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神经系统的临床检查 第一节神经系统解剖生理 神经系统主要包括大脑、小脑、脑干、脊髓和周围神经等。神经系统是机体各器 官系统活动的主要协调机构,几乎对所有的生理机能都发挥着协调作用。 第二节神经系统检查的意义 神经系统的检查不仅对本系统的疾病,而且对其他系统的许多疾病,如某些中 毒、代谢疾病、创伤、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颅脑和椎管的占位性疾病等,都具有重 要意义。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异常复杂,同样为神经系统机能障碍,有时具有神经组织 形态学的病理改变,有的则无。有时仅有局限性病变,有时则为弥漫性病变。因此, 临床上出现的症状也比较复杂。 初步视诊动物,检查者可以不让动物发现,常可首先发现神经系统疾患的所在位 置。例如动物由于一种疼痛性损害,从而不愿意使用某一肢运动,可误诊为某一肢的 麻痹,由于肌肉无力,可误诊为共济失调,由于营养不良而发生的精神萎顿,可误诊 断为脑的疾病,由于上白齿嵌入骨片的狂乱行为,可误诊为狂犬病。 根据病变发生的原因、部位、性质和过程的不同,临床上把神经系统的症状分为 缺失症状、释放症状、刺激症状和休克症状等四大类。 兽医临床上,目前对颅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的直接检查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 通过如下方式来诊断神经系统疾病: 通过问诊和视诊,观察了解动物的行为、精神状态、姿势和步样: 通过触诊检查了解感觉神经的敏感度: 依据动物神经机能的表现形式,判断是否为神经系统疾病而引起的症状 必要时尚要有选择地进行脑脊液穿刺诊断和实验室检查,X线、CT、NR、眼底镜 和脑电波等辅助诊断
第七章 神经系统的临床检查 第一节 神经系统解剖生理 神经系统主要包括大脑、小脑、脑干、脊髓和周围神经等。神经系统是机体各器 官系统活动的主要协调机构,几乎对所有的生理机能都发挥着协调作用。 第二节 神经系统检查的意义 神经系统的检查不仅对本系统的疾病,而且对其他系统的许多疾病,如某些中 毒、代谢疾病、创伤、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颅脑和椎管的占位性疾病等,都具有重 要意义。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异常复杂,同样为神经系统机能障碍,有时具有神经组织 形态学的病理改变,有的则无。有时仅有局限性病变,有时则为弥漫性病变。因此, 临床上出现的症状也比较复杂。 初步视诊动物,检查者可以不让动物发现,常可首先发现神经系统疾患的所在位 置。例如动物由于一种疼痛性损害,从而不愿意使用某一肢运动,可误诊为某一肢的 麻痹,由于肌肉无力,可误诊为共济失调,由于营养不良而发生的精神萎顿,可误诊 断为脑的疾病,由于上臼齿嵌入骨片的狂乱行为,可误诊为狂犬病。 根据病变发生的原因、部位、性质和过程的不同,临床上把神经系统的症状分为 缺失症状、释放症状、刺激症状和休克症状等四大类。 兽医临床上,目前对颅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的直接检查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 通过如下方式来诊断神经系统疾病: 通过问诊和视诊,观察了解动物的行为、精神状态、姿势和步样; 通过触诊检查了解感觉神经的敏感度; 依据动物神经机能的表现形式,判断是否为神经系统疾病而引起的症状; 必要时尚要有选择地进行脑脊液穿刺诊断和实验室检查,X线、CT、NMR、眼底镜 和脑电波等辅助诊断
