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致远中学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学段测试 高二语文 (时长:100分钟满分:120分 语言文字运用(2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胚胎(pi) 龟裂(jn) 谮言(zen) 接踵而 至(zh6ng) B.僭越(jian) 笑靥(ye) 老茧(jian) 流倜傥(ti) 桀骜(jie) 稽首(j) 麾下 (hui) 呱呱而泣(gu) D.忤逆(w) 裨将(pi) 船坞(wu) 能扛鼎(kang) 2、下面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他的毕业设计终于完成了,但是大家对此评价并不高,认为实在是差强人意, 有很多需要修改的地方。 B.此次,冯小刚把影片中最重要的角色给了古志鑫,其他人反而成了举重若轻 的角色 C.由于这家企业管理松散,工人责任心不强,工作没有积极性,上班迟到早退 现在已经蔚然成风 D.高三期间,适当记忆一些典型例题是十分必要的,这样,解题时就可以对号 入座,举一反三,从而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 3、下列句中加点虚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臣以险衅 B.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具以表闻 是臣尽节 于陛下之日长
江苏致远中学 09-10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学段测试 高二语文 (时长:100 分钟 满分:120 分 ) 一.语言文字运用(22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胚胎(pī) 龟裂(jūn) 谮言(zèn) 接踵而 至(zhǒng) B.僭越(jiàn) 笑靥(yè) 老茧(jiǎn) 风 流倜傥(tì) C.桀骜 (jié) 稽首(jī) 麾下 (huī) 呱呱而泣(gū) D.忤逆(wǔ) 裨将(pí) 船坞(wū) 力 能扛鼎(káng) 2、下面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他的毕业设计终于完成了,但是大家对此评价并不高,认为实在是差强人意, 有很多需要修改的地方。 B.此次,冯小刚把影片中最重要的角色给了古志鑫,其他人反而成了举重若轻 的角色。 C.由于这家企业管理松散,工人责任心不强,工作没有积极性,上班迟到早退 现在已经蔚然成风。 D.高三期间,适当记忆一些典型例题是十分必要的,这样,解题时就可以对号 入座,举一反三,从而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 3、下列句中加点虚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A. 臣以险衅 B.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具以表闻 是臣尽节 于陛下之日长
C.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D.何故深思高举,自令 放为 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如今人方 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4、下列各组句中不含词类活用现象的一组(3分)( A.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B.故述往事,思来者/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C.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D.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国政府紧紧围绕以刺激经济发展为中心,并将 重点放在产品结构调整和民生工程上,使中国经济逐步复苏 B.