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七 某饮用水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 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饮用水工程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 法人代表 联系人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传真 邮政编码 建设地点 立项审批部门 批准文号 建设性质 V新建 改扩建技改 行业类别 及代码 占地面积 绿化面积 (平方米) (平方米) 总投资 其中:环保投资 环保投资占 % (万元) (万元) 总投资比例 评价经费 预期投产日期 (万元) 1.1工程内容及规模: 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由来: ×X×朱里水库位于xxxx×x境内,工程所在地×xx×x×龙上村,经济以农业为 主,工商业较为落后,因地少人多,当地不少村民外出打工谋生,为了充分利用 和开发水资源,发展贫困山区经济,加快山区脱贫致富的步伐,×xx提出了“立 足山区,开发资源”的经济战略方针,充分开发了水库资源。 目前该项目己完成朱里水库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环境保护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受该饮用水 工程投资方××x人民政府委托,××环境保护研究室承接了xxx饮用水工程环境影 响报告表的编制工作。在接受该项工作后,我室立即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本项目 工程进行了现场踏勘、调查收集有关资料等,以此开展《×x××××饮用水工程环 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工作。 2)项目选址及规模: 本项目拟选址在×××村朱里水库,该水库集水面积3.15Km2,总库容量49.93
万m3,正常库容43万m3。该项目建成后日供水0.6万吨,能够确保附近村庄人 民群众的生活用水需求。本项目原设计饮用水水源选址在×××村东田水库,由于 该选址在土地政策处理和土地、水库审批上存在很大难度,工程至今不能启动建 设。新选址在×x×龙上村朱里水库,该选址有利于土地政策处理、节约建设资金 和增加受益群众。因此,新的选址有利于项目的审批。 1.2评价依据 1)法律法规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③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④××省人民政府令第166号《××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2)技术规范 ①《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HJ/T2.1-1992) ②《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面水环境》(HJT2.3-1993) ③《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声环境》(HJ/T2.4-1994) ④《××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修改版)》,××省环保局2005.4 3)其他相关资料 ①《×x×朱里水库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送审稿) ②xx×饮用水水源选址专题会议纪要 1.3放射性同位素和伴有电磁辐射的设施的使用情况 无 1.4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拟选址于朱里水库,朱里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任务的小(Ⅱ)水库, 现改用于饮用水工程,不存在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问题。 2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2.1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 等) 2.1.1地理位置 ×x×位于×x省的南面,温州市的西部,飞云江的中上游。东邻瑞安市,南界 平阳、苍南县,西倚泰顺、景宁县,北接青田县。地理坐标东经11934~120 15、北纬2734~2759。 ×xx地处××城西北部,距县城35公里。 2.1.2气象特征 ××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常年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 照充足。根据×xx气象站各近20年资料统计,主要气候特征如下: 年平均气温 18℃
极端最高气温 40.8℃ 极端最低气温 -3.7℃ 年平均降雨量 1884.7mm 最大年降雨量 2737.4mm 最小年降雨量 1080.7mm 年平均风速 2.1m/s 年平均相对湿度 81% 工程所处泗溪流域内全年的降雨分布特征可分成三个时期:10月下半月至 次年4月上半月是非汛期,天气稳定少雨,4月下半月至7月上半月为梅雨期, 此期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北方冷空气相遇的静止锋影响,天气多连续阴雨。7 月下半月到10月上半月为台汛期,期间常处于副热带高压控制,一般晴热少雨, 同时受台风的登陆及边缘影响,常发生暴雨,形成洪水。 根据×××气象站资料统计,主要气候特征见表1。 