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锦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消化系统整合》课程教学大纲(供护理学专业使用)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25,文件大小:189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消化系统疾病护理》 教学大纲 (供护理学专业使用) 锦州医科大学·教务处 二○一六年六月

《消化系统疾病护理》 教学大纲 (供护理学专业使用) 锦 州 医 科 大 学 ·教 务 处 二 ○ 一 六年六月

《消化系统疾病护理》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护理学 总学时:72 理论学时:40+22 实践学时:32+10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消化系统疾病护理是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改革后,以器官系统为基础重新进行整合成 十大系统疾病护理之一,是护理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护理专业学生主修的一门主干课程。 本课程整合了消化系统的基础知识和临床疾病护理知识,基础部分主要描述消化系统从胚胎 发生到正常的大体解剖结构,组织学微细结构,生理功能的基础知识,消化系统的临床症状及治疗 原则:临床部分主要描述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病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诊断要点、处理原则以及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健康指导、预防保健等内容。学习的目 的是使学生熟练掌握消化系统疾病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病人的整体护理和临 床疑难护理问题的处理能力,具有一定的处理消化系统常见危急病症的能力,熟悉该领域的新进展。 本大纲适用于护理学本科学生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的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1、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内容、教学基本要求和重点、 难点三部分组成。教学内容注明授课内容,教学要求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 教学要求级别相对应,并统一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2、教学大纲所列课程内容都是要求学生学习的,但不一定都在课堂讲授,可通过多种方式教 给学生(包括自学),要求学生牢固掌握相关重点内容。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 据实际情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 本课程护理属于临床护理知识模块,是护理学生全面进入临床实习前的专业课程之一,学好本 课程对认识消化系统疾病,加强临床护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具有重要 作用。前期基础课程:人体基本形态与结构、人体代谢与调节、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生理学基础、 病理学基础、药理学基础、免疫与病原生物学,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护理理论等。后续课程: 急危重症护理、泌尿和生殖系统护理、神经精神和运动系统疾病护理等。因此,学生能够按照各系 统的链接进行有序的学习,通过这种以系统方式学习,能够把知识掌握的更好,同时也能够使更好 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将收到更好的效果。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 1.正确认识消化系统的性质、任务、研究对象及其研究水平,全面了解本课程的体系和结构。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和方法论,即用整体唯物、动态发展、相互联系和对立又统一的思想观点去 认识和介绍消化系统的各项特征及其基本规律。 2.要准确地掌握本课程的重要基本概念、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有规律,器官的功能 特点及其疾病的影响因素及治疗。 -1-

- 1 - 《消化系统疾病护理》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护理学 总学时:72 理论学时:40+22 实践学时:32+10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消化系统疾病护理是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改革后,以器官系统为基础重新进行整合成 十大系统疾病护理之一,是护理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护理专业学生主修的一门主干课程。 本课程整合了消化系统的基础知识和临床疾病护理知识,基础部分主要描述消化系统从胚胎 发生到正常的大体解剖结构,组织学微细结构,生理功能的基础知识,消化系统的临床症状及治疗 原则;临床部分主要描述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病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诊断要点、处理原则以及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健康指导、预防保健等内容。学习的目 的是使学生熟练掌握消化系统疾病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病人的整体护理和临 床疑难护理问题的处理能力,具有一定的处理消化系统常见危急病症的能力,熟悉该领域的新进展。 本大纲适用于护理学本科学生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的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1、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内容、教学基本要求和重点、 难点三部分组成。教学内容注明授课内容,教学要求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 教学要求级别相对应,并统一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2、教学大纲所列课程内容都是要求学生学习的,但不一定都在课堂讲授,可通过多种方式教 给学生(包括自学),要求学生牢固掌握相关重点内容。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 据实际情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 本课程护理属于临床护理知识模块,是护理学生全面进入临床实习前的专业课程之一,学好本 课程对认识消化系统疾病,加强临床护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具有重要 作用。前期基础课程:人体基本形态与结构、人体代谢与调节、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生理学基础、 病理学基础、药理学基础、免疫与病原生物学,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护理理论等。后续课程: 急危重症护理、泌尿和生殖系统护理、神经精神和运动系统疾病护理等。因此,学生能够按照各系 统的链接进行有序的学习,通过这种以系统方式学习,能够把知识掌握的更好,同时也能够使更好 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将收到更好的效果。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 1.正确认识消化系统的性质、任务、研究对象及其研究水平,全面了解本课程的体系和结构。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和方法论,即用整体唯物、动态发展、相互联系和对立又统一的思想观点去 认识和介绍消化系统的各项特征及其基本规律。 2.要准确地掌握本课程的重要基本概念、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育规律,器官的功能 特点及其疾病的影响因素及治疗

