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立人学校 2007年高二语文阶段性考试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I卷21分,第Ⅱ卷129分, 共150分(作文70分,其余8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命题:刘清平校对:林耀和 第I卷(选择题共21分) 、(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从起源的角度说,文化是“人化”,它相对于“自然”,是人的主体性或本 质力量的对象化;从功能的角度说,文化的最主要功能是“化人”,教化人、塑 造人、熏陶人。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创造物,通过文化的继承、传播 和创造,促进人的社会化、文明化、个性化,从而塑造健全的人、完善的人 文化是由多种层次存在和表现的复杂系统。人们首先感知到的是较浅显、具 体的层次,属显性文化,包括人的社会活动及其产品。一个人的某种活动、“做 什么”,不是文化;一个群体在一个时期内的共同行为、都“做什么”,就成了 种文化现象。一个深埋于地下的石块不是文化,一个经过远古人群加工改造的 石块作为活动的产品就成了文物。显性文化反映了文化的更深层次,即一个群体 在一个时期内的活动规范、方式。人的活动效果既取决于“做什么”,更取决于 人的活动规范、方式“怎么做”。 文化的最深层次是价值观,这是文化的核心,与一定时期群体共同的理想、 信念密切相关。他要解决的是“为什么做”的问题,是人的活动的取向、目的问 题。正是价值观的不同,“为什么做”的问题,最终决定了人们“做什么”和“怎 么做”。人的活动是由价值观所指导的,人的活动及其结果,说到底,不过是人 的价值观的外在表现。由于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因此,我们也可以说,所谓文 化,说到底,就是指一个社会中的价值观,是人们对于理想、信念、取向、态度 所普遍持有的见解。中西文化的不同,古今文化的不同,一切文化的不同,最根 本的是价值观的不同。文化的社会作用,最主要的是价值观的作用。任何一个社 会群体,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都有群体成员共同拥有和信奉的价值观。任何 个社会个体,都是文化的产物,都有自己接受和遵循的社会群体的价值观。任何 社会群体的形成,都是由于社会个体的文化认同,由于一种大家共同认可的价值 观、一个共同追求理想目标而走到一起的。价值观是群体认同的基石,是群体力 量或弱点的根源。 1.下列对“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这一观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活动是文化的外在显现,受价值观的指导 B.价值观的不同,决定了古今文化、中西文化的差异 C.文化具有群体性特征,价值观是群体认同的基石 新课标高二语文阶段性考试(2007年)共7页第1页
新课标高二语文阶段性考试(2007 年) 共 7 页 第 1 页 云霄立人学校 2007 年高二语文阶段性考试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 21 分,第Ⅱ卷 129 分, 共 150 分(作文 70 分,其余 80 分);答题时间 150 分钟。 命题:刘清平 校对:林耀和 第 I 卷(选择题 共 21 分) 一、(6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 题。 从起源的角度说,文化是“人化”,它相对于“自然”,是人的主体性或本 质力量的对象化;从功能的角度说,文化的最主要功能是“化人”,教化人、塑 造人、熏陶人。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创造物,通过文化的继承、传播 和创造,促进人的社会化、文明化、个性化,从而塑造健全的人、完善的人。 文化是由多种层次存在和表现的复杂系统。人们首先感知到的是较浅显、具 体的层次,属显性文化,包括人的社会活动及其产品。一个人的某种活动、“做 什么”,不是文化;一个群体在一个时期内的共同行为、都“做什么”,就成了 一种文化现象。一个深埋于地下的石块不是文化,一个经过远古人群加工改造的 石块作为活动的产品就成了文物。显性文化反映了文化的更深层次,即一个群体 在一个时期内的活动规范、方式。人的活动效果既取决于“做什么”,更取决于 人的活动规范、方式“怎么做”。 文化的最深层次是价值观,这是文化的核心,与一定时期群体共同的理想、 信念密切相关。他要解决的是“为什么做”的问题,是人的活动的取向、目的问 题。正是价值观的不同,“为什么做”的问题,最终决定了人们“做什么”和“怎 么做”。人的活动是由价值观所指导的,人的活动及其结果,说到底,不过是人 的价值观的外在表现。由于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因此,我们也可以说,所谓文 化,说到底,就是指一个社会中的价值观,是人们对于理想、信念、取向、态度 所普遍持有的见解。中西文化的不同,古今文化的不同,一切文化的不同,最根 本的是价值观的不同。文化的社会作用,最主要的是价值观的作用。任何一个社 会群体,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都有群体成员共同拥有和信奉的价值观。任何一 个社会个体,都是文化的产物,都有自己接受和遵循的社会群体的价值观。任何 社会群体的形成,都是由于社会个体的文化认同,由于一种大家共同认可的价值 观、一个共同追求理想目标而走到一起的。价值观是群体认同的基石,是群体力 量或弱点的根源。 1.下列对“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这一观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活动是文化的外在显现,受价值观的指导。 B.价值观的不同,决定了古今文化、中西文化的差异。 C.文化具有群体性特征,价值观是群体认同的基石
