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一中20082009学年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时量150分钟 、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箴(zhen)言骨髓(sui)东南坼(che)庠( XIang)序 B.觉解(j)慰藉(jie)挑剔(t)戏谑(xue) C.粗糙(cao)醅(pi)酒王(wang)天下长吁(xu)短叹 D.吮(yun吸将( qang)进酒盘飧(sin)讪笑(shan) 2.下列各项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阴霾恻隐羽旄曲折莹回 B.精萃忖度豚犬一夫挡关 C.文身追溯藩篱趋炎附势 D.安谧孝悌便嬖开门辑盗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时间真如行云流水,申奥成功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 会距离我们已经不到一百天了。 B.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徕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骇人听闻 消息,其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 C.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学贯中西,兼容百家,在诸多研究领域都卓有建树,被人们誉 为学界泰斗,真可谓实至名归 D.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跌几百点, 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这幅图片再现了身穿节日盛装的姑娘们围绕在熊熊篝火旁一起歌舞狂欢,汗水浸湿 了她们的衣衫 B.根据意大利法律规定,贝卢斯科尼在总理任期内不能担任俱乐部主席,否则他就有 可能做有违公众利益的行为。 C.只有当劳动与兴趣、爱好乃至理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潜藏在每个人身上的 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D.我校这次为四川地震灾区募捐的活动,得到了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响应,在
湘潭市一中 2008—2009 学年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满分 150 分 时量 150 分钟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箴(zhēn)言 骨髓 (suí) 东南坼(chè) 庠(xiáng)序 B.觉解(jiě) 慰藉 (jiè) 挑剔 (tī) 戏谑(xuè) C.粗糙(cào) 醅 (pēi)酒 王 (wàng)天下 长吁(xū)短叹 D.吮(yǔn)吸 将(qiāng)进酒 盘飧 (sūn) 讪笑(shàn) 2.下列各项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阴霾 恻隐 羽旄 曲折莹回 B.精萃 忖度 豚犬 一夫挡关 C.文身 追溯 藩篱 趋炎附势 D.安谧 孝悌 便嬖 开门辑盗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时间真如行云流水,申奥成功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 会距离我们已经不到一百天了。 B.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徕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骇人听闻的 消息,其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 C.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学贯中西,兼容百家,在诸多研究领域都卓有建树,被人们誉 为学界泰斗,真可谓实至名归。 D.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跌几百点, 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这幅图片再现了身穿节日盛装的姑娘们围绕在熊熊篝火旁一起歌舞狂欢,汗水浸湿 了她们的衣衫。 B.根据意大利法律规定,贝卢斯科尼在总理任期内不能担任俱乐部主席,否则他就有 可能做有违公众利益的行为。 C.只有当劳动与兴趣、爱好乃至理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潜藏在每个人身上的 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D.我校这次为四川地震灾区募捐的活动,得到了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响应,在
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募集善款三万余元 5.下列各句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默契¨的形成与发展是谅解、定势、求美、求新等心理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②同时,因为有心理定势在起作用,所以“默契”具有稳定性 ③任何艺术的创作与欣赏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④谅解和求美是“默契”的基础 ⑤这种关系在艺术形式上的深刻表现之一,就是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存在着心照不宣的 “默契” ⑥又由于创作和欣赏双方都要求出新,所以“默契”又不是凝固不变,而是变动发展的 A.⑤②①④⑥③B.③④①⑤②⑥C.③⑤①④②⑥D.