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小初高学习文件 第4节群落的演替 课前导读 学习准备 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 代替的过程 (1)初生演替 概念:一个从来没有被 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 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过程:裸岩阶段 苔藓阶段 灌木阶段 森林阶段 (2)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 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 植物的种子或其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3.人类活动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和 破疑解难 、群落演替的理解 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原因:群落是由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的各种生物种群组成的。各种生物种 群都生活在现实的环境中,都要受到环境的影响。生物群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并随着时间 的推移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它是一个动态系统。 3.结果:群落演替到最后形成成熟群落,也叫顶级群落。顶级群落结构最复杂也最稳 定,只要没有外力干扰,它将永远保持原状 二、群落演替的类型比较 比较项目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起点 原先从没有过植被的环境 原有群落环境,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 时间 经历的时间长 经历的时间短 主要影响 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因素 实例 裸岩上的演替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三、控制群落演替的几种主要因素 精品小初高学习文件
精品小初高学习文件 精品小初高学习文件 第 4 节 群落的演替 课前导读 学习准备 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 代替的过程。 2.类型: ⑴ 初生演替 概念:一个从来没有被 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 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过程:裸岩阶段 苔藓阶段 灌木阶段 森林阶段 ⑵ 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 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 植物的种子或其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3.人类活动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和 进行。 破疑解难 一、群落演替的理解 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原因:群落是由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的各种生物种群组成的。各种生物种 群都生活在现实的环境中,都要受到环境的影响。生物群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并随着时间 的推移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它是一个动态系统。 3.结果:群落演替到最后形成成熟群落,也叫顶级群落。顶级群落结构最复杂也最稳 定,只要没有外力干扰,它将永远保持原状。 二、群落演替的类型比较 比较项目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起点 原先从没有过植被的环境 原有群落环境,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 时间 经历的时间长 经历的时间短 主要影响 因素 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实例 裸岩上的演替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三、控制群落演替的几种主要因素