3.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课程内容适当联系临床病例,从机体代谢变化及分子水平上分析和 探讨疾病的发病机制,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医学科学思维能力和对医学科学知识的兴趣。 4。掌握主要的临床监测的基本方法,主要症状的分析,辅助检查的临床意义:临床见习或病 例讨论时,能根据收集到的病人资料,结合已学的理论知识,经过自己的思考,做出护理诊断,制 定和实施护理计划。 5.了解最新临床诊疗护理技术及研究进展:使学生掌握临床诊断的思维方法,达到自学有关 知识,查阅有关文献及独立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和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四、学时分配(理论) 基础知识部分 章节 教学内容 学时 第一章 消化系统的形态与结构 4 第二章 消化系统的发生 第三章 消化系统的功能 4 第四章 肝的生物化学 第五章 消化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 4 第六章 肝功能不全 第七章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1 合计 22 专业知识部分 章节 教学内容 学时 第一章 概论 2 第三章 食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四章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 2 第五章 化脓性腹膜炎病人的护理 2 第六章 腹部损伤病人的护理 2 第七章 胃十二指肠疾病病人的护理(胃炎、溃疡、胃癌)6 第八章 小肠疾病病人的护理 2 第九章 大肠、肛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4 第十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2 第十一章 小儿腹泻病人的护理 4

- 2 - 3.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课程内容适当联系临床病例,从机体代谢变化及分子水平上分析和 探讨疾病的发病机制,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医学科学思维能力和对医学科学知识的兴趣。 4.掌握主要的临床监测的基本方法,主要症状的分析,辅助检查的临床意义;临床见习或病 例讨论时,能根据收集到的病人资料,结合已学的理论知识,经过自己的思考,做出护理诊断,制 定和实施护理计划。 5.了解最新临床诊疗护理技术及研究进展;使学生掌握临床诊断的思维方法,达到自学有关 知识,查阅有关文献及独立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和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四、学时分配(理论) 基础知识部分 章节 教学内容 学时 第一章 消化系统的形态与结构 4 第二章 消化系统的发生 4 第三章 消化系统的功能 4 第四章 肝的生物化学 2 第五章 消化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 4 第六章 肝功能不全 3 第七章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1 合 计 22 专业知识部分 章节 教学内容 学时 第一章 概论 2 第三章 食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2 第四章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 2 第五章 化脓性腹膜炎病人的护理 2 第六章 腹部损伤病人的护理 2 第七章 胃十二指肠疾病病人的护理(胃炎、溃疡、胃癌) 6 第八章 小肠疾病病人的护理 2 第九章 大肠、肛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4 第十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2 第十一章 小儿腹泻病人的护理 4

第十三章 肝疾病病人的护理(肝硬化、肝癌、肝性脑病、门脉 6 高压) 胆道疾病病人的护理(胆石症、胆道感染、新生儿黄 第十四章 疸) 第十五章 胰腺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十六章 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 第十七章 急腹症病人的护理 合计 40 五、课程考核 本课程为考试课,分为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两种方式。考核比例如下: 1.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包括:课堂出勒、课堂纪律及课堂提问,阶段理论测试, 实验课和见习课考核。 2.终结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 (1)考试形式:闭卷。 (2)考试时间:120分钟,由学校学期末统一组织。 (3)卷面成绩:为100分,低于60分者为本课程总成绩不及格。 3.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成绩的总和低于60分者,也视为本课程总成绩不及格。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一)教科书 [1][1]阎文柱,焦金菊主编.消化和内分泌系统。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8 [2】主编:张佩,郭蕾蕾。消化、内分泌、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护理。科学出版社,2015.8 (二)参考书 [1]柏树令主编解剖学.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 [2]邹仲之,李继承主编.组织学与胚胎学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 [3】朱大年主编.生理学.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 [4)李玉林主编.病理学.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 [5)王建枝主编.病理生理学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 [6]查锡良、药立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 [7]杨宝峰主编.药理学(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 [8]吴在德.《外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 [9]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8 [10]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8 3

