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仙游县枫亭中学200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积累与运用(28分) (一)、补写下列诗文名句 1、(共10分,每个空格1分) (1)悟已往之不谏, 。实迷途其未远 (陶渊明《归 去来兮辞》) (2)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 生之行休。(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 之滨; 。(王勃《滕王阁序》)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孑立 。(李密《陈情表》) (二)、文言基础知识(共18分,每小题3分) 2、下列各组句子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虚词是() A.①泉涓涓而始流。②弃甲曳兵而走 B.①问征夫以前路。②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C.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D.①悟已往之不谏。②夫晋,何厌之有。 3、对下列句子中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审容膝之易安。审:明白,知道 B.臣之辛苦。辛苦:劳累 而彼且奚适也?适:到,往 D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穷:因厄,处境艰难 4、下列句子中“胜”与“胜地不常”中的“胜”意思相同的一句是() A.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B.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C.驴不胜怒,蹄之 D.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5、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①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B.①问征夫以前路。②云无心以出岫。 C.①今臣亡国贱俘。②至微至陋,过蒙拔擢。 D.①而彼且奚适也?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6、下列句子中意思相同的一组词是() A.①既窈窕以寻壑。②窈窕艳城郭
福建省仙游县枫亭中学 2009 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考试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 分) 一、积累与运用(28 分) (一)、补写下列诗文名句 1、(共 10 分,每个空格 1 分) (1)悟已往之不谏, 。实迷途其未远, 。(陶渊明《归 去来兮辞》) (2)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 生之行休。(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 之滨; , 。(王勃《滕王阁序》)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孑立, 。(李密《陈情表》) (二)、文言基础知识(共 18 分,每小题 3 分) 2、下列各组句子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虚词是( ) A.①泉涓涓而始流。②弃甲曳兵而走。 B.①问征夫以前路。②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C.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D.①悟已往之不谏。②夫晋,何厌之有。 3、对下列句子中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审容膝之易安。 审:明白,知道 B.臣之辛苦。 辛苦:劳累 C.而彼且奚适也? 适:到,往 D.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穷:因厄,处境艰难 4、下列句子中“胜”与“胜地不常”中的“胜”意思相同的一句是( ) A.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B.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C.驴不胜怒,蹄之。 D.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5、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 A.① 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②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B.① 问征夫以前路。② 云无心以出岫。 C.① 今臣亡国贱俘。② 至微至陋,过蒙拔擢。 D.① 而彼且奚适也?②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6、下列句子中意思相同的一组词是( ) A.① 既窈窕以寻壑。②窈窕艳城郭
