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解题四步行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一中 方仕贞
现代文阅读解题四步行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一中 方仕贞
常听学生说,现代文阅读是一个“黑洞”, 无从下手,碰运气兴许还能考好。其实,这些学 生还没意识到许多潜在的阅读能力在不知不觉中 起作用。现代文阅读是一种限制性阅读,是一种 综合性智力活动。高考现代文阅读能力考查,最 基本的、最主要的着眼点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 把握,其立足点在于考查考生是否读懂了所给予 的阅读材料。要做到真正读懂当然与考生的语文 素养有关,但关键还是要有科学的方法。要遵循 科学的解题步骤、掌握有效的解题技巧 下面我们谈谈现代文阅读的四个步骤
▪ 常听学生说,现代文阅读是一个“黑洞”, 无从下手,碰运气兴许还能考好。其实,这些学 生还没意识到许多潜在的阅读能力在不知不觉中 起作用。现代文阅读是一种限制性阅读,是一种 综合性智力活动。高考现代文阅读能力考查,最 基本的、最主要的着眼点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 把握,其立足点在于考查考生是否读懂了所给予 的阅读材料。要做到真正读懂当然与考生的语文 素养有关,但关键还是要有科学的方法。要遵循 科学的解题步骤、掌握有效的解题技巧。 ▪ 下面我们谈谈现代文阅读的四个步骤
第一步:整体阅读,把握要点 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读一篇文章如果 没有着眼于全篇,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只能是 事倍功半,甚至是徒劳无功。 首先要看文章的题目、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 注释。其次要阅读全文,理清思路,分析作品的 形象特征,故事情节及景与物的本质意义,联系 背景,看作品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生活,注意把握 作品中的抒情、议论性文字,把握文章的观点态 度。然后分析材料的要点,或者说,了解作者想 通过文段告诉考生什么主要内容。应该说,被称 为要点的东西,一般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内容 有概括性,二是行文必定有支撑它、说明它的内 容。把这些内容找出来,作上标记
▪ 第一步:整体阅读,把握要点 ▪ 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读一篇文章如果 没有着眼于全篇,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只能是 事倍功半,甚至是徒劳无功。 ▪ 首先要看文章的题目、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 注释。其次要阅读全文,理清思路,分析作品的 形象特征,故事情节及景与物的本质意义,联系 背景,看作品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生活,注意把握 作品中的抒情、议论性文字,把握文章的观点态 度。然后分析材料的要点,或者说,了解作者想 通过文段告诉考生什么主要内容。应该说,被称 为要点的东西,一般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内容 有概括性,二是行文必定有支撑它、说明它的内 容。把这些内容找出来,作上标记
例如2003年高考现代文阅读选文《乡土情 结》,整体认知后,你就能明了本文的主旨是歌 颂乡土情结,乡土情结的形成、发展、表现和升 华为主线,而童年是人生的起点,“童年的烙印 在乡土情结形成过程是至关重要一环,能否搞清 “童年烙印”这一重要的词语所包含内容是能否 读懂全文的关键。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把 握全文、理清了脉络,再解答后面问题就如顺风 行船,一帆风顺
▪ 例如2003年高考现代文阅读选文《乡土情 结》,整体认知后,你就能明了本文的主旨是歌 颂乡土情结,乡土情结的形成、发展、表现和升 华为主线,而童年是人生的起点,“童年的烙印” 在乡土情结形成过程是至关重要一环,能否搞清 “童年烙印”这一重要的词语所包含内容是能否 读懂全文的关键。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把 握全文、理清了脉络,再解答后面问题就如顺风 行船,一帆风顺
第二步:审读试题,揣摩题路 在整体阅读基础上,先读清题意,浏览一下 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测文章主 旨,明确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试着从命题者的 思维角度去揣摩。再从原文中找到题目相应的位 置。例如2003年高考第19题“乡土情结都给人 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烙印’”的对应题区位置在 第二自然段。2004年广东省揭阳市调考现代文 阅读(选文《湖》)的第21题“作者写出山、海、 沙漠、河流,那么湖又是什么”的对应题区位置 应在第二自然段
▪ 第二步:审读试题,揣摩题路 ▪ 在整体阅读基础上,先读清题意,浏览一下 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测文章主 旨,明确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试着从命题者的 思维角度去揣摩。再从原文中找到题目相应的位 置。例如2003年高考第19题“乡土情结都给人 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烙印’”的对应题区位置在 第二自然段。2004年广东省揭阳市调考现代文 阅读(选文《湖》)的第21题“作者写出山、海、 沙漠、河流,那么湖又是什么”的对应题区位置 应在第二自然段
