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东山二中201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 (命题人:高三备课组) 2010.3.13上午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更相为命 。《陈情表》 ,余独好修以为常。《离骚》 (2)耳得之而为声,。《赤壁赋》 声断衡阳之浦。《滕王阁序》 (3)寻常巷陌 《京口北固亭怀古》仰观宇宙之大, 。《兰亭集序》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杨维岳传 戴名世 杨维岳,庐州巢县人也。生而孝谨,好读书,毅然自守以正。尝以文见知于郡守。一日往谒 适富民有犯法者,守教维岳为之代请,可得金数百。维岳谢曰:“犯罪自有公法。使此人不 当罪,而维岳受其金,则不祥;使此人当罪,以维岳故贳之,是以私爱而挠公法也。维岳兢 兢自守,惧无以报德,其敢以是为公累?”郡守由是益敬重之。尝读书至忠孝大节,往往」 复流涕。慕文文山之为人也,画像祀之 崇祯中,陕西盗起,都御史史可法巡抚淮扬。维岳曰:“此当代伟人也,不可以不见。 乃徒步诣军门往谒。居无何,寇益急,诏天下勤王。时可法已拜南京兵部尚书,以府库虚耗
福建省东山二中 2010 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 (命题人:高三备课组) 2010.3.13 上午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更相为命,_________ _ 。《陈情表》______ _ __,余独好修以为常。《离骚》 (2)耳得之而为声,___ _ _。《赤壁赋》__ _,声断衡阳之浦。《滕王阁序》 (3)寻常巷陌,__________。《京口北固亭怀古》仰观宇宙之大,______。《兰亭集序》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5 题。 杨维岳传 戴名世 杨维岳,庐州巢县人也。生而孝谨,好读书,毅然自守以正。尝以文见知于郡守。一日往谒, 适富民有犯法者,守教维岳为之代请,可得金数百。维岳谢曰:“犯罪自有公法。使此人不 当罪,而维岳受其金,则不祥;使此人当罪,以维岳故贳之,是以私爱而挠公法也。维岳兢 兢自守,惧无以报德,其敢以是为公累?”郡守由是益敬重之。尝读书至忠孝大节,往往三 复流涕。慕文文山之为人也,画像祀之。 崇祯中,陕西盗起,都御史史可法巡抚淮扬。维岳曰:“此当代伟人也,不可以不见。” 乃徒步诣军门往谒。居无何,寇益急,诏天下勤王。时可法已拜南京兵部尚书,以府库虚耗
军资竭,兵不得出,传檄谕天下捐赀救国。维岳捧檄泣曰:“国事如此,吾何以家为!”即毁 家以为士民倡。 崇祯十七年,上崩于煤山。维岳闻之,北面痛哭,累昼夜不能寝食。未一岁,北兵渡江,京 师溃,而史可法以大学士督师扬州,城破死之。维岳泣曰:“国家养士三百年,以身殉国, 奈何独一史公!”于是设史公主,为文祭之而哭于庭。家人进粥食,麾之去:平日好饮酒 亦却之。曰:“今值国事如此,饮食能下咽乎!”居三日,北兵至,下令剃发。维岳不肯。人 谓:“先生曷避诸?”维岳曰:“避将何之?吾死耳!吾死耳!”其子对之泣,维岳曰:“小子! 吾生平读书何事?一旦苟全幸生,吾义不为!吾今得死所矣,小子何泣焉?”人有来劝慰 偃卧唯唯而已。作不髡永诀之辞以见志。凡不食七日,气息仅存。亲属人来观者益众,忽张 目,视其子曰:“前日见志之语,慎毋以示世也。”顷之遂卒,年五十六。闻者莫不为之流氵 私谥为文烈公 呜呼!三代以来,变故多矣,为人臣者,往往身为大官不能为国死,而布衣、诸生又以死非 吾事,则是无一人死也,君臣之义几何而不绝也哉! (选自《南山集》,有删节) 注:①主:死者的牌位。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维岳故贳之 贳:赦免B.累昼夜不能寝食累:连续 C.北兵渡江,京师溃溃:攻破D.慎毋以示世也慎:小 3.下列句子中,直接表现杨维岳忠义大节的一组是()(3分) ①以维岳故贳之,是以私爱而挠公法也②即毁家以为士民倡 ③北面痛哭,累昼夜不能寝食 ④避将何之?吾死耳 ⑤乃作不髡永诀之辞以见志 ⑥闻者莫不为之流涕
