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昆虫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的讲授,要求掌握各种昆虫病病原的生活史、流行病学、症状、 诊断、治疗和预防。 [重点] 讲授病原的生活史、疾病的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 「难点1 蝇咀病病原的种类及生活史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蝇咀病 1.牛皮蝇咀病 2.马胃蝇咀病 3.羊狂蝇咀病 4.其他 第二节 其他双翅目昆虫 第三节 虱与蚤 [教学方法] 采用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课堂上使用挂图、投影仪、幻灯及多 媒体,实验课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掌握寄生虫的基本检查方法。 [思考题] 1.牛皮蝇咀病、羊狂蝇咀病、虱与蚤的危害性如何? 2.牛皮蝇咀病、羊狂蝇咀病病原体的生活史如何? 3,家畜和家禽的虱如何分类? 4.如何治疗牛皮蝇咀、羊狂蝇咀和虱? 5.掌握本章所述寄生虫的中间宿主和寄生部位 第十二章 昆虫* 第一节 蝇咀病 牛皮蝇咀病 牛皮蝇蚴病又称“牛崩虫病”,是由皮蝇属的牛皮蝇(Hypoderma boves)和纹皮蝇(Hypoderma lineata)的幼虫寄生在牛的背部皮下组织而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可引起牛的皮下组织发炎、 化脓几坏死、掉膘、消瘦、生产性能下降。有时见其寄生在人、马、驴、羊和其他野生动物。由于 牛皮蝇姐寄生于皮张利用价值最高的背部,严重时导致每张皮损失20%以上的利用面积,降低产肉幸 10~15%,此外还因膘情不好而影响正常的发情、配种和保胎,从而给养牛业带来较大经济损。本 病广泛流行于西北、内蒙及东北地区,在黑龙江省西部地区较为严重,个别地方感染率几乎达到 100%。 病 体 牛 皮 蝇 成蝇牛皮蝇体长15m。外形如蜂,全身被有绒毛:口器退化,不能采食,也不叮咬牛。蝇明 为淡黄白色,长圆形,表面有光泽,大小为0.76~0.8×0.22~0.29mm。一根牛毛上只粘附一个
第十二章 昆 虫*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的讲授,要求掌握各种昆虫病病原的生活史、流行病学、症状、 诊断、治疗和预防。 [重点] 讲授病原的生活史、疾病的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 [难点] 蝇咀病病原的种类及生活史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蝇咀病 1.牛皮蝇咀病 2.马胃蝇咀病 3.羊狂蝇咀病 4.其他 第二节 其他双翅目昆虫 第三节 虱与蚤 [教学方法] 采用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课堂上使用挂图、投影仪、幻灯及多 媒体,实验课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掌握寄生虫的基本检查方法。 [思考题] 1. 牛皮蝇咀病、羊狂蝇咀病、虱与蚤的危害性如何? 2. 牛皮蝇咀病、羊狂蝇咀病病原体的生活史如何? 