③⑤②①④⑥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9题。(12分,每小题3分)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一个观念:主流的社会文化范式认为人类的文化造成这样的 文化变迁——环境危机、生态冲突等问题,这跟西方式的社会文化理念有着密切关联:这种 西方所主导的观念,不仅在西方社会发展,而且慢慢传染到全世界。这种观点至少有三个特 点:强调竞争与征服:漠视和谐,不仅漠视与自然的和谐,还漠视与其他社会、其他文化的 和谐:无限制地利用物质,认为资源永远我限,这是最大的错误。工业革命只是这些观念比 较特别的发展,而这些观念是来自最早期的西方文化理念——两河流域下游的苏末文化 著名考古学家张光直教授说:“中国与西方两大文明从肇基已基本为不同的原则所支 配。”所谓不同的原则,就是不同的基本文化理念,即连续性的宇宙观和断裂性的宇宙观。 他还说:“中国文明社会是产生,不是生产技术革命的结果,也不是商业贸易的起飞,而是 逐渐通过政治程序所造成的财富极度集中的结果。”他认为,中国文化从新石器时代进入金 属时代的过程中,就表现了一种特别的文化理念,英才叫做“延续”或“连续”;以苏末文化为 代表的西方文化的老祖,从新石器时入金属石器时代开始,其基本的文化理念则是一种“断 裂”的理念。 最明显的“连续”表现在生产工具上,从夏朝转入商朝开始利用青铜器的时候。商朝的青 铜器都是用来作为礼器、酒器和兵器,如“鼎”、“爵”和“弋”等等;而商朝所用的农器是延续 了新石器时代所用的石头、木头、蚌器和骨头。但苏末不同,它的青铜器最早是用来种植小 麦,用青铜刀来收割成熟的麦穗。从新石器进入青铜器时代是一种突破,也是一种跟前面关 系的断裂。西方学者常常笑话说,你们中国人好笨,有青铜器却不用来生产。我们当然知道 用青铜器来生产更有效,生产更多,但多不一定好。从那个时代开始我们就希望跟自然和谐
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募集善款三万余元。 5.下列各句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默契”的形成与发展是谅解、定势、求美、求新等心理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②同时,因为有心理定势在起作用,所以“默契”具有稳定性 ③任何艺术的创作与欣赏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④谅解和求美是“默契”的基础 ⑤这种关系在艺术形式上的深刻表现之一,就是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存在着心照不宣的 “默契” ⑥又由于创作和欣赏双方都要求出新,所以“默契”又不是凝固不变,而是变动发展的 A.⑤②①④⑥③ B.③④①⑤②⑥ C.③⑤①④②⑥ D.③⑤②①④⑥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6—9 题。(12 分,每小题 3 分)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一个观念:主流的社会文化范式认为人类的文化造成这样的 文化变迁——环境危机、生态冲突等问题,这跟西方式的社会文化理念有着密切关联;这种 西方所主导的观念,不仅在西方社会发展,而且慢慢传染到全世界。这种观点至少有三个特 点:强调竞争与征服;漠视和谐,不仅漠视与自然的和谐,还漠视与其他社会、其他文化的 和谐;无限制地利用物质,认为资源永远我限,这是最大的错误。工业革命只是这些观念比 较特别的发展,而这些观念是来自最早期的西方文化理念——两河流域下游的苏末文化。 著名考古学家张光直教授说:“中国与西方两大文明从肇基已基本为不同的原则所支 配。”所谓不同的原则,就是不同的基本文化理念,即连续性的宇宙观和断裂性的宇宙观。 他还说:“中国文明社会是产生,不是生产技术革命的结果,也不是商业贸易的起飞,而是 逐渐通过政治程序所造成的财富极度集中的结果。”他认为,中国文化从新石器时代进入金 属时代的过程中,就表现了一种特别的文化理念,英才叫做“延续”或“连续”;以苏末文化为 代表的西方文化的老祖,从新石器时入金属石器时代开始,其基本的文化理念则是一种“断 裂”的理念。 最明显的“连续”表现在生产工具上,从夏朝转入商朝开始利用青铜器的时候。商朝的青 铜器都是用来作为礼器、酒器和兵器,如“鼎”、“爵”和“弋”等等;而商朝所用的农器是延续 了新石器时代所用的石头、木头、蚌器和骨头。但苏末不同,它的青铜器最早是用来种植小 麦,用青铜刀来收割成熟的麦穗。从新石器进入青铜器时代是一种突破,也是一种跟前面关 系的断裂。西方学者常常笑话说,你们中国人好笨,有青铜器却不用来生产。我们当然知道 用青铜器来生产更有效,生产更多,但多不一定好。从那个时代开始我们就希望跟自然和谐
互相尊重:不愿意用很有效的东西来破坏自然:我们认为自己跟宇宙是一体的、连续的,这 点从那时候开始就是我们整个宇宙观念的基本原则。 我们的人际关系也是如此。从夏朝到商朝,一直到后来的封建时代,我们都是以氏族、 宗教的团体,而以地缘的团体来代替。因此,在人际关系上,我们延续了宗教关系,而苏末 断裂了,代之以地缘关系。其他,如文字应用、城乡关系、财富累积等差别都是如此。 (选自《新华文摘》2005年第二期) 6.对“多不一定好”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明社会的产生,不是技术革命的结果,因此“多”不利于社会文明产生 B.中国文明社会的产生,不是商业贸易的起飞,当时社会还没有这样的商业贸易需要 因此没有“多”的必要。 C.“多”造成社会财富的极度集中,不符合中国文明社会产生的要求 D.“多”会破坏自然的和谐与平衡,这种不尊重自然的做法会影响人类的永续发展 7.对“延续”这一中国文化的理念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延续”包含着这样的思想:人与自然,与其他人,与整个宇宙是连成一体的 B.“延续”即保持一种原始的生活状态,因此商朝所用的农具延续了新石器时代所用的 石头、木头、蚌器跟骨头 C.“延续”是一种连续性的宇宙观,意味着应该维持和谐、平衡的关系。 D.“延续”这一中国的文化现象从文明初始阶段就已经形成,它体现在生产工具、人际 关系、文字应用、城乡关系、财富累积等方面。 8.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 A.两河流域下游的苏末文化促使工业革命的产生,推进了西方文化理念的发展 B.西方式的社会文化理念是现代社会主流的社会文化范式,它影响全世界。 C.西方文明较之中国文明,就其特点看,更多地包含着一些错误的理念。 D.西方式的社会文化理念不仅影响着西方社会,也给发展中的中国带来影响。 9.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连续与断裂是中西文明理念的差异之所在,这两种文化是可以互补的。 B.一个民族的文化理念,不是后期才产生的,而是从文明一开始出现就形成了。 C.人类文化造成今天这样的环境变迁,是西方社会的发展所造成的,因此我们应引以 为戒。 D.作者对工业革命导致环境危机、生态危机等问题的观点持否定态度
