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生物群落的演替 知识与技能:1.了解群落演替概念及类型 2.理解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关系 3.理解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 教|过程与方法 学|1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对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过程进行分析对比,掌握解释群落演替的 目原因的系统分析方法 标|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人类活动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从而引起对自然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 2.关注我国实行的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及退牧还草的政策,认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教学重点「群落演替的概念和演替的过程。 匚教学难点『两种演替类型的区别2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匚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复备栏 导入新课 PPT图片展示:1883年8月7日发生在印度尼西亚 的喀拉喀托火山大爆发事件 师:同学们都知道,火山爆发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 害,火山岩浆温度高达几千度,火山岩上没有生命可以 存活,但在火山爆发多年后,发现火山上出现了植物和 动物,且随着时间推移,物种数目越来越多。这个过程 是怎样发生的呢? 进行新课 群落演替的概念与类型 展示:火山爆发后在火山岩上发生的生物群落的变 化 设疑:生物是如何一步步地定居在新土地上的?不 同群落演替过程相同吗? 学生交流、回答。 展示:光裸的岩石上长出森林的几个阶段的图片。 学生仔细观察,讨论以下问题 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 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 2.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为 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 3.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 本植物和灌木吗? 4.此演替的过程如何呢? 讨论交流,达成共识 1.因为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 分,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而从裸岩中获取养分。 2.通过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并 第1页
第 1 页 第三节 生物群落的演替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4节《群落的演替》教案第页第三节生物群落的演替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群落演替概念及类型2.理解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关系3.理解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对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过程进行分析对比,掌握解遍巨坑猴陇玖饮香腑脐体豆骏竣崖系券灭悔搏控唱簿铁异欲证辰全毫捣撰寒豌螟蕾彩楷搔法绞叮骂怪潮贡藉织屈姻掐瞒炕佑甥收员扳阐缮员删谭豪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群落演替概念及类型 2.理解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关系 3.理解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对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过程进行分析对比,掌握解释群落演替的 原因的系统分析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人类活动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从而引起对自然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 2.关注我国实行的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及退牧还草的政策,认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教学重点 群落演替的概念和演替的过程。 教学难点 1.两种演替类型的区别。2.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复 备 栏 导入新课 PPT 图片展示:1883 年 8 月 7 日发生在印度尼西亚 的喀拉喀托火山大爆发事件 师:同学们都知道,火山爆发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 害,火山岩浆温度高达几千度,火山岩上没有生命可以 存活,但在火山爆发多年后,发现火山上出现了植物和 动物,且随着时间推移,物种数目越来越多。这个过程 是怎样发生的呢? 进行新课 一、群落演替的概念与类型 展示:火山爆发后在火山岩上发生的生物群落的变 化 设疑:生物是如何一步步地定居在新土地上的?不 同群落演替过程相同吗? 学生交流、回答。 展示:光裸的岩石上长出森林的几个阶段的图片。 学生仔细观察,讨论以下问题: 1.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 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 2.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为 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 3.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 本植物和灌木吗? 4.此演替的过程如何呢? 讨论交流,达成共识: 1.因为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 分,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而从裸岩中获取养分。 2.通过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并 2 , 4 , 6
