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观察 一堂“言意统一’’的文言文阅读课 《晏子治东阿》(粤教版必修4)教学实录 ◇执教者:广东深圳市西乡中学 ◇观课者:广东深圳市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培训中心胡滨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18课,《晏子治东阿》。先请同学们用两= 分钟时间各自朗读两遍。开开始学生朗读 (板书:18晏子治东阿;通假、 活用、古今、虚:词、句式) (教师投影展示生字生词“召而数之、货赂 陂池、便事、乞骸骨、子强复治东阿、无复与焉”,并请同学们齐读两遍) 师:下面请大家将《晏子治东阿》齐读一遍。(学生齐读) 师:非常正确,所有的读音都读对了,下面再请一位同学来范读这篇课文。有 没有人愿意主动举手来试一试呢·(生1范读) 师:读得非常好!掌声鼓励!好,通过朗凄,我们在对文章内容大致有所了解r, 接下来,我要请大家来回答两个问题。(投影展示:1这篇文章到底讲了一个什 么故事’2第一次治理和第二次治理的具体情形是怎样的呢?) 师: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这篇文章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齐):晏子治理东阿。 师:从标题就可以看出来,文章讲的是晏子治理东阿的故事。那么晏子是怎样治 理东阿的呢?他一共治理了几次7 生(齐):两次。 师:他两次治理东阿的效果是一样的吗? 生(齐):不一样。 师:如果不一样的活,到底有什么区别呢?(投影展示:前臣之治东阿也·今 臣后之治东阿也) 师:从晏子自己的话可以看}};,从时间上来说分为“前臣之治东阿也”,“今 臣后之治东阿也”.大 家先找找看晏子之前是怎么治理东阿的,请同学们用原文来回答这个问题
语文观察 一堂“言意统一’’的文言文阅读课 ——《晏子治东阿》(粤教版必修 4)教学实录 ◇执教者:广东深圳市西乡中学 ◇观课者:广东深圳市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培训中心 胡滨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 1 8 课,《晏子治东阿》。先请同学们用两= 分钟时间各自朗读两遍。开开始学生朗读 (板书:18 晏子治东阿;通假、 活用、古今、虚:词、句式) (教师投影展示生字生词“召而数之、货赂、 陂池、便事、乞骸骨、子强复治东阿、无复与焉”,并请同学们齐读两遍) 师:下面请大家将《晏子治东阿》齐读一遍。(学生齐读) 师:非常正确,所有的读音都读对了,下面再请一位同学来范读这篇课文。有 没有人愿意主动举手来试一试呢·(生 1 范读) 师:读得非常好!掌声鼓励!好,通过朗凄,我们在对文章内容大致有所了解_r, 接下来,我要请大家来回答两个问题。(投影展示:1 这篇文章到底讲了一个什 么故事’2 第一次治理和第二次治理的具体情形是怎样的呢?) 师: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这篇文章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齐):晏子治理东阿。 师:从标题就可以看出来,文章讲的是晏子治理东阿的故事。那么晏子是怎样治 理东阿的呢?他一共治理了几次 7 生(齐):两次。 师:他两次治理东阿的效果是一样的吗? 生(齐):不一样。 师:如果不一样的活,到底有什么区别呢?(投影展示:前臣之治东阿也 ·今 臣后之治东阿也) 师:从晏子自己的话可以看}};,从时间上来说分为“前臣之治东阿也”,“今 臣后之治东阿也”.大 家先找找看晏子之前是怎么治理东阿的,请同学们用原文来回答这个问题
生2:“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池之鱼,以利平民,当此之 时,民无饥者,而君反 以罪臣。”(投影展示: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池之鱼,以 利平民,当此之时,民无饥 者,而君反以罪臣) 师:这位同学不仅把过程说出来了,还指出了具体结果。“当此之时,民无饥者” 大家继续看幻灯 片。“属托不行”的“属”字是用红色显示的,“以利贫民”的“利”是用绿色 显示的。先来看这个“属”字,请 问它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生(齐):“属”是通假字,通“嘱”。(板书:“属”通“嘱” 师:那么“利”字呢· 生3:这个字属于词类活用,是名词的使动用法。 师:请位同学来翻译“以利平民”这一句,注意体现词类活用。 生4:使平民获利。 师:很好!(板书:利:使·获利) 师:大家说,这时晏子治东阿治理得好不好?如果你是一介平民,从你的角度来 说,他治理得怎么 样? 生(齐):好。 师:当然很好,陂池里的鱼还能用来使老百姓获利啊。“嘱托不行”。“嘱托” 是什么?是指走后门、 说情的。走后门在晏子那里行得通吗? 生(齐):行不通。 师:“货赂不至”。“货赂”是什么 生(齐):贿赂