互相尊重;不愿意用很有效的东西来破坏自然;我们认为自己跟宇宙是一体的、连续的,这 一点从那时候开始就是我们整个宇宙观念的基本原则。 我们的人际关系也是如此。从夏朝到商朝,一直到后来的封建时代,我们都是以氏族、 宗教的团体,而以地缘的团体来代替。因此,在人际关系上,我们延续了宗教关系,而苏末 断裂了,代之以地缘关系。其他,如文字应用、城乡关系、财富累积等差别都是如此。 (选自《新华文摘》2005 年第二期) 6.对“多不一定好”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明社会的产生,不是技术革命的结果,因此“多”不利于社会文明产生。 B.中国文明社会的产生,不是商业贸易的起飞,当时社会还没有这样的商业贸易需要, 因此没有“多”的必要。 C.“多”造成社会财富的极度集中,不符合中国文明社会产生的要求。 D.“多”会破坏自然的和谐与平衡,这种不尊重自然的做法会影响人类的永续发展。 7.对“延续”这一中国文化的理念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延续”包含着这样的思想:人与自然,与其他人,与整个宇宙是连成一体的。 B.“延续”即保持一种原始的生活状态,因此商朝所用的农具延续了新石器时代所用的 石头、木头、蚌器跟骨头。 C.“延续”是一种连续性的宇宙观,意味着应该维持和谐、平衡的关系。 D.“延续”这一中国的文化现象从文明初始阶段就已经形成,它体现在生产工具、人际 关系、文字应用、城乡关系、财富累积等方面。 8.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 A.两河流域下游的苏末文化促使工业革命的产生,推进了西方文化理念的发展。 B.西方式的社会文化理念是现代社会主流的社会文化范式,它影响全世界。 C.西方文明较之中国文明,就其特点看,更多地包含着一些错误的理念。 D.西方式的社会文化理念不仅影响着西方社会,也给发展中的中国带来影响。 9.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连续与断裂是中西文明理念的差异之所在,这两种文化是可以互补的。 B.一个民族的文化理念,不是后期才产生的,而是从文明一开始出现就形成了。 C.人类文化造成今天这样的环境变迁,是西方社会的发展所造成的,因此我们应引以 为戒。 D.作者对工业革命导致环境危机、生态危机等问题的观点持否定态度
三、文言文阅读(21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9分,简答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袁随园君墓志铭 〔清〕姚鼐 君钱塘袁氏,讳枚,字子才。其仕在官,有名绩矣。解官后,作园江宁西城居之,曰随 园。世称随园先生,乃尤著云。祖讳锜,考讳滨,叔父鸿,皆以贫游幕四方。君之少也,为 学自成。年二十一,自钱塘至广西,省叔父于巡抚幕中。巡抚金公鉷一见异之,试以“铜鼓 赋”,立就,甚瑰丽。会开博学鸿词科,即举君。时举二百余人,惟君最少。及试,报罢①, 中乾隆戊午科顺天乡试,次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散馆,又改发江南为知县,最后调江宁知 县。江宁故巨邑,难治。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 不举矣。既而去职家居。再起,发陕西,甫及陕,遭父丧归,终居江宁 君本以文章入翰林有声,而忽摈外;及为知县,著才矣,而仕卒不进。自陕归,年甫四 十,遂绝意仕宦,尽其才以为文辞歌诗。足迹造东南山水佳处皆遍。其瑰奇幽邈,一发于文 章,以自喜其意。四方士至江南,必造随园投诗文,几无虚日。君园馆花竹水石,幽深静丽, 至棂槛器具,皆精好,所以待宾客者甚盛。与人留连不倦,见人善,称之不容口。后进少年 诗文一言之美,君必能举其词,为人诵焉。 君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于为诗,尤纵才力所至,世人心所欲出不 能达者,悉为达之,士多仿其体。故《随园诗文集》,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 贵重之。海外琉球,有来求其书者。君仕虽不显,而世谓百余年来,极山林之乐,获文章之 名,盖未有及君也 君始出,试为溧水令。其考自远来县治,疑子年少,无吏能,试匿名访诸野。皆曰:“吾 邑有少年袁知县,乃大好官也。”考乃喜,入官舍。在江宁尝朝治事,夜召士饮酒赋诗,而 尤多名迹。江宁市中以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君以为不足道,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 君卒于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年八十二。 选自《四部丛刊》本《惜抱轩文集》 [注释]①报罢:博学鸿词科每年取一等、二等各若干人, 四等落第,称“报罢”。 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造随园投诗文造:造访B.与人留连不倦与:结交 C.再起,发陕西起:被起用D.其考自远来县治治:治理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三、文言文阅读(21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翻译题 9 分,简答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袁随园君墓志铭 〔清〕姚鼐 君钱塘袁氏,讳枚,字子才。其仕在官,有名绩矣。解官后,作园江宁西城居之,曰随 园。世称随园先生,乃尤著云。祖讳锜,考讳滨,叔父鸿,皆以贫游幕四方。君之少也,为 学自成。年二十一,自钱塘至广西,省叔父于巡抚幕中。巡抚金公鉷一见异之,试以“铜鼓 赋”,立就,甚瑰丽。会开博学鸿词科,即举君。时举二百余人,惟君最少。