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伤发热 中医内科 刘安平
中 医 内 科 刘安平
目的要求 1、熟悉内伤发热的证候特征 2、理解和熟悉内伤发热的发生与脏 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的关系 3、掌握内伤发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4、掌握内伤发热的治疗原则及各主 要证候的辨证论治。 5、了解内伤发热的预后及调护
1、熟悉内伤发热的证候特征。 2、理解和熟悉内伤发热的发生与脏 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的关系。 3、掌握内伤发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4、掌握内伤发热的治疗原则及各主 要证候的辨证论治。 5、了解内伤发热的预后及调护。 目的要求
概述 内伤发热? 外感发热? 内伤发热:是以 内伤为病因,班的功 外感发热: 失调,气血历阳亏 是指感受六淫之 虚导致的发热,可以 邪或流热疫蘧, 表现为体湿升高,或 引起机体正邪相 自觉发热、五小烦热 争,一时失去正 历体温不高 常的平衡,导致 体温升高的病症
内伤发热:是以 内伤为病因,脏腑功 能失调,气血阴阳亏 虚导致的发热,可以 表现为体温升高,或 自觉发热、五心烦热 而体温不高。 一、概述 内伤发热? 外感发热? 外感发热: 是指感受六淫之 邪或温热疫毒, 引起机体正邪相 争,一时失去正 常的平衡,导致 体温升高的病症
病因病机 肝气郁结 情志抑郁→肝失调达→郁而化火 恼怒过度→肝气上逆→肝火内盛 2、瘀血阻滞 情志抑郁 劳倦过度血行不畅→郁滞不通壅而为热发热 跌打损伤 3、内湿停聚 饮食失调 脾胃受损运化失职湿邪内生郁而化热 忧思气结
1、肝气郁结 情志抑郁 肝失调达 郁而化火 恼怒过度 肝气上逆 肝火内盛 2、瘀血阻滞 情志抑郁 劳倦过度 血行不畅 郁滞不通 壅而为热 发热 跌打损伤 3、内湿停聚 饮食失调 脾胃受损 运化失职 湿邪内生 郁而化热 忧思气结 二、病因病机
4、中气不足 劳倦过度 中气不足 饮食失调脾胃损伤 久病正虚 阴火内生 5、血虚失荣 发热 久病心肝血虚 阴血不足 脾虚不能生血血虚失养 长期慢性失血 阳气亢旺
4、中气不足 劳倦过度 饮食失调 脾胃损伤 久病正虚 阴血不足 阳气亢旺 5、血虚失荣 久病心肝血虚 脾虚不能生血 长期慢性失血 血虚失养 中气不足 阴火内生 发热
6、阴精亏耗 烦劳过度 热病日久阴精亏耗,水不制火 过用温燥 阳气偏盛 素体阴虚 发热 7、阳气虚惫 寒证日久阳气亏虚 脾肾阳虚∫火不归源虚阳外浮 气虚及阳
6、阴精亏耗 烦劳过度 热病日久 阴精亏耗,水不制火 过用温燥 阳 气 偏 盛 素体阴虚 7、阳气虚惫 寒证日久 气虚及阳 虚阳外浮 脾肾阳虚 阳气亏虚 火不归源 发热
归纳病机:虚--阴阳气血不足 实--气滞、血瘀、痰湿壅结阻遏 病机转化:实证病久—实转虚;轻转重 虚实夹杂。虚证病久—阴损阳;阳损阴 气及血;血及气虚上加虚 预后:“若内外俱热,而反见溏泻,或饮食 少进,或声微气短,诸虚皆见而反不利温补者, 此胃气已败,生意已穷
•归纳病机:虚----阴阳气血不足 实----气滞、血瘀、痰湿壅结阻遏 •病机转化:实证病久——实转虚;轻转重— —虚实夹杂。虚证病久——阴损阳;阳损阴; 气及血;血及气——虚上加虚 •预后:“若内外俱热,而反见溏泻,或饮食 少进,或声微气短,诸虚皆见而反不利温补者, 此胃气已败,生意已穷
诊断 病史 2、临床表现:起病慢,病程长,反 复,低热多见,偶有高热及虽自觉 发热而体温不高者。 3、体征:低热(37.2°C~38°C) 或体温正常 4、实验室检查以协诊
1、病史 2、临床表现:起病慢,病程长,反 复,低热多见,偶有高热及虽自觉 发热而体温不高者。 3、体征:低热(37.2°C~38°C) 或体温正常 4、实验室检查以协诊 三、诊断:
5、与西医相关疾病 (1)功能性低热 (2)肿瘤 (3)血液病 (4)结缔组织疾病 (5)内分泌疾病 (6)慢性感染性疾病
5、与西医相关疾病 (1)功能性低热 (2)肿瘤 (3)血液病 (4)结缔组织疾病 (5)内分泌疾病 (6)慢性感染性疾病
6、鉴别诊断 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鉴别: 内伤发热 外感发热 病因由内伤病因引起 感受外邪所致 病机气血壅遏,阴阳失调正邪相争 虚实多属虚证 多属实证 起病缓 病程较长,反复发作 短 特点低热或自觉发热, 大多高热 恶寒不恶寒,怯冷, 发热恶寒同时 得衣被则温存在, 得衣被而寒不减 兼症常兼见头晕、神倦 常兼见头身疼痛 自寒、盗汗、脉弱 鼻塞流涕咳嗽脉浮
6、鉴别诊断 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鉴别: 内伤发热 外感发热 病因 由内伤病因引起 感受外邪所致 病机 气血壅遏,阴阳失调 正邪相争 虚实 多属虚证 多属实证 起病 缓 急 病程 较长,反复发作 短 特点 低热或自觉发热, 大多高热 恶寒 不恶寒,怯冷, 发热恶寒同时 得衣被则温存在, 得衣被而寒不减 兼症 常兼见头晕、神倦、 常兼见头身疼痛 自寒、盗汗、脉弱 鼻塞流涕咳嗽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