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论 【教学目的】本章是会计学的导言,概述了会计的一些及基本问 题,是学习以后各章的基础,通过学习,要求了解会计的涵义和会计 的特,点,明确会计的职能、会计的对象和会计的任务,掌握会计法规 和会计核算方法以及会计工作组织等方面的知识。 第一节会计的概述 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会计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对经济的 需要而产生与发展的。人类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必然关心自己的 劳动成果,关心各种物资的耗费,关心劳动时间的多少,这就需要从 数量方面记录下来,以获取的信息去指导与管理生产,促进生产的不 断发展。 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人们采用“结绳记事”或“刻 契记数”等原始纪录方法,当时还只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还不是 完整意义上的记账,这是会计产生的萌芽阶段。 在我国,到了西周有了“会计”命名和较为严格的会计机构,认 为“零星算之为计,综合算之为会”。会计的基本涵义为既有日常的 零星核算,又有岁终的综合核算,通过日累岁终的核算,达到正确考 核王朝财政经济收支的目的。并且建立了较为严格的会计机构和专管 钱粮赋税的官员,是我国会计发展史上的一个突出进步。 在封建社会鼎盛的唐朝,会计的技术与方法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当时的会计主要以官厅会计为主,尤其到了宋代,开始采用比较先进
1 第一章 总论 【教学目的】本章是会计学的导言,概述了会计的一些及基本问 题,是学习以后各章的基础,通过学习,要求了解会计的涵义和会计 的特点,明确会计的职能、会计的对象和会计的任务,掌握会计法规 和会计核算方法以及会计工作组织等方面的知识。 第一节 会计的概述 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会计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对经济的 需要而产生与发展的。人类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必然关心自己的 劳动成果,关心各种物资的耗费,关心劳动时间的多少,这就需要从 数量方面记录下来,以获取的信息去指导与管理生产,促进生产的不 断发展。 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人们采用“结绳记事”或“刻 契记数”等原始纪录方法,当时还只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还不是 完整意义上的记账,这是会计产生的萌芽阶段。 在我国,到了西周有了“会计”命名和较为严格的会计机构,认 为“零星算之为计,综合算之为会”。会计的基本涵义为既有日常的 零星核算,又有岁终的综合核算,通过日累岁终的核算,达到正确考 核王朝财政经济收支的目的。并且建立了较为严格的会计机构和专管 钱粮赋税的官员,是我国会计发展史上的一个突出进步。 在封建社会鼎盛的唐朝,会计的技术与方法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当时的会计主要以官厅会计为主,尤其到了宋代,开始采用比较先进
的“四柱清册”(四柱结算法),来进行结账。 旧管(期初余额)+新收(本期收入)一开除(本期支出)=实在(期末余额) 一直到清代,“四柱清册”已成为系统反映王朝经济活动或私家 经济活动全过程的科学方法,成为中式会计方法的精髓。 明末清初,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萌茅,我国商人进一步设计 了“龙门帐”,把会计科目划分为“进”、“缴”、“存”、“该”(即收、 付、资产、负债),并编制“进缴表”、“存该表”(即损益表和资产负 债表),实行双轨计算盈亏。 在资本主义萌芽阶段,又出现了“四脚账”,对每一笔经济业务 即登记“来账”,又登记“去账”,“龙门帐”和“四脚账”都是我国 固有的复式记账方法。为近代会计中的复式记账原理做出过极大贡 献。 解放后,在计划经济下,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执行按行业以及所有 制关系分别制定的会计核算制度,这种会计模式,在我国进入市场经 济以后,逐渐暴露出许多弊端,会计资料缺乏可比性、束缚了企业发 展的手脚,因此,我国对原有会计制度进行了改革: 1992年11月公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并 于1993年7月1日执行: 2000年12月29日,财政部制定了《企业会计制度》,于2001 年1月1日起在股份制企业施行,逐步扩大到其他企业执行: 2006年2月财政部又对《企业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进行了修 订,并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2 的“四柱清册”(四柱结算法),来进行结账。 旧管(期初余额)+新收(本期收入)-开除(本期支出)=实在(期末余额) 一直到清代,“四柱清册”已成为系统反映王朝经济活动或私家 经济活动全过程的科学方法,成为中式会计方法的精髓。 明末清初,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萌芽,我国商人进一步设计 了“龙门帐”,把会计科目划分为“进”、“缴”、“存”、“该”(即收、 付、资产、负债),并编制“进缴表”、“存该表”(即损益表和资产负 债表),实行双轨计算盈亏。 在资本主义萌芽阶段,又出现了“四脚账”,对每一笔经济业务 即登记“来账”,又登记“去账”,“龙门帐”和“四脚账”都是我国 固有的复式记账方法。为近代会计中的复式记账原理做出过极大贡 献。 解放后,在计划经济下,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执行按行业以及所有 制关系分别制定的会计核算制度,这种会计模式,在我国进入市场经 济以后,逐渐暴露出许多弊端,会计资料缺乏可比性、束缚了企业发 展的手脚,因此,我国对原有会计制度进行了改革: 1992 年 11 月公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并 于 1993 年 7 月 1 日执行; 2000 年 12 月 29 日,财政部制定了《企业会计制度》,于 2001 年 1 月 1 日起在股份制企业施行,逐步扩大到其他企业执行; 2006 年 2 月财政部又对《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进行了修 订,并于 2007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自1997年至今,财政部又陆续发布了一系列具体准则(现有38 项),具体准则是以基本会计准则为依据,规定各要素确认、计量和 报告的原则和对会计处理及其程序做出的具体规定,自2007年1月 1日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 为此,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两个层 次。 二、会计的涵义 1、涵义: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借助于专门的方法和 程序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反映和监督 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特点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随着社会生产的日益发展,会计便从简单的计量、计算发展为以 货币为计量单位来综合反映和监督经济活动的过程。但对于实物资产 也使用货币和实物双重记录。 (2)会计对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和综合的反映和监 督 连续性:经济业务按时间顺序不间断进行记录: 系统性:对会计对象按科学方法进行分类、汇总和系统地加工整 理: 全面性:对经济业务反映不允许遗漏: 综合性:将会计记录加以汇总提供总括指标: 3