3. 家畜和家禽的虱如何分类? 4. 如何治疗牛皮蝇咀、羊狂蝇咀和虱? 5. 掌握本章所述寄生虫的中间宿主和寄生部位。 第十二章 昆虫* 第一节 蝇咀病 牛 皮 蝇 咀 病 牛皮蝇蚴病又称“牛崩虫病”,是由皮蝇属的牛皮蝇(Hypoderma boves)和纹皮蝇(Hypoderma lineata)的幼虫寄生在牛的背部皮下组织而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可引起牛的皮下组织发炎、 化脓几坏死、掉膘、消瘦、生产性能下降。有时见其寄生在人、马、驴、羊和其他野生动物。由于 牛皮蝇蛆寄生于皮张利用价值最高的背部,严重时导致每张皮损失20%以上的利用面积,降低产肉率 10~15 %,此外还因膘情不好而影响正常的发情、配种和保胎,从而给养牛业带来较大经济损。本 病广泛流行于西北、内蒙及东北地区,在黑龙江省西部地区较为严重,个别地方感染率几乎达到 100 %。 病 原 体 牛 皮 蝇 成蝇牛皮蝇体长15 mm。外形如蜂,全身被有绒毛;口器退化,不能采食,也不叮咬牛。 蝇卵 为淡黄白色,长圆形,表面有光泽,大小为0.76~0.8×0.22~0.29 mm。 一根牛毛上只粘附一个
虫卵。卵孵化后经三次蜕皮发育为成熟幼虫(即牛皮蝇蛆),体长28毫米,虫体呈深褐色,体分1山 节,背面较平,腹面有结节,最后两节背腹面均无刺。气孔板呈漏斗状。 纹皮蝇 皮蝇相似 只是 13m,其产卵时一根毛 上 门板较 生活史及生活习性 牛皮蝇和纹皮蝇的发育基本相似。发育中属完全变态,都要经过卵、幼虫、蛹及成虫四个阶 段,整个发有周期大约需时一年。 成蝇多在夏季出现,营寄生生活,在晴朗无风的天气里进行交配、产卵,交配后雄蝇死亡,唯蝇 产完卵后死 只雌蝇一生可产卵400~800个,虫卵在牛毛上经4~7天孵出I期幼虫,I1期幼虫 2沿钻 下发育为期幼:约阴后移行牛背部 下发育为Ⅲ期幼 幼虫在牛 后胶皮孔发 的毛发或衣服上产卵后孵出幼虫,或牛体上的幼虫粘 附于人皮肤上,再钻入皮内,幼虫在人体内移行可引起人的疼痛及抽搐 病理变化和症光 在成蝇飞翔季节,尽管它们不叮咬牛只,但可以引起牛只惊恐不安,严重影响牛的采食和休 息。当成蝇飞向牛群时,牛只极为恐惧,喷鼻、踢蹴、竖尾奔跑、跳跃,随时可造成外伤或流产。 幼虫钻入皮肤,引起痒觉,牛只不安及患都疼痛。幼虫在皮下组织移行时,引起组织损伤。幼虫 分泌的代谢产物及毒素,对患畜的血液及血管壁均有不良作用,可造成机体贫血,严重的可使患畜 消瘦,肉品质下降,乳牛产奶量降低 当幼虫移行到背部皮下时,在寄生的局部引起血肿及蜂窝织浸润。皮肤稍隆起,粗糙不平。当皮 肤穿孔,病原菌侵入可引起化腋,形成瘘管。常见有浓液流出,被毛胶粘。 幼虫成熟落地后,瘘管愈合形成瘢痕,严重影响皮革的质量。 诊 幼虫移行到背部皮下时,用手可以触摸到长圆形硬结,再过一段时间,皮肤上形成瘤肿,当幼 虫穿过皮孔时,可见到幼虫方可确诊。 诊断时,用手触摸皮肤,第三期幼虫在背部皮下形成拇指大囊肿,如摸到结节,用消毒刀剖开有 无三期幼虫。 此外,还应注意流行病学资料的分析,既往病史的调香,本病在当地流行的情况,患备的来原等 都可作为诊断本病的参考。 防治措施 本病治疗可选用下列药物 (1)倍硫磷 为有机磷类新型杀虫药,也是杀灭牛皮蝇姐的特效药。在每年的10~11月份, 按7一10g/kg体重臀部肌肉注射,有效率在95%以上。 剂,5~10mg/kg体重肌肉注射:也可用25%可湿性粉 凡高美秀 浓度为0.5%的水溶液喷洒 可用其1%浓度的针剂,0.2m1/10kg体重颈部皮下注 射:或采用2%浓度的粉剂,1g/kg体重灌服。 (4)手工摘虫 在牛皮蝇病流行季节,定期检查牛体(10天一次),发现牛背部皮下有虫体 霆贵器用我鹅锈瓷礼同围,挤曲虫体杀死。应注意不麦精虫体压破。以免牛体吸收后过敏。此 羊狂蝇咀病 羊鼻蝇姐病是由于羊鼻蜂(Oestrus oves)幼虫寄生在羊的鼻控及人附近的密脖内而起的慢性 寄主虫病,主要表现为流鼻漏、呼吸困难、打喷嚏等慢性鼻炎症状,病羊精神不安。体质消瘦甚至