B.①三餐而反,腹犹果然。②他果然没有来 ①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②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D.①行年四岁,舅夺母志。②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7、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生生所资,未见其术。生:名词,生活 径就荒,松菊犹存。就:接近,将要 B.宇文新州之懿范。懿:美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宁:怎么,哪,哪里。 C.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决:快速的样子。抢:碰,触 之二虫又何知!之:这,此 D.听臣微志。听:任,在此是准许、成全。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蒙:受到,蒙受 二、阅读鉴赏(52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8-11题(12分)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都陪着郎中弄药。到中秋以后,他病 重得一连三天都不能说话,郎中都不下药了。见此情况,他的侄子们便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 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接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 手从被窝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把 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哪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 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奶妈抱着孩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他听了 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伸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 得你的意思!”不知赵氏说出甚么话来,且听下回分解。 话说严监生临死之时,伸着两个指头,总不肯断气。几个侄儿和家人都来乱问,有说为两个人的,有说为 两件事的,有说为两处田地的,纷纷不一,他只是摇头否定。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 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 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8、这段中如果不写两个侄子和奶妈的问话,直接写赵氏的言行是否显得简洁些?为什么?(3分) 9、“不知赵氏说出甚么话来,且听下回分解”这一部分有什么作用?(2分) 10、刻画严监生主要写了什么?刻画赵氏用了哪三种描写方法?(3分)
B.① 三餐而反,腹犹果然。② 他果然没有来。 C.①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②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D.①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②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7、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生生所资,未见其术。生:名词,生活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就:接近,将要。 B.宇文新州之懿范。懿:美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宁:怎么,哪,哪里。 C.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决:快速的样子。抢:碰,触。 之二虫又何知!之:这,此。 D.听臣微志。听:任,在此是准许、成全。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蒙:受到,蒙受。 二、阅读鉴赏 (52 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 8-11 题 (12 分)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都陪着郎中弄药。到中秋以后,他病 重得一连三天都不能说话,郎中都不下药了。