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积累与运用(19分) 1.补写下列诗文名句。(6分) (1)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3)卒相与欢 。(《廉颇蔺相如列传》 (4) 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 (6)茕茕子 。(李密《陈情表》) 2.下面是一则新闻报道的初稿。加点的六个“战胜”,使行文显得单调,请用几个“战胜” 的同义词语替代其中的五个“战胜”(第一个“战胜”保留,其他五个替代时要注意顺序)。 (5分) 昨日进行的男篮联赛新轮比赛中,辽宁猎人队以113比101战胜江苏南钢队,联 航雄鹰队以乃比64战胜山东火生队,广东华南虎队以85比68战胜上海大白鲨队,八 火箭队以104比82战胜济南军区天马队,沈阳雄狮队以比69战胜浙江松鼠队,四 川熊猫队以67比62战胜北京海象队。 3.有人说,现在都用电话、手机来相互联系,传统的书信可以退出生活舞台了。请从两 个方面说明书信应继续存在的理由。(不超过50字)(4分) 4.下面的语段,开头划线的句子是比较抽象、概括的,请围绕这句话,展开形象的描述 将语段补充完整。(不超过80字)(4分) 在那些知识丰富的书籍中,孩子的阅读充满了功利性
1 2008—2009 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总分:150 分) 一.积累与运用(19 分) 1.补写下列诗文名句。(6 分) (1)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2)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3)卒相与欢, 。(《廉颇蔺相如列传》) (4) , 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 (6)茕茕孑立, 。(李密《陈情表》) 2.下面是一则新闻报道的初稿。加点的六个“战胜”,使行文显得单调,请用几个“战胜” 的同义词语替代其中的五个“战胜”(第一个“战胜”保留,其他五个替代时要注意顺序)。 (5 分) 昨日进行的男篮联赛新一轮比赛中,辽宁猎人队以 113 比 101 战胜..江苏南钢队,联 航雄鹰队以 73 比 64 战胜..山东火生队,广东华南虎队以 85 比 68 战胜..上海大白鲨队,八 一火箭队以 104 比 82 战胜..济南军区天马队,沈阳雄狮队以 71 比 69 战胜..浙江松鼠队,四 川熊猫队以 67 比 62 战胜..北京海象队。 答: 3.有人说,现在都用电话、手机来相互联系,传统的书信可以退出生活舞台了。请从两 个方面说明书信应继续存在的理由。(不超过 50 字)(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的语段,开头划线的句子是比较抽象、概括的,请围绕这句话,展开形象的描述, 将语段补充完整。(不超过 80 字)(4 分) 在那些知识丰富的书籍中,孩子的阅读充满了功利性
所有的诗意、幻想和美在客观冷静的知识里奄奄一息。当想象力和创造力被磨成光滑 的鹅卵石,当诗情画意消失后,我们的生活还有什么光彩呢? 阅读与鉴赏(61分) (一)(6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6题。 奥林匹克运动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坚持体育运动与文化艺术的结合。 般而言,文化艺术是实现奥林匹克运动目标的重要因素,奥林匹克主义的中心思想 是人的全面发展。奥林匹克运动强调体育运动与文化艺术融为-体,促进人类全面和谐的 发展,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表明,竞技运动精神价值的加强有赖于人类的文化艺术。 多年来,社会的物质生产和消费水平迅速提高,而精神文化却相对贫乏,由此使竞技运动 岀现了重物质、轻精神的现象,岀现了嫉妒、虛荣和不信任的风气,使竞技运动沦为低层 次的娱乐消遣。要减少竞技运动中这些不协调的现象,回到促进身心均衡发展的轨道,就 必须提高它的文化艺术价值,使之成为高尚的社会文化活动。而这种活动,正是使人们得 到美好的艺术熏陶、心灵得到净化、内心世界变得丰富起来的重要保证。 当今的奧林匹克运动已逐渐将人类社会中一些带有普遍意义的真善美集中起来,具有 了跨时代、跨地域的审美价值。奥林匹克运动这种超越现实和理想化的特点,又显示着人 长对美好事物和理想境界的追求,预示着未来的现实。这不仅大大增强了它的吸引力,而 且直接对人们的精神世界发挥作用,激励着人们为实现美好的理想,不断地自我更新、自 我完善。这就是奥林匹克运动在当今世界广为普及的重要原因所在。奥林匹克运动之所以