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将于今年下半年搭乘俄罗斯的“天顶”号 运载火箭升空,其主要任务是拍照和探测火星附近空间环境,为我国下一步火星 探测打下基 C.台风“莫拉克”使台湾遭受了五十年来最严重的水灾,已导致五 百余人死亡或失踪,大陆人民积极捐款捐物,表达了中华民族“血浓于水”、扶 贫济弱、大爱无疆。 D.在柏林8月16日晚进行的男子百米田径世锦赛决赛中,博尔特以9秒58 的成绩将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提高了0.11秒,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位3次打破百 米世界纪录的选手。 6.年前,国家推出了家电下乡等惠民政策,网易对此进行了相关调查,下表是 其中一项调查内容及结果。阅读该表,完成问题。(3分) 在家电下乡活动中,哪些问题最受关注(票数:3561) 选项 比例 票数 价格 33.5% 1177 品牌 2.02% 质量 43.81% 1560 服务 7.5% 267 补贴数额 20.38% 26[来源:学。科。网Z。X
C.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D.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 放为 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如今人方 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4、下列各组句中不含词类活用现象的一组(3 分)( ) A.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B.故述往事,思来者/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C.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D.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 A.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国政府紧紧围绕以刺激经济发展为中心,并将 重点放在产品结构调整和民生工程上,使中国经济逐步复苏。 B.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将于今年下半年搭乘俄罗斯的“天顶”号 运载火箭升空,其主要任务是拍照和探测火星附近空间环境,为我国下一步火星 探测打下基 础。 C.台风“莫拉克”使台湾遭受了五十年来最严重的水灾,已导致五 百余人死亡或失踪,大陆人民积极捐款捐物,表达了中华民族“血浓于水”、扶 贫济弱、大爱无疆。 D.在柏林 8 月 16 日晚进行的男子百米田径世锦赛决赛中,博尔特以 9 秒 58 的成绩将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提高了 0.11 秒,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位 3 次打破百 米世界纪录的选手。 6.年前,国家推出了家电下乡等惠民政策,网易对此进行了相关调查,下表是 其中一项调查内容及结果。阅读该表,完成问题。(3 分) 在家电下乡活动中,哪些问题最受关注(票数:3561) 选 项 比 例 票 数 价格 33.5% 1177 品牌 2.02% 72 质量 43.81% 1560 服务 7.5% 267 补贴数额 20.38% 726[来源:学。科。网 Z。X。 X。K]
能耗3.31%118 (1)根据上表,你得出什么结 论 (2)为了把这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请你给政府部门提两条建议。 7.近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就20个重大 教育问题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其中,“取消高中文理分科的可行性的意见征 求”尤为引人瞩目。也引发了教育界和舆论界的大讨论。分,学生素质不全面 和,学生负担太沉重,这似乎成了两难命题。请以“高中文理分科应该取消”或 高中文理分科不应该取消”为开头写一段话,阐明你的观点。要求:①从反面 进行阐述②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③不超过80字(4分) [来 原 科 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来源:Zxk.Com 杨公则,字君翼,天水县人也。氐贼李乌奴作乱,攻白马,公则固守经时, 矢尽粮竭,陷于寇,抗声骂贼。乌奴壮之,更厚待焉,要与同事。公则伪许而图 之,谋泄,单马逃归。梁州刺史王玄邈以事表闻,齐高帝下诏褒美
