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延安大学:《环境质量评价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EIA)》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打印版)第一章 环境影响评价概论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14,文件大小:3.85M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环境质量评价 课程简介 从20世纪60年代初环境影响评价”概念的提出,到20世纪末的30多年中, 环境影响评价既成为环境科学体系中一门基础性学科,也发展成为环境管理过程 中一项具体制度,同时还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与管理的一种有效模式。 环境影响评价作为环境评价的中心,既是环境规划和管理的组成部分和重要 依据,更是全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基本手段。 环境评价涉及十分宽深的学科领域。它不是工作程序和方法学的简单堆合, 而是一个发展中的具有理论框架的学科体系。特别是近十年来,环境影响评价作 为一门新兴学科,无论在理论、法规与体制上,还是在内容、方法与技术上都有 长足发展。 课程说明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36学时 课程内容涉及范围很广:水、气、渣、生态等,需要一定的前期知识 教材: 陆书玉主编,《环境影响评价》,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01年7月 参考书: 1.《环境规划学》郭怀成尚金成张天桂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面 向21世纪教材) 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司编,《环境影响评价岗位培训教 材》,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2006年7月 3.陆雍森主编,《环境评价》同济大学出版社,上海,1999年9月 4.丁桑岚主编,《环境评价概论》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2001年4月 5.朱世云,林春绵主编,《环境影响评价》,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6月 考核标准 冬期末闭卷考试80分 冬平时20分,大作业10分,平时作业和考勤10分 我们课程的任务 介绍环境评价与规划的基本框架和基础理论,初步掌握其工作程序和常用方 法:对大气、地表水、噪声等方面的环境影响因子和预测模式深入介绍:通过案 例分析了解在常见情景下的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和判定原则

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概论 1.教学内容 (1)环境、环境影响、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概念: (2)环境影响评价标准体系: (3)国内外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 2.重点与难点 重点:环境、环境影响、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难点:中国环境标准体系和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3.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环境、环境影响、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2)了解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征: (3)掌握环境标准的概念和作用、环境标准体系: (4)熟悉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形成、发展及实施情况。 (5)了解国外环境影响评价发展状况。 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概念 一、环境 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是相对于主体的客体。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通常是指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外部因素的总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环境的定义“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 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 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目然遗迹,人文遗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 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自然因素的总体,如高山、大海、江河、湖泊、天然森林、野生 动植物等。 社会环境:社会因素的总体,如住房、工厂、桥梁、娱乐设施等人工构筑物 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二、环境影响 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 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环境影响的分类: 按影响的来源: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累积影响。 按影响的效果:有利影响、不利影响。 按影响的程度:可恢复影响、不可恢复影响。 按影响的时间:长期影响、短期影响 按影响的性质:污染影响、生态影响

其它:地方影响、区域影响、国家影响、全球影响:建设阶段影响、运行阶 段影响:单个影响、综合影响等。 三、环境影响评价 1.定义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 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 法与制度。 2.基本功能 (1)判断功能:以人的需求为尺度,对己有的客体作出价值判断。通过这 一判断,可以了解客体的当前状态,并揭示客体与主体之间的满足关系是否存在 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存在。 (2)预测功能:以人的需求为尺度,对将形成的客体作出价值判断。即在 思维中构建未来的客体,并对这一客体与人的需要的关系作出判断,从而预测未 来客体的价值。人类通过这种预测而确定自己的实践目标,哪些是应当争取的, 哪些是应当避免的。 (3)选择功能:将同样都具有价值的课题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其中哪一个 是更具有价值,更值得争取的,这是对价值序列(价值程度)的判断: (4)导向功能:人类活动的理想是目的性与规律性的统一,其中目的的确 立要以评价所判定的价值为基础和前提,而对价值的判断是通过对价值的认识、 预测和选择这些评价形式才得以实现的。所以说人类活动的目的的确立应基于评 价,只有通过评价,才能确立合理的合乎规律的目的,才能对实践活动进行导向 和调控。 3.重要性 (1)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 (2)指导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强化环境管理 (3)为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 (4)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 4.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 (1)从方法学上:环境影响评价一般分为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 评价及环境影响后评估,三者应该是一个循环的和补充的过程。 ①环境质量评价 定义:按照一定的目的、程序、方法和标准对环境质量进行定性或定量评述 的过程。 目的:了解环境质量水平,识别环境污染程度,研究环境变化趋势。 分类:从时间上,分为环境质量回顾评价、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环境质量预 断评价。从空间上,分为建设项目环境质量评价、城市环境质量评价、区域环境 质量评价和全球环境质量评价。从环境因素上,分为单项环境要素评价和环境要