2 所有的诗意、幻想和美在客观冷静的知识里奄奄一息。当想象力和创造力被磨成光滑 的鹅卵石,当诗情画意消失后,我们的生活还有什么光彩呢? 二.阅读与鉴赏(61 分) (一) (6 分,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6 题。 奥林匹克运动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坚持体育运动与文化艺术的结合。 一般而言,文化艺术是实现奥林匹克运动目标的重要因素,奥林匹克主义的中心思想 是人的全面发展。奥林匹克运动强调体育运动与文化艺术融为一体,促进人类全面和谐的 发展,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表明,竞技运动精神价值的加强有赖于人类的文化艺术。 多年来,社会的物质生产和消费水平迅速提高,而精神文化却相对贫乏,由此使竞技运动 出现了重物质、轻精神的现象,出现了嫉妒、虚荣和不信任的风气,使竞技运动沦为低层 次的娱乐消遣。要减少竞技运动中这些不协调的现象,回到促进身心均衡发展的轨道,就 必须提高它的文化艺术价值,使之成为高尚的社会文化活动。而这种活动,正是使人们得 到美好的艺术熏陶、心灵得到净化、内心世界变得丰富起来的重要保证。 当今的奥林匹克运动已逐渐将人类社会中一些带有普遍意义的真善美集中起来,具有 了跨时代、跨地域的审美价值。奥林匹克运动这种超越现实和理想化的特点,又显示着人 类对美好事物和理想境界的追求,预示着未来的现实。这不仅大大增强了它的吸引力,而 且直接对人们的精神世界发挥作用,激励着人们为实现美好的理想,不断地自我更新、自 我完善。这就是奥林匹克运动在当今世界广为普及的重要原因所在。奥林匹克运动之所以
能成为这样一种人类文化的结晶,就是因为它包含有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的内容。这些文化 艺术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互相补充,构成了奥林匹克运动多姿多彩的整体景观, 为奥林匹克运动提供了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环境,启迪人们对真善美的审美感,使人们在 不知不觉中改变自己,提高自己的境界。 5.竞技运动中出现种种不协调的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 A.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超过对精神文化的追求 长期以来社会上滋长了嫉妒、虚荣和不信任的风气 C.物质生产和消费水平迅速提高,精神文化相对贫乏。 D.竞技运动逐渐沦为低层次的娱乐消遣 对普及奥林匹克运动的意义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坚持体育与文化艺术的结合。 B.促进人类全面和谐的发展 C.改变竞技运动中不协调的现象 D.直接对人们的精神世界发挥作用。 (二)(12分 阅读的文言文,完成7—9题。 谷司马谏议书【注】 王安石 ①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毎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 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 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②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 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辟邪说,难王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③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土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