军资竭,兵不得出,传檄谕天下捐赀救国。维岳捧檄泣曰:“国事如此,吾何以家为!”即毁 家以为士民倡。 崇祯十七年,上崩于煤山。维岳闻之,北面痛哭,累昼夜不能寝食。未一岁,北兵渡江,京 师溃,而史可法以大学士督师扬州,城破死之。维岳泣曰:“国家养士三百年,以身殉国, 奈何独一史公!”于是设史公主①,为文祭之而哭于庭。家人进粥食,麾之去;平日好饮酒, 亦却之。曰:“今值国事如此,饮食能下咽乎!”居三日,北兵至,下令剃发。维岳不肯。人 谓:“先生曷避诸?”维岳曰:“避将何之?吾死耳!吾死耳!”其子对之泣,维岳曰:“小子! 吾生平读书何事?一旦苟全幸生,吾义不为!吾今得死所矣,小子何泣焉?”人有来劝慰, 偃卧唯唯而已。作不髡永诀之辞以见志。凡不食七日,气息仅存。亲属人来观者益众,忽张 目,视其子曰:“前日见志之语,慎毋以示世也。”顷之遂卒,年五十六。闻者莫不为之流涕, 私谥为文烈公。 呜呼!三代以来,变故多矣,为人臣者,往往身为大官不能为国死,而布衣、诸生又以死非 吾事,则是无一人死也,君臣之义几何而不绝也哉! (选自《南山集》,有删节) 注:①主:死者的牌位。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以维岳故贳之 贳:赦免 B.累昼夜不能寝食 累:连续 C.北兵渡江,京师溃 溃:攻破 D.慎毋以示世也 慎:小心 3.下列句子中,直接表现杨维岳忠义大节的一组是( )(3 分) ①以维岳故贳之,是以私爱而挠公法也 ②即毁家以为士民倡 ③北面痛哭,累昼夜不能寝食 ④避将何之?吾死耳 ⑤乃作不髡永诀之辞以见志 ⑥闻者莫不为之流涕
A①⑤⑥B①③⑤C.②③④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维岳喜好读书,坚守正道。他宁可不要数百两银子,也不为犯法的富民“代请”。郡 守因此越发敬重他的为人 B.杨维岳一直很敬重文天祥和史可法,他画了文天祥画像经常祭拜;在史可法死后,杨 维岳又设牌位写文章哭祭他 C.清兵南下后,下令士民剃发。杨维岳既不剃发,也不躲藏,决心以死明志,别人来劝 慰他,他也卧床不应,绝食多日而亡。 D.作者谴责了在民族危难之际贪生怕死的达官贵人,以及不明大义的平民、书生,肯定 了杨维岳为守君臣之义而献身的行为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维岳兢兢自守,惧无以报德,其敢以是为公累?(3分) (2)而史可法以大学士督师扬州,城破死之。(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乌夜啼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1)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3分)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至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请结合这首词说明“感 慨遂深”的含义。(3分)
A.①⑤⑥ B.①③⑤ C. ②③④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杨维岳喜好读书,坚守正道。他宁可不要数百两银子,也不为犯法的富民“代请”。郡 守因此越发敬重他的为人。 B.杨维岳一直很敬重文天祥和史可法,他画了文天祥画像经常祭拜;在史可法死后,杨 维岳又设牌位写文章哭祭他。 C.清兵南下后,下令士民剃发。杨维岳既不剃发,也不躲藏,决心以死明志,别人来劝 慰他,他也卧床不应,绝食多日而亡。 D.作者谴责了在民族危难之际贪生怕死的达官贵人,以及不明大义的平民、书生,肯定 了杨维岳为守君臣之义而献身的行为。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⑴维岳兢兢自守,惧无以报德,其敢以是为公累?(3 分) ⑵而史可法以大学士督师扬州,城破死之。(3 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6.阅读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乌夜啼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1)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3 分)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至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请结合这首词说明“感 慨遂深”的含义。(3 分)
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觉慧背着高老太爷参加学生联合会的活动,上街游行,散发传单。陈姨太向高老太爷告 发此事,结果觉慧遭到高老太爷的严厉训斥,但觉慧没有屈服,高老太爷勃然大怒。 (《家》) B.孙权采用鲁肃之计,引刘 备入东吴招亲,要挟刘备交还荆州。诸葛亮在临行前交给刘备三个锦囊,并吩咐说:“囊中 有三条妙计,依次而行。”刘备和赵云等到了南徐,依锦囊妙计破了东吴之计,娶了孙权之 妹返回荆州,让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三国演义》) C.吴荪甫的脸色突然变了,僵在那里不动,也不说话:他脸上的紫疱,一个一个都冒出热 气来。