第三节行为扰乱的检查 一、意识障碍 动物的“意识”也就是精神状态,受大脑皮层的控制。动物有意识障碍时,提示 中枢神经系统机能可发生了改变,表现为精神兴奋或精神抑制。检查动物精神状态 时,除通过问诊外,还须注意观察和检查动物的面部表情及眼、耳、尾、四肢和皮肌 的动作,身体的姿势,运动时的反应。健康动物姿态自然,动作敏捷而协调,反应灵 活;而病理状况下可出现精神兴奋或精神抑制。 (一)精神兴奋 精神兴奋是中枢神经机能亢进的结果,表现为机体对 刺激的反应过强。轻者表现不安,左顾右盼,起卧不安,踢腹鸣叫,对轻微刺激即产 生强烈反应。高度的兴奋便成为狂躁状态,甚至挣扎脱缰,横冲直撞,有时攀登饲槽 或顶撞墙壁,暴眼凝视,乃至攻击人畜等,行为不可遏制。此见于脑膜充血、炎症, 颅内压升高,反刍动物酮病,急性铅巾毒,食盐中毒,狂犬病,日射病或热射病等。 (二)精神抑制中枢抑制为中枢机能减退所致,根据程度不同可分为以下几 种。 1.精神沉郁 精神沉郁则为最轻度的抑制现象。病畜对周围事物的注意力减弱,反应迟钝,离 群呆立,头低耳耷,眼半闭或全闭,行动无力。但病畜对外界刺激仍有意识反应。此 见于脑炎、脑水肿初期,手术麻醉苏醒后,以及某些中毒病的初期、发热件疾病和营 养代谢病等。 2.昏睡 昏睡为中度抑制中枢神经的现象。动物处于不自然的熟睡状态,如将鼻、唇抵在 饲槽上,或倚墙或躺卧而沉睡。对外界的事物、轻度刺激毫无反应,意识活动很弱, 给予强烈的刺激仅可产生轻微的反应,但很快又陷入沉睡状态。此见于脑炎、颅内压 增高等疾病。 3.昏迷
第三节 行为扰乱的检查 一、意识障碍 动物的“意识”也就是精神状态,受大脑皮层的控制。动物有意识障碍时,提示 中枢神经系统机能可发生了改变,表现为精神兴奋或精神抑制。检查动物精神状态 时,除通过问诊外,还须注意观察和检查动物的面部表情及眼、耳、尾、四肢和皮肌 的动作,身体的姿势,运动时的反应。健康动物姿态自然,动作敏捷而协调,反应灵 活;而病理状况下可出现精神兴奋或精神抑制。 (一)精神兴奋 精神兴奋是中枢神经机能亢进的结果,表现为机体对 刺激的反应过强。轻者表现不安,左顾右盼,起卧不安,踢腹鸣叫,对轻微刺激即产 生强烈反应。高度的兴奋便成为狂躁状态,甚至挣扎脱缰,横冲直撞,有时攀登饲槽 或顶撞墙壁,暴眼凝视,乃至攻击人畜等,行为不可遏制。此见于脑膜充血、炎症, 颅内压升高,反刍动物酮病,急性铅巾毒,食盐中毒,狂犬病,日射病或热射病等。 (二) 精神抑制 中枢抑制为中枢机能减退所致,根据程度不同可分为以下几 种。 1.精神沉郁 精神沉郁则为最轻度的抑制现象。病畜对周围事物的注意力减弱,反应迟钝,离 群呆立,头低耳耷,眼半闭或全闭,行动无力。但病畜对外界刺激仍有意识反应。此 见于脑炎、脑水肿初期,手术麻醉苏醒后,以及某些中毒病的初期、发热件疾病和营 养代谢病等。 2.昏睡 昏睡为中度抑制中枢神经的现象。动物处于不自然的熟睡状态,如将鼻、唇抵在 饲槽上,或倚墙或躺卧而沉睡。对外界的事物、轻度刺激毫无反应,意识活动很弱, 给予强烈的刺激仅可产生轻微的反应,但很快又陷入沉睡状态。此见于脑炎、颅内压 增高等疾病。 3.昏迷
昏迷为高度抑制中枢神经的现象。病畜意识完全丧失,对外界刺激无任何反应, 仅保留自主神经活动,心律不齐,呼吸不规则。表现为卧地不起,呼唤不应,全身肌 肉松弛,反射消失,甚至瞳孔散大,粪、尿失禁,重度昏迷者往往预后不良。此见于 颅内病变如脑炎、脑肿瘤、脑创伤、代谢性脑病,以及出于感染、中毒引起的脑缺 血、缺氧、低血糖等。 临床上,中枢神经机能扰乱时的兴奋和抑制这两种基本方式,不仅随病程发展而 有程度上的增重或减轻,在一定条件下可随病程改变而互相转化。例如.脑炎初期, 由于病原毒素刺激使脑部充血、发炎,脑细胞缺氧出现兴奋,随着炎症发展,脑血管 通透件增加,脑内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脑组织水肿、缺氧、颅内压增高而转入昏迷状 态。也有时表现为先抑制,后兴奋,或二者交替出现。 第四节头和脊柱的检查 头颅和脊柱的检查 由于脑和脊髓位于颅腔和脊椎管中,不可能(也无必要)对其直接检查,所以只 能利用对头颅和脊柱的检查以推断脑、脊髓可能发生的变化。检查可用视诊、触诊和 叩诊法。 头颅检查 应注意其形态和大小的改变,温度、硬度以及有无浊音等。 头颅部局限性隆突,可由于局部外伤,脑和颅壁的肿瘤所致,也可见于副鼻窦蓄 脓。 头颅部骨骼变形,多因骨质疏松,软化、肥厚所致,常提示某些骨质代谢障碍性 疾病,见于骨软症、佝偻病、纤维素性骨炎等。 头颅异常增大,见于先天性脑室积水。 头颅局部增温,除因局部外伤、炎症所致外,常提示热射病、脑充血、脑膜和脑 的炎症。 头颅压痛,见于局部外伤,炎症肿瘤及多头蚴病或脑海颅壁的肿瘤。对也见于某 些副鼻窦炎或积脓时
