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丰一中2010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I卷(共36分)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徇私/驯熟咆哮/肖像惬意/提挈济济一堂/无济于事 B.漂白/饿殍与会/参与胴体/栋梁拈轻怕重/拈花惹草 C.投奔/奔命着急/着火标识/识别强词夺理/强人所难 D.丧气/沮丧殷实/殷红蜡烛/污浊螳臂当车/安步当车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暮霭陷井平心而论和衣而卧B.撕杀姿势汗流浃背气冲霄汉 C.辐射端详莫衷一是牟取暴利D.必竟想像两全齐美弱不禁风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最令我敬佩的是巴金老人的人品,他胸无城府,朴实无华,心灵如蓝天一般透明,在今 天这个年代实在难能可贵 B.全球闻名遐迩的英国国家芭蕾舞团将于2月3日在北京世纪剧院演出全本芭蕾舞剧《天 鹅湖》。这个《天鹅湖》是世界上最漂亮的版本之一,这是整个剧团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和智 慧打造而成的。 C.假日里,走进山的怀抱,目观壮丽山色,耳闻风声鹤唳,我们的身心得到了极大放松
江西南丰一中 2010 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 I 卷(共 36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徇私/ 驯熟 咆哮/ 肖像 惬意/ 提挈 济济一堂/无济于事 B.漂白/饿殍 与会/参与 胴体/ 栋梁 拈轻怕重/拈花惹草 C.投奔/奔命 着急/ 着火 标识/ 识别 强词夺理/ 强人所难 D.丧气/沮丧 殷实/ 殷红 蜡烛/ 污浊 螳臂当车/ 安步当车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暮霭 陷井 平心而论 和衣而卧 B.撕杀 姿势 汗流浃背 气冲霄汉 C.辐射 端详 莫衷一是 牟取暴利 D.必竟 想像 两全齐美 弱不禁风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最令我敬佩的是巴金老人的人品,他胸无城府,朴实无华,心灵如蓝天一般透明,在今 天这个年代实在难能可贵。 B.全球闻名遐迩的英国国家芭蕾舞团将于 2 月 3 日在北京世纪剧院演出全本芭蕾舞剧《天 鹅湖》。这个《天鹅湖》是世界上最漂亮的版本之一,这是整个剧团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和智 慧打造而成的。 C.假日里,走进山的怀抱,目观壮丽山色,耳闻风声鹤唳,我们的身心得到了极大放松
D.今天的班会上,班主任让张一斌同学介绍自己助人为乐的事迹,他竟然出言无状,脸憋 得通红,只说了一句话:“这是我应该做的。”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我们要学习鲁迅先生作文构思的方法,力戒那种马马乎乎、随随便便为应付而作 文的陋习。 ②当列车迎面呼啸驶来的时候,我的心都快提到嗓子眼了;可当火车的隆隆声慢慢地 时,我就像经霜的茄子,因为我没有接到她 ③一经加热,溶液中的难溶解的物质就到瓶底,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化学现象。 A、严谨消失沉淀B、严紧消失沉积C、严紧消逝沉积D、严谨消逝沉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9月22日,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负责人就有关媒体报导中国输日“毒大米” 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B.三鹿问题奶粉事件将对整个乳制品行业产生重大影响,除了短期内相关企业利益受损外, 这一行业的竞争主体、产品结构、供应链等都将发生变化 C.政府有关部门将今年物价涨幅的控制目标设在约48%左右,这个指标创下近五年来年度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调控目标的新高。 D.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 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D.今天的班会上,班主任让张一斌同学介绍自己助人为乐的事迹,他竟然出言无状,脸憋 得通红,只说了一句话:“这是我应该做的。”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我们要学习鲁迅先生作文构思_______的方法,力戒那种马马乎乎、随随便便为应付而作 文的陋习。 ②当列车迎面呼啸驶来的时候,我的心都快提到嗓子眼了;可当火车的隆隆声慢慢地_______ 时,我就像经霜的茄子,因为我没有接到她。 ③一经加热,溶液中的难溶解的物质就_______到瓶底,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化学现象。 A、 严谨 消失 沉淀 B、严紧 消失 沉积 C、 严紧 消逝 沉积 D、严谨 消逝 沉 淀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9 月 22 日,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负责人就有关媒体报导中国输日“毒大米” 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B.