及试,报罢①, 中乾隆戊午科顺天乡试,次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散馆,又改发江南为知县,最后调江宁知 县。江宁故巨邑,难治。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 不举矣。既而去职家居。再起,发陕西,甫及陕,遭父丧归,终居江宁。 君本以文章入翰林有声,而忽摈外;及为知县,著才矣,而仕卒不进。自陕归,年甫四 十,遂绝意仕宦,尽其才以为文辞歌诗。足迹造东南山水佳处皆遍。其瑰奇幽邈,一发于文 章,以自喜其意。四方士至江南,必造随园投诗文,几无虚日。君园馆花竹水石,幽深静丽, 至棂槛器具,皆精好,所以待宾客者甚盛。与人留连不倦,见人善,称之不容口。后进少年 诗文一言之美,君必能举其词,为人诵焉。 君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于为诗,尤纵才力所至,世人心所欲出不 能达者,悉为达之,士多仿其体。故《随园诗文集》,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 贵重之。海外琉球,有来求其书者。君仕虽不显,而世谓百余年来,极山林之乐,获文章之 名,盖未有及君也。 君始出,试为溧水令。其考自远来县治,疑子年少,无吏能,试匿名访诸野。皆曰:“吾 邑有少年袁知县,乃大好官也。”考乃喜,入官舍。在江宁尝朝治事,夜召士饮酒赋诗,而 尤多名迹。江宁市中以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君以为不足道,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 君卒于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年八十二。 ——选自《四部丛刊》本《惜抱轩文集》 [注释] ①报罢:博学鸿词科每年取一等、二等各若干人,三等、四等落第,称“报罢”。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必造随园投诗文 造:造访 B.与人留连不倦 与:结交 C.再起,发陕西 起:被起用 D.其考自远来县治 治:治理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考乃喜,入官舍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B.君亦遇事尽其能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C.盖未有及君也盖亦反其本矣 D.君之少也,为学自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12.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枚的文章出色并有声望,他被排挤外放做知县,因写文著书显示其才能,而不愿 升迁,刚四十岁,就断绝了做官的念头,尽自己的才学创作诗歌 B.“皆能自发其思”是说袁枚散文、骈文有自己的个性特色,“通乎古法”是说他通晓古 人的作文之法,因此,他的作品受到世人广泛重视 C.文章注意前后照应,如第四段“在江宁尝朝治事.…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写在 江宁的为官情况,这和第一段“调江宁知县”相呼应。 D.文章写袁枚的父亲匿名到民间察访儿子为官的情况,可见出袁枚父亲正直的品格和 爱护儿子的心情,也侧面突出了袁枚有为官的才能 13.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①及为知县,著才矣,而仕卒不进。(3分) 译文: ②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3分) 译文: ③君以为不足道,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3分) 译文 14、在作者眼中,袁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分) 答 四、古诗词鉴赏与古诗文默写(1分) 15.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5分) 读长恨辞 宋?李觏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马嵬 清?袁枚
A.考乃喜,入官舍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B.君亦遇事尽其能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C.盖未有及君也 盖亦反其本矣 D.君之少也,为学自成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12.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枚的文章出色并有声望,他被排挤外放做知县,因写文著书显示其才能,而不愿 升迁,刚四十岁,就断绝了做官的念头,尽自己的才学创作诗歌。 B.“皆能自发其思”是说袁枚散文、骈文有自己的个性特色,“通乎古法”是说他通晓古 人的作文之法,因此,他的作品受到世人广泛重视。 C.文章注意前后照应,如第四段“在江宁尝朝治事……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写在 江宁的为官情况,这和第一段“调江宁知县”相呼应。 D.文章写袁枚的父亲匿名到民间察访儿子为官的情况,可见出袁枚父亲正直的品格和 爱护儿子的心情,也侧面突出了袁枚有为官的才能。 13.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①及为知县,著才矣,而仕卒不进。(3 分) 译文: ②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3 分) 译文: ③君以为不足道,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3 分) 译文: 14、在作者眼中,袁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 分) 答: 四、古诗词鉴赏与古诗文默写(11 分) 15.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5 分) 读长恨辞 宋?