昏迷为高度抑制中枢神经的现象。病畜意识完全丧失,对外界刺激无任何反应, 仅保留自主神经活动,心律不齐,呼吸不规则。表现为卧地不起,呼唤不应,全身肌 肉松弛,反射消失,甚至瞳孔散大,粪、尿失禁,重度昏迷者往往预后不良。此见于 颅内病变如脑炎、脑肿瘤、脑创伤、代谢性脑病,以及出于感染、中毒引起的脑缺 血、缺氧、低血糖等。 临床上,中枢神经机能扰乱时的兴奋和抑制这两种基本方式,不仅随病程发展而 有程度上的增重或减轻,在一定条件下可随病程改变而互相转化。例如.脑炎初期, 由于病原毒素刺激使脑部充血、发炎,脑细胞缺氧出现兴奋,随着炎症发展,脑血管 通透件增加,脑内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脑组织水肿、缺氧、颅内压增高而转入昏迷状 态。也有时表现为先抑制,后兴奋,或二者交替出现。 第四节 头和脊柱的检查 头颅和脊柱的检查 由于脑和脊髓位于颅腔和脊椎管中,不可能(也无必要)对其直接检查,所以只 能利用对头颅和脊柱的检查以推断脑、脊髓可能发生的变化。检查可用视诊、触诊和 叩诊法。 头颅检查 应注意其形态和大小的改变,温度、硬度以及有无浊音等。 头颅部局限性隆突,可由于局部外伤,脑和颅壁的肿瘤所致,也可见于副鼻窦蓄 脓。 头颅部骨骼变形,多因骨质疏松,软化、肥厚所致,常提示某些骨质代谢障碍性 疾病,见于骨软症、佝偻病、纤维素性骨炎等。 头颅异常增大,见于先天性脑室积水。 头颅局部增温,除因局部外伤、炎症所致外,常提示热射病、脑充血、脑膜和脑 的炎症。 头颅压痛,见于局部外伤,炎症肿瘤及多头蚴病或脑海颅壁的肿瘤。对也见于某 些副鼻窦炎或积脓时
头颅部叩诊,在小动物可用指端或弯曲的中指指背部。在大动物可用叩诊槌直接 叩击。叩诊力量大小,依动物种类及头盖骨的厚薄而不同。头颅部浊音或半浊音,可 见于脑肿瘤或多头蚴病:当骨质变薄时,则抵抗明显降低。 脊柱检查 脊柱变形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症状。脊柱上弯、下弯和侧弯,是支配脊柱上下或 左右的肌肉兴奋性不协调所致,最常见于脑膜炎、脊髓炎、破伤风以及骨软症或骨质 剧烈疼痛性疾病。脊柱局部肿胀、疼痛,参加、常为外伤的结果。 脊柱僵硬在家畜较少见,系由于椎间隙骨质增生和硬化所致。但破伤风、 番木鳖硷中毒、腰肌风湿病、肾炎、肾虫病等,也呈现脊柱凝硬而不灵活的状态。 第五节运动机能的检查 运动障碍 动物的运动,是在大脑皮层的控制下,由运动中枢和传导径以及外周神经原等部 分共同完成。健康动物,运动协调而有一定次序性。 运动中枢和传导径由锥体系统、锥体外系统和小脑系统三部分组成,彼此间具有 密切联系。这些部分以及一定部位的脑组织受损伤时,都可引起运动障碍。 锥体系统一一是指从大脑皮层发出纤维,穿过延髓腹面的锥体后行到脊髓腹角附 近的传出系统。其作用是控制各种由小组肌肉参与的精细复杂的随意运动。 锥体外系统一一是指脑高位中枢调节躯体运动的一种传出系统。其作用是调节肌 肉的紧张性和引起大群骨骼肌的协调活动。 小脑系统一一是脑的一部分。它的作用是调节肌肉张力(小脑前叶)、调节精巧 的随意运动(小脑后叶)和调节躯体平衡(绒球小结叶)。 对于运动障碍的检查,临床上主要应注意:强迫运动、共济失调(已如前述)、 痉挛和瘫痪等项。 一、强迫运动 强迫运动是指不受意识支配和外界环境内素的影响时,出现的不随意运动。在 病理情况下,常见的强迫运动有以下几种
头颅部叩诊,在小动物可用指端或弯曲的中指指背部。在大动物可用叩诊槌直接 叩击。叩诊力量大小,依动物种类及头盖骨的厚薄而不同。头颅部浊音或半浊音,可 见于脑肿瘤或多头蚴病;当骨质变薄时,则抵抗明显降低。 脊柱检查 脊柱变形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症状。脊柱上弯、下弯和侧弯,是支配脊柱上下或 左右的肌肉兴奋性不协调所致,最常见于脑膜炎、脊髓炎、破伤风以及骨软症或骨质 剧烈疼痛性疾病。脊柱局部肿胀、疼痛,参加、常为外伤的结果。 脊柱僵硬在家畜较少见,系由于椎间隙骨质增生和硬化所致。但破伤风、 番木鳖硷中毒、腰肌风湿病、肾炎、肾虫病等,也呈现脊柱凝硬而不灵活的状态。 第五节 运动机能的检查 运动障碍 动物的运动,是在大脑皮层的控制下,由运动中枢和传导径以及外周神经原等部 分共同完成。