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传染与免疫 病原微生物感染 机体对抗 (免疫学) 免疫(immunity): 生物体能够辩认自我与非自我,对非我做 出反应以保持自身稳定的功能。 传统的免疫概念: 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即抗传染免疫
病原微生物感染 机体对抗 (免疫学) 免疫(immunity): 生物体能够辩认自我与非自我,对非我做 出反应以保持自身稳定的功能。 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即抗传染免疫。 传统的免疫概念: 第十章 传染与免疫
Louis Pasteur 在实验室
在实验室
免疫功能的分类: 类别 功能正常 功能异常 免疫防御 抵御病原体的侵害和中和其毒素抗 变态反应、反复感染或免疫缺陷综合 传染免疫) 症 免疫稳定 清除体内自然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 识别素乱,导致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行免疫调节,以维护机体内环境的相 对稳定性 免疫监视 某些免疫细胞发现并清除突变的自身 功能失调时,导致癌变或持续感染的 细胞(癌细胞) 发生 本章主要内容: 病原体对机体的感染 非特异性免疫 机体对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特异性免疫 重点: 病原体的感染及机体的抗传染免疫作用
类别 功能正常 功能异常 免疫防御 抵御病原体的侵害和中和其毒素( 抗 传染免疫) 变态反应、反复感染或免疫缺陷综合 症 免疫稳定 清除体内自然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 行免疫调节,以维护机体内环境的相 对稳定性 识别紊乱,导致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免疫监视 某些免疫细胞发现并清除突变的自身 细胞(癌细胞) 功能失调时,导致癌变或持续感染的 发生 免疫功能的分类: 本章主要内容: 病原体对机体的感染 机体对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重点:病原体的感染及机体的抗传染免疫作用
第一节微生物的感染与致病性 、感染的途径与方式 1、感染的途径;2、感染的部位及方式 二、微生物的致病性 1、细菌的致病性: 1)侵袭力:2)毒素(toxin) 2、病毒的致病性;3.真菌的致病性: 三、传染的类型 1、隐性传染;2、带菌状态;3、显性传染 病愿微生物对机体的感染及其致病能力
1、感染的途径;2、感染的部位及方式 1、细菌的致病性: 1)侵袭力;2)毒素(toxin) 2、病毒的致病性;3.真菌的致病性: 三、传染的类型 1、隐性传染;2、带菌状态;3、显性传染 病原微生物对机体的感染及其致病能力 第一节 微生物的感染与致病性
细菌的致病性 病原菌致病力的强弱 毒力 侵袭力 毒素 1、侵袭力(invasiveness): 病原菌突破宿主防线,并能于宿主体内定居、繁殖、扩散的能力,称侵袭力 吸附和侵入能力: 繁殖与扩散能力; 对宿主防御机能的抵抗能力
病原菌致病力的强弱 毒力 侵袭力 毒素 1、侵袭力(invasiveness): 病原菌突破宿主防线,并能于宿主体内定居、繁殖、扩散的能力,称侵袭力 吸附和侵入能力; 繁殖与扩散能力; 对宿主防御机能的抵抗能力 一、细菌的致病性
1)吸附和侵入能力: 细菌通过具有粘附能力的结构如革兰氏阴性菌的菌毛粘附于宿主的呼吸道、 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粘膜上皮细胞的相应受体,局部繁殖,积聚毒力或继 续侵入机体内部。 淋病奈瑟氏球菌:菌毛可使其吸附于尿道粘膜上皮的表面而不被尿液冲走 变异链球菌、乳杆菌:牙齿表面粘连成菌斑,造成龋齿。 在原处生长繁殖并引起疾病:霍乱弧菌(b0) ▲侵入细胞内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细胞死亡,造成溃疡 痢疾志贺氏菌(Shigella ddysenteriae) 通过粘膜上皮细胞或细胞间质侵入表层下部组织或血液中 进一步扩散:溶血链球菌(Streptococcus haemolyticus)