D.每个社会个体的价值都能形成社会总体认同的价值观,也就是文化的核心 2.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分别从起源、功能、构成等角度对文化进行了阐述。 B.“人化”之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化人”指人是文化的创造物,二者体现了人 与文化相互作用的关系 C.经过远古人群加工改造的石块属于显性文化,它反映了远古文化的更深层次。 D.“做什么”和“怎么做”决定了“为什么做”,这是人的价值观的外在表现 二、(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植物睡眠之谜 自然界有许多植物的叶子会运动,比如含羞草、合欢等豆科植物白天张开叶 子,晚上会合上叶子“睡眠”;捕绳草的叶子能闭合起来,捕食苍蝇等昆虫。像 含羞草、合欢等植物的这种“睡眠运动”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关注,可是植物为 什么会睡眠,却一直是个不解之谜。 18世纪,法国生物学家德梅兰把含羞草放到光线照不到的洞穴里,发现它的 叶子依然以24小时为周期开合。这说明含羞草体内存在一种不受外界光线等环 境因素影响的“生物钟”。 19世纪,达尔文在《植物的运动本领》中说,植物在晚上闭合叶子睡眠是“为 了保护自己免受夜晚低温之害”。20世纪80年代,德国希尔德奈希特的硏究报告 指出,叶子的开合是由一种称为“膨压素”的植物激素控制的。此后,日本上田 实等人从植物中抽出包含数千种化合物的萃取物,最后成功分离出两种活性物 质,一种是可使植物叶子张开的“兴奋物质 植物睡眠之谜之所以长期不得其解,就是因为此前没有人想到使叶子开合的 竟是两种不同的生理活性物质。人们进一步了解到,豆科植物叶下珠的安眠物质 是一种含葡萄糖的配醣体,白天配醣体水解,安眠物质浓度降低,夜晚配醣体重 新合成,兴奋物质浓度相对降低,而配醣体的合成分解是由叶下珠体内的生物钟 控制着。相反,铁扫帚的兴奋物质是配醣体,在夜晚配醣体水解,兴奋物质浓度 降低,叶子随之闭合。如果用人工合成的半乳糖代替葡萄糖,由于半乳糖在铁扫 帚体内不会水解,反而会成为一种睡眠阻断剂,使铁扫帚始终不能睡眠,以致两 个星期之后因缺水枯萎而死 解开植物睡眠之谜,将为某种“绿色”农药的诞生铺平道路。目前的除草剂 还无法让田菁等豆科杂草枯萎而不损害豆科植物,研究人员已经人工合成了使田 菁失眠的睡眠阻断剂,实验结果是田菁第三天就整株枯死。由于这种阻断剂只对 田菁起作用,因此不会影响大豆的生长。 3、从原文看,以下研究最能揭开“植物睡眠之谜”的一项是( A.德梅兰提岀含羞草体内存在着不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的“生物钟”。 新课标高二语文阶段性考试(2007年)共7页第2页
新课标高二语文阶段性考试(2007 年) 共 7 页 第 2 页 D.每个社会个体的价值都能形成社会总体认同的价值观,也就是文化的核心。 2.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分别从起源、功能、构成等角度对文化进行了阐述。 B.“人化”之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化人”指人是文化的创造物,二者体现了人 与文化相互作用的关系。 C.经过远古人群加工改造的石块属于显性文化,它反映了远古文化的更深层次。 D.“做什么”和“怎么做”决定了“为什么做”,这是人的价值观的外在表现。 二、(6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3—4 题。 植物睡眠之谜 自然界有许多植物的叶子会运动,比如含羞草、合欢等豆科植物白天张开叶 子,晚上会合上叶子“睡眠”;捕绳草的叶子能闭合起来,捕食苍蝇等昆虫。像 含羞草、合欢等植物的这种“睡眠运动”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关注,可是植物为 什么会睡眠,却一直是个不解之谜。 18 世纪,法国生物学家德梅兰把含羞草放到光线照不到的洞穴里,发现它的 叶子依然以 24 小时为周期开合。这说明含羞草体内存在一种不受外界光线等环 境因素影响的“生物钟”。 19 世纪,达尔文在《植物的运动本领》中说,植物在晚上闭合叶子睡眠是“为 了保护自己免受夜晚低温之害”。20 世纪 80 年代,德国希尔德奈希特的研究报告 指出,叶子的开合是由一种称为“膨压素”的植物激素控制的。此后,日本上田 实等人从植物中抽出包含数千种化合物的萃取物,最后成功分离出两种活性物 质,一种是可使植物叶子张开的“兴奋物质”。 植物睡眠之谜之所以长期不得其解,就是因为此前没有人想到使叶子开合的 竟是两种不同的生理活性物质。人们进一步了解到,豆科植物叶下珠的安眠物质 是一种含葡萄糖的配醣体,白天配醣体水解,安眠物质浓度降低,夜晚配醣体重 新合成,兴奋物质浓度相对降低,而配醣体的合成分解是由叶下珠体内的生物钟 控制着。相反,铁扫帚的兴奋物质是配醣体,在夜晚配醣体水解,兴奋物质浓度 降低,叶子随之闭合。如果用人工合成的半乳糖代替葡萄糖,由于半乳糖在铁扫 帚体内不会水解,反而会成为一种睡眠阻断剂,使铁扫帚始终不能睡眠,以致两 个星期之后因缺水枯萎而死。 解开植物睡眠之谜,将为某种“绿色”农药的诞生铺平道路。目前的除草剂 还无法让田菁等豆科杂草枯萎而不损害豆科植物,研究人员已经人工合成了使田 菁失眠的睡眠阻断剂,实验结果是田菁第三天就整株枯死。由于这种阻断剂只对 田菁起作用,因此不会影响大豆的生长。 3、从原文看,以下研究最能揭开“植物睡眠之谜”的一项是( ) A.德梅兰提出含羞草体内存在着不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的“生物钟