- 3 - 第十三章 肝疾病病人的护理(肝硬化、肝癌、肝性脑病、门脉 高压) 6 第十四章 胆道疾病病人的护理(胆石症、胆道感染、新生儿黄 疸) 4 第十五章 胰腺疾病病人的护理 2 第十六章 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 第十七章 急腹症病人的护理 合 计 40 五、课程考核 本课程为考试课,分为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两种方式。考核比例如下: 1.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40%,包括:课堂出勤、课堂纪律及课堂提问,阶段理论测试, 实验课和见习课考核。 2.终结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60%。 (1) 考试形式:闭卷。 (2) 考试时间:120 分钟,由学校学期末统一组织。 (3) 卷面成绩:为 100 分,低于 60 分者为本课程总成绩不及格。 3.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成绩的总和低于 60 分者,也视为本课程总成绩不及格。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一)教科书 [1] [1] 阎文柱,焦金菊主编.消化和内分泌系统. 第一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8 [2] 主编:张佩,郭蕾蕾. 消化、内分泌、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护理. 科学出版社,2015.8 (二)参考书 [1] 柏树令主编.解剖学.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 [2] 邹仲之,李继承主编.组织学与胚胎学.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 [3] 朱大年主编.生理学.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 [4] 李玉林主编.病理学.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 [5] 王建枝主编.病理生理学.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 [6] 查锡良、药立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 [7] 杨宝峰主编.药理学(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 [8]吴在德. 《外科学》第八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 [9]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8 [10]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8

[11]崔焱.《儿科护理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6 七、教学内容(理论) 基础知识部分 第一篇第一章消化系统的形态与结构 【教学内容】 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上、下消化道的组成,大消化腺与小消化腺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掌握上、下消化道的组成,掌握大消化腺与小消化腺的组成 和功能。 2、掌握口腔的分部,了解其界限,了解唇、颊和腭的形态,掌握咽峡的概念,了解乳牙和恒 牙的牙式,掌握牙的形态和构造,掌握舌的形态和粘膜,颏舌肌的起止、位置和作用,掌握口腔 腺(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的位置、形态和腺管的开口部位。 3、掌握咽的形态、位置和分部(鼻咽部、口咽部、喉咽部)和各部的主要结构及其功能,掌 握咽的交通,了解咽淋巴环的位置。 4、掌握食管的分部,生理狭窄的部位及其临床意义。 5、掌握胃的形态、位置、分部及各部主要特点。 6、了解小肠的分部及特点。掌握十二指肠形态、位置及分部,十二指肠大乳头的位置,十二 指肠悬肌的位置及意义。掌握空肠、回肠的位置,了解空、回肠的区别。 7、掌握大肠的分部及解剖特点。掌握盲肠和阑尾的位置、及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掌握回盲 瓣的构成及意义。掌握结肠的分部及特点。掌握直肠的形态、位置和弯曲。掌握肛管粘膜的特点、 齿状线的意义,肛门内、外括约肌的位置和作用。 8、掌握肝的形态、位置、分叶,了解肝的体表投影和肝段概念。 9、掌捏输胆管道的组成。掌握胆囊的形态、位置、机能及胆囊底的体表投影、胆总管与胰管 的汇合和开口部位,掌握胆汁的排出径路。 10、掌握胰的形态、位置和分部。 【重点与难点】 重点:牙的形态和构造,舌的形态和粘膜,咽的形态、位置和分部,胃的形态、位置、分部 及各部主要特点,结肠的分部及特点,肝的形态、位置、分叶,胆汁的排出径路。 难点:咽的交通,肝门的概念及其通过的结构,胆汁的排出径路。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大班课堂讲授,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和板书结合的数学方式,课堂讲授中有机的采用启 发式、问题式和直观式教学方法。课后布置思考题辅助教学。 第二章消化系统的发生 消化管 【教学内容】