健康动物,运动协调而有一定次序性。 运动中枢和传导径由锥体系统、锥体外系统和小脑系统三部分组成,彼此间具有 密切联系。这些部分以及一定部位的脑组织受损伤时,都可引起运动障碍。 锥体系统——是指从大脑皮层发出纤维,穿过延髓腹面的锥体后行到脊髓腹角附 近的传出系统。其作用是控制各种由小组肌肉参与的精细复杂的随意运动。 锥体外系统——是指脑高位中枢调节躯体运动的一种传出系统。其作用是调节肌 肉的紧张性和引起大群骨骼肌的协调活动。 小脑系统——是脑的一部分。它的作用是调节肌肉张力(小脑前叶)、调节精巧 的随意运动(小脑后叶)和调节躯体平衡(绒球小结叶)。 对于运动障碍的检查,临床上主要应注意:强迫运动、共济失调(已如前述)、 痉挛和瘫痪等项。 一、强迫运动 强迫运动是指不受意识支配和外界环境内素的影响时,出现的不随意运动。在 病理情况下,常见的强迫运动有以下几种
(一)回转运动 病畜按同一方向作圆圈运动,圆圈的直径不变者称圆圈运动或马场运动:以一肢 为中心,其余三肢围绕而在原地转圈者称时针运动。转圈的方向,可随病变性质、部 位、大小不同。此见于羊、牛的多头蚴病。圆圈运动的直径,常随虫体包囊等体积的 增大而缩小。回转运动也见于脑炎、李氏杆菌病等。 2.盲目运动 病畜表现为无目的地徘徊,不注意周围事物.对外界刺激缺乏反应。有时不断前 进,一直前进到头顶障碍物而无法再向前走时,则头抵障碍物而不动。此见于狂犬病 等。 3.暴进及暴退 病畜不顾周围障碍物,将头高举或沉下,以常步或速步,踉跄着向前狂进,称为 暴进。此见于纹状体或视丘受损伤或视神经中枢被侵害而视野缩小时。病畜头颈后 仰,颈肌痉挛而连续后退,则称为暴退。此见于摘除小脑的动物或颈肌痉孪而后弓反 张时,如流行性脑脊髓炎等。 4、滚转运动 病畜向一侧冲挤、倾倒、强制卧于一侧,或循身体长轴向一侧打滚时,称为滚转 运动。滚转时,多伴有头部扭转和脊柱向打滚方向弯曲。此提示迷走神经、听神经、 小脑周围的病变,从而使一侧前庭神经受损,见于鸡新城疫等。 二、共济失调 健康动物是借小脑、前庭、椎体束及椎体外系来调节肌肉张力,协调肌肉的动 作,从而维持姿势的平衡和运动的协调。若在疾病过程中,肌肉收缩力正常,而在运 动时肌群动作相互不协调,并导致动物体位和各种运动的异常表现,称为共济失调。 其按性质分为两种。 (一)静止性失调 静止性失调是指动物在站立状态下出现共济失调,从而不能保持体位平衡,又称 体位平衡失调。临床表现为头、躯干和臀部摇晃,体躯左右摆动或偏向一侧,四肢肌
(一)回转运动 病畜按同一方向作圆圈运动,圆圈的直径不变者称圆圈运动或马场运动;以一肢 为中心,其余三肢围绕而在原地转圈者称时针运动。转圈的方向,可随病变性质、部 位、大小不同。此见于羊、牛的多头蚴病。圆圈运动的直径,常随虫体包囊等体积的 增大而缩小。回转运动也见于脑炎、李氏杆菌病等。 2.盲目运动 病畜表现为无目的地徘徊,不注意周围事物.对外界刺激缺乏反应。有时不断前 进,一直前进到头顶障碍物而无法再向前走时,则头抵障碍物而不动。此见于狂犬病 等。 3. 暴进及暴退 病畜不顾周围障碍物,将头高举或沉下,以常步或速步,踉跄着向前狂进,称为 暴进。此见于纹状体或视丘受损伤或视神经中枢被侵害而视野缩小时。病畜头颈后 仰,颈肌痉挛而连续后退,则称为暴退。此见于摘除小脑的动物或颈肌痉孪而后弓反 张时,如流行性脑脊髓炎等。 4、滚转运动 病畜向一侧冲挤、倾倒、强制卧于一侧,或循身体长轴向一侧打滚时,称为滚转 运动。滚转时,多伴有头部扭转和脊柱向打滚方向弯曲。此提示迷走神经、听神经、 小脑周围的病变,从而使一侧前庭神经受损,见于鸡新城疫等。 二、共济失调 健康动物是借小脑、前庭、椎体束及椎体外系来调节肌肉张力,协调肌肉的动 作,从而维持姿势的平衡和运动的协调。若在疾病过程中,肌肉收缩力正常,而在运 动时肌群动作相互不协调,并导致动物体位和各种运动的异常表现,称为共济失调。 其按性质分为两种。 (一) 静止性失调 静止性失调是指动物在站立状态下出现共济失调,从而不能保持体位平衡,又称 体位平衡失调。临床表现为头、躯干和臀部摇晃,体躯左右摆动或偏向一侧,四肢肌
