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美中学2007—2008学年度上期期中考试 年教师的水平 C.受大盘上涨和小科技股快速拉开的影响,以持有科技股为主的大基金明显受到市场大追 高二语文试题 D.目前,我国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 5、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活用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②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第I卷 ③旦削月割,以趋于亡④火尚足以明也 一、(21分每小3分 ⑤函梁君臣之首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B.①闷⑤/③⑥A④ C.①②④⑥ D.①/②③⑥/④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鞭挞(tb 6、下列注释有误的一项是() 惬意(qie) 静女其妹(shu) A、狡捷:狡,通“矫”,意为“强健”。B、便言多令才:令,指“美好 C.恫吓(dong) C、伶俜萦苦辛:伶俜,指孤单的样子。D、谢家来贵门:谢,解为“道歡” D.毛骨悚然(song)桎梏(s)怙悉不俊(quan 7、下列句子的句式与所给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2.下列各组词语中 的一组是() 例句: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A.锋芒毕露 涣然一新剑拔弩张 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予。 B.矫揉造作 既往不咎各行其是 B.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C.金榜题名火中取菜破釜沉舟勤能补绌 C.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D.廖廖无几礼上往来功亏一篑刚愎自 D.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12分每小3分) A.多利之死,说明克隆动物的寿命还存在问题,将尚不成熟的克隆技术用于人类,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属暴殄天物的犯罪行为 B.这明明是一条商业步行街,但是竟然还有许多机动车往来穿梭,令行人或如白驹过 直觉通常是指对某种情况的一种突如其来的领悟或理解,也就是突然跃入人们意识中的 隙,或如悬崖却步。 种使问题得到澄清的思想。诸如灵感、启示、预感等都是用来形容这种现象的。直觉在科 C.早在30年代,萧乾就因小说《梦之谷》而名噪一时,成为京派作家的后起之秀。 D.在十四届亚运会女子100娃泳比赛中,名将罗雪不小望,以1分零6秒8的学发现和发明当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美国,化学家普拉特和贝克对一些科学家的有关你 优异成绩,为中国队再添一金。 是否得益于直觉的调查中经常得益偶尔得益和从未得益的比例分别是33%、50%和1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担负隔代抚育重任的爷爷奶奶大多对孩子溺爱过度,施教失当 据他们的调查,7%的科学家说他们的直觉一贯正确,其余的人则说有10%—90%不等的直 B.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采取各种方法,培养和提高中学教师,尤其是青
·1· 五美中学 2007—2008 学年度上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满分:150 分 时间:120 分钟) 第 I 卷 一、(21 分,每小题 3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纤.细(qiān) 鞭挞.(tà) 干涸.(hé) 妊娠.(shēn) B.讣.告(bù) 惬.意(qiè) 静女其姝( .....sh..ū).. 同仇敌忾.(kài) C.恫.吓(dòng) 饿殍.(fú) 逶.迤(wēi) 莅.临(lì) D.毛骨悚.然(sǒng) 桎梏.(gù) 怙恶不悛.(quān) 涮.洗(shuàn)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锋芒毕露 甘败下风 涣然一新 剑拔弩张 B.矫揉造作 曲突徙薪 既往不咎 各行其是 C.金榜题名 火中取粟 破釜沉舟 勤能补绌 D.廖廖无几 礼上往来 功亏一篑 刚愎自用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多利之死,说明克隆动物的寿命还存在问题,将尚不成熟的克隆技术用于人类,实 属暴殄天物 ....的犯罪行为。 B.这明明是一条商业步行街,但是竟然还有许多机动车往来穿梭,令行人或如白驹过 ... 隙.,或如悬崖却步。 C.早在 30 年代,萧乾就因小说《梦之谷》而名噪一时 ....,成为京派作家的后起之秀。 D.在十四届亚运会女子 100 米蛙泳比赛中,名将罗雪娟不.孚.众望..,以 1 分零 6 秒 84 的 优异成绩,为中国队再添一金。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担负隔代抚育重任的爷爷奶奶大多对孩子溺爱过度,施教失当。 B.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采取各种方法,培养和提高中学教师,尤其是青 年教师的水平。 C.受大盘上涨和小科技股快速拉开的影响,以持有科技股为主的大基金明显受到市场大追 捧。 D.目前,我国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5、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活用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②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③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④火尚足以明也 ⑤函梁君臣之首 ⑥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⑤/③⑥/④ C.