见此情况,他的侄子们便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 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接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 手从被窝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把 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哪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 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奶妈抱着孩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他听了 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伸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 得你的意思!”不知赵氏说出甚么话来,且听下回分解。 ………… 话说严监生临死之时,伸着两个指头,总不肯断气。几个侄儿和家人都来乱问,有说为两个人的,有说为 两件事的,有说为两处田地的,纷纷不一,他只是摇头否定。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 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 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8、这段中如果不写两个侄子和奶妈的问话,直接写赵氏的言行是否显得简洁些?为什么? (3 分) 答: 9、 “不知赵氏说出甚么话来,且听下回分解”这一部分有什么作用? (2 分) 答: 10、刻画严监生主要写了什么?刻画赵氏用了哪三种描写方法? (3 分)
答 11、对于“赵氏分开众人……登时就没了气”!这一节描写的主要意图,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 A.说明严监生与赵氏长期共同生活,相濡以沫,彼此十分了解 B.说明只有赵氏了解严监生的心理活动 C.说明严监生和赵氏生活期间,一贯十分吝啬。 D.说明赵氏是十分细心、观察力很强的人。 E.说明严监生对赵氏一向十分吝啬。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5题(18分) 玛莎 [俄]屠格涅夫 许多年以前,我住在彼得堡时,每次雇街头马车,总要和马车夫聊聊天。 我特别喜欢和夜间的马车夫谈话,他们都是近郊的贫苦的农人,赶着拉着上过赭色油漆的小雪橇的羸 弱的瘦马,来到城里,希望挣些糊口的费用,凑些钱还地主们的代役租。 那一天,我就雇了一个这样的马车夫……他是个20岁光景的小伙子,身材高大,体格匀称,仪表堂 堂。他有一对蓝色的眼睛,红润的面颊,他那一直戴到眼眉边的带补丁的帽子下边,露出卷成一个个小圈 圈的淡黄色头发。穿着一件褴褛的厚呢上衣。马车夫那漂亮的、没有胡须的脸上,露出悲伤和郁闷的神情。 我和他攀谈起来。从他的话语里,也听得出他的悲伤 “怎么啦,兄弟?”我问他,“你为什么不愉快?难道有什么不幸吗?” 小伙子没有马上回答我。 “是的,老爷,是的,”他终于说道,“再没有什么比这更不幸的了。我死了妻子。” “你爱她……爱自己的妻子吗?” 小伙子没有回过头来看我,他只是低下头 “我爱她,老爷。已经过去7个多月了……但我还不能忘掉。我心里很难过!她年轻!健壮!仅仅一天 功夫,她就给霍乱病夺走了。” 她待你好吗?” 唉,老爷!”贫苦的农人沉重地叹了口气,“我和她在一块儿生活得多么和睦啊!她死时我不在家。所 以,我突然在这儿听到这个消息时,我快崩溃了。在回家的路上我不停的用鞭子抽打我的马,可到家时 已经是半夜了,人们已经把她埋掉了。我跨进自己的小木屋,站在屋子中间,就这样小声地说:“玛莎! 玛莎呀!”只有蟪蚌的吱吱叫。我不觉哭起来,坐在小木屋的地板上用手掌拍着地板说:“你这贪得无厌的 东西……你吞噬了她……也把我吞噬掉吧!唉,玛莎!我的玛莎……” “玛莎!”他突然压低嗓子又叫了一声。他没有放松手里的缰绳,用手套揩了揩眼泪,抖了抖它,放
答: 11、对于“赵氏分开众人……登时就没了气”!这一节描写的主要意图,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 ) (4 分) A.说明严监生与赵氏长期共同生活,相濡以沫,彼此十分了解。 B.说明只有赵氏了解严监生的心理活动。 C.说明严监生和赵氏生活期间,一贯十分吝啬。 D.说明赵氏是十分细心、观察力很强的人。 E.说明严监生对赵氏一向十分吝啬。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2-15 题 (18 分) 玛 莎 [俄]屠格涅夫 许多年以前,我住在彼得堡时,每次雇街头马车,总要和马车夫聊聊天。 我特别喜欢和夜间的马车夫谈话,他们都是近郊的贫苦的农人,赶着拉着上过赭色油漆的小雪橇的羸 弱的瘦马,来到城里,希望挣些糊口的费用,凑些钱还地主们的代役租。 那一天,我就雇了一个这样的马车夫……他是个 20 岁光景的小伙子,身材高大,体格匀称,仪表堂 堂。他有一对蓝色的眼睛,红润的面颊,他那一直戴到眼眉边的带补丁的帽子下边,露出卷成一个个小圈 圈的淡黄色头发。穿着一件褴褛的厚呢上衣。马车夫那漂亮的、没有胡须的脸上,露出悲伤和郁闷的神情。 