李觏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马嵬 清?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1)两首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的的感慨,《长恨歌》是何人的作品?这两首诗感 慨的对象及内容是否一致?请简要阐述。(3分) (2)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的表现手法。(2分) 答 16.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1)君不见青海头 天阴雨湿声啾啾。(杜甫《兵车行》) (2)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李白《将进酒》) (3),樽酒家贫只旧醅。(杜甫《客至》) (4)今也制民之产,,: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永远的断章 沈检江 卞之琳这个名字长久地散发着沉静、睿智而潇洒的书卷气和文人气,仿佛永远年轻,永 远俊逸,永远超然物外。他是为诗而塑就的,而且是为东方和西方共同塑就的,念一念他的 诗,听一听那充盈、茁实而轻灵的音响,多么美妙、动听。读他的诗,读他的文章,仿佛感 到是来自古代的才子,沐浴过欧洲文化之雨,又来到了现代中国,用天赋的手拨响了白话诗 的语言与格律的琴弦,发出似曾相识又非同凡响的音韵。谁派遣他来接受苦难而伟大时代的 考验,让他经历民族危亡的血与火的洗礼,让他来谛听民族之声和诗歌之音,要言不烦地品 析现代诗歌的短长与出路?谁又赋予他西方和东方的双重古典文化涵养,像先知般清醒地审 视与评判诗的当下形态?我想,有时候,天神来到人间,在天堂和人世的对撞与融合之中 会露出平凡的笑容和卓越的破绽—他是古典的现代,又是东方的西方:他窥透了古今中外 诗歌的奥秘,并铸造出充分合理的诗的果实,而留给中国和世界的,难道只是那首简练而隽 永的《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 梦”,多少诗评家围着这四行诗孜孜不倦地加以诠释,雄辩滔滔或者细语潺潺,都留存在中 国现代诗歌研究的资料库里,至今依旧意犹未尽。我一读这四行诗,就会想起丰子恺的漫画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1)两首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的的感慨,《长恨歌》是何人的作品?这两首诗感 慨的对象及内容是否一致?请简要阐述。(3 分) 答: (2)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的表现手法。(2 分) 答: 16.古诗文默写(6 分,每空 1 分) (1)君不见青海头, , ,天阴雨湿声啾啾。(杜甫《兵车行》) (2)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李白《将进酒》) (3) ,樽酒家贫只旧醅。(杜甫《客至》) (4)今也制民之产, , ;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20 题。 永远的断章 沈检江 卞之琳这个名字长久地散发着沉静、睿智而潇洒的书卷气和文人气,仿佛永远年轻,永 远俊逸,永远超然物外。他是为诗而塑就的,而且是为东方和西方共同塑就的,念一念他的 诗,听一听那充盈、茁实而轻灵的音响,多么美妙、动听。读他的诗,读他的文章,仿佛感 到是来自古代的才子,沐浴过欧洲文化之雨,又来到了现代中国,用天赋的手拨响了白话诗 的语言与格律的琴弦,发出似曾相识又非同凡响的音韵。谁派遣他来接受苦难而伟大时代的 考验,让他经历民族危亡的血与火的洗礼,让他来谛听民族之声和诗歌之音,要言不烦地品 析现代诗歌的短长与出路?谁又赋予他西方和东方的双重古典文化涵养,像先知般清醒地审 视与评判诗的当下形态?我想,有时候,天神来到人间,在天堂和人世的对撞与融合之中, 会露出平凡的笑容和卓越的破绽——他是古典的现代,又是东方的西方;他窥透了古今中外 诗歌的奥秘,并铸造出充分合理的诗的果实,而留给中国和世界的,难道只是那首简练而隽 永的《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 梦”,多少诗评家围着这四行诗孜孜不倦地加以诠释,雄辩滔滔或者细语潺潺,都留存在中 国现代诗歌研究的资料库里,至今依旧意犹未尽。我一读这四行诗,就会想起丰子恺的漫画
只有丰子恺的漫画,简洁而隽永,明白而深邃,刻画出一种心态之美——才能形象地道 出《断章》的真谛。《断章》也许是卞之琳灵感瞬息迸发的印记,又是精微而冷隽的诗风的 次不经意的显现。这不是李商隐的“深情绵邈”‘包蕴密致”的再现,也不是姜白石“清空高 远”审美理想的重复。他在胡适、刘大白等人作诗如说话的主旨指导下,以白话演绎词曲的 尝试之后,实现了现代汉语的古典内质,也实现了西方诗歌技巧的东方潜移。《断章》之所 以是绝唱,正因为它最突出地体现了卞之琳诗风的特质。远看,一泓清水:近看,无底深潭, 这同早期白话诗的肤浅不可同日而语了。它,像是唐宋小令的现代再现,浓郁地散发着东方 、现代的气息:又使人想起西方诗歌中是否有类似的巧思,抑或是诗人对西方诗歌的一种 感悟的闪现和融入?《断章》是卞之琳诗作特质的最亮丽、最集中的体现,它本身是一种近 乎唯美的情景交融的吟咏,一种纯浄心境的凸现和吐露,也是卞之琳才华的象征。《尺八》 《圆宝盒》《鱼化石》等名作,都是《断章》的某种推衍和演绎,但却不如《断章》这样清 彻、洗炼、明净,不如《断章》这样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魅力,不如《断章》这样 显示隽永的、无止境的审美内涵,在中国现代诗歌的星空上,《断章》是娇小而灿烂的一颗 星!也许一个诗的时代,只会留给诗的历史这四行不朽的诗—回瞻诗史的时候,这四行诗 永远这样清新、奇丽和朴实。我甚至有这样的设想:卞之琳为新诗和中国文化所做的一切, 都不是鸿篇巨制,而是精致而睿智的断章。 卞之琳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诗作,是从诗的天坛来到战火和泥土中的一次严峻 的考验,也许,中西方文化的对接要比纯诗和政治诗、抗战诗的结合容易一些,朴素的词语 需要更加朴素,朦胧的诗境需要转化成为透明的诗境,“用字浅白明朗,虽然也有巧妙的比 喻和机智的笔触,但远远不及前期那么涵义丰富幽隐”(张曼仪《卞之琳论》)。这一时期留 下的是另一种风格和内涵的断章—一卞之琳的纯诗还不可能那样仓促而迅速地转化成为战 斗的诗,抗争的诗,民间的诗,那么多的诗的技巧与意境还不可能在民族危亡之际的苦难的 大地上构建屋宇,中国,那时候还不理解,也不需要纯美的诗,卞之琳的名字无法同柯仲平、 田间、臧克家、艾青并列在一起,却在“九叶”诗人中奏响独特的强音 卞之琳译的莎士比亚剧作和研究论文,对布莱希特戏剧、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小说的研 究论文,从文学史的角度看,也同样是一束断章,但是茁实、深刻、清晰,没有丝毫哗众取 宠、自我标榜的喧嚣。 中国需要卞之琳这样真正学贯中西,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高层次的学者诗人,需要萌发出 新时代的诗的断章而不是庸凡的体系和全集 17.理解“他是古典的现代,又是东方的西方”这句话的含义。(4分)