虫卵。卵孵化后经三次蜕皮发育为成熟幼虫(即牛皮蝇蛆),体长28毫米,虫体呈深褐色,体分11 节,背面较平,腹面有结节,最后两节背腹面均无刺。气孔板呈漏斗状。 纹 皮 蝇 纹皮蝇(H.lineatum) 外形同牛皮蝇相似,只是较短,长约13 mm,其产卵时一根毛 上 可粘附数个至数十个虫卵。蝇蛆长约26 mm,左右,后端气门板较平。 生 活 史 及 生 活 习 性 牛皮蝇和纹皮蝇的发育基本相似。发育中属完全变态,都要经过卵、幼虫、蛹及成虫四个阶 段,整个发育周期大约需时一年。 成蝇多在夏季出现,营寄生生活,在晴朗无风的天气里进行交配、产卵,交配后雄蝇死亡,雌蝇 产完卵后死亡。一只雌蝇一生可产卵400~800个,虫卵在牛毛上经4~7天孵出Ⅰ期幼虫,Ⅰ期幼虫 沿毛孔钻入皮下发育为Ⅱ期幼虫,约7.5月后移行至牛背部皮下发育为Ⅲ期幼虫(即蝇蛆)。经2~ 2.5月,Ⅲ期幼虫成熟后,由皮孔落地变为蛹,蛹经1~2月羽化为成蝇,成蝇在外界经5~7天死亡。 幼虫在牛体内寄生约10~11月,整个发育过程历时1年左右。 除牛外,牛皮蝇蛆也可寄生于人,成蝇在人的毛发或衣服上产卵后孵出幼虫,或牛体上的幼虫粘 附于人皮肤上,再钻入皮内,幼虫在人体内移行可引起人的疼痛及抽搐。 病理变化和症状 在成蝇飞翔季节,尽管它们不叮咬牛只,但可以引起牛只惊恐不安,严重影响牛的采食和休 息。当成蝇飞向牛群时,牛只极为恐惧,喷鼻、踢蹴、竖尾奔跑、跳跃,随时可造成外伤或流产。 幼虫钻入皮肤,引起痒觉,牛只不安及患都疼痛。幼虫在皮下组织移行时,引起组织损伤。幼虫 分泌的代谢产物及毒素,对患畜的血液及血管壁均有不良作用,可造成机体贫血,严重的可使患畜 消瘦,肉品质下降,乳牛产奶量降低。 当幼虫移行到背部皮下时,在寄生的局部引起血肿及蜂窝织浸润。皮肤稍隆起,粗糙不平。当皮 肤穿孔,病原菌侵入可引起化腋,形成瘘管。常见有浓液流出,被毛胶粘。 幼虫成熟落地后,瘘管愈合形成瘢痕,严重影响皮革的质量。 诊 断 幼虫移行到背部皮下时,用手可以触摸到长圆形硬结,再过一段时间,皮肤上形成瘤肿,当幼 虫穿过皮孔时,可见到幼虫方可确诊。 诊断时,用手触摸皮肤,第三期幼虫在背部皮下形成拇指大囊肿,如摸到结节,用消毒刀剖开有 无三期幼虫。 此外,还应注意流行病学资料的分析,既往病史的调查,本病在当地流行的情况,患畜的来源等 都可作为诊断本病的参考。 防 冶 措 施 本病治疗可选用下列药物: (1)倍硫磷 为有机磷类新型杀虫药,也是杀灭牛皮蝇蛆的特效药。在每年的10~11月份, 按7~10 mg/kg体重臀部肌肉注射,有效率在95 %以上。 (2)蝇毒磷 可采用其25 %浓度的针剂,5~10 mg/kg体重肌肉注射;也可用25 %可湿性粉 剂,配成有效浓度为0.5 %的水溶液喷洒牛体。 (3)阿维菌素(Avermectin B1) 可用其1 %浓度的针剂,0.2 ml/ 10kg体重颈部皮下注 射;或采用2 %浓度的粉剂,1 g/kg体重灌服。 (4)手工摘虫 在牛皮蝇病流行季节,定期检查牛体(10天一次),发现牛背部皮下有虫体 寄生时,可用手挤压皮孔周围,挤出虫体杀死。应注意不要将虫体压破,以免牛体吸收后过敏。此 法只适用于较少的情况下。 羊 狂 蝇 咀 病 羊鼻蝇蛆病是由于羊鼻蝇(Oestrus oves)幼虫寄生在羊的鼻腔及人附近的窦腔内而引起的慢性 寄主虫病,主要表现为流鼻漏、呼吸困难、打喷嚏等慢性鼻炎症状,病羊精神不安。体质消瘦甚至