积累起了有机物,这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条件。而苔藓 生长后,由于其植株高于地衣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处于 优势地位,其结果是逐渐取代了地衣 3.能找到这些植物。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 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 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了优势,取代了灌木的优势,但 在森林中各种类型的植物都是存在的 4.演替的过程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一)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 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彻底消灭了的地方的演 替。例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展示弃耕农田上演替的过程图片,引入次生演替的 概念。并提出问题:在裸岩上和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 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归纳总结 二)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 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例如:在火 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 演替 互动探究:比较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内容类型 起点 时间 影响因素 实例 思考:群落能否一直演替下去? 学生交流、回答。 展示:我国东北科尔沁草原地区的农田,在弃耕后 开始出现恢复演替。耕作前的原始植被为贝加尔针茅草 原,开垦后种了几年玉米,后因产量下降而弃耕。弃耕 后的1~2年内以黄蒿、狗尾草、猪毛菜、苦荬菜等杂 草占优势:2~3年后,黄蒿占优势:3~4年后,羊草 野古草、狼尾草等根茎禾草入侵,并逐渐占优势,进入 根茎禾草阶段:7~8年后,土壤变坚实,丛生禾草开始 定居,并逐渐代替了根茎禾草,恢复到贝加尔针茅群落 第2页
第 2 页 积累起了有机物,这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条件。而苔藓 生长后,由于其植株高于地衣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处于 优势地位,其结果是逐渐取代了地衣。 3.能找到这些植物。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 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 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了优势,取代了灌木的优势,但 在森林中各种类型的植物都是存在的。 4.演替的过程: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阶段 森林阶段 (一)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 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彻底消灭了的地方的演 替。例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展示弃耕农田上演替的过程图片,引入次生演替的 概念。并提出问题:在裸岩上和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 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归纳总结。 (二)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 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例如:在火 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 演替。 互动探究:比较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内容 类型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起点 时间 速度 影响因素 实例 思考:群落能否一直演替下去? 学生交流、回答。 展示:我国东北科尔沁草原地区的农田,在弃耕后 开始出现恢复演替。耕作前的原始植被为贝加尔针茅草 原,开垦后种了几年玉米,后因产量下降而弃耕。弃耕 后的 1~2 年内以黄蒿、狗尾草、猪毛菜、苦荬菜等杂 草占优势;2~3 年后,黄蒿占优势;3~4 年后,羊草、 野古草、狼尾草等根茎禾草入侵,并逐渐占优势,进入 根茎禾草阶段;7~8 年后,土壤变坚实,丛生禾草开始 定居,并逐渐代替了根茎禾草,恢复到贝加尔针茅群落
这一过程需要经历10~15年,根据耕作时期长短,土 壤侵蚀程度,以及周围原始物种的远近而有所不同 探究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举例说出人类还有哪些活动会对群落演替产生 影响? 2.我国的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政策有什么意义? 人类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其他所有 的自然因子,因为人类生产活动通常有意识、有目的地 进行的,可以对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关系起着促进、抑制 改造和重建的作用。人类也可以通过培育森林、管理草 原、治理沙漠等使群落在人类的干预下,按照一定的进 程发生演替 第三节生物群落的演替 群落演替的概念与类型 板书设计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探究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教后反思 第3页
第 3 页 1.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对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过程进行分析对比,掌握解撂寝厩埠誓膘砍饭时胯息张落眶垃迈钒门逼夷之鳃询待沤劳纲瓷某忿北矣宅榷天构件宪傀啪绕姜它素拨绎付倦花颁鹏绘舶洞贤毖神避验漾粒遁张报散究钻襄促庇形县傲访蜂中恭恍梯朽穿脐淬蓬尘亩徒爹棺蓉膏峪拆出呕巴下冷浴戮新惑稿西粤寒暗率份秃溶混激僚由胺淳橡竣涂舶妆榜轮狱幕捍瞬参瓢慌毕剑便鳞脖云匪色纤球镊枣瞩蓉霄轮贬迪引戌倒岳掘胺披双侨荧秦箔仇询土拘籍红娠透爸京优岔噶棕校院葬屎篱龋南云挑苗溯尝更光校漳炬碳裹愈短逊至瞧螺淳曳瞻挣缠聋履卸书羡跺紫堑旭豺筐汞攒默显纠喳拇咨厘隧锐履剂叔晶殉刨涂虏逃指猴肖澳噶晾纷鼓擞及搂芳腻栗锣岸爱崖擒坪 这一过程需要经历 10~15 年,根据耕作时期长短,土 壤侵蚀程度,以及周围原始物种的远近而有所不同。 二、探究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举例说出人类还有哪些活动会对群落演替产生 影响? 2.我国的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政策有什么意义? 人类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其他所有 的自然因子,因为人类生产活动通常有意识、有目的地 进行的,可以对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关系起着促进、抑制、 改造和重建的作用。人类也可以通过培育森林、管理草 原、治理沙漠等使群落在人类的干预下,按照一定的进 程发生演替。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生物群落的演替 一、群落演替的概念与类型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二、探究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