生 2:“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池之鱼,以利平民,当此之 时,民无饥者,而君反 以罪臣。”(投影展示: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池之鱼,以 利平民,当此之时,民无饥 者,而君反以罪臣) 师:这位同学不仅把过程说出来了,还指出了具体结果。“当此之时,民无饥者”。 大家继续看幻灯 片。“属托不行”的“属”字是用红色显示的,“以利贫民”的“利”是用绿色 显示的。先来看这个“属”字,请 问它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生(齐):“属”是通假字,通“嘱”。(板书:“属”通“嘱”) 师:那么“利”字呢· 生 3:这个字属于词类活用,是名词的使动用法。 师:请位同学来翻译“以利平民”这一句,注意体现词类活用。 生 4:使平民获利。 师:很好!(板书:利:使 ·获利) 师:大家说,这时晏子治东阿治理得好不好?如果你是一介平民,从你的角度来 说,他治理得怎么 样? 生(齐):好。 师:当然很好,陂池里的鱼还能用来使老百姓获利啊。“嘱托不行”。“嘱托” 是什么?是指走后门、 说情的。走后门在晏子那里行得通吗? 生(齐):行不通。 师:“货赂不至”。“货赂”是什么? 生(齐):贿赂
师:“货赂”在这里指的是用财物贿赂。看来晏子是个清正廉明的好官,他将东 阿治理得井井有条。那么当晏子兴冲冲地回家时,景公又是用什么样的态度迎接 他呢?请找到书中原文来回答。 生(齐):景公召而数之日:“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 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景公的态度是责备的。(投影展示:景公召而数 之日:“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 诛于子。”) 师:从哪些字眼可以看出景公的态度足责备的,(举手者甚多) 生5:“召而数”。就是说先召见然后责备,数落。 师:这位同学说得十分准确。那么景公为什么要责备晏子呢7请一位同学将这段 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生6:我认为你行,就让你去治理东阿。现在给你治理了,但是,治理得很混乱。 你回家去好好自我 反省吧……最后一句不会 师:最后一句是“寡人将加大诛于子”,可能这句话有点难理解。“将”翻译成 “将要”,寡人是“我 的自称,这是同学们都知道的。问题在于“加大诛于子”,这几个字怎么理解呢? 其中的“加”是增加的意 思吗? 生(齐):不是,是施加。 师:对,这里的“加”是施加的意思。那么“大诛”指的又是什么? 生7:指的是严厉的责罚。 师:“诛”是一个重点实词,指的是惩罚。“加大诛”中的“加大”,与我们现 代汉语的“加大’’意思相同吗? 生8:不同。今义是“增加”,古义是“施加大的” 师:对了,这种现象叫做古今异义,请大家将这个占今异义词整理在笔记中。(板 书:加大) 师:将这个句子分解成一个个的字,再一一对应翻译下来,就是:施加、大的、 惩罚、对你。这并不符
师:“货赂”在这里指的是用财物贿赂。看来晏子是个清正廉明的好官,他将东 阿治理得井井有条。那么当晏子兴冲冲地回家时,景公又是用什么样的态度迎接 他呢?请找到书中原文来回答。 生(齐):景公召而数之日:“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 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景公的态度是责备的。(投影展示:景公召而数 之日:“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 诛于子。”) 师:从哪些字眼可以看出景公的态度足责备的,(举手者甚多) 生 5:“召而数”。就是说先召见然后责备,数落。 师:这位同学说得十分准确。