死亡,严重影响养羊业的发展。本病在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及内蒙等地常见,主要危害绵羊,对 山羊危害较轻。 病原 体 羊鼻蝇成虫似蜂,长10一20mm,头大呈半球形,黄色,两复眼小而相距较远,触角短小呈黑 盒回盟不花柔、里清标。条香生不用的心这夜色支限白他 ,前端有两个黑色的口前钩 体表丛生小刺。Ⅱ期幼虫长20一25 体表刺不明 h 省棕色横。 期幼虫(即成 ,或称蝇蛆 面隆 节上 有两个黑色后 面扁平,各节前缘有数列小刺,虫体前端尖, 生 活史及习性 羊鼻蝇成蝇每年5~9月间出现,以7月份为最多。雌雄交配以后,雄蝇很快死去,雌蝇开始飞矧 并产出幼虫。 成蝇在有阳光的白天中午时分极为活跃,它门采取急剧而又突然的动作飞向羊鼻,将幼中产在 羊鼻孔内或者在羊鼻孔的周围。而后则迅速离去,每一次飞翔到羊鼻孔可产出幼虫20 ~40只。一只 雌蝇一生可产幼虫600只左右。雌蝇产完幼虫后也死去。 产在羊鼻孔内的第一期幼虫,活动力很强,它们能直接沿着鼻粘膜移动进入鼻腔额窦和鼻窦内 寄生(有些幼虫还可以进入颅腔)并发育成为第二期幼虫。 第二期幼虫在这里再经过发育蜕化,变成第三期幼虫,幼虫在鼻腔内寄生约9~10个月,到第 二年春天,第三期幼虫发育成熟以后,便向鼻孔移动。宿主动物在幼虫的刺激下而打起强烈的喷 嚏,将第三期幼虫喷出鼻孔。第三期幼虫落于地面后,钻人土壤表层或羊粪内化为蛹。 蛹期的长短取取于外界的温度,一般要经过1~2个月,然后羽化为成蝇。成蝇在外界的寿命为 2~3周。 羊鼻蝇飞翔季节很长,但鼻蝇幼虫在宿主的鼻腔内发育期则因季节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因出 在同一只羊的鼻腔内可以同时找到不同发育期的鼻蝇幼虫。在温暖地区羊鼻蝇在一年内可以产生两 个世代,而在寒冷地区,只能繁殖一个世代。 症状和病理变化 在羊鼻蝇成蝇产幼虫时期,每当成蝇飞向羊群,羊群便骚动,惊恐不安,羊只频频摇头,互相 拥挤,喷鼻,低头,有时将鼻孔低于地面,或以鼻孔擦地,有的将头部掩藏在另一只羊的腹下或腿 间。这样严重影响羊的采食和休息,从而使羊逐渐消瘦。 幼虫侵入羊鼻腔后,强烈刺微鼻粘膜,使鼻粘膜出现发炎,典胀、出血和分必出浆液性乃至化微 性鼻汁。鼻孔周口形成干燥的脓痂,造成呼吸困难。患羊眼睑肿胀,流泪,喷鼻,在地面上摩擦鼻 端或寻找物体摩擦。有时甚至顿脚,摇头 个别幼虫可进入颅腔,损伤脑膜,或因鼻窦发炎而波及脑膜,引起“假回旋症”,表现运动失调、 旋转运动、头弯向一侧或发生痉李麻痹症状。 诊 羊鼻蝇蛆病的诊断可根据流行病学资料的分析,临床症状的检查以及死后剖检,在鼻腔和鼻窦内 找到鼻蝇姐虫而讲行综合性诊断。 当患羊具有神经症状时,要与多头蚴病加以区别诊断。多头蚴病多为幼龄羊只发病,神经症状多 以强制运动为主。没有鼻卡他,不流鼻汁,剖检时在鼻腔内找不到幼虫。 防治 措施 本病的防治应在每年11月份,即I期幼虫发育期进行。可采用下列方法。 (1)敌敌畏 可配成水溶液按5mg/kg体重灌服,一日一次,连用二天:也可配成225ppm水溶 液让羊饮服,一日一次,连用3次,每次2000~2500m1。还可采用40%敌敌畏乳油原液在室内喷 雾,1ml/m3,吸雾10分钟 (2)阿维菌素 采用其1%针剂,0.2~0.3m1/10kg体重皮下或肌肉注射。亦可采用其粉剂 或片剂,0.2mg/kg体重喂服