——只有丰子恺的漫画,简洁而隽永,明白而深邃,刻画出一种心态之美——才能形象地道 出《断章》的真谛。《断章》也许是卞之琳灵感瞬息迸发的印记,又是精微而冷隽的诗风的 一次不经意的显现。这不是李商隐的“深情绵邈”“包蕴密致”的再现,也不是姜白石“清空高 远”审美理想的重复。他在胡适、刘大白等人作诗如说话的主旨指导下,以白话演绎词曲的 尝试之后,实现了现代汉语的古典内质,也实现了西方诗歌技巧的东方潜移。《断章》之所 以是绝唱,正因为它最突出地体现了卞之琳诗风的特质。远看,一泓清水;近看,无底深潭, 这同早期白话诗的肤浅不可同日而语了。它,像是唐宋小令的现代再现,浓郁地散发着东方 的、现代的气息;又使人想起西方诗歌中是否有类似的巧思,抑或是诗人对西方诗歌的一种 感悟的闪现和融入?《断章》是卞之琳诗作特质的最亮丽、最集中的体现,它本身是一种近 乎唯美的情景交融的吟咏,一种纯净心境的凸现和吐露,也是卞之琳才华的象征。《尺八》 《圆宝盒》《鱼化石》等名作,都是《断章》的某种推衍和演绎,但却不如《断章》这样清 彻、洗炼、明净,不如《断章》这样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魅力,不如《断章》这样 显示隽永的、无止境的审美内涵,在中国现代诗歌的星空上,《断章》是娇小而灿烂的一颗 星!也许一个诗的时代,只会留给诗的历史这四行不朽的诗——回瞻诗史的时候,这四行诗 永远这样清新、奇丽和朴实。我甚至有这样的设想:卞之琳为新诗和中国文化所做的一切, 都不是鸿篇巨制,而是精致而睿智的断章。 卞之琳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诗作,是从诗的天坛来到战火和泥土中的一次严峻 的考验,也许,中西方文化的对接要比纯诗和政治诗、抗战诗的结合容易一些,朴素的词语 需要更加朴素,朦胧的诗境需要转化成为透明的诗境,“用字浅白明朗,虽然也有巧妙的比 喻和机智的笔触,但远远不及前期那么涵义丰富幽隐”(张曼仪《卞之琳论》)。这一时期留 下的是另一种风格和内涵的断章——卞之琳的纯诗还不可能那样仓促而迅速地转化成为战 斗的诗,抗争的诗,民间的诗,那么多的诗的技巧与意境还不可能在民族危亡之际的苦难的 大地上构建屋宇,中国,那时候还不理解,也不需要纯美的诗,卞之琳的名字无法同柯仲平、 田间、臧克家、艾青并列在一起,却在“九叶”诗人中奏响独特的强音。 卞之琳译的莎士比亚剧作和研究论文,对布莱希特戏剧、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小说的研 究论文,从文学史的角度看,也同样是一束断章,但是茁实、深刻、清晰,没有丝毫哗众取 宠、自我标榜的喧嚣。 中国需要卞之琳这样真正学贯中西,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高层次的学者诗人,需要萌发出 新时代的诗的断章而不是庸凡的体系和全集。 17.理解“他是古典的现代,又是东方的西方”这句话的含义。(4分)
18.作者为什么说“卞之琳的名字无法同柯仲平、田间、臧克家、艾青并列在一起”?(4 分) 19.根据全文信息概括卞之琳《断章》的艺术特色。(4分) 20.作者认为卞之琳的最大贡献是什么?当今中国文坛的弊病是什么?(5分 六、文章赏析(14分) 21.从下列角度中任选一个写作,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 ①鉴赏《永远的断章》的语言特点。 ②鉴赏《永远的断章》的表现手法 七、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不久的将来,中学生将走向社会,社会和校园是两个不同的世界,有人说社会是复杂 的,有人说社会上充满了机会 请围绕社会与校园的不同点,以“我眼中的社会”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我眼中的社会” 强调发表个人的观点,观点可以是成熟的,也可是幼稚的,关键是言之成理。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自定立意:③自选文体;④自拟题目:⑤不 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湘潭市一中2008-2009学年高三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B.A骨髓(sui)C粗糙(cao)D吮(shin)吸 2、C.A曲折萦回B精粹D开门揖盗 3、【解析】答案为C。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业绩,相应的声誉自然就随之而来。也 说实至名随。A项是比喻自然不拘执(多指文章、歌唱等)。B项是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 社会上发生的坏事)。D项是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4、CA项谓语动词“再现”后缺宾语,应在句末补上“的情景”B项“有违公众意志”或“损 害公众利益”;C项没有语病;D项“得到了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响应”改为“得到了 学校许多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响应 5、C(先提出观点,从而引出阐述的对象“默契”:然后按先总后分的顺序介绍“默契 的特点。注意分析各句间的逻辑关系,并学会抓取关键词。) 6.D(A、B、C三项的因果关系不能成立) B(“延续”并不是要保持一种原始的生活状态。)