①/②④/③/⑤⑥ D.①/②③/⑤⑥/④ 6、下列注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狡捷:狡,通“矫”,意为“强健”。 B、便言多令才:令,指“美好”。 C、伶俜萦苦辛:伶俜,指孤单的样子。 D、谢家来贵门:谢,解为“道歉”。 7、下列句子的句式与所给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予。 B.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C.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D.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二、(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1 题。 直觉通常是指对某种情况的一种突如其来的领悟或理解,也就是突然跃入人们意识中的 一种使问题得到澄清的思想。诸如灵感、启示、预感等都是用来形容这种现象的。直觉在科 学发现和发明当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美国,化学家普拉特和贝克对一些科学家的有关“你 是否得益于直觉”的调查中,经常得益、偶尔得益和从未得益的比例分别是 33%、50%和 17%。 据他们的调查,7%的科学家说他们的直觉一贯正确,其余的人则说有 10%—90%不等的直
觉后来被证明是正确的。即使如此,这也可能是比实际情况乐观的估计,因为成功的例子往的一种可贵品质。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应被看作是一个创造性的艺术家,把他看成是一个仅仅 往比失败的例子容易被记住。 按照逻辑规则和实验规章办事的人是非常错误的。 直觉的产生常常是在对某一问题进行了一段时间专注的硏究并渴求解决却放下工作转而 8、下列有关“直觉”的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考虑其他事情的时候,这时一个肯定的想法却戏剧性地突然到来,人们会因此而感到狂喜甚 A.直觉是突然跃入意识中的、使问题得到澄清的自觉的思想 B.直觉使科学家得益的可能性很大,美国化学家的调查证实了这点 至惊奇。这种现象的心理原因现在仍未被充分理解。一般的看法认为,直觉产生于大的下 C.由于某些心理感觉的原因,对直觉正确率的估计,可能高于实际 D.直觉常常产生在专注的研究没有结果、转而考虑其他事情的时候 意识活动。这时大脑也许已经不再自觉注意这个问题了,然而却还在通过下意识活动思考它 产生于不自觉思考时的新设想,往往会带来某种情感反应:感到高兴,或许有点兴奋。与此 9、对产生“直觉”的条件,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A.借助于大脑的下意识活动,让大脑处在无自觉注意的状态 由该问题所引起的一切烦恼沮丧,也顿时闼消云 B.必须有某种情感反应,或高兴,或兴奋,以排除烦恼沮丧 C.同回忆一件从记忆中消失的事情一样,清除思想的堵塞 D.暂时摆脱自觉思考的难题或烦恼,休息或从事轻松的活动。 间的休息,这都有助于直觉的出现,爱因斯坦说他有关时间和空间的深奥概括是在病床上想10、第4段中“直觉总是出现在意识的边缘而不是中心”一句的意思是() A.直觉并不是思维主流中的有价值的设想,它只不过是反复探究过程中的偶然发现 燒格纳也是在病楊上观察地图才产生板块构造说的灵感的克认为最理想的时间 B.直觉并不在自觉思考主流问题时出现,而可能出现在与主流问题相关的思维阶段 C.直觉是一种并不普遍存在的对结果即将出现的预感,与自觉思考的中心问题无关 是躺在澡盆中的时间,这也许是由于此时此刻完全不受其他干扰,或许还存在着催人梦幻的 D.直觉常出现在不知道核心问题所在的模糊意识中,因此只能从边缘问题中去寻找 条件,还有人证明,擦闲或从事轻松的活动,知在多间散步,威在花园里药花弄草,对产生n,综观全文,以下分析与推断不符合作者看法的一项是( 直觉是很有好处的。精神高度集中地考虑一个问题,时间过久可能会造成思想堵塞,就像在 A.直觉又被称作灵感、预感等,它的产生带有突然性和戏剧性,可能与头脑的下意识 竭力回忆一件从记忆中消失的事情时往往出现的情况一样。 B.虽然许多著名的科学家都有过直觉的体验,但直觉产生的心理原因仍需进一步深入 斯认为,直觉总是出现在意识的边缘而不是中心。他认为应该花力气去捕捉直觉 C.直觉是一种客观现象,科学家应有意识地捕捉闪现的直觉,并注意用科学的方法来 密切注意出现在思想的支流和回浪中而不是主流中的有价值的设想。据说,有些人在直觉出 D.对直觉现象的研究告诉我们,科学家也必须是敏感的有创造性的艺术家,而不能墨 现以前有某种预感。他们感到某种直觉性质的东西即将出现,但并不能确切地知道究竞是什 守成规 么。华勒斯称其为“暗示”,这种现象似乎井不普遍。情感上的敏感性或许是科学家应该具 三、〔12分每小题3分)
·2· 觉后来被证明是正确的。即使如此,这也可能是比实际情况乐观的估计,因为成功的例子往 往比失败的例子容易被记住。 直觉的产生常常是在对某一问题进行了一段时间专注的研究并渴求解决却放下工作转而 考虑其他事情的时候,这时一个肯定的想法却戏剧性地突然到来,人们会因此而感到狂喜甚 至惊奇。这种现象的心理原因现在仍未被充分理解。一般的看法认为,直觉产生于大脑的下 意识活动。这时大脑也许已经不再自觉注意这个问题了,然而却还在通过下意识活动思考它。 产生于不自觉思考时的新设想,往往会带来某种情感反应:感到高兴,或许有点兴奋。与此 同时,由该问题所引起的一切烦恼沮丧,也顿时烟消云散。 直觉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暂时摆脱争夺注意力的难题或由此引起的烦恼,再经过一段时 间的休息,这都有助于直觉的出现。爱因斯坦说他有关时间和空间的深奥概括是在病床上想 到的;魏格纳也是在病榻上观察地图才产生板块构造说的灵感的……贝克认为,最理想的时间, 是躺在澡盆中的时间,这也许是由于此时此刻完全不受其他干扰,或许还存在着催人梦幻的 条件,还有人证明,悠闲或从事轻松的活动,如在乡间散步,或在花园里莳花弄草,对产生 直觉是很有好处的。精神高度集中地考虑一个问题,时间过久可能会造成思想堵塞,就像在 竭力回忆一件从记忆中消失的事情时往往出现的情况一样。 华勒斯认为,直觉总是出现在意识的边缘而不是中心。他认为应该花力气去捕捉直觉, 密切注意出现在思想的支流和回浪中而不是主流中的有价值的设想。据说,有些人在直觉出 现以前有某种预感。