3 能成为这样一种人类文化的结晶,就是因为它包含有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的内容。这些文化 艺术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互相补充,构成了奥林匹克运动多姿多彩的整体景观, 为奥林匹克运动提供了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环境,启迪人们对真善美的审美感,使人们在 不知不觉中改变自己,提高自己的境界。 5.竞技运动中出现种种不协调的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 A.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超过对精神文化的追求。 B.长期以来社会上滋长了嫉妒、虚荣和不信任的风气。 C.物质生产和消费水平迅速提高,精神文化相对贫乏。 D.竞技运动逐渐沦为低层次的娱乐消遣。 6.对普及奥林匹克运动的意义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坚持体育与文化艺术的结合。 B.促进人类全面和谐的发展。 C.改变竞技运动中不协调的现象。 D.直接对人们的精神世界发挥作用。 (二)(12 分) 阅读的文言文,完成 7—9 题。 答司马谏议书【注】 王安石 ①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 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 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②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 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③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
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 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 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 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④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注】司马谏议:即司马光(字君实),当时任右谏议大夫,曾写信指责作者的变法举措 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3分,每空1分) ①冀君实或见恕也冀 ②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恤: ③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特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故今具道所以 B.∫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 D.「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必得以约契以报太子 9.文中的第③段针对司马光 的观点进行驳斥,作者先是指 出 接着引用盘庚东迁的历史事实来表 。(6分,每空2分) 三)(26分) 10.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 蜗角之争 戴晋人①日:“有所谓蜗者,君知之乎?″日:“然。”“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 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日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君日 “噫!其虚言与?”日:“臣请为君实之。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穷乎?”君日:“无穷 曰:“知游心于无穷,而反在通达②之国,若存若亡乎?″君日:“然。”日:“通达之中有 魏,于魏中有梁③,于梁中有王。王与蛮氏,有辩乎?”君曰:“无辩。客出而君惝然若
4 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 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 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 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④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注】司马谏议:即司马光(字君实),当时任右谏议大夫,曾写信指责作者的变法举措。 