第三步:对位推敲,摘取答案 阅读时,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确 定对应的语句。然后看在哪里可找到答案。阅读题一般 是从选文里有可能被学生忽略且不一定真懂的地方抽出 来编成各种问题,用来考査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答 案一般是在这个问题的上下文,这样势必在原文中去找, 只要考生认真揣摩上下文,细心准确研读有关语段,定 能从中找到答案。 例如2002年高考现代文阅读(选文《话说知音》) 第19题“俞伯牙遇到了钟子期这个知音,为什么会‘万 分兴奋和感激’”,2003年高考现代文阅读(选文 《乡土情结》)第19题“从文中看,乡土都给人们打下 了哪些‘童年烙印’”,第20题“作者在第三段所描写 的少年离别家乡的情况有哪几种”,都能从上下文中找 到答案
▪ 第三步:对位推敲,摘取答案 ▪ 阅读时,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确 定对应的语句。然后看在哪里可找到答案。阅读题一般 是从选文里有可能被学生忽略且不一定真懂的地方抽出 来编成各种问题,用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答 案一般是在这个问题的上下文,这样势必在原文中去找, 只要考生认真揣摩上下文,细心准确研读有关语段,定 能从中找到答案。 ▪ 例如2002年高考现代文阅读(选文《话说知音》) 第19题“俞伯牙遇到了钟子期这个知音,为什么会‘万 分兴奋和感激’”,2003年高考现代文阅读(选文 《乡土情结》)第19题“从文中看,乡土都给人们打下 了哪些‘童年烙印’”,第20题“作者在第三段所描写 的少年离别家乡的情况有哪几种”,都能从上下文中找 到答案
附:说的是春秋时期的俞伯牙,他在停泊的小舟中专 心致志的鼓琴,樵夫钟子期竞会听得出神入化。当他将 仰慕高山的情思注入音符时,钟子期立即慷慨激昂地吟 咏着:“巍巍乎若泰山!”当他挥舞手指弹出浩荡迸涌 的水声时,钟子期又像是站在滚滚的江河之滨,禁不住 心旷神怡地叫喊起来:“汤汤乎若江河!”对着变幻无 穷和神秘无测的琴声,怎么能感应地如此丝毫不差,竞 犹如从自己心弦上盘旋着飞旋出来的?如此神奇的领悟 和熟稔伯牙弹奏出来的袅袅情思,真像是变成了他自己 的化身一般。这怎么能不让伯牙万分的兴奋和感激?因 此当钟子期死去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心思触摸琴弦了。 知音难觅,怪不得唐代的诗人孟浩然,要反复地感叹 “恨无知音赏”和“知音世上稀”了。(《知音》第二 段)(2002年全国高考题)
▪ 附: 说的是春秋时期的俞伯牙,他在停泊的小舟中专 心致志的鼓琴,樵夫钟子期竟会听得出神入化。当他将 仰慕高山的情思注入音符时,钟子期立即慷慨激昂地吟 咏着:“巍巍乎若泰山!”当他挥舞手指弹出浩荡迸涌 的水声时,钟子期又像是站在滚滚的江河之滨,禁不住 心旷神怡地叫喊起来:“汤汤乎若江河!”对着变幻无 穷和神秘无测的琴声,怎么能感应地如此丝毫不差,竟 犹如从自己心弦上盘旋着飞旋出来的?如此神奇的领悟 和熟稔伯牙弹奏出来的袅袅情思,真像是变成了他自己 的化身一般。这怎么能不让伯牙万分的兴奋和感激?因 此当钟子期死去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心思触摸琴弦了。 知音难觅,怪不得唐代的诗人孟浩然,要反复地感叹 “恨无知音赏”和“知音世上稀”了。(《知音》第二 段)(2002年全国高考题)
问:俞伯牙遇到钟子期这个知音,为什么会 “万分地兴奋和感激”? 答:因为俞伯牙的琴声变幻无穷、神秘莫测, 钟子期却能够准确地感应他的琴声,领悟他的情 思 分析:从这两年的试题中我们看到,答案都是 原文中的语句,并且在所提问题所在的附近,也 就是说体现了上面的答题原则。答题时,我们在 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要明白命题者的问题出现在 原文的哪个位置,在这个位置的附近找信息源 确定中心语句,把它摘取出来,然后加工组合
▪ 问:俞伯牙遇到钟子期这个知音,为什么会 “万分地兴奋和感激”? ▪ 答:因为俞伯牙的琴声变幻无穷、神秘莫测, 钟子期却能够准确地感应他的琴声,领悟他的情 思。 分析:从这两年的试题中我们看到,答案都是 原文中的语句,并且在所提问题所在的附近,也 就是说体现了上面的答题原则。答题时,我们在 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要明白命题者的问题出现在 原文的哪个位置,在这个位置的附近找信息源, 确定中心语句,把它摘取出来,然后加工组合
■再如:2005年江苏卷《波兹曼的诅咒》第16 题:文章第三段阐述了波兹曼的媒介文化观,请 作简要概括。(不超过40个字) 答:媒介影响认识世界的方式,应当引导人们 思考,书籍有助思考,而电视排斥思考。 分析:题目指定阐述“波兹曼的媒介文化观” 的内容集中在文章第三段;然后审清题,抓住题 干中的关键词语,“文化观”再细读此段,提取 有效信息。从答案来看,它的来源全都是原文 这类题就提醒考生要找准并组合好
▪ 再如:2005年江苏卷《波兹曼的诅咒》第16 题:文章第三段阐述了波兹曼的媒介文化观,请 作简要概括。(不超过40个字) 答:媒介影响认识世界的方式,应当引导人们 思考,书籍有助思考,而电视排斥思考。 分析:题目指定阐述“波兹曼的媒介文化观” 的内容集中在文章第三段;然后审清题,抓住题 干中的关键词语,“文化观”再细读此段,提取 有效信息。从答案来看,它的来源全都是原文, 这类题就提醒考生要找准并组合好
第四步:扣紧原文,整合答案 有些阅读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答案意思说 出来,且往往有字数限制。这种题对学生语言表 达能力的要求比较高,题目难度也大,要做到准 确整合出答案,就必须遵循下面两大原则: 1.以“原文为主”的原则 以“原文为主”就是答案要从原文去找,只要 考生能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语句 大多数题目的答案在原文中是能找到的。甚至有 的题目答案可在原文照抄
▪ 第四步:扣紧原文,整合答案 ▪ 有些阅读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答案意思说 出来,且往往有字数限制。这种题对学生语言表 达能力的要求比较高,题目难度也大,要做到准 确整合出答案,就必须遵循下面两大原则: ▪ 1. 以“原文为主”的原则 ▪ 以“原文为主”就是答案要从原文去找,只要 考生能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语句, 大多数题目的答案在原文中是能找到的。甚至有 的题目答案可在原文照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