B.达尔文指出植物在晚上睡眠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夜晚低温之害。 C.希尔德奈希特提出植物睡眠是由植物体内的“膨压素”控制的 D.上田实等人提出植物体内存在着可使叶子闭合的“安眠物质”。 4、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叶下珠体内的生物钟控制了其安眠物质和兴奋物质的合成与分解。 B.铁扫帚安眠物质的配醣体在夜晚合成,于是兴奋物质浓度相对降低 C.合欢、田菁等豆科植物如果长期得不到睡眠的话,就将枯萎而死。 D.目前只让田菁枯萎而不损害大豆生长的“绿色”农药已经研制出来。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题。 孙泰,山阳人也,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泰妻即姨妹①也。先是 姨老矣,以二子②为托,曰:“其长损一目,汝可娶其女弟。”姨卒,泰娶其姊 或诘之,泰曰:“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众皆伏泰之义。尝于都市遇铁灯 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中和③中,将家于义兴,置一别墅, 用缗④钱二百千。既半授之矣,泰游吴兴郡,约回日当诣所止。居两月,泰回, 停舟徒步,复以余资授之,俾其人他徙。于时睹一老妪,长恸数声。泰惊悸,召 诘之,妪曰:“老妇尝事翁姑于此,子孙不肖,为他人所有,故悲耳。”泰怃然 久之,因绐⑤曰:“吾适得京书,已别除官,不可住此,所居且命尔子掌之。” 言讫,解维而逝,不复返矣。 [注]①姨妹:姨母的女儿。②二子:两个女儿。③中和:唐僖宗年号 ④缗:穿钱的绳。⑤绐:哄骗、欺骗。 5、对下列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众皆伏泰之义 伏:“服”,佩服 B.俾其他人徙 俾:使 C.已别除官 除:任命、授职 D.解维而逝 解维:想通了 6、下列加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所居且命尔子掌之 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 B.子孙不肖,为他人所有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 C.市之,血命洗刷 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 D.泰怃然久之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孙泰极重仁义。姨母生前曾将两个女儿托付给他,并希望他日后与其次女结百 年之好;但孙泰却在姨母去世之后,娶了姨母有眼疾的长女。这使得他受到众人 敬佩。 B.孙泰不贪非分之财。他曾购得一铁灯台,洗刷时发现是银制品,他就立即赶回 新课标高二语文阶段性考试(2007年)共7页第3页
新课标高二语文阶段性考试(2007 年) 共 7 页 第 3 页 B.达尔文指出植物在晚上睡眠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夜晚低温之害。 C.希尔德奈希特提出植物睡眠是由植物体内的“膨压素”控制的。 D.上田实等人提出植物体内存在着可使叶子闭合的“安眠物质”。 4、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叶下珠体内的生物钟控制了其安眠物质和兴奋物质的合成与分解。 B.铁扫帚安眠物质的配醣体在夜晚合成,于是兴奋物质浓度相对降低。 C.合欢、田菁等豆科植物如果长期得不到睡眠的话,就将枯萎而死。 D.目前只让田菁枯萎而不损害大豆生长的“绿色”农药已经研制出来。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7 题。 孙泰,山阳人也,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泰妻即姨妹①也。先是 姨老矣,以二子②为托,曰:“其长损一目,汝可娶其女弟。”姨卒,泰娶其姊。 或诘之,泰曰:“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众皆伏泰之义。尝于都市遇铁灯 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中和③中,将家于义兴,置一别墅, 用缗④钱二百千。既半授之矣,泰游吴兴郡,约回日当诣所止。居两月,泰回, 停舟徒步,复以余资授之,俾其人他徙。于时睹一老妪,长恸数声。泰惊悸,召 诘之,妪曰:“老妇尝事翁姑于此,子孙不肖,为他人所有,故悲耳。”泰怃然 久之,因绐⑤曰:“吾适得京书,已别除官,不可住此,所居且命尔子掌之。” 言讫,解维而逝,不复返矣。 [注]①姨妹:姨母的女儿。 ②二子:两个女儿。 ③中和:唐僖宗年号。 ④缗:穿钱的绳。 ⑤绐:哄骗、欺骗。 5、对下列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众皆伏泰之义 伏:“服”,佩服 B.俾其他人徙 俾:使 C.已别除官 除:任命、授职 D.解维而逝 解维:想通了 6、下列加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所居且命尔子掌之 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 B.子孙不肖,为他人所有 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 C.市之,而命洗刷 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 D.泰怃然久之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孙泰极重仁义。姨母生前曾将两个女儿托付给他,并希望他日后与其次女结百 年之好;但孙泰却在姨母去世之后,娶了姨母有眼疾的长女。这使得他受到众人 敬佩。 B.孙泰不贪非分之财。他曾购得一铁灯台,洗刷时发现是银制品,他就立即赶回