精品小初高学习文件 1.环境不断变化,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繁殖条件,而对另一些物种生存产生不利影 响 2.植物繁殖体的散布即植物不断地进行繁殖和迁移。 3.植物之间直接或间接地相互作用,使它们之间不断相互影响,种间关系不断发生变 化 4.人类活动的影响。 经典例题 例1.在初生演替过程中,苔藓能够取代地衣的原因是 A.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有机物 B.苔藓比地衣长得高,在与地衣争夺阳光的竞争中处于优势 C.苔藓的生长比地衣的快 D.苔藓能够忍受极端干旱的环境 分析:在地衣开拓的基础上,苔藓便能生长起来,苔藓植物和地衣相似,能够忍受极端 干旱的环境,但苔藓比地衣长得高,在与地衣争夺阳光的竞争中处于优势,于是就逐渐扩展, 进而取代地衣。 答案:B 例2.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类的许多活动在影响群落的演替 B.人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置于认为控制之下 C.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 人来的活动对群落的影响不只是破坏性的 分析:人来的活动会使群落演替偏离自然演替的方向,如外来物种的入侵,围湖造田等 都会使群落相单一化发展,人类也可以使群落演替趋向于顶级化,更加稳定,如植树造林 退耕还草、还牧等。但人类对自然界中的生物的影响是有一定限度的。 答案:C 实践探究 选择题 1.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B.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精品小初高学习文件
精品小初高学习文件 精品小初高学习文件 1.环境不断变化,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繁殖条件,而对另一些物种生存产生不利影 响。 2.植物繁殖体的散布即植物不断地进行繁殖和迁移。 3.植物之间直接或间接地相互作用,使它们之间不断相互影响,种间关系不断发生变 化。 4.人类活动的影响。 经典例题 例 1.在初生演替过程中,苔藓能够取代地衣的原因是 A.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有机物 B.苔藓比地衣长得高,在与地衣争夺阳光的竞争中处于优势 C.苔藓的生长比地衣的快 D.苔藓能够忍受极端干旱的环境 分析:在地衣开拓的基础上,苔藓便能生长起来,苔藓植物和地衣相似,能够忍受极端 干旱的环境,但苔藓比地衣长得高,在与地衣争夺阳光的竞争中处于优势,于是就逐渐扩展, 进而取代地衣。 答案:B 例 2.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类的许多活动在影响群落的演替 B.人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置于认为控制之下 C.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 D.人来的活动对群落的影响不只是破坏性的 分析:人来的活动会使群落演替偏离自然演替的方向,如外来物种的入侵,围湖造田等 都会使群落相单一化发展,人类也可以使群落演替趋向于顶级化,更加稳定,如植树造林、 退耕还草、还牧等。但人类对自然界中的生物的影响是有一定限度的。 答案:C 实践探究 一、选择题 1.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B.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精品小初高学习文件 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2.哪一种不是群落演替的趋势 A.物种的数目增加 B.生产率增加 C.群落稳定性增加 D.物种越来越少 3.在群落演替中,下列哪一条最不可能发生 A.群落中物种的组成不断变化B.开始时物种数目增多,然后趋于稳定 C.在初始阶段,群落中物种的数目下降 D.无生命的有机物总量增多 4.在下列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哪一种演替属于异养演替 A.从湖泊到森林 B.从裸岩开始的演替 C.从一个动物尸体开始的演替D.从荒废农田开始的演替 5.下图表示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两个种群,一个种群主要以a为食,另一个种群主要以为b 食,它们所吃的食物有些是共同的,以c表示。(图乙表示甲图经过自然选择形成的结果), 下列关于种群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两个种群间存在着竞争的关系 B.自然选择使以c为食的类型日趋没落 C.自然选择使两种群中的一种灭绝,b 种群将被淘汰 生态需求 D.两种群在竞争中最终适应环境 、简答题 根据群落演替的理论,在光裸的岩石上经过一定的时间,最终会演替出森林。请据此回 答问题 (1)光裸的岩石上最终会演替出森林,其过程大致是 (2)地衣首先在裸岩上定居。同时,地衣分泌的 腐蚀了坚硬的岩石表面,加 速了岩石风化成 的过程。 (3)各种昆虫及其他小动物开始进入生物群落的阶段是 (4)地衣阶段和苔藓阶段相比较,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较多的是 微生物种 类较多的是 精品小初高学习文件