那么景公为什么要责备晏子呢 7 请一位同学将这段 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生 6:我认为你行,就让你去治理东阿。现在给你治理了,但是,治理得很混乱。 你回家去好好自我 反省吧……最后一句不会。 师:最后一句是“寡人将加大诛于子”,可能这句话有点难理解。“将”翻译成 “将要”,寡人是“我” 的自称,这是同学们都知道的。问题在于“加大诛于子”,这几个字怎么理解呢? 其中的“加”是增加的意 思吗? 生(齐):不是,是施加。 师:对,这里的“加”是施加的意思。那么“大诛”指的又是什么? 生 7:指的是严厉的责罚。 师:“诛”是一个重点实词,指的是惩罚。“加大诛”中的“加大”,与我们现 代汉语的“加大’’意思相同吗? 生 8:不同。今义是“增加”,古义是“施加大的”。 师:对了,这种现象叫做古今异义,请大家将这个占今异义词整理在笔记中。(板 书:加大) 师:将这个句子分解成一个个的字,再一一对应翻译下来,就是:施加、大的、 惩罚、对你。这并不符
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生(齐):这是一个倒装句 师:对r,那么具体说它属于倒装句中的哪一种 生(齐):状语后置。(投影展示:状语后置) 师:那么正常的语序是怎样的呢·请一位同学用正常的语序读出这个句子。 生(齐):我将对你施加大的惩罚 师:翻译得很好,能不能用现代汉语的语序把原文调整一下呢7 生(齐):寡人将于子加大诛。 师:真不错!这就是状语后置句的翻译。对这种句子进行翻译时,诀窍是什么? 生(齐):调整语序。(投影展示:“寡人将加大诛于子”一“寡人将于子加大诛”) 师: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景公在说这番话的时候是种什么样的态度? 生(齐):不满。 师:他会以什么样的语气来说这番话呢?老师模拟一遍,你们听听对不对:(教师 用很生气的语气范读) 师:是不是这样? 生(齐):是。 师:下面请男同学们用相同的语气一起来读一遍,好不好?(男生齐读) 师:看来大家都很好地体会到了景公当时生气的心情啊。一般人面对龙颜震怒, 也许已经吓得发 抖r。但晏子可不是普通人.面对愤怒的景公,他采取了什么样的对策? 生(齐):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师:对,再请一位同学翻译一下这句话。 生9:我请求改变策略,变化方法,来治理东阿,如果三年后还治理不好.就让 我为此事而死
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生(齐):这是一个倒装句。 师:对 r,那么具体说它属于倒装句中的哪一种? 生(齐):状语后置。(投影展示:状语后置) 师:那么正常的语序是怎样的呢·请一位同学用正常的语序读出这个句子。 生(齐):我将对你施加大的惩罚。 师:翻译得很好,能不能用现代汉语的语序把原文调整一下呢 7 生(齐):寡人将于子加大诛。 师:真不错!这就是状语后置句的翻译。对这种句子进行翻译时,诀窍是什么? 生(齐):调整语序。(投影展示:“寡人将加大诛于子”一“寡人将于子加大诛”) 师: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景公在说这番话的时候是种什么样的态度? 生(齐):不满。 师:他会以什么样的语气来说这番话呢?老师模拟一遍,你们听听对不对:(教师 用很生气的语气范读) 师:是不是这样? 生(齐):是。 师:下面请男同学们用相同的语气一起来读一遍,好不好?(男生齐读) 师:看来大家都很好地体会到了景公当时生气的心情啊。一般人面对龙颜震怒, 也许已经吓得发 抖 r。但晏子可不是普通人.面对愤怒的景公,他采取了什么样的对策? 生(齐):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师:对,再请一位同学翻译一下这句话。 生 9:我请求改变策略,变化方法,来治理东阿,如果三年后还治理不好.就让 我为此事而死