去,将灯台还给卖主。 C.孙泰非常仁慈。他花两百贯购买一别墅,曾见一老妇大哭不止,问明情况后, 便说自己将要升官,升官后就可以将别墅送给老妇人。 D.孙泰施恩不图回报。他本来打算搬家到义兴,但因老妇人之故,不仅家未搬成, 还为别墅倒贴了两百贯;对老妇有恩却不求报答—一解了缆绳,一去不返 第II卷(共129分) 四、(32分) 8.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①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子曰:“饭疏食②饮水,曲肱③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 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注】①箪:音dan,古代盛饭用的竹器。 ②饭疏食,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疏食即粗粮。 ③曲肱:肱,音go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曲肱,即弯着胳膊。 (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3分) 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4分) 译 (2)从上面两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怎样的“苦乐观”?(用自己的话回答)(3 分) 答: 9.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金陵晚望 金陵图 高蟾 韦庄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 【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2分) (2)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 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4分) 答 新课标高二语文阶段性考试(2007年)共7页第4页
新课标高二语文阶段性考试(2007 年) 共 7 页 第 4 页 去,将灯台还给卖主。 C.孙泰非常仁慈。他花两百贯购买一别墅,曾见一老妇大哭不止,问明情况后, 便说自己将要升官,升官后就可以将别墅送给老妇人。 D.孙泰施恩不图回报。他本来打算搬家到义兴,但因老妇人之故,不仅家未搬成, 还为别墅倒贴了两百贯;对老妇有恩却不求报答——解了缆绳,一去不返。 第 II 卷(共 129 分) 四、(32 分) 8.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 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①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子曰:“饭疏食②饮水,曲肱③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 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注】①箪:音 dān,古代盛饭用的竹器。 ②饭疏食,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疏食即粗粮。 ③曲肱:肱,音 gō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曲肱,即弯着胳膊。 (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3 分) 译: 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4 分) 译: (2)从上面两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怎样的“苦乐观”?(用自己的话回答)(3 分) 答: 9.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金陵晚望 金陵图 高蟾 韦庄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谁谓伤心画不成? 画人心逐世人情。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 【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 (2 分) 答: (2)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 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4 分) 答:
10.默写。(6分) 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①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 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③ 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④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⑤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11.简答题(任选两题,每题100字左右)。(10分) (1)简述《红楼梦》黛玉之死的情景。 (2)简述《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的故事 (3)简述《巴黎圣母院》中伽西莫多这个人物。 (4)《堂吉·诃德》中堂吉·诃德是怎样与风车“交战”呢?此事结局如何 请简述 五、(17分) 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 闲读梧桐 梧桐就在我们住的那幢楼的前面,在花圃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径通幽的那个 拐弯口,整日整夜地与我们对视 它要比别处的其他树大出许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 伸展;又像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披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个身 躯。我猜想,当初它的身边定然有许多的树苗和它并肩成长,后来,或许因为环 境规划需要,被砍伐了;或许就是它本身的素质好,顽强地坚持下来。它从从容 容地走过岁月的风雨,高大起来了。闲来临窗读树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某日,母亲从北方来信:寒潮来了,注意保暖御寒。入夜,便加了一床被子。 果然,夜半有呼风啸雨紧叩窗棂。我从酣梦里惊醒,听到那冷雨滴落空阶如原始 的打击乐。于是无眠,想起家信,想起母亲说起的家谱,想起外祖父风雨如晦的 际遇。外祖父是地方上知名的教育家,一生两袖清风献给桑梓教育事业,放弃了 几次外聘高就的机会。然而,在那史无前例的岁月里,他不愿屈从于非人的折磨, 在一个冷雨的冬夜,饮恨自尽。我无缘见到他老人家,只是在小舅家读到一张黑 色镜框里肃然的面容。我不敢说画师的技艺有多高,只是坚信那双眼睛是传了神 的。每次站到他跟前,总有一种情思嬗传于我,冥冥之中,与我的心灵默默碰撞。 浮想联翩,伴以风雨大作,了无睡意,就独自披衣临窗。夜如墨染,顷刻间 我也融入这浓稠的夜色中了。惊奇地发现,天边竟有几颗寒星眨巴着瞌睡的眼! 先前原是错觉,根本就没有下雨,只有风,粗暴狂虐的北风。这时,最让我“心 有戚戚”的便是不远处的那株梧桐了。只能依稀看到它黛青色的轮廓,承受着 份天边的苍凉。阵风过处,是叶叶枝枝互相簇拥颤起的呼号,时而像俄罗斯民谣, 新课标高二语文阶段性考试(2007年)共7页第5页
新课标高二语文阶段性考试(2007 年) 共 7 页 第 5 页 10.默写。(6 分) 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①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 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③ ,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④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⑤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11.简答题(任选两题,每题 100 字左右)。(10 分) (1)简述《红楼梦》黛玉之死的情景。 (2)简述《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的故事。 (3)简述《巴黎圣母院》中伽西莫多这个人物。 (4)《堂吉·诃德》中堂吉·诃德是怎样与风车“交战”呢?此事结局如何? 请简述。 五、(17 分) 阅读下文,完成 12—15 题。 闲读梧桐 梧桐就在我们住的那幢楼的前面,在花圃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径通幽的那个 拐弯口,整日整夜地与我们对视。 它要比别处的其他树大出许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 伸展;又像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披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个身 躯。我猜想,当初它的身边定然有许多的树苗和它并肩成长,后来,或许因为环 境规划需要,被砍伐了;或许就是它本身的素质好,顽强地坚持下来。它从从容 容地走过岁月的风雨,高大起来了。闲来临窗读树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某日,母亲从北方来信:寒潮来了,注意保暖御寒。入夜,便加了一床被子。 果然,夜半有呼风啸雨紧叩窗棂。我从酣梦里惊醒,听到那冷雨滴落空阶如原始 的打击乐。于是无眠,想起家信,想起母亲说起的家谱,想起外祖父风雨如晦的 际遇。外祖父是地方上知名的教育家,一生两袖清风献给桑梓教育事业,放弃了 几次外聘高就的机会。然而,在那史无前例的岁月里,他不愿屈从于非人的折磨, 在一个冷雨的冬夜,饮恨自尽。我无缘见到他老人家,只是在小舅家读到一张黑 色镜框里肃然的面容。我不敢说画师的技艺有多高,只是坚信那双眼睛是传了神 的。每次站到他跟前,总有一种情思嬗传于我,冥冥之中,与我的心灵默默碰撞。 浮想联翩,伴以风雨大作,了无睡意,就独自披衣临窗。夜如墨染,顷刻间 我也融入这浓稠的夜色中了。惊奇地发现,天边竟有几颗寒星眨巴着瞌睡的眼! 先前原是错觉,根本就没有下雨,只有风,粗暴狂虐的北风。这时,最让我“心 有戚戚”的便是不远处的那株梧桐了。只能依稀看到它黛青色的轮廓,承受着一 份天边的苍凉。阵风过处,是叶叶枝枝互相簇拥颤起的呼号,时而像俄罗斯民谣