- 4 - [11]崔焱.《儿科护理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6 七、教学内容(理论) 基础知识部分 第一篇 第一章 消化系统的形态与结构 【教学内容】 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上、下消化道的组成,大消化腺与小消化腺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掌握上、下消化道的组成,掌握大消化腺与小消化腺的组成 和功能。 2、掌握口腔的分部,了解其界限,了解唇、颊和腭的形态,掌握咽峡的概念 ,了解乳牙和恒 牙的牙式,掌握牙的形态和构造 ,掌握舌的形态和粘膜,颏舌肌的起止、位置和作用 ,掌握口腔 腺(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的位置、形态和腺管的开口部位。 3、掌握咽的形态、位置和分部(鼻咽部、口咽部、喉咽部)和各部的主要结构及其功能,掌 握咽的交通,了解咽淋巴环的位置 。 4、掌握食管的分部,生理狭窄的部位及其临床意义 。 5、掌握胃的形态、位置、分部及各部主要特点。 6、了解小肠的分部及特点。掌握十二指肠形态、位置及分部,十二指肠大乳头的位置,十二 指肠悬肌的位置及意义。掌握空肠、回肠的位置,了解空、回肠的区别。 7、掌握大肠的分部及解剖特点。掌握盲肠和阑尾的位置、及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掌握回盲 瓣的构成及意义。掌握结肠的分部及特点。掌握直肠的形态、位置和弯曲。掌握肛管粘膜的特点、 齿状线的意义,肛门内、外括约肌的位置和作用。 8、掌握肝的形态、位置、分叶,了解肝的体表投影和肝段概念。 9、掌握输胆管道的组成。掌握胆囊的形态、位置、机能及胆囊底的体表投影、胆总管与胰管 的汇合和开口部位,掌握胆汁的排出径路。 10、掌握胰的形态、位置和分部。 【重点与难点】 重点:牙的形态和构造 ,舌的形态和粘膜,咽的形态、位置和分部,胃的形态、位置、分部 及各部主要特点,结肠的分部及特点,肝的形态、位置、分叶,胆汁的排出径路。 难点:咽的交通,肝门的概念及其通过的结构,胆汁的排出径路。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大班课堂讲授,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和板书结合的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中有机的采用启 发式、问题式和直观式教学方法。课后布置思考题辅助教学。 第二章 消化系统的发生 消化管 【教学内容】

1、消化管的一般结构,由内向外分为:粘膜(上皮、周有层、粘膜肌层)、粘膜下层、肌层 和外膜,各层组织结构特点。 2、食管的结构特点。 3、胃的结构特点:上皮的光镜结构和功能:胃底腺的结构特点:主细胞与壁细胞的微细结构 和功能。 4、小肠的结构特点:绒毛的结构与功能:上皮吸收细胞的微细结构和功能:小肠腺的结构特 点:十二指肠、空肠与回肠的结构特点:扩大小肠吸收表面积的结构:环行皱襞、绒毛、微绒毛。 5、结肠的结构特点。 6、阑尾的结构特点。 T、消化管的分泌免疫系统。 8、消化管的内分泌功能。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2、掌挥胃底腺的细胞类型、结构特点和功能。 3、掌握小肠的结构特点,绒毛的结构与功能 4、了解食管和大肠的结构特点。 5、了解舌粘膜及舌乳头的结构。 6、了解消化管免疫内分泌功能。 【重点与难点】 重点:消化管的一般结构:胃底腺的结构和功能:小肠的结构特点:环行策襞、绒毛。 难点:消化管分泌性免疫球蛋白sIgA的产生过程与功能意义。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大班课堂讲授,利用Power point制作的教学课件和板书,课堂讲授中有机的采用启发式、问 题式和直观式教学方法,以多媒体动画配合教学,适当运用归纳和对比方法总结本单元重点内容, 以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课后布置思考题辅助教学。 消化腺 【教学内容】 1、大唾液腺的结构特点和功能:腺泡:浆液性腺泡、粘液性腺泡、混合性腺泡。 2、胰腺的一般结构:外分泌部腺泡的结构特点:有泡心细胞、无肌上皮细胞:内分泌部的细 胞类型和功能,A细胞、B细胞、D细胞、PP细胞分布、结构特点。 3、肝的一般结构:肝小叶与门管区概念;肝小叶组成:中央静脉、肝细胞、肝血窦、窦周隙、 胆小管:肝板(肝索)的结构:肝细胞的光镜结构、超微结构特点和功能:胆小管的超微结构:肝 血窦的光镜结构和超微结构特点,枯否细胞的功能:窦周隙,贮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门管区的组 成。 【教学基本要求】 -5-