三鹿问题奶粉事件将对整个乳制品行业产生重大影响,除了短期内相关企业利益受损外, 这一行业的竞争主体、产品结构、供应链等都将发生变化。 C.政府有关部门将今年物价涨幅的控制目标设在约 4.8%左右,这个指标创下近五年来年度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调控目标的新高。 D.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 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动时期,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的理念也 逐渐趋于成熟。其成熟的重要标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和”与“同”两个范畴的对 举,二是“和实生物”与“和而不同”这两个重要命题的提出。 和”与“同”两个概念的对举,是由西周末年郑国的史官史伯提出来的。据《国语郑语》 郑桓公问史伯:“周其弊乎?”史伯回答说:“恐怕要必然走向衰败”。衰败的主要原因,是周 的统治者“去和而取同”,即没有处理好“和”与“同”的关系,一味地追求“同”而抛弃“和”。在 史伯看来,“和”与“同”是内涵不同的两个概念。“和”是“以它平它”,即不同的东西相加所形 成的共同体:而“同”则是“以同裨同”,即相同的东西再加上相同的东西,无论加多少,最后 还是绝对的单一体。因此,“和”体现的是由不同因素构成的事物多样性的统一,而“同”则是 由相同因素构成的事物单一性的简单同一。多样性的统一,能够使这个共同体“丰长而物归 之”,即丰富、发展并生成新东西。而单一性的简单同一,则只能是“同则不继”。《说文》: “继者,续也,从从系。”因此,“不继”则为“绝”,即不能产生任何新东西,从而使单一的同 一体走向衰亡和灭绝 可见,“和”与“同”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一对范畴,只有在两者对举的情况下,才能更 好地理解“和”的内涵,这体现了中国哲学的和谐理念所包含的辩证思维逻辑。“和”是万物生 成发展的根据,也是事物存在发展的内在动力,这也就是史伯提出的“和实生物”这一命题的 确切涵义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晏婴,发挥了史伯提出的“和实生物”的思想,进一步扩展和深化了“和 同之辨”的内容。据《左昭·二十年》载:晏婴在回答齐景公“和与同异乎”的问题时,明确指 出“和与同异”。他认为,“和”好比做羹汤或弹奏音乐,只有“济其不及,以泄其过”,方能成 为美味佳羹或动听的乐曲。如果一味地“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搏一,谁能听之? 同之不可也如是” 晏婴以五味相济、五音相和的例子来说明“和同之异”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即后来儒 家所谓的“中庸”。意谓如果一道羹汤味道太淡,就增加调料。如果太浓,就加水冲淡。这样 才能使汤的味道平正适中而增加食欲。如果用清水去调剂清水,谁还能去喝它呢?也如同琴 瑟,如果老是弹一种音调,谁还能听它呢?由此晏婴得出一个结论:“同之不可也如是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动时期,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的理念也 逐渐趋于成熟。其成熟的重要标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和”与“同”两个范畴的对 举,二是“和实生物”与“和而不同”这两个重要命题的提出。 “和”与“同”两个概念的对举,是由西周末年郑国的史官史伯提出来的。据《国语·郑语》, 郑桓公问史伯:“周其弊乎?”史伯回答说:“恐怕要必然走向衰败”。衰败的主要原因,是周 的统治者“去和而取同”,即没有处理好“和”与“同”的关系,一味地追求“同”而抛弃“和”。在 史伯看来,“和”与“同”是内涵不同的两个概念。“和”是“以它平它”,即不同的东西相加所形 成的共同体;而“同”则是“以同裨同”,即相同的东西再加上相同的东西,无论加多少,最后 还是绝对的单一体。因此,“和”体现的是由不同因素构成的事物多样性的统一,而“同”则是 由相同因素构成的事物单一性的简单同一。多样性的统一,能够使这个共同体“丰长而物归 之”,即丰富、发展并生成新东西。而单一性的简单同一,则只能是“同则不继”。《说文》: “继者,续也,从从系。”因此,“不继”则为“绝”,即不能产生任何新东西,从而使单一的同 一体走向衰亡和灭绝。 可见,“和”与“同”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一对范畴,只有在两者对举的情况下,才能更 好地理解“和”的内涵,这体现了中国哲学的和谐理念所包含的辩证思维逻辑。“和”是万物生 成发展的根据,也是事物存在发展的内在动力,这也就是史伯提出的“和实生物”这一命题的 确切涵义。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晏婴,发挥了史伯提出的“和实生物”的思想,进一步扩展和深化了“和 同之辨”的内容。据《左昭·二十年》载:晏婴在回答齐景公“和与同异乎”的问题时,明确指 出“和与同异”。他认为,“和”好比做羹汤或弹奏音乐,只有“济其不及,以泄其过”,方能成 为美味佳羹或动听的乐曲。如果一味地“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搏一,谁能听之? 同之不可也如是”。 晏婴以五味相济、五音相和的例子来说明“和同之异”“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即后来儒 家所谓的“中庸”。意谓如果一道羹汤味道太淡,就增加调料。如果太浓,就加水冲淡。这样 才能使汤的味道平正适中而增加食欲。如果用清水去调剂清水,谁还能去喝它呢?也如同琴 瑟,如果老是弹一种音调,谁还能听它呢?由此晏婴得出一个结论:“同之不可也如是