18.作者为什么说“卞之琳的名字无法同柯仲平、田间、臧克家、艾青并列在一起”?(4 分) 19.根据全文信息概括卞之琳《断章》的艺术特色。(4分) 20.作者认为卞之琳的最大贡献是什么?当今中国文坛的弊病是什么?(5分) 六、文章赏析(14 分) 21.从下列角度中任选一个写作,写 300 字左右的文章赏析。 ①鉴赏《永远的断章》的语言特点。 ②鉴赏《永远的断章》的表现手法。 七、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不久的将来,中学生将走向社会,社会和校园是两个不同的世界,有人说社会是复杂 的,有人说社会上充满了机会。 请围绕社会与校园的不同点,以“我眼中的社会”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我眼中的社会” 强调发表个人的观点,观点可以是成熟的,也可是幼稚的,关键是言之成理。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自定立意;③自选文体;④自拟题目;⑤不 少于 800 字;⑥不得抄袭。 湘潭市一中 2008—2009 学年高三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B. A 骨髓(suǐ)C 粗糙(cāo)D 吮(shǔn)吸 2、.C. A 曲折萦回 B 精粹 D 开门揖盗 3、【解析】答案为 C。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业绩,相应的声誉自然就随之而来。也 说实至名随。A 项是比喻自然不拘执(多指文章、歌唱等)。B 项是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 社会上发生的坏事)。D 项是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4、C A 项谓语动词“再现”后缺宾语,应在句末补上“的情景”;B 项“有违公众意志”或“损 害公众利益”; C 项没有语病;D 项“得到了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响应”改为“ 得到了 学校许多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响应”。 5、C(先提出观点,从而引出阐述的对象“默契”;然后按先总后分的顺序介绍“默契” 的特点。注意分析各句间的逻辑关系,并学会抓取关键词。) 6.D(A、B、C 三项的因果关系不能成立) 7.B(“延续”并不是要保持一种原始的生活状态。)
8.D(A错在“促使工业革命的产生”;B主流的社会文化范式认为人类的文化造成这 样的文化变迁——环境危机、生态冲突等问题,这跟西方式的社会文化理念有着密切关联 C两种理念只是不同,原文没有说谁对谁错。) 9.C(人类文化造成今天这样的环境变迁,是与西方式的社会文化理念有着密切关联 10.D(治所) 1].D(用在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A副词,这才:副词,竟然B人称代词,自己的 指代词,那些。C无实意,何不。) 12.A(“因写文著书显示其才能,而不愿升迁”应为“做知县,显示了才能,却又始终 得不到升迁”) 13、①等到做知县,显示了才能,却又始终得不到升迁。(计分点:著、而、仕) ②一般人心里想说而难以表述的意思,袁君都替他们把这些表述出来了。(计分点:世 人、达、为) ③袁君认为这些不值得一谈,后来决意不要别人记述他做官治事的成绩。(计分点:以 为、足、绝) 14.作者眼中的袁枚是一个文才出众、为官清正、喜好交游、奖掖后进的人。 15、(1)白居易(1分)。都持批评态度,但批评的对象不一致。李诗主要讽刺唐玄宗 爱美人不爱江山,只顾个人的享乐而不顾将士的生死(1分);袁诗批评的对象是《长恨歌》 是因为此诗只歌颂两个人的爱情悲剧而没看到百姓流泪失所的悲剧。(1分) (2)采用了对比的手法(1分),将“倍沾襟”与“不动心”作对比(1分) 16、(1)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2)与尔同销万古愁(3)盘飧市远无 兼味(4)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 17他精通中国古典诗歌,又沐浴过欧洲文化之雨,来到了现代中国,有着西方和东方 的双重古典文化涵养:他窥透了古今中外诗歌的奧秘,并铸造出充分合理的诗的果实,而留 给中国和世界。 18.因为他的诗不可能那样仓促而迅速地转化成为战斗的诗,抗争的诗,民间的诗:诗 的技巧与意境还不可能在民族危亡之际的苦难的大地上构建屋宇 19.①简洁而隽永,明白而深邃,刻画出一种心态之美②浅近的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内 质,③清澈、洗炼、明净④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魅力⑤具有隽永的、无止境的审美 内涵。(答对4点计满分)
8.D(A 错在“促使工业革命的产生”; B 主流的社会文化范式认为人类的文化造成这 样的文化变迁——环境危机、生态冲突等问题,这跟西方式的社会文化理念有着密切关联; C 两种理念只是不同,原文没有说谁对谁错。) 9.C(人类文化造成今天这样的环境变迁,是与西方式的社会文化理念有着密切关联 的。) 10.D(治所) 11.D(用在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A 副词,这才;副词,竟然 B 人称代词,自己的; 指代词,那些。C 无实意,何不。) 12.A(“因写文著书显示其才能,而不愿升迁”应为“做知县,显示了才能,却又始终 得不到升迁”) 13、①等到做知县,显示了才能,却又始终得不到升迁。(计分点:著、而、仕) ②一般人心里想说而难以表述的意思,袁君都替他们把这些表述出来了。(计分点:世 人、达、为) ③袁君认为这些不值得一谈,后来决意不要别人记述他做官治事的成绩。(计分点:以 为、足、绝) 14.作者眼中的袁枚是一个文才出众、为官清正、喜好交游、奖掖后进的人。 15、(1)白居易(1 分)。都持批评态度,但批评的对象不一致。李诗主要讽刺唐玄宗 爱美人不爱江山,只顾个人的享乐而不顾将士的生死(1 分);袁诗批评的对象是《长恨歌》, 是因为此诗只歌颂两个人的爱情悲剧而没看到百姓流泪失所的悲剧。(1 分) (2)采用了对比的手法(1 分),将“倍沾襟”与“不动心”作对比(1 分) 16、(1)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 (2)与尔同销万古愁 (3)盘飧市远无 兼味 (4)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 17.他精通中国古典诗歌,又沐浴过欧洲文化之雨,来到了现代中国,有着西方和东方 的双重古典文化涵养;他窥透了古今中外诗歌的奥秘,并铸造出充分合理的诗的果实,而留 给中国和世界。 18.因为他的诗不可能那样仓促而迅速地转化成为战斗的诗,抗争的诗,民间的诗;诗 的技巧与意境还不可能在民族危亡之际的苦难的大地上构建屋宇。 19.①简洁而隽永,明白而深邃,刻画出一种心态之美②浅近的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内 质,③清澈、洗炼、明净④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魅力⑤具有隽永的、无止境的审美 内涵。(答对4点计满分)