他们感到某种直觉性质的东西即将出现,但并不能确切地知道究竟是什 么。华勒斯称其为“暗示”,这种现象似乎并不普遍。情感上的敏感性或许是科学家应该具有 的一种可贵品质。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应被看作是一个创造性的艺术家,把他看成是一个仅仅 按照逻辑规则和实验规章办事的人是非常错误的。 8、下列有关“直觉”的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直觉是突然跃入意识中的、使问题得到澄清的自觉的思想。 B.直觉使科学家得益的可能性很大,美国化学家的调查证实了这点。 C.由于某些心理感觉的原因,对直觉正确率的估计,可能高于实际。 D.直觉常常产生在专注的研究没有结果、转而考虑其他事情的时候。 9、对产生“直觉”的条件,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借助于大脑的下意识活动,让大脑处在无自觉注意的状态。 B.必须有某种情感反应,或高兴,或兴奋,以排除烦恼沮丧。 C.同回忆一件从记忆中消失的事情一样,清除思想的堵塞。 D.暂时摆脱自觉思考的难题或烦恼,休息或从事轻松的活动。 10、第 4 段中“直觉总是出现在意识的边缘而不是中心”一句的意思是( ) A.直觉并不是思维主流中的有价值的设想,它只不过是反复探究过程中的偶然发现。 B.直觉并不在自觉思考主流问题时出现,而可能出现在与主流问题相关的思维阶段。 C.直觉是一种并不普遍存在的对结果即将出现的预感,与自觉思考的中心问题无关。 D.直觉常出现在不知道核心问题所在的模糊意识中,因此只能从边缘问题中去寻找。 11、综观全文,以下分析与推断不符合作者看法的一项是( ) A.直觉又被称作灵感、预感等,它的产生带有突然性和戏剧性,可能与头脑的下意识 活动有关。 B.虽然许多著名的科学家都有过直觉的体验,但直觉产生的心理原因仍需进一步深入 地研究。 C.直觉是一种客观现象,科学家应有意识地捕捉闪现的直觉,并注意用科学的方法来 进行研究工作。 D.对直觉现象的研究告诉我们,科学家也必须是敏感的有创造性的艺术家,而不能墨 守成规。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C.咸如杜君成:都 D.庶万一可冀冀:希望 杜环,字叔循。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环谨饬重然诺,好周人急。父友兵部主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哭于九江城下,无所归。或告之日:“今安 环亲为烹药 L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足为外人道也 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母附舟诣谭,谭谢不纳,母大困.念允恭尝仕金陵, 伯章若无所闻 持大哭 亲戚交友,或有存者,庶万一可翼;复哀泣从人至金陵。问一二人,无存者。因访一元家所 一蟆,若将跃舞 故人蒋干相访 在,道上对以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 1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杜环“重然诺,好周人急”高尚道德的一组是 坐。见母大惊,颇若尝见其面者,因问日:“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环 ①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 ②环购布帛 为制衣衾 亦泣,技就坐:拜之,复呼妻子出拜要马压,解衣更母衣春食母抱表母母问③这告以故,环你泣,扶就整,拜之,复呼子出拜 ④时兵后岁饥,民骨肉不相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 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环知故人无在者,不足附,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日:天 ⑤环私戒其家人,顺其行为,勿以困故,轻慢与较 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时兵后岁饥,民骨肉不相保 ⑥环奉诏祠会稻,还道嘉兴。 B.④⑤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环令女从其行,至暮,果无所遇而返。环购布帛,令 1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妻为制衣,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母性褊急,少不惬意,辄诟怒。环私戒其家人,顾其 A.常允恭的老母在“家破”后“无所归”,到儿子的挚友安庆太守谭敬先投身,谭谢不 纳,老母的小儿子竟然也拒不奉养老母。他们的行为为杜环奉养常母起到了反衬的 所为,勿以困故,轻慢与较。母有痰疾,环亲为烹药,进匕筋。以母故,不敢大声语。越十 作用。 年,环奉诏祠会稽,还道嘉兴,逄其子伯章,泣谓之日: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于成 B.杜环与常母关系并不密切,却能急常母之难,殷切接待,并不微不至地关照她,最 后为常母送终。这些都体现出了杜环的高尚人格。 不可不早往见。”伯章若无所闻,第日:“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 C.如果说杜环起初接待老母尚属友谊之举的话,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兵后岁饥 民骨肉不相保”的时局下,杜环扶危济贫,克己助人的高尚品质就显得难能可贵 母见少子,相持大哭。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诒以他事辞去, D.常母性情急躁,稍不如意,就发脾气,且疾病缠身。杜环毫无怨言,告诚家人顺其 所为,并且亲自服侍,这深深地感动了常母 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将死,举手向环日:“吾累杜君!吾累杜君!愿杜君生子孙,咸如杜 君!"言终而气绝。环俱棺椁殓殡之礼,葬之 四、(18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6-19题。