这一阵过后,他猛地跳起来,像发疯的老虎似的咆哮着:他骂工人,又骂莫干丞以下 的办事员 正在为家乡农民暴动而烦恼的吴荪甫听见账房莫干丞报告说削减工钱的消息已经走漏了风 声,引发了工人罢工工潮时,十分愤怒。(《子夜》) D.爱丝美拉达被卡西莫多劫持时,弗比斯救了她。在弗比斯的马上,爱丝美拉达被弗比斯 英俊的容貌和解救她的恩德所打动,并与他互诉衷肠,而这位年轻的军官也真心爱上了美丽 的爱丝美拉达。(《巴黎圣母 院》) E.“我要生活,我要家庭和孩子,我想过人的生活。”就在她迈着很快的步子,连眼皮也不 抬,走进办公室的时候,他脑海里掠过这样一些想法 “他”指的是聂赫留朵夫。聂赫留朵夫靠彼得堡朋友副检察长谢列宁的帮助,将玛丝洛娃由原 判服苦役改为一般移民流放,因此聂赫留朵夫觉得再也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妨碍他们共同生活 了,于是萌生了这些想法。(《复活》) 8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 A.觉慧背着高老太爷参加学生联合会的活动,上街游行,散发传单。陈姨太向高老太爷告 发此事,结果觉慧遭到高老太爷的严厉训斥,但觉慧没有屈服,高老太爷勃然大怒。 (《家》) B.孙权采用鲁肃之计,引刘 备入东吴招亲,要挟刘备交还荆州。诸葛亮在临行前交给刘备三个锦囊,并吩咐说:“囊中 有三条妙计,依次而行。”刘备和赵云等到了南徐,依锦囊妙计破了东吴之计,娶了孙权之 妹返回荆州,让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三国演义》) C.吴荪甫的脸色突然变了,僵在那里不动,也不说话;他脸上的紫疱,一个一个都冒出热 气来。这一阵过后,他猛地跳起来,像发疯的老虎似的咆哮着:他骂工人,又骂莫干丞以下 的办事员…… 正在为家乡农民暴动而烦恼的吴荪甫听见账房莫干丞报告说削减工钱的消息已经走漏了风 声,引发了工人罢工工潮时,十分愤怒。(《子夜》) D.爱丝美拉达被卡西莫多劫持时,弗比斯救了她。在弗比斯的马上,爱丝美拉达被弗比斯 英俊的容貌和解救她的恩德所打动,并与他互诉衷肠,而这位年轻的军官也真心爱上了美丽 的爱丝美拉达。(《巴黎圣母 院》) E.“我要生活,我要家庭和孩子,我想过人的生活。”就在她迈着很快的步子,连眼皮也不 抬,走进办公室的时候,他脑海里掠过这样一些想法…… “他”指的是聂赫留朵夫。聂赫留朵夫靠彼得堡朋友副检察长谢列宁的帮助,将玛丝洛娃由原 判服苦役改为一般移民流放,因此聂赫留朵夫觉得再也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妨碍他们共同生活 了,于是萌生了这些想法。(《复活》) 8.简答题。(任选一题,100 字左右)(5 分)
(1)简述金钏儿死后薛宝钗的反应,以及薛宝钗是如何劝慰王夫人的。 (2)“有人朝咱们这边来,头上就戴着曼布利诺的头盔。”堂吉诃德说:“你走开,单让我来 对付他。你可瞧瞧,我不用白费时间,一句话不说,马上就能完事,把我一心想要的头盔弄 到手。”这里的头盔实际上是什么东西?堂吉诃德是如何夺得这个所谓的头盔的?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宪问篇》) ②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子路篇》)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士,就不能整天想着自己的小家,过小日子。 B.一个士行事要有廉耻之心,到外面为社会做事,要不辱使命 C.一个士在行事上要有标准,坚决不做耻辱之事,不欺辱自己的君主 D.一个真正的士,就应忠于自己的人格,忠于国家,做对国家有利的事 (2)孔子的学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请结合以上文段谈谈你对这句话 的理解。(3分) 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 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 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二 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此后的四言诗