能耗 3.31% 118 (1)根据上表,你得出什么结 论: 。 (2)为了把这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请你给政府部门提两条建议。 ① ② 7. 近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就 20 个重大 教育问题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其中,“取消高中文理分科的可行性的意见征 求”尤为引人瞩目。也引发了教育界和舆论界的大讨论。分,学生素质不全面; 和,学生负担太沉重,这似乎成了两难命题。请以“高中文理分科应该取消”或 “高中文理分科不应该取消”为开头写一段话,阐明你的观点。要求:①从反面 进行阐述②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③不超过 80 字(4 分) [来 源: 学* 科* 网] 二.文言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1 题。[来源:Zxxk.Com] 杨公则,字君翼,天水县人也。氐贼李乌奴作乱,攻白马,公则固守经时, 矢尽粮竭,陷于寇,抗声骂贼。乌奴壮之,更厚待焉,要与同事。公则伪许而图 之,谋泄,单马逃归。梁州刺史王玄邈以事表闻,齐高帝下诏褒美
迁扶风太守,母忧去官。顷之,荆州刺史巴东王子响构乱,公则率师进讨, 事平,迁武宁太守。在郡七年,资无担石,百姓便之。 高祖勒众军次于沔口,公则率湘府之众会于夏口。郢城平,高祖命众军即日俱下, 公则受命先驱,径掩①柴桑。江州既定,连旌东下,直造京邑。公则号令严明, 秋毫不犯,所在莫不赖焉。大军至新林,公则自越城移领军府至北楼,与南掖门 相对,尝登楼望战。城中遥见麾盖,纵神锋弩射之,矢贯胡床,左右皆失色。公 则曰:“几中吾脚。”谈笑如初。东昏侯夜选勇士攻公则栅,军中惊扰,公则坚 卧不起,徐命击之,东昏军乃退 湘州寇乱累年,民多流散,公则轻刑薄敛,顷之,户口充复。为政虽无 威严,然保己廉慎,为吏民所悦。湘俗单家以赂求州职,公则至,悉断之,所辟 引皆州郡著姓,高祖班下诸州以为法 时朝廷始议北伐,以公则威名素著,至京师,诏假节先屯洛口。公则受 命遘疾,谓亲人曰:“昔廉颇、马援以年老见遗,犹自力请用。今国家不以吾朽 懦,任以前驱,方②于古人,见知重矣。虽临途疾苦,岂可俚傀③辞事。马革还 葬,此吾志也。”遂强起登舟。至洛口,寿春士女归降者数千户。魏、豫州刺史 薛恭度遣长史石荣前锋接战,即斩石荣,逐北至寿春,去城数十里乃反。疾卒于 师,时年六十一。高祖深痛惜之,即日举哀,赠车骑将军,给鼓吹一部。谥曰烈。 公则为人敦厚慈爱,居家笃睦,视兄子过于其子,家财悉委焉。性好学,虽居军 旅,手不辍卷,士大夫以此称之。 (选自《南史》(卷55,列传45),有删节) 【注】①掩:袭击②方:相比③儷梚:勤勉,努力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母忧去官 忧:忧虑,担心 B.高祖勒众军次于沔口 勒:统率 C.士大夫以此称之 称:赞扬 D.昔廉颇、马援以年老见遗 见:被 9.下列句子中,表现杨公则“忠烈”的一组是(3分)( ①陷于寇,抗声骂贼 ②资无担石,百姓便之 ③公则号令严明,秋毫不犯 ④马革还葬,此吾志也 ⑤遂强起登舟 ⑥虽居军旅,手不辍卷