(18分)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家金陵家:安家 B.谭谢不纳谢:感谢 明月清泉自在怀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杜环,字叔循。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环谨饬重然诺,好周人急。父友兵部主 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哭于九江城下,无所归。或告之曰:“今安 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母附舟诣谭,谭谢不纳,母大困。念允恭尝仕金陵, 亲戚交友,或有存者,庶万一可冀;复哀泣从人至金陵。问一二人,无存者。因访一元家所 在,道上对以“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 坐。见母大惊,颇若尝见其面者,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环 亦泣,扶就坐,拜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母问 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环知故人无在者,不足附,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 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时兵后岁饥,民骨肉不相保, 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环令媵女从其行,至暮,果无所遇而返。环购布帛,令 妻为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母性褊急,少不惬意,辄诟怒。环私戒其家人,顺其 所为,勿以困故,轻慢与较。母有痰疾,环亲为烹药,进匕筯。以母故,不敢大声语。越十 年,环奉诏祠会稽,还道嘉兴,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于成疾, 不可不早往见。”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环归半岁,伯章来。 母见少子,相持大哭。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诒以他事辞去,不复顾。环奉母弥谨, 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将死,举手向环曰:“吾累杜君!吾累杜君!愿杜君生子孙,咸如杜 君!”言终而气绝。环俱棺椁殓殡之礼,葬之。 1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家.金陵 家:安家 B.谭谢.不纳 谢:感谢 C.咸如杜君 咸:都 D.庶万一可冀. 冀:希望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母泣告以故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B. 环亲为烹药 不足为外人道也 C. 伯章若无所闻 旁一蟆 , 若将跃舞 D. 相持大哭 故人蒋干相访 1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杜环“重然诺,好周人急”高尚道德的一组是( ) ①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 ②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 ③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坐,拜之,复呼妻子出拜。 ④时兵后岁饥,民骨肉不相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 ⑤环私戒其家人,顺其行为,勿以困故,轻慢与较。 ⑥环奉诏祠会稽,还道嘉兴。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1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允恭的老母在“家破”后“无所归”,到儿子的挚友安庆太守谭敬先投身,谭谢不 纳,老母的小儿子竟然也拒不奉养老母。他们的行为为杜环奉养常母起到了反衬的 作用。 B.杜环与常母关系并不密切,却能急常母之难,殷切接待,并不微不至地关照她,最 后为常母送终。这些都体现出了杜环的高尚人格。 C.如果说杜环起初接待老母尚属友谊之举的话,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兵后岁饥, 民骨肉不相保”的时局下,杜环扶危济贫,克己助人的高尚品质就显得难能可贵。 D.常母性情急躁,稍不如意,就发脾气,且疾病缠身。杜环毫无怨言,告诫家人顺其 所为,并且亲自服侍,这深深地感动了常母。 四、(18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16—19 题。(18 分) 明月清泉自在怀 贾平凹
①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年龄还小,想像不来“松间明月” 也不懂得“泉流石境,什么都要的结果最终只能是什么都没有得到。惟有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 上”是什么样,母亲说这是一幅很美的风录画,要我好好背,说背熟了就知道意思了。可我独立的人格,这才是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端”的精神财富。王维的人生态度正是因为有 虽将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不懂。什么空山、清泉、渔舟这些田园风物也只是胧,了太多的放弃,也才便有了他“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的高洁的情怀,也便有了他哲悟 而乡野情致则更模糊了 金铂般的千古名篇 ②后来上了大学,有了些古文功底,常常自豪于同窗好友。翻来覆去的“明月松间 ⑤“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淸泉石上流”,流一 照,清泉石上流”,也能获得师长赞许。