(1)简述金钏儿死后薛宝钗的反应,以及薛宝钗是如何劝慰王夫人的。 (2)“有人朝咱们这边来,头上就戴着曼布利诺的头盔。”堂吉诃德说:“你走开,单让我来 对付他。你可瞧瞧,我不用白费时间,一句话不说,马上就能完事,把我一心想要的头盔弄 到手。”这里的头盔实际上是什么东西 ? 堂吉诃德是如何夺得这个所谓的头盔的?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 9.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 分) ①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宪问篇》) ②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子路篇》)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士,就不能整天想着自己的小家,过小日子。 B.一个士行事要有廉耻之心,到外面为社会做事,要不辱使命。 C.一个士在行事上要有标准,坚决不做耻辱之事,不欺辱自己的君主。 D.一个真正的士,就应忠于自己的人格,忠于国家,做对国家有利的事。 (2)孔子的学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请结合以上文段谈谈你对这句话 的理解。(3 分) 三.现代文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2 题。 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 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 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二 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此后的四言诗
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 的七言。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 之中,节奏活泼。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 加长,发展为九言呢?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 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 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近体 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就一个诗人 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在自由体与格律 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它们互相补充各擅其能,共同促进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 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从重性情到重声色,是中国 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这恰好也正是近 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明代的陆时雍说:“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 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谢康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乎。”具体地说,这个转变主要表现 在两个方面,即从重写意转到重摹象,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文心雕龙明 诗篇》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指出了转 变后的状况。从陶到谢的转变,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正如沈德潜所说:“诗至于宋,性 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一转关也。”(《说诗晔语》)重声色的阶段从南朝的宋延续到初 唐,一方面丰富了表现技巧,另一方面也建立起严密的格律,到盛唐,性情与声色完美地统 起来,遂达到了诗歌的高潮 但是性情与声色的统一毕竟不能维持多久。盛唐半个世纪一过,二者便又开始分离。重性情 的,声色不足;求声色的,性情不完。此后二者统一的诗作虽然不少,但能以二者的统一维 持一个时代的再也没有了。中国诗歌史总的看来是辉煌灿烂的,但其顶峰也不过只有这么 个盛唐,半个世纪而已。 10.下列对中国诗歌自身“调节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调节功能”是指历久不衰的中国诗歌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求变的一种特性。 B其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体现在不断形成新的诗句节奏:五七言取代了四言