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3 分,每空 1 分) ①冀.君实或见恕也 冀: ②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 恤: ③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特: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 故今具道所以.. B. 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 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 D. 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必得以约契以.报太子 9.文中的第③段针对司马光 的观点进行驳斥,作者先是指 出 , 接 着 引用 盘庚 东迁 的 历史 事实 来 表 明 。(6 分,每空 2 分) (三)(26 分) 10.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 分) 蜗角之争 戴晋人①曰:“有所谓蜗者,君知之乎?”曰:“然。”“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 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君曰: “噫!其虚言与?”曰:“臣请为君实之。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穷乎?”君曰:“无穷。” 曰:“知游心于无穷,而反在通达②之国,若存若亡乎?”君曰:“然。”曰:“通达之中有 魏,于魏中有梁③,于梁中有王。王与蛮氏,有辩乎?”君曰:“无辩。”客出而君惝然若
有亡 (节选自《庄子·杂篇·则阳》) 【注】①戴晋人:魏国的贤人。 ②通达:人迹所及之地。 ③梁:指魏国都城大梁 (1)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3分) 译 ②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3分) (2)在庄子看来,蜗角之争争的是什么?用一个成语来说明。从这则寓言我们可得到什 么启发?(4分) 答 1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按要求答题。(6分,每小题各3分)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乌,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注】这是一首和诗。原唱是晋陵陆丞作的《早春游望》 (1)这首诗的颔联、颈联描写出一幅怎样的江南春天风光?请简要分析 答 (2)开头两句作者是如何表现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的? 答: 12.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5分) A.方鸿渐拿着克莱登大学博士文凭后,先到照相馆里穿上德国大学博士的制服,照 了张四寸相。父亲和丈人处各寄一张,然后在法国玩了几星期,买了二等舱票回国,结束 了四年的留学生活。(《围城》)
5 有亡也。 (节选自《庄子·杂篇·则阳》) 【注】①戴晋人:魏国的贤人。 ②通达:人迹所及之地。 ③梁:指魏国都城大梁。 (1)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①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3 分) 译: ②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3 分) 译: (2)在庄子看来,蜗角之争争的是什么?用一个成语来说明。从这则寓言我们可得到什 么启发?(4 分) 答: 1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按要求答题。(6 分,每小题各 3 分)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注】这是一首和诗。原唱是晋陵陆丞作的《早春游望》。 (1)这首诗的颔联、颈联描写出一幅怎样的江南春天风光?请简要分析。 答: (2)开头两句作者是如何表现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的? 答: 12.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5 分) A.方鸿渐拿着克莱登大学博士文凭后,先到照相馆里穿上德国大学博士的制服,照 了张四寸相。父亲和丈人处各寄一张,然后在法国玩了几星期,买了二等舱票回国,结束 了四年的留学生活。(《围城》)