再后来深入乡村,那几有田园,却无松竹流泉:及上江春水细流淘洗我劳累庸碌之身躯。浣女是 舟是个好,好的质地在于劳作,在于独 了华山、峨眉山,并且在月夜听泉,古刹闻钟,乘江南渔舟,访溪边浣女,都为寻找王维立,在于思想一一这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 居秋暝》的那种灿烂意境,都为了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那份执着情结。一段时 间,于人世纷杂之中,自以为林泉在胸,甚至以林泉野老自居,说和同事纠纷,劝解祸中难|16、在文中,作者写出了自己在不同人生阶段读王维《山居秋瞑》的不同感受,请分别加以 人。自以为心中有了王维,就了却人间烦恼,看透了红尘纷争:更自以为一壶清茶,便可笑|概括。(6分) ③真正进入了人生的生存程序:结婚、生子、住房、柴米油盐,等等,才知道青年 时代“明月松间照 脱”,只不过是少年时代“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浮雕和顺延真(2) 正对王维和他的诗的理解,是在经历了无数生命的体验和阅历的堆积之后。人的一生,苦也 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淸泉里不能没有月辉。晢学家培根说 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顶上的松月,足下的流泉以及座下的磐石,何曾因宠 辱得失而抛却自在?又何曾因风霜雨雪而易移萎缩?它们自我踏实,不变心性,才有了千年 17、作者把王维和爱因斯坦联系起来,认为“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这样写有什么 的阅历,万年的长久,也才有了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我不止一次造访过终南山翠华池作用?(4分) 边那棵松树,也毎年数次带外地朋友去观览黄帝陵下的汉武帝手植柏,还常常携着孩子在碑 林前的唐槐边盘桓……这些树木中的祖宗,早天雷摧折过它们的骨干,三九冰冻裂过它们的 树皮,甚至它们还挨过野樵顽童的斧斫和毛虫鸟雀的啮啄,然而它们全都无言地忍受了它18.结合全文,请分析题目“明月清泉自在怀”的深刻含义.(4分) 们默默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到头来,这风霜雨雪,这刀斧虫雀,统统化作了其根下营养 自身的泥土和涵美情操的“胎盘”。这是何等的气度和胸襟?相形之下,那些不惜以自己的尊 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作交换,最终腰缠万贯、飞黄腾达的小人的蝇营狗苟算得了19、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4分) 什么?且让他暂去得逞又能怎样?! A.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托明月清泉,寄托自己对人生境界的追求。语言典雅而 ④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他把山水景物参悟得那么透彻,所谓穷极物理,行含蓄,富有美感 而上学于他实在是储之心灵,口吐莲花!坦诚、执着、自识,使王维远离了贪葵、附庸、嫉B.“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这句话强调的是,人生在世,面对宠辱得 妒的装饰,从而永葆了自身人品、诗品顽强的生命力。谁又能说不呢?的确“坐山”是一种失,要悠然淡泊:面对困难挫折,要坚持不懈 胸楼:“新雨”是一种态度“天气”是一种环境:“晚米”是瞬间的境遇。“竹喧”也罢“莲c.在文中,作者用翠华池边那棵松树、黄帝陵下的汉武帝手植柏、碑林前的唐槐等“树 动”也罢,“春芳”也罢,“王孙”也罢,生活中的诱惑实在是太多,而物质的欲望则永无止木中的祖宗”和腰缠万贯、飞黄腾达的小人构成对比,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感悟
·4· ① 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年龄还小,想像不来“松间明月”的高洁,也不懂得“泉流石 上”是什么样。母亲说这是一幅很美的风景画,要我好好背,说背熟了就知道意思了。可我 虽将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不懂。什么空山、清泉、渔舟这些田园风物也只是朦胧, 而乡野情致则更模糊了。 ② 后来上了大学,有了些古文功底,常常自豪于同窗好友。翻来覆去的“明月松间 照,清泉石上流”,也能获得师长赞许。再后来深入乡村,那儿有田园,却无松竹流泉;及上 了华山、峨眉山,并且在月夜听泉,古刹闻钟,乘江南渔舟,访溪边浣女,都为寻找王维《山 居秋暝》的那种灿烂意境,都为了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那份执着情结。一段时 间,于人世纷杂之中,自以为林泉在胸,甚至以林泉野老自居,说和同事纠纷,劝解祸中难 人。自以为心中有了王维,就了却人间烦恼,看透了红尘纷争;更自以为一壶清茶,便可笑 谈古今。 ③ 真正进入了人生的生存程序:结婚、生子、住房、柴米油盐,等等,才知道青年 时代“明月松间照”式的“超脱”,只不过是少年时代“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浮雕和顺延。真 正对王维和他的诗的理解,是在经历了无数生命的体验和阅历的堆积之后。人的一生,苦也 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哲学家培根说 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顶上的松月,足下的流泉以及座下的磐石,何曾因宠 辱得失而抛却自在?又何曾因风霜雨雪而易移萎缩?它们自我踏实,不变心性,才有了千年 的阅历,万年的长久,也才有了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我不止一次造访过终南山翠华池 边那棵松树,也每年数次带外地朋友去观览黄帝陵下的汉武帝手植柏,还常常携着孩子在碑 林前的唐槐边盘桓……这些树木中的祖宗,旱天雷摧折过它们的骨干,三九冰冻裂过它们的 树皮,甚至它们还挨过野樵顽童的斧斫和毛虫鸟雀的啮啄,然而它们全都无言地忍受了。它 们默默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到头来,这风霜雨雪,这刀斧虫雀,统统化作了其根下营养 自身的泥土和涵美情操的“胎盘”。