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 的七言。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 之中,节奏活泼。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 加长,发展为九言呢?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 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 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近体 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就一个诗人 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在自由体与格律 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它们互相补充各擅其能,共同促进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 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从重性情到重声色,是中国 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这恰好也正是近 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明代的陆时雍说:“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 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谢康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乎。”具体地说,这个转变主要表现 在两个方面,即从重写意转到重摹象,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文心雕龙·明 诗篇》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指出了转 变后的状况。从陶到谢的转变,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正如沈德潜所说:“诗至于宋,性 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一转关也。”(《说诗晬语》)重声色的阶段从南朝的宋延续到初 唐,一方面丰富了表现技巧,另一方面也建立起严密的格律,到盛唐,性情与声色完美地统 一起来,遂达到了诗歌的高潮。 但是性情与声色的统一毕竟不能维持多久。盛唐半个世纪一过,二者便又开始分离。重性情 的,声色不足;求声色的,性情不完。此后二者统一的诗作虽然不少,但能以二者的统一维 持一个时代的再也没有了。中国诗歌史总的看来是辉煌灿烂的,但其顶峰也不过只有这么一 个盛唐,半个世纪而已。 10.下列对中国诗歌自身“调节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调节功能”是指历久不衰的中国诗歌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求变的一种特性。 B.其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体现在不断形成新的诗句节奏:五七言取代了四言
