他药物。 预 防

1定期检查 注意观察动物采食和精神状态,发现异常即进行临床检查和实验室诊断,尽早 确诊,及时治疗。 2加强检疫 对从疫区调进的家畜,必须隔离观察20,确认健康后,方可混群饲养 3消灭传播媒介 对圈舍经常喷药,消灭吸血昆虫,也可用烟熏,尽量减少吸血昆虫叮咬动 物的机会。 4流行期可用药物预防注射 隆晓胺预防盐的预防期最长,注射一次有35个月的预防效果: 萘磺苯酰脲用药一次有1.5~2个月的预防效果:沙莫林预防期可达4个月。 第二节组织滴虫病 组织滴虫病也称盲肠肝炎或黑头病(Black Head Disease),是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原虫病。其 病原为火鸡组织滴虫病。其他禽类如野鸡、孔雀、珠鸡及鹌鹑等有时也能感染,病原体是火鸡组织 滴虫(Histomonas meleagridis),本病的主要特征是盲肠发炎,溃疡和肝脏表面具有特征性的坏 死灶 病原可在盲肠和肝的病灶组织中或盲肠内容物中找到。随寄生部位和发育阶段的不同它们的形态 变化很大。在肠腔中找到的虫体呈变形虫样,直径5~16μm,常有一根鞭毛,作钟摆样运动,虫体细 胞外质透明,内质呈颗粒状,并含有吞食细菌、淀粉颗粒等的空泡。虫体核呈泡状。在肠和肝组织 中的中体无酶手,初得入者8一17um,生长后可大12一21山m,陈旧病杜中的中体仅4一1μm,存在 于吞噬细胞中。 活 中 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当病禽有异刺线虫寄生时,可侵入异刺线虫并转入其卵内,最后随异刺线虫 卵排出体外,在卵内的病原由于得到异刺线虫卵的保护,对外界的不良因素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当 异刺线虫卵被鸡吞食时,孵出幼虫,组织滴虫亦随幼虫走出,侵袭鸡只。 流 病 本病通过消化逍感染。发生于夏季:3~12周龄的幼火鸡和雏鸡易感性最强,死亡率也最高,成 年鸡多为带虫者。本病常发生在卫生管理条件不好的鸡场。鸡群过分拥挤,通风和光线不足,鸡舍 和运动场不清洁,饲料中营养缺乏,特别是维生素A,都是诱发和加重本病流行的重要因素。另外, 蚯蚓吞食土壤中的异刺线虫卵或幼虫后,组织滴虫随同虫卵或幼虫进入蚯蚓体内,鸡吃到这样的 时,也可成染本病 潜伏期为7~12天,以火鸡易感性最强。病雏表现食欲减退,以至废绝,精神沉郁,羽毛粗乱无 光泽,身体卷缩,翅膀下垂,怕冷嗜睡,下痢,排带有多泡沫的淡黄色或淡绿色恶臭粪便。在急性 严重病例,排出的粪便带血或完全是血液。病的后期由于血液循环障碍,有的病鸡面部皮肤变成紫 蓝色或黑色,所以有黑头病之称。病程通常为1一3周。 病理变化 病变主要是在盲肠和肝脏,剖检时见一侧或两侧盲肠肿胀,盲肠肿大,肠壁厚,浆膜面上暗红 色,剖开肠腔可见凝固性坏死物质,横切呈同心圆状,盲肠粘膜炎症、溃疡。肝脏肿大,在表面形 成黄色或黄绿色局限性圆形变性灶,大小为豆大或指头大,少时分散,多时整个密布。 诊断 可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特征性病变进行综合判断。尤其是肝脏和盲肠的病变具有特征性, 可作为诊断的依据。也可作病原检查做出确诊。虫体检查的方法是由病变的盲肠肠芯与肠壁之间, 刮取少量样品置载玻片上,加少许温生理盐水(40℃)混匀,做悬滴标本检查,可在显微镜下发 现活动的虫体。 防 治