这是何等的气度和胸襟?相形之下,那些不惜以自己的尊 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作交换,最终腰缠万贯、飞黄腾达的小人的蝇营狗苟算得了 什么?且让他暂去得逞又能怎样?! ④ 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他把山水景物参悟得那么透彻,所谓穷极物理,行 而上学于他实在是储之心灵,口吐莲花!坦诚、执着、自识,使王维远离了贪婪、附庸、嫉 妒的装饰,从而永葆了自身人品、诗品顽强的生命力。谁又能说不呢?的确,“空山”是一种 胸襟;“新雨”是一种态度;“天气”是一种环境;“晚来”是瞬间的境遇。“竹喧”也罢,“莲 动”也罢,“春芳”也罢,“王孙”也罢,生活中的诱惑实在是太多,而物质的欲望则永无止 境,什么都要的结果最终只能是什么都没有得到。惟有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 独立的人格,这才是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王维的人生态度正是因为有 了太多的放弃,也才便有了他“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的高洁的情怀,也便有了他哲悟 金铂般的千古名篇! ⑤ “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清泉石上流”,流一 江春水细流淘洗我劳累庸碌之身躯。浣女是个好,渔舟是个好,好的质地在于劳作,在于独 立,在于思想——这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 16、在文中,作者写出了自己在不同人生阶段读王维《山居秋暝》的不同感受,请分别加以 概括。(6 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作者把王维和爱因斯坦联系起来,认为“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这样写有什么 作用?(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结合全文,请分析题目“明月清泉自在怀”的深刻含义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 )(4 分) A.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托明月清泉,寄托自己对人生境界的追求。语言典雅而 含蓄,富有美感。 B.“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这句话强调的是,人生在世,面对宠辱得 失,要悠然淡泊;面对困难挫折,要坚持不懈。 C. 在文中,作者用翠华池边那棵松树、黄帝陵下的汉武帝手植柏、碑林前的唐槐等 “树 木中的祖宗 ”和腰缠万贯、飞黄腾达的小人构成对比,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感悟
D.这篇文章旁征博引,古今中外的材料信手拈来,但始终以作者对“不惜以自己的尊严 和人格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作交换”的小人的抨击为线索,体现了散文的“形散而神聚 五美中学2007—2008学年度上期期中考试 E.文章结尾写到了浣女和渔夫,目的是赞美他们辛勤的劳作,赞美他们远离红尘纷争 保持独立人格的精神,同时强调他们创造了物质财富,更创造了精神财富,从而使主题更加 高二语文试题答题卷 选择惠 6、在文中,作者写出了自己在不同人生阶段读王维《山居秋暝》的不同感受,请分别加以 概括。(6分) 3 17、作者把王维和爱因斯坦联系起来,认为“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这样写有什么 作用?(4分) 18、结合全文,请分析题目“明月清泉自在怀”的深刻含义。(4分) 五、■译(9分) 20将第三题文言文中线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麋食母,抱表寝母。(3分) (2)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3分)
·5· D .这篇文章旁征博引,古今中外的材料信手拈来,但始终以作者对“不惜以自己的尊严 和人格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作交换”的小人的抨击为线索,体现了散文的“形散而神聚” 的特点。 E.文章结尾写到了浣女和渔夫,目的是赞美他们辛勤的劳作,赞美他们远离红尘纷争、 保持独立人格的精神,同时强调他们创造了物质财富,更创造了精神财富,从而使主题更加 深刻。 五美中学 2007—2008 学年度上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答题卷 第 II 卷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9 四题、 16、在文中,作者写出了自己在不同人生阶段读王维《山居秋暝》的不同感受,请分别加以 概括。(6 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作者把王维和爱因斯坦联系起来,认为“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这样写有什么 作用?(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结合全文,请分析题目“明月清泉自在怀”的深刻含义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翻译(9 分) 20 将第三题文言文中线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 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3分) 六、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在生活中,人们会受到各个方面的情感冲击:如快乐、满足、兴奋、激动、幸福、 22 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掌声、荣誉、成功-痛苦、失望、悲凄、重压、责难、泪水、绝望 23今宵酒醒何处 !