我和他攀谈起来。从他的话语里,也听得出他的悲伤。 “怎么啦,兄弟?”我问他,“你为什么不愉快?难道有什么不幸吗?” 小伙子没有马上回答我。 “是的,老爷,是的,”他终于说道,“再没有什么比这更不幸的了。我死了妻子。” “你爱她……爱自己的妻子吗?” 小伙子没有回过头来看我,他只是低下头。 “我爱她,老爷。已经过去 7 个多月了……但我还不能忘掉。我心里很难过!她年轻!健壮!仅仅一天 功夫,她就给霍乱病夺走了。” “她待你好吗?” “唉,老爷!”贫苦的农人沉重地叹了口气,“我和她在一块儿生活得多么和睦啊!她死时我不在家。所 以,我突然在这儿听到这个消息时,我快崩溃了。在回家的路上我不停的用鞭子抽打我的马,可到家时, 已经是半夜了,人们已经把她埋掉了。我跨进自己的小木屋,站在屋子中间,就这样小声地说:“玛莎! 玛莎呀!”只有蟪蚌的吱吱叫。我不觉哭起来,坐在小木屋的地板上用手掌拍着地板说:“你这贪得无厌的 东西……你吞噬了她……也把我吞噬掉吧!唉,玛莎!我的玛莎……” “玛莎!”他突然压低嗓子又叫了一声。他没有放松手里的缰绳,用手套揩了揩眼泪,抖了抖它,放
到一边,耸了耸肩膀,就再也没有说一句话了 我跳下雪橇时,多给了他剩下的15戈比。他深深地向我鞠了一躬,双手抓着帽子,踏着街上空荡荡 的雪地,在一月严寒的灰白色的雾里,小步慢慢地挣扎着走去 12、小说第二段开头写道:“我特别喜欢和夜间的马车夫谈话”。试根据上下文及你所掌握的有关知识分 析概括“夜间马车夫”的两个特点。(3分) 13、小说着重写出了“夜间的马车夫”因死了妻子而产生的悲伤情绪,哪些方面体现了这一点?(4分) 答 14、简答。(8分,每题4分) (1)透过小说的侧面描写,你可看出玛莎具有什么特点? 答 (2)小说最后写他“小步慢慢地挣扎着走去”,为什么用“挣扎”一词结束对“他”的刻画? 15、下列对这篇小说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3分) A.小说在形象刻画上别具一格,玛莎这个主人公始终未正面出场,作者将笔墨全部用在玛莎的丈夫一 马车夫身上,借助丈夫的介绍具体形象地表现了主人公的特点。 B.“贫苦的农人”“羸弱的瘦马”“凑些钱还地主们的代役租”“霍乱病”等,反映了俄国19世纪 农村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形成了作品中人物悲剧命运的根源 C.马车夫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还地主们的代役租”,一再称“我”为“老爷”,自甘被奴役的处境 表明他尚未觉醒。作家对此虽未作出批评,但实质上持否定态度。 D.英俊的马车夫的悲伤的神情、沉重的叹息和声声深情的呼唤,反映了他对妻子刻骨铭心的挚爱,并 促使读者在无限的遐想中创造玛莎动人的形象 E.作品中的“我”“特别喜欢和夜间的马车夫谈话”,关心下层农民的疾苦,称颂他们的情感,表现了作 家的先进立场和思想倾向 (三)、读张衡的《归田赋》,完成16-17题。(10分) 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谅天 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仓庚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于焉逍 遥,聊以娱情。 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仰飞纤缴,俯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鲨
到一边,耸了耸肩膀,就再也没有说一句话了。 我跳下雪橇时,多给了他剩下的 15 戈比。他深深地向我鞠了一躬,双手抓着帽子,踏着街上空荡荡 的雪地,在一月严寒的灰白色的雾里,小步慢慢地挣扎着走去。 12、小说第二段开头写道:“我特别喜欢和夜间的马车夫谈话”。试根据上下文及你所掌握的有关知识分 析概括“夜间马车夫”的两个特点。 (3 分) 答: 13、小说着重写出了“夜间的马车夫”因死了妻子而产生的悲伤情绪,哪些方面体现了这一点? (4 分) 答: 14、简答。 (8 分,每题 4 分) (1)透过小说的侧面描写,你可看出玛莎具有什么特点? 答: (2)小说最后写他“小步慢慢地挣扎着走去”,为什么用“挣扎”一词结束对“他”的刻画? 答: 15、下列对这篇小说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 (3 分) A.小说在形象刻画上别具一格,玛莎这个主人公始终未正面出场,作者将笔墨全部用在玛莎的丈夫—— 马车夫身上,借助丈夫的介绍具体形象地表现了主人公的特点。 B. “贫苦的农人”“羸弱的瘦马”“凑些钱还地主们的代役租”“霍乱病”等,反映了俄国 19 世纪 农村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形成了作品中人物悲剧命运的根源。 C.马车夫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还地主们的代役租”,一再称“我”为“老爷”,自甘被奴役的处境, 表明他尚未觉醒。作家对此虽未作出批评,但实质上持否定态度。 D.英俊的马车夫的悲伤的神情、沉重的叹息和声声深情的呼唤,反映了他对妻子刻骨铭心的挚爱,并 促使读者在无限的遐想中创造玛莎动人的形象。 E.作品中的“我”“特别喜欢和夜间的马车夫谈话”,关心下层农民的疾苦,称颂他们的情感,表现了作 家的先进立场和思想倾向。 (三)、读张衡的《归田赋》,完成 16-17 题。 (10 分) 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谅天 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仓庚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于焉逍 遥,聊以娱情。 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仰飞纤缴,俯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鲨