迁扶风太守,母忧去官。顷之,荆州刺史巴东王子响构乱,公则率师进讨。 事平,迁武宁太守。在郡七年,资无担石,百姓便之。 高祖勒众军次于沔口,公则率湘府之众会于夏口。郢城平,高祖命众军即日俱下, 公则受命先驱,径掩①柴桑。江州既定,连旌东下,直造京邑。公则号令严明, 秋毫不犯,所在莫不赖焉。大军至新林,公则自越城移领军府至北楼,与南掖门 相对,尝登楼望战。城中遥见麾盖,纵神锋弩射之,矢贯胡床,左右皆失色。公 则曰:“几中吾脚。”谈笑如初。东昏侯夜选勇士攻公则栅,军中惊扰,公则坚 卧不起,徐命击之,东昏军乃退。 湘州寇乱累年,民多流散,公则轻刑薄敛,顷之,户口充复。为政虽无 威严,然保己廉慎,为吏民所悦。湘俗单家以赂求州职,公则至,悉断之,所辟 引皆州郡著姓,高祖班下诸州以为法。 时朝廷始议北伐,以公则威名素著,至京师,诏假节先屯洛口。公则受 命遘疾,谓亲人曰:“昔廉颇、马援以年老见遗,犹自力请用。今国家不以吾朽 懦,任以前驱,方②于古人,见知重矣。虽临途疾苦,岂可僶俛③辞事。马革还 葬,此吾志也。”遂强起登舟。至洛口,寿春士女归降者数千户。魏、豫州刺史 薛恭度遣长史石荣前锋接战,即斩石荣,逐北至寿春,去城数十里乃反。疾卒于 师,时年六十一。高祖深痛惜之,即日举哀,赠车骑将军,给鼓吹一部。谥曰烈。 公则为人敦厚慈爱,居家笃睦,视兄子过于其子,家财悉委焉。性好学,虽居军 旅,手不辍卷,士大夫以此称之。 (选自《南史》(卷 55,列传 45),有删节) 【注】①掩:袭击 ②方:相比 ③僶俛:勤勉,努力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母忧去官 忧:忧虑,担心 B.高祖勒众军次于沔口 勒:统率 C.士大夫以此称之 称:赞扬 D.昔廉颇、马援以年老见遗 见:被 9.下列句子中,表现杨公则“忠烈”的一组是(3 分)( ) ① 陷于寇,抗声骂贼 ②资无担石,百姓便之 ③公则号令严明,秋毫不犯 ④马革还葬,此吾志也 ⑤遂强起登舟 ⑥虽居军旅,手不辍卷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乌奴叛乱时,杨公则弹尽粮绝被抓,但仍不屈服,假装答应与其共事,最 终骑马逃回。 B.杨公则所率部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得到了百姓的拥护和帮助。在新林面 对敌人的突袭,能够沉着应战,从而取得了胜利。 C.杨公则对百姓轻刑薄赋,人口发展很快。在选用人才上,他不允许用钱买官, 而是征用州郡的大姓做官,得到了高祖的肯定。 D.在北伐时,杨公则接受命令带病出征,立志要马革裹尸还。在战争中打败了 敌人,最后在军中病逝,齐高祖当天就为他的去世而哀悼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乌奴壮之,更厚待焉,要与同事。(3分) (2)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3分) (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3分) 三.古诗鉴赏[来源:学,科,网]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李乌奴叛乱时,杨公则弹尽粮绝被抓,但仍不屈服,假装答应与其共事,最 终骑马逃回。 B.杨公则所率部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得到了百姓的拥护和帮助。在新林面 对敌人的突袭,能够沉着应战,从而取得了胜利。 C.杨公则对百姓轻刑薄赋,人口 发展很快。在选用人才上,他不允许用钱买官, 而是征用州郡的大姓做官,得到了高祖的肯定。 D.在北伐时,杨公则接受命令带病出征,立志要马革裹尸还。在战争中打败了 敌人,最后在军中病逝,齐高祖当天就为他的去世而哀悼。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乌奴壮之,更厚待焉,要与同事。 (3 分) (2)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3 分) (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3 分) 三.古诗鉴赏[来源:学,科,网]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1)结合前两联谈谈作者是如何通过渲染寂寥的环境来表现孤寂之感的。(4分) (2)后四句侧重写“寄广陵旧游”,试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2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 亲 (《陈情表》) (2) 死当结草。(《陈情表》) (3)臣欲奉诏奔驰 欲苟顺私 情 。(《陈情表》)[来源:学科网] (4)此情可待成追忆 (《锦瑟》) (5)夕阳古道无人 语 。(《长亭送 别》 (6) ,哀民生之多 艰。