(柳永《雨霖铃》 怎样面对这种种的情感冲击呢?那就要学会承受——既要能承受失败的苦楚,以新 4狗吠深巷中 的勇气去开创新的天地;也要能承受成功后潮水般涌来的追捧与喝彩,以便自己保持清 又岂在朝朝暮暮 酲的头脑。也就是说,在困境中要承受,在顾境中也要承受.能受,才不致迷失自我。 6以地事秦 火不灭 要求:请以《学会承受》为题,写一篇文章 27被认为是《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的诗眼的句子是: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议论文或记叙文: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800字 28《登高》一诗的颔联素以境界的宏大壮阔著称,它们是 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各题。(8分)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仔细阅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回答下列问题 29、前二句诗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采菊” 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3分) 30、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这“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这什 么作者要这样写?(2分 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后二句景物描写的含义。这种描写与前二句的人物描写 有什么联系?(3分)
·6· 2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默写:(每空 1 分,共 10 分) 22 ,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23 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24 狗吠深巷中, 。 25 ,又岂在朝朝暮暮。 26 以地事秦, , ,火不灭。 27 被认为是《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的诗眼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登高》一诗的颔联素以境界的宏大壮阔著称,它们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各题。(8 分)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仔细阅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回答下列问题: 29、 前二句诗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采菊” 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这“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这什 么作者要这样写?(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 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后二句景物描写的含义。这种描写与前二句的人物描写 有什么联系?(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作文(60 分) 在生活中,人们会受到各个方面的情感冲击:如快乐、满足、兴奋、激动、幸福、 掌声、荣誉、成功……痛苦、失望、悲凄、重压、责难、泪水、绝望…… 怎样面对这种种的情感冲击呢?那就要学会承受——既要能承受失败的苦楚,以新 的勇气去开创新的天地;也要能承受成功后潮水般涌来的追捧与喝彩,以便自己保持清 醒的头脑。也就是说,在困境中要承受,在顺境中也要承受。能承受,才不致迷失自我。 要求:请以《学会承受》为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议论文或记叙文;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 800 字
7
· 7 ·
2005-2006学年度上期高二期中考试答案 后也哭了,扶着她坐下,对她行跪拜礼,又叫妻子儿女来拜见。他的妻子马氏脱下自己的衣服 换下常母的湿衣,拿饭给她吃。拿被褥安排她就寝。常母询问她的故旧亲人及幼子伯章的情况 .D2.B3.D4.C C6.A7.D8.B9.D10.B 想投奔他们,而不想拖累杜环。杜环知道老人的故旧亲人都没在这儿,不足以把老人托付给他 l1.C12.C13.C 们,又不知伯章的死活,姑且安慰老人说:“外面正下雨,雨停后我再替您走访,假使无人奉养 您,我虽家贫,难道不能赡养您吗?希望您不要有后顾之忧。“常母见杜环家很穷,等雨停后, 14.(1)妻子马氏,解下自己的干衣更换常母的湿衣,又捧来粥饭给常母吃,抱来被衾使老人 坚持要出门找自己其他的故旧亲人。杜环让使女跟着她走,到了晚上,果然没有收获而返,这 才在杜环家定下心住下来 (2)如果没有 你,我虽然贫穷,难道不能奉养你老人家吗? 杜环买了布帛,让妻子给老人制作衣被。杜环全家人无论老小都把常母当作长辈来侍候。十 2.(1)少年时期:只会背诵而不知其意(2分)(2)青年时期:自以为已经读懂,认为 年后,杜环在外乡遇到了老人的儿子伯章,哭着对他说:“你母亲在我家,天天想你都想出了心 病,你赶快见见她吧。”伯章就象没听见这些话一样,推脱说:“我也知道母亲的情况,只是路 自己有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心态,但与实际情况还有差距(2分)(3)中年时期:真正从中悟出 途遥远不能 了人生的哲理(2分) 去呀。 23、借爱因斯坦的人品和学品来衬托王维的人品和学品(3分) 杜环回家半年后,伯章才来见母,母予相见抱头痛苦,不久常伯章担心母亲年老不能走远路 24、明月清泉象征远离尘世纷争、自始至终保持人格的高洁心灵,寄托着作者对高雅纯洁的人 竟然找了个借口来欺骗母亲,丢下她不管,离开了杜家。