师:回答很正确:请大家注意,“死之”的“死”在这里是为动用法,“死之” 就是“为此而死” 师:晏子开始了第二次治理东阿的历程,这次他治理得如何?(投影展示:属托行, 货赂至,并曾赋 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陂池之鱼,入于权家,当此 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 师:请大家把文句中的通假字找出来 生10:“属’’通“嘱”,“曾”通“增”,“内”通“纳 师:“左右”在这里是指左边和右边吗? 生11:不是,指近臣=”左右”在这里属于古今异 义。(板书:左右) 师:这就是晏子第二次治理东阿的情形。假如你是东阿的一位普通百姓,你认为 他治理得好不好 生(齐):不好。 师,其实晏子的第二次的做法就是以权谋私。治理得乱七八糟,景公应该会很生 气吧。那么他在 第二次接见晏子时是一种什么态度呢?请同学们从原文中找出来。 生(齐):景公迎而贺之。 师:请大家注意“迎而贺”。景公多高兴啊,特意大老远地迎出来。然后可能是 拉着晏子的手,赞许 地说:“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景公的这句话该怎么翻译呢· 生(齐):太好了,你治理东阿。 师:这样翻译对不对?问题出在哪里?同学摇头,小声议论)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以前你们在学习《愚公移山》的时候,有这么一个句子: “甚矣,汝之不慧。”想 不起来的话,我们最近学的《荷花淀》里也有一句水生嫂问水生的话:“怎么了, 你7”再联系我们平时说
师:回答很正确:请大家注意,“死之”的“死”在这里是为动用法,“死之” 就是“为此而死”。 师:晏子开始了第二次治理东阿的历程,这次他治理得如何?(投影展示:属托行, 货赂至,并曾赋 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陂池之鱼,入于权家,当此 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 师:请大家把文句中的通假字找出来。 生 10:“属’’通“嘱”,“曾”通“增”,“内”通“纳”。 师:“左右”在这里是指左边和右边吗? 生 11:不是,指近臣=”左右”在这里属于古今异 义。(板书:左右) 师:这就是晏子第二次治理东阿的情形。假如你是东阿的一位普通百姓,你认为 他治理得好不好- 生(齐):不好。 师,其实晏子的第二次的做法就是以权谋私。治理得乱七八糟,景公应该会很生 气吧。那么他在 第二次接见晏子时是一种什么态度呢?请同学们从原文中找出来。 生(齐):景公迎而贺之。 师:请大家注意“迎而贺”。景公多高兴啊,特意大老远地迎出来。然后可能是 拉着晏子的手,赞许 地说:“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景公的这句话该怎么翻译呢· 生(齐):太好了,你治理东阿。 师:这样翻译对不对?问题出在哪里?同学摇头,小声议论)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以前你们在学习《愚公移山》的时候,有这么一个句子: “甚矣,汝之不慧。”想 不起来的话,我们最近学的《荷花淀》里也有一句水生嫂问水生的话:“怎么了, 你 7”再联系我们平时说
的话:“太聪明了,你!太善良了,你!太勤奋了,你!”对照这篇课文中的“甚 善矣,子之治东阿也!”这些 句子有什么共同特征? 生】1:它们都是主谓倒装句。(投影展示:主谓倒装) 师:主谓倒装起什么作用呢? 生(齐):强调 师:这里强调的是什么? 生(齐):强调的是“甚善矣”。 师:景公见到晏子第一句话就是“太好了”。通过强调,同学们能更好地体会到 景公高兴的心情了 吧。请同学们来读一读,注意表现出人物心情。(生12举手,主动范读,赢得 片笑声和掌声。教师再请 全班女同学齐读,大家读得十分轻快) 师:晏子明明治理得不好,景公却用这么热情的态度来迎接他。晏子又是什么态 度?请大家读 读,并找出来。 生13: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 师:找得很准确。此外,晏子还有一个表明态度的动作一一“再拜便辟”。这是 什么动作?“辟”怎么 理解? 生14:这个动作是拜两次然后避开。“辟”是通 假字,通“避”,意思是“避开”。 师:非常精彩的回答!(板书:辟) 师:而对晏子的语重心长,景公是否有所感悟7他的表现是什么7我们一起来读 读。(师生共读: 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日:“子强复治东阿,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焉