死亡,严重影响养羊业的发展。本病在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及内蒙等地常见,主要危害绵羊,对 山羊危害较轻。 病 原 体 羊鼻蝇成虫似蜂,长10~20 mm,头大呈半球形,黄色,两复眼小而相距较远,触角短小呈黑 色,口器退化不能采食。胸部呈黄棕色,有4条断续而不明显的黑色纵纹,腹部有褐色或银白色的斑 点,翅透明。 Ⅰ期幼虫为黄白色,长约1 mm,前端有两个黑色的口前钩,体表丛生小刺。Ⅱ期幼虫长20~25 mm,体表刺不明显,Ⅲ期幼虫(即成熟幼虫,或称蝇蛆)呈棕褐色,长约30 mm,背面隆起,各节上 有棕色横带;腹面扁平,各节前缘有数列小刺,虫体前端尖,有两个强大的黑色口钩;后端齐平, 有两个黑色后气孔。 生 活 史 及习 性 羊鼻蝇成蝇每年5~9月间出现,以7月份为最多。雌雄交配以后,雄蝇很快死去,雌蝇开始飞翔 并产出幼虫。 成蝇在有阳光的白天中午时分极为活跃,它们采取急剧而又突然的动作飞向羊鼻,将幼虫产在 羊鼻孔内或者在羊鼻孔的周围。而后则迅速离去,每一次飞翔到羊鼻孔可产出幼虫20~40只。一只 雌蝇一生可产幼虫600只左右。雌蝇产完幼虫后也死去。 产在羊鼻孔内的第一期幼虫,活动力很强,它们能直接沿着鼻粘膜移动进入鼻腔额窦和鼻窦内 寄生(有些幼虫还可以进入颅腔)并发育成为第二期幼虫。 第二期幼虫在这里再经过发育蜕化,变成第三期幼虫,幼虫在鼻腔内寄生约9~10个月,到第 二年春天,第三期幼虫发育成熟以后,便向鼻孔移动。宿主动物在幼虫的刺激下而打起强烈的喷 嚏,将第三期幼虫喷出鼻孔。第三期幼虫落于地面后,钻人土壤表层或羊粪内化为蛹。 蛹期的长短取取于外界的温度,一般要经过1~2个月,然后羽化为成蝇。成蝇在外界的寿命为 2~3周。 羊鼻蝇飞翔季节很长,但鼻蝇幼虫在宿主的鼻腔内发育期则因季节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 因此 在同一只羊的鼻腔内可以同时找到不同发育期的鼻蝇幼虫。在温暖地区羊鼻蝇在一年内可以产生两 个世代,而在寒冷地区,只能繁殖一个世代。 症状和病理变化 在羊鼻蝇成蝇产幼虫时期,每当成蝇飞向羊群,羊群便骚动,惊恐不安,羊只频频摇头,互相 拥挤,喷鼻,低头,有时将鼻孔低于地面,或以鼻孔擦地,有的将头部掩藏在另一只羊的腹下或腿 间。这样严重影响羊的采食和休息,从而使羊逐渐消瘦。 幼虫侵入羊鼻腔后,强烈刺激鼻粘膜,使鼻粘膜出现发炎,肿胀、出血和分泌出浆液性乃至化脓 性鼻汁。鼻孔周口形成干燥的脓痂,造成呼吸困难。患羊眼睑肿胀,流泪,喷鼻,在地面上摩擦鼻 端或寻找物体摩擦。有时甚至顿脚,摇头。 个别幼虫可进入颅腔,损伤脑膜,或因鼻窦发炎而波及脑膜,引起“假回旋症”,表现运动失调、 旋转运动、头弯向一侧或发生痉挛麻痹症状。 诊 断 羊鼻蝇蛆病的诊断可根据流行病学资料的分析,临床症状的检查以及死后剖检,在鼻腔和鼻窦内 找到鼻蝇蛆虫而进行综合性诊断。 当患羊具有神经症状时,要与多头蚴病加以区别诊断。多头蚴病多为幼龄羊只发病,神经症状多 以强制运动为主。没有鼻卡他,不流鼻汁,剖检时在鼻腔内找不到幼虫。 防 治 措 施 本病的防治应在每年11月份,即Ⅰ期幼虫发育期进行。可采用下列方法。 (1)敌敌畏 可配成水溶液按5mg/kg体重灌服,一日一次,连用二天;也可配成225 ppm水溶 液让羊饮服,一日一次,连用3次,每次2000~2500 ml。还可采用40 %敌敌畏乳油原液在室内喷 雾,1 ml/m3,吸雾10分钟。 (2)阿维菌素 可采用其1 %针剂,0.2~0.3 ml/10kg体重皮下或肌肉注射。亦可采用其粉剂 或片剂,0.2 mg/kg体重喂服