春秋末期,处于社会急剧分化、急剧变动中的孔子,继史伯、晏婴等思想家的“和同之 辨”,更明确地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即后来所称的“和而不同”的哲学命题, 把殷周以来蕴涵在六经之中丰富的“和”的思想资源,引进到儒家的思想体系之中,从而进一 步启发了先秦诸子对“和”的深入讨论,遂使“和”或和谐理念成为中华文化的公共话语,并成 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 (节选自2008-09-22《光明日报》李中华《“和”论》) 6、下列对“和”与“同”二者之间关系的理解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A.“和”与“同”是古代哲学中的两个概念,“和”体现的是由不同因素构成的事物多样性的统 而“同”则是由相同因素构成的事物单一性的简单同 B.“和”与“同”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一对范畴,“和”是在不同中产生同,而“同”是同上加 同,它们体现了中国哲学的和谐理念所包含的辩证思维逻辑 C.“和”好比做羹汤或弹奏音乐,只有“济其不及,以泄其过”,方能成为美味佳羹或动听的 乐曲:“同”是一味地“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搏一,谁能听之?” D.“和”是“以它平它”,即不同的东西相加所形成的共同体:而“同”则是“以同裨同”,即相 同的东西再加上相同的东西,无论加多少,最后还是绝对的单一体。 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和实生物”哲学命题最早是由西周末年郑国的史官史伯提出来的,它的意思是说“和”是 万物生成发展的根据,也是事物存在发展的内在动力 B.“和而不同”的哲学命题是由孔子把殷周以来的“和”的思想资源引进到儒家的思想体系之 中,从而使和谐理念逐渐成为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 C.“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是孔子第一次将“和”与“同”的概念进行对举,并明确 提出这也是区分君子与小人之间不同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标准
春秋末期,处于社会急剧分化、急剧变动中的孔子,继史伯、晏婴等思想家的“和同之 辨”,更明确地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即后来所称的“和而不同”的哲学命题, 把殷周以来蕴涵在六经之中丰富的“和”的思想资源,引进到儒家的思想体系之中,从而进一 步启发了先秦诸子对“和”的深入讨论,遂使“和”或和谐理念成为中华文化的公共话语,并成 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 (节选自 2008-09-22《光明日报》李中华《“和”论》) 6、下列对“和”与“同”二者之间关系的理解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A.“和”与“同”是古代哲学中的两个概念,“和”体现的是由不同因素构成的事物多样性的统 一,而“同”则是由相同因素构成的事物单一性的简单同一。 B.“和”与“同”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一对范畴,“和”是在不同中产生同,而“同”是同上加 同,它们体现了中国哲学的和谐理念所包含的辩证思维逻辑。 C.“和”好比做羹汤或弹奏音乐,只有“济其不及,以泄其过”,方能成为美味佳羹或动听的 乐曲;“同”是一味地“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搏一,谁能听之?” D.“和”是“以它平它”,即不同的东西相加所形成的共同体;而“同”则是“以同裨同”,即相 同的东西再加上相同的东西,无论加多少,最后还是绝对的单一体。 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和实生物”哲学命题最早是由西周末年郑国的史官史伯提出来的,它的意思是说“和”是 万物生成发展的根据,也是事物存在发展的内在动力。 B.“和而不同”的哲学命题是由孔子把殷周以来的“和”的思想资源引进到儒家的思想体系之 中,从而使和谐理念逐渐成为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 C.“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是孔子第一次将“和”与“同”的概念进行对举,并明确 提出这也是区分君子与小人之间不同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标准