表1流域内气象特征统计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特征值 1 年平均气温 ℃ 18 2 极端最高气温 ℃ 40.8 3 极端最低气温 ℃ -3.7 4 极端最低气温 mm 1884.7 5 年平均降雨量 mm 2737.4 6 最大年降雨量 mm 1080.7 > 年平均风速 m/s 2.1 8 年平均相对湿度 % 81 2.1.3水文特征 飞云江是×省八大江河之一,发源于景宁和泰顺两县交界的白云尖西麓际 坑,自西北东流经珊溪、峃口、平阳坑、瑞安等地,最后注入东海,全长203km,流 域面积3252m。主要支流有珊溪、玉泉溪、泗溪、峃作口溪,九溪、桂溪、黄坦坑、千 秋、方坑,流域形状狭长,上游较中下游更宽阔,直线长度102m,平均宽度39.9km。 县内河流分属飞云江、瓯江、鳌江3个水系。飞云江水系流域面积1123.5 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87.3%:瓯江水系流域面积144.8平方公里,占11.2%: 鳌江水系流域面积19.3平方公里,占1.5%。 徐村汇右岸龙溪水,至峃口注入飞云江。泗溪河长42k,大小支流17条,流域 面积246km2,平均坡降16.83%o。 2.1.4地形地貌 ×××地处华夏古陆的南部,地质构造属于新华夏系构造一级南部隆起地区, 构造运动强烈,是古老的浙闽地质的一部分,有广泛的中生代火山岩系,西部地 区有古老的变质岩,构成了×x×群山蜿蜒,以山丘为主的林业县。文成地势自西 北向东南倾斜,境内由洞宫山脉南支一罗山支脉形成的高山峻岭,连绵不绝。海
拔在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上百座,最高为西北部的石垟林场,海拔1365.5m, 最低为平和乡大洋口村,海拔15米。地貌类型以山地、丘陵为主,河谷平原较 少。山脉多作西北一东南走向。山地、丘陵分布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0%以上。 2.1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有、文化、文物保护等) 2.1行政区划与人口 ××x位于×省南面,全县辖8镇25个乡。2002年末总户数121542户,人口 36803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6713人,占7.3%:总人口中女性人口170593人, 占46.4%。 ×××位于×××城西北部,距县城35公里,辖区面积99平方公里,平均海拔 650米,被誉为天下七十二福地之一”。2002年末,全镇辖34个行政村,6907 户,总人口22236人,其中农业人口21164人。 2.2社会经济 由于××x地处山区,因此经济以农业为主,经济基础十分薄弱,但是却拥有 得天独厚的风景旅游资源、优良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民族风情,通过近几年的大 力发展,生态经济和旅游经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特别是56、57两条省道 贯通后,文成到温州、青田只要1个小时,到杭州也只需4个多小时,文成与周 围县市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将为我县生态旅游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至2002年底,全县职工年平均工资收入15769元,比上年增长31.5%,全 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277元,比上年增加147元。×x×全镇工农业总产值5388 万元,比上年增加17.31%:地方财政收入21.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551元。 3环境质量状况 3.1水环境质量现状及评价 (1)水环境质量监测 我们以靠近该区域的南田水库水质情况来评价。根据×x×水环境功能区划, 南田水库为×××的饮用水源,地面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中Ⅱ类标准。南田水库的水质监测数据,见表2。 表2 常规监测资料 浓度单位:mgL(除pH外) 分析项目(mgL) 样品编号 总磷 石油类 氨氮 PH 溶解氧 高锰酸盐指数 水051108-南田水库01 0.056 <0.05 0.122 7.08 7.14 2.92 水051108-南田水库02 0.052 <0.05 0.140 7.10 7.04 3.28 水051109-南田水库02 0.042 <0.05 0.112 6.66 7.24 2.80 水051109-南田水库02 0.060 <0.05 0.097 6.62 7.14 3.04 Ⅱ类标准 <≤0.025 ≤0.05 0.5 69 ≥6 4
由表2监测结果可知,南田水库的水质监测指标中总磷超出了《地表水环境 质量标准》GB3838一2002中Ⅱ类水质标准,其他指标都满足IⅡ类水质标准的要 求。表明,目前建设项目附近水体一南田水库己不能满足水环境Ⅱ类功能区的 要求。 3.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 由于本项目所在位置为×x×属于xxx境内,因此参照xxx监测站常规资料进行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采用××x监测站位常规监测站位,主要监测项目为TSP、SO2、NO2。监测统 计结果取平均值。 2004年度×××常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见表3。 表32004年度××常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结果 浓度 TSP S02 NOz 项目 年均值 0.082 <0.003 <0.005 二级标准年均值 ≤0.20 ≤0.06 ≤0.04 (2)现状评价 从表3可看出,xx×大气质量主要指标TSP、SO2、NO2均优于环境空气质 量二级标准,超标率为0。因此建设项目拟选地区大气环境质量良好,具有一定 的环境容量。 3.3声环境质量状况 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人为活动稀少的特点,在项目区域内设两个噪声监测 点,分昼夜进行噪声监测,监测仪器采用AWA-2型噪声统计分析仪,监测结果 和标准值见表4所示。 