20.最大贡献是实现了现代汉语的古典内质,也实现了西方诗歌技巧的东方潜移;弊病 是:就作家来说,中国文坛缺少学贯中西的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高层次的学者诗人;就作品来 说,数量不少而质量不高,缺少新时代的断章” 21.第1题①巧用比喻,形象生动。如“读他的诗,读他的文章,仿佛感到是来自古 代的才子,沐浴过欧洲文化之雨,又来到了现代中国,用天赋的手拨响了白话诗的语言与格 律的琴弦,发出似曾相识又非同凡响的音韵。¨远看,一泓清水:近看,无底深潭。②句式 多变,凝重而富有张力。排比句、反问句,加强气势;散句与整句的结合,错落有致,句子 结构巧妙,内容丰富,富有张力,如“他是古典的现代,又是东方的西方 第2题主要是对比手法的运用 ①和古代诗人对比。如这不是李商隐的“深情绵邈”‘包蕴密致”的再现,也不是姜白石 清空高远”审美理想的重复,突出卞之琳灵感瞬息迸发而形成的精微而冷隽的诗风. ②和早期白话诗的肤浅对比。"这同早期白话诗的肤浅不可同日而语了” ③和其他作品对比。突出卞之琳《断章》独特的审美内涵。如《尺八》《圆宝盒》《鱼 化石》等名作,都是《断章》的某种推衍和演绎,但却不如《断章》这样清彻、洗炼、明净, 不如《断章》这样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魅力,不如《断章》这样清彻、洗炼、明净, 不如《断章》这样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魅力,不如《断章》这样显示隽永的、无止 境的审美内涵。 ④卞之琳不同时期的诗歌特征的对比。"卞之琳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诗作,是 从诗的天坛来到战火和泥土中的一次严峻的考验,"突出了卞之林为适应形势而创造的另一 种诗歌风格,使评价更全面。 【译文参考】 袁君是钱塘人,名枚,字子才。他任职期间,在官场中有名望政绩。辞官之后,在江宁 西城修建了一个园林居住,称随园。当时人叫他随园先生,这是他最著名的一个字号。祖父 名锜,父亲名滨,叔父名鸿,都因为贫困而到各地去当幕僚。袁君年少时,读书自学,有所 成就。二十一岁,从钱塘抵达广西,到巡抚衙门中探望担任幕僚的叔父。巡抚金鉷大人一见 面就觉得他与众不同,叫他写一篇《铜鼓赋》试试才学,袁君很快就写完了,文词很瑰丽。 恰逢博学鸿词科开考,金鉷就举荐了袁君。当时共举荐了二百多人,袁君年龄最小。结果应 试落榜。乾隆三年顺天府乡试,考中了举人。第二年成为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学习期满 改派到江南做县官,最后调任江宁知县。江宁本是大都市,不易治理。当时尹文端任总督, 最了解袁君的才能。袁君也尽自己的能力办事,没有什么避忌,因此办事没有不成功的。不
20.最大贡献是实现了现代汉语的古典内质,也实现了西方诗歌技巧的东方潜移;弊病 是:就作家来说,中国文坛缺少学贯中西的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高层次的学者诗人;就作品来 说,数量不少而质量不高,缺少新时代的“断章”。 21.第1题 ①巧用比喻,形象生动。如“读他的诗,读他的文章,仿佛感到是来自古 代的才子,沐浴过欧洲文化之雨,又来到了现代中国,用天赋的手拨响了白话诗的语言与格 律的琴弦,发出似曾相识又非同凡响的音韵。”“远看,一泓清水;近看,无底深潭。②句式 多变,凝重而富有张力。排比句、反问句,加强气势;散句与整句的结合,错落有致,句子 结构巧妙,内容丰富,富有张力,如“他是古典的现代,又是东方的西方”。 第2题 主要是对比手法的运用 ①和古代诗人对比。如 这不是李商隐的“深情绵邈”“包蕴密致”的再现,也不是姜白石 “清空高远”审美理想的重复,突出卞之琳灵感瞬息迸发而形成的精微而冷隽的诗风. ②和早期白话诗的肤浅对比。"这同早期白话诗的肤浅不可同日而语了" ③和其他作品对比。突出卞之琳《断章》独特的审美内涵。如 《尺八》《圆宝盒》《鱼 化石》等名作,都是《断章》的某种推衍和演绎,但却不如《断章》这样清彻、洗炼、明净, 不如《断章》这样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魅力,不如《断章》这样清彻、洗炼、明净, 不如《断章》这样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魅力,不如《断章》这样显示隽永的、无止 境的审美内涵。 ④卞之琳不同时期的诗歌特征的对比。"卞之琳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诗作,是 从诗的天坛来到战火和泥土中的一次严峻的考验,"突出了卞之林为适应形势而创造的另一 种诗歌风格,使评价更全面。 【译文参考】 袁君是钱塘人,名枚,字子才。他任职期间,在官场中有名望政绩。辞官之后,在江宁 西城修建了一个园林居住,称随园。当时人叫他随园先生,这是他最著名的一个字号。祖父 名锜,父亲名滨,叔父名鸿,都因为贫困而到各地去当幕僚。袁君年少时,读书自学,有所 成就。二十一岁,从钱塘抵达广西,到巡抚衙门中探望担任幕僚的叔父。巡抚金鉷大人一见 面就觉得他与众不同,叫他写一篇《铜鼓赋》试试才学,袁君很快就写完了,文词很瑰丽。 恰逢博学鸿词科开考,金鉷就举荐了袁君。当时共举荐了二百多人,袁君年龄最小。结果应 试落榜。乾隆三年顺天府乡试,考中了举人。第二年成为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学习期满, 改派到江南做县官,最后调任江宁知县。江宁本是大都市,不易治理。当时尹文端任总督, 最了解袁君的才能。袁君也尽自己的能力办事,没有什么避忌,因此办事没有不成功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