精品小初高学习文件 精品小初高学习文件 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D.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2.哪一种不是群落演替的趋势 A.物种的数目增加 B.生产率增加 C.群落稳定性增加 D.物种越来越少 3.在群落演替中,下列哪一条最不可能发生 A.群落中物种的组成不断变化 B.开始时物种数目增多,然后趋于稳定 C.在初始阶段,群落中物种的数目下降 D.无生命的有机物总量增多 4.在下列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哪一种演替属于异养演替 A.从湖泊到森林 B.从裸岩开始的演替 C.从一个动物尸体开始的演替 D.从荒废农田开始的演替 5.下图表示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两个种群,一个种群主要以 a 为食,另一个种群主要以为 b 食,它们所吃的食物有些是共同的,以 c 表示。(图乙表示甲图经过自然选择形成的结果), 下列关于种群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两个种群间存在着竞争的关系 B.自然选择使以 c 为食的类型日趋没落 C.自然选择使两种群中的一种灭绝,b 种群将被淘汰 D.两种群在竞争中最终适应环境 二、简答题 根据群落演替的理论,在光裸的岩石上经过一定的时间,最终会演替出森林。请据此回 答问题: ⑴ 光裸的岩石上最终会演替出森林,其过程大致是 。 ⑵ 地衣首先在裸岩上定居。同时,地衣分泌的 腐蚀了坚硬的岩石表面,加 速了岩石风化成 的过程。 ⑶ 各种昆虫及其他小动物开始进入生物群落的阶段是 。 ⑷ 地衣阶段和苔藓阶段相比较,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较多的是 ,微生物种 类较多的是
精品小初高学习文件 达标测评 选择题 1.下列各项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程度不随种群密度而变化的是 A.食物 B.气温 C.传染病 D.天敌 2.若将细菌放置于有营养的物体上,它会繁殖并形成细菌群,如图5-20所示。在下图供 选择的方案中有什么适当的实验可以用来检验两种抗生素的杀菌效用? 无细菌 只有细 抗生素抗生素 营葬物体 抗生素抗生家 生素抗生 生素抗生素 加细菌加细菌 细菌群 加细菌加细 细菌加细 3.为了研究第Ⅰ、Ⅱ两类细菌的种间竟争关系,某同学将这两类细菌放入适宜培养液中混 合培养,实验测定了混合培养液中第Ⅰ类细菌在第一代(Z1)时所占的百分比与第二代(Zm) 时所占总数的百分比之间的关系。如图实线表示实际观 察到的(Z)和(Z1)的关系,虚线表示假设 (Z)=(Z)时的情况。请据图推测,混合培养数代以 后第I和第Ⅱ类细菌数量的变化的趋势是 A.第Ⅰ与第Ⅱ类都减少 第Ⅰ与第Ⅱ类都增加 .4‘0鲁 C.第Ⅰ增加,第Ⅱ类减少 D.第Ⅱ增加,第Ⅰ类减少 A 4.右图为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喷洒DDT进行农药防治和引入天敌进行生物 经济阈值 防治害虫过程中,害虫种群密度消长情况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点开始进行农药防治,E点开始进行生物防治 时间/年 B.一般认为害虫防治主要是控制其种群大小而不是 彻底消灭害虫 C.经济阈值是指害虫种群密度影响农业生态系统经济效益的最低值,因此图中必须进 行害虫防治的时间为A、D、E D.生物防治利用的是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而不可能是寄生或竞争关系 5.森林群落中下层植物较上层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低,因为下层 精品小初高学习文件
精品小初高学习文件 精品小初高学习文件 达标测评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程度不随种群密度而变化的是 A.食物 B.气温 C.传染病 D.天敌 2.若将细菌放置于有营养的物体上,它会繁殖并形成细菌群,如图 5—20 所示。在下图供 选择的方案中有什么适当的实验可以用来检验两种抗生素的杀菌效用? 3.为了研究第Ⅰ、Ⅱ两类细菌的种间竟争关系,某同学将这两类细菌放入适宜培养液中混 合培养,实验测定了混合培养液中第Ⅰ类细菌在第一代(Zt)时所占的百分比与第二代(Zt+1) 时所占总数的百分比之间的关系。如图实线表示实际观 察到的(Zt+1)和(Zt)的关系,虚线表示假设 (Zt+1)=(Zt)时的情况。请据图推测,混合培养数代以 后第Ⅰ和第Ⅱ类细菌数量的变化的趋势是 A.第Ⅰ与第Ⅱ类都减少 B.第Ⅰ与第Ⅱ类都增加 C.第Ⅰ增加,第Ⅱ类减少 D.第Ⅱ增加,第Ⅰ类减少 4.右图为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喷洒 DDT 进行农药防治和引入天敌进行生物 防治害虫过程中,害虫种群密度消长情况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 点开始进行农药防治,E 点开始进行生物防治 B.一般认为害虫防治主要是控制其种群大小而不是 彻底消灭害虫 C.经济阈值是指害虫种群密度影响农业生态系统经济效益的最低值,因此图中必须进 行害虫防治的时间为 A、D、E D.生物防治利用的是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而不可能是寄生或竞争关系 5.森林群落中下层植物较上层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低,因为下层