B.华雄被关羽斩了之后,吕布亲自出马,无人能敌。关羽冲出和他交锋50多回合不 分胜负,张飞上来夹攻,30回合战不倒吕布。刘备也上来助战,三英战吕布,打得非常激 烈。吕布虚刺刘备一戟便败退。(《三国演义》) C.弗罗洛得知弗比斯将要与爱斯梅拉达幽会,就身穿黑衣,跟踪这对年轻人,直到 他们幽会的小旅店。他先是藏在阁楼里,然后手握着一把匕首破门而入,杀死了弗比斯。 (《巴黎圣母院》 D.堂吉诃德把风车当作巨人,把风车的翅翼看成是巨人的胳膊,要向前厮杀。当他 向第一架风车扑去时,刚好一阵风吹来,把他从风车上摔了出去。亏得桑丘上来搀扶,他 才爬起来。当天,他们在林子里度过倒霉的一夜。(《堂吉诃德》) E.姑苏城乡宦甄士隐可怜寄居庙内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因葫芦庙失火,甄 家被烧毁。不久以后的元宵之夜,女儿英莲被拐走。一日,他听到了道人的《好了歌》, 顿悟人生,遂与道人一起飘然而去。(《红楼梦》) 13.按要求答题(以下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在小说《家》中,为什么觉慧会成为封建阶级的叛逆者,而觉新则不能?请简要 分析 (2)有人说,《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也是“一个悲剧性人物”,请举例谈谈你对 这一说法的理解 第()题答 四)(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春联儿 叶圣陶 出城回家常坐鸡公车[]。十来个推车的差不多全熟识了,只要望见靠坐在车座上的 影儿,或是那些抽叶子烟的烟杄儿,就辨得清谁是谁。其中有个老俞,最善于招揽主顾, 见你远远儿走过去,就站起来打招呼,转过身,拍拍草垫,把车柄儿提在手里。这就教旁 的车夫不好意思跟他竞争,主顾自然坐了他的。老俞推车,一路跟你谈话。他原籍眉州 苏东坡的家乡,五世祖放过道台,只因家道不好,到他手里流落到成都。他在队伍上当过 差,到过雅州跟打箭炉。他做过庄稼,利息薄,不够一家子吃的,把田退了,跟小儿子各 推一挂鸡公车为生。大儿子在前方打国仗,由二等兵升到了排长,隔个把月二十来天就来
6 B.华雄被关羽斩了之后,吕布亲自出马,无人能敌。关羽冲出和他交锋 50 多回合不 分胜负,张飞上来夹攻,30 回合战不倒吕布。刘备也上来助战,三英战吕布,打得非常激 烈。吕布虚刺刘备一戟便败退。(《三国演义》) C.弗罗洛得知弗比斯将要与爱斯梅拉达幽会,就身穿黑衣,跟踪这对年轻人,直到 他们幽会的小旅店。他先是藏在阁楼里,然后手握着一把匕首破门而入,杀死了弗比斯。 (《巴黎圣母院》) D.堂吉诃德把风车当作巨人,把风车的翅翼看成是巨人的胳膊,要向前厮杀。当他 向第一架风车扑去时,刚好一阵风吹来,把他从风车上摔了出去。亏得桑丘上来搀扶,他 才爬起来。当天,他们在林子里度过倒霉的一夜。(《堂吉诃德》) E.姑苏城乡宦甄士隐可怜寄居庙内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因葫芦庙失火,甄 家被烧毁。不久以后的元宵之夜,女儿英莲被拐走。一日,他听到了道人的《好了歌》, 顿悟人生,遂与道人一起飘然而去。(《红楼梦》) 13.按要求答题(以下两题任选一题)。(5 分) (1)在小说《家》中,为什么觉慧会成为封建阶级的叛逆者,而觉新则不能?请简要 分析。 (2)有人说,《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也是“一个悲剧性人物”,请举例谈谈你对 这一说法的理解。 第( )题 答: (四)(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6 题。 春联儿 叶圣陶 出城回家常坐鸡公车[注]。十来个推车的差不多全熟识了,只要望见靠坐在车座上的 影儿,或是那些抽叶子烟的烟杆儿,就辨得清谁是谁。其中有个老俞,最善于招揽主顾, 见你远远儿走过去,就站起来打招呼,转过身,拍拍草垫,把车柄儿提在手里。这就教旁 的车夫不好意思跟他竞争,主顾自然坐了他的。老俞推车,一路跟你谈话。他原籍眉州, 苏东坡的家乡,五世祖放过道台,只因家道不好,到他手里流落到成都。他在队伍上当过 差,到过雅州跟打箭炉。他做过庄稼,利息薄,不够一家子吃的,把田退了,跟小儿子各 推一挂鸡公车为生。大儿子在前方打国仗,由二等兵升到了排长,隔个把月二十来天就来