素总体评价。 ②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定义:按照一定的目的、程序、方法和标准对规划或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给 环境带来的影响程度和范围进行定性和/或定量预测、分析和评估的过程。 内容包括:影响识别、影响分析、影响预测和影响评价。 ③环境影响后评估 定义:对规划或建设项目实施后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估,以验证环 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结论,并补充和完善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的方法 和制度。 特点:具有验证性和补充性的特点。 (2)从研究范围和评价对象的性质角度分类:政策(战略)的环境影响评 价、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其关系为政策(战略)指 导规划,规划决定项目。项目和规划是实施政策(战略)的具体体现,战略环境 影响评价处于最高层次 《中国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只规定了对规划和建设项目 进行环境影响评价,2009年8月17日,国务院颁布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 标志着环境保护参与综合决策进入了新阶段。 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的影响评价的主要联系与区别 序号 比较对象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1 层次性 比较宏观 比较微观 2 决策主体 各级政府及其行政主管部门 业主 3 评价者 决策者或委托相关机构 具有资质的环评机构 4 评价对象 规划(一地三域十个专项) 建设项目 建设期(施工期)、运行期(营运期) 5 评价时段 近期、中期、远期 退役后(封场后) 6 评价范围 规划涉及的行政区域及受影响区 建设场址及周围地区 7 评价因素 规划影响及相关的社会经济影响 直接受影响的环境因素 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积累影响、 8 影响类型 主要是直接影响 长期影响 9 评价基准 环境、经济、社会准则 环境标准 10 评价方法 定性和定量方法、以定性方法为主 定性和定量方法、以定量方法为主 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篇章或说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 11 评价文件 明 环境影响登记表 审查制(规划审批机关决定是否采纳 审批制(行政许可,必须执行,否 12 行政程序 评价结果) 则视为违法)

一地:土地利用规划 三域: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和开发利用规划 冬十个专项: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 旅游、自然资源开发 5.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 客观、公开、公正 综合考虑影响 兼顾各种环境因素及其构成的生态系统 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定义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指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形式 确定下来从而必须遵守的制度。 2.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 (1)具有法律强制性 (2)纳入基本建设程序:中国多年实行计划体制,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实 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国家仍有较多的审批环节和产业政 策控制措施,强调基建程序。环境影响评价与基本建设紧密结合。 (3)评价对象侧重于工程项目建设。 (4)分类管理:国家规定对造成不同程度环境影响的项目实行分类管理。 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必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可编 写环境影响报告表,对环境影响很小的可只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5)实行环评资格审核认定制:自1986年起,中国建立了评价单位的资格 审查制度,强调评价机构必须具有法人资格,具有与评价内容相适应的固定在编 的各专业人员和测试手段,能够对评价结果负起法律责任。 第二节 环境影响评价标准 一、环境标准的定义与作用 1.环境标准的定义 环境标准是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由国家按照法定程序制 定和批准的技术规范。 环境标准是评价环境状况和其它环保工作的法定依据。 2.环境标准的意义与作用 在环评与环境规划中重要作用: (1)环境标准是制订环境规划、计划的重要依据,是一定时期内环境目标 的重要体现