- 5 - 1、消化管的一般结构,由内向外分为:粘膜(上皮、固有层、粘膜肌层)、粘膜下层、肌层 和外膜,各层组织结构特点。 2、食管的结构特点。 3、胃的结构特点;上皮的光镜结构和功能;胃底腺的结构特点;主细胞与壁细胞的微细结构 和功能。 4、小肠的结构特点;绒毛的结构与功能;上皮吸收细胞的微细结构和功能;小肠腺的结构特 点;十二指肠、空肠与回肠的结构特点;扩大小肠吸收表面积的结构:环行皱襞、绒毛、微绒毛。 5、结肠的结构特点。 6、阑尾的结构特点。 7、消化管的分泌免疫系统。 8、消化管的内分泌功能。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2、掌握胃底腺的细胞类型、结构特点和功能。 3、掌握小肠的结构特点,绒毛的结构与功能。 4、了解食管和大肠的结构特点。 5、了解舌粘膜及舌乳头的结构。 6、了解消化管免疫内分泌功能。 【重点与难点】 重点:消化管的一般结构;胃底腺的结构和功能;小肠的结构特点;环行皱襞、绒毛。 难点:消化管分泌性免疫球蛋白 sIgA 的产生过程与功能意义。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大班课堂讲授,利用 Power point 制作的教学课件和板书,课堂讲授中有机的采用启发式、问 题式和直观式教学方法,以多媒体动画配合教学,适当运用归纳和对比方法总结本单元重点内容, 以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课后布置思考题辅助教学。 消化腺 【教学内容】 1、大唾液腺的结构特点和功能;腺泡:浆液性腺泡、粘液性腺泡、混合性腺泡。 2、胰腺的一般结构;外分泌部腺泡的结构特点:有泡心细胞、无肌上皮细胞;内分泌部的细 胞类型和功能,A 细胞、B 细胞、D 细胞、PP 细胞分布、结构特点。 3、肝的一般结构;肝小叶与门管区概念;肝小叶组成:中央静脉、肝细胞、肝血窦、窦周隙、 胆小管;肝板(肝索)的结构;肝细胞的光镜结构、超微结构特点和功能;胆小管的超微结构;肝 血窦的光镜结构和超微结构特点,枯否细胞的功能;窦周隙,贮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门管区的组 成。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浆液腺、粘液腺与混合腺腺泡的结构特点及三种唾液腺的特点。 2、掌握胰腺的结构和功能。 3、掌捏肝细胞、肝小叶的光、电镜结构及门管区的结构:了解肝血循环特点及其与肝功能的 关系:了解胆囊与胆管的结构 【重点与难点】 重点:腺泡的结构特点:胰腺的一般结构:肝小叶的光、电镜结构及门管区的结构。 难点:肝细胞三种功能面的结构特点。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大班课堂讲授,利用Power point制作的教学课件和板书,课堂讲授中有机的采用启发式、问 题式和直观式教学方法,以多媒体动画配合教学,适当运用归钠和对比方法总结本单元重点内容, 以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课后布置思考题辅助教学。 第三章消化系统的功能 【教学内容】 1、消化与吸收的概念,消化的方式,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征。消化腺的分泌功能,消 化道的神经支配与胃肠激素,脑肠肽和APUD细胞的概念。 2、口腔内消化:唾液的性质、成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咀嚼与吞咽(自学) 3、胃内消化: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刺激胃液分泌的内源性物质:头期、胃期和肠期胃 液分泌的特点与调节:胃液分泌的抑制性因素。胃的运动及其控制。胃运动的形式及生理意义。 4、小肠内消化:胰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胰液分泌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胆汁的 性质、成分和作用: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小肠液的成分和作用。小肠的运动形式及生理意义。 5、大肠内消化:大肠液的分泌,大肠的运动和排便:大肠运动的形式,排便反射(自学)。 6、吸收:吸收的部位、过程和机制。三大营养物质的吸收,水的吸收,无机盐的吸收(自学)。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咀嚼和吞咽,小肠液分泌的调节,大肠液的分泌,大肠的运动形式,排便反射,主要 营养物质的吸收部位及方式熟悉消化和吸收的基本方式和过程,神经和体液因素对消化腺分泌和消 化管运动的调节作用。 2、掌握消化和吸收的基本概念,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征,胃液、胰液和胆汁的主要成 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胃与小肠的运动形式及生理意义,胃排空及控制。 【重点与难点】 重点: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征,胃液、胰液和胆汁的主要成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胃 与小肠运动的形式及生理意义,胃的排空及控制。 难点:胃液、胰液和胆汁的分泌调节。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采用问题式、启发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视频和板书三种牧学手段相结合方式。 第四章肝的生物化学 【教学内容】 6