D.“和与同异”是由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晏婴,在发挥“和实生物”思想并扩展深化了“和同之辨” 的内容的基础上明确提出的哲学命题。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着重论述了中国古代有关“和”的含义及其意义,观点明确,论据充实,但它毕竟是 属于先秦时代的,对我们今天所谈论的和谐理念的建设借鉴意义不大 B.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从史伯“和实生物”的思想到孔子“和而不同”的哲学定位,再到先秦 诸子对“和”的拓展和发挥,使“和”的理念更加充实和明确。 C.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和谐”的民族,可以说中国的哲学智慧集中体现在一个 和”字上,它是中国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 D.晏婴以五味相济、五音相和的例子来说明“和同之异¨济其不及,以泄其过”,不仅形象 生动,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朴素的辩证观点。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 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 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 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 巩取置于法。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 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 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 也。自是外户不闭
D.“和与同异”是由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晏婴,在发挥“和实生物”思想并扩展深化了“和同之辨” 的内容的基础上明确提出的哲学命题。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着重论述了中国古代有关“和”的含义及其意义,观点明确,论据充实,但它毕竟是 属于先秦时代的,对我们今天所谈论的和谐理念的建设借鉴意义不大。 B.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从史伯“和实生物”的思想到孔子“和而不同”的哲学定位,再到先秦 诸子对“和”的拓展和发挥,使“和”的理念更加充实和明确。 C.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和谐”的民族,可以说中国的哲学智慧集中体现在一个 “和”字上,它是中国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 D.晏婴以五味相济、五音相和的例子来说明“和同之异”“济其不及,以泄其过”,不仅形象 生动,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朴素的辩证观点。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 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 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 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 巩取置于法。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 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 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 也。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 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 师去,市里不知 徙明、毫、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 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拜中书舍人。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 章,上下驰騁,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 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 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 耳。”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 [注]①常平:官仓名。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甫冠,名闻四方 甫:刚刚B.贼良民,力能动权豪贼:残害 C.实欲携贰其徒 贰:离间D.安石轻富贵,何吝也? 