的话:“太聪明了,你!太善良了,你!太勤奋了,你!”对照这篇课文中的“甚 善矣,子之治东阿也!”这些 句子有什么共同特征? 生】1:它们都是主谓倒装句。(投影展示:主谓倒装) 师:主谓倒装起什么作用呢? 生(齐):强调。 师:这里强调的是什么? 生(齐):强调的是“甚善矣”。 师:景公见到晏子第一句话就是“太好了”。通过强调,同学们能更好地体会到 景公高兴的心情了 吧。请同学们来读一读,注意表现出人物心情。(生 12 举手,主动范读,赢得一 片笑声和掌声。教师再请 全班女同学齐读,大家读得十分轻快) 师:晏子明明治理得不好,景公却用这么热情的态度来迎接他。晏子又是什么态 度?请大家读 读,并找出来。 生 13: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 师:找得很准确。此外,晏子还有一个表明态度的动作——“再拜便辟”。这是 什么动作?“辟”怎么 理解? 生 14:这个动作是拜两次然后避开。“辟”是通 假字,通“避”,意思是“避开”。 师:非常精彩的回答!(板书:辟) 师:而对晏子的语重心长,景公是否有所感悟 7 他的表现是什么 7 我们一起来读 一读。(师生共读: 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日:“子强复治东阿,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焉。”)
师:晏子诚恳地说明r他治理东阿的真相,这等于给了景公当头一棒。景公幡然 醒悟后,会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说出这番道歉的话呢· 生(齐):诚恳:(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师:请大家将重点实词“谢”、“强”、“与”整理在笔记中 师:这就是晏子治理东阿的整个经过。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写法来展示晏子治理 东阿的全过程7 生(齐):对比。(投影展示:对比) 师:古时候有些臣子向皇帝进谏采用的方法是犯颜直谏,不成功便成仁。晏子是 这样做的吗?他采 用了什么方法? 生(齐):不是,晏子用事实说话。 师:晏子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治理方法,用鲜明对比的事实向君王进谏,大家说他 这种方法好不好7晏子进谏的目的达到了吗?(学生皆点头 师:那么作者刘向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生15:他的目的是劝谏君王,善用人才。 师:很好,这么一来,这节课的内容就十分清楚了。下面我们将进行分角色朗读 请同学们先在同桌之间分工排练。(大家先分散自由朗读,不久推荐了两位同学 分别扮演景公和晏子,其他同学读旁白,全班一起进行对话表演,同学们都表现 得兴致勃勃) 师:这真是一次完美的演出,请大家给自己一点掌声!(全班一起鼓掌) 下而请大家讨论一个问题,晏子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投影展示:晏子使楚的故 事) 师:如果让你选择一个词来形容晏子,你会怎么说?(学生开始各抒己 见) (板书学生的回答:不畏强权、勇敢、足智多谋、勤政爱民、爱国 善于劝谏) 师:如果按描写范围大到小的排序将这些词组成一句话,该怎么说?哪位 试一下? 生16:他是一位爱国、勤政爱民、不畏强权、足智多谋、善于劝谏的人。 师:归纳得真好!我们不仅要学习课文,还要学习晏子机智有效的做事方 法,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习晏子这种爱国爱民的高尚品质!那么刻画了晏子这
师:晏子诚恳地说明 r 他治理东阿的真相,这等于给了景公当头一棒。景公幡然 醒悟后,会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说出这番道歉的话呢· 生(齐):诚恳:(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师:请大家将重点实词“谢”、“强”、“与”整理在笔记中。 师:这就是晏子治理东阿的整个经过。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写法来展示晏子治理 东阿的全过程 7 生(齐):对比。(投影展示:对比) 师:古时候有些臣子向皇帝进谏采用的方法是犯颜直谏,不成功便成仁。晏子是 这样做的吗?他采 用了什么方法? 生(齐):不是,晏子用事实说话。 师:晏子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治理方法,用鲜明对比的事实向君王进谏,大家说他 这种方法好不好 7 晏子进谏的目的达到了吗?(学生皆点头) 师:那么作者刘向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生 15:他的目的是劝谏君王,善用人才。 