杜环奉养常母愈发恭谨,可是常母思 生境界的追求。(5分) 念小儿予伯章的心思更切,病情也更为加重。三年后,去世了。杜环为她准备好棺椁。举行了 葬礼,在城南钟家山买了一块地安葬了她 25、BC(A乡中“托物言志”不对:D项中“以作者对‘不惜以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 功名利禄作交换’的小人的抨击为线索”不对:E项文章结尾写到渔夫和浣女的目的不是在于 赞美他们,而是通过写他们的精神来表达自己的一种追求。)(4分) 20、写一个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采菊”的动作不是一般人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俗尘世 热爱自然的情趣。 21、“见”是无意中看见,如熟友想见,把人和物融为一体。“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远看 使人和物拉开一段距离。效果不一样 22、表面上是写太阳下山了,倦鸟也知道还家,实质上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龌齪的官场之中 返回到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 杜环,字叔循。他的祖先是庐陵人,陪父亲杜一元在江东过着宦游生活,最后把家安在金陵 杜环特别好学,书法好,重视对别人的承诺,喜欢在危急时周济别人。 他父亲的好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在九江,家业破败,他的母亲张氏有六十多岁,在九江城下 哭泣,禾家可归。有认识常允恭的,可怜她老迈无助,告诉她说:“现在安庆做大守的谭敬先, 不是允恭的朋友吗?为什么不去投奔他?”允恭老母照这个人的话去做,坐了一条船到谭敬先处 谭敬先推辞不接纳,张氏陷入了困境,随从的人到了金陵,趁机打听杜一元家在哪儿,问 元现在还好吧?路上遇着的那个人回答说:“一元已经死了,好久了,只有儿子杜环在,他家住 在直鹭洲的街市里。”常母穿着破衣,下雨天走到杜环家。杜环当时正和客人坐着,看见常母来, 非常吃惊,于是问她说:“您不是常夫人吗?怎么到这来了γ常母哭着把原因告诉了他。杜环听
·8· 2005—2006 学年度上期高二期中考试答案 1.D 2.B 3.D 4.C 5.C 6.A 7.D 8.B 9.D 10.B 11.C 12.C 13.C 14.(1)妻子马氏,解下自己的干衣更换常母的湿衣,又捧来粥饭给常母吃,抱来被衾使老人 安歇。 (2)如果没有人服侍你,我虽然贫穷,难道不能奉养你老人家吗? 22.(1)少年时期:只会背诵而不知其意 (2 分) (2) 青年时期:自以为已经读懂,认为 自己有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心态,但与实际情况还有差距(2 分)(3)中年时期:真正从中悟出 了人生的哲理(2 分) 23、 借爱因斯坦的人品和学品来衬托王维的人品和学品(3 分) 24、明月清泉象征远离尘世纷争、自始至终保持人格的高洁心灵,寄托着作者对高雅纯洁的人 生境界的追求。(5 分) 25、BC(A 乡中“托物言志”不对;D 项中“以作者对‘不惜以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 功名利禄作交换’的小人的抨击为线索”不对;E 项文章结尾写到渔夫和浣女的目的不是在于 赞美他们,而是通过写他们的精神来表达自己的一种追求。) (4 分) 20、写一个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采菊”的动作不是一般人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俗尘世, 热爱自然的情趣。 21、“见”是无意中看见,如熟友想见,把人和物融为一体。“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远看, 使人和物拉开一段距离。效果不一样。 22、表面上是写太阳下山了,倦鸟也知道还家,实质上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 要返回到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 杜环,字叔循。他的祖先是庐陵人,陪父亲杜一元在江东过着宦游生活,最后把家安在金陵。 杜环特别好学,书法好,重视对别人的承诺,喜欢在危急时周济别人。 他父亲的好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在九江,家业破败,他的母亲张氏有六十多岁,在九江城下 哭泣,禾家可归。有认识常允恭的,可怜她老迈无助,告诉她说:“现在安庆做大守的谭敬先, 不是允恭的朋友吗?为什么不去投奔他?”允恭老母照这个人的话去做,坐了一条船到谭敬先处, 谭敬先推辞不接纳,张氏陷入了困境,随从的人到了金陵,趁机打听杜一元家在哪儿,问:“一 元现在还好吧?”路上遇着的那个人回答说;“一元已经死了,好久了,只有儿子杜环在,他家住 在直鹭洲的街市里。”常母穿着破衣,下雨天走到杜环家。杜环当时正和客人坐着,看见常母来, 非常吃惊,于是问她说:“您不是常夫人吗?怎么到这来了?”常母哭着把原因告诉了他。杜环听 后也哭了,扶着她坐下,对她行跪拜礼,又叫妻子儿女来拜见。他的妻子马氏脱下自己的衣服 换下常母的湿衣,拿饭给她吃。拿被褥安排她就寝。常母询问她的故旧亲人及幼子伯章的情况, 想投奔他们,而不想拖累杜环。杜环知道老人的故旧亲人都没在这儿,不足以把老人托付给他 们,又不知伯章的死活,姑且安慰老人说:“外面正下雨,雨停后我再替您走访,假使无人奉养 您,我虽家贫,难道不能赡养您吗?希望您不要有后顾之忧。”常母见杜环家很穷,等雨停后, 坚持要出门找自己其他的故旧亲人。杜环让使女跟着她走,到了晚上,果然没有收获而返,这 才在杜环家定下心住下来。 杜环买了布帛,让妻子给老人制作衣被。杜环全家人无论老小都把常母当作长辈来侍候。十 年后,杜环在外乡遇到了老人的儿子伯章,哭着对他说:“你母亲在我家,天天想你都想出了心 病,你赶快见见她吧。”伯章就象没听见这些话一样,推脱说:“我也知道母亲的情况,只是路 途遥远不能 去呀。” 杜环回家半年后,伯章才来见母,母予相见抱头痛苦,不久常伯章担心母亲年老不能走远路, 竟然找了个借口来欺骗母亲,丢下她不管,离开了杜家。杜环奉养常母愈发恭谨,可是常母思 念小儿予伯章的心思更切,病情也更为加重。三年后,去世了。杜环为她准备好棺椁,举行了 葬礼,在城南钟家山买了一块地安葬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