轻:轻易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请以战喻B.巩取置于法 多于南亩之农夫 C.遂与之异 杳不知其所之也D.援笔而成 客逾庖而宴 11、下列句子中,全部属于曾巩仁政措施的一组是 ①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②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 ③自是外户不闭 ④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 ⑤资其食饮衣衾之具 ⑥巩先期区处猝集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 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 师去,市里不知。 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 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拜中书舍人。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 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 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 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 耳。”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 [注]①常平:官仓名。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甫冠,名闻四方 甫:刚刚 B.贼良民,力能动权豪 贼:残害 C.实欲携贰其徒 贰:离间 D.安石轻富贵,何吝也? 轻:轻易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 请以战喻 B.巩取置于法 多于南亩之农夫 C.遂与之异 杳不知其所之也 D.援笔而成 客逾庖而宴 11、下列句子中,全部属于曾巩仁政措施的一组是 ①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②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 ③自是外户不闭 ④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 ⑤资其食饮衣衾之具 ⑥巩先期区处猝集
①②③B.①④⑥C.②④⑤D.③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巩通判越州时,除了打开常平仓赈济灾民,还告示属县,劝说富人将十五万石粮食以 比常平仓储粮稍高的价格卖给百姓,从而解决了饥荒问题。 B.曾巩为了保护百姓,打击盗贼,嘱咐百姓编制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盜贼行踪,有情况就 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救援,所以每次都能将盗贼捕获。 C.曾巩享有才名,却长期做地方官,世人便认为他时运不好。而与此同时,一些晚生后辈 却春风得意仕途显达,但曾巩对此非常淡泊。 D.曾巩在年轻的时候曾同王安石交往,当时王安石的声誉不高,曾巩把他引荐给欧阳修 但王安石得志后,竟然疏远了曾巩,将他视为陌路。 第Ⅱ卷(共11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 ②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③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 14、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按要求答题。(6分) 秋词(刘禹锡 行秋(徐玑)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傍柳边行。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巩通判越州时,除了打开常平仓赈济灾民,还告示属县,劝说富人将十五万石粮食以 比常平仓储粮稍高的价格卖给百姓,从而解决了饥荒问题。 B.曾巩为了保护百姓,打击盗贼,嘱咐百姓编制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盗贼行踪,有情况就 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救援,所以每次都能将盗贼捕获。 C.曾巩享有才名,却长期做地方官,世人便认为他时运不好。而与此同时,一些晚生后辈 却春风得意仕途显达,但曾巩对此非常淡泊。 D.曾巩在年轻的时候曾同王安石交往,当时王安石的声誉不高,曾巩把他引荐给欧阳修。 但王安石得志后,竟然疏远了曾巩,将他视为陌路。 第Ⅱ卷(共 114 分) 四、(22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①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 ②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③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 14、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按要求答题。(6 分) 秋词 (刘禹锡) 行秋 (徐玑)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傍柳边行。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