师:很好,这么一来,这节课的内容就十分清楚了。下面我们将进行分角色朗读, 请同学们先在同桌之间分工排练。(大家先分散自由朗读,不久推荐了两位同学 分别扮演景公和晏子,其他同学读旁白,全班一起进行对话表演,同学们都表现 得兴致勃勃) 师:这真是一次完美的演出,请大家给自己一点掌声!(全班一起鼓掌) 下而请大家讨论一个问题,晏子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投影展示:晏子使楚的故 事) 师:如果让你选择一个词来形容晏子,你会怎么说?(学生开始各抒己 见) (板书学生的回答:不畏强权、勇敢、足智多谋、勤政爱民、爱国、 善于劝谏) 师:如果按描写范围大到小的排序将这些词组成一句话,该怎么说?哪位 试一下? 生 16:他是一位爱国、勤政爱民、不畏强权、足智多谋、善于劝谏的人。 师:归纳得真好!我们不仅要学习课文,还要学习晏子机智有效的做事方 法,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习晏子这种爱国爱民的高尚品质!那么刻画了晏子这
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的刘向又是个怎样的人呢7(投影展示:关于刘向的文学 常识)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短小而精妙的文章,感受到了先贤的勇气与智 慧。现在我们要做的是把前辈们忧国忧民、勇敢无畏的精神永远地传递下并!(布 置习题:请同学找出文中所有的“之”字,并按意义和用法进行分类)下课! 【教学反思】 堂语文课,有很多种教法。对于《晏子治东阿》这篇古文,要采用怎样的 教法才能取得最大的效果呢?是着重分析字、词、句,在“言”上下工夫;还是 着力理解内容、分析人物、臧否褒贬,在“意”上花时间?我备课时有些迷惘, 这时胡滨老师提醒我,指出我的这种想法已落人了言意分离的窠臼。因为教材是 “言意融合”的经典,教学时不能将“言”和“意”剥离文言文教学更应重视吟 诵、品读、体味、领悟,这是“肓意统一”语文教学的根本方法。于是我明确了 自己的教学目标:加大朗读的分量,在朗读中积累文言词语、句式知识,品鉴写 作手法,把握人物情感。这样,备课思路也就清晰了。 在课文朗读上, 我安排了多种朗读方式,包括齐读、分散读、范读。本节课开头的十分钟时间, 学生分散读了两遍,之后齐读一遍,再由一个学生范读。几轮下来,学生已经能 读顺全文,掌握每个字的 读音。 基于“言意统一’’的理念,课文的朗读对于语法、修辞、内容理解等 “意’’的解析是非常重要的.文中有一句“寡人将加大诛于子”,是个状语后 置的倒装句,我让学生自己读,找出这句话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上的差别,再用 正常语序读出,学生很快就掌握了“状语后置”这种句式。要鉴赏写作手法,也 离不开朗读。晏子前后两次分别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治理东阿的,取得r怎样不 同的效果,景公对他的态度又有何不同,我都是安排同学们找到原文并 读出来。在一次次的朗读中,学生最终水到渠成地理解本文对比的写作手法。把 握人物情感更加要落实在朗读上。比如景公对晏子两次治理结果的不同态度,完 全可以通过把握朗读语气体现出来。实际r课的时候,我通过范读引导学生读出 景公生气和高兴的不同语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这堂课,是我在“言 意统一”的语文教学研究中 一次有益的尝试:;为今后继续探索收获了经验和体会。 【观课者语】 这是深圳I保安区“言意统一的文言文教学”研讨活动卜的一节公开 课。执教者陈欣是一位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正式r课前,作为教研员,我参 与Ir{亥校备课组的备课。根据《课标》的要求,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文言文教学 的任务足“理解词语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 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二三”。在教学中,“教