于时曜灵俄景,继以望舒。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感老氏之遗诫,将回驾乎蓬庐。弹五弦之 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16.翻译下面两个句子。(7分) (1)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 译 (2)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译文 17.对《归去来兮辞》与《归田赋》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赋一开始就笼罩着个人与社会 政治生活无法相容的气氛,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B.“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二句,正道出《归田赋》的主旨:写归田,只是用以排遣精神上 的苦闷,并不是真的以隐逸为归宿。因社会的混乱不可救,个人的抱负无从施展,而逃遁于田园。而陶渊 明的心情则舒坦得多、悠然得多,是真正逃离了“樊笼”,回到了自然。 C.“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虽仍然不能忘怀于对理想的 政治模式的探究,但透露出张衡对社会对民生的那份关心在娱乐中已经消磨。 D.从文体语言上看,辞赋都由诗演变而来,句式比较整齐,韵律比较和谐。前者更接近诗,后者则进 忐散文化了,长短句增多,是有韵的散文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8-20题。(12分,每题4分)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①齐侯,齐侯纳之以为诸公子傅,好兵者之楚, 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禄富其家,爵荣其亲。 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二子以实告孟氏 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 遂宫而放之。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 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遂刖②之而还诸 既反,盂氏之父子叩胸而让③施氏 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且天下理无 常足,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用,无定是非也。投隙抵时④ 应事无方,属乎智,智苟不足,使君博如孔丘,术如吕尚,焉往而不穷哉?” 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 (选自《列子·说符》)
于时曜灵俄景,继以望舒。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感老氏之遗诫,将回驾乎蓬庐。弹五弦之 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16.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7 分) (1)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 译文: (2)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译文: 17.对《归去来兮辞》与《归田赋》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赋一开始就笼罩着个人与社会 政治生活无法相容的气氛,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B.“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二句,正道出《归田赋》的主旨:写归田,只是用以排遣精神上 的苦闷,并不是真的以隐逸为归宿。因社会的混乱不可救,个人的抱负无从施展,而逃遁于田园。而陶渊 明的心情则舒坦得多、悠然得多,是真正逃离了“樊笼”,回到了自然。 C.“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虽仍然不能忘怀于对理想的 政治模式的探究,但透露出张衡对社会对民生的那份关心在娱乐中已经消磨。 D.从文体语言上看,辞赋都由诗演变而来,句式比较整齐,韵律比较和谐。前者更接近诗,后者则进 一步散文化了,长短句增多,是有韵的散文。