注释:嗾,“教唆”的意思。 (1)这两首诗都是写秋天的,但情感基调却略有不同,刘诗的情感基调是 ,徐诗 的情感基调是 (2分) (2)请简析刘诗后两句的艺术手法和徐诗整首诗的艺术手法。(4分) 答:刘诗:手法 分析: 徐诗:手法 分析: 15、文学常识与诗文填空。(8分) (1)诗人常借江水东流来表达青春时光的流逝。比如李白在《将进酒》中用 ”引出自己人生易老的感叹:《乐府诗集长歌行》中用 ”表达对后人青春一去不回的警诫 (2)宋代词人秦观的《鹊桥仙》中用 又岂在朝朝暮暮!”揭示了爱情的真谛- 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 (3)古代许多诗人在诗歌中抒发了“愁”的情绪,比如:柳永在《雨霖铃》中表达古今不变的 离别之愁的一句是“多情自古伤离别 ”。李煜在《虞美人》中就写道,“问君能有几 多愁? (4)曹操,三国时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是“ ”(文学流派)的开创者之一,《观 沧海》《短歌行》等诗是他的代表作。 五、(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荒漢中的苇王剑冰 ①汽车穿行于茫茫戈壁已经很久了,人们初始的兴趣早已变成了朦胧的睡意。公路像条 细细的带子在沙漠中甩来甩去,不知尽头在何处。有人不停地在后悔,应该走另一条国道的 是我等少数几个出的点子,说走这条路可以看到五彩城,直到走到天黑,看到了一颗好大的
注释:嗾,“教唆”的意思。 (1)这两首诗都是写秋天的,但情感基调却略有不同,刘诗的情感基调是 ,徐诗 的情感基调是 。(2 分) (2)请简析刘诗后两句的艺术手法和徐诗整首诗的艺术手法。(4 分) 答:刘诗:手法: 分析: 徐诗:手法: 分析: 15、文学常识与诗文填空。(8 分) ⑴诗人常借江水东流来表达青春时光的流逝。比如李白在《将进酒》中用 “ , ”引出自己人生易老的感叹;《乐府诗集·长歌行》中用 “ , ”表达对后人青春一去不回的警诫。 (2)宋代词人秦观的《鹊桥仙》中用“ ,又岂在朝朝暮暮!”揭示了爱情的真谛—— 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 (3)古代许多诗人在诗歌中抒发了“愁”的情绪,比如:柳永在《雨霖铃》中表达古今不变的 离别之愁的一句是“多情自古伤离别, ”。李煜在《虞美人》中就写道,“问君能有几 多愁? ”。 (4)曹操,三国时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是“ ”(文学流派)的开创者之一,《观 沧海》《短歌行》等诗是他的代表作。 五、(21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9 题。 荒漠中的苇 王剑冰 ①汽车穿行于茫茫戈壁已经很久了,人们初始的兴趣早已变成了朦胧的睡意。公路像条 细细的带子在沙漠中甩来甩去,不知尽头在何处。有人不停地在后悔,应该走另一条国道的, 是我等少数几个出的点子,说走这条路可以看到五彩城,直到走到天黑,看到了一颗好大的
月亮时,也没见到它的踪影,旅途上的事情是不能凭美丽的想象来完成的。慢慢地我也没有 了兴趣。除了沙漠还是沙漠,而且沙漠的颜色还不是金黄的,很多都是粗糙的暗褐色的沙石, 从公路的两边铺向无尽的远方。胡杨呢?红柳呢?几乎看不到什么植被,偶尔的几株沙棘, 一晃就过去了。有时出现的不高的丘陵,也仅够让视线有个起伏的弧度。沙海茫茫,真正是 茫茫了。 ②窄窄的戈壁公路上跑着的几乎就是我们这一辆汽车,弱小的一叶扁舟样地在大海的波 涛中翻涌。 ③中间在什么地方吃了一顿午饭,然后就昏昏沉沉睡着了。醒来已是半下午了,车子还 是不急不躁地跑着。我又一次地把头靠在窗户上,无聊地看着已不成风景的风景。就在这时, 我竟然看到了一种熟悉的植物,是的,是那种水乡才能看到的植物—苇!起先我有点不相 信自己的眼睛,以为是看错了,当这种植物又一次在我的视线中出现的时候,我真正地看清 了,是苇。 ④在我的感觉里,苇属于弱者,弱者都是以群居的形式出现的,所谓“芸芸众生”。群居 才能产生勇气,才能产生平衡,才能产生力量,才会便于生存。苇便是一种群像的结合体 荡漾是她的形容词。我曾在双台河口湿地保护区,在我的家乡渤海湾,在孙犁笔下的白洋淀, 都看到过面积逾十万亩甚至百万亩的大芦苇荡。那一望无际的芦苇,像纤腰袅娜的女子, 群群相拥相携地在风中悠悠起舞。“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 中对一位玉人的思念也是以这美丽的植物为衬物的。作为一种最为古老的植物,苇给人们带 来的总是美好的向往。很多的女孩借用了苇的名字,那是一种带有情感的、内涵丰富的、柔 韧的、温馨的表达与体现 ⑤可眼前这些苇却显得这般瘦削,不成气势。就像初生小女的头发,稀稀落落地表明着 生命的再生。或像耄耋老者,以几许羊胡迎风,扬头看着不多的时旦。我想象不到在这样荒 凉,不,简直是恐怖的地方,怎么会有苇这种植物生长。是鸟的羽翅?是风的神力?她们真 的不该诞生在这里。在白洋淀、沙家浜,苇正牵裳起舞,接受着游人的赞叹:在渤海湾、黄 海滩,苇也是丰足地吸吮着大地的乳汁,欢快地歌唱。 ⑥这该是植物中的弱女子啊,给她一片,不,哪怕是一点水,她就敢生根、发芽、开花, 摇曳出一片星火,一片阳光。那确实是一小片水,好像是修路开挖出的低洼地,仅仅是存留