(3)3%蚊蝇粉 为国内新研制的防治蝇蛆病的药品,它可通过抑制虫体内胆碱酯酶的活性而 杀灭虫体。可用喷粉器对羊群喷药,200~250头羊用1kg药,亦可用纱布包好后在羊鼻孔处拍打二 次。 (4)碘醚柳胺注射液 7.5g/kg体重一次肌肉注射。 第一节 虱在分类上属于昆虫纲,虱目。寄生于哺乳动物及禽类的体表,具有亚格的宿主特异性。虱体 扁平,呈灰白色或灰黑色,复眼退化或无眼,触角3~5节,足短粗。根据它们口器的结构捕食和采 食的方式的不同把它们分为2个亚目。 l、虱亚目(Anohlura) 口器为刺吸式,以吸食哺乳动物血液为生,因此称为吸血虱或血 虱。寄生于家备体表的为虱目兽虱科(Haematopinidae)中的无翅昆虫。如马虱(Haematopinus asini),牛面風(Hamatopinus eurysternus),猪虱(Haematopinus suis)和羊虱(Haematopinus pedalis) 2、食毛亚目(Mallophaga) 口器为明霸式,以食毛、羽、皮屑为生。大多数寄生在离类 体表为羽虱,少数寄生在家畜体表为毛虱。毛虱和羽虱为毛虱科的无翅昆虫。虫体扁平,头部圆 大,前端圆钝,口器为咀嚼式,胸部不发达,宽度小于头部,以此与吸血虱加以区别。寄生在家畜 家禽的毛虱和羽虱有鸡羽虱(Menopon gallinae),牛毛虱(Bovicola bovis))马毛虱(Bovicola egui)和羊毛面(Bovicola ovis). 虱体背腹扁平,体呈椭圆形,触角短,复眼1对,但己高度退化。口器为刺吸式。胸部三节融合 胸部有3对肢,每肢末端有爪。腹部比胸部宽。雌虱腹部末端分叉,雄虱末端圆钝。 虱发育属不完全变态,即经过卵、幼虫(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虱必须在宿主的体表才能完成 其发育。 雌虱交配后,在畜体上产卵 一昼夜可产1~4枚卵, 一个雌虱一生可产卵50~80个 卵呈淡黄白色,椭圆形,一端有卵盖。卵经10~12天发育可孵出幼虫,幼虫孵出后即可吸血,经 过三次蜕皮变为成虫,整个发育周期为3~4周 流行特点 虱的传播方式为直接接触感染,即健畜与患畜相互接触而感染。也可以通过饲养用具、鞍挽用 具褥草间接传播而感染。 密集饲养,畜舍卫生条件不好,秋冬季节动物被毛增长,皮温升高,湿度加大,有利于虱的发 育,而夏季虱的数目减少。 虱离开宿主后,在外界环境找不到食物,不能长期存活,通常在1一10天内死亡。 告 性 毛虱轻度感染时影向不大,但亚重感染时,由于痒觉剧烈,家畜表现极度不安,影同采食和休 息,日浙消瘦。 羽虱感染对禽类的危害是较为严重的。羽虱可引起禽类的痒觉,不安,有时因啄痒而啄破自己的 皮肉,造成外伤感染。严重影响产蛋率。雏禽感染则表现生长发育停滞。 虱吸食家畜血液,在吸血的同时还分泌毒液刺激皮肤上的神经末梢,使之发生痒感,引起家畜不 安,影响采食和休息 痒觉剧烈时忠备便导寻找物体摩擦,而起脱毛,忠备消瘦。 除此之外,虱还可以成为许多传染病的传播者。 毛虱和羽虱的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它们不吸食血液,以动物的毛、表皮和磷片为食物。终生不 离开宿主。 雌虫在宿主被毛上产卵,卵被牢固地贴着在毛的近根部。在适当条件下,经过5~10天的发育 孵出幼虫。幼虫经过2一5次蜕化在2一3周内发育为成虫。整个发育周期为3一4周