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8-20 题。 (12 分,每题 4 分)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①齐侯,齐侯纳之以为诸公子傅,好兵者之楚, 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禄富其家,爵荣其亲。 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二子以实告孟氏。 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 遂宫而放之。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 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遂刖②之而还诸 鲁。 既反,盂氏之父子叩胸而让③施氏。 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且天下理无 常足,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用,无定是非也。投隙抵时④, 应事无方,属乎智,智苟不足,使君博如孔丘,术如吕尚,焉往而不穷哉?” 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 (选自《列子·说符》)
注:①干:谋求为…用。②刖:断足,古代的一种酷刑。③让:责备。④抵时:抓住机会,乘机。 18、孟氏的两个儿子和施氏的两个儿子所学相同,但结果有什么不同? 孟氏儿子: 施氏儿子: 19作者在文中借施氏父子的话要说明的道理是 20、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禄富其家,爵荣其亲。 译文 (2)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 三、作文(7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2008年8月8日晚,当全世界亿万双目光聚焦在鸟巢上方太空漫步的李宁,聚焦着擎着火炬的 李宁一步一步奔向13亿中国人民期盼百年、历经千辛万苦传递到达的奥运主火炬时,谁也不曾记得,1988 年汉城奧运的李宁,是怎样从天堂坠入地狱的。这个后来被与乔丹、贝利、阿里并列评为20世纪世界最 佳运动员的男人,却因一个动作失误甚至收到了子弹和绳索。所幸的是,历史留住了李宁,历史也给了李 宁一个汉城奥运后遭受非礼的集体致谦 【材料二】2008年8月18日上午十一点,在男子110米栏小组赛第六组比赛中,最令人震惊的事情发生 了!刘翔因伤在小组赛就意外退出,奥运卫冕梦想也提前宣告破灭。全国观众无不为之痛惜,但更多的国 人给予的是理解、同情与鼓励。当日下午,以他为形象代言的耐克公司发表官方声明:“刘翔一直是中国 最杰出的田径运动员。耐克为能与刘翔紧密合作而感到自豪。在此时,我们理解他的感受,并期待他伤愈 读了以上两则材料,你有何感想?请在阅读体会的基础上,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作文。注意:立意 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注:①干:谋求为……用。②刖:断足,古代的一种酷刑。③让:责备。④抵时:抓住机会,乘机。 18、孟氏的两个儿子和施氏的两个儿子所学相同,但结果有什么不同? 孟氏儿子: 施氏儿子: 19 作者在文中借施氏父子的话要说明的道理是: 答: 20、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禄富其家,爵荣其亲。 译文: (2)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 译文: 三、作文(70 分) 21、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2008 年 8 月 8 日晚,当全世界亿万双目光聚焦在鸟巢上方太空漫步的李宁,聚焦着擎着火炬的 李宁一步一步奔向 13 亿中国人民期盼百年、历经千辛万苦传递到达的奥运主火炬时,谁也不曾记得,1988 年汉城奥运的李宁,是怎样从天堂坠入地狱的。这个后来被与乔丹、贝利、阿里并列评为 20 世纪世界最 佳运动员的男人,却因一个动作失误甚至收到了子弹和绳索。所幸的是,历史留住了李宁,历史也给了李 宁一个汉城奥运后遭受非礼的集体致谦。 【材料二】2008 年 8 月 18 日上午十一点,在男子 110 米栏小组赛第六组比赛中,最令人震惊的事情发生 了!刘翔因伤在小组赛就意外退出,奥运卫冕梦想也提前宣告破灭。全国观众无不为之痛惜,但更多的国 人给予的是理解、同情与鼓励。当日下午,以他为形象代言的耐克公司发表官方声明:“刘翔一直是中国 最杰出的田径运动员。耐克为能与刘翔紧密合作而感到自豪。在此时,我们理解他的感受,并期待他伤愈 复出。” 读了以上两则材料,你有何感想?请在阅读体会的基础上,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作文。注意:立意 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得少于 800 字,不得抄袭