月亮时,也没见到它的踪影,旅途上的事情是不能凭美丽的想象来完成的。慢慢地我也没有 了兴趣。除了沙漠还是沙漠,而且沙漠的颜色还不是金黄的,很多都是粗糙的暗褐色的沙石, 从公路的两边铺向无尽的远方。胡杨呢?红柳呢?几乎看不到什么植被,偶尔的几株沙棘, 一晃就过去了。有时出现的不高的丘陵,也仅够让视线有个起伏的弧度。沙海茫茫,真正是 茫茫了。 ②窄窄的戈壁公路上跑着的几乎就是我们这一辆汽车,弱小的一叶扁舟样地在大海的波 涛中翻涌。 ③中间在什么地方吃了一顿午饭,然后就昏昏沉沉睡着了。醒来已是半下午了,车子还 是不急不躁地跑着。我又一次地把头靠在窗户上,无聊地看着已不成风景的风景。就在这时, 我竟然看到了一种熟悉的植物,是的,是那种水乡才能看到的植物——苇!起先我有点不相 信自己的眼睛,以为是看错了,当这种植物又一次在我的视线中出现的时候,我真正地看清 了,是苇。 ④在我的感觉里,苇属于弱者,弱者都是以群居的形式出现的,所谓“芸芸众生”。群居 才能产生勇气,才能产生平衡,才能产生力量,才会便于生存。苇便是一种群像的结合体, 荡漾是她的形容词。我曾在双台河口湿地保护区,在我的家乡渤海湾,在孙犁笔下的白洋淀, 都看到过面积逾十万亩甚至百万亩的大芦苇荡。那一望无际的芦苇,像纤腰袅娜的女子,一 群群相拥相携地在风中悠悠起舞。“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 中对一位玉人的思念也是以这美丽的植物为衬物的。作为一种最为古老的植物,苇给人们带 来的总是美好的向往。很多的女孩借用了苇的名字,那是一种带有情感的、内涵丰富的、柔 韧的、温馨的表达与体现。 ⑤可眼前这些苇却显得这般瘦削,不成气势。就像初生小女的头发,稀稀落落地表明着 生命的再生。或像耄耋老者,以几许羊胡迎风,扬头看着不多的时日。我想象不到在这样荒 凉,不,简直是恐怖的地方,怎么会有苇这种植物生长。是鸟的羽翅?是风的神力?她们真 的不该诞生在这里。在白洋淀、沙家浜,苇正牵裳起舞,接受着游人的赞叹;在渤海湾、黄 海滩,苇也是丰足地吸吮着大地的乳汁,欢快地歌唱。 ⑥这该是植物中的弱女子啊,给她一片,不,哪怕是一点水,她就敢生根、发芽、开花, 摇曳出一片星火,一片阳光。那确实是一小片水,好像是修路开挖出的低洼地,仅仅是存留
的一点点雨水,而绝不会是人为的故意。她们就结伴地生长起来,那是多么少的伴儿啊。但 女子们还是愿意有伴的,这是她们的天性。孤芳自赏的苇似乎不称为苇,况且在这样的地方 她们别说孤芳,连群艳也无可夺目。如果不是我惺忪中的一瞥,一个王姓男子也就同她们连 目的交情也错过了。 ⑦那片水已经剩了一点点,而她们的长大,还不是借助那一点水吗?看她们的样子,也 就是刚刚进入了青春期。那可是戈壁滩,是茫茫大漠,她们会摇曳、会挣扎多久呢?水涸地 裂,沙丘涌动,她们都活不了。我已经看到,离水稍远的几株已经干枯颓折。 ⑧不过我想,既然作为一种生命,站立于这个世界上,就有她生命存在的意义和可能 这个生命就会不讲方式,不图后果地向上生长,直至呼出最后一息。苇,或被风收去,或被 沙掩埋,都会以她最后的努力,度过她最美丽的时光。苇,你的意思不是萎,是伟! ⑨西部,戈壁,荒漠,苇,我把这样的字眼在寂寞的旅途上相连,竟就连出了一种美妙 的景象。 (选自2008-11-21《光明日报》,略有改动) 16、本文题目为“荒漠中的苇”,请简要概括荒漠中“苇”的外在特征。本文主体是写“苇”,但 为什么花那么多笔墨写“荒漠”?(5分) 17、作者在第⑧段结尾巧妙地运用了“苇”、“萎”、“伟”三个同音词,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说 说下面两个词的含义及其作用。(6分) (1)“萎”的含义 “伟”的含义 (2)作用: 18、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6分) (1)就像初生小女的头发,稀稀落落地表明着生命的再生。或像耄耋老者,以几许羊胡迎 风,扬头看着不多的时日
的一点点雨水,而绝不会是人为的故意。她们就结伴地生长起来,那是多么少的伴儿啊。但 女子们还是愿意有伴的,这是她们的天性。孤芳自赏的苇似乎不称为苇,况且在这样的地方 她们别说孤芳,连群艳也无可夺目。如果不是我惺忪中的一瞥,一个王姓男子也就同她们连 一目的交情也错过了。 ⑦那片水已经剩了一点点,而她们的长大,还不是借助那一点水吗?看她们的样子,也 就是刚刚进入了青春期。那可是戈壁滩,是茫茫大漠,她们会摇曳、会挣扎多久呢?水涸地 裂,沙丘涌动,她们都活不了。我已经看到,离水稍远的几株已经干枯颓折。 ⑧不过我想,既然作为一种生命,站立于这个世界上,就有她生命存在的意义和可能。 这个生命就会不讲方式,不图后果地向上生长,直至呼出最后一息。苇,或被风收去,或被 沙掩埋,都会以她最后的努力,度过她最美丽的时光。苇,你的意思不是萎,是伟! ⑨西部,戈壁,荒漠,苇,我把这样的字眼在寂寞的旅途上相连,竟就连出了一种美妙 的景象。 (选自 2008-11-21《光明日报》,略有改动) 16、本文题目为“荒漠中的苇”,请简要概括荒漠中“苇”的外在特征。本文主体是写“苇”,但 为什么花那么多笔墨写“荒漠”?(5 分) 17、作者在第⑧段结尾巧妙地运用了“苇”、“萎”、“伟”三个同音词,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说 说下面两个词的含义及其作用。(6 分) (1)“萎”的含义: “伟”的含义: (2)作用: 18、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6 分) (1)就像初生小女的头发,稀稀落落地表明着生命的再生。或像耄耋老者,以几许羊胡迎 风,扬头看着不多的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