- 6 - 1、掌握浆液腺、粘液腺与混合腺腺泡的结构特点及三种唾液腺的特点。 2、掌握胰腺的结构和功能。 3、掌握肝细胞、肝小叶的光、电镜结构及门管区的结构;了解肝血循环特点及其与肝功能的 关系;了解胆囊与胆管的结构。 【重点与难点】 重点:腺泡的结构特点;胰腺的一般结构;肝小叶的光、电镜结构及门管区的结构。 难点:肝细胞三种功能面的结构特点。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大班课堂讲授,利用 Power point 制作的教学课件和板书,课堂讲授中有机的采用启发式、问 题式和直观式教学方法,以多媒体动画配合教学,适当运用归纳和对比方法总结本单元重点内容, 以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课后布置思考题辅助教学。 第三章 消化系统的功能 【教学内容】 1、消化与吸收的概念,消化的方式,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征。消化腺的分泌功能,消 化道的神经支配与胃肠激素,脑肠肽和 APUD 细胞的概念。 2、口腔内消化:唾液的性质、成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咀嚼与吞咽(自学)。 3、胃内消化: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刺激胃液分泌的内源性物质;头期、胃期和肠期胃 液分泌的特点与调节;胃液分泌的抑制性因素。胃的运动及其控制。胃运动的形式及生理意义。 4、小肠内消化:胰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胰液分泌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胆汁的 性质、成分和作用;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小肠液的成分和作用。小肠的运动形式及生理意义。 5、大肠内消化;大肠液的分泌,大肠的运动和排便:大肠运动的形式,排便反射(自学)。 6、吸收:吸收的部位、过程和机制。三大营养物质的吸收,水的吸收,无机盐的吸收(自学)。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咀嚼和吞咽,小肠液分泌的调节,大肠液的分泌,大肠的运动形式,排便反射,主要 营养物质的吸收部位及方式熟悉消化和吸收的基本方式和过程,神经和体液因素对消化腺分泌和消 化管运动的调节作用。 2、 掌握消化和吸收的基本概念,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征,胃液、胰液和胆汁的主要成 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胃与小肠的运动形式及生理意义,胃排空及控制。 【重点与难点】 重点: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征,胃液、胰液和胆汁的主要成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胃 与小肠运动的形式及生理意义,胃的排空及控制。 难点:胃液、胰液和胆汁的分泌调节。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采用问题式、启发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视频和板书三种教学手段相结合方式。 第四章 肝的生物化学 【教学内容】