仙游县枫亭中学2008年暑期补习人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二单元)单元测试题答案 、积累与运用(28分) (一)、(10分) (1)知来者之可追觉今是而昨非 (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4)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形影相吊 (二)、文言基础知识(共18分,每小题3分) 2.A3.B4.D5.D6.D7.A(生:动词,维持) 、阅读鉴赏(52分) )、阅读下文,回答8-11题。(12分) 8、不是如果这样:①情节发展便少了铺垫②无法通过严监生死前牵挂内容(心理活 动)的比较来展示人物特征③无法在动作上进一步刻画严监生。所有这些都会影响作 品的艺术效果。 9、①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读下回。②结束本回内容,起承上启下作用 10、手、头和眼睛。语言、动作、神态 11、A、D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5题。(18分) 12、(1)都是近郊的贫苦的农人 (2)车破马瘦,因当局禁止或自惭形秽而不在白天出来 13、(1)马车夫脸上露出悲伤和郁闷的神情 (2)马车夫的话语和动作都表现出了他的悲伤情绪 14、(1)玛莎年轻健壮,具有勤劳、善良、贤惠的美德 (2)突出表现马车夫因妻子之死精神几近崩溃的状态,给读者留下抹不去的印象。 15、D、E(A.错误,因为丈夫的介绍并未能“具体形象地”表现玛莎的特点。B.错误,小说并未表 现自然环境,“霍乱病”仍属社会环境。C.错误,小说主要表现马车夫对亡妻的感情,并未对马车夫的 思想觉悟表示什么态度。) (三)(10分 16、(1)只是靠近河旁称赞鱼肥味美,要等到黄河水清还不知是哪年。 (2)如果我置身于世俗之外,怎么会知道荣耀与耻辱在哪里呢 17、C 《归田赋》参考译文 在京都作官时间已长久,没有高明的谋略去辅佐君王。只在河旁称赞鱼肥味美,要等到黄河水清还不
仙游县枫亭中学 2008 年暑期补习人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二单元)单元测试题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8 分) (一)、(10 分) (1)知来者之可追 觉今是而昨非 (2)木欣欣以向荣 泉涓涓而始流 (3)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雁阵惊寒 声断衡阳之浦 (4)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 (二)、文言基础知识(共 18 分,每小题 3 分) 2. A 3. B 4. D 5. D 6. D 7. A(生:动词,维持) 二、阅读鉴赏(52 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 8-11 题。 (12 分) 8、不是 如果这样:①情节发展便少了铺垫 ②无法通过严监生死前牵挂内容(心理活 动)的比较来展示人物特征 ③无法在动作上进一步刻画严监生。所有这些都会影响作 品的艺术效果。 9、①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读下回。②结束本回内容,起承上启下作用。 10、手、头和 眼睛。语言、动作、神态。 11、 A、D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2-15 题。 (18 分) 12、 (1)都是近郊的贫苦的农人 (2)车破马瘦,因当局禁止或自惭形秽而不在白天出来 13、 (1)马车夫脸上露出悲伤和郁闷的神情 (2)马车夫的话语和动作都表现出了他的悲伤情绪 14、(1) 玛莎年轻健壮,具有勤劳、善良、贤惠的美德。 (2)突出表现马车夫因妻子之死精神几近崩溃的状态,给读者留下抹不去的印象。 15、 D、E (A. 错误,因为丈夫的介绍并未能“具体形象地”表现玛莎的特点。 B. 错误,小说并未表 现自然环境,“霍乱病”仍属社会环境。C. 错误,小说主要表现马车夫对亡妻的感情,并未对马车夫的 思想觉悟表示什么态度。) (三)(10 分) 16、 (1) 只是靠近河旁称赞鱼肥味美,要等到黄河水清还不知是哪年。 (2) 如果我置身于世俗之外,怎么会知道荣耀与耻辱在哪里呢。 17、 C 《归田赋》参考译文 在京都作官时间已长久,没有高明的谋略去辅佐君王。只在河旁称赞鱼肥味美,要等到黄河水清还不
知是哪年。想到蔡泽的壮志不能如愿,要找唐举去相面来解决疑题。知道天道是微妙不可捉摸,要跟随渔 夫去同乐于山川。丢开那污浊的社会远远离去,与世间的杂务长期分离。 正是仲春二月,气候温和,天气晴朗。高原与低地,树木枝叶茂密,杂草滋长。鱼鹰在水面张翼低飞, 黄莺在枝头婉转歌唱。河面鸳鸯交颈,空中群鸟飞翔。鸣声吱喳,美妙动听。逍遥在这原野的春光之中, 令我心情欢畅 于是我就在大湖旁高唱,在小丘上吟诗。向云间射上箭矢,往河里撒下钓丝:飞鸟被射中毙命,鱼儿 因贪吃上钩,天空落下了鸿雁,水中钓起了餾。 不多时夕阳西下,皓月升空。嬉游已经极乐,夜来还不知疲劳。想到老子的告诫,就该驾车回草庐。 弹奏五弦琴指法美妙,读圣贤书滋味无穷。提笔作文,发挥文采,述说那古代圣王的教范。只要我置身于 世人之外,哪管它荣耀与耻辱的所在 (四)、(12分,每题4分) 18、孟氏儿子:到处碰壁,遭受酷刑 施氏儿子:升官发财,光宗耀祖 19、不审时度势,机械地照搬现成的方法,结果必定事与愿违(意思相近即可) 20、(1)(他们的)俸禄让他们的家里富裕了,(他们的)爵位使亲族显耀。(“禄”、“爵”、“亲”是使 (2)凡是抓住了时机就能兴盛,错过时机便会招致灭亡。 