表4 噪声监测结果统计表 单位:dB(A) 标准值(dB) 监测 监测地点 LedB(A) LiodB(A) LsndB(A) LoodB(A) 0类区 1类区 时间 坝址 38.5 40.6 36.2 35.8 50 55 厂房 47.1 50.8 42.2 38.4 50 55 监测在无风时进行,排除了人为因素的影响,噪声源主要是鸟、虫鸣叫声和 水流声。从监测结果看,该区域噪声等效声级较低,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 准》(GB3096-93)1类区标准的要求。 3.4评价重点 根据本项目的建设内容及周围的环境状况,本评价的重点为上游居民点日 常生活所排出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以及农田灌溉水,其次为施工期环境影响。 通过环境影响预测和分析,提出环保对策,以保护区域环境质量。 3.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1、地表水:库区及坝下河段水体。 2、环境空气:建设项目附近1000米范围。 3、声环境:评价区内的居民区。 4评价适用标准 4.1环境质量标准 4.1.1大气 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主要 污染物指标见表5。 表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单位:mg/m3 污染物名称 取值时间 浓度限值(二级标准) 年平均 0.06 S02 日平均 0.15 1小时平均 0.50 年平均 0.20 TSP 日平均 0.30 年平均 0.08 NO2 日平均 0.12 1小时平均 0.24 4.1.2声环境 项目所在地位于农村地带,声环境噪声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3096-93)1类标准(即昼间55dB,夜间45B),其标准值见表6: 表6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单位:dB 类别 昼间 夜间 备注 1 55 45 乡村居住环境 2 60 50 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 3 65 55 工业区 4.1.3地表水 根据《××省地面水环境保护功能区划分方案》及x×x城市规划方案的划分要 求,评价区域段水环境质量标准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 的Ⅱ类标准,对水源地水体参考《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及其集中式生活饮用水 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见表7 表7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单位:除pH外,均为mgL) 污染物名称 Ⅱ类 pH 6~9 D0≥ 6 高锰酸盐指数≤ 4
氨氮≤ 0.5 总P≤ 0.1 CODr≤ 15 BOD5≤ 3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0.2 总N≤ 0.5 氟化物(F)≤ 1.0 粪大肠菌群(个L)≤ 2000 铅≤ 0.01 挥发酚≤ 0.002 汞≤ 0.00005 疏化物≤ 0.1 补充项目 硫酸盐(以S042计) 250 氯化物(以CI计) 250 硝酸盐(以N计) 10 铁 0.3 锰 0.1 4.2污染物排放标准 (1)废水 本项目要控制排放的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排水去向为附近农田,故其排放 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 中的标准(水作),见表8。 表8污水排放标准和农灌水标准(除pH外,均为mgL)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污染物 GB8978-1996 GB5084-92 pH值 6~9 5.5-8.5 悬浮物 70 150 BODs 20 80 CODer 100 200 动植物油 10 LAS 5 氨氮 15 12 (2)废气 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 (3)噪声 1)建成后本项目噪声源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I类 区标准。具体见表9。 表9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类别 昼间dB(A) 夜间dB(A) 适用区域 55 45 乡村居住环境可参照 Ⅱ 60 50 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 2)建筑施工期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中各施工阶 段的噪声限值,具体见表10。 表1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噪声限值dB(A) 施工阶段 主要噪声源 昼间 夜间 土石方 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 75 55 打桩 各种打桩机等 85 禁止施工 结构 搅拌机、振捣棒、电锯 70 55 装修 吊车、升降机等 65 55 4.3总量控制指标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关于核定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有关 问题的通知》,对新建或改扩建项目所排污染物应加强管理,采用清洁生产工艺 和设备,把新增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到最低限度,以保证实现地方人民政府有关总 量控制的要求。 