3 自 1997 年至今,财政部又陆续发布了一系列具体准则(现有 38 项),具体准则是以基本会计准则为依据,规定各要素确认、计量和 报告的原则和对会计处理及其程序做出的具体规定,自 2007 年 1 月 1 日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 为此,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两个层 次。 二、会计的涵义 1、涵义: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借助于专门的方法和 程序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反映和监督 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特点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随着社会生产的日益发展,会计便从简单的计量、计算发展为以 货币为计量单位来综合反映和监督经济活动的过程。但对于实物资产 也使用货币和实物双重记录。 (2)会计对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和综合的反映和监 督 连续性:经济业务按时间顺序不间断进行记录; 系统性:对会计对象按科学方法进行分类、汇总和系统地加工整 理; 全面性:对经济业务反映不允许遗漏; 综合性:将会计记录加以汇总提供总括指标;
会计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是对会计信息的正确性、真实性和 合法性进行检查和监骨。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继续和补充,对经济 活动具有促进、控制、考核和指导作用,两者不能分离。 (3)有一整套科学的专门技术和方法 会计经过长期发展,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并成为一门 完整的经济管理学科。 三、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马克思曾对会 计有过精辟的概括:就是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和“观念的总结”, 就是指会计对经济活动的反映和监督,这是对会计职能的科学概括。 根据会计的特点和马克思的科学论断,会计的职能可以概括为:综合 核算与监督经济活动过程,参与企业预测、决策,并对经济活动进行 控制和分析。 (1)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反映(核算)和监督 会计的核算职能是会计监督职能的基础,会计监督职能是核算职 能的保证,两者相辅相成,既有独立要求,又紧密联系,缺一不可。 (2)会计的新职能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的职能也不断扩大、发展,在基本职能的 基础上,会计的预测、决策、控制、分析等职能也显得更为重要
4 会计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是对会计信息的正确性、真实性和 合法性进行检查和监督。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继续和补充,对经济 活动具有促进、控制、考核和指导作用,两者不能分离。 (3)有一整套科学的专门技术和方法 会计经过长期发展,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并成为一门 完整的经济管理学科。 三、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马克思曾对会 计有过精辟的概括:就是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和“观念的总结”, 就是指会计对经济活动的反映和监督,这是对会计职能的科学概括。 根据会计的特点和马克思的科学论断,会计的职能可以概括为:综合 核算与监督经济活动过程,参与企业预测、决策,并对经济活动进行 控制和分析。 (1)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反映(核算)和监督 会计的核算职能是会计监督职能的基础,会计监督职能是核算职 能的保证,两者相辅相成,既有独立要求,又紧密联系,缺一不可。 (2)会计的新职能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的职能也不断扩大、发展,在基本职能的 基础上,会计的预测、决策、控制、分析等职能也显得更为重要
第二节会计对象 一、会计对象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所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前以述及,会计是以货 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与监督。从宏观 上来说,会计对象是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从微观上来说,会计 对象是一个单位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二、工业企业的会计对象(资金运动过程) 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工业企 业的资金运动包括资金投入、资金周转(包括供应过程、生产过程、 销售过程)、资金退出。企业的货币资金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而 不断发生变化,经过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不断改变其形态, 最后又回到货币资金形态。 工业企业资金循环图 供应过程 生产过圈一一的售过程 工资和其他费 风资塞片 货金周面复始循环、周转 三、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对象 商业企业资金循环图:
5 第二节 会计对象 一、会计对象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所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前以述及,会计是以货 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与监督。从宏观 上来说,会计对象是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从微观上来说,会计 对象是一个单位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二、工业企业的会计对象(资金运动过程) 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工业企 业的资金运动包括资金投入、资金周转(包括供应过程、生产过程、 销售过程)、资金退出。企业的货币资金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而 不断发生变化,经过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不断改变其形态, 最后又回到货币资金形态。 工业企业资金循环图 三、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对象 商业企业资金循环图:
啊进过程 销售过程 资金找入 支付商品流酒费 资金周而复始循环、周转 第三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基本前提一般地也称为会计假设,因为在会计学领域里存在 着某些无法正面加以论证地事物,要使会计活动能够正常地进行,必 须设立或规定其赖以存在的某些约束条件或合理的判断。会计核算的 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期间、货币计量四个方面: 1、会计主体(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会计工作 为之服务的经济上独立的一个特定单位或组织。这一前提主要规定会 计核算的范围,这个范围限定就是“企业本身”。企业作为一个会计 主体,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独立地记录和核算企业本身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而不能核算、反映企 业投资者或者其他经济主体地经济活动。 如:A企业向B企业赊销产品,A企业记录债务,B企业记录债权; 2、持续经营(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 6