1 定期检查 注意观察动物采食和精神状态,发现异常即进行临床检查和实验室诊断,尽早 确诊,及时治疗。 2 加强检疫 对从疫区调进的家畜,必须隔离观察20 d ,确认健康后,方可混群饲养。 3 消灭传播媒介 对圈舍经常喷药,消灭吸血昆虫,也可用烟熏,尽量减少吸血昆虫叮咬动 物的机会。 4流行期可用药物预防注射 喹嘧胺预防盐的预防期最长,注射一次有3~5个月的预防效果; 萘磺苯酰脲用药一次有1.5~2个月的预防效果;沙莫林预防期可达4个月。 第二节 组 织 滴 虫 病 组织滴虫病也称盲肠肝炎或黑头病(Black Head Disease),是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原虫病。其 病原为 火鸡组织滴虫病。其他禽类如野鸡、孔雀、珠鸡及鹌鹑等有时也能感染,病原体是火鸡组织 滴虫(Histomonas meleagridis),本病的主要特征是盲肠发炎,溃疡和肝脏表面具有特征性的坏 死灶。 病 原 体 病原可在盲肠和肝的病灶组织中或盲肠内容物中找到。随寄生部位和发育阶段的不同它们的形态 变化很大。在肠腔中找到的虫体呈变形虫样,直径5~16μm,常有一根鞭毛,作钟摆样运动,虫体细 胞外质透明,内质呈颗粒状,并含有吞食细菌、淀粉颗粒等的空泡。虫体核呈泡状。在肠和肝组织 中的虫体无鞭毛,初侵入者8~17μm,生长后可达12~21μm,陈旧病灶中的虫体仅4~1μm,存在 于吞噬细胞中。 生 活 史 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当病禽有异刺线虫寄生时,可侵入异刺线虫并转入其卵内,最后随异刺线虫 卵排出体外,在卵内的病原由于得到异刺线虫卵的保护,对外界的不良因素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当 异刺线虫卵被鸡吞食时,孵出幼虫,组织滴虫亦随幼虫走出,侵袭鸡只。 流 行 病 学    本病通过消化道感染。发生于夏季;3~12周龄的幼火鸡和雏鸡易感性最强,死亡率也最高,成 年鸡多为带虫者。本病常发生在卫生管理条件不好的鸡场。鸡群过分拥挤,通风和光线不足,鸡舍 和运动场不清洁,饲料中营养缺乏,特别是维生素A,都是诱发和加重本病流行的重要因素。另外, 蚯蚓吞食土壤中的异刺线虫卵或幼虫后,组织滴虫随同虫卵或幼虫进入蚯蚓体内,鸡吃到这样的蚯 蚓时,也可感染本病。 症 状 潜伏期为7~12天,以火鸡易感性最强。病雏表现食欲减退,以至废绝,精神沉郁,羽毛粗乱无 光泽,身体卷缩,翅膀下垂,怕冷嗜睡,下痢,排带有多泡沫的淡黄色或淡绿色恶臭粪便。在急性 严重病例,排出的粪便带血或完全是血液。病的后期由于血液循环障碍,有的病鸡面部皮肤变成紫 蓝色或黑色,所以有黑头病之称。病程通常为1~3周。 病 理 变 化 病变主要是在盲肠和肝脏,剖检时见一侧或两侧盲肠肿胀,盲肠肿大,肠壁厚,浆膜面上暗红 色,剖开肠腔可见凝固性坏死物质,横切呈同心圆状,盲肠粘膜炎症、溃疡。肝脏肿大,在表面形 成黄色或黄绿色局限性圆形变性灶,大小为豆大或指头大,少时分散,多时整个密布。 诊 断 可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特征性病变进行综合判断。尤其是肝脏和盲肠的病变具有特征性, 可作为诊断的依据。也可作病原检查做出确诊。虫体检查的方法是由病变的盲肠肠芯与肠壁之间, 刮取少量样品置载玻片上,加少许温生理盐水(40 ℃)混匀,做悬滴标本检查,可在显微镜下发 现活动的虫体。 防 治

呋喃唑酮(Furazolidone,商品名痢特灵),以0.04%混入饲料中连喂7~10天,预防量为0.02 %浓度混饲。国内近年报道甲硝哒唑(Metronidazole,商品名灭滴灵)250mg/kg混于饲料中,有良 好的治疗效果。预防可用200g/kg混入饲料中,连用三天为一疗程,停药3天,再用下一疗程,连 续5个疗程。 由于本病的传播依靠鸡异刺线虫,因此,定期驱除异刺线虫是防治本病的根本措施。火鸡易感性 强,而成年鸡又往往是本病的带虫者,因此,火鸡和鸡不能同场饲养。也不应将原养鸡场改养火 鸡。鸡群中若发生了本病,应立即将病鸡隔离治疗

呋喃唑酮(Furazolidone,商品名痢特灵),以0.04 %混入饲料中连喂7~10天,预防量为0.02 %浓度混饲。国内近年报道甲硝哒唑(Metronidazole,商品名灭滴灵)250 mg/kg混于饲料中,有良 好的治疗效果。预防可用200 mg/kg混入饲料中,连用三天为一疗程,停药3天,再用下一疗程,连 续5个疗程。 由于本病的传播依靠鸡异刺线虫,因此,定期驱除异刺线虫是防治本病的根本措施。火鸡易感性 强,而成年鸡又往往是本病的带虫者,因此,火鸡和鸡不能同场饲养。也不应将原养鸡场改养火 鸡。鸡群中若发生了本病,应立即将病鸡隔离治疗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