(《离骚》) (7) ,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报任安书 (8)世人皆浊, ?众人皆 醉 ?(《渔父》)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1) 结合前两联谈谈作者是如何通过渲染寂寥的环境来表现孤寂之感的。(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后四句侧重写“寄广陵旧游”,试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 四.名句名篇默写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2 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 亲, ;(《陈情表》) (2) , 死当结草。(《陈情表》) (3)臣欲奉诏奔驰, ;欲苟顺私 情, 。(《陈情表》)[来源:学科网] (4) 此情可待成追忆, 。 (《锦瑟》) (5)夕阳古道无人 语, 。(《长亭送 别》) (6) ,哀民生之多 艰。(《离骚》) (7) ,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报任安书》) (8)世人皆浊, ?众人皆 醉, ?(《渔父》)
(9)沧浪之水清 兮 (《渔 父》) (10)日啖荔枝三百 颗 (苏轼《惠 州一绝》) 五、现代文阅读 (一)文学类作品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7题。(19分) 美丽的嘉荫 苇岸 踏上嘉荫的土地,我便被它的天空和云震动了。这里仿佛是一个尚未启用的世界, 我所置身的空间纯净、明澈、悠远,事物以初始的原色朗朗呈现。深邃的天穹笼 罩在我的头顶,低垂的蓝色边缘一直弯向大地外面,我可以看到团团白云,像悠 悠的牧群漫上坡地,在天地的尽头涌现。尽管北面的地平线与南面的地平线在视 觉上是等距的,一种固有的意识仍然使我觉得,南方非常遥远,而北方就在我脚 下这片地域。我的“北方”的观念无法越过江去,再向远处延伸,我感到我已经 来到了陆地的某个端点。看着周围那些千姿百态的云团,每观察一个,都会使我 想起某种动物,我甚至能够分辨出它们各自的四肢和面目。它们的神态虽然狰狞 但都温驯地匍匐在地平线上方,我注视了很久,从未见它们跑到天空的中央 们就像一群从林中跑岀饮水的野兽,静静地围着一口清澈的池塘。 蓝色的黑龙江,在北方的8月缓缓流淌。看到一条河流,仿佛看到一群迁徙 的候鸟,总使我想到许多东西。想到它的起源;想到它路过的地方、遇见的事情 想到它将要路过的地方、将要遇见的事情:想到它或悲或喜的结局。想到法国诗 人勒内·夏尔“具有一颗决不被这疯狂的监狱世界摧毁的心的河流/使我们对 天边的群峰保持狂热和友善的河流”(《索尔格》)的颂歌诗句。河流给我们带 来了遥远之地森林和土地温馨的气息,带来了异域的城镇与村庄美丽的映象。我 常常想,无论什么时候来到河流旁,即使此刻深怀苫楚,我也应当微笑,让它把 个陌生人的善意与祝福带到远方,使下游的人们同我一样,对上游充满美好 憧憬和遐想。 嘉荫仿佛是一个蹲在黑龙江边上的猎人,它的背后,是莽莽苍苍的小兴安岭。 我不了解嘉荫的历史,不知道它诞生的时日和背景,我所看到的是一座美丽清静 的河边小镇。走近它,我感到很温暖。这温暖的感觉,不仅来自它橘黄的色调, 双层门窗的屋舍及每个院落的桦木段垛,更来自它温和的居民。走在嘉荫的街上, 即使你的感官天性迟钝,你也会被这里淳朴的民风所打动。从人们的神态和表情 我能够看出,只要你开口,他们会乐于回答你任何问题;只要你请求,他们会给 予你任何的帮助。以后我还会走很多地方,但这样令人感动的地方,我将终生难
(9)沧浪之水清 兮, ;(《渔 父》) (10)日啖荔枝三百 颗, 。(苏轼《惠 州一绝》) 五、现代文阅读 (一)文学类作品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4~17 题。(19 分) 美丽的嘉荫 苇岸 踏上嘉荫的土地,我便被它的天空和云震动了。这里仿佛是一个尚未启用的世界, 我所置身的空间纯净、明澈、悠远,事物以初始的原色朗朗呈现。深邃的天穹笼 罩在我的头顶,低垂的蓝色边缘一直弯向大地外面,我可以看到团团白云,像悠 悠的牧群漫上坡地,在天地的尽头涌现。尽管北面的地平线与南面的地平线在视 觉上是等距的,一种固有的意识仍然使我觉得,南方非常遥远,而北方就在我脚 下这片地域。我的“北方”的观念无法越过江去,再向远处延伸,我感到我已经 来到了陆地的某个端点。