肉紧张力降低、软弱、颤抖,关节屈曲,向前、后、左、右摇摆。常表现为四肢分开 站立,力图保持体位平衡,似“醉酒状”;将四肢稍微缩拢时,则容易跌倒。病畜运 步时,步态踉跄不稳,易倒向一侧或以腹部着地。此常见于小脑、小脑脚、前庭神经 或迷走神经受损害者。 (二)运动性失调 运动性失调指动物站立时运动性失调不明显,而在运动时出现共济失调。其步 幅、运动强度、方向均呈表现异常。临床表现为运动时身躯摇晃,后躯踉跄,步态笨 拙。运步时肢蹄高举,并过分向侧方伸出,着地用力,如涉水样步态。主要是因其深 部感觉障碍,使外周部随意运动的信息向中枢传导时出现障碍所引起。此见于大脑皮 层、小脑、前庭或脊髓受损伤等。 三、痉李 痉挛是肌肉的(横纹肌的)不随意收缩。它是神经肌肉疾病的一种病理现象。多 由于大脑皮层受刺激,脑干或基底神经节(指脑干基底部的神经根)受损伤所致。 (一)阵发性痉挛指肌肉一阵阵地收缩与弛缓交替出现,是家畜最常见的 种痉挛现象。其特征为单个肌群发起短暂、迅速、一个跟着一个重复的收缩。每次收 缩与收缩之间,间隔以肌肉松弛,故又称之为间隔性痉挛。阵发性痉挛提示大脑、小 脑、延髓或外周神经遭受侵害。见于病毒或细菌性脑炎、各种中毒(士的宁、有机 磷、食盐、有毒植物等)、代谢障碍(如低血钙、低血镁等)和循环障碍等(如中 风)。 阵发性痉挛的表现形式及临床意义: 1、纤维性颤搐一一是单个肌纤维束的轻微收缩,而不扩及整个肌肉,不产生运动 效应的轻微的痉挛。多由于脊髓腹角细胞或脑干的运动神经核受刺激所致。见于①热 性病或某些传染病的发热期(如犬瘟热):②伴有疼痛性疾病(如牛创伤性网胃一心 包炎):③神经兴奋性增强的疾病等(如恐惧)。 2、震颤一一是单个肌肉或肌群发生迅速、有节律性、细小的阵发性痉李。常为小 脑或基底神经节受损伤的特征。见于中毒、过劳、衰竭、缺氧、危重病畜的濒死期
肉紧张力降低、软弱、颤抖,关节屈曲,向前、后、左、右摇摆。常表现为四肢分开 站立,力图保持体位平衡,似“醉酒状”;将四肢稍微缩拢时,则容易跌倒。病畜运 步时,步态踉跄不稳,易倒向一侧或以腹部着地。此常见于小脑、小脑脚、前庭神经 或迷走神经受损害者。 (二) 运动性失调 运动性失调指动物站立时运动性失调不明显,而在运动时出现共济失调。其步 幅、运动强度、方向均呈表现异常。临床表现为运动时身躯摇晃,后躯踉跄,步态笨 拙。运步时肢蹄高举,并过分向侧方伸出,着地用力,如涉水样步态。主要是因其深 部感觉障碍,使外周部随意运动的信息向中枢传导时出现障碍所引起。此见于大脑皮 层、小脑、前庭或脊髓受损伤等。 三、痉挛 痉挛是肌肉的(横纹肌的)不随意收缩。它是神经肌肉疾病的一种病理现象。多 由于大脑皮层受刺激,脑干或基底神经节(指脑干基底部的神经根)受损伤所致。 (一)阵发性痉挛 指肌肉一阵阵地收缩与弛缓交替出现,是家畜最常见的一 种痉挛现象。其特征为单个肌群发起短暂、迅速、一个跟着一个重复的收缩。每次收 缩与收缩之间,间隔以肌肉松弛,故又称之为间隔性痉挛。阵发性痉挛提示大脑、小 脑、延髓或外周神经遭受侵害。见于病毒或细菌性脑炎、各种中毒(士的宁、有机 磷、食盐、有毒植物等)、代谢障碍(如低血钙、低血镁等)和循环障碍等(如中 风)。 阵发性痉挛的表现形式及临床意义: 1、纤维性颤搐——是单个肌纤维束的轻微收缩,而不扩及整个肌肉,不产生运动 效应的轻微的痉挛。多由于脊髓腹角细胞或脑干的运动神经核受刺激所致。见于①热 性病或某些传染病的发热期(如犬瘟热);②伴有疼痛性疾病(如牛创伤性网胃—心 包炎);③神经兴奋性增强的疾病等(如恐惧)。 2、震颤——是单个肌肉或肌群发生迅速、有节律性、细小的阵发性痉挛。常为小 脑或基底神经节受损伤的特征。见于中毒、过劳、衰竭、缺氧、危重病畜的濒死期
等。 3、惊厥(或搐溺)一一是高度的阵发性痉挛,并引起全身性激烈颜动的症状。见 于胃肠破裂、中毒(如尿毒症)、青草搐溺(即低镁血症)等。 (二)强直性痉李一一是指肌肉长时间的均等的持续收缩,而无弛缓或间歇的一 种不随意运动。提示大脑皮层机能受抑制,基底神经节受损伤,或脑干和脊髓的低级 运动中枢受刺激所引起。强直性痉挛常发生于一定的肌群。如: 牙关紧闭一一是咬肌强直性痉挛所致。 瞬膜突出—一是眼肌痉挛所致。 后头挛缩一一为头向后仰,是后头部肌肉强直性痉挛所致。 直身李缩(又叫挺直性痉挛)一一是背伸肌痉李,背腰部变为水平的症状。 背弓反张(又叫角弓反张)一一是背腰上方肌肉痉李,以致凹背的症状。 腹弓反张一一背腰下方肌肉痉挛以致拱背的症状。 侧弓反张一一背腰一侧肌肉痉挛以致身体向一侧方弯曲的症状。 鹿腹一一是腹肌痉挛以致肚腹缩小的症状。 