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问1
孔子的“仁”概念 本美国人写的书中说:“学者们通常认 为,在孔子哲学中,‘仁’即使不是一个中 心的概念,也是中心概念之一。但他们在各自 不同地分析‘仁’时却忐忑不安,悲叹《论 语》中的“仁’充满悖论,神秘莫测,复杂得 使人灰心丧气”。 《孔子哲学思微》
孔子的“仁”概念 一本美国人写的书中说:“学者们通常认 为,在孔子哲学中, ‘仁’即使不是一个中 心的概念,也是中心概念之一。但他们在各自 不同地分析 ‘仁’时却忐忑不安,悲叹《论 语》中的‘仁’充满悖论,神秘莫测,复杂得 使人灰心丧气”。 ——《孔子哲学思微》
原文 译文 子贡曰:“如有博施子贡说:“如果有人能广泛地对 民众进行施子和救济,这人怎么 民而能济众,何如?样?可称得上仁人吗?“孔子说: 可谓仁乎?”子曰 “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 “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所 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谓仁德之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 住,就要使别人也站得住;要想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自己行得通,就要使别人也行得 而达人。能近取譬,可通。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喻, 谓仁之方也已。” 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 的方法了
原 文 子贡曰:“如有博施 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可谓仁乎?”子曰: “何事于仁?必也圣乎! 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 而达人。能近取譬,可 谓仁之方也已。” 译 文 子贡说:“如果有人能广泛地对 民众进行施予和救济,这人怎么 样?可称得上仁人吗?”孔子说: “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 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所 谓仁德之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 住,就要使别人也站得住;要想 自己行得通,就要使别人也行得 通。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喻, 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 的方法了
思考:孔子是怎样评价子贡提出“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 做法的?孔子认为怎样才能实行仁德?请结合原文回答 明确:孔子认为广泛地施予和救济不仅是仁德, 甚至是圣德。意思是不损人利己,一般人能够做到; 舍己为人,需要更高的精神追求。他认为,要实行仁, 要注意两点:一方面,自己要做出表率,先要自己站 得住;先要自己行得通。另一方面,要能够用自身作 比喻,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即由自己的 需要想到别人的需要,并给予充分的尊重,给予广泛 的帮助和救济
思考:孔子是怎样评价子贡提出“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 做法的?孔子认为怎样才能实行仁德?请结合原文回答。 明确:孔子认为广泛地施予和救济不仅是仁德, 甚至是圣德。意思是不损人利己,一般人能够做到; 舍己为人,需要更高的精神追求。他认为,要实行仁, 要注意两点:一方面,自己要做出表率,先要自己站 得住;先要自己行得通。另一方面,要能够用自身作 比喻,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即由自己的 需要想到别人的需要,并给予充分的尊重,给予广泛 的帮助和救济
词语 原大 颜渊问仁。子曰: 克:约束、抑制 “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 复:践行、恢复 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 为:是 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归:称许、赞许 颜渊曰:“请问其目。”焉:句末语气词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 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目:条目、详情 动。”颜渊曰:“回虽不 敏:愚钝 敏,请事斯语矣。” 事:从事、实行 斯:这
原 文 颜渊问仁。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 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 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 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颜渊曰:“回虽不 敏,请事斯语矣。” 词 语 克:约束、抑制 复:践行、恢复 为:是 归:称许、赞许 焉:句末语气词 由:靠 目:条目、详情 敏:愚钝 事:从事、实行 斯:这
文 颜渊请教“仁”的问题。孔子说:“克制 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这就是仁。 旦这样做了,天下人都归顺于仁了。要 做到仁,完全要靠自己,哪能靠别人呢?” 颜渊说:“请问实践仁的细则是怎样的? 孔子说:“不合礼的不要看,不合礼的不 要听,不合礼的不要说,不合礼的不要 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但请让 我也照您的这些话去做