1、肝的生物转化作用,生物转化的概念,生物转化反应的主要类型,影响生物转化作用的因 素。 2、胆汁与胆汁酸的代谢。胆汁酸的分类及功能。初级胆汁酸的生成,次级胆汁酸的生成与肠 开循环。 3、血红素的生物合成。血红素合成的基本原料、合成部位、合成过程、合成调节及限速酶。 4、胆色素的代谢与黄疸。胆色素包括哪些物质。胆红素的生成及运输,胆红素在肝中的转变, 胆红素在肠道中的转化和胆素原的肠肝循环。血清胆红素与黄胆。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血红素合成的基本原料、合成部位,ALA的生成。生物转化的概念,生物转化反应的主 要类型一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反应。胆汁酸的分类(游高、结合、初级、次级),初级胆汁酸 生成的部位、原料、合成的限速酶,次级胆汁酸生成部位,胆汁酸的肠肝循环及生理意义,胆汁酸 的功能。胆红素在肝中的转变,葡萄糖醛酸胆红素的生成。 2、熟悉ALA合酶及对血红素合成的调节。黄疸的概念,游离胆红素与结合胆红素的区别,溶 血性黄疽、肝细胞性黄疽、阻塞性黄痘的区别。 3、了解其余内容 【重点与难点】 重点:血红素合成的基本原料、合成部位,ALA的生成,ALA合醇及辅醇。生物转化的概念,生 物转化反应的主要类型,胆汁酸的分类,胆汁酸的肠肝循环及生理意义,胆汁酸的功能。葡萄糖醛 酸胆红素的生成及其与游离胆红素的区别。 难点:血红素合成过程及调节。三种类型黄疸的鉴别。 【教学方法与数学手段】 采取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并制作简单的教具作为教学手段,采取启发式教学。本节主要采取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教学 第五章消化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 第二节胃炎 【教学内容】 1、急性胃炎 2、慢性胃炎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变特点 2、熟悉:急性肖炎的类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肥厚性胃炎和疣状胃炎的病变 3、了解:慢性胃炎病因 【重点与难点】 1、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变特点 2、急性胃炎的类型:侵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肥厚性胃炎和疣状胃炎的病变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7

- 7 - 1、肝的生物转化作用,生物转化的概念,生物转化反应的主要类型,影响生物转化作用的因 素。 2、胆汁与胆汁酸的代谢。胆汁酸的分类及功能。初级胆汁酸的生成,次级胆汁酸的生成与肠 肝循环。 3、血红素的生物合成。血红素合成的基本原料、合成部位、合成过程、合成调节及限速酶。 4、胆色素的代谢与黄疸。胆色素包括哪些物质。胆红素的生成及运输,胆红素在肝中的转变, 胆红素在肠道中的转化和胆素原的肠肝循环。血清胆红素与黄胆。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血红素合成的基本原料、合成部位,ALA 的生成。生物转化的概念,生物转化反应的主 要类型—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反应。胆汁酸的分类(游离、结合、初级、次级),初级胆汁酸 生成的部位、原料、合成的限速酶,次级胆汁酸生成部位,胆汁酸的肠肝循环及生理意义,胆汁酸 的功能。胆红素在肝中的转变,葡萄糖醛酸胆红素的生成。 2、 熟悉 ALA 合酶及对血红素合成的调节。黄疸的概念,游离胆红素与结合胆红素的区别,溶 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的区别。 3、了解其余内容。 【重点与难点】 重点:血红素合成的基本原料、合成部位,ALA 的生成,ALA 合酶及辅酶。生物转化的概念,生 物转化反应的主要类型,胆汁酸的分类,胆汁酸的肠肝循环及生理意义,胆汁酸的功能。葡萄糖醛 酸胆红素的生成及其与游离胆红素的区别。 难点: 血红素合成过程及调节。三种类型黄疸的鉴别。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采取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并制作简单的教具作为教学手段,采取启发式教学。本节主要采取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教学。 第五章 消化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 第二节 胃炎 【教学内容】 1、急性胃炎 2、慢性胃炎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变特点 2、熟悉:急性胃炎的类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肥厚性胃炎和疣状胃炎的病变 3、了解:慢性胃炎病因 【重点与难点】 1、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变特点 2、急性胃炎的类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肥厚性胃炎和疣状胃炎的病变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采用问题式、启发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视频和板书三种教学手段相结合方式 第三节消化性溃荡病 【教学内容】 1、病变 2、结局及合并症 3、病因和发病机制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消化性溃疡的病变、结局及合并症: 2、熟悉:消化性溃疡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重点与难点】 1、消化性溃疡的病变、结局及合并症 2、消化性溃疡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采用问题式、启发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视频和板书三种教学手段相结合方式 第四节病毒性肝炎 【教学内容】 1、病因、传染途径、发病机制 2、基本病变 3、临床病理类型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临床病理类型、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2、熟悉:病毒性肝炎病因及传染途径 3、了解: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 【重点与难点】 1、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临床病理类型、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2、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采用问题式、启发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视频和板书三种教学手段相结合方式 第五节肝硬化 【教学内容】 1、门脉性肝硬化 2、坏死后性肝硬化 3、其他类型的肝硬化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肝硬化的概念:门脉性肝硬化的病变、临床病理联系:坏死后性肝硬化的病理变化 2、熟悉:门脉性肝硬化和坏死后性肝硬化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及结局 -8-