一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的刘向又是个怎样的人呢 7(投影展示:关于刘向的文学 常识)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短小而精妙的文章,感受到了先贤的勇气与智 慧。现在我们要做的是把前辈们忧国忧民、勇敢无畏的精神永远地传递下并!(布 置习题:请同学找出文中所有的“之”字,并按意义和用法进行分类)下课! 【教学反思】 一堂语文课,有很多种教法。对于《晏子治东阿》这篇古文,要采用怎样的 教法才能取得最大的效果呢?是着重分析字、词、句,在“言”上下工夫;还是 着力理解内容、分析人物、臧否褒贬,在“意”上花时间?我备课时有些迷惘, 这时胡滨老师提醒我,指出我的这种想法已落人了言意分离的窠臼。因为教材是 “言意融合”的经典,教学时不能将“言”和“意”剥离文言文教学更应重视吟 诵、品读、体味、领悟,这是“肓意统一”语文教学的根本方法。于是我明确了 自己的教学目标:加大朗读的分量,在朗读中积累文言词语、句式知识,品鉴写 作手法,把握人物情感。这样,备课思路也就清晰了。 在课文朗读上, 我安排了多种朗读方式,包括齐读、分散读、范读。本节课开头的十分钟时间, 学生分散读了两遍,之后齐读一遍,再由一个学生范读。几轮下来,学生已经能 读顺全文,掌握每个字的 读音。 基于“言意统一’’的理念,课文的朗读对于语法、修辞、内容理解等 “意’’的解析是非常重要的.文中有一句“寡人将加大诛于子”,是个状语后 置的倒装句,我让学生自己读,找出这句话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上的差别,再用 正常语序读出,学生很快就掌握了“状语后置”这种句式。要鉴赏写作手法,也 离不开朗读。晏子前后两次分别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治理东阿的,取得 r 怎样不 同的效果,景公对他的态度又有何不同,我都是安排同学们找到原文并 读出来。在一次次的朗读中,学生最终水到渠成地理解本文对比的写作手法。把 握人物情感更加要落实在朗读上。比如景公对晏子两次治理结果的不同态度,完 全可以通过把握朗读语气体现出来。实际 r 课的时候,我通过范读引导学生读出 景公生气和高兴的不同语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这堂课,是我在“言 意统一”的语文教学研究中 一次有益的尝试;为今后继续探索收获了经验和体会。 【观课者语】 这是深圳 I 保安区“言意统一的文言文教学”研讨活动卜的一节公开 课。执教者陈欣是一位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正式 r 课前,作为教研员,我参 与 lr{亥校备课组的备课。根据《课标》的要求,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文言文教学 的任务足“理解词语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 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二三”。在教学中,“教
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这与我们提倡的“言意统 的语文教学观”的理念是相一致的。 这节课注重以“读”为主,在诵读中积累文言词语和句式特点,在诵读 中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在诵 读中品鉴写作手法。除此之外,我认为还有以下几 个特点。 第一,从“言”人手,依言明意。教学一开始即在学生的个别读和齐读 中,要求读准字音,扫清文字障碍。之后提了三个由浅入深的问题让学生思考: 第一个问题“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很简单,从题目就可以看出,似乎没什么价 值:但这个问题为下一个问题的提出做了铺垫,也为活跃课堂气氛、诱导学生积 极发言做了引导第二个问题“怎么治理的”,为了降低难度,分解成两个小问题 治理了几次?两次治理的效果一样吗?要求学生“用原文回答”,这就有难度了 因为两次治理的情况并不是作者叙述的,而是从晏子的话语中体现的,这需要引 导学生反复读原文、思考,才能回答=至此,文章的大意就在这样的诵读、思考 中基本明了了。在下而的教学中也有“依言明意”的例子:如教师引导学生从 “景公召而数之”中读出景公“责备”的态度,等等 第二,据意品言,言意结合:大家都知道文言文教学中要重视文言知识 的学习积累,但怎么学习积累有讲究。陈欣老师带领学生在句意、文意中学习积 累文言知识。如“寡人将加大诛于子”这个句子,既有古今异义词(“加。 “诛一.又有特殊句式(状语后置)。