C.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格律的逐渐严密化:格律体取代了自由体。 D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性情与声色的交互作用,从而使中国诗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11.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随着人们对《诗经》兴趣的降低,《诗经》的时代结束了,人们由此感觉到二二节奏的四 言诗越来越僵化 B中国诗歌没有从五言七言发展成九言,是因为五言七言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更为活泼。 C.明代的陆时雍和《文心雕龙明诗篇》都指出了两代诗风的嬗递发生在陶渊明和谢灵运 D晋宋之间,诗歌转变主要表现在从重写意到重摹象,从启示性语言转向写实性语言两个方 12.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诗歌能历久不衰,是因为人们在诗歌创作中总是保持探索求新的自身调节的状态 B中国诗歌的发展是从自由体走向格律体,后来出现各种技巧被自觉运用的重声色也就不足 为奇了 C古诗与近体诗的长期并存,说明在中国诗歌史上对诗歌语言形式层面的追求意义不大。 D从诗歌的发展来看,性情与声色两者只有完美统一起来,才能真正成就诗歌的灿烂辉煌 四.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大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我没有病侯发山
C.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格律的逐渐严密化:格律体取代了自由体。 D.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性情与声色的交互作用,从而使中国诗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11.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随着人们对《诗经》兴趣的降低,《诗经》的时代结束了,人们由此感觉到二二节奏的四 言诗越来越僵化。 B.中国诗歌没有从五言七言发展成九言,是因为五言七言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更为活泼。 C.明代的陆时雍和《文心雕龙·明诗篇》都指出了两代诗风的嬗递发生在陶渊明和谢灵运 之 间。 D.晋宋之间,诗歌转变主要表现在从重写意到重摹象,从启示性语言转向写实性语言两个方 面。 12.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中国诗歌能历久不衰,是因为人们在诗歌创作中总是保持探索求新的自身调节的状态。 B.中国诗歌的发展是从自由体走向格律体,后来出现各种技巧被自觉运用的重声色也就不足 为奇了。 C.古诗与近体诗的长期并存,说明在中国诗歌史上对诗歌语言形式层面的追求意义不大。 D.从诗歌的发展来看,性情与声色两者只有完美统一起来,才能真正成就诗歌的灿烂辉煌。 四.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 分) 本大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题。 我 没 有病 侯发山
他推开虚掩的门,走到老板桌前,坐在皮转椅上晃动了两下,然后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温热 的茶水,很满足地“呀”了一声,感觉好极了 桌子上的电话忽然响起来,把他吓了一跳。他没有去接。电话固执地响着。他这才拿起听筒 只听有人说道:“局长,下午开会学习不?”他皱了一下眉头,不耐烦地说:“不开会!整天 开会学习,有什么好开的?”说罢挂了电话 这时,“梆梆梆”有人敲门。他应答了一声,只见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进来了。他说:“大爷? 你有什么事?” 老人怔了一下,忙点头哈腰地说:“局长,我来报销医疗费,跑了好多趟了,财务上不给报 销.我来一趟不容易,你看能不能给报了?都好几年了。”说罢掏出了一沓子单据。有这 事?岂有此理!他说:“大爷,总共多少钱?” 老人颤抖着手把单据递给他:“局长,不多,只有四百多块钱。”他拿起桌子上的笔“刷刷”签 了几个字:“同意报销!”老人千恩万谢地走了 老人前脚走,后脚就又进来一个西装革履的中年人。中年人看了他一眼,疑惑地说:“你是 新来的局长?”他点点头:“是啊,你有什么事?” 中年人讪笑了一下,掏出一个鼓鼓囊囊的红包递过去,说:“局长,听说咱局里要改造办公 楼,这是一点小意思。等我把工程承包到手他没有接红包,气呼呼地说:“闭嘴!我要 吃有吃,要穿有穿,要你的钱有何用?你真有钱去捐给四川灾区的孩子。 中年人手足无措,不知道他是不是在作秀。 他用手指着门,厉声说道:“你给我走,别说没工程,就是有工程也不给你这号人他知 道,工程一旦给这种人做,绝对是豆腐渣工程。 中年人悻悻而去。 这时候电话又响了起来,他拿起听筒,电话那端传来一个娇滴滴的声音:“哥哥,你答应给 妹子装修房子,怎么还不行动啊?”他不动声色地说:“你是谁?我是睡美人舞厅的红红