封信,封封都是航空挂。他记不清那些时时改变的地名,往往说:“他又调动了,调到什 么地方——他信封上写得清凊楚楚,下一回告诉你老师吧。 约莫有三四回出城没遇见老俞。听旁的车夫说,老俞的小儿子胸口害了外症,他娘听 信邻舍人家的话,没让老俞知道请医生给开了刀,不上三天就死了,老俞哭得好伤心,哭 一阵子跟他老婆拼阵子命。哭了大半天才想起收拾他儿子,把两口猪卖了买棺材。那两 口猪本来打算腊月间卖,有了这本钱,他就可以做些小买卖,不再推鸡公车,如今可不成 了 天,我又坐老俞的车。看他那模样儿,上下眼皮红红的,似乎喝过几两白干酒,颧 骨以下的面颊全陷了进去,左边陷进更深,嘴就见得歪了。他改变了往常的习惯,只顾推 车,不开口说话,呼呼的喘息越来越粗,我的胸口也仿佛感到压迫。 老师,我在这儿想,通常说因果报应,到底有没有的?″他终于开口了。 我知道他说这个话的所以然,回答他说有或者没有,一样地嫌罗嗦,就含糊其辞应接 道,“有人说有的,我也不大清楚。 有的吗?我自己摸摸心,考问自己,没占过人家的便宜,没糟蹋过老天爷生下来的 东西,连小鸡儿也没踩死过一只,为什么处罚我这样地凶?老师,你看见的,长得结实干 得活儿的一个孩儿,一下子没有了!莫非我干了什么恶事,自己不知道?我不知道,可以 显个神通告诉我,不能马上处罚我 这跟《伯夷列传》里的“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倘所谓天道是耶非耶?”是同类 的调子,我想,我不敢多问,随口地说,“你把他埋了? 埋了,就在邻居张家的地里。两口猪,卖了四千元,一千元的地价,三干元的棺材
7 封信,封封都是航空挂。他记不清那些时时改变的地名,往往说:“他又调动了,调到什 么地方——他信封上写得清清楚楚,下一回告诉你老师吧。” 约莫有三四回出城没遇见老俞。听旁的车夫说,老俞的小儿子胸口害了外症,他娘听 信邻舍人家的话,没让老俞知道请医生给开了刀,不上三天就死了,老俞哭得好伤心,哭 一阵子跟他老婆拼一阵子命。哭了大半天才想起收拾他儿子,把两口猪卖了买棺材。那两 口猪本来打算腊月间卖,有了这本钱,他就可以做些小买卖,不再推鸡公车,如今可不成 了。 一天,我又坐老俞的车。看他那模样儿,上下眼皮红红的,似乎喝过几两白干酒,颧 骨以下的面颊全陷了进去,左边陷进更深,嘴就见得歪了。他改变了往常的习惯,只顾推 车,不开口说话,呼呼的喘息越来越粗,我的胸口也仿佛感到压迫。 “老师,我在这儿想,通常说因果报应,到底有没有的?”他终于开口了。 我知道他说这个话的所以然,回答他说有或者没有,一样地嫌罗嗦,就含糊其辞应接 道,“有人说有的,我也不大清楚。” “有的吗?我自己摸摸心,考问自己,没占过人家的便宜,没糟蹋过老天爷生下来的 东西,连小鸡儿也没踩死过一只,为什么处罚我这样地凶?老师,你看见的,长得结实干 得活儿的一个孩儿,一下子没有了!莫非我干了什么恶事,自己不知道?我不知道,可以 显个神通告诉我,不能马上处罚我!” 这跟《伯夷列传》里的“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倘所谓天道是耶非耶?”是同类 的调子,我想,我不敢多问,随口地说,“你把他埋了?” “埋了,就在邻居张家的地里。两口猪,卖了四千元,一千元的地价,三千元的棺材
—只是几块薄板,像个火柴盒儿。” “两口猪才卖得四千元 腊月间卖当然不止,五千六干也卖得。如今是你去央求人家,人家买你的是帮你的 忙,还论什么高啊低的。唉,说不得了,孩子死了,猪也卖了,先前想的只是个梦,往后 还推我的车子—独个儿推车子,推到老,推到死! 我想起他跟我同年,甲午生,平头五十,莫说推到死,就是再推上五年六年,未免太 困苦了。于是转换话头,问他的大儿子最近有没有信来。 “有,有,前五天接了他的信。我回复他,告诉他弟弟死了,只怕送不到他手里,我 寄了航空双挂号。我说如今只剩你一个了,你在外头要格外保重。打国仗的事情要紧,不 能叫你回来,将来把东洋鬼子赶了出去,你赶紧回来吧。” “你明白。”我着实有些激动。 “我当然明白,国仗打不胜,谁也没有好日子过,第一要紧是把国仗打胜,旁的都在 其次。——他信上说,这回作战,他们一排弟兄,轻机关枪夺了三挺,东洋鬼子活捉了五 个,只两个弟兄受了伤,都在腿上,没关系。老师,我那儿子有这么一手,也亏他的。 他又琐琐碎碎的告诉我他儿子信上其他的话,吃些什么,宿在那儿,那边的米价多少, 老百姓怎么样,上个月抽空儿自己缝了一件小汗褂,鬼子的皮鞋穿上脚不如草鞋轻便,等 等。我猜他把那封信总该看了几十遍,每个字让他嚼得稀烂,消化了 他似乎暂时忘了他的小儿子。 新年将近,老俞要我替他拟一副春联儿,由他自己来写,贴在门上。他说好几年没贴 春联儿了,这会子非要贴一副,洗刷洗刷晦气。我就替他拟了一副:
8 ——只是几块薄板,像个火柴盒儿。” “两口猪才卖得四千元?” “腊月间卖当然不止,五千六千也卖得。如今是你去央求人家,人家买你的是帮你的 忙,还论什么高啊低的。唉,说不得了,孩子死了,猪也卖了,先前想的只是个梦,往后 还推我的车子——独个儿推车子,推到老,推到死!” 我想起他跟我同年,甲午生,平头五十,莫说推到死,就是再推上五年六年,未免太 困苦了。于是转换话头,问他的大儿子最近有没有信来。 “有,有,前五天接了他的信。我回复他,告诉他弟弟死了,只怕送不到他手里,我 寄了航空双挂号。我说如今只剩你一个了,你在外头要格外保重。打国仗的事情要紧,不 能叫你回来,将来把东洋鬼子赶了出去,你赶紧回来吧。” “你明白。”我着实有些激动。 “我当然明白,国仗打不胜,谁也没有好日子过,第一要紧是把国仗打胜,旁的都在 其次。——他信上说,这回作战,他们一排弟兄,轻机关枪夺了三挺,东洋鬼子活捉了五 个,只两个弟兄受了伤,都在腿上,没关系。老师,我那儿子有这么一手,也亏他的。” 他又琐琐碎碎的告诉我他儿子信上其他的话,吃些什么,宿在那儿,那边的米价多少, 老百姓怎么样,上个月抽空儿自己缝了一件小汗褂,鬼子的皮鞋穿上脚不如草鞋轻便,等 等。我猜他把那封信总该看了几十遍,每个字让他嚼得稀烂,消化了。 他似乎暂时忘了他的小儿子。 新年将近,老俞要我替他拟一副春联儿,由他自己来写,贴在门上。他说好几年没贴 春联儿了,这会子非要贴一副,洗刷洗刷晦气。我就替他拟了一副:
有子荷戈庶无愧。 为人推毂亦复佳 约略给他解释一下,他自去写了。 有一回我又坐他的车,他提起步子就说,“你老师替我拟的那副舂联儿,书熟里老师 仔细讲给我听了。好,确实好,切,切得很,就是我要说的话。有个儿子在前方打国仗 总算对得起国家。推鸡公车,气力换饭吃,比哪-行正经行业都不差。老师,你是不是这 意思? 我回转身子点点头。 你老师真是摸到了人家心窝里,哈哈 (原载1944年7月《中央日报·星期增刊》第 23期) 【注】鸡公车:当时四川成都地区一种独轮手推车。 14.“我”为什么要给老俞拟这样一副对联?(6分) 15.评论家夏志清对叶圣陶作品有这样的评价:“文笔的长处乃在于观察力。”结合本文 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6分) 16.下列选项中,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两项是(5分) A.文章重点表现了社会底层劳动者的苦难以及他们在苦难生活下的秉性和心理 B.面对人物悲惨的命运,作者以沉重的笔墨直接表露自己的见解和深切的关怀与同 情 C.生活的不幸让老俞陷入彷徨无助甚至对生活麻木的状态,让人既哀其不幸,又怒 其不争。 D.这篇散文在人物描写、故事叙述和结构安排上表现出小说化的倾向,可以当作小 说来读
9 有子荷戈庶无愧。 为人推毂亦复佳 约略给他解释一下,他自去写了。 有一回我又坐他的车,他提起步子就说,“你老师替我拟的那副春联儿,书塾里老师 仔细讲给我听了。好,确实好,切,切得很,就是我要说的话。有个儿子在前方打国仗, 总算对得起国家。推鸡公车,气力换饭吃,比哪一行正经行业都不差。老师,你是不是这 个意思?” 我回转身子点点头。 “你老师真是摸到了人家心窝里,哈哈!” (原载 1944 年 7 月《中央日报·星期增刊》第 23 期) 【注】鸡公车:当时四川成都地区一种独轮手推车。 14.“我”为什么要给老俞拟这样一副对联?(6 分) 答: 15.评论家夏志清对叶圣陶作品有这样的评价:“文笔的长处乃在于观察力。”结合本文, 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6 分) 答: 16.下列选项中,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两项是(5 分) A.文章重点表现了社会底层劳动者的苦难以及他们在苦难生活下的秉性和心理。 B.面对人物悲惨的命运,作者以沉重的笔墨直接表露自己的见解和深切的关怀与同 情。 C.生活的不幸让老俞陷入彷徨无助甚至对生活麻木的状态,让人既哀其不幸,又怒 其不争。 D.这篇散文在人物描写、故事叙述和结构安排上表现出小说化的倾向,可以当作小 说来读
E.这篇文章语言朴实,基本上以口语做底子,稍有提炼,但不夸饰,十分流畅 三.作文(70分) 17.以“圈”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2008-2009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答题卡 得分栏 题号 总分 -67-910 1112-13141617 得分 (注意:答题时不能超出答题区域) 积累与运用(19分) (4) (5) (6)
10 E.这篇文章语言朴实,基本上以口语做底子,稍有提炼,但不夸饰,十分流畅。 三.作文(70 分) 17.以“圈”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2008—2009 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答题卡 得分栏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1 2--4 5--6 7--9 10 11 12-13 14-16 17 得分 (注意:答题时不能超出答题区域) 一.积累与运用(19 分) 1.(1) (2) (3) (4) (5) (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