(2)环境标准是环境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评价的准绳,环境保护部 门的执法手段。 (3)环境标准是科学管理环境的技术基础,是推动环境保护科技进步的动 力。用具体数字体现了界限和尺度。 (4)标准是促进污染防治、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环境质量的重要工具和手 段。环境标准对环境投资也具有导向作用。 二、环境标准体系 环境标准的分级分类 环境标准的种类繁多,各国之间也不统一,如美国将环境标准分为环境质量 标准和污染排放标准两类。 我国分为六类 环境质量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基础标准 环境方法标准 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环境其它标准 标准有国家级、地方级、行业级三级。 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 ·凡是环境保护法规、条例办法和标准化方法上规定的强制执行的标准为强 制性标准,如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等均属 强制性标准:环境质量标准中的警戒性标准亦属强制性标准, 冬其它属推荐性标准。 1.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是在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生态良性循环和保障社会物质财产的 基础上,并考虑技术经济条件,对环境中有害物质或因素所做的限制性规定。 环境质量标准主要包括:大气质量标准、水质质量标准、环境噪声及土壤、 生态质量标准等。 2.污染物排放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是根据环境质量要求,结合环境特点和社会技术经济条件, 对污染源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的各种因素所作的控制规定。 这类标准是指国家根据技术上可能性和经济上的合理,规定污染源排放污染 物的容许浓度或数量。 (1)国家排放标准:一般由国家环保部制定。 (2)地方排放标准:由于当地的环境条件等因素,在执行国家级排放标准 不能实现地方环境质量时,则需要制订地方控制污染源的标准。它可以起到补充、 修订、完善国家标准之不足的作用 3.环境基础标准

在环境标准化工作范围内,对有指导意义的符号、代号、图式、量纲、导则 等所作的统一规定,是制订其它环境标准的基础。 4.环境方法标准 在环境保护工作中,以试验、分析、统计、计算、测定等所作的规定作用等 方法为对象而制订的标准。 5.环境标准物质标准 这是对环境标准物质必须达到的要求所作的规定。 是环境标准得以实施的保证、是考核方法和手段得以进行依据。 6.环境保护其它标准 如环保行业标准(H耵),又如环保仪器设备标准等。它是除国家标准外,对 在环保工作中还需统一协调的如仪器设备、技术规范、管理办法等所作的统一规 定。 例:《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分期实施新标准的时间要求: 2012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 2013年,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2015年,所有地级以上城市: 2016年1月1日,全国实施新标准。 三、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1.环境标准的制订原则 (1)确保人体不受污染危害原则。环境中的污染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只有 超过一定的数量和浓度的限制,和会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危害。 (2)政策性原则。环境标准应体现国家环境保护方针政策,符合国家技术 经济的实际水平。 (3)以环境状况为基础要有科学依据。在制订污染物排放标准时要考虑自 然界的净化能力,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并考虑采纳环境的功能特性。 (4)差异原则。制订环境标准应考虑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及新老企业的环境、 经济差异,即区别对待、宽严有度 (5)尽量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原则。 污染物排放标准是指可排入环境的某种物质的数量或含量。在这个数量范围 内排放不会使环境参数超出已确定的环境质量标准范围。排放标准可以随国家经 济技术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目前较发达的工业国家都采用“最佳实用技术”(BPT) 和“最佳可行技术”(BAT)的方法制定排放标准,其含义是排放标准的制定是以 经济上适用的污染物综合治理技术为依据,其中BAT要求较高

02030405060708090100 卡脸南座 0 反映了污染处理成本与效果的一般特征。所以拐点①具有最大经济效益。 BPT处于图上点②的位置,BAT处于图上点③的位置 2.制定环境标准的程序 (1)组织多学科编制组,制定工作计划 (2)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工作 (3)综合分析,初步拟定分级标志值 (4)进行可行性调查、验证 (5)审批和颁布 3.环境标准的监督实施 第三节国内外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 一、国外EIA发展情况 (一)国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发展历史 冬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用环境法律或行政规章规定为一个必须遵守的制度, 叫“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冬1969年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国家环境政策法中肯 定下来的国家。 瑞典,澳大利亚及法国也分别于1969年,1974年和1976年在国家环境 保护法律中肯定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二)美国 1.评价对象 主要的评价对象是指对环境有相当影响的联邦政府的主要开发行为 (Behavior)(具有相当规模的计划,并需消耗一定的时间与资源的行为)。但在地方 上可结合本地的特点,评价对象的范围更广些。1975年以来,对250多个项目 作了环境影响评价,其中很大部分是对公园的开发和大学校园中的建设等。 2.评价特点