(3)3 %蚊蝇粉 为国内新研制的防治蝇蛆病的药品,它可通过抑制虫体内胆碱酯酶的活性而 杀灭虫体。可用喷粉器对羊群喷药,200~250头羊用1kg药,亦可用纱布包好后在羊鼻孔处拍打二 次。 (4)碘醚柳胺注射液 7.5 mg/kg体重一次肌肉注射。 第 一 节 虱 虱在分类上属于昆虫纲,虱目。寄生于哺乳动物及禽类的体表,具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虱体 扁平,呈灰白色或灰黑色,复眼退化或无眼,触角3~5节,足短粗。根据它们口器的结构捕食和采 食的方式的不同把它们分为2个亚目。 1、虱亚目(Anohlura) 口器为刺吸式,以吸食哺乳动物血液为生,因此称为吸血虱或血 虱。寄生于家畜体表的为虱目兽虱科(Haematopinidae)中的无翅昆虫。如马虱(Haematopinus asini), 牛虱(Hamatopinus eurysternus), 猪虱(Haematopinus suis)和羊虱(Haematopinus pedalis)。 2、食毛亚目(Mallophaga) 口器为咀嚼式,以食毛、羽、皮屑为生。大多数寄生在禽类 体表为羽虱,少数寄生在家畜体表为毛虱。毛虱和羽虱为毛虱科的无翅昆虫。虫体扁平,头部圆 大,前端圆钝,口器为咀嚼式,胸部不发达,宽度小于头部,以此与吸血虱加以区别。寄生在家畜 家禽的毛虱和羽虱有鸡羽虱(Menopon gallinae),牛毛虱(Bovicola bovis) 马毛虱(Bovicola equi)和羊毛虱(Bovicola ovis). 虱体背腹扁平,体呈椭圆形,触角短,复眼1对,但已高度退化。口器为刺吸式。胸部三节融合, 胸部有3对肢,每肢末端有爪。腹部比胸部宽。雌虱腹部末端分叉,雄虱末端圆钝。 虱发育属不完全变态,即经过卵、幼虫(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虱必须在宿主的体表才能完成 其发育。 雌虱交配后,在畜体上产卵。一昼夜可产1~4枚卵,一个雌虱一生可产卵50~80个。 卵呈淡黄白色,椭圆形,一端有卵盖。卵经10~12天发育可孵出幼虫,幼虫孵出后即可吸血,经 过三次蜕皮变为成虫,整个发育周期为3~4周。 流 行 特 点 虱的传播方式为直接接触感染,即健畜与患畜相互接触而感染。也可以通过饲养用具、鞍挽用 具褥草间接传播而感染。 密集饲养,畜舍卫生条件不好,秋冬季节动物被毛增长,皮温升高,湿度加大,有利于虱的发 育,而夏季虱的数目减少。 虱离开宿主后,在外界环境找不到食物,不能长期存活,通常在1~10天内死亡。 危 害 性 毛虱轻度感染时影响不大,但严重感染时,由于痒觉剧烈,家畜表现极度不安,影响采食和休 息,日浙消瘦。 羽虱感染对禽类的危害是较为严重的。羽虱可引起禽类的痒觉,不安,有时因啄痒而啄破自己的 皮肉,造成外伤感染。严重影响产蛋率。雏禽感染则表现生长发育停滞。 虱吸食家畜血液,在吸血的同时还分泌毒液刺激皮肤上的神经末梢,使之发生痒感,引起家畜不 安,影响采食和休息。 痒觉剧烈时患畜便寻找物体摩擦,而引起脱毛,患畜消瘦。 除此之外,虱还可以成为许多传染病的传播者。 毛虱和羽虱的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它们不吸食血液,以动物的毛、表皮和鳞片为食物。终生不 离开宿主。 雌虫在宿主被毛上产卵,卵被牢固地贴着在毛的近根部。在适当条件下,经过5~10天的发育 孵出幼虫。幼虫经过2~5次蜕化在2~3周内发育为成虫。整个发育周期为3~4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