【附】译文 鲁国的施氏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爱好学术,另一个爱兵法。爱学术的儿子用文学之道去求得齐侯任 用,齐侯接纳了他,让他做诸位公子的老师。爱好兵法的儿子到了楚国,用以武强国的方法向楚王求职 楚王非常喜欢他,让他担任军正之职,他们的俸禄让他们家里发了财,他们的爵位使亲族显耀 施氏的邻居孟氏,同样有两个儿子,他们所学的也和施氏的儿子相同,但却被贫困的生活弄得非常窘 迫,对施家的富有很羡羨慕,因此便跟随施氏请教升官发财的窍门。施氏的两个儿子把实情告诉了孟氏。孟 氏的儿子便一个跑到秦国去,以学术去向秦王寻求官职,秦王说:“如今各诸侯国靠武力争霸,他们所努 力从事的是练兵和聚粮罢了。如果用仁义道德来治理我们的国家,这无异于亡国之道。”结果将他处以宫 刑,驱逐出境。孟氏的另一个儿子跑到卫国,用兵法来求得卫侯任用,卫侯说:“我的国家是个弱小的国 家,而又夹在大国中间。对于大国,我们只有侍奉他,小国家我们则安抚他,这才是求得平安的策略。如 果依靠用兵的权谋,灭亡的日子也就不远了。如果让你好好地回去,你跑到别的国家去,对我的后患可不 小。”于是将孟氏的这个儿子砍了脚再送回鲁国。 孟氏的两个儿子回来后,孟氏父子都跑到施氏家里捶着胸来责骂施氏。 施氏说:“凡事抓住了时机便会发达,错过机会便会招致灭亡。你们的学业和我们相同,但结果大不 样,这是因为你们运用不合时宜,不是你们的行为有什么错误。况且天下的事理没有总是这样的,也没 有总不是这样的。以前采用的东西,现在有的已经抛弃了:现在丢弃的东西,后世可能又会加以使用。这
知是哪年。想到蔡泽的壮志不能如愿,要找唐举去相面来解决疑题。知道天道是微妙不可捉摸,要跟随渔 夫去同乐于山川。丢开那污浊的社会远远离去,与世间的杂务长期分离。 正是仲春二月,气候温和,天气晴朗。高原与低地,树木枝叶茂密,杂草滋长。鱼鹰在水面张翼低飞, 黄莺在枝头婉转歌唱。河面鸳鸯交颈,空中群鸟飞翔。鸣声吱喳,美妙动听。逍遥在这原野的春光之中, 令我心情欢畅。 于是我就在大湖旁高唱,在小丘上吟诗。向云间射上箭矢,往河里撒下钓丝;飞鸟被射中毙命,鱼儿 因贪吃上钩,天空落下了鸿雁,水中钓起了魦鰡。 不多时夕阳西下,皓月升空。嬉游已经极乐,夜来还不知疲劳。想到老子的告诫,就该驾车回草庐。 弹奏五弦琴指法美妙,读圣贤书滋味无穷。提笔作文,发挥文采,述说那古代圣王的教范。只要我置身于 世人之外,哪管它荣耀与耻辱的所在。 (四)、(12 分,每题 4 分) 18、 孟氏儿子:到处碰壁,遭受酷刑 施氏儿子:升官发财,光宗耀祖 19、 不审时度势,机械地照搬现成的方法,结果必定事与愿违(意思相近即可) 20、(1) (他们的)俸禄让他们的家里富裕了,(他们的)爵位使亲族显耀。(“禄”、“爵”、“亲”是使 动用法) (2) 凡是抓住了时机就能兴盛,错过时机便会招致灭亡。 【附】译文: 鲁国的施氏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爱好学术,另一个爱兵法。爱学术的儿子用文学之道去求得齐侯任 用,齐侯接纳了他,让他做诸位公子的老师。爱好兵法的儿子到了楚国,用以武强国的方法向楚王求职, 楚王非常喜欢他,让他担任军正之职,他们的俸禄让他们家里发了财,他们的爵位使亲族显耀。 施氏的邻居孟氏,同样有两个儿子,他们所学的也和施氏的儿子相同,但却被贫困的生活弄得非常窘 迫,对施家的富有很羡慕,因此便跟随施氏请教升官发财的窍门。施氏的两个儿子把实情告诉了孟氏。孟 氏的儿子便一个跑到秦国去,以学术去向秦王寻求官职,秦王说:“如今各诸侯国靠武力争霸,他们所努 力从事的是练兵和聚粮罢了。如果用仁义道德来治理我们的国家,这无异于亡国之道。”结果将他处以宫 刑,驱逐出境。孟氏的另一个儿子跑到卫国,用兵法来求得卫侯任用,卫侯说:“我的国家是个弱小的国 家,而又夹在大国中间。对于大国,我们只有侍奉他,小国家我们则安抚他,这才是求得平安的策略。如 果依靠用兵的权谋,灭亡的日子也就不远了。如果让你好好地回去,你跑到别的国家去,对我的后患可不 小。”于是将孟氏的这个儿子砍了脚再送回鲁国。 孟氏的两个儿子回来后,孟氏父子都跑到施氏家里捶着胸来责骂施氏。 施氏说:“凡事抓住了时机便会发达,错过机会便会招致灭亡。你们的学业和我们相同,但结果大不 一样,这是因为你们运用不合时宜,不是你们的行为有什么错误。况且天下的事理没有总是这样的,也没 有总不是这样的。以前采用的东西,现在有的已经抛弃了;现在丢弃的东西,后世可能又会加以使用。这
种用与不用,是没有一定的。抓住时机,见机行事,灵活地处理问题,才算聪明。如果你智力不够,即使 像孔丘那样渊博,像吕尚那样富有谋术 又怎么能不处处碰壁呢?” 孟氏父子听了,心情开朗,消除了怒气,说:“我们懂了,你不必再讲了 三、作文(70分) 21、参照2008年福建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说明:本资料来源于人人教育网,网址:htt://www.rriyw.com。人人教育网拥有中小学各学科教学教 案、课件、试题等资料,欢迎访问下载使用
种用与不用,是没有一定的。抓住时机,见机行事,灵活地处理问题,才算聪明。如果你智力不够,即使 像孔丘那样渊博,像吕尚那样富有谋术, 又怎么能不处处碰壁呢?” 孟氏父子听了,心情开朗,消除了怒气,说:“我们懂了,你不必再讲了。” 三、作文(70 分) 21、参照 2008 年福建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说明:本资料来源于人人教育网,网址:http://www.rrjyw.com。人人教育网拥有中小学各学科教学教 案、课件、试题等资料,欢迎访问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