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 刘友章教授
胃 痛 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 刘友章 教授
撬念 胃痛,又称为胃脘痛,是由于 脾胃受损、气血不调所引起的胃 脘部疼痛
概念 胃痛,又称为胃脘痛,是由于 脾胃受损、气血不调所引起的胃 脘部疼痛
源 1、“胃痛”之名首见于《内经》,并且对胃痛的病 因病机作了论述。《素间*六元正纪大论篇》“木郁 ●。●●●● 民病胃脘当心而痛”〈素间*举痛论〉“寒 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饮食自倍, 肠 胃乃伤”说明木气偏盛、肝胃不和、寒气入侵、饮食 所伤都可引起胃痛。《内经》的这些论述为后世治疗 和研究胃痛奠定了基础。 2、张仲景《金匮要略》涉及到胃痛的论治,提出“按 之不痛者为虚,痛者为实”。创立了大建中汤、小建
源流 1、 “胃痛”之名首见于《内经》,并且对胃痛的病 因病机作了论述。《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木郁 之 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素问*举痛论〉“寒 气 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 ”“饮食自倍, 肠 胃乃伤”说明木气偏盛、肝胃不和、寒气入侵、饮食 所伤都可引起胃痛。《内经》的这些论述为后世治疗 和研究胃痛奠定了基础。 2、张仲景《金匮要略》涉及到胃痛的论治,提出“按 之不痛者为虚,痛者为实” 。创立了大建中汤、小建 中汤、黄芪建中汤、理中汤、吴茱萸汤,芍药甘草汤
源脆 3、唐代孙思邈有九种心痛之说,但总的说来这九 种心痛多指胃痛。 4、李东垣《兰室秘藏》立“胃脘痛”一门,创益气、 温 中、理气、和胃之法。 《医学正传》认为孙思邈所指的九种心痛“皆在胃 脘,而实不在于心也。 6、《景岳全书》着重强调了“气滞”这一病机并主张 治 以“理气为主” 7、李中梓《医宗必读》、孙一奎《赤水玉珠》对“胃
源流 3、唐代孙思邈有九种心痛之说,但总的说来这九 种心痛多指胃痛。 4、李东垣《兰室秘藏》立“胃脘痛”一门,创益气、 温 中、理气、 和胃之法。 5、《医学正传》认为孙思邈所指的九种心痛“皆在胃 脘,而实不在于心也。 ” 6、 《景岳全书》着重强调了“气滞”这一病机并主张 治 以“理气为主” 。 7、李中梓《医宗必读》、孙一奎《赤水玉珠》对“胃 无补法”“痛无补法”提出了批评,强调要辨证治疗
源旒 8、叶天士《临症指南医案》“初病在经,久病入络, 以经主气,络主血。”指出胃病不仅与气滞有密切关 系,而且“久痛入络”必然引起血行不畅,在治疗上 施 以理气活血之法。 9、林佩琴《类证治裁·胃脘痛》则概括了胃痛之寒、热 虚、实及在气、在血的病机、主症、治法。从而使本 病的辨证论治更加完善
源流 8、叶天士《临症指南医案》 “初病在经,久病入络, 以 经主气,络主血。 ”指出胃病不仅与气滞有密切关 系,而且“久痛入络”必然引起血行不畅,在治疗上 施 以理气活血之法。 9、林佩琴《类证治裁·胃脘痛》则概括了胃痛之寒、热、 虚、实及在气、在血的病机、主症、治法。从而使本 病的辨证论治更加完善
范 相当于急性胃炎、熳性胃炎、消 化性溃疡、胃神经官能症等以上腹 部疼痛为主证的病症,可按本病辨 证治疗
范围 相当于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 化性溃疡、胃神经官能症等以上腹 部疼痛为主证的病症,可按本病辨 证治疗
(病因病机 外感寒邪一内客于、胃气不 情志郁结一肝气犯胃 失机通 饮食不节一损伤脾/降则 和阻 痛 气郁化火,火邪伤阴
【病因病机】 外感寒邪 情志郁结 饮食不节 内客于胃 肝气犯胃 损伤脾胃 胃 失 和 降 气 机 阻 滞 不 通 则 痛 气郁化火,火邪伤阴
(病因病机 久病脾 胃虚损 胃不 胃阴不足失一荣 素体脾 牌阳不足濡则 胃虚弱 养痛
【病因病机】 久病脾 胃虚损 素体脾 胃虚弱 胃阴不足 脾阳不足 胃 失 濡 养 不 荣 则 痛
胃 血 日久入络 痛 加/重 瘀
日久入络 加 重 血瘀 胃痛
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 要病机有二 不通则痛(实) 不荣则痛(虚)
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 主要病机有二: 不通则痛(实) 不荣则痛(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