看着周围那些千姿百态的云团,每观察一个,都会使我 想起某种动物,我甚至能够分辨出它们各自的四肢和面目。它们的神态虽然狰狞, 但都温驯地匍匐在地平线上方,我注视了很久,从未见它们跑到天空的中央。它 们就像一群从林中跑出饮水的野兽,静静地围着一口清澈的池塘。 蓝色的黑龙江,在北方的8月缓缓流淌。看到一条河流,仿佛看到一群迁徙 的候鸟,总使我想到许多东西。想到它的起源;想到它路过的地方、遇见的事情; 想到它将要路过的地方、将要遇见的事情;想到它或悲或喜的结局。想到法国诗 人勒内·夏尔“具有一颗决不被这疯狂的监狱世界摧毁的心的河流/使我们对 天边的群峰保持狂热和友善的河流”(《索尔格》)的颂歌诗句。河流给我们带 来了遥远之地森林和土地温馨的气息,带来了异域的城镇与村庄美丽的映象。我 常常想,无论什么时候来到河流旁,即使此刻深怀苦楚,我也应当微笑,让它把 一个陌生人的善意与祝福带到远方,使下游的人们同我一样,对上游充满美好的 憧憬和遐想。 嘉荫仿佛是一个蹲在黑龙江边上的猎人,它的背后,是莽莽苍苍的小兴安岭。 我不了解嘉荫的历史,不知道它诞生的时日和背景,我所看到的是一座美丽清静 的河边小镇。走近它,我感到很温暖。这温暖的感觉,不仅来自它橘黄的色调, 双层门窗的屋舍及每个院落的桦木段垛,更来自它温和的居民。走在嘉荫的街上, 即使你的感官天性迟钝,你也会被这里淳朴的民风所打动。从人们的神态和表情 我能够看出,只要你开口,他们会乐于回答你任何问题;只要你请求,他们会给 予你任何的帮助。以后我还会走很多地方,但这样令人感动的地方,我将终生难 忘
在嘉荫江岸的堤下,汛期过后,便裸露出一片狭长平坦的沙滩,积满沙砾和 细屑的卵石。边民在这里网鱼、洗澡、冲涮家什,妇女们将洗净的衣物晾在光洁 的石子上,拖运原木的江轮停泊在一旁。在江水遥遥的对岸,散落着一排醒目的 白房子,阔大方正,它们沿江而列,仿佛在同此岸的嘉荫小镇相互呼应。那里偶 尔会传过几声狗吠或若断若续的歌声。一种浓郁的家园氛围,一种和平的生活气 息,弥漫在河水两岸的寥廓空间。 嘉荫,这是一个民族称作北方而另一个民族称作南方的地方。站在黑龙江岸, 我总觉得就好像站在了天边。对我来讲,东方、西方和南方意味着道路,可以行 走;而北方则意味着墙,意味着不存在。在我的空间意识里,无论我怎样努力也 无法形成完整的四方概念。望着越江而过的一只鸟或一块云,我很自卑。我想得 很远,我相信像人类的许多梦想在漫长的历史上逐渐实现那样,总有一天人类会 共同拥有一个北方和南方,共同拥有一个东方和西方。那时人们走在大陆上,如 同走在自己的院子里一样。 14.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展示嘉荫的独特的美丽的?请分条概括。(6分) 15.文章开头一段是如何描写嘉荫的天空和白云的?作者描写嘉荫的天空和白云 的作用是什么?(6分) 16.“无论什么时候来到河流旁,即使此刻深怀苦楚,我也应当微笑”。你是怎 样理解这句话的。(3分)[来源:学科网]
在嘉荫江岸的堤下,汛期过后,便裸露出一片狭长平坦的沙滩,积满沙砾和 细屑的卵石。边民在这里网鱼、洗澡、冲涮家什,妇女们将洗净的衣物晾在光洁 的石子上,拖运原木的江轮停泊在一旁。在江水遥遥的对岸,散落着一排醒目的 白房子,阔大方正,它们沿江而列,仿佛在同此岸的嘉荫小镇相互呼应。那里偶 尔会传过几声狗吠或若断若续的歌声。一种浓郁的家园氛围,一种和平的生活气 息,弥漫在河水两岸的寥廓空间。 嘉荫,这是一个民族称作北方而另一个民族称作南方的地方。站在黑龙江岸, 我总觉得就好像站在了天边。对我来讲,东方、西方和南方意味着道路,可以行 走;而北方则意味着墙,意味着不存在。在我的空间意识里,无论我怎样努力也 无法形成完整的四方概念。望着越江而过的一只鸟或一块云,我很自卑。我想得 很远,我相信像人类的许多梦想在漫长的历史上逐渐实现那样,总有一天人类会 共同拥有一个北方和南方,共同拥有一个东方和西方。那时人们走在大陆上,如 同走在自己的院子里一样。 14.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展示嘉荫的独特的美丽的?请分条概括。(6 分) 15.文章开头一段是如何描写嘉荫的天空和白云的?作者描写嘉荫的天空和白云 的作用是什么?(6 分) 16. “无论什么时候来到河流旁,即使此刻深怀苦楚,我也应当微笑”。你是怎 样理解这句话的。(3 分)[来源:学科网]