按照《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和《国务院关于国家环境保护"十 五"计划的批复》(国函[2001]169号)的要求,严格执行全国主要污染物 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实现"到2005年,环境污染状况有所减轻,生态环境 恶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的环境保护目标。 遵循"对环境危害大的、国家重点控制的污染物严格控制"的原则,” 十五"期间对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规定的二氧化疏、烟尘、 工业粉尘、化学需氧量、氨氮、工业固体废物等6种主要污染物实行排 放总量控制。 根据分析,建设项目排放的主要污染因子中,纳入总量控制要求的主要有化 学需氧量和氨氮,应立足于实施清洁生产、污染物治理达标排放及区域污染物 总量控制等基本原则。总量排放指标建议如下: 化学需氧量0.057Ua: 氨氮0.006/a 具体实施方案由建设单位向环保管理部门申请,由环保部门根据×××全县的 总量控制指标量进行分配调剂,经环保审批部门同意后给予核定。 5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5.1工艺流程简述: 本项目拟选址在×xx龙上村朱里水库,该水库集水面积3.15Km2,总库容量 49.93万m3,正常库容43万m3。该项目建成后日供水0.6万吨,能够确保附近
村庄人民群众的生活用水需求。 5.2工程枢纽布置 ×省××朱里水库主要建筑物有拦水坝、溢洪道、输水隧洞及水库管理房及 雨量观测站等工程。 (1)拦水坝 拦水坝为粘土心墙坝,最大坝高19m,坝顶高程711.00m,坝顶宽3.9m,坝 顶长度63.7m,坝顶采用30cm厚C20砼路面,底铺20cm厚砂砾石垫层,坝顶 路面向下游倾斜3%,上下游端设置砼路肩,坝两端设排水口与下游坝面排水沟 相连。上游面坝坡为1:2.25,下游面坝坡为1:2.0,高程703.30m处设有1.2m 宽马道。上下游坝面均为干砌块石护坡。坝顶无防浪墙。拦水坝为五级建筑物, 20年一遇设计洪水为472.42m,100年一遇校核洪水为472.70m (2)溢洪道 溢洪道为河岸式侧槽溢洪道,位于大坝左岸,由侧向溢流堰(简称侧堰)、侧 槽组成。侧堰长30m,堰顶高程为707.20m,侧堰顶宽2.0~3.0m,上游为块石护 坡,坡度1:1.35~1:1.65,下游为浆砌块石,坡度1:0.1。侧槽为矩形断面, 起始断面底宽4.0m,槽底高程705.20m,出口断面宽7.1m,出口底高程701.26m, 侧槽长93m,纵向底坡0.042 (3)输水隧洞 输水隧洞布置于大坝左岸山体,为倾斜式进水口。进水口采用斜拉式铸铁平 板闸门控制,闸门尺寸直径1.0m,采用一台DS15螺杆式启闭机启闭。启闭机房 地坪高程为710.20m,建筑面积4×4m,高3.0m。输水隧洞为圆形断面,洞的直 径为2.3m,按全洞采用钢筋砼衬砌加固,衬后洞的直径为1.8m,纵向低坡0.33%。 出口段下接自来水厂引水管道 (4)水库管理房 水库管理房为砖混结构,建筑面积120m,地坪高程为711.50m,并在管理房四 周加以绿化。 (5)雨量观测站 雨量观测站建在水库管理房右侧山体上,占地面积5×5m,站内设置2台杆式 雨量计,其中一台为人工计算,一台为备用。测站周围设置不锈刚栅栏,高1.5m。 53通信、电源及照明 (1)通信 为便于水库调度和运行管理,本水库设置程控电话一部。 (2)电源 电源是工程调度和通信设施以及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动力来源,电源配 置必须可靠,所以本工程备有一台小型柴油发电机,以保证正常供电中断时能 继续供电。 (3)照明
为了满足夜间防汛检查、抢险的需要,在该大坝坝顶设置三盏路灯。 5.4主要污染工序 (1)废水 本建设项目地处××龙上村,附近仅有1000余亩农田,无工矿企业。因此 龙上村排出的生活污水以及水库下游的农田灌溉用水是影响该项目饮用水水质 的主要污染源。 ①生活污水:包括洗涤废水、厨房废水以及卫浴废水。龙上村现有居民300 人,人均生活用水量以100L人.d计,用水量约30t/d,排水系数以0.9计,则生 活污水排放量为27/a。如果不加以处理直接排到朱里水库,长此以往,将会造 成水体富营养化,大大影响本项目的饮用水水质。 该污水的主要污染因子为CODC、BOD5、SS和氨氮等,其污染物浓度分别 为C0Dc.约350mg/L、BOD5约200mg/L、SS约200mg/L、氨氮约35mg/L 根据规划,该村拟引进一套无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该村所排出的生活污 水经收集后于该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达标排放。 ②农田灌溉水:朱里水库现有农田100余亩,村民除部分外出经商、打工外, 其余基本在家务农。灌溉水量按水作800m3/亩.年、旱作300m3/亩.年,蔬菜地为 300m/亩.年,水作、旱作每年一季,附近1000亩农田用水量为110万吨/年。 部分灌溉水浸入地下为作物所吸收,还有一部分将以地表径流的形式汇入朱里水 库。随地表径流汇入朱里水库的这部分水中含有大量的化肥、农药。如果对其不 加以任何处理,任其排入水库,将会对本项目的饮用水水质造成很大影响。工程 建设单位拟采用生物吸收的方法来处理这部分农田灌溉水,即在这批农田下面造 一个草坪,农田灌溉水从草坪上面流过而得到净化。经该种生物吸收方法处理后 的农田灌溉水达标排放,对本项目的饮用水水质不会造成影响。 (2)废气 主要污染源为居民厨房油烟废气以及生活垃圾所散发的恶臭。 ①油烟废气 食物在烹饪、加工过程中将挥发出油脂、有机质及热分解或裂解产物,从而 产生油烟废气。根据对居民用油情况的类比调查,目前居民人均食用油日用量约 30g人·d,一般油烟挥发量占总耗油量的2-4%,平均为2.83%。居民厨房油烟排 放目前还没有环保标准规定,本次预测按直接排放计,则厨房油烟排放量见表1 所示。排放方式为无组织排放。 表11居民厨房油烟排放量 指标 龙上村 人口(人) 300 油烟排放量(kga) 92.97 ②生活垃圾恶臭气体 恶臭是一个感官性指标,难以定量,因此本次环评仅对恶臭进行定性描述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