时而像若有若无的诗歌。不知怎的,外祖父的遗像又蓦然浮上眼帘,似与这株沉 默的梧桐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不求巨臂擎天的闻达,但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 次日醒来,红日满窗,竟是大晴。 惦念的是那一树黄叶。推开窗棂,读到的树,竟是一个显山露水的甲骨文字。 没有昨日那遮天蔽日的叶子,剩下的是虬枝挺干。我的心像是被谁搁上了一块沉 重的冰,无法再幻作一只鸟,向那棵树飞去了。这一夜的风呵,就凋零了满树的 生命!而风又奈你其何,坠落的终要坠落,无须挽留,你还有一身傲骨与春天之 前的整个冬季抗争! 于是,我读懂了梧桐的寂寞。不是慨叹韶华流逝的漠然,不是哀怨人潮人海 中的孤寂,而是一种禅意,一种宁静和虚空的玄奧。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 自然又糊涂自然,任风雕雨蚀,四季轮回,日月如晦,花开花落,好一种从容淡 泊的大度!不禁又感慨起外祖父的英年早逝、悲哀起他屈从天命的无奈、悲哀起 那个年代里的人们。 又是一阵熟悉的树叶婆娑的沙沙声响,亲切地叩击着耳鼓。俯目望去,一个 红衣女孩雀跃在那黄叶覆盖的小径,那模样似乎每一片叶子都在为她青春的步履 伴奏。此刻,我的窗台上,扑进一阙蓬松的阳光,洒在案前昨夜未曾合上的一卷 旧书上。 12、文章中作者读到的梧桐的外形特点 1个分)一 (不超过 梧 桐 内 在 的 精 特 是 。(2分) 13、作者看到风中的梧桐想起了外祖父,并感到两者之间“有种无法言喻的契 合”。请结合全文谈谈梧桐与外祖父的相同与不同?(需分条的请加序号)(4分) 相 同 同 14、文章尾段中写轻盈欢快的红衣女孩的用意是: (2分) 写“阳光”洒在旧书上,“旧书上”意在表 明 (2分 15、本文描写风中的梧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试举 例作简要分析。(6分) 新课标高二语文阶段性考试(2007年)共7页第6页
新课标高二语文阶段性考试(2007 年) 共 7 页 第 6 页 时而像若有若无的诗歌。不知怎的,外祖父的遗像又蓦然浮上眼帘,似与这株沉 默的梧桐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不求巨臂擎天的闻达,但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 次日醒来,红日满窗,竟是大晴。 惦念的是那一树黄叶。推开窗棂,读到的树,竟是一个显山露水的甲骨文字。 没有昨日那遮天蔽日的叶子,剩下的是虬枝挺干。我的心像是被谁搁上了一块沉 重的冰,无法再幻作一只鸟,向那棵树飞去了。这一夜的风呵,就凋零了满树的 生命!而风又奈你其何,坠落的终要坠落,无须挽留,你还有一身傲骨与春天之 前的整个冬季抗争! 于是,我读懂了梧桐的寂寞。不是慨叹韶华流逝的漠然,不是哀怨人潮人海 中的孤寂,而是一种禅意,一种宁静和虚空的玄奥。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 自然又糊涂自然,任风雕雨蚀,四季轮回,日月如晦,花开花落,好一种从容淡 泊的大度!不禁又感慨起外祖父的英年早逝、悲哀起他屈从天命的无奈、悲哀起 那个年代里的人们。 又是一阵熟悉的树叶婆娑的沙沙声响,亲切地叩击着耳鼓。俯目望去,一个 红衣女孩雀跃在那黄叶覆盖的小径,那模样似乎每一片叶子都在为她青春的步履 伴奏。此刻,我的窗台上,扑进一阙蓬松的阳光,洒在案前昨夜未曾合上的一卷 旧书上。 12 、文章中作者读到的梧桐的外形特点 是: 。(不超过 10 个字) (1 分) 梧桐内在的精神特征 是 : 。(2 分) 13、作者看到风中的梧桐想起了外祖父,并感到两者之间“有种无法言喻的契 合”。请结合全文谈谈梧桐与外祖父的相同与不同? (需分条的请加序号)(4 分) 相 同 : 不 同 : 14、文章尾段中写轻盈欢快的红衣女孩的用意是: (2 分) 写 “ 阳 光 ” 洒 在 旧 书 上 , “ 旧书上 ” 意 在 表 明: (2 分) 15、本文描写风中的梧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试举 例作简要分析。(6 分)
答 六、(10分) 16.阅读下面有关“象征型文学”的知识片段,然后用两点来概括“象征型文学” 的特点,每点不得超过5字。(4分) 象征型文学不是个别词句、形象、段落具有象征性,而是整个作品的形象体 系具有寓意性的象征意义。整体象征与个别的象征手法不同。象征手法是指作品 中局部性的寓意描写,通过描写某种具体事物来暗示、喻指另一种事物或观念意 绪。这种局部象征,在现实型、理想型文学中也是存在的。而象征型文学则在整 个作品中塑造一个统一的象征体系,它的暗示、象征,不像个别词句、形象的象 征那样有明确的(往往是单一的)寓意,而是具有多义的、朦胧的、深邃的含义 17.阅读下面消息,然后给它拟定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3分) 新华社圣地亚哥5月18日专电,被关押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狱警学校的秘鲁 前总统藤森18日被允许保释,从而使他在进入智利并遭到逮捕半年多后在该国 获得了临时人身自由。 去年l1月6日,流亡日本5年的藤森突然以旅游者身份造访秘鲁邻国智利, 以期回国参加总统选举,但他抵达圣地业哥几小时后就被智利警方逮捕关押 标题 18.下面文字在语言表达方面有多次错误请找出两处加以改正。(4分) 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是新词新语产生,新词新语又是反映新 时代、新生活的一面镜子。②例如“朝阳产业”是指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等日 趋兴盛的新兴产业。③“生物入侵”是指由于外地、外国生物物种对本地生态系 统、生态环境造成威胁和危害的现象。④我们现在常说的“黄金周”一词来自日 本,这与我国2000年以后对法定节假日的调整有关,更与我国人民生活观念的 变化相关。 正 第一处 第二处 七、(70分) 19.作文。 从以下题目中任选一题:《渴望》《思》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新课标高二语文阶段性考试(2007年)共7页第7页