老师让学生首先明确景公生气责备的态度, 在此基础上学习词义和句式,并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识记、体味、领悟其他如 属托”、“货赂”等词语的学习也是如此这样学习.避免了教师直接讲解词义的 枯燥性,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电提髙了学习的效果 第三,举一反三.古今贯通文言与现代汉语有着密切的联系。现代汉语 由古汉语演变而来,古汉语中的多数词及其词义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在使用。因此 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帮助学生沟通这种联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陈老师在 指导学生学习“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这一主谓例装句时,帮助学生回忆初中 学过的《愚公移山》中“甚矣,汝之不惠!”一句,又联系现代小说《荷花淀》 中“怎么了,你?”同样的主谓倒装句作比较,学生对这一句式必然印象深刻。 作为一名新教师.能做到这一点,实属难能可贵。 当然,作为年轻教师, 还有不少值得改进的地方,如教学语言的锤炼,点拨技巧的运用等等
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这与我们提倡的“言意统一 的语文教学观”的理念是相一致的。 这节课注重以“读”为主,在诵读中积累文言词语和句式特点,在诵读 中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在诵 读中品鉴写作手法。除此之外,我认为还有以下几 个特点。 第一,从“言”人手,依言明意。教学一开始即在学生的个别读和齐读 中,要求读准字音,扫清文字障碍。之后提了三个由浅入深的问题让学生思考: 第一个问题“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很简单,从题目就可以看出,似乎没什么价 值:但这个问题为下一个问题的提出做了铺垫,也为活跃课堂气氛、诱导学生积 极发言做了引导第二个问题“怎么治理的”,为了降低难度,分解成两个小问题: 治理了几次?两次治理的效果一样吗?要求学生“用原文回答”,这就有难度了, 因为两次治理的情况并不是作者叙述的,而是从晏子的话语中体现的,这需要引 导学生反复读原文、思考,才能回答=至此,文章的大意就在这样的诵读、思考 中基本明了了。在下而的教学中也有“依言明意”的例子:如教师引导学生从 “景公召而数之”中读出景公“责备”的态度,等等。 第二,据意品言,言意结合:大家都知道文言文教学中要重视文言知识 的学习积累,但怎么学习积累有讲究。陈欣老师带领学生在句意、文意中学习积 累文言知识。如“寡人将加大诛于子”这个句子,既有古今异义词(“加。。、 “诛一.又有特殊句式(状语后置)。老师让学生首先明确景公生气责备的态度, 在此基础上学习词义和句式,并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识记、体味、领悟其他如一 属托”、“货赂”等词语的学习也是如此这样学习.避免了教师直接讲解词义的 枯燥性,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电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第三,举一反三.古今贯通文言与现代汉语有着密切的联系。现代汉语 由古汉语演变而来,古汉语中的多数词及其词义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在使用。因此 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帮助学生沟通这种联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陈老师在 指导学生学习“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这一主谓例装句时,帮助学生回忆初中 学过的《愚公移山》中“甚矣,汝之不惠!”一句,又联系现代小说《荷花淀》 中“怎么了,你?”同样的主谓倒装句作比较,学生对这一句式必然印象深刻。 作为一名新教师.能做到这一点,实属难能可贵。 当然,作为年轻教师, 还有不少值得改进的地方,如教学语言的锤炼,点拨技巧的运用等等