1)吸附和侵入能力: 细菌通过具有粘附能力的结构如革兰氏阴性菌的菌毛粘附于宿主的呼吸道、 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粘膜上皮细胞的相应受体,局部繁殖,积聚毒力或继 续侵入机体内部。 淋病奈瑟氏球菌:菌毛可使其吸附于尿道粘膜上皮的表面而不被尿液冲走 变异链球菌、乳杆菌:牙齿表面粘连成菌斑,造成龋齿。 在原处生长繁殖并引起疾病:霍乱弧菌(Vibrio) 侵入细胞内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细胞死亡,造成溃疡 痢疾志贺氏菌(Shigella ddysenteriae) 通过粘膜上皮细胞或细胞间质侵入表层下部组织或血液中 进一步扩散:溶血链球菌(Streptococcus haemolyticus)
2)抗吞噬作用 肺炎链球菌:荚膜,避免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 A族链球菌表面M蛋白:抗吞噬、抵御抗体等作用 (E.coli K抗原等) 3)繁殖与扩散能力 a、透明质酸酶(旧称扩散因子) 水解结缔组织中透明质酸,透性增加,利于病原体迅速扩散 (链球、葡球等)
2)抗吞噬作用 肺炎链球菌:荚膜,避免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 A族链球菌表面M蛋白:抗吞噬、抵御抗体等作用 (E.coli K抗原等) 3)繁殖与扩散能力 a、透明质酸酶(旧称扩散因子) 水解结缔组织中透明质酸,透性增加,利于病原体迅速扩散 (链球、葡球等)
b、胶原酶 水解胶原蛋白,利于扩散(产气荚膜梭菌) c、血浆凝固酶 凝固成纤维蛋白屏障,保护其免受宿主吞噬(金葡菌) d、链激酶(血纤维蛋白溶酶) 激活血纤维蛋白溶酶原一血纤维蛋白溶酶 血浆纤维蛋白 水解、利于扩散 e、卵磷脂酶(a毒素) 水解各种组织细胞,尤红细胞(产气荚膜梭菌、蛇毒液)
b、胶原酶 血浆纤维蛋白 c、血浆凝固酶 d、链激酶(血纤维蛋白溶酶) e、卵磷脂酶(毒素) 水解胶原蛋白,利于扩散(产气荚膜梭菌) 凝固成纤维蛋白屏障,保护其免受宿主吞噬(金葡菌) 激活血纤维蛋白溶酶原——血纤维蛋白溶酶 水解各种组织细胞,尤红细胞(产气荚膜梭菌、蛇毒液) 水解、利于扩散
2、毒素(toxin) 一外毒素 按其来源、性质和作用不同: 内毒素 l)外毒素(exotoxin) 主要是一些革兰氏阳性菌,在生长过程中合成并分泌到胞外的毒,如 破伤风痉李毒素、白喉毒素等;也有存于胞内当细菌溶解后 才释放的如痢疾志贺菌的肠毒素。 特点: 通常为蛋白质,抗原性强,可选择作用于各自特定的组织 器官,不同病原菌产生的外毒素不同,所引起的症状也不同。 其毒性作用强,但不稳定,对热和某些化学物质敏感
2、毒素 (toxin) 按其来源、性质和作用不同: 外毒素 内毒素 主要是一些革兰氏阳性菌,在生长过程中合成并分泌到胞外的毒,如 破伤风痉挛毒素、白喉毒素等;也有存于胞内当细菌溶解后 才释放的如痢疾志贺菌的肠毒素。 1)外毒素(exotoxin): 特点: 通常为蛋白质,抗原性强,可选择作用于各自特定的组织 器官,不同病原菌产生的外毒素不同,所引起的症状也不同。 其毒性作用强,但不稳定,对热和某些化学物质敏感
类毒素(toxoid) 和抗毒素(antitoxin): 利用外毒素对热和某些化学物质敏感的特点,用0.3-0.4%甲 醛处理,使其毒性完全丧失,但仍保持抗原性,这种经处理 的外毒素为类毒素,常用来预防注射。 用类毒素注射动物(如马),以制备外毒素的抗体,称为 抗毒素,作治疗用。 外毒素 0.30.4%甲醛 免疫动物 脱毒 类毒素 抗毒素
类毒素(toxoid)和抗毒素(antitoxin): 利用外毒素对热和某些化学物质敏感的特点,用0.3-0.4%甲 醛处理,使其毒性完全丧失,但仍保持抗原性,这种经处理 的外毒素为类毒素,常用来预防注射。 用类毒素注射动物(如马),以制备外毒素的抗体,称为 抗毒素,作治疗用。 外毒素 0.3~0.4%甲醛 脱毒 类毒素 免疫动物 抗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