新课标高二语文阶段性考试(2007 年) 共 7 页 第 7 页 答 : 六、(10 分) 16. 阅读下面有关“象征型文学”的知识片段,然后用两点来概括“象征型文学” 的特点,每点不得超过 5 字。(4 分) 象征型文学不是个别词句、形象、段落具有象征性,而是整个作品的形象体 系具有寓意性的象征意义。整体象征与个别的象征手法不同。象征手法是指作品 中局部性的寓意描写,通过描写某种具体事物来暗示、喻指另一种事物或观念意 绪。这种局部象征,在现实型、理想型文学中也是存在的。而象征型文学则在整 个作品中塑造一个统一的象征体系,它的暗示、象征,不像个别词句、形象的象 征那样有明确的(往往是单一的)寓意,而是具有多义的、朦胧的、深邃的含义。 ①□□□□□ ②□□□□□ 17. 阅读下面消息,然后给它拟定一个标题,不超过 15 字。(3 分) 新华社圣地亚哥 5 月 18 日专电,被关押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狱警学校的秘鲁 前总统藤森 18 日被允许保释,从而使他在进入智利并遭到逮捕半年多后在该国 获得了临时人身自由。 去年 11 月 6 日,流亡日本 5 年的藤森突然以旅游者身份造访秘鲁邻国智利, 以期回国参加总统选举,但他抵达圣地业哥几小时后就被智利警方逮捕关押。 标题: 18. 下面文字在语言表达方面有多次错误请找出两处加以改正。(4 分) 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是新词新语产生,新词新语又是反映新 时代、新生活的一面镜子。②例如“朝阳产业”是指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等日 趋兴盛的新兴产业。③“生物入侵”是指由于外地、外国生物物种对本地生态系 统、生态环境造成威胁和危害的现象。④我们现在常说的“黄金周”一词来自日 本,这与我国 2000 年以后对法定节假日的调整有关,更与我国人民生活观念的 变化相关。 错 误 改 正 第一处: 第二处: 七、(70 分) 19.作文。 从以下题目中任选一题:《渴望》《思》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800 字
2007年高二阶段性考试 语文试题答卷纸 第I卷选择题(共21分) 56 答案 第Ⅱ卷选择题(共129分) 8.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 (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3分) 译: 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4分) 译 (2)从上面两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怎样的“苦乐观”?(用自己的话回答) (3分) 答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3分) 答 (2)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 扇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3分) 答: 10.默写。(6分) 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 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③ 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④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⑤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11.简答题(任选两题,每题100字左右)。(10分) 新课标高二语文阶段性考试(2007年)共7页第8页
新课标高二语文阶段性考试(2007 年) 共 7 页 第 8 页 2007 年高二阶段性考试 语文试题答卷纸 第Ⅰ卷 选择题(共 21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第Ⅱ卷 选择题(共 129 分) 8.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 分) (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3 分) 译: 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4 分) 译: (2)从上面两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怎样的“苦乐观”?(用自己的话回答) (3 分) 答: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3 分) 答: (2)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 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3 分) 答: 10.默写。(6 分) 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 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③ ,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④是故 弟子不 必不如 师, 师不必 贤于 弟子,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⑤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11.简答题(任选两题,每题 100 字左右)。(10 分) 学校 班级 姓名 座号