17.“望着越江而过的一只鸟或一块云,我很自卑。”作者为什么会感到自卑? 文章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理想?(4分) (二)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11分) 鲁迅与胡适 房向东 鲁迅与胡适的交往,从鲁迅的日记看,是始于1918年,而来往较多的是在1923 年和1924年。1924年以前,他们从相识到友好,是朋友;1924年以后,他们政 治观点上有所不同,又因了胡适的“高升”,他们日见疏远,关系日趋恶化。此 后,鲁迅时不时或直接或间接地批评胡适,在鲁迅生前,胡适则一律采取“老僧 不见不闻”的态度,从不公开应战。 在五四运动兴起之初,胡适在《新青年》二卷五期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之后,鲁迅与胡适有着比较一致的思想观点与共同的主张,即:反对文言文,提 倡白话文;反对旧道德旧礼教,提倡科学与民主。此外,他们在文学、学术实践 上也有很多共同点和互补之处,他们的步调是一致的。在反对旧文化,倡导新文 化的过程中,他们密切配合,互相呼应:或是胡适首先发难,鲁迅紧紧跟上,并 作进一步的阐发;或是两人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对某一问题作深入的论述。 鲁迅与胡适分歧的第一次具体表现,是对《新青年》“双簧信”的不同 看法。当时,《新青年》同人“颇以不能听见反抗的言论为憾”(刘半农语), 他们从斗争策略着眼,导演了一出“双簧戏”,激怒了封建卫道者,新文化运动 的倡导者与封建主义守旧派短兵相接的斗争由是展开。胡适作为《新青年》的编 辑之一,对“双簧信”的内幕自然是清楚的,但很不以为然,视之为“轻薄”之 举,并以为“凭空闭产造出一个王敬轩”并不值得辩论。但鲁迅的态度则相反 鲁迅认为此举无可非议,因为“矫枉不忌过正;只要能打倒敌人,嬉笑怒骂,皆 成文章”。不过,他们的分歧并没有公开化,也没有发生冲突,属于各说各的 鲁迅和胡适之间,还有一个关于“整理国故”的不同见解。923年在北 京大学《国学季刊》的《发刊宣言》中,胡适更系统地宣传了他的“整理国故” 的主张。胡适劝青年“踱进研究室”,“整理国故”。到了1925年,胡适走到
17. “望着越江而过的一只鸟或一块云,我很自卑。”作者为什么会感到自卑? 文章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理想?(4 分) (二)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11 分) 鲁迅与胡适 房向东 鲁迅与胡适的交往,从鲁迅的日记看,是始于 1918 年,而来往较多的是在 1923 年和 1924 年。1924 年以前,他们从相识到友好,是朋友;1924 年以后,他们政 治观点上有所不同,又因了胡适的“高升”,他们日见疏远,关系日趋恶化。此 后,鲁迅时不时或直接或间接地批评胡适,在鲁迅生前,胡适则一律采取“老僧 不见不闻”的态度,从不公开应战。 在五四运动兴起之初,胡适在《新青年》二卷五期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之后,鲁迅与胡适有着比较一致的思想观点与共同的主张,即:反对文言文,提 倡白话文;反对旧道德旧礼教,提倡科学与民主。此外,他们在文学、学术实践 上也有很多共同点和互补之处,他们的步调是一致的。在反对旧文化,倡导新文 化的过程中,他们密切配合,互相呼应:或是胡适首先发难,鲁迅紧紧跟上,并 作进一步的阐发;或是两人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对某一问题作深入的论述。 鲁迅与胡适分歧的第一次具体表现,是对《新青年》“双簧信”的不同 看法。当时,《新青年》同人“颇以不能听见反抗的言论为憾”(刘半农语), 他们从斗争策略着眼,导演了一出“双簧戏”,激怒了封建卫道者,新文化运动 的倡导者与封建主义守旧派短兵相接的斗争由是展开。胡适作为《新青年》的编 辑之一,对“双簧信”的内幕自然是清楚的,但很不以为然,视之为“轻薄”之 举,并以为“凭空闭产造出一个王敬轩”并不值得辩论。但鲁迅的态度则相反, 鲁迅认为此举无可非议,因为“矫枉不忌过正;只要能打倒敌人,嬉笑怒骂,皆 成文章”。不过,他们的分歧并没有公开化,也没有发生冲突,属于各说各的。 鲁迅和胡适之间,还有一个关于“整理国故”的不同见解。1923 年在北 京大学《国学季刊》的《发刊宣言》中,胡适更系统地宣传了他的“整理国故” 的主张。胡适劝青年“踱进研究室”,“整理国故”。到了 1925 年,胡适走到