他推开虚掩的门,走到老板桌前,坐在皮转椅上晃动了两下,然后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温热 的茶水,很满足地“呀”了一声,感觉好极了。 桌子上的电话忽然响起来,把他吓了一跳。他没有去接。电话固执地响着。他这才拿起听筒, 只听有人说道:“局长,下午开会学习不?”他皱了一下眉头,不耐烦地说:“不开会!整天 开会学习,有什么好开的?”说罢挂了电话。 这时,“梆梆梆”有人敲门。他应答了一声,只见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进来了。他说:“大爷? 你有什么事?” 老人怔了一下,忙点头哈腰地说:“局长,我来报销医疗费,跑了好多趟了,财务上不给报 销……我来一趟不容易,你看能不能给报了?都好几年了。”说罢掏出了一沓子单据。有这 事?岂有此理!他说:“大爷,总共多少钱?” 老人颤抖着手把单据递给他:“局长,不多,只有四百多块钱。”他拿起桌子上的笔“刷刷”签 了几个字:“同意报销!”老人千恩万谢地走了。 老人前脚走,后脚就又进来一个西装革履的中年人。中年人看了他一眼,疑惑地说:“你是 新来的局长?”他点点头:“是啊,你有什么事?” 中年人讪笑了一下,掏出一个鼓鼓囊囊的红包递过去,说:“局长,听说咱局里要改造办公 楼,这是一点小意思。等我把工程承包到手……”他没有接红包,气呼呼地说:“闭嘴!我要 吃有吃,要穿有穿,要你的钱有何用?你真有钱去捐给四川灾区的孩子。” 中年人手足无措,不知道他是不是在作秀。 他用手指着门,厉声说道:“你给我走,别说没工程,就是有工程也不给你这号人……”他知 道,工程一旦给这种人做,绝对是豆腐渣工程。 中年人悻悻而去。 这时候电话又响了起来,他拿起听筒,电话那端传来一个娇滴滴的声音:“哥哥,你答应给 妹子装修房子,怎么还不行动啊?”他不动声色地说:“你是谁?”“我是‘睡美人’舞厅的红红
啊?你把妹子给忘了?上次我过生日,你送我一条金项链,你忘了?”他冷冷一笑,然后悄 悄说道:“我老婆在这儿呢,惹恼了她,有你的好日子过… 他刚挂断电话,又一个电话打了进来:“大哥,今晚我请客,在老地方,醉仙楼’酒店.” 他打断对方的话,说:“我不去,说不去就不去,因为什么?因为我知道吃人的嘴短,拿人 的手软”说罢他就挂断了电话。对方肯定有求于他,要不然不会叫他的。可是,电话又 响了起来。他恨恨地看了电话机一眼,伸手把线给拔了,顿时,电话成了哑巴。这时候,突 然闯进来几个医护工作人员,上前把他给制服了 其中一个医生说:“想不到你跑到了这里,走,给我们回精神病医院去。 他挣扎着:“我没有病,我没有病 这时候,办公室套间的门开了,一个睡眼惺忪、大腹便便的家伙踉跄着走了出来,酒气熏天, 口齿不清地说:“ 跑到我的办公室来闹什么?真、真是有病!” 13.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老人怔了一下,忙点头哈腰地说:“局长…都好几年了。”老人进屋后“怔了一下”是因 为他一下子认出刚来的局长原来是老熟人 B.“桌子上的电话忽然响起来,把他吓了一跳他这才拿起听筒作者这样写只是为 了说明“他”平时就非常讨厌接电话 C.本文以“我没有病”为题,点明了矛盾冲突的焦点—谁有病,起到了引人深思之效,让 人警惕。 D.本文的细节描写十分传神,作者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写,使读者对主人公的身份产生怀 疑。而文章结尾更是出人意料,发人深思 E.小说中的“局长”只是病态社会的一个代表人物,他的出现使读者真正认识到了究竟是谁 已经病入膏肓。作者在嬉笑怒骂间,进行了严肃而冷静的思考。 14.请简要分析小说是如何通过奇特的情节设置悬念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啊?你把妹子给忘了?上次我过生日,你送我一条金项链,你忘了?”他冷冷一笑,然后悄 悄说道:“我老婆在这儿呢,惹恼了她,有你的好日子过……” 他刚挂断电话,又一个电话打了进来:“大哥,今晚我请客,在老地方,‘醉仙楼’酒店……” 他打断对方的话,说:“我不去,说不去就不去,因为什么?因为我知道吃人的嘴短,拿人 的手软……”说罢他就挂断了电话。对方肯定有求于他,要不然不会叫他的。可是,电话又 响了起来。他恨恨地看了电话机一眼,伸手把线给拔了,顿时,电话成了哑巴。这时候,突 然闯进来几个医护工作人员,上前把他给制服了。 其中一个医生说:“想不到你跑到了这里,走,给我们回精神病医院去。” 他挣扎着:“我没有病,我没有病……” 这时候,办公室套间的门开了,一个睡眼惺忪、大腹便便的家伙踉跄着走了出来,酒气熏天, 口齿不清地说:“干、干吗?跑到我的办公室来闹什么?真、真是有病!” 13.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 A.老人怔了一下,忙点头哈腰地说:“局长……都好几年了。”老人进屋后“怔了一下”是因 为他一下子认出刚来的局长原来是老熟人。 B.“桌子上的电话忽然响起来,把他吓了一跳……他这才拿起听筒……”作者这样写只是为 了说明“他”平时就非常讨厌接电话。 C.本文以“我没有病”为题,点明了矛盾冲突的焦点——谁有病,起到了引人深思之效,让 人警惕。 D.本文的细节描写十分传神,作者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写,使读者对主人公的身份产生怀 疑。而文章结尾更是出人意料,发人深思。, E.小说中的“局长”只是病态社会的一个代表人物,他的出现使读者真正认识到了究竟是谁 已经病入膏肓。作者在嬉笑怒骂间,进行了严肃而冷静的思考。 14.请简要分析小说是如何通过奇特的情节设置悬念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 分)