精品小初高学习文件 A.光照强度较弱 B.植物种类少 C.湿度较高 D.温度较高 简答题 20世纪50年代,有人将水葫芦带到非洲的刚果盆地,三年后,水葫芦征服了所有水生 植物对手,反客为主,在刚果上游1500公里的河道上蔓延,阻塞了航道。为了消灭水葫芦, 当地政府花费巨资,沿河喷洒除草剂,但不到半个月,水葫芦又迅速生长起来。最后是请来 了海牛,一条海牛每天能吃掉40多平方米的水葫芦,于是河道畅通了,刚果河又恢复了往 日的生机。请回答:(8分) (1)水葫芦与其它水生植物的关系是 (2)水葫芦在刚果之所以能战胜所有对手,并在河道上蔓延是因为 (3)通过上述例子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4)请运用生态学原理对用除草剂海牛消除水葫芦的效果及其影响作出评价 拓展延伸 [提出问题]观察微环境中生物群落的演替 [探究过程] 1.在玻璃广口罐头瓶中加入适量的池塘水,放在不受干扰、没有阳光的地方 2.每天用滴管吸取少量瓶中的水,制成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统计水中生物种类和数量 连续10天做好记录。 3.根据数据分析水中生物群落发生了怎样的演替? 4.那些因素影响了这个群落的变化? 轻松阅读 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进展情况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史实际上是一部边际土地开展史。20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 走私黑龙江三江平原、新疆和华南地区有计划地组织大规模垦荒,在其他江河、荒原、沼泽 和丘陵地区也开展了规模不等的垦殖活动。1952-1990年,全国累计开垦荒地2.58×10hm, 其中80%是1970年以前开垦的。大量开垦直接导致农牧渔业生产能力下降。开垦的结果是: 水土流失,江河蓄洪能力下降,以及土壤严重退化。这些问题已引起各方面广泛关注。我国 已实施大规模退耕还林、退田还湖、退牧还草等重要措施,并从2003年1月起开始实施《退 耕还林条例》。 精品小初高学习文件
精品小初高学习文件 精品小初高学习文件 A.光照强度较弱 B.植物种类少 C.湿度较高 D.温度较高 二、简答题 20 世纪 50 年代,有人将水葫芦带到非洲的刚果盆地,三年后,水葫芦征服了所有水生 植物对手,反客为主,在刚果上游 1500 公里的河道上蔓延,阻塞了航道。为了消灭水葫芦, 当地政府花费巨资,沿河喷洒除草剂,但不到半个月,水葫芦又迅速生长起来。最后是请来 了海牛,一条海牛每天能吃掉 40 多平方米的水葫芦,于是河道畅通了,刚果河又恢复了往 日的生机。请回答:(8 分) (1)水葫芦与其它水生植物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葫芦在刚果之所以能战胜所有对手,并在河道上蔓延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上述例子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4)请运用生态学原理对用除草剂海牛消除水葫芦的效果及其影响作出评价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提出问题]观察微环境中生物群落的演替 [探究过程] 1.在玻璃广口罐头瓶中加入适量的池塘水,放在不受干扰、没有阳光的地方。 2.每天用滴管吸取少量瓶中的水,制成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统计水中生物种类和数量, 连续 10 天做好记录。 3.根据数据分析水中生物群落发生了怎样的演替? 4.那些因素影响了这个群落的变化? 轻松阅读 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进展情况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史实际上是一部边际土地开展史。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先后 走私黑龙江三江平原、新疆和华南地区有计划地组织大规模垦荒,在其他江河、荒原、沼泽 和丘陵地区也开展了规模不等的垦殖活动。1952—1990 年,全国累计开垦荒地 2.58×107 hm2, 其中 80%是 1970 年以前开垦的。大量开垦直接导致农牧渔业生产能力下降。开垦的结果是: 水土流失,江河蓄洪能力下降,以及土壤严重退化。这些问题已引起各方面广泛关注。我国 已实施大规模退耕还林、退田还湖、退牧还草等重要措施,并从 2003 年 1 月起开始实施《退 耕还林条例》