了爱国学生的对立面,以进研究室“求学”为借口,反对学生运动。 1922年5月,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召见胡适。溥仪召见胡适这件事的当时 鲁迅并没有什么评论。到了1931年底,蒋介石召见胡适等见诸报端时,鲁迅才 旧事重提,予以挖苦。 鲁迅“骂”胡适,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关于对日本入侵的态度问题, 而所谓“征服中国民族的心”,这一直成为胡适“卖身投靠”的一条罪状 此后,鲁迅在多篇文章中,以此为根据,臭骂了胡适,说他为日本侵略 者献策。比如,1933年3月26日《申报·自由谈》以“何家干”的笔名发表的 《出卖灵魂的秘诀》(此文乃瞿秋白所作,用鲁迅的笔名发表,后来鲁迅将其收 入《伪自由书》)一文中说:“胡适博士不愧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军师。但是,从 中国小百姓方面说来,这却是出卖灵魂的唯一秘诀。”此外,在《花边文学》的 《算帐》一文,《且介亭杂文》的《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一文,《且介亭杂文 二集》的《田军作序》一文,都提到了“征服中国民族的心”的 问题,鲁迅给予了不留情面的抨击。 1933年3月15日,鲁迅写了后来被收入《伪自由书)的《“光明所 到……”》一文,批评胡适为国民党监狱涂脂抹粉的行为。 鲁迅逝世后,胡适多次谈到了鲁迅。这些评论,不可避免地带上了某种 政治偏见,即便这样,也还有一些客观的内容 8.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四运动初期,鲁迅和胡适的基本思想观点是一致的,也有着共同的主张。 B、在反对旧文化,倡导新文化的过程中,总是胡适首先发难,鲁迅紧紧跟上。 C、胡适倡导“整理国故”,劝青年“踱进研究室”,根本目的就是反对学生运 D、鲁迅和胡适的所有分歧中,本质性分歧是胡适关于对日本入侵的态度问题 19.请分条概括鲁迅和胡适之间几次大的分歧。(4分) 「来源:学。科。 20.请概括胡适对鲁迅的批评、抨击所采取的态度。(4分)
了爱国学生的对立面,以进研究室“求学”为借口,反对学生运动。 1922 年 5 月,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召见胡适。溥仪召见胡适这件事的当时, 鲁迅并没有什么评论。到了 1931 年底,蒋介石召见胡适等见诸报端时,鲁迅才 旧事重提,予以挖苦。 鲁迅“骂”胡适,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关于对日本入侵的态度问题, 而所谓“征服中国民族的心”,这一直成为胡适“卖身投靠”的一条罪状。 此后,鲁迅在多篇文章中,以此为根据,臭骂了胡适,说他为日本侵略 者献策。比如,1933 年 3 月 26 日《申报·自由谈》以“何家干”的笔名发表的 《出卖灵魂的秘诀》(此文乃瞿秋白所作,用鲁迅的笔名发表,后来鲁迅将其收 入《伪自由书》)一文中说:“胡适博士不愧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军师。但是,从 中国小百姓方面说来,这却是出卖灵魂的唯一秘诀。”此外,在《花边文学》的 《算帐》一文,《且介亭杂文》的《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一文,《且介亭杂文 二集》的《田军作<八月的乡村>序》一文,都提到了“征服中国民族的心”的 问题,鲁迅给予了不留情面的抨击。 1933 年 3 月 15 日,鲁迅写了后来被收入《伪自由书)的《“光明所 到……”》一文,批评胡适为国民党监狱涂脂抹粉的行为。 鲁迅逝世后,胡适多次谈到了鲁迅。这些评论,不可避免地带上了某种 政治偏见,即便这样,也还有一些客观的内容。 18.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五四运动初期,鲁迅和胡适的基本思想观点是一致的,也有着共同的主张。 B、在反对旧文化,倡导新文化的过程中,总是胡适首先发难,鲁迅紧紧跟上。 C、胡适倡导“整理国故”,劝青年“踱进研究室”,根本目的就是反对学生运 动。 D、鲁迅和胡适的所有分歧中,本质性分歧是胡适关于对日本入侵的态度问题。 19.请分条概括鲁迅和胡适之间几次大的分歧。(4 分) [来源:学。科。网 Z。X。X。K] 20.请概括胡适对鲁迅的批评、抨击所采取的态度。(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