强直性痉挛见于破伤风、中毒、脑炎、酮病和生产瘫痪等。 (三)癫痫一一是大脑无器质性病变而脑神经兴奋性增高,引起异常放电所致。 其临床特征为:强直一阵发性痉李,同时伴有感觉与意识的暂时消失。家畜常见,曾 见过猪、牛、马和猫的癫痫。据说动物园中的狗熊、熊猫等也有癫痫样发作者。 因大脑皮质器质性变化而出现癫痫样症状者,称为症候性癫痫或癫痫样发作。见 于脑病、中毒及代谢病、仔猪水肿病等。 四、瘫痪(麻痹) 瘫痪(麻痹)是动物的随意运动减弱或消失。动物骨骼肌的随意运动,借锥体系 统和锥体外系统的运动神经原(上运动神经原)及脊髓腹角和脑神经运动核的运动神 经原(下运动神经原)的协调作用而实现。因此,无论是上下运动神经原的损伤,以 致肌肉与脑之间的传导中断,还是运动中枢障碍,均可发生运动减弱或消失。瘫痪有 如下四种分类方法:
等。 3、惊厥(或搐溺)——是高度的阵发性痉挛,并引起全身性激烈颤动的症状。见 于胃肠破裂、中毒(如尿毒症)、青草搐溺(即低镁血症)等。 (二)强直性痉挛——是指肌肉长时间的均等的持续收缩,而无弛缓或间歇的一 种不随意运动。提示大脑皮层机能受抑制,基底神经节受损伤,或脑干和脊髓的低级 运动中枢受刺激所引起。强直性痉挛常发生于一定的肌群。如: 牙关紧闭——是咬肌强直性痉挛所致。 瞬膜突出——是眼肌痉挛所致。 后头挛缩——为头向后仰,是后头部肌肉强直性痉挛所致。 直身挛缩(又叫挺直性痉挛)——是背伸肌痉挛,背腰部变为水平的症状。 背弓反张(又叫角弓反张)——是背腰上方肌肉痉挛,以致凹背的症状。 腹弓反张——背腰下方肌肉痉挛以致拱背的症状。 侧弓反张——背腰一侧肌肉痉挛以致身体向一侧方弯曲的症状。 鹿腹——是腹肌痉挛以致肚腹缩小的症状。 强直性痉挛见于破伤风、中毒、脑炎、酮病和生产瘫痪等。 (三)癫痫——是大脑无器质性病变而脑神经兴奋性增高,引起异常放电所致。 其临床特征为:强直—阵发性痉挛,同时伴有感觉与意识的暂时消失。家畜常见,曾 见过猪、牛、马和猫的癫痫。据说动物园中的狗熊、熊猫等也有癫痫样发作者。 因大脑皮质器质性变化而出现癫痫样症状者,称为症候性癫痫或癫痫样发作。见 于脑病、中毒及代谢病、仔猪水肿病等。 四、瘫痪(麻痹) 瘫痪(麻痹)是动物的随意运动减弱或消失。动物骨骼肌的随意运动,借锥体系 统和锥体外系统的运动神经原(上运动神经原)及脊髓腹角和脑神经运动核的运动神 经原(下运动神经原)的协调作用而实现。因此,无论是上下运动神经原的损伤,以 致肌肉与脑之间的传导中断,还是运动中枢障碍,均可发生运动减弱或消失。瘫痪有 如下四种分类方法:
根据致病原因可分为器质性瘫痪与机能性瘫痪: 器质性瘫痪:乃因运动神经的器质性疾病所引起。见于脑脊髓丝虫病和脊髓骨骨 折等。 机能性瘫痪:是运动神经不具有器质性变化,仅因其机能障碍而引起,见于血液 循环障碍或各种中毒性疾病等。机能性瘫痪在治愈原发病后(如生产瘫痪等),有可 能恢复。 根据瘫痪的程度,可分为完全性瘫痪(肌肉运动机能完全丧失)和不完全性瘫痪 (肌肉运动机能未完全丧失,是随意运动减弱,但仍可进行不完善的运动,即轻 瘫)。 根据运动障碍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单瘫(瘫痪只侵及某一肌肉、肌群或一肢 体)、偏瘫(瘫痪侵及躯体一侧)和截瘫(躯体两侧对称部位的瘫痪)。截瘫在兽医 临床上最为常见。 根据神经系统损伤的解剖部位不同,可分为中枢性瘫痪和外周性瘫痪 中枢性瘫痪是由脊髓腹角细胞以上至大脑皮层各部位的疾患所致,也就是上位运 动神经原损害引起的瘫痪。其特征是脑、脊髓不仅不能将冲动传递给下运动神经原, 使随意运动发生障碍,而且控制下运动神经原反射活动的能力也减弱或消失(失 控),故脊髓反射机能反而增强。即瘫痪的肌肉紧张性增高,肌肉较坚实,腱反射亢 进。由于瘫痪部位的肌肉受到刺激时可引起痉李,故又称为痉李性瘫痪或硬瘫。因其 不影响损伤部位以下的脊髓侧角自主神经的正常活动,下运动神经原仍能向肌肉传送 神经营养冲动,故瘫痪的肌肉不萎缩,或仅因长期不运动而产生废用性萎缩,所以萎 缩的发展缓慢。此种瘫痪提示脑或脊髓的损害,见于脑炎、脑出血、脑积水、脑软 化、脑肿瘤及脑寄生虫等。故常伴有意识障碍。 外周性瘫痪为下运动神经原、脊髓腹角细胞、脊髓腹根或分布至肌肉的外周神经 经受损害的表现。其特征是肌肉的紧张性减低,软弱松弛(因失去营养冲动),又称 弛缓性瘫痪或软瘫。肌肉萎缩迅速、明显,也称萎缩性瘫痪;肢体的活动范围增大