- 8 - 采用问题式、启发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视频和板书三种教学手段相结合方式 第三节 消化性溃疡病 【教学内容】 1、病变 2、结局及合并症 3、病因和发病机制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消化性溃疡的病变、结局及合并症; 2、熟悉:消化性溃疡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重点与难点】 1、消化性溃疡的病变、结局及合并症; 2、消化性溃疡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采用问题式、启发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视频和板书三种教学手段相结合方式 第四节 病毒性肝炎 【教学内容】 1、病因、传染途径、发病机制 2、基本病变 3、临床病理类型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临床病理类型、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2、熟悉:病毒性肝炎病因及传染途径 3、了解: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 【重点与难点】 1、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临床病理类型、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2、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采用问题式、启发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视频和板书三种教学手段相结合方式 第五节 肝硬化 【教学内容】 1、门脉性肝硬化 2、坏死后性肝硬化 3、其他类型的肝硬化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肝硬化的概念;门脉性肝硬化的病变、临床病理联系;坏死后性肝硬化的病理变化 2、熟悉:门脉性肝硬化和坏死后性肝硬化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及结局

3、了解:其他类型的肝硬化 【重点与难点】 1、肝硬化的概念:门脉性肝硬化的病变、临床病理联系:坏死后性肝硬化的病理变化 2、门脉性肝硬化和坏死后性肝硬化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及结局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采用问题式、启发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视频和板书三种教学手段相结合方 第六节酒精性肝病 【教学内容】 酒精性肝病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酒精性肝病的病变: 【重点与难点】 酒精性肝病的病变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采用问题式、启发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视频和板书三种教学手段相结合方式 第十节阑尾炎 【教学内容】 1、病因和发病机制 2、病变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阑尾炎类型及病变 2、了解:病因和发病机制 【重点与难点】 1、阑尾炎类型及病变 2、病因和发病机制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采用问题式、启发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视频和板书三种教学手段相结合方式 第十一节非特异性肠炎 【教学内容】 1、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炭 2、局限性肠炎 3、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教学基本要求】 1、熟悉: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局限性肠炎和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变 9

- 9 - 3、了解:其他类型的肝硬化 【重点与难点】 1、肝硬化的概念;门脉性肝硬化的病变、临床病理联系;坏死后性肝硬化的病理变化 2、门脉性肝硬化和坏死后性肝硬化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及结局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采用问题式、启发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视频和板书三种教学手段相结合方 式 第六节 酒精性肝病 【教学内容】 酒精性肝病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酒精性肝病的病变; 【重点与难点】 酒精性肝病的病变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采用问题式、启发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视频和板书三种教学手段相结合方式 第十节 阑尾炎 【教学内容】 1、病因和发病机制 2、病变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阑尾炎类型及病变 2、了解:病因和发病机制 【重点与难点】 1、阑尾炎类型及病变 2、病因和发病机制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采用问题式、启发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视频和板书三种教学手段相结合方式 第十一节 非特异性肠炎 【教学内容】 1、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 2、局限性肠炎 3、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教学基本要求】 1、熟悉: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局限性肠炎和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变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25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