15.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中“他”以及“睡眼惺忪、大腹便便的家伙”这两个人物形象,并 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李叔同先生的教育精神丰之恺 在四十几年前,我做中小学生的时候,图画、音乐两科在学校里最被忽 视。那时学校里最看重的是所谓英、国、算,即英文、国文、算术,而最看轻的 是图画、音乐。因为在不久以前的科举时代的私塾里,画图儿和唱曲子被先生知 道了要打手心的。因此,图画,音乐两科,在课程表里被认为一种点缀,好比中 药方里的甘草、红枣;而图画、音乐教师在教职员中也地位最低。好比从前京戏 里的跑龙套的。因此学生上英、国、算时很用心,而上图画、音乐课时很随便, 把它当作游戏。 然而说也奇怪,在我所进的杭州师范里(即现在贡院前的杭州第一中学的校址), 有一时情形几乎相反:图画、音乐两科最被看重,校内有特殊设备(开天窗,有 画架)的图画教室,和独立专用的音乐教室(在校园内),置备大小五六十架风琴 和两架钢琴。课程表里的图画、音乐钟点虽然照当时规定,并不增多,然而课外 图画、音乐学习的时间比任何功课都勤:下午四时以后,满校都是琴声,图画教 室里不断的有人在那里练习石膏模型木炭画,光景宛如一艺术专科学校。 这是什么原故呢?就因为我们学校里的图画音乐教师是学生所最崇敬的李叔同 先生。李叔同先生何以有这样的法力呢?是不是因为他多才多艺,能演话剧,能 作油画,能弹贝多芬,能作六朝文,能吟诗,能填词,能写篆书魏碑,能刻金石 呢?非也。他之所以能受学生的崇敬,而能使当时被看轻的图画音乐科被重视。 完全是为了他的教育精神的关系:李叔同先生的教育精神是认真的,严肃的,献 身的。 夏丐尊先生曾经指出李叔同先生做人的一个特点,他说:“做一样,像一样。” 李先生的确做一样像一样:少年时做公子,像个翩翩公子。中年时做名士,像个 风流名士;做话剧,像个演员;学油画,像个美术家;学钢琴,像个音乐家
15.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中“他”以及“睡眼惺忪、大腹便便的家伙”这两个人物形象,并 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6 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题。 李叔同先生的教育精神 丰之恺 在四十几年前,我做中小学生的时候,图画、音乐两科在学校里最被忽 视。那时学校里最看重的是所谓英、国、算,即英文、国文、算术,而最看轻的 是图画、音乐。因为在不久以前的科举时代的私塾里,画图儿和唱曲子被先生知 道了要打手心的。因此,图画,音乐两科,在课程表里被认为一种点缀,好比中 药方里的甘草、红枣;而图画、音乐教师在教职员中也地位最低。好比从前京戏 里的跑龙套的。因此学生上英、国、算时很用心,而上图画、音乐课时很随便, 把它当作游戏。 然而说也奇怪,在我所进的杭州师范里(即现在贡院前的杭州第一中学的校址), 有一时情形几乎相反:图画、音乐两科最被看重,校内有特殊设备(开天窗,有 画架)的图画教室,和独立专用的音乐教室(在校园内),置备大小五六十架风琴 和两架钢琴。课程表里的图画、音乐钟点虽然照当时规定,并不增多,然而课外 图画、音乐学习的时间比任何功课都勤:下午四时以后,满校都是琴声,图画教 室里不断的有人在那里练习石膏模型木炭画,光景宛如一艺术专科学校。 这是什么原故呢?就因为我们学校里的图画音乐教师是学生所最崇敬的李叔同 先生。李叔同先生何以有这样的法力呢?是不是因为他多才多艺,能演话剧,能 作油画,能弹贝多芬,能作六朝文,能吟诗,能填词,能写篆书魏碑,能刻金石 呢?非也。他之所以能受学生的崇敬,而能使当时被看轻的图画音乐科被重视。 完全是为了他的教育精神的关系:李叔同先生的教育精神是认真的,严肃的,献 身的。 夏丐尊先生曾经指出李叔同先生做人的一个特点,他说:“做—样,像一样。” 李先生的确做一样像一样:少年时做公子,像个翩翩公子。中年时做名士,像个 风流名士;做话剧,像个演员;学油画,像个美术家;学钢琴 ,像个音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