根据致病原因可分为器质性瘫痪与机能性瘫痪: 器质性瘫痪:乃因运动神经的器质性疾病所引起。见于脑脊髓丝虫病和脊髓骨骨 折等。 机能性瘫痪:是运动神经不具有器质性变化,仅因其机能障碍而引起,见于血液 循环障碍或各种中毒性疾病等。机能性瘫痪在治愈原发病后(如生产瘫痪等),有可 能恢复。 根据瘫痪的程度,可分为完全性瘫痪(肌肉运动机能完全丧失)和不完全性瘫痪 (肌肉运动机能未完全丧失,是随意运动减弱,但仍可进行不完善的运动,即轻 瘫)。 根据运动障碍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单瘫(瘫痪只侵及某一肌肉、肌群或一肢 体)、偏瘫(瘫痪侵及躯体一侧)和截瘫(躯体两侧对称部位的瘫痪)。截瘫在兽医 临床上最为常见。 根据神经系统损伤的解剖部位不同,可分为中枢性瘫痪和外周性瘫痪。 中枢性瘫痪是由脊髓腹角细胞以上至大脑皮层各部位的疾患所致,也就是上位运 动神经原损害引起的瘫痪。其特征是脑、脊髓不仅不能将冲动传递给下运动神经原, 使随意运动发生障碍,而且控制下运动神经原反射活动的能力也减弱或消失(失 控),故脊髓反射机能反而增强。即瘫痪的肌肉紧张性增高,肌肉较坚实,腱反射亢 进。由于瘫痪部位的肌肉受到刺激时可引起痉挛,故又称为痉挛性瘫痪或硬瘫。因其 不影响损伤部位以下的脊髓侧角自主神经的正常活动,下运动神经原仍能向肌肉传送 神经营养冲动,故瘫痪的肌肉不萎缩,或仅因长期不运动而产生废用性萎缩,所以萎 缩的发展缓慢。此种瘫痪提示脑或脊髓的损害,见于脑炎、脑出血、脑积水、脑软 化、脑肿瘤及脑寄生虫等。故常伴有意识障碍。 外周性瘫痪为下运动神经原、脊髓腹角细胞、脊髓腹根或分布至肌肉的外周神经 经受损害的表现。其特征是肌肉的紧张性减低,软弱松弛(因失去营养冲动),又称 弛缓性瘫痪或软瘫。肌肉萎缩迅速、明显,也称萎缩性瘫痪;肢体的活动范围增大
对外来力量的被动运动无抵抗,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一般无意识障碍。见于面神经、 三叉神经、桡神经、坐骨神经、肩胛上神经等麻痹,脊髓及外周神经受损等。 中枢性瘫痪与外周性瘫痪的鉴别方法,见下表: 鉴别内容 中枢性瘫痪 外周性瘫痪 肌肉张力 增强,呈痉挛性 降低、呈弛缓性 肌肉萎缩 缓慢、不明显 迅速、明显 腱反射 亢进 减弱或消失 意识障碍 常伴有 般无 第六节感觉器官检查 动物的感觉机能(Sensation)受感觉神经系统的支配。感觉神经原的细胞体位于 脊髓和丘脑。当感觉神经原或感觉传导径路任何部分受到损害,均可出现各种类型的 感觉障碍。因此,根据感觉发生障碍的情况,就能判明相应传导结构所发生的某些损 害。 一、浅感觉 检查内容:浅感觉包括皮肤的触觉、痛觉、温觉和对电刺激的感觉。在动物主要 应检查其痛觉和触觉。 检查方法 ①检查时应在动物安静状态下或由饲养管理人员保定后进行: ②为避免视觉的干扰,用布将动物的眼睛遮住: ③躯体检查,用针头或尖锐物以不同力量先从臂(或臀)部开始,沿脊柱两侧逐 渐向前刺激,直至颈部和头部。 ④对四肢的检查从最下部开始,作环行刺激直至脊柱。 ⑤必要时应作对比检查或多次检查。注意观察动物的反应: 3、动物的浅感觉:针刺时,出现相应部位的被毛颤动,皮肤或肌肉收缩、竖耳、 回头、或四肢蹴踢等
对外来力量的被动运动无抵抗,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一般无意识障碍。见于面神经、 三叉神经、桡神经、坐骨神经、肩胛上神经等麻痹,脊髓及外周神经受损等。 中枢性瘫痪与外周性瘫痪的鉴别方法,见下表: 鉴别内容 中枢性瘫痪 外周性瘫痪 肌肉张力 增强,呈痉挛性 降低、呈弛缓性 肌肉萎缩 缓慢、不明显 迅速、明显 腱反射 亢进 减弱或消失 意识障碍 常伴有 一般无 第六节 感觉器官检查 动物的感觉机能(Sensation)受感觉神经系统的支配。感觉神经原的细胞体位于 脊髓和丘脑。当感觉神经原或感觉传导径路任何部分受到损害,均可出现各种类型的 感觉障碍。因此,根据感觉发生障碍的情况,就能判明相应传导结构所发生的某些损 害。 一、浅感觉 检查内容:浅感觉包括皮肤的触觉、痛觉、温觉和对电刺激的感觉。在动物主要 应检查其痛觉和触觉。 检查方法 ①检查时应在动物安静状态下或由饲养管理人员保定后进行; ②为避免视觉的干扰,用布将动物的眼睛遮住; ③躯体检查,用针头或尖锐物以不同力量先从臂(或臀)部开始,沿脊柱两侧逐 渐向前刺激,直至颈部和头部。 ④对四肢的检查从最下部开始,作环行刺激直至脊柱。 ⑤必要时应作对比检查或多次检查。注意观察动物的反应。 3、动物的浅感觉:针刺时,出现相应部位的被毛颤动,皮肤或肌肉收缩、竖耳、 回头、或四肢蹴踢等