6 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基本前提一般地也称为会计假设,因为在会计学领域里存在 着某些无法正面加以论证地事物,要使会计活动能够正常地进行,必 须设立或规定其赖以存在的某些约束条件或合理的判断。会计核算的 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期间、货币计量四个方面。 1、会计主体(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会计工作 为之服务的经济上独立的一个特定单位或组织。这一前提主要规定会 计核算的范围,这个范围限定就是“企业本身”。企业作为一个会计 主体,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独立地记录和核算企业本身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而不能核算、反映企 业投资者或者其他经济主体地经济活动。 如:A 企业向 B 企业赊销产品,A 企业记录债务,B 企业记录债权; 2、持续经营(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
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企业会计确认 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即会计核算 必须建立在非清算的基础上,只有这样,会计主体才能按照既定的用 途使用资产、按照既定的合约条件清偿债务,会计人员就可以在此基 础上选择会计政策和估计方法。例如:采用历史成本计价是假定企业 在正常情况下持续不断经营下去。 当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任何企业都存在着破产、清算的风险 如果可以判定企业不能持续经营,就应当改变会计核算的原则和方 法,并在企业财务报告中作相应披露。 3、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 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会计分期的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期间 的划分,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连续、相同的期间, 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报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 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年度和中期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 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年度 会计期间 半年 、中期季度 月份 4、货币计量 7
7 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企业会计确认、 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即会计核算 必须建立在非清算的基础上,只有这样,会计主体才能按照既定的用 途使用资产、按照既定的合约条件清偿债务,会计人员就可以在此基 础上选择会计政策和估计方法。例如:采用历史成本计价是假定企业 在正常情况下持续不断经营下去。 当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任何企业都存在着破产、清算的风险, 如果可以判定企业不能持续经营,就应当改变会计核算的原则和方 法,并在企业财务报告中作相应披露。 3、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 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会计分期的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期间 的划分,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连续、相同的期间, 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报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 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年度和中期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 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年度 会计期间 半年 中期 季度 月份 4、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 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在我国,企 业通常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 企业,也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有关部门报送 财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记账本位币:是指一个企业在会计核算上统一使用的记账货币。) 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 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所提供会计信息对使用者决策有用所应具 备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 1、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 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 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2、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 决策需要相关,要求在收集、记录、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过程中能充 分考虑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的需要。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 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 3、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
8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 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在我国,企 业通常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 企业,也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有关部门报送 财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记账本位币:是指一个企业在会计核算上统一使用的记账货币。) 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 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所提供会计信息对使用者决策有用所应具 备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 1、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 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 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2、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 决策需要相关,要求在收集、记录、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过程中能充 分考虑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的需要。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 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 3、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