(1)行为的开发者一般是委托经验较丰富的环境影响评价顾问机构来进行环 境影响评价。 (2)多采用比较法进行鉴别。即在报告书中同时考虑几个方案进行比较评价, 以利选择一个最佳方案。 如机场的扩建可以作出按计划进行、比计划稍有缩小、维持现状、迁移别处 等方案,进行比较评价。 (3)委托大学进行研究。 如加利福尼亚大学接受了综合开发旧金山湾一带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其他 大学也都有类似的工作开展。 (4)情报公开,居民参加。 把环境影响报告书公布于众,也可以召开群众大会,让居民参加评价,居民 可以向司法部门提出诉讼,这是美国的一贯做法。 3.评价程序 ()当产生某一项开发的设想时,首先应考虑该开发项目对环境有何直接影 响并对此进行评价。 根据初步研究,判断是否应该进行详细的环境影响评价,如认为无必要,就 可直接进行开发。如有必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应作出第一次环境影响报告书, 提交给美国环境保护局及各部门,州政府、地方自治团体,同时公布于众。必要 时,也可以召开群众大会。 (2)EPA在45天内对此进行评价,并征求各方意见,作出最后环境影响报告 书,再进行评论 (3)如认为无问题,就向美国环境咨询委员会(CEQ)提出,并接受CEQ的提 案。 (4)CEQ可将此提交给法院最后判决。 (三)国外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议论 综上所述,各国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防止因经济发展给环境带来不利 的影响,其益处不言而喻。 争议:如环境影响评价的必要性是什么?它与经济发展有没有矛盾? 过于重视会影响资源开发,会影响现实社会对各方面的需求,造成本末倒置 的后果。 共识: 决定一个工程项目的取舍6个方面(经济、技术、管理、组织、商业与财政): 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一种外加的监督因素第7个方面:环境影响评阶应作为控制不 利于环境的经济增长的一种手段。 (四)国外环境影响评价新发展 1.对社会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视 SIA是EIA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间接影响评价的类型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应包括建设项目引起的一个地区的社会组成、结构、人际 关系、社区关系、经济发展、文化教育、娱乐活动,服务设施,文物古迹及美学 等方面的影响。 近年来的实践已使人们日益认识到它的重要性。 (1)美国 在建设超级市场时十分注意它所引起的人口就业、经济发展等问题:在进行 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时,则十分重视分析其对居民和企业、事业单位的迁移及对原 有社会结构的影响:在进行机场的环评中注意对当地经济的诱发影响,包括人口 流动型和增长型的改变,公用事业需求及经济活动的变化等。 (2)加拿大 将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列为优先研究领域。如在对玛堪泽谷地管线调查中,主 要是进行当地居民的社会及文化影响的评价。 (3)澳大利亚 进行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包括三部分内容,即对人口就业、人口定居方式及人 体健康的影响进行分析。 我国城市化进程在加速,SIA值得重视。土地的征收对农民的影响 2.注意对生态影响的评价 建设项目引起的环境影响经常涉及到建设项目周围地区自然资源的破坏以 及生态系统生产力水平降低:有些建设项目,如修建铁路、公路、输油管线、大 型水利工程以及大型露天矿场等会对生态造成明显的影响:生态影响评价的内容 涉及到对生态系统的种群组成及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等问题。 3.开展景观影响评价研究 它包括建立物理模型、计算景观价值指数、发展视觉模型(包括视线分析、 无视线分析、计算机扫描等)。这是一个富有发展前途,颇具实际意义的领域。 日本国立公害研究所建立了规模较大的人间环境评价实验室,对拟建建筑物 进行了外观展示,供专家及居民进行评定。 我国现在也十分重视,在公路、桥梁、大型设施等方面。 4.开展了环境风险评价 对偶然事件发生可能性的环境影响分析研究。自80年代以来,有关环境风 险评价研究的专著已在加拿大出版 广义的环境风险评价应该包括由新化学合成物质的应用所引起的环境风险, 以及各种自然灾害引起的环境风险。 目前,国外非常重视前者的研究,旨在分析研究有毒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产 生危害的可能性和可能程度,并做出变量估计,进而提出减少环境风险的决策, 以加强环境风险管理。 环境风险评价应包括实验观察研究、环境风险评价及环境风险管理三部分内 容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4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