精品小初高学习文件 (1)退耕还林 l999年开始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试点,2002年全面实施,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3.19 ×10hm2,荒山造林3.25×10hm2,中央累计投入232亿元。规划在2010年前退耕还林1.47 ×10hm,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73×10hm。工程建成后,工程区将增加林草覆盖率5个百分 点,水土流失控制面积8.67×10hm2,防风固沙控制面积1.03×103hm。这是50多年来我国 涉及范围最广、任务量最大、农民参与度最高的生态建设工程 (2)退田还湖 1998年以来,为治理长江水患,国家实施了“平琬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的方 针。5年来的“退田还湖”,已使第一大淡水湖一一鄱阳湖面积由3950km2“长”到了5000km2 第二大淡水湖一一洞庭湖面积增长了35%,恢复到60年前的4350km2。两大湖区为此搬迁 的移民相当于三峡移民当的1.4倍。两大湖泊的扩容,改善了长江流域的生态。目前,长江 干流水面恢复了1400多平方千米。增加了蓄洪容积1.3×10m3。这是历史上自唐宋以来第 一次从围湖造田转变为大规模的退田还湖 (3)退牧还草 从2003年起,用5年时间,在蒙甘宁西部荒漠草原、内蒙古东部退化草原、新疆北部 退化草原和青藏高原东部江河源草原,先期集中治理6.67×10-hm,约占西部地区严重退化 草原的40%。“退牧还草”将采取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3种形式进行,实行草场围栏封育, 适当建设人工草地和饲草料基地,大力推行舍饲圈养。力争5年内,使工程区内退化的草原 得到基本恢复,天然草场得到休养生息,变过牧超载为以草定畜,达到草畜平衡,实现草原 资源的永续利用,建立起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草原生态系统。 第4节群落的演替 精品小初高学习文件
精品小初高学习文件 精品小初高学习文件 ⑴ 退耕还林 1999 年开始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试点,2002 年全面实施,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 3.19 ×106 hm2,荒山造林 3.25×106 hm2,中央累计投入 232 亿元。规划在 2010 年前退耕还林 1.47 ×107 hm,宜林荒山荒地造林 1.73×107 hm2。工程建成后,工程区将增加林草覆盖率 5 个百分 点,水土流失控制面积 8.67×107 hm2,防风固沙控制面积 1.03×108 hm2。这是 50 多年来我国 涉及范围最广、任务量最大、农民参与度最高的生态建设工程。 ⑵ 退田还湖 1998 年以来,为治理长江水患,国家实施了“平埦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的方 针。5 年来的“退田还湖”,已使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面积由 3950km“长”到了 2 5000 km2, 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面积增长了 35%,恢复到 60 年前的 4350 km2。两大湖区为此搬迁 的移民相当于三峡移民当的 1.4 倍。两大湖泊的扩容,改善了长江流域的生态。目前,长江 干流水面恢复了 1400 多平方千米。增加了蓄洪容积 1.3×1010 m 3。这是历史上自唐宋以来第 一次从围湖造田转变为大规模的退田还湖。 ⑶ 退牧还草 从 2003 年起,用 5 年时间,在蒙甘宁西部荒漠草原、内蒙古东部退化草原、新疆北部 退化草原和青藏高原东部江河源草原,先期集中治理 6.67×107 hm2,约占西部地区严重退化 草原的 40%。“退牧还草”将采取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 3 种形式进行,实行草场围栏封育, 适当建设人工草地和饲草料基地,大力推行舍饲圈养。力争 5 年内,使工程区内退化的草原 得到基本恢复,天然草场得到休养生息,变过牧超载为以草定畜,达到草畜平衡,实现草原 资源的永续利用,建立起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草原生态系统。 第 4 节 群落的演替
精品小初高学习文件 实践探究一、选择题:1.A2.D3.C4.C5.C 二、简答题:(1)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2)有机酸土壤(3)草本植物阶段(4)苔藓阶段苔藓阶段 拓展延伸3.随着水中有机物的消耗,使得异养型原生动物数量越来越少,最后趋于消亡。 4.有机物、温度、水质、酸碱度等。 达标测评一、选择题:1.B2.C3.D4.C5.A 、简答题:(1)竟争(2)当地养料、空间充袷,气候适宜,且没有天敌(或环境条件理想) (3)生物既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景响环境 (4)用除草剂消灭水葫芦,费用大,有污染,且水葫芦很快适应,效果不佳。海牛以水葫芦为食,能有效控 制水葫芦,成本低且无污染 精品小初高学习文件
精品小初高学习文件 精品小初高学习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