报告使用者理解和利用,要求会计记录清晰,填制凭证、登记账簿、 编制会计报告要数字正确、项目齐全、勾稽关系清楚。 对于会计报告难以用数字明确的问题,应当用文字加以说明。对 于交易本身较为复杂或者会计处理较为复杂,但其对于使用者的经济 决策是相关的,就应当在财务报告中予以披露。 4、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具体包括:(1)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 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 更,便于对不同时期的各项指标进行纵向比较。如:存货发出计价方 法确有必要变更,应将变更情况、变更原因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 营成果的影响在财务报告附注中说明。 (2)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的或者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规 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以使不同企业按 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基础提供有关会计信息 5、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以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 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作为依 据。 例如,融资租赁。在实务中,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并不总能 完全真实反映其实质内容。所以,会计信息要想反映其所应反映的交 易或事项,就必须根据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和经济现实来进行判断,而
9 报告使用者理解和利用,要求会计记录清晰,填制凭证、登记账簿、 编制会计报告要数字正确、项目齐全、勾稽关系清楚。 对于会计报告难以用数字明确的问题,应当用文字加以说明。对 于交易本身较为复杂或者会计处理较为复杂,但其对于使用者的经济 决策是相关的,就应当在财务报告中予以披露。 4、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具体包括:(1)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 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 更,便于对不同时期的各项指标进行纵向比较。如:存货发出计价方 法确有必要变更,应将变更情况、变更原因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 营成果的影响在财务报告附注中说明。 (2)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的或者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规 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以使不同企业按 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基础提供有关会计信息。 5、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以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 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作为依 据。 例如,融资租赁。在实务中,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并不总能 完全真实反映其实质内容。所以,会计信息要想反映其所应反映的交 易或事项,就必须根据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和经济现实来进行判断,而
不能仅仅根据他们的法律形式。 6、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 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对于重要的会计信息,应按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 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的披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则 可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情况下,作适当简化或合并反映。 企业会计信息的省略或者错报会影响使用者据此做出经济决策, 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根 据其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来判断其 重要性。 7、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 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面临着许多风险和不确 定性,例如: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性、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等,企业对 可能发生的各项损失,计提减值准备,就体现了谨慎性原则。但要注 意,不能任意设置各种秘密准备,滥用谨慎性原则。 8、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 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会计信息的价值在于帮助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因此具有时效
10 不能仅仅根据他们的法律形式。 6、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 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对于重要的会计信息,应按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 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的披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则 可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情况下,作适当简化或合并反映。 企业会计信息的省略或者错报会影响使用者据此做出经济决策, 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根 据其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来判断其 重要性。 7、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 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面临着许多风险和不确 定性,例如: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性、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等,企业对 可能发生的各项损失,计提减值准备,就体现了谨慎性原则。但要注 意,不能任意设置各种秘密准备,滥用谨慎性原则。 8、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 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会计信息的价值在于帮助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因此具有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