4、浅感觉异常及其诊断意义 感觉性增高(感觉过敏):即给予轻度刺激,引起强烈反应。由于感觉神经传导 路径受刺激所致。见于牛神经型酮血症、磷化锌中毒、DDT中毒、脊髓膜炎、脊髓 背根损伤、脊髓丘脑侧束损伤、末梢神经发炎或受压,局部组织的炎症等。 感觉减退或缺乏:感觉能力降低或感觉程度减弱一一称为感觉减退。在清醒的情 况下感觉能力完全消失的一一称为感觉缺失。是由于感觉神经、传导径路或感觉中枢 障碍所致。见于脊髓横断性损伤(如脊柱骨折等,均为对称性)、脑炎(如延脑和大 脑皮层传导径路损伤,为一侧性)和多发性神经炎(身体多处感觉缺失)等。 感觉异常一一是不受外界刺激的影响而产生的感觉(如发痒、蚁行感、烘灼感 等),表现为对感觉异常部位的舌舔、啃咬、摩擦、搔抓等,使部分皮肤严重损伤。 见于狂犬病、伪狂犬病,羊的痒病(皮肤痒螨病)、神经性皮炎、荨麻疹等。 二、深感觉(本体感觉) 深感觉一一是指皮下深部的肌肉、关节、骨骼、腱和韧带多的感觉。检查时,应 人为地将动物肢体改变自然姿势(如两前肢交叉或将舌拉出)而观察其反应。健康动 物在除去外力后。立即恢复到原状。如深部感觉障碍时,则较长时间保持人为姿势不 变。提示脑炎、严重肝病和脊髓损伤等(日鸡的马立克氏病时)。 三、特种感觉 特种感觉是由特殊的感觉器官所感觉。它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等。 视觉检查主要检查其视力。 视力减退或消失,见于牛黄豆中毒、萱草根中毒、鸡的眼痘等。 视力增强:极少见。 视觉异常:有时出现捕蝇样动作。见于狂犬病、脑炎、眼炎初期等。 (二)听觉检查检查时可用布将动物的眼睛蒙住,突然在耳边鼓掌,观察动物 的反应。健康动物听觉灵敏。听觉迟纯或完全丧失见于中耳炎、耳螨等。听觉过敏可 见于脑和脑膜疾病,反刍兽酮病、破伤风等。 (三)嗅觉检查嗅觉迟钝或缺失,见于犬瘟热、猫瘟热等
4、浅感觉异常及其诊断意义 感觉性增高(感觉过敏):即给予轻度刺激,引起强烈反应。由于感觉神经传导 路径受刺激所致。见于牛神经型酮血症、磷化锌中毒、DDT中毒、脊髓膜炎、脊髓 背根损伤、脊髓丘脑侧束损伤、末梢神经发炎或受压,局部组织的炎症等。 感觉减退或缺乏:感觉能力降低或感觉程度减弱——称为感觉减退。在清醒的情 况下感觉能力完全消失的——称为感觉缺失。是由于感觉神经、传导径路或感觉中枢 障碍所致。见于脊髓横断性损伤(如脊柱骨折等,均为对称性)、脑炎(如延脑和大 脑皮层传导径路损伤,为一侧性)和多发性神经炎(身体多处感觉缺失)等。 感觉异常——是不受外界刺激的影响而产生的感觉(如发痒、蚁行感、烘灼感 等),表现为对感觉异常部位的舌舔、啃咬、摩擦、搔抓等,使部分皮肤严重损伤。 见于狂犬病、伪狂犬病,羊的痒病(皮肤痒螨病)、神经性皮炎、荨麻疹等。 二、深感觉(本体感觉) 深感觉——是指皮下深部的肌肉、关节、骨骼、腱和韧带多的感觉。检查时,应 人为地将动物肢体改变自然姿势(如两前肢交叉或将舌拉出)而观察其反应。健康动 物在除去外力后。立即恢复到原状。如深部感觉障碍时,则较长时间保持人为姿势不 变。提示脑炎、严重肝病和脊髓损伤等(日鸡的马立克氏病时)。 三、特种感觉 特种感觉是由特殊的感觉器官所感觉。它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等。 视觉检查主要检查其视力。 视力减退或消失,见于牛黄豆中毒、萱草根中毒、鸡的眼痘等。 视力增强:极少见。 视觉异常:有时出现捕蝇样动作。见于狂犬病、脑炎、眼炎初期等。 (二)听觉检查 检查时可用布将动物的眼睛蒙住,突然在耳边鼓掌,观察动物 的反应。健康动物听觉灵敏。听觉迟钝或完全丧失见于中耳炎、耳螨等。听觉过敏可 见于脑和脑膜疾病,反刍兽酮病、破伤风等。 (三)嗅觉检查 嗅觉迟钝或缺失,见于犬瘟热、猫瘟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