答:() 五、(17分) 12、文章中作者读到的梧桐的外形特点 是 (不超过10个 字)(1分) 桐 内 在 的 神 特 征 (2分) 13、作者看到风中的梧桐想起了外祖父,并感到两者之间“有种无法言喻的契 合”。请结合全文谈谈梧桐与外祖父的相同与不同?(需分条的请加序号)(4 分) 相同一不同 14、文章尾段中写轻盈欢快的红衣女孩的用意是 (1分) 写 阳光 洒在旧书上,“旧书上 意在表 明 (2分 15、本文描写风中的梧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试举 例作简要分析。(6分) 答 新课标高二语文阶段性考试(2007年)共7页
新课标高二语文阶段性考试(2007 年) 共 7 页 第 9 页 答:( ) ( ) 五、(17 分) 12 、文章中作者读到的梧桐的外形特点 是: 。(不超过 10 个 字) (1 分) 梧桐内在的精神特征 是 : 。(2 分) 13、作者看到风中的梧桐想起了外祖父,并感到两者之间“有种无法言喻的契 合”。请结合全文谈谈梧桐与外祖父的相同与不同? (需分条的请加序号)(4 分) 相 同 : 不 同 : 14、文章尾段中写轻盈欢快的红衣女孩的用意是: (1 分) 写 “ 阳 光 ” 洒 在 旧 书 上 , “ 旧书上 ” 意 在 表 明: (2 分) 15、本文描写风中的梧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试举 例作简要分析。(6 分) 答 :
六、(10分) 16、阅读下面“象征型文学”的知识片段,然后用两点来概括“象征型文学”的 特点,每点不得超过5字。(4分) 17、阅读下面消息,然后给它拟定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3分) 标题 18、下面文字在语言表达方面(包括标点符号)有多次错误请找出两处加以改正。 (4分) 。错误二 正 第二处: 2007年高二阶段性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第I卷(选择题共21分) 1、答案D(D项在原文第三段可以找到正确的说法,“任何一个社会个体,都是 文化的产物,都有自己接受和遵循的社会群体的价值观。”) 2、答案D(D项在原文第三段可以找到正确的说法:“正是价值观的不同,‘为 什么做’的问题,最终决定了人们‘做什么’和‘怎么做 3、答案:D(根据第3节第一行“使叶子开合的竟是两种不同的生理活性物质”, 可以推知是上田实等人的研究成果。) 4、答案:C(A.“叶下珠体内的生物钟控制”的是“配醣体的合成分解”,并非 “安眠物质和兴奋物质”。B.第3节中说,“铁扫帚的兴奋物质是配醣体,在夜晩 配醣体水解”,并非“合成”。D.“目前”“已经研制出来”有误,只是研究有成 果。) 6、B(表被动。A且:暂且;况且。C而:就;却。D之:助词,无义;代词,它) 7、C 参考译文 孙泰是山阳人,年轻时师从皇甫颖,志行品德很有古代人的风度。孙泰的妻 子是姨母的女儿。起初是姨母年纪老了,把两个女儿托付给孙泰,说:“长女 只眼睛有毛病,你可以娶她的妺妺。”姨母去世了,孙泰娶了姨母的长女为妻。 有人问他的缘故,孙泰说:“那人眼睛有毛病,除了嫁给我就嫁不出去了。”众 人都佩服孙泰的义气。孙泰曾经在都市遇见一座铁灯台,把它买了下来,叫人洗 刷,原来是银制品。孙泰赶忙前往归还卖主。中和年间,孙泰将在义兴安家,购 置一座别墅,用两百贯钱。已经交付了一半钱,孙泰就前往吴兴郡游览,约定回 来后就到新买的别墅去。过了两个月,孙泰回来,停船步行,又把其余的款项交 新课标高二语文阶段性考试(2007年)共7页第10页
新课标高二语文阶段性考试(2007 年) 共 7 页 第 10页 六、(10 分) 16、阅读下面“象征型文学”的知识片段,然后用两点来概括“象征型文学”的 特点,每点不得超过 5 字。(4 分) ①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 ②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 17、阅读下面消息,然后给它拟定一个标题,不超过 15 字。(3 分) 标题: 18、下面文字在语言表达方面(包括标点符号)有多次错误请找出两处加以改正。 (4 分) 错 误 改 正 第一处: 第二处: 2007 年高二阶段性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第 I 卷(选择题 共 21 分) 1、答案 D(D 项在原文第三段可以找到正确的说法,“任何一个社会个体,都是 文化的产物,都有自己接受和遵循的社会群体的价值观。”) 2、答案 D(D 项在原文第三段可以找到正确的说法:“正是价值观的不同,‘为 什么做’的问题,最终决定了人们‘做什么’和‘怎么做’。”) 3、答案:D(根据第 3 节第一行“使叶子开合的竟是两种不同的生理活性物质”, 可以推知是上田实等人的研究成果。) 4、答案:C(A.“叶下珠体内的生物钟控制”的是“配醣体的合成分解”,并非 “安眠物质和兴奋物质”。B.第 3 节中说,“铁扫帚的兴奋物质是配醣体,在夜晚 配醣体水解”,并非“合成”。D.“目前”“已经研制出来”有误,只是研究有成 果。) 5、D 6、B(表被动。A 且:暂且;况且。C 而:就;却。D 之:助词,无义;代词,它) 7、C 参考译文: 孙泰是山阳人,年轻时师从皇甫颖,志行品德很有古代人的风度。孙泰的妻 子是姨母的女儿。起初是姨母年纪老了,把两个女儿托付给孙泰,说:“长女一 只眼睛有毛病,你可以娶她的妹妹。”姨母去世了,孙泰娶了姨母的长女为妻。 有人问他的缘故,孙泰说:“那人眼睛有毛病,除了嫁给我就嫁不出去了。”众 人都佩服孙泰的义气。孙泰曾经在都市遇见一座铁灯台,把它买了下来,叫人洗 刷,原来是银制品。孙泰赶忙前往归还卖主。中和年间,孙泰将在义兴安家,购 置一座别墅,用两百贯钱。已经交付了一半钱,孙泰就前往吴兴郡游览,约定回 来后就到新买的别墅去。过了两个月,孙泰回 来,停船步行,又把其余的款项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