译 文 颜渊请教“仁”的问题。孔子说:“克制 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这就是仁。 一旦这样做了,天下人都归顺于仁了。要 做到仁,完全要靠自己,哪能靠别人呢?” 颜渊说:“请问实践仁的细则是怎样的?” 孔子说:“不合礼的不要看,不合礼的不 要听,不合礼的不要说,不合礼的不要 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但请让 我也照您的这些话去做
思考:孔子在对颜渊的回答中对仁作了怎样的阐 释?他认为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对实施仁提出了 什么看法?对克制自己提出了什么具体要求? 明确:孔子认为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 符合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贵族等级制度的社会 规范和道德规范,这就是仁。如果做到的话, 全天下都会称许你是仁人。他认为,实行仁, 要靠自己自觉,不能靠别人。他认为,约束自 己的具体原则是:不合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的 事和物,一概不要看、听、说、做,即管好自 己的嘴、眼、耳、手,从点滴做起
思考:孔子在对颜渊的回答中对仁作了怎样的阐 释?他认为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对实施仁提出了 什么看法?对克制自己提出了什么具体要求? 明确:孔子认为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 符合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贵族等级制度的社会 规范和道德规范,这就是仁。如果做到的话, 全天下都会称许你是仁人。他认为,实行仁, 要靠自己自觉,不能靠别人。他认为,约束自 己的具体原则是:不合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的 事和物,一概不要看、听、说、做,即管好自 己的嘴、眼、耳、手,从点滴做起
原文 译文 仲弓问仁。子曰: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 “出门如见大宾, “平常出门像会见贵宾一样,使 唤百姓就像承办重大祭祀一样庄 使民如承大祭;己 重严肃。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 所不欲,勿施于人;要强加给别人;在诸侯邦国做官 在邦无怨,在家无无所怨恨;在卿大夫的封地里做 怨。”仲弓曰: 官也无所怨恨。“仲弓说:“我 “雍虽不敏,请事虽然不聪明,但愿意照您的话去 斯语矣
原 文 仲弓问仁。子曰: “出门如见大宾, 使民如承大祭;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 怨。”仲弓曰: “雍虽不敏,请事 斯语矣。” 译 文 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 “平常出门像会见贵宾一样,使 唤百姓就像承办重大祭祀一样庄 重严肃。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 要强加给别人;在诸侯邦国做官 无所怨恨;在卿大夫的封地里做 官也无所怨恨。”仲弓说:“我 虽然不聪明,但愿意照您的话去 做
思考:孔子回答仲弓的问题时用了“见大宾”“承大祭”这 两个比喻旨在说明什么?这里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怎 样理解?“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同前面两句有何联系? 用“见大宾”这个比喻说明为政者对民众要恭敬,用“承大祭” 这个比喻说明对百姓的事情要慎重。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是要将心比心,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不要强加给别人,这是领导者实践仁的原则。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与前文是条件和结果的关系,如果对 百姓恭敬诚恳、慎重负责,自己不喜欢的,不强加给百姓;那么, 无论在诸侯邦国做官,还是在卿大夫的封地里做官,都不会招人怨 恨,自己也不会有什么遗憾,这就达到仁的境界了
思考:孔子回答仲弓的问题时用了“见大宾”“承大祭” 这 两个比喻旨在说明什么?这里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怎 样理解?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同前面两句有何联系? 用 “见大宾”这个比喻说明为政者对民众要恭敬,用“承大祭” 这个比喻说明对百姓的事情要慎重。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是要将心比心,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不要强加给别人,这是领导者实践仁的原则。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与前文是条件和结果的关系,如果对 百姓恭敬诚恳、慎重负责,自己不喜欢的,不强加给百姓;那么, 无论在诸侯邦国做官,还是在卿大夫的封地里做官,都不会招人怨 恨,自己也不会有什么遗憾,这就达到仁的境界了
原文 词语 译文 司马牛问仁。者:人 司马牛问怎样 子:“仁者,其:他 做才是仁。孔子说: 其言也切。”曰:切:言语迟钝仁的人,他说话是 “其言也切,斯斯:这 谨慎的。司马牛说: 谓之仁已乎?”已:通“矣”“说话谨慎,这就 子日:“为之难,为:做叫做仁了吗?”孔 言之得无切乎?得无:能够不子说:“做起来很 困难,说起来能不 谨慎吗?
原 文 司马牛问仁。 子曰:“仁者, 其言也讱。”曰: “其言也讱,斯 谓之仁已乎?” 子曰:“为之难, 言之得无讱乎?” 词 语 者: ……人 其:他 讱:言语迟钝 斯:这 已:通“矣” 为:做 得无:能够不 译 文 司马牛问怎样 做才是仁。孔子说: 仁的人,他说话是 谨慎的。司马牛说: “说话谨慎,这就 叫做仁了吗?”孔 子说:“做起来很 困难,说起来能不 谨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